风靡美国的发展式教育。养育孩子不再只是教会他们穿衣吃饭那么简单,父母应该做的是拓展孩子的思维,帮助孩子获得无限发展的能力,这是父母送给孩子好的礼物。
美国知名的儿童积极心理学家丹尼尔·西格尔力作。西格尔为天下父母揭秘前所未闻的脑科学知识,破解种种育儿难题。“情商”之父丹尼尔·戈尔曼力荐。
神奇的“全脑教养12法”。整合上下脑、整合左右脑、整合记忆、整合自我、整合自我与他人——孩子的大脑一旦整合为一个整体去运转,父母就能培养出一个心智健康的“全脑儿童”。
国际知名教育家、心理学大师丹尼尔的科学教养系列。
湛庐文化出品。
父母的养育方式,决定了孩子的思维方式。在我们的父母还在为孩子报英语班、奥数班的时候,发展式教育的理念《全脑教养法》已经风靡美国,改变了万千父母的教养方式。美国知名儿童积极心理学家丹尼尔·西格尔的作品《全脑教养法》全面阐述了这一教养趋势,情商之父丹尼尔·戈尔曼鼎力推荐。
孩子在该睡觉的时候却站在客厅里乱发脾气,在本该乖乖听话的公共场合突然乱发脾气,无法跟兄弟姐妹或同龄伙伴正常相处,总是有各种莫名其妙的担忧和恐惧——听起来并不陌生吧?养育孩子的路上总是充满挑战。是孩子存心与父母作对吗?不,是他们还未成熟的大脑在操纵着一切。读完《全脑教养法》,你会恍然大悟。
例如,在幼儿阶段,孩子的右脑及其所控制的情绪支配着逻辑化的左脑,你只知道大脑分左右,其实还分上下层,“上层大脑”进行决策、平衡情绪,但要到二十多岁才能发育成熟。难怪孩子们会时不时地失去控制。通过把这些发现应用到日常育儿实践中,你能把各种情绪爆发、与伙伴争执或不知名的恐惧转化为整合孩子大脑、培育“全脑儿童”的机会。“全脑教养12法”将帮助你培养更加平和、快乐的孩子。
丹尼尔·西格尔
国际著名教育家、心理学家。哈佛大学医学博士,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精神病学临床教授。
正念觉知研究中心联席主任,第七感研究所(Mindsight Institute)创始人。
在大脑、心理治疗和儿童教养领域不断有开创性的作品问世。其中著名的是《第七感》《由内而外的教养》和《全脑教养法》。
作品多次发表于《纽约时报》《洛杉矶时报》《新闻周刊》《时代》,活跃于NBC、ABC等知名媒体。
蒂娜·佩恩·布赖森
儿童与青少年心理治疗师,知名育儿专家,第七感研究所主任,致力于儿童教育及发展事业。
《全脑教养法》中提出的思维拓展策略使日常的亲子互动转化为塑造孩子大脑的良机,是一本帮助孩子发展情商有效而实用的指南。任何关心孩子、爱孩子的人绝不可错过。
——丹尼尔·戈尔曼
“情商”之父
面对坎坷的育儿之路,你是否恐惧、挣扎,抑或沮丧?救星来了!西格尔和布赖森把前沿的脑科学知识用浅显易懂的文字和图画呈现出来,为你清除育儿路上的一切障碍。
——哈韦·卡普
美国知名育儿专家、好莱坞御用儿科医生
《卡普新生儿安抚法》《卡普儿童行为手册》作者
真希望在孩子还小的时候我就看到这本书了!西格尔和布赖森分享的这些无比实用的方法那时还无人知晓。《全脑教养法》是送给全天下父母的好礼物。
——玛丽·皮弗
美国家庭问题知名、资深心理咨询师
《纽约时报》热销书《拯救奥菲利亚》作者
西格尔和布赖森着重从科学的视角,阐述养育方式对儿童大脑发展的影响。本书能帮你解答教养过程中遇到的种种难题,让你总有恍然大悟之感:“原来如此!”
