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代中国人常读不衰的百年经典,读懂这本书,就懂得了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国人的民族性。
★全本纪念版,完整包括《惶恐》《饥荒》《偷生》全三部100节,本书原稿毁于十年动乱,部分内容根据英文版本回译补齐。
★入选《亚洲周刊》评选出的“20世纪华文小说100强”,教育部新课标推荐书目,北京高考语文必读名著。
★包括《惶惑》《偷生》《饥荒》三部近百万字,八年创作,全本出版历经四十年。老舍半生心血之作。
★随书赠送《我这一辈子——老舍画传》,内容根据老舍自传文字辑录,5分钟读完老舍一辈子的悲喜。
★董卿、梁文道、蒋方舟、濮存昕、2008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克莱齐奥推荐。
家园沦陷的凄惨,亲人离散的悲哀,浴火重生的坚忍,重整河山的激愤……老舍以充满了责任感和慈悲心的文字,将整个中华民族的那段灰色记忆,浓缩在了一个小胡同十几户居民的悲惨遭遇与忍辱负重之中。一个四世同堂的大家庭,怎样在战火纷飞的年代度过难关?每一代人,又会有怎样的命运?
《四世同堂》包括《惶惑》《偷生》《饥荒》三部,近百万字,前后八年创作而成,是老舍字数*多、写作时间*长的作品。这是一部失而复得的奇书:在战争中构思,乱世中动笔,在美国写完,建国后被搁置,后十三章在动乱中被毁掉,作者去世近二十年后才从英文节译本中译回补齐。这部迄今为止为数不多的描写平民战争创伤的长篇小说,出版后立即在全球成为畅销书,二战后成为日本人必读的战争反省教科书。成为三代中国人常读不衰的百年经典,读懂这本书,就懂得了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国人的民族性。
老舍(1899-1966)
本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正红旗,北京人。著名文学家、戏剧家,幽默悲剧双料大师。20世纪中国新文学代表人物,被授予“人民艺术家”称号。中国首位有全球影响力的畅销作家,作品影响了莫言、克莱齐奥等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幼年丧父,靠亲友救济完成学业。在英国伦敦大学东方学院任教期间开始创作,回国后任齐鲁大学、山东大学教授。抗战期间担任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常务理事兼总务部主任,建国后担任文联主席等职。文ge中含冤自沉于北京太平湖,成为中国文化殉道者。
代表作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茶馆》等。
这个时代杰出的小说之一。——美国“每日一书”读书俱乐部
老舍的幽默让我受到很大的教育。——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莫言
老舍小说中的深度、激情和幽默都是世界性的。——2008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克莱齐奥
《骆驼祥子》是到抗战为止的*佳现代中国长篇小说。——著名汉学家夏志清
《正红旗下》可能是老舍真正伟大的作品。——著名作家王朔
三百年中满洲人有三位杰出的小说作家,可称为满洲三杰。DI一个是《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第二个是《镜花缘》的作者李汝珍,第三个当推老舍。——东北大学代理校长 学者宁恩承
序 / 1
第一部 惶惑 / 3
第二部 偷生 / 381
第三部 饥荒 / 827
祁老人用破缸装满石头,顶住了街门。
李四爷在大槐树下的警告:“老街旧邻,都快预备点粮食啊,城门关上了!”更使祁老人觉得自己是诸葛亮。他不便隔着街门告诉李四爷:“我已经都预备好了!”可是心中十分满意自己的未雨绸缪,料事如神。
在得意之间,他下了过于乐观的判断:不出三天,事情便会平定。
儿子天佑是个负责任的人,越是城门紧闭,他越得在铺子里。
儿媳妇病病歪歪的,听说日本鬼子闹事,长叹了一口气,心中很怕万一自己在这两天病死,而棺材出不了城!一急,她的病又重了一些。
瑞宣把眉毛皱得很紧,而一声不出;他是当家人,不能在有了危险的时候,长吁短叹的。
瑞丰和他的摩登太太一向不注意国事,也不关心家事;大门既被祖父封锁,只好在屋里玩扑克牌解闷。老太爷在院中啰嗦,他俩相视,缩肩,吐一吐舌头。
小顺儿的妈虽然只有二十八岁,可是已经饱经患难。她同情老太爷的关切与顾虑;同时,她可也不怕不慌。她的心好像比她的身体老的多,她看得很清楚:患难是最实际的,无可幸免的;但是,一个人想活下去,就不能不去设法在患难中找缝子,逃了出去——尽人事,听天命。总之生在这个年月,一个人须时时勇敢的去面对那危险的,而小心提防那“最”危险的事。你须把细心放在大胆里,去且战且走。你须把受委屈当作生活,而从委屈中咂摸出一点甜味来,好使你还肯活下去。
她一答一和的跟老人说着话儿,从眼泪里追忆过去的苦难,而希望这次的危险是会极快便过去的。听到老人的判断——不出三天,事情便会平定——她笑了一下:“那敢情好!”而后又发了点议论:“我就不明白日本鬼子要干什么!咱们管保谁也没得罪过他们,大家伙平平安安的过日子,不比拿刀动杖的强?我猜呀,日本鬼子准是天生来的好找别扭,您说是不是?”
