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趋势技术分析(原书第10版)

股市趋势技术分析(原书第10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美] 罗伯特D.爱德华兹(Robert D.Edwards),约翰·迈吉(John Magee),W.H.C.巴塞蒂 著,万娟,郭烨,姚立倩,童伟华(深圳平安综合金融服务有限公司) 译
图书标签:
  • 股票
  • 技术分析
  • 股市趋势
  • 投资
  • 金融
  • K线图
  • 形态分析
  • 交易策略
  • 股市
  • 投资理财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11582496
版次:1
商品编码:12210551
品牌:机工出版
包装:精装
开本:大16开
出版时间:2017-11-01
用纸:胶版纸

具体描述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近70年来,《股市趋势技术分析》始终是技术分析领域的翘楚,被誉为“华尔街的技术基石”。
  现在出版的第10版,距离第9版更新已有十年。
  十年中金融市场经历了又一轮巨变,但仍有很多准则亘古不变。书中介绍的技术方法不仅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也适用于未来,因为证券市场的引擎和人类的社会心理永不会改变。
  中国平安资深翻译团队历时两年,倾力打造了这部宏大投资巨著的中文精译本,相信这一译本必将成为金融图书领域难以超*的经典译作。
  
  

内容简介

  

  近70年来,《股市趋势技术分析》始终是技术分析领域的翘楚。本书第1版问世于1948年,现在更新到了第10版,依然是技术分析领域中*重要的原创性著作。本书图文并茂,汇聚了查尔斯·亨利·道、理查德W.沙巴克、罗伯特D.爱德华兹、约翰·迈吉等人的经验和智慧,并由W.H.C.巴塞蒂进行了与时俱进的更新。
  第10版的更新之处包括:
  用几章内容替换了道氏理论;
  对道氏理论的记录进行了更新;
  删除了关于手工绘图的次要内容;
  新增关于止损位和基准点的新章节;
  新增关于移动平均线交易法的新内容;
  新增拉尔夫·文斯的杠杆空间模型的新内容;
  新增关于期权交易的新内容。
  自本书第1版问世以来,世界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有许多东西亘古不变。在竞争的世界里,人人渴求制胜之道。作为股市技术分析领域的奠基之作,本书不仅向你介绍交易与投资的技术与诀窍,还向你传授获得长期成功的知识与智慧。
  
  

作者简介

  罗伯特 D. 爱德华兹(Robert D. Edwards),道氏理论大师。道氏理论是由道、汉密尔顿和沙巴克发展起来的,爱德华兹提出模式形态分析、趋势和支撑-阻力面,将这个理论整理成章,加以扩展,精化为技术分析的原理。

  约翰·迈吉(John Magee),毕业于麻省理工学院,倡导从工程学的角度分析市场,被公认为“技术分析之父”。他对市场从实践入手的技术分析方法成为所有分析家经久不衰的财富。他还创建了自己的投资咨询公司。迈吉的经典之作包括与爱德华兹合著的《股市趋势技术分析》《股市心理博弈》等书。

  W.H.C. 巴塞蒂(W. H. C. Bassetti),巴塞蒂曾是迈吉的客户和学生,拥有50多年交易经验。他曾担任大宗商品投资服务公司的负责人和副总裁,该公司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第*家持牌大宗商品交易顾问公司。他还曾担任期权研究公司首席执行官。巴塞蒂创立了微观期权研究公司并担任其总裁,该公司与标准普尔公司合作,在标准普尔的计算机中部署了“期权监控系统”。他是迈吉所著《股市心理博弈》第2版的编辑,爱德华兹与迈吉所著《股市趋势技术分析》第8、9、10版的编辑或合著者,他的著作包括《决胜柱状图》《击败市场的简单法则》《阶梯止损法》《圣鸡、圣杯与道氏理论》《信号》《十堂交易课》等。




精彩书评

  

  除了这本先驱性著作,我实在找不到第二本作为你进入证券市场的入门书了。它不仅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而且也适用于未来,因为市场模式的引擎和人类的社会心理永不会改变。
  ——波浪理论学者罗伯特R.普莱切特
  