——迈克尔·汤普森
美国知名心理学家
《纽约时报》热销书《该隐的封印》作者
在当今世界能否取得成功,情商的作用至关重要。《全脑教养法》提供了帮助孩子发展情商的强大工具,父母们将通过本书学会如何与孩子联结,真正享受育儿之乐。
——克莉丝汀·卡特
快乐教养专家、知名社会学家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10堂幸福教养课》作者
中文版序 心理、大脑与人际关系
引言 “生存式教育”,还是“发展式教育”?
01全方位了解儿童思维的发展方式:帮孩子整合大脑
育儿过程中,富有挑战性的时刻往往是孩子的大脑处于分裂状态所致。整合就是让大脑协调运作。父母为孩子提供的经历体验,能帮助他们整合大脑,使他们避免混乱与刻板,保持心理健康。最终,孩子的情感、才智和社交能力都会得到很大的发展。
02改善孩子的情绪:整合左右脑
在成长过程中,孩子都是右脑占主导地位,因而他们完全活在当下,不理会外在的一切。然而若只用左脑,孩子就会情感荒芜。通过聆听与关注、经历分享,认清孩子的情绪状态,帮助他把左右脑结合起来,用左脑的逻辑平衡右脑的强烈情感。学会积极处理情绪,他们就能保持快乐。
03教会孩子自我控制:整合上下脑
控制本能的下层大脑在孩子出生时就十分发达,而拥有高级分析思维的上层大脑要到成年后才能完全发育成熟,因此当孩子出现情绪失控时,唤起他们的上层大脑,鼓励孩子控制自己的身体和情绪,考虑别人的感受,就能帮助他们作出正确的决定。
04给孩子建立完整的心理拼图:整合记忆
当孩子受过去负面经历的影响而感到痛苦时,他需要的不是忘记过去,而是以完整连贯的方式重现那段经历,并记住最重要和最有价值的体验。通过整合记忆,孩子能理解自己内在的心理,从而控制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并对当前的事情作出理性的反应。
05让孩子更具有专注力:整合自我
执着于某些特定的情绪,会让孩子感到困惑和沮丧。帮助孩子整合自我的不同部分,审查影响他们情绪的东西,有意识地引导自己的注意力,排除外在的干扰,他们会更理解自己的内心感受,从而按照自己的真实意愿作出回应。
06培养孩子的人际技巧:整合自我与他人
全脑教养可以帮助孩子发展强大而灵活的“我”,但孩子更需要了解成为“我们”当中的一分子的重要意义。保持独特的自我认知,并发展共情能力,能让孩子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并从中体验到温暖、联结和安全感。
结语 让孩子拥有高质量的人生
附录A 全脑教养12法
附录B 各年龄段儿童全脑教养指南
“生存式教育”,还是“发展式教育”?
你也有过这样的日子吧?一个囫囵觉都睡不成;孩子的鞋子上全是泥,新外套蹭上了花生酱;每次做功课都像打仗,还把橡皮泥糊在计算机键盘上,指着弟弟喋喋不休地说“是他先干的”……你数着时间一秒一秒地只盼天黑,好把小祖宗们送上床。那些日子里,当你不得不一而再、再而三地从孩子鼻孔里把葡萄干抠出来时,你的最高期望似乎也就是“能生存就行了”。
不过,说到孩子,你的目标肯定要比“满足生存需要”高多了。作为父母,你的终极目标是把孩子培养成享有绚烂生命,具有无限发展能力的人。你希望他们拥有有意义的人际关系,关心他人,富有同情心,学习优秀,工作努力,并且有责任感,知足常乐。这就是我们所说的“生存式教育”与“发展式教育”。
多年来,我们访问过数千对父母。当问到他们最看重什么时,有两类目标总是排在前面:成为合格的父母;希望孩子拥有无限发展的能力。作为父母,我们也对自己的家庭有着同样的期望。在我们平静、清醒之时,确实思考过应该如何培养孩子的心智,增强他们的好奇心,帮助他们在生活的各个方面开发潜能。但是,在那些狂乱、紧张、“把小家伙哄上床然后飞车去看球赛”的时刻,我们只希望自己不要尖叫失态,或者被孩子们说“你真讨厌”。
把“生存时刻”变成“成长时刻”
花一点时间问问自己:你想让孩子成长为什么样的人?你希望他们成年之后具有什么样的品质?你很可能希望他们快乐、独立并获得成功,希望他们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过上有意义、有目标的充实生活。现在想一想,你有多少时间是在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这些品质?你很可能像大多数父母一样,担心自己有太多的时间都在得过且过,而没有为孩子创造丰富的体验,帮助他们充分发展。
你可能还会拿自己跟所谓的“完美父母”比较——他们似乎从来不用为孩子的问题而挣扎,而且似乎每时每刻都在帮助孩子成长。据说家长教师协会的主席能够一边烹饪营养均衡的有机食品,一边用拉丁文给孩子朗读关于助人为乐的图书;或者一边开着车放着古典音乐送孩子去艺术博物馆,一边还会在空调通风口洒上薰衣草精油来个芳香疗法。似乎没有人比得上这种虚构的超级父母,特别是当大部分时间都花在为“生存”而努力上时。我们只会在生日聚会快结束时怒目圆睁、满面通红地咆哮:“如果再吵着嚷着要这要那,谁都别想拿到礼物!”
