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本书结合历史资料与流传已久的民间传说,通过彩图美绘的形式,讲述了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从崛起到全盛直至衰亡的历史过程中发生的数十个生动经典的历史故事,带领孩子重温激动人心的历史瞬间,亲历波澜壮阔的历史现场。而书中加入的历史常识、背景分析等资料,使故事性与知识性相辅相成,相得益彰,让孩子真正感受一脉相承的华夏文明!
作者简介
邢越,北京人,中国人民大学毕业,多年从事少儿图书策划工作,对儿童心理学有很深的研究,在少儿图书策划、出版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曾主编过“中国学生成长必读书”、“中国少年儿童百科全书”、“小小故事王”、“儿童成长第1书”等畅销少儿读物。
内页插图
目录
努尔哈赤起兵反明
萨尔浒之战
皇太极建立清朝
封汉三王
清世祖即位
清军入关
史可法血战扬州
顺治亲政
册封达赖
郑成功收复台湾
四大臣辅政
诛杀鳌拜
明史案
三藩之乱
统一台湾
康熙南巡
雅克萨之战
平定噶尔丹
蒲松龄著《聊斋志异》
雍正帝即位
年、隆之死
吕留良案
雍正暴崩
乾隆下江南
曹雪芹与《红楼梦》
清修《四库全书》
土尔扈特部东归
大小和卓木叛乱
和珅专权
马戛尔尼来华
乾隆内禅
和珅被诛
旻宁嗣位
张格尔叛乱
虎门销烟
第一次鸦片战争
林则徐革职
关天培血战虎门
奕山兵败广州
三元里人民抗英
定海鏖兵
血战吴淞口
中英《南京条约》
金田起义
曾国藩建立湘军
天京事变
攻陷天京
第二次鸦片战争
火烧圆明园
辛酉政变
洋务运动
幼童留美
收复新疆
刘铭传坚守台湾
帝后党争
镇南关大捷
中日甲午战争
瓜分危机
公车上书
戊戌变法
六君子就义
义和团运动
八国联军侵华
慈禧西奔
詹天佑建京张铁路
同盟会成立
鉴湖女侠
黄花岗起义
辛亥革命
精彩书摘
《写给孩子的中国历史故事:大清帝国(全彩美绘版)》:
努尔哈赤起兵反明
经过30多年的南征北战,努尔哈赤统一了女真各部。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正月初一,努尔哈赤正式即汗位,定国号为“大金”,史称后金。随后,努尔哈赤开始着手对明朝的征伐。
后金天命三年(1618年)四月十三日,努尔哈赤率八旗诸贝勒大臣,面对天地祖先,以“七大恨”焚香告天,发出了征伐明朝、讨还血债的誓言。
第一恨:明朝无故杀害努尔哈赤祖、父。明朝中后期,建州女真兴起,明朝屡次出兵弹压,双方冲突不断。明万历十年(1582年),明辽东总兵李成梁率兵围攻建州右卫指挥使阿台所在的古勒城。当时,建州左卫首领觉昌安奉命去城中劝降,被阿台囚禁。古勒城陷落时,觉昌安的儿子塔失冲进城抢救父亲,可觉昌安已被烧死,塔失也在混乱之中被明军杀死。塔失的儿子努尔哈赤向明提出质问,明却说是误杀。当时,努尔哈赤审时度势,自知不是明的对手,此事只好不了了之。现在,努尔哈赤旧事重提,并将其列为“七大恨”之首,正所谓杀祖、,杀父之仇不共戴天。
第二恨:明朝偏袒叶赫,压制后金。当努尔哈赤崛起时,叶赫、哈达等女真部落曾先后出兵攻击他所在的建州女真,明朝对此坐视不理。而当哈达为努尔哈赤所灭时,明朝立即出面,胁迫努尔哈赤让哈达复国。
第三恨:明背盟出边,保护叶赫。努尔哈赤曾与明订立边境之约,言明各守边境,保持中立。但明朝为保护叶赫部不被努尔哈赤所灭,派重兵援助。
第西恨:后金依约捕杀越境明人,明反倒责令其偿命。1616年,明朝驻守清河的游击冯有功为修营房,私自放军民出边界采运木材,被后金巡边大臣扈尔汉发现,扈尔汉下令捕杀这些越境的明朝军民,共杀死五十余人。明辽东巡抚李维翰当即扣留后金使者,要求捉拿凶手。
第五恨:叶赫部落因得到明的援助,将原本已许嫁建州的女子改嫁蒙古。
第六恨:后金开垦柴河、三岔儿、抚安三地,却被明朝驱逐,不能收割此地的庄稼。
第七恨:明派遣使者到边境,作威作福,并以恶语侮辱努尔哈赤。
努尔哈赤的“七大恨”誓师,第一次鲜明地表达了后金与明朝对立的态度,并试图说明后金之所以对明发动战争,是因为明朝欺人太甚,情所难忍。为此,努尔哈赤特意将“七大恨”文告分发给辽东各地的商人,让他们带入关内,以示其战争的正义性。
誓师的第二天,努尔哈赤兵分两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迅速攻占了东州、马根单、抚顺等地,开始了对明的征伐。此后,很长一段时间里,“七大恨”一直是后金乃至清对明发动战争的借口。
倒建八旗
努尔哈赤刚起兵的时候,兵较少,成员相对单一。随着势力的壮大,归顺他的人越来越多,这些人原本散落在各地,习俗不一,因此,努尔哈赤开始着手对其整编。1601年,努尔哈赤以三百人为单位,建黄、红、蓝、白四牛录,是为八旗之始。1615年,努尔哈赤正式创建八旗制度,分别为正黄、镶黄、正白、镶白、正红、镶红、正蓝、镶蓝,每旗设一旗主,由努尔哈赤的子侄担任。