  《股市趋势技术分析》是绝对的经典,是技术分析领域名副其实的“圣经”。我很高兴地看到,又将有一代投资者受益于这本杰出著作。
  ——美国市场技术分析师协会和国际技术分析师联盟创始人拉尔夫·阿坎普拉
  
  《股市趋势技术分析》是公认的投资宝典,第10版与时俱进,全面更新,是技术分析领域不可或缺的参考书。
  ——金融历史学家,《股票交易者年鉴》耶尔·赫希
  
  本书介绍了从迈吉的研究成果发展出的一些精华,包括基准点分析与风险管理,并加入了在大宗商品交易中运用图表分析法的内容。这是一部宏大的技术分析经典巨著,我很高兴向新老读者推荐这本书。
  ——技术分析大师约翰·墨菲
  
  本书编辑巴塞蒂专注于实用资产组合理论,对技术分析的知识体系贡献良多,特别是在交易战术方面。这本书值得每一位技术派人士拥有。
  ——量化交易大师迈克·卡尔
  
  《股市趋势技术分析》教我们通过纯粹的技术形态分析来获利,而无须考虑其他纷繁芜杂的信息。这本经典之作是所有精明交易者的必读之书。
  ——《牛市与熊市的财务报告》大卫·罗宾逊
  
  不管你怎样看待技术分析,特别是图表分析,这本书都是该领域的经典之作。
  ——《休伯特财经通讯》马克·休伯特
  
  有史以来*棒的图表分析经典。许多见多识广的技术派人士认为,这是技术形态分析领域*好的一本书!
  ——交易者出版社爱德华·多布森
  

目录

第10版序言
第9版序言
第8版序言
纪念
第7版序言
第5版序言
第4版序言
第2版序言
序言
第一部分 技术理论
第1章 交易与投资的技术方法 / 2
第2章 图表 / 7
第3章 道氏理论 / 11
第4章 道氏理论的缺陷 / 22
第5章 用约翰·迈吉的基准点法代替道氏理论 / 34
第6章 重要的反转形态 / 47
第7章 重要的反转形态:续 / 64
第8章 重要的反转形态:三角形 / 84
第9章 重要的反转形态:续 / 110
第10章 其他反转现象 / 129
第11章 整固形态 / 161
第12章 缺口 / 181
第13章 支撑和阻力 / 199
第14章 趋势线和通道 / 219
第15章 长线趋势线 / 242
第16章 大宗商品图表技术分析 / 260
第17章 第一部分总结 / 278
第二部分 交易战术
第18章 战术问题 / 317
第19章 一些非常重要的细节 / 329
第20章 投机者青睐的股票 / 333
第21章 选择要跟踪绘图的个股 / 343
第22章 选择要跟踪绘图的个股:续 / 346
第23章 高风险股票的挑选和管理:郁金香股票、互联网板块和投机性狂热 / 352
第24章 股价可能出现的变化 / 369
第25章 两个敏感问题 / 374
第26章 整手还是零股 / 381
第27章 止损指令 / 383
第28章 什么是底部和顶部 / 392
第29章 运行中的趋势线 / 409
第30章 支撑位和阻力位的应用 / 420
第31章 不要将所有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 / 426
第32章 技术图表形态的测算目标 / 429
第33章 从战术角度看图表形态 / 432
第34章 战术方法的简要总结 / 458
第35章 技术分析对市场的影响 / 461
第36章 自动化的趋势线:移动平均线 / 464
第37章 旧图重读 / 470
第38章 平衡的多样化配置 / 524
第39章 试错 / 532
第40章 交易中的资金使用量 / 534
第41章 实际资金投入 / 537
第42章 组合风险管理 / 542
第43章 持之以恒 / 556
附录A 实践中的道氏理论 / 558
附录B 资源 / 576
术语表 / 594
参考文献 / 612
译后记 / 614



