如果上面的道理你已经明白了,那还有一个好消息要告诉你:那些让你奋力挣扎的“生存”时刻正是你教孩子获得发展能力的好机会。有时你可能会觉得,充满爱意的重要时刻(比如关于同情心和品德的有意义的谈话)与养育中的困难时刻(比如强迫孩子做家庭作业或给他收拾烂摊子)是截然不同的两回事,但事实并非如此。孩子对你没礼貌或跟你顶嘴、被学校“请家长”……这些毫无疑问都是所谓的“生存时刻”,但同时也是机会——只要采取恰当的教育方式,“生存时刻”同样也是“成长时刻”。
想一想某个经常让你很难熬的场景,比如三分钟之内孩子们第三次打起来了(不难想象吧)。你能做的,不仅是把这群厮杀的小兄弟拉开,并且挨个儿关进不同的房间,你还可以将这场混战转变为一次教育的机会:教会他们“印证式倾听”,用心了解他人的观点;教会他们清晰并礼貌地表达自己的愿望;教会他们根据具体情况作出适当的妥协和牺牲,学着原谅伤害过自己的人。我们知道听起来难以置信,尤其是在那个着急上火的时刻。但是如果你对孩子的情感需求和精神状态多一些了解,你就能获得积极的成果,完全用不着请联合国维和部队帮忙!
孩子们打架时把他们分开并没有错,这是很好的“生存式教育”技巧,在某些情况下也许还是最好的办法。但是我们能做的不仅仅是制止冲突和争吵,还应该把这一经历转化为发展孩子们的大脑、人际交往技巧和个性的体验。多加练习之后,孩子们都能得到成长,而且会学着自己处理冲突。而这只是你帮助他们获得无限发展能力的其中一种方法而已。
将“生存式教育”与“发展式教育”相结合的可贵之处在于,你不需要专门花时间来帮助孩子茁壮成长。你可以利用一切亲子共享的互动时刻,不论是紧张、愤怒的时刻,还是不可思议的、温暖的时刻,让孩子变成你期望中的有责任感、关心他人、有能力的人。本书针对在教育和学术研究中存在的过分强调不顾一切获取成就和完美的倾向,也开出了一剂解药。
怎样让孩子做自己、自由自在、更加灵活和更有活力呢?答案很简单:了解一些大脑的基础知识。这就是《全脑教养法》的主旨。
“全脑”养育指南
本书从“为人父母”的视角出发,但所讨论的内容对任何抚养、照顾孩子的人都适用。虽然很多内容也适用于十几岁的青少年,但本书重点关注的是0到 12岁的儿童,包括学步儿、学龄儿童和十几岁的孩子。
第 1章介绍了儿童思维的发展方式,并引入了关于儿童思维拓展的核心概念——整合。第2章着重讲述怎样帮助孩子整合左脑和右脑,让孩子能够与自己的逻辑自我和情感自我产生联结。第3章强调在代表本能的“下层大脑”与代表思辨的“上层大脑”之间建立联结的重要性,这种联结对发展孩子的决策能力、洞察力、同情心和道德感至关重要。
第4章解释了如何帮助孩子处理过去的痛苦回忆,即将理解之光洒向过去,以一种温柔、清醒、有意识的方式表达痛苦。第5章帮助你培养孩子反思自己心理状态的能力。具备了这种能力,他们就能够自主决定如何感受世界,以及如何对世界作出反应。第6章重点介绍了一些方法,教孩子在保持独立自我的同时与他人建立联结,从而获得幸福与成就。
在对儿童思维拓展的各个方面有了清晰的了解之后,你将从一个全新的视角来看待“养育”。作为父母,保护孩子不受任何伤害是我们的天职,但其实根本做不到。他们会摔倒,会受感情创伤,会受到惊吓,会悲痛,也会愤怒。事实上,正是这些艰难的经历促使他们成长并认识这个世界。与其极力庇护他们免遭生活中不可避免的挫折,不如帮助他们将这些经验整合进对世界的理解之中,并从中有所收获。孩子如何理解他们年轻的生命,不仅取决于发生的事情,还取决于父母、老师对这些事情如何反应。
考虑到这一点,我们的首要目标就是给出具体的方法,尽量让这本书切实可用,从而让你的养育之路更加轻松,让你跟孩子的关系更加有意义。书中的“全脑教养指南”专栏详细阐释如何应用本书介绍的科学概念,并提供了一些案例。