老人想了一会儿才说:“自从我小时候,咱们就受小日本的欺侮,我简直想不出道理来!得啦,就盼着这一回别把事情闹大了! 日本人爱小便宜,说不定这回是看上了芦沟桥。”
“干吗单看上了芦沟桥呢?”小顺儿的妈纳闷。“一座大桥既吃不得,又不能搬走!”
“桥上有狮子呀!这件事要搁着我办,我就把那些狮子送给他们,反正摆在那里也没什么用!”
“哼!我就不明白他们要那些狮子干吗?”她仍是纳闷。
“要不怎么是小日本呢!看什么都爱!”老人很得意自己能这么明白日本人的心理。“庚子年的时候,日本兵进城,挨着家儿搜东西,先是要首饰,要表;后来,连铜钮扣都拿走!”
“大概拿铜当作了金子,不开眼的东西!”小顺儿的妈挂了点气说。她自己是一棵草也不肯白白拿过来的人。
“大嫂!”瑞全好像自天而降的叫了声。
“哟!”大嫂吓了一跳。“三爷呀!干吗?”
“你把嘴闭上一会儿行不行?你说得我心里直闹得慌!”
在全家里,没有人敢顶撞老太爷,除了瑞全和小顺儿。现在他拦阻大嫂说话,当然也含着反抗老太爷的意思。
老太爷马上听出来那弦外之音。“怎么?你不愿意听我们说话,把耳朵堵上就是了!”
“我是不爱听!”瑞全的样子很像祖父,又瘦又长,可是在思想上,他与祖父相隔了有几百年。他的眼也很小,但很有神,眼珠像两颗发光的黑豆子。在学校里,他是篮球选手。打球的时候,他的两颗黑豆子随着球乱转,到把球接到手里,他的嘴便使劲一闭,像用力咽一口东西似的。他的眼和嘴的表情,显露出来他的性格——性子急,而且有决断。现在,他的眼珠由祖父转到大嫂,又由大嫂转到祖父,倒好像在球场上监视对方的球手呢。“日本人要芦沟桥的狮子?笑话!他们要北平,要天津,要华北,要整个的中国!”
“得了,得了!老三!少说一句。”大嫂很怕老三把祖父惹恼。
其实,祁老人对孙子永远不动真气——若是和重孙子在一处,则是重孙子动气,而太爷爷陪笑了。
“大嫂,你老是这样!不管谁是谁非,不管事情有多么严重,你老是劝人少说一句!”三爷虽然并不十分讨厌大嫂,可是心中的确反对大嫂这种敷衍了事的办法。现在,气虽然是对大嫂发的,而他所厌恶的却是一般的——他不喜欢任何不论是非,而只求敷衍的人。
“不这样,可教我怎样呢?”小顺儿的妈并不愿意和老三拌嘴,而是为她多说几句,好教老太爷不直接的和老三开火。“你们饿了找我要吃,冷了向我要衣服,我还能管天下大事吗?”
这,把老三问住了。像没能把球投进篮去而抓抓头那样,他用瘦长而有力的手指抓了两下头。
祖父笑了,眼中发出点老而淘气的光儿。“小三儿!在你嫂子面前,你买不出便宜去!没有我和她,你们连饭都吃不上,还说什么国家大事!”