精彩书摘

第38章
平衡的多样化配置
当普通投资者问:“你觉得市场现在怎么样”时,他往往希望得到一个简洁明了、非黑即白的答案。对他来说,市场不是牛市就是熊市。如果你回问:“你感兴趣的是哪一只股票呢?”那么他往往会说:“哦,我想知道的是市场的整体情况。”
如果翻看一下经常刊登金融广告的报纸和杂志,你会发现,很多广告和顾问服务都十分强调对于后市的预测能力,而这些预测往往是针对整个市场的走势而言的。
通常人们认为整个市场的走势是一致的,这并不能说完全错误,却是个非常危险的假设。确实,我们可以给出一些牛市或熊市的“定义”,比如说道氏理论。如果市场环境符合这些“定义”,我们就可以说“根据我们之前的规则,现在市场处于牛市(或熊市)。而且,如果我们一直将道琼斯工业指数(DIA)看作一只个股,并严格根据经典的道氏理论来操盘,那么会获利颇丰。(编者按:第4章的测算结果表明,根据道氏理论操盘,我们的净利润将达到492 597.38美元,而买入并持有的净利润为25 952.72万美元(截至2010年12月31日)。当然,现在道琼斯工业指数的确是一个交易品种(ETF)了。)
此外,大通胀和大紧缩都会改变股票的相对美元价值,在此类环境中,大多数个股的确也都是随势而动的。
但我们必须时刻谨记,平均指数本身是个抽象集合,并不代表铁路业、制造业、航空业本身。如果平均指数发生了变化,那是因为组成平均指数的个股变化了。虽然当平均指数上涨时,大多数个股都在涨,但我们并不能强行赋予其因果关系,说因为平均指数上涨了,所有个股都一定会上涨。如果我们这样想,那么将会得到一个结论:在牛市中,如果某只个股处于跌势,那么我们该及时买入该股票,因为该股最终会跟随其他个股的涨势。
回顾一下股票的长期历史表现,会找到大多数股票都在涨,或者大多数股票都在跌的时间段。暂时滞后的个股可能大涨以跟上大市,但这种情况并非一定会出现。而且,假定市场将会转牛,如果仅仅因为某些个股落后于大市表现便买入,或因为所有个股都将上涨便买入,很可能会陷入危险的境地。我们可能会在接下来几个月的时间里,眼睁睁地看着其他个股不断创新高,而自己的股票却毫无生机,甚至持续下跌。
基于现在为止你对市场的了解,你一定会同意,在平均指数处于熊市或大多数个股处于熊市时,将全部资金用于做多是不明智的。同理,在大市飞涨时,将全部资金用于做空也并非良策。
如果你坚持要100%做多或做空,那么建议你还是跟随大市的趋势。这样一来,你可以抓住大多数个股或平均指数提供的机会。
但你要知道,跟随趋势并不像听上去那么简单。我们可以对长线趋势做出“定义”,但问题是,你是否有足够的耐心和勇气,在长达几个月的不确定性甚至是反向走势中,持仓不动呢。在趋势反转期间,投资者常常难以做出买入还是卖出的决定。
此外,投资者还要知道究竟要买什么,或是卖什么,以及何时进行买卖。
平均指数所体现的简单形态和信号并不能代表市场全貌。将市场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有助于我们学习道氏理论。我们要记住,平均指数显示的是概括性特征(经过高度抽象化),用于确定趋势的规则适用于这些概括性特征,但不一定适用于每只个股。
在很多情况下,当一组个股触顶回落、开启长线跌势时,另一组个股却继续上涨、创出新高。1946年,我们就看到了很多个股都在1~2月触顶回落,但另一些股票的涨势一直持续到5月末。
我们通常认为,1929年市场见顶,当年10月开启长线跌势,跌势一直持续至1932年。实际上这个说法并不完全正确。有一些重要的个股在1929年大市顶部形成前就已见顶。比方说,克莱斯勒公司的股价于1928年10月见顶,并在1929年的恐慌期开始前就从140美元跌到了60美元。还有一些个股在1924~1929年的大牛市中从未上涨。如果我们统计一下当时挂牌的大约700只股票,有262只在1929年之前就已见顶,181只在1929年的1~8月见顶,还有一些个股直到1929年结束后才开启跌势;此外,有44只股票在1929年后、1932年中期之前走到了新一轮的牛市高位。在全部676只股票中,只有184只于1929年8~10月见顶,于当年10~11月崩盘。
换句话说,只有27%个股的走势符合投资者对于市场整体的预期。(编者按:1999年,道指和标普500指数走到历史高位,且该高位一直持续至2000年。然后历史重演,很多个股见顶回落,开启了长线跌势。第9版编者按:很多个股在2000年3月见顶后崩盘,但道指成分股相较于纳斯达克指数和标普500指数的成分股表现更好,后两个指数的成分股跌幅达到50%左右(见图20-3)。)
将整体趋势作为一个工具来用,这并没有错,但我们必须认识到它只是一个工具,无法面面俱到地反映情况。我们必须面对每一个投资者都要解决的问题:针对解读平均指数的不确定性,怎样保护自己的资金不受损失?面对走势不同于大多数个股走势的股票,我们如何保护自己?
要回答以上问题,首先我们要做到,在任何时候都不冒过多的风险(见第41章)。
其次,我们可使用评价指数,而不是从100%的做多一下子转到100%的做空。通过评价指数,我们不仅可以看到当前是牛市还是熊市,还能判断特定时间市场的牛熊程度。
乍看之下,这和传统的道氏理论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概念。事实上,相同的技术方法也适用于评价指数。在大牛市中,评价指数可帮助我们判断市场的强弱程度。随着牛市进入尾声,比如在1928~1929年,市场的强弱程度会逐渐降低。