此外,书中还有以漫画形式呈现的“全脑儿童”专栏,帮助你教给孩子这一章所涵盖的基础知识。跟孩子谈论大脑也许听起来很奇怪,但其实即使四五岁的孩子也可以理解有关大脑工作方式的一些重要概念,从而用一种新的、更深刻的方式理解自己,理解自己的行为和感受。这些知识不仅对孩子非常有用,对于想以一种让自己和孩子都感觉更好的方式来教导、训练和关爱孩子的父母来说也非常有用。这部分内容,你可以念给孩子听,并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灵活使用。
本书大部分内容都聚焦于孩子的生活和亲子之间的联结。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他们的大脑可以说是父母大脑的“镜像”。换句话说,父母自己的成长和发展、停滞和衰退,都会影响孩子的大脑。当父母变得更加明智、情感更加健康时,孩子也会从中受益,越来越健康。整合和培育你自己的大脑,是你能给予孩子的最满含爱意和最慷慨的礼物。
另外,附录A中的“全脑教养12法”简明扼要地总结了本书最重要的观点。你可以把这几页复印下来贴在冰箱上,让你和每位家庭成员为孩子的健康成长一起努力。附录B中的“各年龄段儿童全脑教养指南”,希望也能为你提供方便。
希望你能体会到,在本书的写作过程中,我们时刻考虑着你的感受,尽力让本书通俗易懂。既是科学研究者又是父母的我们,在注重清晰、实用和简便易行的同时,竭尽全力给你最新、最重要的信息。
感谢你和我们一起走过这段旅程,它将使你的孩子变得更幸福、更健康、更完善。了解了大脑的运作方式,你将更懂得应该教给孩子什么以及怎样教。你教给他们的将不再只是生存之道。通过不断帮助孩子整合大脑,你在日常生活中面临的教育危机也会减少。不仅如此,对整合的理解能够让你更深刻地了解孩子,更从容地面对困境,更有意识地构筑爱与幸福的基础。因此,不仅孩子(不论现在还是成人之后)会生活得更好,你的整个家庭都会获得无限的发展。
[中文版序]
心理、大脑与人际关系
能够向中国的读者朋友们介绍人际神经生物学在日常生活及养育孩子方面的应用,我深感荣幸。无论你有怎样的背景和经历,无论你是否已为人父母,只要对人一生的发展以及如何培养健康的心理感兴趣,这个领域对你来说便是很有价值的。
人际神经生物学融合了各个学科的知识,以独特的视角解释什么是心理以及如何培养健康的心理。根据人际神经生物学的观点,心理既存在于我们的身体和大脑中,也存在于我们的人际关系中。在《人际关系与大脑的奥秘》(The Developing Mind)一书中,我总结了这种观点。
我的三部作品均论述了人际神经生物学在实际中的运用。《第七感》展示了如何运用整合的概念发展健康的心理。书中描述了一些个人的生活故事,还给出了集中注意力的有效方法。集中注意力的方式会改变大脑的运作方式甚至构造。通过整合注意力,我们可以在大脑、健康和生活方面创造更多的整合。故事中的人年龄各异,人生经历也千差万别,但这些故事都揭示了如何运用整合创造更健康的生活。
在我与玛丽·哈策尔合著的《由内而外的教养》中,我们指导读者理解自己的生活。科学研究发现,通过观察一个人如何反思自己的童年以及成年后如何看待童年经历,能够很好地预测他的孩子能否健康成长。基于这一发现,我们在这本书中为读者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方案,帮助读者检验自己的记忆体系及情绪运作方式,并且理解讲述故事的过程是如何塑造了人生。阅读这本书能够让父母们加深对自己的了解,从而建立牢固可靠的亲子关系,帮助孩子茁壮成长。
我与蒂娜·佩恩·布赖森合著的《全脑教养法》,展示了《第七感》中揭示的科学知识与整合步骤以及《由内而外的教养》中倡导的自我理解,如何帮助孩子发展整合的生活。整合包括联结左右脑以及联结上下大脑。整合还涉及我们如何理解自己的经历,并通过给孩子讲述我们的人生故事来传递这种理解。另外,自我有很多“部分”,整合这些部分意味着我们知道它们是什么,并能够将它们联系起来。例如,第5章有“觉知之轮”的练习,它能够让孩子学会检视自己的心理运作方式,使其更灵活地运作。这是发展第七感的基础,即看到并整合自我及他人心理的基础。
