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化學手冊. 5. 氣相色譜分析(第三版)

分析化學手冊. 5. 氣相色譜分析(第三版)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侯曉莉,硃書奎,副主編 著,許國旺,侯曉莉,硃書奎,副 編
圖書標籤:
  • 分析化學
  • 氣相色譜
  • 氣相色譜分析
  • 分析手冊
  • 化學分析
  • 儀器分析
  • 分離技術
  • 第三版
  • 實驗室技術
  • 分析方法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化學工業齣版社
ISBN:9787122285539
版次:3
商品編碼:12123166
包裝:精裝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6-10-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1148
字數:18380000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編輯推薦

適讀人群 :本書可供各行業從事色譜分析工作的人員查閱參考。
  1.分析化學手冊》為國傢齣版基金資助項目,《氣相色譜分析》是第5分冊。
  2.《分析化學手冊》自上世紀80年代齣版以來,經曆瞭幾次更新,為分析科學與技術的發展起到瞭重要的推動作用。手冊第三版繼續凝聚瞭我國分析化學界的知名專傢,由10位院士和多位長江學者、傑齣青年基金獲得者和經驗豐富的專傢組成編委會,汪爾康院士擔任編委會主任。
  3.《氣相色譜分析》為手冊第三版第5分冊,係統介紹瞭氣相色譜分析技術和方法、定性定量數據和各種化閤物的氣相色譜圖。第三版進一步貼近學科發展,增強瞭實用性,可以為色譜工作者提供瞭分析各類樣品的方法途徑及參考數據。
  4.《氣相色譜分析》給齣瞭準確的概念和定義,翔實的分析方法,豐富的譜圖和數據,可查閱性強,便於讀者閱讀。
  5.《有機質譜分析》適閤化學、化工、石化、能源、環境、煙草、農藥、醫藥、運動醫學、刑偵科學、生命科學、材料科學等領域從事色譜分析的技術人員和科研人員閱讀參考。

內容簡介

  本書是《分析化學手冊》(第三版)第5 分冊,本分冊內容由三篇構成:第一篇是氣相色譜方法,包括氣相色譜概論和基本術語、色譜儀、流動相、固定相、色譜柱、檢測器、定性分析、定量分析、數據處理、柱係統的選擇和操作條件的優化、多維氣相色譜、聯用技術、手性分離、常用的預處理技術、調試與故障分析、常用的輔助技術及數據等;第二篇是氣相色譜定性用數據選集,收錄瞭國內外色譜工作者至2016 年為止發錶的用於定性的保留指數數據數韆個;第三篇是色譜圖選集,收集瞭典型的重要色譜分離譜圖近韆張。
  修訂後,本書進一步貼近學科發展實際,增強瞭實用性,可為色譜工作者提供分析各類樣品的方法途徑及參考數據,內容豐富,資料翔實,可供各行業從事色譜分析工作的人員查閱參考。

作者簡介

許國旺,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2004年獲國傢自然科學基金委傑齣青年基金資助,2005年起擔任代謝組學研究中心主任,2008年起擔任中國科學院分離分析化學重點實驗室副主任。現為中國化學會色譜專業委員會副主任、中國質譜學會常務理事。現擔任Metabolomics, Anal. Chim. Acta, Anal. Bioanal. Chem.,J. Chromatogr. B,J. Pharmaceut. Biomed. Anal.,J. Sep. Sci., Chromatographia等10多個國內外雜誌編委。國際高效液相色譜會議科學委員會常委,第30屆國際毛細管色譜會議和第33、37屆國際高效液相色譜會議副主席。他也是多屆國際毛細管色譜會議的科學委員會成員、國際代謝組學會議的組織者和科學委員會成員。至今為止,已在國內外雜誌發錶400多篇文章,申請發明專利80多件(其中已授權30多項)。一項成果獲國傢科技進步二等奬,一項獲遼寜省科技發明二等奬,兩項成果獲中國分析測試協會科學技術成果一等奬。
一直從事色譜及其聯用技術的基礎理論及應用研究。根據樣品對象的復雜性,在方法學上,走過瞭從經典一維色譜到中心切割多維色譜、再到全二維色譜的研究過程,逐漸形成瞭以“多維色譜+聯用技術+化學信息學”的科研特色。 主要研究方嚮:復雜樣品分離分析方法的創新性研究;代謝組學分析技術平颱及其在疾病、中藥、植物錶型、食品安全等方麵應用的研究。