“日本鬼子要是打破了北平,谁都不用吃饭!”瑞全咬了咬牙。他真恨日本鬼子。
“那!庚子年,八国联军……”老人想把拿手的故事再重述一遍,可是一抬头,瑞全已经不见了。“这小子!说不过我就溜开!这小子!”
门外有人拍门。
“瑞宣!开门去!”祁老人叫。“多半是你爸爸回来了。”
瑞宣又请上弟弟瑞全,才把装满石头的破缸挪开。门外,立着的不是他们的父亲,而是钱默吟先生。他们弟兄俩全楞住了。钱先生来访是件极稀奇的事。瑞宣马上看到时局的紧急,心中越发不安。瑞全也看到危险,可是只感到兴奋,而毫无不安与恐惧。
钱先生穿着件很肥大的旧蓝布衫,袖口与领边已全磨破。他还是很和蔼,很镇定,可是他自己知道今天破例到友人家来便是不镇定的表示。含着笑,他低声的问:“老人们都在家吧?”
“请吧!钱伯父!”瑞宣闪开了路。
钱先生仿佛迟疑了一下,才往里走。
瑞全先跑进去,告诉祖父:“钱先生来了。”
祁老人听见了,全家也都听到,大家全为之一惊。祁老人迎了出来。又惊又喜,他几乎说不上话来。
钱默吟很自然,微抱歉意的说着:“第一次来看你老人家,第一次!我太懒了,简直不愿出街门。”
到北屋客厅坐下,钱先生先对瑞宣声明:“千万别张罗茶水!一客气,我下次就更不敢来了!”这也暗示出,他愿意开门见山的把来意说明,而且不希望逐一的见祁家全家的老幼。
祁老人先提出实际的问题:“这两天我很惦记着你!咱们是老邻居,老朋友了,不准说客气话,你有粮食没有。没有,告诉我一声!粮食可不比别的东西,一天,一顿,也缺不得!”
默吟先生没说有粮,也没说没粮,而只含混的一笑,倒好像即使已经绝粮,他也不屑于多去注意。
“我——”默吟先生笑着,闭了闭眼。“我请教瑞宣世兄,”他的眼也看了瑞全一下,“时局要演变到什么样子呢?你看,我是不大问国事的人,可是我能自由地生活着,全是国家所赐。我这几天什么也干不下去!我不怕穷,不怕苦,我只怕丢了咱们的北平城!一朵花,长在树上,才有它的美丽;拿到人的手里就算完了。北平城也是这样,它顶美,可是若被敌人占据了,它便是被折下来的花了!是不是?”
见他们没有回答。他又补上了两句:“假若北平是树,我便是花,尽管是一朵闲花。北平若不幸丢失了,我想我就不必再活下去!”
祁老人颇想说出他对北平的信仰,而劝告钱先生不必过于忧虑。可是,他不能完全了解钱先生的话;钱先生的话好像是当票子上的字,虽然也是字,而另有个写法——你要是随便的乱猜,赎错了东西才麻烦呢!于是,他的嘴唇动了动,而没说出话来。
瑞宣,这两天心中极不安,本想说些悲观的话,可是有老太爷在一旁,他不便随便开口。
瑞全没有什么顾忌。他早就想谈话,而找不到合适的人。大哥的学问见识都不坏,可是大哥是那么能故意的缄默,非用许多方法不能招出他的话来。二哥,呕,跟二哥二嫂只能谈谈电影与玩乐。和二哥夫妇谈话,还不如和祖父或大嫂谈谈油盐酱醋呢——虽然无趣,可是至少也还和生活有关。现在,他抓住了钱先生。他知道钱先生是个有些思想的人——尽管他的思想不对他的路子。他立起来挺了挺腰,说:
“我看哪,不是战,就是降!”
“至于那么严重?”钱先生的笑纹僵在了脸上,右腮上有一小块肉直抽动。
“有田中奏折在那里,日本军阀不能不侵略中国;有九一八的便宜事在那里,他们不能不马上侵略中国。他们的侵略是没有止境的,他们征服了全世界,大概还要征服火星!”
