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27研制历程.传奇的诞生

苏-27研制历程.传奇的诞生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俄罗斯] 巴维尔·普鲁因斯基 著
图书标签:
  • 苏-27
  • 战斗机
  • 航空史
  • 苏联航空
  • 俄罗斯航空
  • 军事技术
  • 航空工程
  • 飞行员
  • 冷战
  • 航空工业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航空工业出版社
ISBN:9787516511572
版次:1
商品编码:12124903
包装:平装
丛书名: 俄罗斯航空武器装备研制与发展译丛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7-05-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813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编辑推荐:

  本书是以苏霍伊设计局档案资料为基础,搜集了50多家参与这架飞机研制企业的资料,采访了许多当事人后编写而成的。因此,它描述的事情更准确。苏-27的研制、试验和使用历史跌宕起伏,除了技术问题外,中间还穿插着一系列的人事变动。通过阅读这本书,可以让我们充分了解苏联是如何设计先进歼击机的以及研制苏—27期间发生的许多不为外人所知的故事。该书提供的信息量之大,超过了以往任何描述苏-27飞机的书籍,具有巨大的参考价值,在众多此类图书中也更与众不同。对专业人员而言是不可多得的一本参考书,对众多航空爱好者则是一次阅读享受。


内容简介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讲述了后苏霍伊时代的故事。苏霍伊设计局新任总设计师西蒙诺夫领导设计局对苏-27进行了革命性的改进,使其成为传奇式的飞机。本书从20世纪60年代末美苏对抗开始写起,描述了苏-27飞机方案的诞生,以及苏-30、苏-33等系列改型飞机的发展,其中涉及了大量历史人物,当然更多的是对飞机、发动机、机载雷达、武器系统等研制工作的描述,可以说本书是苏联30多年航空发展史的一个缩影。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王永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飞机设计专业,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总设计师。

  李志,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力学专业,硕士,曾任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飞机设计师、试飞工程师,现任培训师。


目录

目录:

绪论(1)

第1章二次革命的开始(9)

1.1初步作战部署(1976年初)()

1.2在斗争中探索前进道路(1976年)()

1.3主攻方向(1977年)()

1.4型号总设计师所留的余量(1976年至1977年)()

1.5前夜来临(1977年)()

第2章继续战斗(89)

2.1飞机总体方案的形成(1977年11月至1978年1月)()

2.2发出指令性文件(1978年1月)()

2.31978年航空工业部和空军针对组织问题做出的决定()

2.4飞机生产文件的发放、各主要设计室的工作方向()

2.5机载航电设备()

2.61978年至1982年苏-27飞机气动力研究()

2.71978年至1979年飞机布局更改期间所完成的设计工作()

2.8试验机的试制及组织问题(1978年至1979年)()

2.91980年至1982年期间的飞机布局设计工作()

2.10T-10-7试制工作结束(1980年至1981年)()

第3章飞机只有在空中飞行才能活下来(307)

3.1T-10-7飞行试验(1981年)()

3.2T-10-12的悲惨命运(1981年)()

3.3复杂的飞行试验形势(1982年)()

3.4伟大的转折之年(第一部分,完成国家联合鉴定试验A阶段任务)()

3.5伟大的转折之年(第二部分,国家联合鉴定试验B阶段)()

3.61982年后的设计工作()

3.7苏-27飞机批生产的掌握过程()

3.8AL-31F发动机试验样机和批生产型的调试工作()

3.91984年及以后(苏-27飞机的飞行试验)()

3.101987年()

3.111988年()

3.121989年()

3.13后话,1990年及以后()

第4章我们的“大鸟”越飞越完美(563)

4.1双座之歌()

4.2舰载机停泊之路(苏-27K/苏-33)()

4.3多用途歼击机苏-27M/苏-35()

4.4强击机苏-27IB/苏-34的研制()

4.5新经济形势下的苏-30MK()