內頁插圖

精彩書評

  NULL

目錄

第一篇 氣相色譜方法
第一章 氣相色譜概論和基本術語2
第一節 色譜法曆史與色譜法的發展2
第二節 氣相色譜的分類和基本原理4
第三節 氣相色譜的基本術語5
第四節 氣相色譜基本理論8
一、色譜熱力學理論8
二、塔闆理論10
三、速率理論13
四、分離度14
參考文獻15
第二章 氣相色譜儀16
第一節 概述16
第二節 填充柱氣相色譜儀16
第三節 毛細管柱氣相色譜儀17
第四節 特殊用途氣相色譜儀18
一、裂解氣相色譜儀18
二、製備氣相色譜儀21
三、過程氣相色譜儀22
第五節 常見商用氣相色譜儀的性能參數23
參考文獻34
第三章 氣相色譜流動相35
第一節 常用載氣及性質35
第二節 載氣的純化方法35
第三節 載氣對分離和檢測的影響36
一、載氣的選擇36
二、載氣與柱效36
三、載氣與檢測器38
參考文獻38
第四章 氣相色譜固定相39
第一節 固體固定相39
一、無機吸附劑 39
二、多孔聚閤物 46
第二節 液體固定相 53
一、載體 53
二、固定液 57
第三節 固定相的選擇 100
一、固定相的優選 100
二、固定相的選擇 107
參考文獻112
第五章 氣相色譜柱114
第一節 填充柱114
一、柱管材質及預處理114
二、固定相的製備114
第二節 空心柱115
一、空心柱種類115
二、柱管的預處理117
三、固定液的準備 120
四、固定液的塗漬與交聯固化 120
五、空心柱與填充柱的比較 122
第三節 色譜柱的性能評價 123
一、分離能力 123
二、毛細管柱的活性 125
第四節 新型色譜柱製備技術 126
一、溶膠-凝膠技術 126
二、整體柱技術 128
參考文獻 128
第六章 檢測器 130
第一節 檢測器的分類 130
一、按流齣麯綫類型分類 130
二、按檢測特性分類 131
三、按檢測原理分類131
四、其他分類方法132
第二節 檢測器的評價132
一、基綫噪聲與基綫漂移132
二、綫性範圍133
三、靈敏度134
四、檢測限134
五、小檢測量與小檢測濃度135
六、響應時間135
七、選擇性136
第三節 常用檢測器136
一、熱導檢測器136
二、氫火焰離子化檢測器142
三、火焰光度檢測器145
四、氮磷檢測器147
五、電子捕獲檢測器149
六、譜學檢測器154
第四節 其他類型檢測器154
一、光離子化檢測器154
二、霍爾微電解電導檢測器154
三、原子發射檢測器154
四、化學發光檢測器155
五、氦離子化檢測器155
六、多種檢測器聯用156
參考文獻157
第七章 氣相色譜定性分析158
第一節 保留值定性法158
一、直接定性法158
二、相對保留值定性法159
三、保留指數法159
四、用經驗規律和文獻值進行定性分析163
第二節 檢測器定性法167
一、聯用儀器定性法167
二、選擇性檢測器定性167
第三節 化學方法定性法169
一、化學試劑定性法169
二、化學反應定性法175
三、熱裂解法定性176
參考文獻178
第八章 氣相色譜定量分析 179
第一節 氣相色譜定量分析的基礎 179
一、定量校正因子的測定 179
二、色譜峰麵積的測定 187
第二節 常用的氣相色譜定量分析方法 191
一、歸一化法 191
二、外標法 191
三、內標法 192
四、標準加入法 192
五、不同定量方法的比較 193
第三節 定量分析誤差 194
一、誤差的主要來源 194
二、誤差的分類 195
三、誤差的錶示方法及處理 196
參考文獻 197
第九章 氣相色譜數據處理 199
第一節 氣相色譜數據處理方法 199
一、噪聲平滑處理 199
二、色譜峰的檢測判彆方法 201
三、峰基綫的確定 204
第二節 氣相色譜質譜數據處理 205
一、定性譜圖的獲取 205
二、譜圖的定性分析 208
參考文獻 209
第十章 氣相色譜柱係統的選擇和操作條件的優化 210
第一節 載氣種類及綫速的確定 210
第二節 氣相色譜柱參數的選擇 214
一、柱長 214
二、柱內徑 214
三、液膜厚度 215
四、柱參數對壓降的影響 215
五、柱參數對小檢知量、樣品容量及工作範圍的影響 216
第三節 柱溫和溫度程序的優化 216
參考文獻 221
第十一章 多維氣相色譜法 223
第一節 概論 223
第二節 傳統的多維氣相色譜法223
一、柱切換技術223
二、中心切割的二維氣相色譜法225
三、LC-GC 多維係統226
第三節 全二維氣相色譜法228
一、全二維氣相色譜法簡介228
二、GC×GC 儀器230
三、GC×GC 應用235
參考文獻249
第十二章 氣相色譜聯用技術251
第一節 氣相色譜質譜聯用技術251
一、色譜單元252
二、質譜單元252
三、GC-MS 使用注意事項和技巧258
第二節 氣相色譜傅裏葉變換紅外光譜聯用技術259
參考文獻260
第十三章 氣相色譜中的手性分離261
第一節 概述261
第二節 手性化閤物的常用分離方法261
第三節 常見手性固定相262
一、氫鍵型手性固定相262
二、金屬配體作用手性固定相263
三、形成包閤物的手性固定相263
四、其他手性固定相264
第四節 典型應用265
一、手性藥物的分離和測定265
二、農藥及其中間體的對映體分離265
三、氨基酸的分離和測定267
參考文獻267
第十四章 氣相色譜常用的預處理技術269
第一節 樣品預處理概述269
一、樣品預處理的目的269
二、樣品預處理的要求269
三、樣品預處理的類型269
第二節 溶劑萃取技術269
一、索式提取270
二、同時蒸餾萃取 270
三、濁點萃取技術 271
四、加速溶劑萃取 272
第三節 液相微萃取技術 273
一、直接液相微萃取 273
二、液相微萃取/後萃取 274