萨尔浒之战
后金大军攻占抚顺等地的消息传到明廷,明神宗大怒,决定对后金来一次大举进攻。1619年,包括一万三千名朝鲜士兵和两千名叶赫兵在内的十万明军,浩浩荡荡开赴辽东前线,准备一举消灭后金政权。
明廷特派兵部左侍郎杨镐为辽东经略,坐镇沈阳,负责指挥全军。杜松、李如柏、刘綎、马林为副经略,兵分四路,围击后金都城赫图阿拉。此时,后金已经得到了明军出兵的消息,努尔哈赤立即召集诸将贝勒大臣,商议抗敌之策。经过分析,努尔哈赤决定采取“凭你几路来,我只一路去”的作战方针,集中优势兵力,打击明军西路主力。
……
前言/序言
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在这一时期,中国的疆域空前辽阔,人口众多,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化。清前期,朝廷奖励垦荒、减免捐税、吸收汉文化,出现了“康乾盛世”的繁荣景象。同时,收复台湾、平定准噶尔、统一新疆,也奠定了现代中国的版图,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团结力和凝聚力。清中叶以后,由于承平日久,各种社会矛盾日益暴露,反清斗争接连不断。1840 年的鸦片战争和此后帝国主义的入侵,使中国逐步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遭到了破坏,华夏民族面临着亡国灭种的危险。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清朝被推翻,以孙中山为首的资本主义共和国成立,中国历史自此进入了一个新的纪元。
《大清帝国》共收录了数十则经典的历史小故事,它们以生动有趣的语言,美轮美奂的图片,以及详尽具体的历史小资料,再现了清朝近三百年的兴衰荣辱。希望读者们在打开本书时,用心去感受每一个历史瞬间,体会中华文明的灿烂与沧桑。
宏图史卷,盛世风华:一部穿越时空的帝国传奇 亲爱的读者朋友们,你们是否曾好奇,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有一段时期,王朝的旗帜高高飘扬,疆域广阔无垠,文化艺术百花齐放,而这背后,又隐藏着怎样的故事,孕育着怎样的精神?今天,我们将一同踏上一段激动人心的旅程,去探寻那个恢弘壮丽的时代——大清帝国。 这并非一本枯燥乏味的史书,而是一部为你量身打造的、充满色彩与活力的帝国传奇。我们将拨开历史的迷雾,用生动有趣的语言,为你讲述那些鲜活的人物,那些波澜壮阔的事件,那些改变中国命运的重大转折。准备好了吗?让我们一同拉开大幕,走进那个令人心驰神往的大清帝国。 从辽阔的草原到紫禁城的辉煌:帝国的建立与奠基 故事的开端,我们要将目光投向中国北方,那片辽阔而充满野性的土地。在这里,一个由女真族建立的强大王朝——后金,逐渐崛起。他们的祖先,在艰苦的环境中磨砺出坚韧的意志和非凡的勇气。而其中一位杰出的领袖,努尔哈赤,凭借着超凡的智慧和军事才能,统一了女真各部,为日后的帝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接着,皇太极继承父志,进一步巩固了后金的实力,并将其改名为“大清”,一个更具雄心和气魄的名字。他的改革,使得清朝在政治、军事、经济等各个方面都焕然一新,为最终入主中原积蓄了强大的力量。 而历史的转折点,则发生在明朝末年。风雨飘摇的明朝,内忧外患,民不聊生。恰在此时,清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跨越长城,进入中原。这并非一次简单的征服,而是一场深刻的政治与文化的交融。我们将会看到,那些英勇善战的八旗将士,如何在战场上展现他们的力量;我们也会看到,那些睿智的统治者,如何面对汉族文化的冲击,并在融合中建立新的统治秩序。 进入中原后,清朝的统治者们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如何赢得民心?如何管理一个如此庞大而复杂的国家?我们将会认识到,顺治、康熙、雍正、乾隆这四位被誉为“康乾盛世”的君主,他们各自以不同的方式,书写着大清帝国最辉煌的篇章。 康熙大帝:少年天子,万世太平的奠基者 我们首先要讲述的是伟大的康熙皇帝。他登基时年仅八岁,却在短暂的人生中展现出非凡的政治才能。年幼的康熙,如何在权臣的夹缝中生存,又如何在成年后迅速铲除鳌拜等权臣,稳定朝政?他一生亲征,收复台湾,平定三藩之乱,抵御沙俄侵略,将曾经混乱不堪的局面,彻底扭转。 更难能可贵的是,康熙皇帝对文化的重视。