这三本书基于人际神经生物学,为读者提供了可行的方法,帮助读者培养内在的幸福以及健康的人际关系,使个人和家庭保持活力与健康。享受阅读与收获之乐吧!
坦白说,这本书的内容简直太有料了!我之前接触过不少育儿方面的书籍,但这一本的深度和实用性是前所未有的。它不仅仅是提供了一些“怎么做”的技巧,而是深入到了“为什么”以及“如何从根本上改变”。作者对儿童大脑发展的理解,让我对孩子的一些“奇怪”行为有了全新的认识。 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关于“右脑”和“左脑”的解释。这本书让我明白,孩子的情绪往往是右脑先反应,而左脑的逻辑和语言能力还需要时间去发展。这就像是理解了为什么他们有时候会“情绪失控”。以前,我可能只会觉得他们是故意的,现在我明白了,这只是大脑发育过程中的一个阶段。 书中提出的12项策略,每一项都充满了智慧和洞察力。比如“帮助你的孩子整合零碎的记忆”,这让我意识到,孩子经历的一些不愉快事件,如果不能得到有效的处理,可能会对他们的情绪和行为产生长远影响。作者提供的具体方法,让我能够更好地引导孩子去处理这些“碎片化的”经历,让他们能够更好地成长。 我特别喜欢作者用“地图”来比喻大脑,然后教我们如何“绘制”和“整合”这张地图。这种隐喻非常生动,让我能够直观地理解大脑是如何工作的,以及我们作为家长,可以通过哪些方式去帮助孩子构建一个更完整的、更协调的大脑。 这本书的语言风格也非常吸引人,作者的笔触幽默而充满人文关怀,读起来让人感到非常放松。他就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导师,用最接地气的方式,将最前沿的心理学知识传递给我们。 如果你想真正地理解你的孩子,并学会如何用科学而富有同情心的方式去引导他们,这本书绝对是必读的。它不仅能提升你的育儿技巧,更能深化你与孩子之间的情感连接。
评分这本书的内容深度简直超乎我的预期!我本来以为只是一些简单的育儿技巧,没想到它 delves into the very architecture of a child's developing brain and offers strategies that are not just effective but profoundly transformative. 像是“非整合”和“整合”这两个概念,我之前从来没有从这个角度思考过孩子的大脑运作方式。它不仅仅是关于解决眼前的行为问题,更是着眼于培养孩子长期的心理健康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作者用非常清晰的语言,解释了大脑不同区域的功能以及它们如何协同工作。这一点对于我理解孩子为什么会表现出某些行为至关重要。比如,当孩子因为一点小事就大发脾气,我以前可能会觉得是他们故意惹我生气,但这本书让我明白,这可能是他们的大脑还没能有效地整合情绪和逻辑反应。这让我不再轻易责怪孩子,而是更加有意识地去帮助他们“整合”。 书中的12项策略,每一项都非常有针对性,而且都建立在对儿童心理发展科学的理解之上。我尤其喜欢“利用你的孩子的情绪,而非与之对抗”这一章节,它彻底改变了我处理孩子负面情绪的方式。以前,我总是想方设法让孩子立刻停止哭泣或生气,现在,我学会了如何去倾听、去接纳,并在这个过程中引导他们理解和表达自己的感受。这种改变,让我们的亲子关系更加和谐,也让孩子变得更加自信和有安全感。 我还会反复翻阅这本书,因为每次重读都能有新的体会。作者的叙述方式非常引人入胜,他并没有将理论知识强加于读者,而是通过大量的案例分析,让我们能够清晰地看到这些策略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我感觉自己不仅在学习育儿方法,更是在学习如何成为一个更成熟、更有智慧的父母。 如果你正在寻找一本能够真正帮助你理解孩子,并提供切实可行策略的书,那么这本书绝对是你的不二之选。它不仅仅是一本育儿指南,更是一本关于如何与孩子建立深层连接,并培养他们健康人格的宝典。