“火星?”祖父既不相信孙子的话,更不知道火星在哪条大街上。
瑞全没有理会祖父的质问,理直气壮的说下去:“日本的宗教,教育,气量,地势,军备,工业,与海盗文化的基础,军阀们的野心,全都朝着侵略的这一条路子走。走私,闹事,骑着人家脖子拉屎,都是侵略者的必有的手段!芦沟桥的炮火也是侵略的手段之一,这回能敷衍过去,过不了十天半月准保又在别处——也许就在西苑或护国寺——闹个更大的事。日本现在是骑在虎背上,非乱撞不可!”
瑞宣脸上笑着,眼中可已经微微的湿了。
祁老人听到“护国寺”,心中颤了一下:护国寺离小羊圈太近了!
“三爷,”钱先生低声的叫。“咱们自己怎么办呢?”
瑞全,因为气愤,话虽然说的不很多,可是有点声嘶力竭的样子。心中也仿佛很乱,没法再说下去。在理智上,他知道中国的军备不是日本的敌手,假若真打起来,我们必定吃很大的亏。但是,从感情上,他又愿意马上抵抗,因为多耽误一天,日本人便多占一天的便宜;等到敌人完全布置好,我们想还手也来不及了!他愿意抵抗。假若中日真的开了仗,他自己的生命是可以献给国家的。可是,他怕被人问倒:“牺牲了性命,准能打得胜吗?”他决不怀疑自己的情愿牺牲,可是不喜欢被人问倒,他已经快在大学毕业,不能在大家面前显出有勇无谋,任着感情乱说。他身上出了汗。抓了抓头,他坐下了,脸上起了好几个红斑点。
“瑞宣?”钱先生的眼神与语气请求瑞宣发表意见。
瑞宣先笑了一下,而后声音很低的说:“还是打好!”
钱先生闭上了眼,详细咂摸瑞宣的话的滋味。
《四世同堂》这部作品,初次接触便被那宏大的时代背景深深吸引。老舍先生以他那特有的京腔京韵,描绘了一个北平城里普通家庭的悲欢离合。故事从抗战爆发前夕的宁静日子讲起,逐渐被战争的阴霾笼罩。我仿佛能看到那些高墙深院里,曾经和乐融融的一家人,在时代洪流的裹挟下,各自走向了不同的命运。从祁家老太爷的固守传统,到祁瑞宣的无奈挣扎,再到小孙子蓝东阳的懵懂成长,每一个人物都活灵活现,有血有肉。作者并没有回避历史的残酷,也没有刻意煽情,而是用一种平实而深沉的笔调,展现了在战火纷飞的年代,普通人的尊严、痛苦以及他们内心深处那份不屈的韧性。读这本书,不仅仅是在阅读一个故事,更像是在穿越时空,亲身感受那个时代的呼吸,体验那些人物的悲喜。那些生活细节的描绘,比如北平的胡同、老街的吆喝声、各家各户的饮食起居,都让我仿佛置身其中,闻到了泥土的芬芳,听到了邻里的寒暄。这种沉浸式的阅读体验,是许多现代小说难以比拟的。而且,老舍先生对人物心理的刻画更是入木三分,那些看似平凡的对话,往往隐藏着人物内心的波澜和挣扎,让人回味无穷。
评分这部作品最让我动容的,是老舍先生对于底层人民生活的细腻刻画。在宏大的历史叙事之下,他没有遗忘那些在时代洪流中默默承受苦难的小人物。书中的很多角色,他们的生活平凡得不能再平凡,但正是这些平凡的人物,构成了时代的真实肌理。从那些为生计奔波的普通百姓,到在困境中依然保持乐观和善良的邻里街坊,他们的言谈举止,他们的喜怒哀乐,都充满了生活的气息。老舍先生用一种充满同情的笔触,展现了他们在战争年代所承受的巨大痛苦,以及他们为了生存所付出的努力。我能感受到他们的艰辛,也能看到他们身上闪耀的人性光辉。特别是那些在艰难时刻,依然能够相互扶持,相互温暖的普通人,他们的善良和坚韧,是那个黑暗年代里最宝贵的财富。这本书让我看到了历史的厚重,也让我更加理解了那些生活在历史缝隙中的普通人的不易。老舍先生的文字,就像一面镜子,映照出那个时代的众生相,也让我们反思当下,更加珍惜和平的生活。