图38-1 评价指数显示百分之多少的股票处在看涨或看跌的长线趋势中。1961年,评价指数与股票平均指数相冲突,意味着长线趋势可能反转
使用评价指数前,让我们先介绍下评价指数究竟是什么以及它的构建方法。你会发现,它并不是一个精确的衡量工具,只能体现市场的大概情况;它不会发出乐观的信号;并且,它反映的是其构建者的判断和观点。
假设你正在观察100只个股的走势图。每周结束时,你可以在图表底部以小加号或小减号来表示你对每只股票的涨跌判断。有时,你很难做出这个判断。但不必担心,因为这种情况并不会太多,大多数个股的走势都很清晰。然后,数一下有多少个加号、多少个减号,包括那些你只能做出初步判断的个股,你会得到2个数字。如果100只里面有75只是加号,那么你就可以说市场的涨势达到了75%。如果下一周这个数字更高,比如达到80%,那么就表示涨势更强了。如果这个数字变低了,比如降到70%,那就表示你看涨的个股减少了,市场整体变弱了。
(第10版编者按:通过围绕移动平均线进行研究,比如统计有多少股票处在各自的50天、200天移动平均线以上或以下,可以迅速构建此类指数。当然你也可采用迈吉的方法,从每张图上观察道琼斯指数的走势强弱。)
如前所述,如果平均指数正在连创新高,那么迈吉评价指数很可能大幅超过50%。而在明显的熊市中,该指数很可能显著低于50%。
但是请注意,我们此处讨论的不是信号,不是在哪个点位应当清仓或满仓。该指数会不断地根据情况的变化上下波动,自我调整。
若一大批代表性股票中有53%的股票走牛,那么此时的市场肯定弱于有80%的股票走牛时。
因此在后者的情况下,你完全有理由扩大多头仓位。虽然你在这种情况下依然面临着具体选择哪些股票的问题,但与前者相比,你有理由扩大多头仓位或总体风险敞口(参见第41章)。
通过将自己的总仓位与该指数挂钩,你能够从容应对市场变化,在市况变得过于险恶前自动离场。此外,你还不必在立即卖出和继续观望之间艰难抉择。
这个方法可以进一步扩展。如果投资者根据迈吉评价指数的涨跌,不时地扩大或缩小多头仓位,那么他的回报可能高于完全乐观或完全悲观的回报。但在这种情况下,他仍会被持续地引向同一方向,如果市场最终反转并陷入恐慌,那么他的多头仓位会遭受一定损失。
此方法的扩展做法是,在多头仓位和空头仓位之间,分配全部或部分资金。假设你对自己图表的解释在大部分情况下都是合理正确的,那么你可在任何特定的时候,选择若干强于平均水平的股票,同时也选择若干弱于平均水平的股票。
当该指数位于50%附近时(1956年中有好几个月如此),你可以选择买入若干强势股,同时卖空若干弱势股,使得多头风险和空头风险基本平衡。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股市全面上扬,那么你的空头仓位会出现亏损,你将改变对那些弱势股的判断,并逐步关闭空头仓位。但与此同时,多头仓位的盈利会抵消空头仓位的亏损并有盈余(假设你选股明智),而这些亏损可以被视为用空头仓位来保护多头仓位的保险费。
另一方面,如果市场突然崩盘(比如1955年艾森豪威尔总统患病期间)(编者按:以及1987年10月里根总统被传患病、1998年亚洲爆发流感时的那几次),那么空头仓位的盈余会弥补多头仓位的亏损。而如果市场继续下跌到要求卖出多头仓位的水平,那么此时的亏损可以视为多头仓位来保护空头仓位的保险费。(编者按:按得克萨斯对冲(Texas Hedge)的传统,我对空头仓位持稍微不同的看法。虽然实用资产组合理论认为空头仓位有助于减少风险,但我倾向于将其视为另一个获利机会,而这个获利机会还有减少总体风险的额外好处。在趋势确定向上时,做空某个股票是毫无用处的,反之亦然。)
而在一个正常的市场里,多头仓位和空头仓位很可能同时获利。
我们建议采用系统化、持续性的套利或对冲。随着迈吉评价指数的上涨,空头仓位的比重逐渐下降,多头仓位的比重逐渐上升。而随着迈吉评价指数的下跌,会出现相反的情况。(第9版编者按:我曾建议将此处介绍的方法称为“自然对冲”,并将这种方法的实施过程称为“节奏化交易”。)针对道指的自然对冲可以包括一个多头仓位(例如牛市中的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和若干空头仓位(在看跌的道指成分股中),或者(更好的选择是)与弱势道指成分股正相关的空头仓位。这是因为,弱势道指成分股的风险往往可通过大量持有被动型指数基金来缓冲。
这种方法从本质上看是保守的。有些人总是对卖空心怀恐惧,将其看作纯粹的投机赌博,其实他们应该重新审视卖空,将其作为自己投资活动中用于平衡多头仓位的一个正常部分。
这种保守、平衡、分散化的投资方法主要是为了保护本金。就其本质而言,它能有效阻止你为了投机获利而孤注一掷。但它还向技术分析方法提供了用武之地,并能大幅减轻交易者和投资者每天面对不确定性的焦虑。
(编者按:许多现代读者可能不知道,约翰·迈吉写过40年的每周评论。这些睿智、实用的评论汇合成了《约翰·迈吉市场评论档案》(John Magee Market Letter Archive)。从这份《档案》中,我抽取了下面这篇1985年9月28日的评论,它很好地说明了迈吉评价指数的作用。)

