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草藥實用圖典

中草藥實用圖典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蔣洪,宋緯文 著
圖書標籤:
  • 中草藥
  • 藥用植物
  • 中醫藥
  • 圖典
  • 本草
  • 藥材
  • 傳統醫學
  • 植物圖鑒
  • 藥理學
  • 養生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福建科學技術齣版社
ISBN:9787533551407
版次:1
商品編碼:12131974
包裝:精裝
開本:16
齣版時間:2017-01-01
用紙:銅版紙
頁數:704
字數:440000

具體描述

編輯推薦

本書幾大特色:1.本書收錄624種常用的中草藥,裝幀精美,富有收藏價值。2.每味中草藥配有野外實地拍攝的清晰、精美照片1~2幅,更便於讀者辨認中草藥。3.書中所載的簡方應用簡便、實用性強,方便讀者自我治療。

內容簡介

本書共介紹野外常見中草藥624種,全書以科彆歸類,按植物等級,從低等到高等的順序編排,介紹每一種中草藥的拉丁名、彆名、藥用部位、植物特徵與采製、性味功用、實用簡方等內容,並配有野外實地拍攝的精美照片1~2幅。文前增設“中草藥功效速查”,讀者可根據中草藥的功效查找相關內容;文後還附有植物拉丁學名索引和中草藥正名、彆名筆畫索引,可快速查找鏈接到所需內容。值得一提的是書中的實用簡方,其具有應用簡便、實用性強的特點,有些方子還可作為藥膳食用,但建議在專業醫生的指導下用藥。個彆有毒中草藥,由於讀者缺乏對其毒性的認識,嚴禁內服,外用也需在專業醫生指導下使用,以免造成意外。

作者簡介

宋緯文,
原三明市疾病預防控製中心的主任中藥師,已齣版《三明佘藥》《山菜良藥》《三明草藥》《龍湫本草·第五輯》《龍湫本草·第六輯》。

內頁插圖

目錄

麥角菌科
1 蟬花 / 001
木耳科
2 木耳 / 002
銀耳科
3 銀耳 / 003
多孔菌科
4 靈芝 / 004
石鬆科
5 垂穗石鬆 / 005
6 藤石鬆 / 006
石杉科
7 蛇足石杉 / 007
捲柏科
8 捲柏 / 008
9 深綠捲柏 / 009
10 兗州捲柏 / 010
木賊科
11 筆管草 / 011
瓶爾小草科
12 瓶爾小草 / 012
陰地蕨科
13 陰地蕨 / 013
觀音座蓮科
14 福建觀音座蓮 / 014
紫萁科
15 紫萁 / 015
海金沙科
16 海金沙 / 016
裏白科
17 芒萁 / 017
蚌殼蕨科
18 金毛狗 / 018
鱗始蕨科
19 烏蕨 / 019
骨碎補科
20 圓蓋陰石蕨 / 020
腎蕨科
21 腎蕨 / 021
鳳尾蕨科
22 井欄邊草 / 022
中國蕨科
23 野雉尾金粉蕨 / 023
鐵綫蕨科
24 鐵綫蕨 / 024
……
附錄一 植物拉丁名索引 / 633
附錄二 中草藥正名、彆名筆畫索引 / 651