他开办博学宏词科,延请文人墨客,编纂《康熙字典》、《古今图书集成》等巨著,极大地促进了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他尊重汉族文化,推崇儒家思想,使得满汉文化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融合。我们将通过一个个生动的故事,去感受这位少年天子如何一步步成长为一位伟大的君主,为大清帝国奠定了近三百年的基石。 雍正皇帝:雷厉风行的改革者,勤勉治国的典范 与康熙皇帝的雄才大略不同,雍正皇帝给人的印象是勤勉、严苛、务实。他登基后,立即着手处理积弊已久的政治问题。我们将会看到,他如何取消“摊丁入亩”,减轻农民负担,又如何设立军机处,提高行政效率。他的“秘密立储”制度,也避免了皇子争夺储位的混乱。 雍正皇帝并非只是一个严厉的改革者,他同样关心民生疾苦。我们将会了解到,他如何严惩贪污腐败,如何整顿吏治,如何鼓励农业生产,使得国家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尽管他的统治时期相对短暂,但他的改革为“康乾盛世”的繁荣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乾隆皇帝:盛世的辉煌与潜在的危机 终于,我们来到了大清帝国最为辉煌的时期——乾隆盛世。乾隆皇帝,以其风流倜傥、才华横溢的形象出现在我们面前。他继承了祖辈的基业,将大清帝国的疆域推向了顶峰,几乎囊括了今天的中国大部分地区。他倡导“十全武功”,对外威震四方,对内则大力发展文化事业,编纂《四库全书》,修建圆明园等皇家园林。 在乾隆皇帝的时代,国家的文化艺术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我们将会欣赏到精美的瓷器、丝绸,听到悠扬的戏曲,感受到浓厚的艺术氛围。然而,繁华背后,潜藏的危机也逐渐显现。过度自信的闭关锁国政策,以及日益严重的腐败问题,都为这个庞大帝国的未来埋下了隐患。我们将通过一个个细节,去理解一个伟大时代是如何走向辉煌的巅峰,又如何在辉煌中孕育着衰落的种子。 风云变幻:从繁盛到动荡的帝国之路 除了这几位核心的君主,我们还将深入到大清帝国历史的方方面面。 宏伟的建筑与精美的艺术: 从巍峨的故宫,到精巧的园林,再到栩栩如生的绘画、雕塑,我们将一起欣赏大清帝国留下的物质文化遗产。那些巧夺天工的设计,那些充满东方韵味的艺术品,都诉说着一个伟大文明的璀璨。 丰富的社会生活: 大清帝国不仅仅是帝王的宫廷,更是千千万万普通百姓的家园。我们将走进市井街巷,去看看当时的衣食住行,去了解他们的婚丧嫁娶,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你或许会惊讶地发现,许多我们今天的生活习惯,都与那个时代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科技与思想的碰撞: 随着西方列强的到来,大清帝国也开始接触到来自东方的科技与思想。我们将探讨,当时的知识分子是如何看待这些新事物,又是如何思考国家未来的发展道路。 民族融合与文化交流: 大清帝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满、汉、蒙、藏等民族在这里共同生活。我们将看到,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与融合,是如何塑造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格局。 走向衰落的阴影: 随着时间的推移,清朝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我们将审视,那些导致帝国走向衰落的原因,包括闭关锁国政策的弊端,外国列强的侵略,以及内部的改革阻力。 历史的回声:对未来的启示 阅读大清帝国的故事,不仅仅是为了了解一段过去,更是为了从中汲取智慧,理解现在,展望未来。我们将看到,一个国家如何在统一与分裂之间摇摆,如何在开放与封闭之间抉择,如何在繁荣与衰落之间轮回。 这部作品,将用最直观、最生动的方式,让你看到一个鲜活的大清帝国。我们希望通过这些故事,能够激发你对历史的兴趣,培养你独立思考的能力,让你在了解中国悠久历史的同时,也能对我们今天的国家发展,有更深刻的认识。 那么,准备好踏上这段穿越时空的旅程了吗?让我们一同走进大清帝国,去感受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去聆听那悠远的时代回响。这部全彩美绘版的故事,必将为你带来一场视觉与心灵的双重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