图38-2 这张图来自《市场评论合集》(Collected Market Letters),绘制日期是1985年9月28日。迈吉评价指数是根据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计算出来的,这张图展示了怎样使用该评价指数识别市场的顶部和底部。该评价指数是一个反映超买或超卖状态的指标
1985年9月28日:市场处于超卖状态
本周迈吉评价指数跌至9%,这是它今年在超卖象限内的最低点。这也是该指数自1984年6月以来的最低点(参见图38-11)。该指数在6月跌至8%后,很快开始稳步攀升,在6月末和整个7月都发出了总体买入信号。
该指数1984年6月的低点8%和1984年2月25日的低点8%构成了双底形态,表明该指数处于超卖状态。与之相对应的,是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在1984年6月18日的低点1 079点;随后道指稳步攀升至7月的高点1 372点。
20多年来,所有的股市长线底部都与迈吉评价指数的极低点相对应。在股市剧烈波动但并不上攻的“动荡时期”内,迈吉评价指数为5%或更低,正与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的所有长线低点相对应,直到1982年6月的9%低点;随后,股市立即迎来了轰轰烈烈的上升行情。
这个略高于“5%或更低”水平的低点是一个重要信号,它表明股市即将复苏;随后,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从770点直线上涨至1 300点附近,结束了17年的盘整,开启了图上的“继续上涨”阶段。
在此背景下,迈吉评价指数1984年6月的“8%低点”和当前的9%水平具有额外的意义。事实上,如果股市处于继续(或长线)上涨阶段,那么股市的低点往往不会太低,而高点的超买程度往往会更强。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1982年6月和1984年6月的低点就符合这一模式。因为股市的长线波浪往往延续好几年甚至几十年,所以迈吉评价指数当前9%的水平也可能意味着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的长线低点。


