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核子研究中心的物理学家们创造了一批真正的反物质原子,这个激动人心的消息顿时震惊了科学界。在日常世界里,反物质并不存在。而在宇宙创生之初,反物质却可能与物质同样重要。可如今宇宙中似乎只有物质而没有反物质。这是怎么回事呢?面对陌生的反物质——只要不到10-18克就会使一个人瞬间汽化的东西,你是不是感到非常惊奇?本书明快易懂地讲述了反物质这个科学幻想是如何变成科学事实的。作者尽量避免使用艰深的专业语言或复杂烦人的方程式,而是从《阿丽思镜中奇遇记》里的镜像世界开始,通俗地介绍反物质世界。作者通过讲述物理学中的镜像对称性,循序渐进地揭示了反物质的性质。同时他还讲述了随着欧洲和美国大型粒子加速器的建成使用,由高能碰撞产生的反物质碎片如何为研究其性质提供了新的线索,如何使得在量子尺度上的反粒子的发现愈来愈激荡人心。
戈登·弗雷泽(Gordon Fraser,1943~ ),瑞士日内瓦的欧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信使》(CERNCourier,一份涵盖高能物理学各个方面的国际性月刊)编辑,科学作家。获得伦敦帝国学院粒子物理学博士学位后,弗雷泽便投身科技刊物的出版,同时撰写科学图书。他曾作为访问学者到英国多所大学进行学术交流。著有《寻找无限——解开宇宙之谜》、《夸克机器——欧洲如何打粒子物理战》、《反物质——世界的最终镜像》、《21世纪新物理学》、《宇宙的怒火——阿卜杜斯·萨拉姆传》等。
内容提要
作者简介
序
第一章 科幻小说成为科学事实
第二章 镜像世界
第三章 一套不均衡的电部件
第四章 量子大师
第五章 正电子的证据
第六章 时间的反向通道
第七章 夸克和反夸克
第八章 破缺的镜像
第九章 宇宙的塞钻
第十章 反粒子的对撞过程
第十一章 为反物质设个陷阱
第十二章 胶与反化学
第十三章 反物质在战斗
第十四章 极大引力的反物质
当我合上《反物质:世界的终极镜像》时,心中涌起的不是疲惫,而是一种难以言喻的、近乎狂喜的智识满足感。这本书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并没有将反物质仅仅作为一个纯粹的科学对象来解读,而是将其视为一个撬动我们理解世界、理解自身认知的支点。作者在论述过程中,巧妙地穿插了许多历史上的科学探索故事,以及不同文明对“另一面”的哲学想象,这使得原本可能枯燥的科学概念变得生动有趣,也极大地拓展了我对反物质的理解维度。我尤其被书中关于“湮灭”的讨论所吸引,那种能量的瞬间释放,既是毁灭,又是转化的象征。作者将这种物理现象,与我们对生命、存在和消亡的哲学思考联系起来,引发了我对“存在”本身的深刻反思。我们所经历的现实,是否只是某种更宏大能量守恒定律下短暂的显现?反物质的存在,是否暗示着宇宙的某种“平衡”机制?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不仅提供了知识,更提供了一种看问题的全新视角,一种敢于挑战固有认知的勇气。
评分《反物质:世界的终极镜像》这本书,在我的书架上占据了一个特殊的位置。它不是那种读完就遗忘的书,而是会在你的脑海中留下深深的印记,让你在日常生活中不自觉地回味和思考。我尤其对书中关于“正反物质湮灭”的描述印象深刻。那种极致的能量转化,既是终结,也是新的开始。作者将这种物理现象,赋予了哲学上的解读,让我联想到了生命中的许多“湮灭”和“重生”的时刻。它让我思考,我们所经历的每一个结束,是否都孕育着新的可能?我们对“终结”的恐惧,是否源于我们对未知转化的不理解?这本书的伟大之处在于,它能够将看似遥远的科学概念,与我们最切身的生命体验联系起来,引发深刻的共鸣。作者的笔触细腻而富有洞察力,他能够捕捉到那些转瞬即逝的灵感,并将其化为文字,引领读者进行一次又一次的头脑风暴。
评分这本《反物质:世界的终极镜像》在我手中,感觉沉甸甸的,不仅仅是纸张和油墨的重量,更像是承载着一种沉甸甸的哲学思辨。从封面上那抽象而引人遐思的图案开始,我就被一种莫名的吸引力笼罩。翻开书页,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序言,作者用一种近乎诗意的语言,描绘了反物质在我们认知边缘的幽灵般的舞动,它既是物理学上的一个概念,又似乎触及了我们内心深处对“另一面”的探求。我一直对宇宙的本质充满好奇,尤其是在那些我们尚未触及的领域,反物质无疑是其中最神秘、最令人着迷的一员。我期待着这本书能够带我深入这个未知的领域,不仅仅是了解它的科学原理,更希望能够从中窥探到它可能对我们理解存在、意识乃至整个宇宙扮演的更深层次的角色。想象一下,如果存在着一个与我们物质世界完全相反的镜像世界,那将是怎样一番景象?那里的一切是否都颠倒过来?时间、空间、甚至是因果律?这本书似乎承诺着要将我们带入这样一个充满奇幻色彩的哲学之旅,尽管我明白其核心必然是严谨的科学探讨,但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那种对宇宙奥秘的敬畏和探索精神,已经深深地打动了我。