第5章从荒原走向不列颠海洋(749)

5.1第4作战训练中心(利佩茨克)()

5.2第60歼击航空兵团(泽姆吉)()

5.3第216歼击航空兵团(奥勒洛夫卡,第10军分区)()

5.4第831歼击航空兵团(米尔戈罗德)()

5.5第159近卫歼击航空兵团(克留切沃)()

5.6第234近卫混合航空兵团(第237航空武器演示中心)()

5.7第582歼击航空兵团(豪伊娜)()

5.8防空军第148作战训练中心(萨瓦斯列依卡)()

5.9第941歼击航空兵团(吉尔-亚夫勒)()

5.10第562歼击航空兵团(克里木斯克)()

5.11第529歼击航空兵团(古达乌塔)()

5.12第641近卫歼击航空兵团(罗干切沃)()

5.13第47歼击航空兵团(乌纳什)()

5.14第54近卫歼击航空兵团(瓦伊诺德)()

5.15第689近卫歼击航空兵团(尼文斯克耶)()

5.16第61歼击航空兵团(巴兰诺维奇)()

5.17第9近卫歼击航空兵团(安吉让)()

5.18第62歼击航空兵团(别里别克)()

5.19第558飞机修理厂(巴兰诺维奇)()

5.20第275飞机修理厂(克拉斯达尔)()

5.21第322飞机修理厂(沃兹德维任卡)()

5.22第121飞机修理厂(库宾卡)()

第6章空中的钢铁之翼(767)

6.1机体()

6.2动力装置()

6.3驾驶导航综合设备()

6.4机载无线电设备()

6.5武器()

附录(797)