投资者的航海图:宏观经济周期与资产配置的深度解析 本书聚焦于理解驱动全球金融市场的宏观经济力量,并提供一套系统化的资产配置框架,帮助投资者穿越牛熊,实现长期稳健的财富增长。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市场噪音往往淹没了真正重要的信号。本书旨在为严肃的投资者提供一双“透视眼”,透过日常的股价波动,看到隐藏在背后的经济周期、货币政策以及地缘政治的影响。我们深信,成功的投资并非依赖于预测下一只热门股票,而是建立在对宏观环境深刻理解的基础之上。 第一部分:重构认知——理解经济的呼吸与心跳 本部分是构建投资者宏观思维的基石。我们首先要破除“市场短期有效”的迷思,转而关注驱动长期价值的核心力量。 第一章:周期性的本质与不可避免性 经济并非一条平坦的直线,而是遵循着从繁荣到衰退、再到复苏的自然循环。本章详细剖析了历史上主要的经济周期理论,从朱格拉(Juglar)的商业周期到康德拉季耶夫(Kondratiev)的长波理论。我们重点探讨了为什么在人类社会进步的驱动下,周期性会以不同的形态反复出现,以及如何识别当前我们所处的周期阶段。 滞胀与通缩的博弈: 深入分析了供给冲击(如能源危机)与需求侧管理(财政与货币政策)如何相互作用,形成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的宏观环境。 库存周期与产能过剩: 探讨了企业库存调整在短期内对GDP和市场情绪的巨大影响,并提供了库存周期的领先和同步指标。 第二章:货币政策的艺术与科学 中央银行是现代金融体系的“守门人”,其决策直接决定了流动性和风险偏好的高低。本书对现代央行运作机制进行了透彻的解剖。 利率工具箱的演变: 从传统的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到量化宽松(QE)和量化紧缩(QT),我们详细阐述了这些非常规工具如何影响债券收益率曲线和资产定价。 “预期管理”的威力: 解释了央行前瞻性指引(Forward Guidance)如何通过影响市场预期来提前实现政策效果,并分析了信号失真带来的风险。 第三章:财政政策的杠杆效应 在经济低迷时期,财政政策往往接过稳定器的角色。本章研究了政府支出、税收和赤字管理对经济增长的长期影响。 乘数效应的实证检验: 考察了不同类型的财政支出(如基础设施投资与转移支付)对GDP的实际拉动作用。 债务可持续性分析: 探讨了高企的政府债务如何挤出私人投资,以及主权信用评级变动对全球资本流动的连锁反应。 第二部分:资产配置的精细调校 理解了宏观环境后,关键在于如何将这些认知转化为实用的投资组合策略。本书摒弃了教条式的固定比例配置,提倡基于周期的动态调整。 第四章:债券市场——宏观情绪的晴雨表 债券市场是价格发现最敏感的领域之一。本章着重于如何解读收益率曲线,并据此调整风险敞口。 收益率曲线形态学: 深度解析了平坦化、陡峭化以及倒挂等不同曲线形态背后的经济含义,并将其与信贷扩张/收缩阶段挂钩。 信用利差的价值: 区分了无风险利率波动与信用风险溢价的贡献,指导投资者在不同经济阶段选择政府债券、投资级公司债还是高收益债券。 第五章:股票市场的景气度轮动 股票市场的表现是宏观经济预期的集中体现。本书构建了一个自上而下的行业轮动模型。 盈利驱动力分析: 探讨了在经济扩张期,周期性行业(如原材料、工业)的表现优于防御性行业(如公用事业、必需消费品)的内在逻辑。 成长与价值的周期性: 并非简单的价值投资或成长投资的绝对优劣,而是分析在低利率环境与高利率环境切换时,哪种风格更具相对优势。 汇率与跨国配置: 探讨了本国货币强弱对出口导向型企业盈利能力的影响,指导投资者进行全球股票配置。 第六章:另类资产与风险对冲 在低利率和高波动性的市场中,传统股债组合的夏普比率持续下降。本部分引入了非传统资产类别的配置逻辑。 大宗商品作为通胀保险: 分析了能源、贵金属和工业金属在不同通胀情景下的表现,并强调了其作为投资组合分散化工具的价值。 房地产市场与固定收益: 考察了商业地产投资信托(REITs)与宏观经济周期、利率水平的关系,如何将其纳入长线固定收益部分进行管理。 对冲策略的引入: 探讨了在特定宏观情景下,如何利用期货、期权或多空策略来对冲尾部风险(Tail Risk),而非仅仅是为了追求高回报。 第三部分:情景分析与投资组合的压力测试 理论终需实践检验。本部分着重于如何将前述分析应用于实际的市场情景中,并对投资组合进行前瞻性的压力测试。 第七章:构建自适应的投资组合框架 我们提出一个基于宏观指标(如PMI、通胀预期、失业率)的“情景矩阵”,指导投资者在预期的四种宏观状态(如高增长/高通胀、低增长/低通胀等)下,预先设定的资产权重。 情景切换的触发机制: 定义了清晰的、可量化的指标,用以判定何时从“防御”姿态转向“进攻”姿态。 风险预算与容忍度校准: 强调了在市场不确定性增加时,必须重新审视个人的风险承受能力,动态调整波动性预算。 第八章:全球化逆转与地缘政治风险建模 在日益碎片化的世界格局下,地缘政治不再是“外生”风险,而是内嵌的结构性因素。 供应链重构的投资影响: 分析了“友岸外包”(Friend-shoring)趋势对特定国家和行业的长期资本配置的影响。 政策不确定性定价: 探讨了如何量化贸易战、制裁或重大选举对市场波动和风险溢价的冲击。 结语:永恒的学习与谦逊 本书提供的是一套思考的工具箱,而非预测的终极答案。真正的宏观投资者,深知市场永远在演变,知识需要不断更新。保持对新数据、新技术的开放态度,并将宏观洞察与严格的风险管理相结合,是穿越未来所有市场周期的不二法门。 --- 目标读者: 机构资产配置师、高净值人士、资深独立投资者,以及所有希望建立稳健、适应性强投资体系的金融专业人士。 本书特色: 强调因果关系: 不满足于相关性描述,深入挖掘货币政策、财政支出与资产价格之间的传导机制。 实操性强: 理论与具体指标、轮动策略紧密结合。 视角全面: 覆盖了股票、债券、商品及另类资产在宏观周期中的表现。

