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適讀人群 :小學生至初中低年級學生。 《兒童恐龍百科全書——恐龍探秘》係統地講述瞭從地球孕育生命初期,到恐龍齣現,再到恐龍繁衍,直到恐龍滅亡,化石的形成與發掘;《兒童恐龍百科全書——植食恐龍》《兒童恐龍百科全書——肉食恐龍》《兒童恐龍百科全書——海龍與翼龍》根據孩子們比較易懂的分類方式進行分類,匯集瞭來自不同恐龍傢族的具有代錶性的恐龍,並全方位的對恐龍進行解讀。《兒童恐龍百科全書》復活史前100餘種恐龍,跟隨中國龍王——董枝明的步伐,穿越時光隧道,走進令人震撼的恐龍時代,走近遠古時代的恐龍!
內容簡介
這是一群令人稱奇又感到恐怖的動物,恐龍曾稱霸地球長達1.6億年,在一場未知事件中它們全部離奇死亡、消失,隻留下一些殘骸斷片作為生命的證據,令人浮想聯翩。《兒童恐龍百科全書》這套書不僅對恐龍的齣現、繁衍及滅亡進行瞭係統描述,同時詳盡介紹瞭來自不同恐龍傢族的頗具代錶性的恐龍,並從生活時期、棲息環境、食性、化石發現點、獨特事件等方麵對恐龍進行瞭全麵、詳盡的介紹;全套書采用寫實手繪圖,全景生動地展現瞭各種恐龍及其生活環境,更有許多張珍貴的化石和專傢考察照片,展現瞭考古發現場景和手圖片資料,是國內著名古生物專傢的力作。
作者簡介
董枝明(1937年1月-),有“中國恐龍之父”之稱,古生物學傢。1962年畢業於復旦大學生物學係,畢業後師從我國有名的古脊椎動物學傢楊鍾健先生研究恐龍。現任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研究員,雲南祿豐恐龍研究中心主任。曾參與對中國自貢和祿豐等地恐龍化石的發掘和研究。1986年,董參與中國-加拿大恐龍科考隊,從內濛古一路前往北極考察。董枝明一共曾為35種恐龍命名,號稱命名恐龍*多的人。 曾榮獲“竺可楨野外奬”;國傢自然科學二等奬;中國科學院野外奬;四川省科技進步一等奬;雲南省楚雄州文化建設傑齣貢獻奬等。
內頁插圖
目錄
闆龍科
闆 龍 6
祿豐龍 7
大椎龍科
大椎龍 8
鯨龍科
蜀 龍 10
鯨 龍 12
巴塔哥尼亞龍 13
圓頂龍科
圓頂龍 14
梁龍科
迷惑龍 16
超 龍 17
重 龍 18
梁 龍 20
地震龍 22
馬門溪龍科
馬門溪龍 24
峨眉龍 26
天山龍 27
腕龍科
腕 龍 28
側空龍 30
波塞東龍 31
火山齒龍科
火山齒龍 32
巨腳龍 33
泰坦龍科
泰坦龍 34
薩爾塔龍 35
阿根廷龍 36
瑞氏普爾塔龍 38
南極龍 39
異齒龍科
醒 龍 40
果齒龍 41
異齒龍 42
天宇龍 43
棱齒龍科
奔山龍 44
加斯帕裏尼龍 45
棱齒龍 46
禽龍科
禽 龍 48
高吻龍 50
豪勇龍 51
鴨嘴龍科
鴨嘴龍 52
副櫛龍 53
棘鼻青島龍 54
冠 龍 55
慈母龍 56
埃德濛頓龍 58
劍龍類
劍 龍 60
華陽龍 62
釘狀龍 63
甲龍科
甲 龍 64
怪嘴龍 65
頭甲龍 66
戈壁龍 67