精彩书摘

  《苏-27研制历程.传奇的诞生》:
  7月,完成进气道伸出式附面层吸除斜板布局方案,起落架整流罩加长布局方案,空气管道缩短后的发动机舱布局方案,在原始机翼上安装前缘副翼布局方案,安装平尾的尾梁加长布局方案。
  8月,根据型号总设计师下达的任务,研究上置附件机匣、发电机下面无整流罩的发动机舱布局方案,发出机翼面积和后掠角增加的机翼前边条的理论布局图。
  9月,研究边条模型吹风补充布局方案,外形改进后机身头部和中央梁的布局方案,发出采用SR—15翼型的机翼布局方案。
  10月,研究机翼前缘可偏转布局方案,中央翼焊接方案,油箱外部对接布局方案(第5设计室负责研究),发出非线性表面的机翼外翼布局图。
  11月,研究使用复合材料机翼结构的可能性,发出面积律曲线优化后的后机身布局图,座舱前风挡无横隔的舱盖布局方案图,起落架防护网结构布局方案图,中央梁缩短和尾梁截面减小的布局方案图。
  12月,发出副翼面积减小后的增升装置布局图,进气道唇口变厚和尾梁上摇臂整流罩变小的布局方案图,尾梁加长的两种布局方案图,机载雷达透波锥加长后的布局图。
  就这样,在1976年,方案室并没有全面展开远景方案的研究工作,只是配合设计局其他设计室,按照型号总设计师下达的任务,继续积极参与苏—27飞机布局更改后各分支方向的研究工作,而且这些工作主要还是为了完善初始布局方案。
  ……
《苏-27研制历程:传奇的诞生》 引言 在二十世纪后半叶的航空史上,一款战机的出现,不仅改写了空战的规则,更成为一个时代的标志。它,就是苏-27“侧卫”战斗机。这款由苏联苏霍伊设计局倾力打造的第五代重型战斗机,以其划时代的空气动力学设计、卓越的机动性能、强大的火力以及坚实的结构,征服了冷战时期的天空,并在其后数十年间,成为世界各地空军的骨干力量,留下了无数令人惊叹的传奇。 本书《苏-27研制历程:传奇的诞生》将带领读者深入探索这款经典战机从概念萌芽到辉煌问世的完整过程。我们不会仅仅罗列技术参数,更会剖析其背后蕴含的时代背景、设计理念、技术挑战以及那些鲜为人知的幕后故事。这是一部关于智慧、勇气、创新与坚持的史诗,是对一代航空工程精英们不懈追求的最高赞誉。 第一章:时代洪流中的呼唤——“侧卫”诞生的宏大背景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末至七十年代初,全球冷战格局日益紧张,美苏两大阵营在军事科技领域展开了激烈的军备竞赛。美国空军和海军提出的“先进战术战斗机”(ATF)计划,旨在开发下一代空中优势战斗机,以应对苏联日益强大的空中力量。其中,F-15“鹰”式战斗机项目更是备受瞩目,其强大的对地攻击能力和空中优势设计,对苏联的空防构成了严峻挑战。 面对美国的威胁,苏联高层也深知,必须拥有一款能够与之抗衡甚至超越的先进战斗机。苏联空军的战略需求,已经从单纯的国土防空,转向了更具侵略性和主动性的空中作战,包括夺取制空权、支援陆军作战以及对敌方纵深目标进行打击。一款集高速度、高机动性、大航程、先进航电系统和强大武器载荷于一身的重型战斗机,已成为刻不容缓的战略需求。 在这样的背景下,苏联国防工业部门和军方高层,于1969年正式启动了新一代重型战斗机的研发项目。这个项目的目标,是要打造一款能够在所有性能指标上超越F-15,甚至在某些方面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的“空中霸主”。这就为后来名垂青史的苏-27“侧卫”战斗机,拉开了序幕。 第二章:巨匠的构想——苏霍伊设计局的挑战与抉择 在苏联航空工业的璀璨星河中,苏霍伊设计局以其在战斗机设计领域的卓越成就而闻名。在那个年代,巴维尔·奥西波维奇·苏霍伊(Pavel Osipovich Sukhoi)领导下的设计局,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特别是其在战斗机气动布局、结构强度以及高性能飞机制造方面的深厚功底。 苏-27项目,对于苏霍伊设计局而言,既是巨大的荣誉,也是前所未有的挑战。设计团队肩负着国家赋予的重任,必须在有限的时间和资源内,创造出符合甚至超越时代需求的划时代战机。这个过程充满了艰难的技术攻关和无数次的方案权衡。 设计团队面临的首要问题,是如何在保证高速性能的同时,实现超乎寻常的高机动性。传统的设计思路往往需要在速度和机动性之间做出妥协。然而,苏-27的设计师们,怀揣着打破常规的勇气,提出了许多创新性的理念。他们深入研究了当时的空气动力学理论,并结合了大量的风洞试验数据,试图在“平衡”与“突破”之间找到最佳的解决方案。 在气动布局上,设计团队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他们考虑了传统的翼身融合设计,也尝试了更为激进的边条翼、前翼等方案。最终,他们选择了具有鲜明特色的“翼身融合”设计,并在此基础上,引入了先进的“边条翼”(LERX),这种设计极大地改善了飞机的低速大迎角性能,使得苏-27能够做出如“眼镜蛇机动”等令人瞠目结舌的高难度动作,这是当时其他战斗机难以企及的。 除了气动设计,结构强度也是一项巨大的考验。