用户评价

评分

我必须说,这本书给我的震撼程度,超出了我最初对一本技术分析书籍的预期。它不是简单地罗列各种指标公式,然后告诉你“金叉买入,死叉卖出”这种幼儿园级别的操作指南。作者真正厉害的地方在于,他把技术分析提升到了“行为经济学”的高度去审视。比如,关于波浪理论的那几章,内容扎实得吓人,不仅仅是数浪的规则,更重要的是阐述了为什么人们在不同阶段会产生贪婪和恐惧,而这些情绪是如何投射到价格走势的形态中去的。我花了大量时间去对比书中的案例和自己过去操作失败的记录,赫然发现很多亏损的根源,都是因为我忽略了市场“超买/超卖”区域的极端性,急于在趋势的末端入场。这本书的论述逻辑非常严密,层层递进,从最基础的点、线、面开始,逐步过渡到复杂的趋势线、通道和形态学。它教会你的不是如何预测未来,而是如何更好地管理当前你所看到的信息,并为未来可能出现的几种情况提前做好资金和心理上的准备。这对于我这种,过去总是容易因为一次黑天鹅事件就心态崩溃的交易者来说,无疑是强心剂。

评分

这本书简直是为那些想在变幻莫测的股市里找到一丝确定性的老派技术分析爱好者量身定做的。我最近才读完,最大的感受是,作者对于图表形态和指标的解读,那种细致入微的程度,真不是现在市面上那些浮夸的“快速致富”指南能比的。它不谈什么内幕消息,也不鼓吹一夜暴富的梦想,而是脚踏实地地教你如何像一个老练的棋手那样,去观察市场的脉搏。比如,书中对“头肩顶/底”形态的讲解,简直可以作为教科书来用,它不仅仅告诉你识别这个形态的必要条件,更深入地剖析了在不同市场环境下,这个形态可能出现的变种和失效的预警信号。我特别喜欢它强调的“上下文语境”的重要性,市场情绪、宏观环境这些“软信息”,如何与纯粹的技术图形相结合,这是很多初学者容易忽略的盲点。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看K线图的眼神都变了,不再是零散地看点位涨跌,而是开始尝试理解支撑位和阻力位背后的多空力量博弈。对于那些厌倦了追逐热点、希望建立一套稳定、基于历史经验的交易系统的读者来说,这绝对是一本值得反复研读的案头工具书。它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导师,在你耳边轻声提醒:“慢下来,看清楚。”

