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適讀人群 :日本小說讀者,外國文學愛好者,大江健三郎讀者、研究學者 《衝繩劄記》是大江健三郎作傢生涯非常重要的一部作品。他在中譯本序中寫道:“論述瞭我一生的主題的,則是《衝繩劄記》。”
內容簡介
《衝繩劄記》是大江健三郎作傢生涯非常重要的一部作品。他在中譯本序中寫道:“論述瞭我一生的主題的,則是《衝繩劄記》。”
作為儲藏美軍核武器的前沿基地,衝繩也是朝鮮戰爭直至越南戰爭的戰場。衝繩一直被日本和日本人的置之不顧,那裏的人們痛苦而執著地鬥爭著。大江健三郎通過多次訪問衝繩,徹底重新追問:什麼是日本人?能不能把自己變成不是那樣的日本人的日本人?
這種“黯淡的內省”卻被日本右翼勢力批判為“自虐”史觀。《衝繩劄記》和大江甚至因此被推上被告席。
作者簡介
大江健三郎(1935-),日本作傢。就讀東京大學期間開始寫小說。1958年憑藉《飼育》獲得芥川奬。1994年獲得諾貝爾文學奬。小說有《個人的體驗》、《萬延元年的足球隊》、《同時代遊戲》、《新人啊醒醒吧》、《燃燒的綠樹》等。評論有《廣島劄記》、《衝繩劄記》、《曖昧的日本的我》、《來自日本的“我”的信》等。
目錄
中文版序言——最期待的翻譯
序章 憤怒於死者的憤怒而哀悼
Ⅰ 日本屬於衝繩
Ⅱ 《八重山民謠誌》
Ⅲ 麵嚮多樣性
Ⅳ 內部琉球處分
Ⅴ 苦 世
Ⅵ 接受抗議
Ⅶ 戰後一代的堅持
Ⅷ 日本的民眾意識
Ⅸ “本土”實際並不存在
譯後記:當內心的法庭遭遇世俗的法庭
精彩書摘
我為什麼去衝繩?這個從我自身內部發齣的聲音,與那來自衝繩的拒絕聲“你為什麼來衝繩?”互相嚙咬著,要將我撕裂。你簡直是個廢物!飯桶!兩個聲音同時在說。就那樣去(來)衝繩容易嗎?詰問不斷。我暗自思量,不,對我來說去衝繩是不容易的。我日益強烈地感受到,每次去衝繩,都會遭到從那裏瘋狂襲來的理應拒絕我的壓力。形成那拒絕的壓力的,是曆史,是現狀,是人,是事物,是明天的全部。而壓力的焦點,則是在多次衝繩旅行時我所領承的最愛的人絕對的友善以及與之交織在一起的強烈的拒絕。問題因此棘手起來。
我是為瞭更深刻地瞭解他們而去衝繩的。然而,所謂的更深刻地瞭解他們,也就是近乎絕望地清楚地意識到,他們會很友善並且斷然地拒絕我。即便如此,我還是要去衝繩。我時常感到,我能夠用完全客觀的視野捕捉到自己,就像我能用自己的眼睛來眺望那個落荒而逃的自己的背影。這個廢物、飯桶——我冷靜地觀察——很可憐,很寒酸,赤手空拳,我沒有什麼淵博的學問,也沒有依靠行動來超越現實壁壘的經驗,我隻是患瞭熱病而漸趨衰弱,卻像是受瞭什麼驅使一般,還是要鑽牛角尖,奔走不息,苦思不斷:日本人是什麼?能不能把自己變成不是那樣的日本人的日本人?那傢夥活像一隻早早地從自己的勢力範圍裏跳齣去的水老鼠,或許會有失體麵地癱倒在廣場中心吧?真是可笑。但是那個傢夥自己摺騰著自己,把那算好瞭的賬單統統記入他的名下,並搖搖晃晃地跑來跑去。正因為如此,盡管他腦袋中的命題有多麼不自量力、誇大其辭,那也都是那個廢物、那個飯桶的自由。
實際上這些年,特彆是最近一年間,我發現自己就像是無能的膽小鬼,露著瘦削多毛的小腿,虛張聲勢,苦苦思索著:日本人是什麼?能不能把自己變成不是那樣的日本人的日本人?如果那個時候對著鏡子窺視自己,那裏一定會齣現一副貧血的麵孔,是因為衰弱而非亢奮,被發燒弄得神誌不清,那麼這個時候我大概會從鏡子前悄然離開吧。有時覺察到自己在茫然地、或者是黯然地思索著“日本人是什麼,能不能把自己變成不是那樣的日本人的日本人”這些問題時,不禁露齣連自己都會感到討厭的冷笑。某天淩晨,古堅氏突然死去。他生於衝繩、長於衝繩,他的死也清晰地昭示瞭衝繩。接到他死訊的那天淩晨,我想到自身的死亡問題,想到襲嚮友人的死有可能也正伺機襲嚮我,那如死亡的恐懼一樣的恐懼、無力感、孤立感和悲觀情緒扼住我的喉嚨,讓我不顧體麵地流著淚水:在死亡來臨之前,對“日本人是什麼、能不能把自己變成不是那樣的日本人的日本人”這樣的命題,我能交齣自己的答案嗎?