评分这本书给我带来的启发,简直是颠覆性的!我一直认为自己是个还不错的家长,但这本书让我意识到,在理解孩子的大脑发展和心理需求方面,我还有很多需要学习的地方。它不像市面上那些泛泛而谈的育儿书,而是真正地从科学的角度,深入浅出地剖析了儿童大脑的运作机制,并提供了12项革命性的策略。 我最深刻的体会是,这本书帮助我从一个“问题解决者”转变为一个“关系建立者”。以前,我更关注的是如何快速解决孩子出现的问题,比如不听话、发脾气等等。但这本书让我明白,这些行为往往是大脑“未整合”状态下的表现,我们需要做的不是简单地压制,而是去帮助他们实现“整合”。这就像是给孩子的大脑装上了一个“导航系统”,让他们能够更好地认识和管理自己的内心世界。 书里提到的“命名情绪”这一策略,我尝试后效果惊人。当孩子感到沮丧或愤怒时,我不再只是空泛地安慰,而是会帮助他们说出“你现在感到很失望,因为你的积木倒了”,这种精准的命名,让孩子感觉被理解,也更容易平静下来。这种循序渐进的引导方式,远比直接命令或批评要有效得多。 我特别欣赏作者的叙事风格,他用非常生动形象的比喻,将复杂的心理学概念解释得通俗易懂。读起来一点都不枯燥,反而充满了趣味性和启发性。感觉就像是在和一位经验丰富且充满智慧的朋友交流,他不仅能告诉你“是什么”,更能告诉你“为什么”以及“如何做”。 这本书不仅仅是教你如何“管教”孩子,更是教你如何“陪伴”孩子,如何成为他们内心世界的支持者和引路人。它帮助我看到了孩子行为背后隐藏的需求,也让我更加有耐心和同情心去面对育儿中的挑战。 强烈推荐这本书给所有希望提升亲子关系,并帮助孩子健康成长的家长。它绝对会刷新你对育儿的认知,并为你打开一扇通往更深层亲子连接的大门。
评分哇,这本书真是太让我惊艳了!自从我开始尝试书中的一些建议,我感觉自己和孩子之间的连接真的变得不一样了。以前,我总是在事情发生后才手忙脚乱地处理,尤其是当孩子情绪爆发或者遇到挫折的时候,我常常会感到无力和不知所措。但这本书就像是给我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让我看到了更深层次的原因,也给了我一套系统的方法去应对。 书里提到的“整合”概念,我一开始理解得有点模糊,但随着阅读深入,我才明白它不是要压抑孩子的情绪,也不是要强迫他们立刻“变得好起来”,而是要帮助他们把大脑的各个部分连接起来,让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管理自己的感受。比如说,当孩子因为玩具被抢而哭闹时,我不再只是简单地告诉他“不要哭”,而是试着用书里的方法,去引导他认识到那种失落和愤怒的感觉,然后帮助他找到合适的方式来表达和解决。这种转变,不仅仅是孩子学会了控制情绪,更是我学会了如何更有同理心地去陪伴他。 而且,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亲切,没有那些枯燥的学术术语,让我这个普通家长也能轻松理解。作者用了很多生动的例子,就像是在跟我聊天一样,娓娓道来,一点都不会觉得沉闷。我特别喜欢书里提到的“右脑连接,左脑控制”的思路,这让我明白了为什么有时候孩子会突然情绪失控,也让我知道该如何有效地介入。