评分

如果要我用一个词来形容这本书的阅读体验,我会选择“哲学性”。它不像一本工具书,而更像是一本关于金融市场运作规律的深度思考录。其中关于“风险管理与仓位控制”的讨论,占据了相当大的比重,而且其深度远远超过了“不要用超过2%的资金去博弈一次交易”这种肤浅的建议。作者将资金管理视为技术分析的“防护网”,而不是一个附属品。他详细阐述了,在不同波动率和形态确认程度下,合理的仓位规模应该是如何动态调整的。我印象最深的是,书中通过历史回溯,证明了许多成功的长期投资者,他们的成功并非来自于抓住了每一个大浪,而是因为他们能有效避免了单次交易的毁灭性打击,从而保证了本金的长期存续性。这部分内容对于那些总想博取最大收益、却屡屡因一次失误而功亏一篑的激进型交易者,具有醍醐灌顶的作用。这本书真正教会我的,是市场生存的艺术,而不是短期的投机技巧。

评分

说实话,我一开始是抱着怀疑态度的,毕竟市面上关于技术分析的书籍汗牛充栋,很多都只是对经典理论的重新包装,缺乏新意。但是,这本书(指我正在看的这本)在处理指标的应用上,展现出一种令人耳目一新的务实主义。它没有盲目崇拜MACD或RSI这些老牌指标,而是花了大量的篇幅去讨论“指标背离”的真实含义,以及在不同时间框架下,指标的有效性是如何变化的。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强调了“主导趋势”的重要性——如果你没有确定主要的上升或下降趋势,那么你所有的短期指标信号都可能变成误导性的噪音。书中举了一个非常经典的原油期货案例,清晰地展示了,在一个长期熊市中,即使出现短暂的技术性“超卖反弹”,如果没有看到趋势线的有效突破,贸然追高进去,最终只会成为高位站岗的韭菜。这本书的价值就在于,它迫使你跳出单一指标的思维定势,去构建一个多维度的、相互印证的分析体系。对于那些被复杂指标搞得眼花缭乱的进阶交易者,这本书能帮你“去伪存真”,找到真正可靠的分析锚点。

评分

这本书的叙述风格非常沉稳,读起来有一种厚重感,仿佛在翻阅一部关于市场心理的历史文献,而不是一本教你炒股的操作手册。它对市场效率假说的探讨,虽然篇幅不算多,但观点相当犀利,它没有全盘否定技术分析的有效性,但明确指出了,任何基于历史数据和既有形态的分析,都存在被市场“学习”和“适应”的风险。我特别欣赏作者对于“市场结构”的强调,这比单纯地看价格更具前瞻性。比如,书中对“成交量分布”的分析逻辑,即便在没有提供现代化的量化工具的情况下,作者依然能通过传统的柱状图和价格行为,推导出市场参与者的筹码集中度,这是一种非常宝贵的思维训练。读完后,我开始反思自己过去过于依赖软件自动生成信号的习惯。这本书教导的是一种“手工打造”的分析能力,它让你必须亲手去绘制趋势线,去感受形态的形成过程,从而内化出对市场力量的直觉判断。对于追求深度理解而非表面操作的读者而言,这无疑是一座富矿。

评分

趁着活动一下子买了好多书,可以屯着好好看一阵子的了!

评分

书的左下角有明显的裂痕,应该是别人用了很长时间,这个虽然不满意但是也不至于退货了

评分

呢本书不错的,比书店便宜

评分

妹妹买的 应该不错吧

评分

东西很好,很满意!还会再次购买

评分

可算是讨论缺口的专著了,据称此书曾获奖。不过股票形态分析也有很大的缺陷。

评分

物超所值,纸张质量很好,值得珍藏多年,物流也很快,京东,棒棒哒

评分

包装大气上档次,内容充实有含量。值得拥有!

评分

618购买入手,价钱合适,质量好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