……
前言/序言
最期待的翻譯
大江健三郎
《衝繩劄記》中譯本的齣版,我期待已久。當我聽說該書已經譯完的時候,內心滿是喜悅。
首先,《衝繩劄記》中譯本是最早的外語版本。而這又是一本對我非常重要的書。在還很年輕的時候,我就開始寫小說瞭。那時,我還沒有下定決心要把文學與自己的一生聯係起來。
少年時期,母親送給我一些書,我從中發現瞭小說。即便是孩子,也能感受到那不僅僅是娛樂之物。魯迅的短篇讓我理解瞭對人性的敬重。而我在大學開始學習法語的時候,以閱讀讓?保羅?薩特為主,也日益堅定瞭社會介入之心。
雖說從二十多歲就開始寫小說瞭,然而我實在不能把握:通過自己的閱讀學到的所謂“文學”和“文學傢”的生活方式,是否能在將來的工作中踐行。而立將至之年,智力殘障的長子誕生瞭。我打算與他共生,也決意去思考到那時為止自己作為小說傢的生活意義。
於是就有瞭《個人的體驗》這樣的小說;接下來創作瞭《廣島劄記》和《衝繩劄記》這樣的長篇隨筆。廣島和長崎遭受原子彈轟炸,人類製造瞭具有大規模殺傷性的核武器,並且供以使用,也就是說,人類第一次麵臨滅絕的危機。但是我相信,在遭受原子彈轟炸的人們趨於康復的生活方式中,以及在人類存續的未來,仍有希望的齣路。我就寫下瞭這種想法。從那時起,直到現在,廢除核武器有多大的可能一直是我評論活動的主題。
而其中論述瞭我的一生的主題的,則是《衝繩劄記》。我在書中試圖思考的問題是:所謂“日本”這個近代國傢是如何成立的?它果真強大嗎?近代化的結果讓它在世界、特彆是在近鄰諸國中居於怎樣的存在?日本人真正吸取瞭戰敗的悲慘教訓瞭嗎?
於是我將焦點轉嚮衝繩。在近代日本成立之際,那個一直處於特殊狀態的獨立國傢琉球是如何被納入日本這個國傢的?在最初的情況調查中,我還接觸到一個年輕的知識分子(他深受中國文化影響,他在中國的名字叫林世功,在琉球則被稱為名城裏之子親雲上)。
在這本書裏,我寫瞭日本近代化曆史中衝繩和衝繩縣民與日本和日本人之間的關係,特彆是在日本的侵略戰爭中,作為唯一地麵戰戰場的衝繩遭到美軍襲擊的衝繩戰;我還論述瞭作為美軍基地的衝繩,以及由美國返還施政權的衝繩縣民在戰後的生存狀態。
而我也常常把“何謂日本人?能不能把自己變成不是那樣的日本人的日本人?”這種“黯淡的內省”作為人的主題來追問,然而卻被日本政治右翼批判為“自虐”史觀,這也是事實。不過,《衝繩劄記》的寫作與曆經大約四十年的被閱讀,使我超越瞭自我批判,構築瞭積極的亞洲觀、世界觀,這同樣是事實。我打算紮根在自己的文學之中、作為文學傢來走完自己的人生。
五年前,《衝繩劄記》被上述的日本政治右翼推上審判庭。在一審和二審中,我都勝訴瞭。現在在等待最高法院的判決(就因為在等待,我遲遲沒寫這篇序言,給譯者和齣版社帶來瞭很大麻煩,我錶示由衷的歉意)。
判決的論爭圍繞本書中所涉及的被日軍強製集體自殺事件展開。很多幸存者的證言嚮忘記(或者不瞭解)事實的日本市民傳達瞭真相。在高等法院的二審中,有證言說,當時在場的少年耳聞目睹島上那位可憐的審判長命令島民說:你們不能死!審判長斷定那是謊言。但是,慫恿作僞證的協力者們編纂的教科書今年重新被幾所學校采用,這也是日本的現狀。
我希望學習這種教科書的中學生們通過課堂討論,能夠去思考:在日本,以及在麵對亞洲、麵對世界的時候,將來如何成為不靠說謊去生活的日本人。而我也相信這樣的願望是能夠實現的。這就是我現在的日本觀和日本人觀。在五年審判期間,法庭內有勇敢而誠實的證言,法庭外則對這些勇敢而誠實的證言産生瞭強烈的共鳴,這就是我被賦予信心的根據。
2009年8月
衝繩劄記/日本當代文化思想譯叢 [沖縄ノート] epub pdf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衝繩劄記/日本當代文化思想譯叢 [沖縄ノート] 下載 epub mobi pdf txt 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