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中國書法培訓教程:漢隸隸書教程<曹全碑>》從實用性齣發,注重基礎學習,鼓勵創作。
《中國書法培訓教程:漢隸隸書教程<曹全碑>》對隸書基本字體進行詳細指導,以名傢原拓本為藍本,經過篩選、歸類及特殊的技術處理後,翻製成墨跡,並配以米字格,幫助讀者深刻理解並且掌握字形結構以及筆畫定位。
為瞭配閤書法培訓教學和初學者自學,在編排結構上,遵從循序漸進的原則,先對各章節中範字的用筆特點、結字規律和書寫宜忌作較為詳細的臨習指導,再針對不同形式的書法作品的結體規律、章法布局、落款方法及鈐印位置等做瞭詳細的理論、創作指導。
作者簡介
武道湘,1946年齣生於湖南常德,2005年病逝於湖南長沙。生前為湖南省書法傢協會會員、湖南省書法專業委員會副理事長、長沙市書法教育研究會理事長。
武道湘自幼愛好書畫詩文,主張學書不拘一格,轉益多師,在傳統的基礎上力求創新,尤以行楷造詣深厚。早年從王羲之、趙孟兆頁行楷入門,用筆圓潤秀麗,並從此打下瞭紮實的傳統書法功底。後上索求源,轉學顔真卿、米芾及魏碑、篆隸。行、楷兼用顔、米,並參以魏碑筆意,轉而形成筆力蒼勁、雄渾,大起大落而不失秀美之風格。隸書將《張遷》、《石門》相結閤,並融會《爨寶子》及行書筆意,似隸似魏,筆畫或連或斷,流暢而勁健強雄。善於章法布局,作品富於變化。多次參加全省及國內外大展,其作品或為海內外收藏,或鎸刻上石,展現於碑林詩牆。
近二十年來,武道湘緻力於書法教育事業,在培養下一代書法人纔和繼承與繁榮傳統書法方麵作齣瞭一定的貢獻。曾四次主編湖南省中小學書法教材,此教材被定為湖南省中小學生的必修課本。他的學生在全國及國際書法大賽中頻頻獲奬.作品或參與文化部組織的對外文化交流活動,或被國傢博物館收藏,並且學生中已有多人加入省市級書法傢協會。與此同時他還深入進行書法理論的探討,在總結書法實踐的基礎上,去粗取精,齣版瞭《楷書入門》(歐、顔、柳、趙體)、《書法創作入門》、《楷書作品創作指導》及《魏碑入門》、《顔真卿勤禮碑集字詞語、對聯、詩詞》、《柳公權玄秘塔碑集字詞語、對聯、詩詞》等書籍。其中《楷書入門》(柳體)一書深得國內外廣大讀者好評,此書已成為我國書法類的暢銷書。
內頁插圖
目錄
第一章 概述
第一節 漢隸與《曹全碑》簡介
第二節 書寫姿勢
第二章 筆畫
第一節 基本筆畫
第二節 筆畫的變形
第三節 《曹全碑》筆畫的特點與應用
附:詞語書寫練習(一)
第三章 部首
第一節 字頭的寫法
第二節 字底的寫法
第三節 左偏旁的寫法
第四節 右偏旁的寫法
第五節 包圍部首的寫法
附:詞語書寫練習(二)
第四章 結構
第一節 獨體字的結構方法
第二節 上下結構的結構方法
第三節 左右結構的結構方法
第四節 包圍結構的結構方法
第五章 《曹全碑》的結構特點
(一)橫嚮取勢
(二)部首獨立
(三)嚮背呼應
(四)上下藏蓋
(五)疏密誇張
(六)因字立形
(七)字形變異
(八)同形求變
第六章 作品
第一節 作品的形式
第二節 作品的格式
第三節 布局的規律
第四節 作品的創作
附1:集字作品範例
附2:隸書古碑欣賞
漢隸《曹全碑》(局部)
前言/序言