包頭龍 68
角龍科
五角龍 70
開角龍 71
牛角龍 72
無鼻角龍 73
華麗角龍 74
尖角龍 75
三角龍 76
腫頭龍類
腫頭龍 78
冥河龍 80
前言/序言
這是一群令人稱奇又感到恐怖的動物,它們擁有龐大的身體和無窮的力量,它們曾稱霸地球長達1.6億年之久它們經曆瞭地殼闆塊運動和環境變化的重要過程,它們在一場未知事件中全部離奇死亡、消失,隻留下一些殘骸斷片作為生命的證據。
它們,就是恐龍,地球曾經的主宰者。
按著食性,恐龍分為肉食恐龍與植食恐龍。那猶如高樓的植食恐龍是不是讓你震驚不已,當然還有敢於和霸王龍鬥爭的三角龍更是讓人記憶深刻……它們有一個共同特點那就是以灌木、樹葉等植物為食。因為它們沒有鋒利的牙齒和爪,它們的牙齒呈勺狀、棒狀或者葉片狀。並且植食恐龍多為四足行走,頭小體大,不具備尖牙利爪之類的進攻性武器,但部分植食恐龍有防禦型結構,如骨闆、骨刺或角等。
其中,梁龍科恐龍以長脖子和像鞭子一樣的長尾巴而著名,是恐龍王國典型的“巨人”。在恐龍時代末期登場的三角龍,是角龍傢族中著名的一種,被稱為“角龍之王”。當三角龍遭到攻擊時,它們會收縮龐大的身體,將尖角指嚮對方,嚇退敵人。而劍龍類突齣的特點就是其頸部至尾部有兩排突齣的骨闆或劍闆,尾巴上還武裝著可怕的刺突,不過劍龍類恐龍是恐龍王國中先滅亡的一支。
本分冊由中國“恐龍之父”董枝明教授及寫實繪畫團隊共同完成,以精美的圖片,恢宏的場景及生動的文字,再現瞭史前各種植食恐龍的生存條件與生活環境。如蜥腳類恐龍中的闆龍科、圓頂龍科、梁龍科、馬門溪龍科、腕龍科等,鳥腳類恐龍中的異齒龍科、禽龍科、鴨嘴龍科等,還有劍龍類、甲龍類、角龍類等恐龍。其代錶恐龍有闆龍、圓頂龍、梁龍、馬門溪龍、腕龍、異齒龍、禽龍、鴨嘴龍、劍龍、甲
龍、三角龍等。
現在,讓我們一起走進《兒童恐龍百科全書——植食恐龍》,一探植食恐龍的奧秘吧!
《巨獸的餐桌:草食恐龍的神秘世界》 獻給所有對古老巨獸充滿好奇的小小探險傢們 你是否曾仰望星空,想象那些遙遠的過去?你是否曾在博物館裏,被巨大的恐龍骨架震撼得說不齣話?在地球漫長的曆史長河中,曾有一種不可思議的生物占據著這片土地,它們的身影,至今仍在我們的想象中揮之不去。而在這群令人驚嘆的生物中,有一類格外引人注目——它們以植物為食,卻體型龐大,姿態萬韆,它們就是——草食恐龍。 本書,《巨獸的餐桌:草食恐龍的神秘世界》,將帶你踏上一場穿越時空的奇幻旅程,深入探索那些溫和的巨人們,揭開它們不為人知的秘密。我們並非聚焦於那些嗜血的掠食者,而是將目光投嚮瞭那些默默啃食著大地饋贈的生靈。它們或許沒有尖牙利爪,卻憑藉著驚人的體型、獨特的防禦機製以及智慧的生存策略,在恐龍時代留下瞭屬於自己的輝煌篇章。 什麼是草食恐龍?它們為何如此特彆? 在恐龍王國中,草食恐龍占據瞭絕大多數的物種。它們就像是那個時代的“大食客”,用它們龐大的身軀和強大的消化係統,處理著地球上種類繁多的植物。從高聳入雲的巨樹到地麵的茂密蕨類,它們以各種各樣的方式獲取生存所需的能量。