为了承受高G力下的复杂机动,苏-27采用了大量高强度材料,并对机身结构进行了精细的设计和优化,以确保在极限条件下依然能够保持稳定性和安全性。 第三章:技术创新的浪潮——“侧卫”的突破性设计 苏-27的诞生,是多项技术突破的集大成者。其设计的每一个细节,都凝聚着工程师们的智慧和汗水。 气动布局的革新: 如前所述,苏-27采用了先进的“翼身融合”布局,这种设计大大增加了飞机的升力面积,改善了气动效率,并为内部燃油和设备提供了更大的空间。而标志性的“边条翼”则在低速和大迎角飞行时,能产生强大的涡流,有效地控制气流分离,提升了飞机的机动性和稳定性。这种设计理念,在当时是革命性的。 卓越的机动性: 苏-27的机动性之所以如此出色,离不开其先进的飞行控制系统。它采用了电传操纵系统(Fly-by-wire),取代了传统的机械连接,使得飞行员能够更精确地控制飞机。配合其优良的气动设计,苏-27能够完成诸如“眼镜蛇机动”、“钟摆机动”等高难度动作,在近距离缠斗中具有无与伦比的优势。 强大的动力系统: 为了驱动如此一款高性能的重型战斗机,苏-27装备了两台强大的AL-31F涡扇发动机。这款发动机在当时具有较高的推重比和可靠性,为苏-27提供了卓越的加速能力和持续的高速性能。发动机的进气道设计也经过了精心的优化,以在各种飞行状态下都能保证充足的进气量。 先进的航电系统: 虽然苏-27诞生于冷战时期,其航电系统就已经达到了当时世界先进水平。它装备了高性能的雷达系统,能够探测和跟踪远距离目标,并具备了有限的对地攻击能力。同时,其座舱设计也力求为飞行员提供最佳的视野和信息显示,以减轻飞行员的负担,提高作战效率。 坚实的结构设计: 苏-27的结构设计,充分考虑了高G力下的应力分布。大量的计算和试验,确保了其机身和机翼能够承受住严苛的飞行条件。这种坚固的结构,也为苏-27后续的改进和衍生型号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第四章:从图纸到天空——原型机的诞生与试飞 苏-27项目的推进,绝非一帆风顺。从设计图纸转化为实际的飞机,需要经历无数个日夜的辛勤工作。设计团队与生产工厂紧密合作,将每一个细节都付诸实践。 1969年,项目正式启动。在随后的几年里,设计团队不断完善设计方案,进行大量的计算和模拟。1977年5月20日,苏-27的首架原型机(T-10-1)在列宁格勒(今圣彼得堡)的工厂下线。这架原型机,承载着无数人的希望和梦想,即将踏上征服天空的旅程。 然而,首架原型机的试飞,并没有一蹴而就。在最初的试飞阶段,原型机暴露出了一些技术问题,例如在高迎角下的稳定性不足,以及发动机的可靠性问题等。这些问题,对于任何一款新型飞机的诞生而言,都是不可避免的。 但苏霍伊设计局的工程师们,并没有因此气馁。他们以极大的热情和专业精神,对原型机进行了大量的改进和优化。他们调整了机翼的形状,改变了边条翼的尺寸和角度,并对发动机进行了升级。T-10系列原型机,在随后的几年里,经历了漫长而艰苦的试飞过程。每一次飞行,都充满了风险,也带来了宝贵的数据。 1980年代初期,经过多架原型机的不断改进和优化,苏-27的整体性能得到了显著提升。特别是T-10S系列原型机,已经越来越接近最终定型产品的形态。其卓越的机动性和稳定的飞行性能,让试飞员们对其赞不绝口。 第五章:辉煌的亮相——“侧卫”的正式服役与国际影响 经过多年的研发和无数次的试飞,苏-27战斗机终于在1985年正式通过国家验收,并开始装备苏联空军。它的出现,标志着苏联空军在空中优势领域,拥有了一款足以与美国F-15相媲美的先进战机。 苏-27的正式服役,引起了西方世界的极大关注。在1989年的巴黎航展上,苏-27首次在国际舞台上公开展示了其卓越的飞行性能。试飞员们在空中展现的“眼镜蛇机动”等高难度动作,令在场的西方飞行员和航空专家们惊叹不已,也彻底改变了西方世界对苏联航空工业的认知。 苏-27凭借其出色的性能,迅速赢得了世界的赞誉。它不仅在苏联及其盟友国家中得到广泛装备,更通过授权生产和技术转让,走向了世界各地。中国的歼-11系列战斗机、俄罗斯的苏-30、苏-34、苏-35等先进战机,都源于苏-27的设计。 苏-27的成功,不仅仅是苏霍伊设计局的胜利,更是苏联航空工业集体智慧的结晶。它证明了苏联在航空科技领域的强大实力,也为后来的航空发展树立了新的标杆。 结语 《苏-27研制历程:传奇的诞生》这本书,不仅仅是一部关于战机的技术史,更是一部关于人类智慧、创新精神和不懈追求的史诗。苏-27的故事,展现了那个时代航空工程师们的执着与奉献,他们克服了无数的困难,将一个伟大的构想变成了现实。 从最初的战略需求,到设计图纸上的无数次修改,再到原型机在天空中的每一次腾飞,以及最终在世界的舞台上绽放的光芒,苏-27的研制历程,是一部充满戏剧性和传奇色彩的篇章。它告诉我们,伟大的成就,往往源于对梦想的坚持,以及对技术的不懈探索。 如今,虽然时代在发展,新的战机不断涌现,但苏-27“侧卫”的传奇,依然在继续。它作为一款经典战机,将永远镌刻在航空史册之上,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航空人,去追求更高的天空,去创造更多的奇迹。