三、多孔中空縴維膜液相微萃取 274
四、頂空液相微萃取 275
五、分散液相微萃取 275
六、懸浮固化液相微萃取 276
第四節 固相萃取技術 276
一、固相萃取法 276
二、基質固相分散萃取法 278
三、QuEChERS 法 279
第五節 固相微萃取技術 280
一、固相微萃取法 280
二、攪拌棒吸附萃取 283
第六節 其他作用輔助萃取技術 284
一、微波輔助提取 284
二、超聲波輔助提取 284
三、超臨界流體萃取 285
第七節 基於色譜的選擇性淨化技術 286
一、凝膠滲透色譜 287
二、免疫親和色譜 287
三、分子印跡 288
參考文獻 289
第十五章 氣相色譜的調試與故障分析 291
第一節 氣相色譜儀的安裝與調試 291
一、氣相色譜儀在安裝時對環境的要求 291
二、氣源準備及淨化 291
三、氣相色譜儀的安裝與調試 291
第二節 常見故障分析和排除方法 292
一、氣路 292
二、色譜柱係統 293
三、各係統的加熱控製 294
四、放大器 295
五、檢測器 295
六、采集係統 296
第三節 氣相色譜儀日常維護方法300
參考文獻300
第十六章 氣相色譜常用的輔助技術及數據301
第一節 進樣技術301
一、進樣方法301
二、氣化方式303
三、進樣方式303
第二節 頂空分析方法311
一、頂空分析法的分類311
二、頂空分析係統中分析條件的優化 312
第三節 化學衍生法 313
一、化學衍生法的目的 313
二、化學衍生方法 313
三、衍生物的製備 317
參考文獻 319
第二篇 定性、定量用數據選集
第十七章 烴類化閤物的保留指數322
第一節 烷烴的保留指數322
第二節 烯烴與炔烴的保留指數333
第三節 環烷與環烯烴的保留指數351
第四節 芳烴的保留指數362
第五節 其他烴類的保留指數383
參考文獻395
第十八章 含氧化閤物的保留指數397
第一節 醇與酚的保留指數397
第二節 有機酸與酯的保留指數412
第三節 酮、醛與醚的保留指數436
第四節 多種含氧化閤物的保留指數441
參考文獻449
第十九章 含氮化閤物的保留指數451
第一節 胺類化閤物的保留指數451
第二節 亞胺類化閤物的保留指數454
第三節 硝基化閤物的保留指數455
第四節 氮苯化閤物的保留指數457
第五節 多環含氮化閤物的保留指數462
第六節 含氨基醚保留指數469
第七節 含氮農藥保留指數469
參考文獻470
第二十章 含硫化閤物的保留指數 471
第一節 硫醇的保留指數 471
第二節 硫醚的保留指數 473
第三節 多種硫化閤物的保留指數 485
參考文獻 497
第二十一章 含鹵素化閤物的保留指數 499
第一節 鹵代烴的保留指數 499
第二節 含鹵素酯類的保留指數 508
第三節 多種鹵素化閤物的保留指數 546
參考文獻 556
第二十二章 其他化閤物的保留指數 558
第一節 有機矽化閤物的保留指數 558
第二節 醫藥類化閤物的保留指數 564
第三節 氨基酸與氨基醇類化閤物的保留指數 580
第四節 精油組分與萜烯類化閤物的保留指數 585
第五節 農藥的保留指數 596
第六節 糖類物質的保留指數 599
第七節 其他化閤物及混閤物的保留指數 603
參考文獻 618
第三篇 譜圖選集
第二十三章 烴類化閤物色譜圖622
第一節 脂肪烴類色譜圖622
第二節 芳烴色譜圖634
第三節 烴類混閤物色譜圖652
參考文獻 662
第二十四章 含氧化閤物色譜圖 663
第一節 醇與酚的色譜圖 663
第二節 有機酸的色譜圖 680
第三節 酮、醛與醚的色譜圖703
第四節 含氧混閤物的色譜圖712
參考文獻720
第二十五章 含氮化閤物色譜圖722
第一節 硝基化閤物色譜圖722
第二節 胺與酰胺色譜圖725
第三節 吡啶與其他含氮化閤物色譜圖735
參考文獻739
第二十六章 含硫化閤物色譜圖740
第一節 無機硫化閤物色譜圖740
第二節 有機硫化閤物色譜圖741
參考文獻748
第二十七章 含鹵素化閤物色譜圖749
第一節 無機鹵素化閤物色譜圖749
第二節 有機鹵素化閤物色譜圖750
一、鹵代烴色譜圖750
二、多種有機鹵素化閤物色譜圖763
參考文獻782
第二十八章 特殊類化閤物色譜圖783
第一節 元素有機化閤物色譜圖783
第二節 對映體化閤物色譜圖785
第三節 甾族化閤物、糖類及其他類789
參考文獻793
第二十九章 石油産品色譜圖794
第一節 氣態烴色譜圖794
第二節 石油化工産品色譜圖807
第三節 輕餾分油與中間餾分油色譜圖814
第四節 重餾分油與原油色譜圖833
參考文獻846
第三十章 臨床醫學物質色譜圖 848
第一節 尿液的色譜圖 848
第二節 血液與其他體液的色譜圖 860
第三節 組織與細菌類物質的色譜圖 879
參考文獻 884
第三十一章 醫藥類物質色譜圖 886
第一節 西藥類物質色譜圖 886
第二節 中藥類物質色譜圖 904
參考文獻 907
第三十二章 香料色譜圖 908
第一節 植物香氣色譜圖 908
第二節 精油與植物提取物色譜圖 913
第三節 其他香料色譜圖 923
參考文獻 926
第三十三章 食品色譜圖 927
第一節 食物色譜圖 927
第二節 煙、酒與飲料色譜圖 948
第三節 食品汙染物色譜圖 978
參考文獻 996
第三十四章 農藥色譜圖 998
參考文獻1033
第三十五章 環境物質色譜圖1035
第一節 大氣汙染物色譜圖1035
第二節 水中汙染物1042
第三節 固體中汙染物1087
參考文獻1100
第三十六章 其他類化閤物色譜圖1102
參考文獻 1111
附錄 以氣相色譜為測定方法的國傢標準題錄1112
主題詞索引1122
錶索引1126
譜圖索引1134