2011年8月2日,教育部下發瞭《關於在中小學開展書法教育的意見》,要求全國各中小學開展書法教學,引發瞭各方關注。中小學校長、老師及傢長和學生普遍認為此舉有必要,都想重建人人能寫一手好字的榮光;但是,學校書法教材的缺乏是當前的一大問題,課程開設也亟待指引,大傢都擔憂《意見》實施的效果不一定會盡人意。
當下,我國中小學專業書法教師嚴重不足,真正的書法教學還沒有常態化、普及化,更沒有形成成熟的可以推廣應用的現成教學方法。一本好的書法教材在實際書法教學中顯得尤為重要,應當是一本很好的教科書和參考書,即使是書法老師沒有很好的專業基礎,拿著它,也能按照其方法指引,指導學生寫好字,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中國書法培訓教程》係列叢書是由來自教學第一綫的書法名傢精心編寫的一套通俗、實用、由淺人深的人門級叢書。它適閤各中、小學及書法學校的教學使用,也是廣大書法愛好者入門的嚮導。
學習書法的目的在於實際運用,本叢書從實用性齣發,注重基礎學習,鼓勵創作。叢書對楷書、隸書、行書三種基本字體進行詳細指導,以名傢原拓本為藍本,經過篩選、歸類及特殊的技術處理後,翻製成墨跡,並配以米字格,幫助讀者深刻理解並且掌握字形結構以及筆畫定位。
為瞭配閤書法培訓教學和初學者自學,在編排結構上,遵從循序漸進的原則,先對各章節中範字的用筆特點、結字規律和書寫宜忌作較為詳細的臨習指導,再針對不同形式的書法作品的結體規律、章法布局、落款方法及鈐印位置等做瞭詳細的理論、創作指導。楷書、隸書、行書部分的各章中所附有的詞語書寫練習,分彆從柳公權《玄秘塔碑》、《神策軍碑》;顔真卿《顔勤禮碑》、《多寶塔碑》;歐陽詢《九成宮醴泉銘》;魏楷《張猛龍碑》;漢隸《曹全碑》以及王羲之《蘭亭序》中選字集結而成,這些碑帖曆來都是中國書法初學者的首選範本。
學習寫字,主要是掌握方法,舉一反三,觸類旁通。按照本書講解的用筆和結構技巧,熟練運用,刻苦臨寫.日積月纍,一定會邁進書法之門。
龍飛鳳舞:魏晉風度與唐楷氣象——中國書法精品賞析與臨習指南 本書簡介 本書是一部深度聚焦於中國書法史上具有裏程碑意義的魏晉楷書與唐代楷書風格的綜閤性教程與賞析專著。它旨在引導學習者穿越曆史長河,細緻品味從東晉“二王”的妍美到唐代諸大傢氣勢磅礴的書法藝術精髓,並提供係統、精深的臨習路徑。 第一部分:魏晉風流——鍾繇、二王及“法帖”的誕生 本捲著重探討瞭楷書在魏晉時期從隸書中獨立並成熟的過程,以及由此奠定的中國書法的基本審美範式。 第一章:鍾繇的開創之功與楷書的雛形 漢末之變與書體演進的必然性: 探討秦漢以來隸書的衰微與書體嚮便捷性、意蘊性轉化的社會背景。 鍾元常的“鍾體”: 深入分析鍾繇如何將隸書的波磔簡化、方圓兼備,初步奠定楷書的結體規範。重點剖析其“平正中有險側,內含筋骨”的獨特風格,對後世影響的深遠性,尤其是對王羲之的啓示。 代錶作鑒賞:《賀 কার্যাল帖》、《宣示錶》(拓本精析): 側重觀察筆畫的起收、點畫的輕重,以及通篇氣息的溫潤與沉穩。 第二章:書聖王羲之——“盡善盡美”的典範 集古之大成: 論述王羲之如何吸收鍾繇之精、張芝之速,融會貫通,創造齣和諧典雅、法度完備的新楷書體係。 結體之妙: 詳細解析王羲之楷書中的“黃金分割”原理,如中宮的收緊、四邊的舒展,以及筆畫之間的顧盼呼應關係。 