评分《反物质:世界的终极镜像》这本书,就像一位博学的向导,引领着我在宇宙的边缘漫步。我一直对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和量子力学充满兴趣,而这本书将这两大理论的精髓,与反物质这一概念巧妙地结合在一起。阅读过程中,我仿佛亲身经历了一场穿越时空的科学探索之旅。作者对那些微观粒子的“镜像”行为的描述,让我对我们所处世界的构成有了全新的认识。它不仅仅是原子和分子的简单叠加,而是一个充满动态和对称的宇宙。我特别欣赏作者在解释一些复杂概念时所采用的比喻和类比,它们非常形象生动,即使是对物理学不太了解的读者,也能从中获得启发。这本书让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对称性”在宇宙中的重要性,以及当这种对称性被打破时所产生的惊人现象。它引发了我对宇宙起源和未来演化的无限遐想,也让我对人类探索未知世界的决心和智慧充满了敬意。
评分《反物质:世界的终极镜像》这本书,在我手中,宛如一本开启未知宇宙的钥匙。它并非仅仅罗列科学事实,而是将反物质这一概念,升华到了一个哲学的高度,引发了我对“镜像”和“真实”的深度思考。我尤其对书中关于“相干性”和“叠加态”的讨论,以及它们与反物质世界的潜在联系,感到无比着迷。作者的文字充满了智慧的光芒,他能够用一种极其生动和富有启发性的方式,将深奥的科学原理,融入到对宇宙奥秘的探索之中。这本书让我意识到,我们对世界的认知,可能只是冰山一角。反物质的存在,或许正是宇宙更深层规则的体现,而这本书,则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窥探这些规则的绝佳视角。
评分《反物质:世界的终极镜像》这本书,给我最大的触动,在于它让我重新审视了“存在”的定义。反物质,这个我们日常生活中难以接触到的概念,在作者的笔下,仿佛成为了一个通往未知宇宙的窗口。我尤其欣赏书中关于“虚空”和“实体”之间关系的探讨。反物质的存在,是否意味着我们所认知的“物质”并非唯一的存在形式?“虚空”之中,又隐藏着怎样的能量和可能性?这种思考,将我带入了对宇宙更深层次的探索。作者的叙述方式非常独特,他能够将抽象的科学理论,转化为富有诗意的哲学思考,让我仿佛置身于一个思想的殿堂,不断地被新的观点所震撼。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鼓励我们打破思维的局限,去探索那些我们尚未触及的未知领域。
评分我必须承认,《反物质:世界的终极镜像》这本书在我阅读的初期,就给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思维冲击。作者并没有选择直接铺陈晦涩难懂的公式,而是以一种非常巧妙的方式,将反物质这一前沿科学概念,巧妙地融入了对人类哲学思考的探索之中。读到关于“镜像对称性”的部分,我反复品味了好几遍。那种“负负得正”的直观感受,在宏观宇宙层面被赋予了更为深刻的含义。作者仿佛在引导我们思考,在我们所处的现实世界之外,是否存在着一个与我们“相反”的存在,它以一种我们难以想象的方式回应着我们?这种“镜像”的概念,不仅仅局限于物理学上的粒子对,更延伸到了我们对自身存在的认知。我们是否只是某个更大、更奇妙的“镜像”中的一部分?这本书迫使我跳出固有的思维模式,去审视那些我们习以为常的“真理”,去思考是否存在着截然不同的可能性。作者的文字充满了一种智性的魅力,它既有科学的严谨,又不失哲学式的思辨深度,让我仿佛置身于一个思想的迷宫,但每一步都充满了惊喜和启发。
评分我对《反物质:世界的终极镜像》这本书的评价,可以用“惊艳”二字来概括。它成功地将一个极具挑战性的科学概念——反物质,以一种引人入胜、发人深省的方式呈现给读者。我特别喜欢作者在探讨反物质的性质时,所引用的那些关于对称性和守恒律的哲学思考。它让我意识到,我们所处的宇宙,远比我们想象的更加精妙和有序。那种“镜像”的概念,不仅仅局限于物理层面,更触及到了我们对“自我”和“他者”的认知。我们是否只是某个更大存在的“反面”?这种颠覆性的猜想,在作者的笔下,显得既大胆又合理。这本书的文字充满了智慧的光芒,它在提供科学知识的同时,也激发了读者对宇宙、生命和存在的无限好奇。每一次阅读,都能从中获得新的感悟和启发。
评分这本书《反物质:世界的终极镜像》,在我看来,是一次对人类认知边界的勇敢触碰。作者以反物质为核心,巧妙地编织了一个关于宇宙、存在和镜像世界的宏大叙事。我尤其被书中关于“时空反演”的设想所吸引。如果存在一个反物质世界,那么时间是否也以相反的方向流淌?这种颠覆性的思考,让我对我们所习以为常的时间概念产生了深刻的怀疑。它不仅仅是一本科普书籍,更是一本激发想象力的哲学著作。作者的语言风格充满了力量和感染力,他能够将复杂的科学概念,用清晰而富有哲理的语言表达出来,让读者在享受阅读乐趣的同时,获得深刻的启迪。
评分不得不说,《反物质:世界的终极镜像》是一本极其出色的思想实验之书。它并非一本教科书,也不是一本纯粹的科普读物,而是介于两者之间,更加侧重于哲学层面的探索。作者以反物质为引子,展开了一系列关于实在性、虚幻性、以及我们对“真实”的定义的讨论。我尤其赞赏书中关于“观测者效应”的探讨,反物质在观测中的表现,是否也暗示了我们在宏观世界中的认知,同样受到我们自身局限性的影响?我们所看到的“世界”,真的是它本来的样子吗?这种颠覆性的思考,让我对自己的存在和所处环境有了更加警醒的审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独特,既有科学的严谨,又不乏文学的诗意,读起来引人入胜。它鼓励我去质疑,去思考,去探索那些隐藏在表象之下的深刻真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