评分《四世同堂》所展现的“人”与“时代”的抗争,是我阅读过程中最深刻的体会。在巨大的历史变迁面前,个体显得如此渺小,然而,正是这些渺小的个体,用他们的选择和行动,共同书写了历史的篇章。老舍先生并没有回避人物身上的缺点和局限性,他笔下的人物,有善良的,也有自私的;有坚韧的,也有软弱的。这种真实性,反而让故事更加具有感染力。我看到了那些在民族危亡时刻,挺身而出的英雄,也看到了那些在诱惑和压力下屈服的凡人。人物的命运,就像是时代洪流中的一叶扁舟,时而随波逐流,时而奋力挣扎。作者用他那深刻的洞察力,揭示了在极端环境下,人性的复杂与矛盾。读完这本书,我不仅仅是了解了一段历史,更是对人性有了更深的理解。那种在绝望中寻找希望,在黑暗中坚守善良的精神,是这部作品最动人心魄的力量。它让我认识到,即使在最艰难的时刻,我们依然有选择的权利,也依然有坚持的勇气。
评分这部书的伟大之处,在于它不仅仅讲述了一个家族的故事,更是一部波澜壮阔的时代画卷。老舍先生以他那对北京城和北京人的深刻洞察,将这个城市在国难当头时的种种面貌展现得淋漓尽致。从士绅阶层的保守和无奈,到小市民的精明与脆弱,再到汉奸走狗的卑劣与可耻,每一个阶层的人物都被描绘得入骨三分。我尤其喜欢作者对一些细节的捕捉,比如那些描绘老北京风俗习惯的片段,虽然是写实,却充满了诗意。而当战争的阴影逐渐笼罩,人物的命运也随之跌宕起伏,充满了悲剧色彩。但即便如此,老舍先生并没有让绝望吞噬一切,他依然在字里行间流露出对人性中善良、坚韧和尊严的赞美。读这本书,常常会让我感到一种沉甸甸的共鸣,仿佛那些人物的命运也与我们息息相关。特别是那些面对国破家亡,依然坚持原则,不愿苟活的知识分子和普通民众,他们的选择和挣扎,都值得我们深思。而且,老舍先生的语言风格,那种平易近人又充满智慧的表达方式,让我在阅读的过程中,丝毫不会感到枯燥,反而能从中汲取力量。
评分《四世同堂》带给我的,是一种关于“家”的深刻思考。在一个动荡不安的年代,家的概念变得尤为重要。祁家这个大家庭,承载了四代人的生活,也经历了四代人的命运变迁。从老祖宗对家族的维系,到中年人的责任担当,再到年轻一代的迷茫与成长,每一个阶段都展现了“家”在不同时期所扮演的角色。在战乱中,家既是避风港,也可能成为风暴眼。作者通过祁家人的故事,展现了家庭内部的矛盾与温情,外部的压力与冲击,以及在这个过程中,个体如何在家庭中寻找自我,又如何在家庭的影响下塑造自我。我能感受到那些人物在家庭责任与个人理想之间的挣扎,也能体会到亲情在残酷现实面前的脆弱与坚韧。特别是那些女性角色的描写,她们在家庭中的牺牲与付出,在困境中的坚强与智慧,都让我由衷地敬佩。这本书让我明白,无论时代如何变迁,家庭始终是我们情感的寄托,也是我们力量的源泉。虽然故事中有许多悲伤和无奈,但它所传递的关于家庭的温情和力量,却能穿透岁月的尘埃,直抵人心。
评分一分是给文学的,本来是满分的,但是京东叫这个满分不见了。收到货有破损,找了很久才有客服答复,然后结论就是不影响使用就没事儿,我觉得就是送了我俩字儿呗“活该”!作为一个消费者收到破损商品就是活该!!
评分应该是第一个诺贝尔文学奖
评分一分是给文学的,本来是满分的,但是京东叫这个满分不见了。收到货有破损,找了很久才有客服答复,然后结论就是不影响使用就没事儿,我觉得就是送了我俩字儿呗“活该”!作为一个消费者收到破损商品就是活该!!
评分书质量很好,值得一买。
评分大家就是大家,经典是永恒的!
评分很好!很不错啊
评分应该是第一个诺贝尔文学奖
评分质量很不错,家人都喜欢
评分大家就是大家,经典是永恒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