我們常聽說的腕龍、梁龍、劍龍、三角龍,甚至是那些像小雞一樣敏捷的竊蛋龍(沒錯,它們早期也被認為是草食性或雜食性!),都屬於這個龐大的傢族。 本書將從最基礎的問題入手,為你一一解答: “草食恐龍”這個名字是怎麼來的? 為什麼有些恐龍吃植物,有些卻吃肉?這背後又隱藏著怎樣的演化奧秘? 它們真的隻吃草嗎? 揭秘恐龍時代豐富多樣的植物世界,瞭解它們究竟是怎樣“享用”這些史前美味的。從堅韌的針葉樹,到柔軟的蕨類,甚至是早期開花植物,它們都有著自己獨特的“菜單”。 它們的“餐具”是什麼樣的? 恐龍的牙齒、嘴巴、以及整個消化係統,是如何進化來適應它們特殊的食性的?我們將為你一一細緻地描繪,那些令人驚嘆的生物學構造。 巨人的世界:形形色色的草食恐龍 恐龍的體型差異是巨大的,而草食恐龍更是將這種差異發揮到瞭極緻。從體長可達幾十米,體重如同一座小山的巨型蜥腳類恐龍,到體型小巧,卻身披鎧甲的劍龍,它們用各自獨特的方式適應著不同的生態環境。 1. 頂天立地的巨無霸——蜥腳類恐龍: 想象一下,一個生物的身高能讓你抬頭仰望,它的脖子長得像一座摩天大樓,而它卻隻是悠閑地啃食著樹冠上的嫩葉。這就是蜥腳類恐龍,如腕龍(Brachiosaurus)、梁龍(Diplodocus)、阿根廷龍(Argentinosaurus)等。它們是地球上已知存在過的最龐大的陸地動物。 它們為什麼長得這麼大? 是為瞭消化更多的植物?是為瞭躲避捕食者?還是有其他我們尚未知曉的原因?我們將深入探討關於巨型化的假說,並分析它們在食物鏈中的獨特位置。 它們如何喝水? 如此龐大的身軀,如何滿足每天巨大的飲水需求?我們將一同探尋它們的生活習性,瞭解它們如何找到水源,以及它們每天需要飲用多少水。 它們是如何交流的? 如此龐大的身體,是否意味著它們也擁有特殊的交流方式?從低沉的轟鳴聲到身體的姿態,我們將嘗試解讀這些古老巨獸的“語言”。 2. 披堅執銳的衛士——甲龍類與劍龍類: 當龐大的身軀不足以完全抵禦危險時,一些草食恐龍進化齣瞭令人驚嘆的防禦武器。劍龍(Stegosaurus)背上的骨闆和尾巴上的尖刺,甲龍(Ankylosaurus)身上厚重的鎧甲和堅硬的尾槌,都是自然界中最傑齣的防禦設計。 劍龍的背闆有什麼用? 是為瞭防禦?散熱?還是吸引配偶?關於劍龍背闆功能的種種猜想,本書將為你一一梳理,並提供最新的科學解釋。 甲龍的尾槌是如何工作的? 它的尾槌有多大的力量?它能否擊碎一隻霸王龍的骨頭?我們將模擬它的攻擊方式,感受這史前“坦剋”的威力。 這些“鎧甲”是如何形成的? 骨骼、皮膚、骨闆,這些防禦性結構又是如何一步步演化而來的?我們將追溯它們基因的演變,瞭解自然選擇的奇妙力量。 3. 堅毅的守護者——角龍類: 三角龍(Triceratops)、戟龍(Styracosaurus)等角龍類,以其標誌性的頭盾和鋒利的角聞名。它們並非凶猛的掠食者,卻擁有足以與頂級掠食者抗衡的防禦能力。 三角龍的角和頭盾的真正作用是什麼? 是為瞭打鬥?宣示領地?還是吸引異性?我們將深入分析這些結構的功能,並研究它們在種群內部的競爭和防禦中的作用。 角龍類是如何協同作戰的? 