前言/序言

氣相色譜是20世紀50年代齣現的一項重大科學技術成就,是一種非常有用的分離、分析復雜樣品的技術。《分析化學手冊》第一版的《氣相色譜分析》是作為第四分冊的上冊齣現的,由成都科技大學分析化學教研室編寫。在1999 年齣版的《分析化學手冊》第二版中,《氣相色譜分析》已作為第五分冊獨立成冊,由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李浩春研究員主編。
經過10 多年的發展,氣相色譜齣現瞭新穎的儀器設備、聯用技術及更高分辨、高效的分離檢測技術,在工業、農業、民生、國防、科研等各方麵也有瞭更廣泛、深入的應用,同時,一些老舊的技術、設備也被逐漸淘汰,《氣相色譜分析》已不能滿足讀者的需求,有必要在第二版的基礎上進行修訂。受《分析化學手冊》(第三版)編委會和化學工業齣版社的委托,本分冊由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國傢色譜中心組織編修,許國旺研究員任主編,侯曉莉、硃書奎任副主編。第二、三、二十四章由路鑫研究員編寫,第四章由許國旺研究員編寫,第九、十二、三十六章由孔宏偉副研究員編寫,第十、十三、二十六、三十二章由趙春霞副研究員編寫,第十七、二十三章由鬍春秀副研究員編寫,第十八、三十五章由周麗娜博士編寫,第二十五章由趙欣捷副研究員編寫,第二十八、三十一章由石先哲副研究員編寫。還有多位曾在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從事氣相色譜研究、畢業後就職於其他單位的專業人員參加瞭此次編修:第五、三十章由梅素容教授(華中科技大學)編寫,第六、二十九章由馬晨菲博士(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研究院)編寫,第八、二十一、二十七章由周佳博士(浙江中醫藥大學)編寫,第十一、十五、二十章由硃書奎教授[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編寫,第十四、十九章由王媛博士(Analsoft Consulting Inc.,Canada)編寫,第十六、二十二章由王暢副教授(蘇州大學)編寫,第三十三章由翁前鋒副教授(遼寜師範大學)編
寫。中糧集團營養健康研究院的楊永壇研究員也被邀請編寫第一、七、三十四章。全書由主編們匯總定稿。
本分冊內容由三篇構成,第一篇是氣相色譜方法,包括氣相色譜概論和基本術語、色譜儀、流動相、固定相、色譜柱、檢測器、定性分析、定量分析、數據處理、柱係統的選擇和操作條件的優化、多維氣相色譜、聯用技術、手性分離、常用的預處理技術、調試與故障分析、常用的輔助技術及數據等。此部分與第二版相比,柱係統的選擇和操作條件的優化、多維氣相色譜、聯用技術、手性分離、常用的預處理技術是新增的五章,更加詳細地突齣瞭氣相色譜備受關注的內容。
第二篇是文獻中報道的用於氣相色譜分析定性的保留指數數據。與第二版相比,去掉瞭定量校正因子數據,刪減瞭已廢棄的氣相色譜方法測定的保留指數數據,增補收集瞭1997年以來各種物質保留指數的實驗值,這些化閤物的保留指數可用於色譜峰的定性。匯編時按照錶中化閤物類彆或産品類彆安排。
第三篇刪減瞭第二版中不再先進的氣相色譜方法所得之色譜圖,增補瞭1997 年以來報道的相關典型色譜圖。色譜圖分類是以其主要組分的類彆或樣品來源為依據。
本分冊引用來源為國內外齣版的氣相色譜書籍、雜誌、會議論文集及一些大色譜公司發行的資料,力求具有實用性、先進性和代錶性,滿足各層次色譜工作者查閱參考的需要。
感謝第二版各位編者給本分冊打下的良好基礎,使本次修訂能在較高的起點上完成。在本手冊的修訂過程中,相關作者部門的職工李艷麗,研究生劉心昱、李麗麗、王利超、邵亞平、趙潔妤、趙燕妮、軒鞦慧、王霜原、秦倩、王博弘、傅燕青、王誌超、羅萍、顔敏、趙明曉、龐麗玲、陶蕓等也參與瞭文獻查閱、翻譯工作,呂世峰、於淑新等也在前期參加瞭部分的數據采集工作,在此一並緻謝。
在修訂過程中化學工業齣版社責任編輯為本次再版傾注瞭大量時間和精力,組織審稿,提齣許多寶貴意見,在此對本書責任編輯及審稿者錶示衷心感謝。
因編撰者在專業知識麵及學術水平上的局限,本書不當及疏漏之處在所難免,切望廣大讀者批評指正。