现在,我更能看到孩子行为背后的需求,而不是仅仅停留在表面上的“不听话”。 真的,这本书不仅仅是关于教养,更是一种对孩子成长过程的深刻理解。我感觉自己不再是那个被孩子情绪牵着鼻子走的家长,而是成为了一个更具智慧和耐心的引导者。我开始更加关注孩子的内在世界,也更加珍惜和他们一起探索和成长的每一个瞬间。 总之,这本书对我来说,是一次思维的洗礼,也是一场情感的连接。我强烈推荐给所有希望更好地理解和支持自己孩子的家长们。它真的能给你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
评分老实说,我被这本书彻底震撼了!我一直以为自己对孩子已经很了解了,但这本书让我意识到,我之前对孩子的理解,很多都停留在表面。它真正地触及到了孩子成长的核心,让我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去审视和理解我的孩子。 书中的“整合”这个概念,对我来说是最大的启发。它让我明白,孩子的很多行为问题,比如冲动、易怒,或者难以集中注意力,都可能源于大脑的“非整合”状态。而我们的任务,就是通过一系列的策略,去帮助他们实现“整合”,让他们能够更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 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处理冲突”的章节。作者提供的“分步法”,让我在面对孩子之间的争吵时,不再感到手足无措。他教我们如何去引导孩子理解对方的感受,如何找到公平的解决方案,而不是简单地让“别吵了”。这种方法,不仅解决了眼前的冲突,更是教会了孩子宝贵的社交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而且,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亲切,就像是和一位非常有经验的心理学家在聊天。他用了很多生动的例子,让我能够轻松地理解那些复杂的心理学概念。我感觉自己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获得了知识,还获得了更多的信心。 我最看重的是,这本书提供的策略不仅仅是“技巧”,它们是建立在对孩子大脑和心理发展深刻理解的基础上的。这意味着,我们不仅仅是在“应对”孩子的问题,而是在“培养”他们,帮助他们构建更健康、更强大的内在世界。 这本书对我来说,不仅仅是一本育儿书,更是一本关于如何与孩子建立深刻连接,并引导他们健康成长的“心灵指南”。我强烈推荐给所有希望成为更智慧、更有同情心父母的家长。
评分京东时常有活动,买书很方便,发货很快,购物体验很不错
评分全脑教养法,拓展儿童思维的12项革命性策略。书放购物车很久了,等着活动价买下来。父母的教养方式,决定了孩子的思维方式。
评分做活动的时候特价买的,很划算。做活动的时候特价买的,很划算。做活动的时候特价买的,很划算。做活动的时候特价买的,很划算。
评分联结左右脑 还没看完 很实用
评分早年京东做活动大力度时,自己并没有加入抢券队伍,直到2017的后半年才开始买买买,还有好多书想买,可是东哥越来越不给力了,抢券难后,就怕购书也没什么念想了!
评分非常满意,618很划算非常满意,618很划算非常满意,618很划算非常满意,618很划算非常满意,618很划算非常满意,618很划算
评分活动时入的一本书,一直放在购物车,终于收入了。
评分联结左右脑 还没看完 很实用
评分200-100的活动买的,很合适,希望以后能多有活动,虽然有JDread,但觉得纸质书胜于电子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