用户评价

评分

《苏-27研制历程:传奇的诞生》——单看名字,就觉得这是一本值得深入阅读的书。我非常期待书中能够详细描绘出苏-27从最初的概念提出,到最终定型并量产的整个过程。我想了解,在那个特殊的时代背景下,苏联的航空工程师们面临着怎样的挑战,他们又是如何克服这些困难的?书中会不会深入探讨苏-27在设计上的一些革命性创新,比如它的气动布局、发动机技术,以及如何实现如此出色的近距格斗能力?我希望它不仅仅停留在技术的介绍,更能讲述一些背后的人物故事,那些为这款战机付出心血的设计师、试飞员,他们的故事或许比飞机本身更加精彩。我猜想,书中会穿插很多当时苏联航空工业的内部信息,甚至可能涉及到与西方国家的技术较量。我希望这本书能够让我感受到,一款“传奇”的诞生,背后必然有着非凡的努力和智慧。

评分

这本书的名字,《苏-27研制历程:传奇的诞生》,本身就充满了史诗感。它预示着一段波澜壮阔的征程。我最感兴趣的是,书中会如何展现“研制历程”中的那些关键节点,那些决定性的时刻。例如,在面对性能指标的挑战时,设计者们是如何找到突破口?在引进和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的同时,又是如何发展出具有自身特色的技术体系?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关于苏-27气动设计的独到之处的详细解读,比如它那令人印象深刻的翼身融合设计,以及由此带来的优异机动性。此外,对于其航电系统和火控系统的发展,我也充满了好奇。这本书是否会提及一些关于苏联航空工业内部的决策过程,以及不同设计局之间的竞争与合作?总而言之,我期待这本书能够让我深入了解,一款从零开始、最终成为世界一流的战斗机,其背后所蕴含的智慧、汗水和不懈追求。

评分

这本书的名字听起来就充满了历史的厚重感和故事的吸引力。《苏-27研制历程:传奇的诞生》——单看书名,我脑海中就已经浮现出那个冷战时期的天空,以及无数工程师和试飞员们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在技术、政治、经济的多重压力下,昼夜不停地奋斗的画面。我尤其好奇的是,这本书会如何描绘出“传奇的诞生”这一部分。是那些突破性的技术创新?是那些面对不可能的勇气?还是那些在极端条件下才激发出的集体智慧?我猜想,书中必然会包含大量鲜为人知的细节,那些关于设计方案的争论,关于关键技术的攻关,关于早期原型机试飞时的惊心动魄。也许会穿插一些当时苏联航空工业内部的人事变动,以及与其他国家在航空技术上的暗中较量。我会期待这本书能够给我一个身临其境的体验,让我仿佛置身于那个充满激情的年代,感受空气中弥漫的火药味和金属的味道,见证一架伟大战机是如何从图纸走向蓝天的。我希望能从中了解到,究竟是什么样的精神和毅力,才能孕育出如苏-27这般影响深远的空中巨兽。