編者
2016年10月於大連
《分析化學手冊:氣相色譜分析(第三版)》 內容概述 本書是《分析化學手冊》係列中的一本,專注於氣相色譜(GC)分析技術。作為該領域的權威參考指南,本書全麵深入地闡述瞭氣相色譜的理論基礎、儀器構造、樣品前處理、定性與定量分析方法,以及在各個應用領域中的實踐。第三版在原有基礎上,結閤最新的技術發展和廣泛的應用需求,對內容進行瞭修訂和更新,力求為讀者提供最前沿、最實用的信息。 章節內容詳解 第一章 緒論 氣相色譜發展簡史: 迴顧氣相色譜技術的起源、關鍵突破及其在分析科學中的地位演變。 氣相色譜基本原理: 詳細解釋色譜分離的本質,包括載氣、固定相、流動相的作用,以及分配係數、保留值、塔闆理論等核心概念。 氣相色譜的分類: 介紹不同類型氣相色譜儀及其特點,如根據載氣、柱類型、檢測器等進行劃分。 氣相色譜在現代分析化學中的重要性: 闡述其在科研、工業、環境監測、食品安全、醫藥研發等領域的廣泛應用前景和不可替代的價值。 第二章 氣相色譜儀器的組成與工作原理 載氣係統: 詳細介紹各種常用載氣(氦氣、氮氣、氫氣、氬氣)的性質、純化方法、流量控製(穩壓管、質量流量控製器)及監測。 進樣係統(進樣器): 分流/不分流進樣口: 解釋其結構、工作原理、對進樣體積和樣品揮發性的影響,以及如何優化分流比。 程序升溫進樣口: 介紹其在處理揮發性和半揮發性樣品中的優勢,以及溫度編程的設置和作用。 冷聚焦進樣技術: 闡述其如何提高檢齣限和分析精度。 其他進樣方式: 如頂空進樣、吹掃捕集進樣、液體進樣、固體進樣等,並介紹各自的適用範圍。 色譜柱: 填充柱: 介紹填充柱的種類、填料(固定相)的類型(液相、固相)、粒徑、固定相載體等,以及其優缺點。 毛細管柱: 詳細闡述壁塗毛細管柱(WCOT)、多孔層毛細管柱(PLOT)、厚膜毛細管柱(SCOT)等不同類型,以及固定相的極性、膜厚、內徑、長度等參數對分離性能的影響。 柱溫控製係統: 介紹恒溫箱和程序升溫箱的工作原理、控溫精度、升溫速率、升溫程序設計等。 檢測器: 火焰離子化檢測器(FID): 詳細介紹其工作原理、響應特性(對含碳化閤物敏感)、靈敏度、綫性範圍、死體積等,以及適用範圍。 熱導池檢測器(TCD): 闡述其工作原理(基於載氣與分析物熱導係數的差異)、響應特性(普適性)、靈敏度、綫性範圍等,以及其在檢測惰性氣體和非碳化閤物中的優勢。 電子捕獲檢測器(ECD): 介紹其工作原理(基於分析物對高能電子的捕獲)、響應特性(對鹵代烴、硝基化閤物等高親電性化閤物高度敏感)、靈敏度、綫性範圍等,以及在環境和痕量分析中的應用。 氮磷檢測器(NPD): 闡述其工作原理(基於火焰中的催化反應)、響應特性(對含氮、磷化閤物的選擇性)、靈敏度、綫性範圍等,以及在農藥殘留、藥物代謝等領域的應用。 質譜檢測器(GC-MS): 詳細介紹其工作原理(質譜作為檢測器)、接口技術、離子源、質量分析器、檢測器類型,以及其在定性、定量分析中的強大能力,包括譜庫檢索等。 其他檢測器: 如火焰光度檢測器(FPD)、光離子化檢測器(PID)、傅裏葉變換紅外檢測器(GC-FTIR)等,介紹其工作原理和應用。 第三章 樣品的前處理與引入 樣品采集與儲存: 強調樣品采集的代錶性、避免樣品汙染和揮發損失的注意事項,以及閤適的儲存條件。 樣品提取與分離: 溶劑萃取: 介紹常用溶劑的選擇原則、萃取效率的影響因素。 固相萃取(SPE): 詳細闡述不同填料(吸附劑)的類型、選擇原則、萃取和洗脫條件優化。 液-液萃取: 介紹在GC分析中的應用。 蒸餾與分餾: 適用於高揮發性物質的分離。 吹掃捕集: 適用於痕量揮發性有機物(VOCs)的富集。 頂空分析: 適用於檢測樣品中揮發性組分。 衍生化技術: 目的: 提高分析物的揮發性、熱穩定性,改善分離度,增強檢測器響應。 常用衍生化試劑: 如甲矽烷化試劑(TMS、TFA、PFMS)、酰化試劑(TFAA、PFPAA)、烷基化試劑等,介紹其反應機理和應用。 樣品引入的要求與注意事項: 強調進樣量的一緻性、避免樣品損失、防止進樣口汙染等。 第四章 色譜定性與定量分析 定性分析: 保留時間(RT): 介紹保留時間在定性中的基本作用,以及影響因素(溫度、載氣流速、固定相、柱長等)。 相對保留時間(RRT): 強調使用內標法或外標法校正儀器條件變化對保留時間的影響。 聯用技術(GC-MS): 質譜圖作為最可靠的定性手段,包括譜庫檢索、碎片離子分析。 利用不同檢測器組閤: 通過不同檢測器對化閤物的響應差異進行輔助定性。 定量分析: 峰麵積法與峰高法: 介紹兩種基本定量方法的原理、適用性及影響因素。 校準麯綫法(外標法): 詳細介紹標準溶液的配製、進樣、數據處理和校準麯綫的繪製與應用。 內標法: 介紹內標物的選擇原則、加入方法、計算公式,以及其在校正進樣量和基綫漂移方麵的優勢。 外標-內標法: 結閤外標法和內標法的優點。 標準加入法(加標迴收法): 強調其在復雜基質樣品中剋服基質效應的重要性。 儀器響應因子: 介紹如何確定和應用相對響應因子(RRF)和絕對響應因子(ARF)。 定量精度與準確度的評估: 討論迴收率、相對標準偏差(RSD)等評價指標。 第五章 氣相色譜的應用 環境保護: 大氣環境監測: 分析揮發性有機汙染物(VOCs)、汽車尾氣、工業廢氣中的有害物質。 水環境監測: 檢測水中揮發性有機物、酚類、農藥等。 土壤環境監測: 分析土壤中的有機汙染物、農藥殘留。 食品安全與質量控製: 農藥殘留檢測: 對果蔬、榖物等食品中的農藥進行高精度檢測。 食品中揮發性風味物質分析: 鑒定和定量食品的風味成分,用於風味研究和品質評價。 食品中脂肪酸組成分析: 確定食品脂肪的質量和營養價值。 食品中添加劑和汙染物分析: 如塑化劑、非法添加物等。 醫藥與生命科學: 藥物代謝物研究: 分析藥物在體內的代謝途徑和産物。 藥物純度檢測: 控製藥物的生産過程,保證藥物的質量。 生物樣品分析: 如血、尿、唾液中的代謝物、激素、藥物等。 石油化工與能源: 油品組分分析: 如汽油、柴油、潤滑油等,測定其組成和含量。 天然氣分析: 測定天然氣中的主要成分(甲烷、乙烷等)和雜質。 化工産品質量控製: 分析有機閤成原料、中間體和産品的純度。 公共安全與法醫鑒定: 毒品分析: 檢測非法藥物。 酒精含量檢測: 呼氣酒精測試。 爆炸物痕跡分析: 犯罪現場痕跡物證分析。 第六章 氣相色譜的優化與故障排除 方法開發與驗證: 色譜條件優化: 包括溫度程序、流速、柱選擇、進樣量等。 檢測器參數優化: 根據樣品和目標分析物調整檢測器的工作參數。 樣品前處理優化: 針對不同基質選擇和優化提取、淨化方法。 方法驗證: 綫性、範圍、靈敏度(LOQ, LOD)、精密度、準確度、選擇性、耐用性等。 常見儀器故障與排除: 基綫漂移或不穩定: 分析原因(如進樣口汙染、檢測器故障、載氣純度問題、泄漏等)並給齣解決方案。 峰形異常(拖尾、展寬、分裂): 分析原因(如樣品與固定相反應、柱堵塞、死體積過大等)並給齣解決方案。 保留時間不穩定: 分析原因(如載氣流速不穩、溫度控製問題、進樣量不一緻等)並給齣解決方案。 靈敏度下降: 分析原因(如檢測器老化、樣品損失、流速問題等)並給齣解決方案。 噪音過高: 分析原因(如電源乾擾、檢測器故障、氣路問題等)並給齣解決方案。 本書特色 全麵性: 覆蓋瞭氣相色譜技術的各個方麵,從基礎理論到實際應用,應有盡有。 權威性: 由領域內的專傢編寫,內容嚴謹、科學,是值得信賴的參考資料。 實踐性: 結閤大量的實際案例和應用指南,幫助讀者解決實際工作中遇到的問題。 前沿性: 第三版融入瞭最新的技術進展,如高分辨率GC、新型檢測器、自動化進樣係統等。 易讀性: 結構清晰,語言精練,配有豐富的圖錶和示意圖,便於理解和查閱。 適用讀者 本書適用於化學、化工、環境、食品、醫藥、生物等相關專業的科研人員、實驗室技術人員、研究生以及在相關行業從事分析檢測工作的專業人士。對於初學者,本書提供瞭係統學習氣相色譜技術的紮實基礎;對於經驗豐富的分析師,本書則提供瞭深入探討和解決復雜問題的參考。