它們是單獨行動,還是會形成群體來抵禦危險?通過化石證據,我們將拼湊齣它們社會結構的碎片。 它們是如何繁衍後代的? 雄性之間會為瞭爭奪配偶而進行激烈的搏鬥嗎?我們將探討角龍類的繁殖行為,以及它們為保護下一代所做的努力。 4. 優雅的奔跑者與靈活的捕食者(雜食性)——竊蛋龍類與似鳥龍類(提及性): 雖然本書重點關注草食恐龍,但我們也無法迴避那些處於模糊地帶的物種。一些曾經被認為是純粹的草食恐龍,現在被證明具有雜食性。例如,竊蛋龍(Oviraptor)的名字就來源於誤解,它實際上是食性非常廣泛的恐龍。似鳥龍(Ornithomimus)等恐龍,雖然體型縴細,奔跑速度驚人,但它們的食性也可能包括植物、昆蟲甚至小動物。 恐龍的食性是如何變化的? 為什麼有些恐龍的食性會發生如此大的改變?我們將探討食性演化的靈活性,以及它在適應環境中的重要性。 雜食性對恐龍的生存有什麼好處? 能夠攝取多種食物,是否意味著它們更容易在嚴酷的環境中生存下來? 解開曆史的密碼:化石與科學 我們今天對草食恐龍的瞭解,都來自於那些沉睡在地下的古老化石。這些化石就像是地球留給我們的時間膠囊,裏麵記錄著生命進化的故事。 化石是如何形成的? 埋藏、石化、挖掘,每一個步驟都充滿瞭神奇。我們將帶你走進古生物學傢的工作現場,瞭解他們是如何從堅硬的岩石中,挖掘齣這些珍貴的生命痕跡。 科學傢是如何研究恐龍的? 從解剖學到生物力學,從同位素分析到古環境重建,科學傢們運用各種先進的技術,一步步還原恐龍的生活場景。 恐龍滅絕的真相是什麼? 這一部分,我們將不會深入探討,但會提及,這些曾經繁盛的草食恐龍,最終也走嚮瞭滅絕。這又是怎樣的自然法則? 走進恐龍的傢園:史前世界 在探索草食恐龍的同時,我們也需要瞭解它們所處的那個波瀾壯闊的時代——中生代(Mesozoic Era)。 恐龍生活的環境是怎樣的? 當時的氣候、地貌、以及植物和動物群落,與今天有什麼不同?我們將描繪齣恐龍時代的真實畫捲。 恐龍是如何與其他生物互動的? 它們是怎樣與其他食草恐龍爭奪食物的?它們又是如何躲避那些可怕的食肉恐龍的? 恐龍時代是如何結束的? 這是一個讓無數人著迷的謎團。我們將簡要提及導緻恐龍滅絕的關鍵事件,並思考生命進化的殘酷與頑強。 《巨獸的餐桌:草食恐龍的神秘世界》,不僅僅是一本書,它是一扇通往古老地球的窗戶,是開啓你無限想象力的大門。在這裏,你將不再隻是一個旁觀者,你將成為一個小小探險傢,與這些溫和的巨獸一同漫步在史前的綠野,感受生命的力量,探索自然的奇跡。 本書將用生動有趣的語言,精美的插圖,以及嚴謹科學的態度,為小讀者們打開一扇瞭解草食恐龍的窗口。我們將不僅僅呈現恐龍的形態,更會深入剖析它們的生活方式、生存策略以及在整個生態係統中的地位。這是一場關於好奇心、探索和智慧的盛宴,等待著每一個熱愛恐龍的孩子們來參與。 準備好瞭嗎?係好你的探險靴,帶上你的好奇心,讓我們一同齣發,去揭開《巨獸的餐桌:草食恐龍的神秘世界》的神秘麵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