评分

“传奇的诞生”——这个副标题让我对《苏-27研制历程》这本书充满了期待。它不仅仅是关于一款飞机的诞生,更像是在讲述一个时代的印记。我希望能在这本书中看到,苏联航空工业是如何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汇聚最顶尖的人才和技术,去挑战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空中力量。这本书会不会深入挖掘苏-27的设计团队,比如它总设计师的理念和决策过程?那些关键性的技术突破,究竟是如何实现的?我猜测,书中可能会包含大量珍贵的历史照片、技术图纸,以及来自参与者的一手资料。我非常想了解,在那个竞争激烈的年代,苏联航空工程师们是如何看待并超越对手的。是单纯的技术优势,还是有其他更深层次的原因,造就了苏-27的辉煌?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个全面而深刻的视角,让我理解这款战机不仅仅是一个军事装备,更是那个时代国家力量和科技实力的集中体现。

评分

我对军事航空史一直抱有浓厚的兴趣,而苏-27无疑是其中最耀眼的明星之一。这本书的名字《苏-27研制历程:传奇的诞生》直击我的关注点,我迫切地想知道,在这款战机漫长而复杂的研制过程中,究竟隐藏着多少不为人知的曲折和艰辛。我期待书中能够深入剖析苏-27的设计理念,它在气动外形、航电系统、武器集成等方面的创新之处,是如何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实现的。或许,书中还会提及一些“灵感”的来源,以及在研发过程中遇到的技术瓶颈,又是如何被一一攻克的。我希望它不仅仅是一部枯燥的技术手册,而是能用生动翔实的语言,将那些设计者们的智慧、勇气与付出,化作一个个鲜活的故事。比如,那些无数次熬夜的夜晚,那些在设计室里反复推敲的图纸,那些在试飞场上惊心动魄的瞬间。我希望这本书能让我体会到,一款划时代战机诞生的背后,从来不是一帆风顺,而是充满了无数次的尝试、失败与最终的成功。

评分

真的是传奇,也撑起了当代中国的天空。

评分

没想到这两本书都能在国内正式引进、翻译和出版,惊喜!!!……虽然和俄罗斯原版相比,纸张和印刷差了不少,但考虑到京东的活动价格,也已经很满意了,呵呵?

评分

终于出版了,现在网上把有些书的价格都抄的离谱了!这本书现在我已经买下了,现在我来给它写段评论吧! 先从哪里说起呢?还是先从它的品相说起吧!也就是先从它的外表说起吧!这本书的品相还是很好的,绝对的是全品书。也就是说封面很平很新,没有折角,印刷精致美丽大方,当然就很漂亮啦。要说到品相好,还得说说它的正文啊!每一页上都有字呢!每个字都能看清楚呢!最难能可贵的就是每页都很规整,没有脱页、漏页的现象出现呢!每个字印刷的都很精细呢。好的,现在品相已经评论完了,至此品相这一个环节还是可以打个很高的分呢。 说完了品相,接下来我们该评论些什么内容呢?是书的内容?还是书的包装?还是书的运输?还是书的价格呢? 我觉得还是先从书的内容说起吧!基于以上几点我给这本书一个好评。

评分

非常好,介绍了Su-27的研发历程,尤其是修改气动外形的过程。很早就有原版,但是看不懂。现在终于可以看中文版了。

评分

很好的内容 一直想找完整的 这次找到了

评分

买了大大小小好几本书,结果现在又满100减50了?

评分

评分

本人购物多年,这个是真不错。以后还会来的哈。

评分

这本值得收藏,就是纸太差。 内容很好,图也行。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