用戶評價

評分

坦白說,當我翻開《分析化學手冊. 5. 氣相色譜分析(第三版)》的扉頁時,我並沒有抱有多大的期待。畢竟,我已經在這個領域摸爬滾打瞭快二十年,從經典的GC-FID到如今的GC-MS/MS,我自認為對氣相色譜的理解已經相當透徹。然而,這本書的第五部分,以其獨到的視角和深入的分析,讓我大為震撼。它並非僅僅是技術參數的堆砌,而是對氣相色譜原理進行瞭“抽絲剝繭”式的講解。我尤其贊賞書中在“進樣係統”部分的處理。它沒有簡單地介紹幾種常見的進樣器,而是深入剖析瞭不同進樣方式(如程序升溫、程序降溫、恒溫)對分離效果的影響,以及如何根據樣品性質和分析目的選擇最閤適的進樣策略。書中對“分流/不分流進樣”的詳細論述,讓我對以往在處理痕量組分時遇到的靈敏度問題有瞭更深的認識,也找到瞭提升靈敏度的有效途徑。此外,書中關於“檢測器”的介紹,也極具啓發性。它不僅僅羅列瞭FID、TCD、ECD等傳統檢測器,更對它們的響應機製、選擇性、靈敏度以及可能存在的局限性進行瞭深入的分析,這讓我能夠更好地理解不同檢測器在實際應用中的優勢和劣勢,從而做齣更明智的選擇。

評分

不得不說,《分析化學手冊. 5. 氣相色譜分析(第三版)》的齣現,為我這位在色譜領域摸爬滾打多年的“老炮兒”提供瞭一次“返璞歸真”的契機。第五部分對氣相色譜的深入探討,讓我重新審視瞭許多被我習以為常的現象。書中在“流動相與固定相相互作用”的論述,雖然我能背齣各種固定相的極性,但書中對這些極性背後微觀化學原理的剖析,例如氫鍵、π-π作用、偶極-偶極作用是如何影響化閤物保留的,讓我有瞭更深刻的理解。這不僅僅是知識的增長,更是思維方式的升華。當我讀到關於“峰容量與分辨率”的章節時,書中對這些概念的闡述,並非停留在公式層麵,而是通過大量圖例和實際案例,展示瞭如何通過調整色譜柱、流速、溫度梯度等參數來優化分離度,解決復雜的共流齣問題。這種“實踐齣真知”的講解方式,讓我受益匪淺。此外,書中關於“色譜柱性能衰減與復蘇”的論述,也提供瞭很多實用的技巧,幫助我更好地維護我的色譜柱,延長其使用壽命。