用筆之精: 講解“藏鋒入筆”與“齣鋒收筆”的微妙變化,如何通過提按頓挫實現綫條的立體感和生命力。 重要法帖深度剖析:《樂毅論》、《黃庭經》: 以單字結構為單元,進行工筆式的拆解,對比分析其不同書體(行草)中楷書元素的滲透與轉化。 第三章:晉人書風的流變與“內擫”之美 王獻之的“破格”與創新: 對比王羲之的內斂含蓄,分析王獻之如何更趨於靈動、開張,筆勢連帶更強烈的風格傾嚮。 南方書風的地域性特徵: 探討南朝士族對書法審美的影響,追求“妍美”、“秀逸”的標準。 學習實踐: 提齣針對性訓練——如何把握“內擫”的筆法,使轉摺處圓潤而不滯,提筆處勁健而不漂。 --- 第二部分:盛唐氣象——唐楷的規範化與風格的多元發展 本捲聚焦於楷書在隋唐達到頂峰的現象,探討其如何從“二王”的意趣嚮“法度森嚴”的階段過渡,並最終形成風格各異的流派。 第四章:初唐的奠基——歐陽詢的險絕與虞世南的溫潤 時代背景: 隋唐統一,科舉製度對書法標準的確定性要求。 歐陽詢的“危冠”與“骨氣”: 詳細分析歐體“三十六法”的精髓。重點剖析其結體上“外拓”與“險勁”的特點,如何將矛盾的因素統一於嚴謹的結構中。 臨習要點: 觀察橫畫“右側微上仰”的趨勢,以及竪畫的“懸針”與“垂露”的運用。 虞世南的“外柔內剛”: 對比歐體,分析虞體筆法上更貼近“二王”,綫條圓融、點畫平和,體現的儒雅之美。 第五章:盛唐的雄渾——顔真卿與褚遂良的豐滿與遒勁 顔真卿:正大之氣與廟堂之音: “顔筋”的形成: 闡釋顔體如何從初唐的清瘦轉嚮厚重、博大。探討其“蠶頭燕尾”的點畫處理,以及如何通過墨色的濃淡變化錶現“氣”的充盈。 楷書的社會功能: 分析顔體如何成為官方書寫和碑刻的主流,其穩重、可讀性極強的特點。 精選範本解析:《多寶塔碑》、《顔氏傢廟碑》: 側重於方筆入紙、摺筆的力度把控。 褚遂良的飄逸與秀逸: 探究褚書如何融閤初唐之秀與顔體的豐厚,形成一種“秀雅中寓筋骨”的獨特風格,其筆畫的細微變化和行筆的速度感。 第六章:晚唐與碑學的迴歸——柳公權的骨力與碑刻的審美迴歸 柳公權的“瘦硬挺拔”: 討論柳體在顔體盛行後的“矯正”意義。分析柳體筆畫如何做到“瘦而不弱,方而不僵”,強調中鋒的絕對主導地位。 北碑的影響(唐代視角): 簡要概述唐代書傢對魏碑(如《龍門二十品》)的重新認識,以及這種審美取嚮如何影響瞭柳公權的藝術成熟。 結語:唐楷的分類與學習順序建議: 對歐、顔、柳、褚四大傢形成清晰的風格定位圖譜,指導不同基礎學習者的進階路徑。 --- 附錄:工具與心法 一、筆墨紙硯的精選指南: 如何根據所學風格選擇閤適的羊毫、狼毫,以及不同皮宣紙對運筆速度與墨色的影響。 二、臨習心法: 強調“意臨”與“描摹”的平衡。提齣從“形似”過渡到“神似”的漸進訓練法,避免陷入機械的筆畫堆砌。 三、中國書法審美品鑒基礎術語: 解釋如“率性”、“法度”、“筋骨”、“血肉”、“妍美”、“雄強”等核心概念,提升讀者對書法作品的鑒賞層次。 本書力求在不涉及隸書《曹全碑》具體筆法講解的前提下,為學習者構建一個完整、立體的魏晉至唐代楷書的審美殿堂,提供一套嚴謹而富有啓發性的藝術探索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