評分

我必須承認,在收到《分析化學手冊. 5. 氣相色譜分析(第三版)》這本厚重的著作之前,我對“手冊”二字總有一種刻闆印象:以為它不過是枯燥的參數堆砌,是寫給初學者看的入門指南。然而,這本第三版徹底顛覆瞭我的看法。它更像是一部氣相色譜領域的“百科全書”,更是一位經驗豐富的老教授,娓娓道來、循循善誘。我尤其欣賞它在“方法開發與優化”這個章節的處理方式。不同於很多書籍簡單列舉幾個優化步驟,這本書花瞭大量篇幅深入講解瞭每一步背後的科學原理。例如,在選擇閤適的色譜柱時,它不僅列齣瞭不同極性的柱子適閤分離的化閤物類型,還詳細闡述瞭固定相的化學結構如何影響其選擇性,以及柱長、內徑、膜厚這些參數對分離度和載量的影響。當我讀到關於進樣技術的部分時,書中對不同進樣方式(如分流/不分流、冷/熱進樣)在保留時間穩定性、峰形、靈敏度以及對樣品揮發性的影響進行瞭細緻的比較和分析,讓我對以往在實際操作中遇到的不穩定性問題有瞭更深刻的理解,也找到瞭解決問題的方嚮。而且,書中在論述檢測器時,並非僅僅羅列幾種常見的檢測器(FID、TCD、ECD、NPD、MS),而是深入剖析瞭它們各自的工作原理、選擇性、靈敏度、綫性範圍以及可能遇到的乾擾。這種深挖技術本質的做法,對於我這樣希望在分析過程中能夠“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的研究人員來說,提供瞭無與倫比的價值。

評分

我是一名在化工廠從事工藝分析的工程師,對氣相色譜的快速、準確性有著極高的要求。《分析化學手冊. 5. 氣相色譜分析(第三版)》的第五部分,為我提供瞭寶貴的參考。這本書的內容非常貼閤實際應用,尤其是關於“在綫氣相色譜分析”的章節,讓我大開眼界。書中詳細介紹瞭在綫色譜的原理、係統構成、樣品采集與預處理技術,以及在石油化工、精細化工等領域的應用案例。這對於我優化生産過程、實時監控産品質量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我特彆關注瞭書中關於“色譜數據處理與峰識彆”的部分。在處理大量生産數據時,如何快速、準確地識彆和定量各個組分是關鍵。這本書提供瞭多種數據處理策略,包括基於保留時間、保留指數、光譜信息(對於GC-MS)等多種識彆方法,以及如何利用軟件進行自動積分和定性定量。這大大提高瞭我的工作效率,也降低瞭人為誤差的可能性。

評分

這本書的齣現,無疑是在我這個做瞭十幾年色譜分析的“老兵”心中激起瞭層層漣漪。坦白說,在接觸到《分析化學手冊. 5. 氣相色譜分析(第三版)》之前,我一直以為自己對氣相色譜的理解已經算得上是爐火純青,畢竟從實驗室裏的 GC-FID 到工業生産綫上的 GC-MS,我都接觸過不少。然而,這本書的第五版,尤其是它在理論闡述上的深度和廣度,讓我不得不重新審視自己的一些“固有認知”。它並沒有簡單地羅列各種技術參數和操作規程,而是深入挖掘瞭氣相色譜原理的每一個細節,從氣體的擴散行為到固定相與流動相之間的微妙相互作用,再到檢測器響應的物理化學基礎,都進行瞭細緻入微的剖析。這種“摳細節”的功夫,對於那些希望真正理解色譜分離機製,而不僅僅是“會操作”的分析人員來說,簡直是福音。書中對於進樣係統、柱溫箱、檢測器這些核心部件的演進曆程和不同類型的工作原理的講解,也讓我看到瞭技術發展的脈絡,理解瞭為什麼今天的 GC-MS 會比我剛入行時看到的設備先進這麼多。特彆值得一提的是,它在處理復雜基質和痕量分析方麵的章節,雖然我個人在這方麵的經驗相對有限,但通過閱讀,我仿佛親眼看到瞭作者如何一步步構建起解決這些難題的理論框架和實驗思路,這種啓發性的力量是書籍最寶貴的財富。更重要的是,這本書的第三版,顯然吸收瞭近些年氣相色譜技術發展的最新成果,例如在新型固定相材料、高靈敏度檢測器以及各種輔助技術(如吹掃捕集、頂空進樣等)的應用方麵,都給予瞭詳盡的介紹和深入的分析,這對於保持技術的先進性,避免“閉門造車”至關重要。

評分

作為一名在食品安全領域工作的分析員,氣相色譜是我日常工作中不可或缺的工具。之前,我主要依賴於一些零散的文獻和網絡資源來解決實際問題,效果總是差強人意。《分析化學手冊. 5. 氣相色譜分析(第三版)》的齣現,如同一盞明燈,照亮瞭我前進的道路。這本書的第五部分,專門針對氣相色譜分析,其內容的係統性和實用性,是我前所未見的。我特彆關注瞭書中關於“樣品前處理”的部分。在食品分析中,基質乾擾是普遍存在的難題,直接進樣往往會導緻色譜柱汙染、分離度下降甚至無法得到有效結果。而這本書,在這方麵給齣瞭非常詳盡的指導,從溶劑萃取、液液萃取,到頂空、吹掃捕集等技術,書中不僅詳細描述瞭各種技術的原理和操作步驟,更重要的是,它還深入分析瞭不同技術在處理不同類型食品樣品(如油脂類、水産類、榖物類)時的優缺點,以及如何根據目標分析物的性質和樣品基質選擇最閤適的前處理方法。這種“對癥下藥”的思路,對我來說簡直是救星。此外,書中對各種復雜樣品(如農藥殘留、風味物質、揮發性有機物)的色譜分析策略的介紹,更是讓我受益匪淺。它並沒有給齣“萬能公式”,而是引導讀者如何根據具體情況,靈活運用各種色譜技術和條件,最終達到精確分析的目的。

評分

作為一個剛剛踏入分析化學領域的研究生,我對氣相色譜的認識還停留在課堂上學習的皮毛階段。《分析化學手冊. 5. 氣相色譜分析(第三版)》的第五部分,簡直是我學習路上的“指路明燈”。這本書的語言通俗易懂,但又蘊含著深刻的科學道理。我尤其喜歡書中關於“色譜峰的形成與演變”的章節。它用非常形象的比喻,解釋瞭諸如擴散、傳質等影響色譜峰形的重要因素,以及如何通過優化色譜條件來獲得窄而對稱的色譜峰。這讓我對“理論塔闆”這個概念有瞭更直觀的理解,也明白瞭為什麼有時候同樣的樣品,在不同的儀器上跑齣來的峰形會有如此大的差異。書中還詳細介紹瞭各種“衍生化技術”,這對於分析那些揮發性差或極性太大的化閤物至關重要。我之前一直對衍生化感到頭疼,而這本書通過具體的案例,一步步地教我如何選擇閤適的衍生化試劑,以及如何優化衍生化反應條件,讓我能夠將這項技術運用到我的研究中。

評分

作為一個從事香精香料研發的化學工作者,我深知氣相色譜在解析復雜混閤物中的關鍵作用。《分析化學手冊. 5. 氣相色譜分析(第三版)》的第五部分,可以說是為我量身打造的。這本書的內容非常貼閤我的實際需求。我尤其欣賞書中關於“小分子揮發性化閤物分析”的章節。在香精香料領域,成韆上萬種揮發性化閤物的組閤構成瞭産品的獨特風味。而這本書,從樣品采集、前處理(如頂空、固相微萃取),到色譜條件優化(如選擇性好的毛細管柱、溫度程序),再到檢測器(如高靈敏度的FID、or-TOF-MS)的選擇,都提供瞭詳盡的指導。書中對於“保留指數”的應用,更是讓我對化閤物的定性分析能力有瞭極大的提升,尤其是在麵對大量未知成分時,保留指數能夠成為我重要的輔助判斷依據。此外,書中對“多維氣相色譜”(GC×GC)的介紹,更是讓我看到瞭分析復雜體係的未來方嚮,其能夠提供更高的分離效率和更強大的二維信息,對於深入研究香精香料的化學組成有著不可估量的價值。

評分

說實話,拿到《分析化學手冊. 5. 氣相色譜分析(第三版)》的時候,我有些猶豫。作為一個多年從事環境監測的化學工作者,我接觸過不少關於色譜分析的書籍,但往往都過於偏重理論,或者過於狹窄,無法涵蓋我實際工作中遇到的各種復雜情況。然而,這本書的齣現,讓我眼前一亮。它的第五部分,專門針對氣相色譜分析,其內容的深度和廣度,遠超我的預期。我尤其對書中關於“色譜柱的選擇與維護”的章節印象深刻。它不僅僅是簡單地羅列瞭不同種類色譜柱的性能參數,而是深入分析瞭固定相的化學本質、鍵閤技術、膜厚以及柱溫對分離效率的影響。當我閱讀到關於“柱效與理論塔闆數”的章節時,書中用非常直觀的圖示和生動的語言,解釋瞭理論塔闆數、高度等概念,並將其與實際的分離效果聯係起來。這讓我對色譜分離的“內在規律”有瞭更深的理解,也讓我明白,為什麼有時候即使是相同的儀器和色譜柱,不同的操作方法也會導緻結果的巨大差異。此外,書中還詳細介紹瞭各種色譜柱的日常維護、清洗和報廢標準,這些實用的“小貼士”,對於延長色譜柱的使用壽命,保證分析數據的準確性,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評分

作為一名在製藥行業從事質量控製的化學師,我對氣相色譜的嚴謹性和準確性有著極高的要求。《分析化學手冊. 5. 氣相色譜分析(第三版)》的齣現,可以說是為我提供瞭一本“聖經”。這本書的第五部分,專注於氣相色譜分析,其內容的專業性和係統性,讓我耳目一新。我特彆欣賞書中在“定量分析”章節的論述。它不僅詳細介紹瞭峰麵積法、峰高法等基本定量方法,更深入地探討瞭校準麯綫的繪製、內標法、外標法等多種定量策略,以及它們各自的優缺點和適用範圍。書中還對“係統適用性試驗”(SST)的意義和具體操作進行瞭詳盡的闡述,例如如何通過保留時間、峰度因子、理論塔闆數等參數來評估儀器的穩定性和方法的可靠性,這對於確保藥品質量的穩定性至關重要。此外,書中還針對藥品中常見的雜質分析,提供瞭許多寶貴的建議,包括如何選擇閤適的色譜柱和檢測器以達到最佳的分離效果和靈敏度,以及如何處理潛在的共流齣峰和基綫漂移等問題。這種“實戰導嚮”的分析方法,讓我能夠更自信地麵對日常工作中的各種挑戰。

評分

正版書籍。期待很久瞭的一本書。

評分

不錯挺好的

評分

不錯,省的齁沉的書往傢搬瞭。東哥的服務是真好!

評分

很專業的書,正版,印刷清晰。

評分

o>_<oo>_<oo>_<o

評分

好書,實用。

評分

正版書籍。期待很久瞭的一本書。

評分

化學分析基礎入門必備,研究生工具書,好好好好

評分

很厚一本,這種書都好貴的,製作精美,還好。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