《本草拾遺》 一、 概述 《本草拾遺》是一部捲帙浩繁、內容豐富的藥物學著作,集前代本草之大成,融匯瞭實踐經驗與理論認識。全書共三十捲,約五十萬字,收錄藥物一韆零八十二種,其中新增藥物三百七十四種。其編纂體例嚴謹,記載詳實,不僅對單味藥物的性味、歸經、功效、主治、用法用量、炮製方法等進行瞭詳細闡述,還增加瞭許多前代本草所未曾涉及的民間驗方、食療方以及一些珍稀藥材的采集與鑒彆方法。本書的價值不僅在於其藥物知識的全麵性,更在於其深刻體現瞭中國古代醫學傢在認識和運用藥物方麵的智慧與創新,為後世本草學的發展奠定瞭堅實的基礎。 二、 編纂背景與曆史地位 《本草拾遺》成書於唐代,正值中國醫藥學蓬勃發展時期。唐朝國力強盛,對外交流頻繁,為醫藥學的發展提供瞭有利條件。在此之前,雖然已有《神農本草經》、《名醫彆錄》等重要本草著作,但仍存在某些藥物收錄不全、記載粗略、理論認識不足等問題。陳藏器,作為本書的編纂者,懷揣著“拾遺補闕”的宏願,曆時多年,廣泛搜集,潛心研究,終於完成瞭這部巨著。 《本草拾遺》的問世,不僅彌補瞭前代本草的不足,更在以下幾個方麵具有裏程碑式的意義: 藥物數量的顯著增加: 書中新增大量藥物,很多是當時民間廣泛應用而未被官方本草收錄的。這極大地拓展瞭藥物的種類,為臨床用藥提供瞭更多選擇。 藥物記載的深化與細化: 對於每一種藥物,作者都力求詳盡,不僅包括傳統的性味歸經,更增加瞭關於采集時間、産地、形態特徵、炮製方法、禁忌癥、毒副作用等更具實踐指導意義的內容。 理論認識的提升: 作者在闡述藥物功效時,往往結閤當時最新的醫學理論,對其藥理作用進行更為深入的解釋。同時,書中還包含瞭一些關於藥物配伍、劑型選擇的討論,體現瞭藥物學的係統化發展。 實踐經驗的寶庫: 《本草拾遺》中收錄瞭大量的民間驗方和食療方,這些都是長期以來人民群眾在與疾病鬥爭中積纍的寶貴經驗,為後世的臨床實踐提供瞭豐富的參考。 對外交流的體現: 書中還收錄瞭一些源於域外,經過長期實踐檢驗的藥物,反映瞭唐代中外醫藥文化的交流與融閤。 因此,《本草拾遺》在古代本草學發展史上占據著重要的地位,被譽為“唐本”的代錶作,其學術價值和曆史地位不容忽視。 三、 內容特點與價值 《本草拾遺》的內容博大精深,其特點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麵進行深入剖析: (一) 藥物收錄的廣博性與創新性 本書最突齣的特點之一是其對藥物收錄的廣博性。在繼承《神農本草經》和《名醫彆錄》的基礎上,陳藏器新增瞭大量藥物,這在數量上是前所未有的。這些新增藥物,很多是當時流傳於民間的草藥、礦物、動物、甚至是經過加工的食物,它們在實際生活中發揮著重要的治療作用。例如,本書收錄瞭許多今天我們熟知的常用藥材,如“益母草”(對婦科疾病有顯著療效)、“穿山甲”(活血散瘀、通經下乳)、“穿心蓮”(清熱解毒,涼血消腫)等,這些藥物的早期記載,為後人對其深入研究和臨床應用奠定瞭基礎。 此外,本書對一些原有藥物的記載也進行瞭補充和修正,糾正瞭前代本草中的一些錯誤或遺漏,使得藥物的認識更加準確和全麵。 (二) 藥物記載的精細性與實用性 《本草拾遺》在藥物的記載方麵,力求詳實與精細,充分體現瞭其強大的實用性。對於每一種藥物,作者通常從以下幾個維度進行闡述: 1. 名稱與彆名: 詳細列齣藥物的正式名稱,並盡可能收錄其在不同地區、不同時期使用的彆名,便於識彆。 2. 産地與采集: 明確藥物的原産地,並對最佳的采集時間、部位、以及一些特殊的采集方法進行說明。例如,對於某些植物藥,會區分其在不同季節采集的藥效差異;對於礦物藥,會指明其産於何地,礦脈的特點等。 3. 形態特徵: 對藥物的形態進行細緻的描繪,包括顔色、氣味、質地、大小、形狀等,這對於野外采集和初步鑒彆具有至關重要的指導意義。 4. 性味與歸經: 繼承並發展瞭本草學中關於藥物性味、歸經的理論,明確指齣藥物的寒、熱、溫、涼四氣,以及甘、酸、苦、辛、鹹五味,並論述其歸入的髒腑經絡。這構成瞭藥物發揮作用的理論基礎。 5. 功效與主治: 這是藥物記載的核心部分。本書詳細列舉瞭每一種藥物的主要功效,如解毒、祛風、止痛、消腫、活血、健脾、補腎等,並結閤具體的病癥,說明其主治範圍。許多功效的描述,至今仍具有極高的參考價值。 6. 用法用量與炮製: 明確瞭藥物的常用服用方法(如湯劑、散劑、丸劑、外用等),以及適宜的劑量。關於炮製,則詳細介紹瞭藥物經過初加工(如洗、切、曬、焙、蒸、煮等)或精加工(如炒、煆、製、淬等)後的變化,以及炮製的目的和對藥效的影響。炮製理論在《本草拾遺》中得到瞭進一步的充實和發展。 7. 禁忌與毒副作用: 尤其值得稱道的是,本書對藥物的禁忌癥和潛在的毒副作用進行瞭詳細的說明。對於一些有毒性的藥物,會明確指齣其毒性程度,並提齣解救方法,這體現瞭編纂者嚴謹的科學態度和對患者安全的重視。 8. 方劑與食療: 在介紹單味藥物的同時,本書還收錄瞭大量以該藥物為主的驗方,這些方劑往往是針對特定病癥的,具有較高的臨床實用價值。此外,書中還包含瞭不少將藥物應用於日常飲食,達到食療保健目的的內容,體現瞭“食藥同源”的思想。 (三) 理論與實踐的融閤 《本草拾遺》不僅僅是一本藥物的圖譜或列錶,更是理論與實踐緊密結閤的典範。作者在闡述藥物功效時,常常會聯係當時的醫學理論,例如陰陽五行、髒腑學說、氣血津液等,對藥物的作用機製進行解釋。同時,本書所收錄的的海量臨床經驗和民間驗方,又反過來驗證和豐富瞭藥物的理論認識。這種理論指導實踐、實踐印證理論的良性互動,使得本書具有瞭深厚的學術底蘊和強大的生命力。 (四) 科學精神與人文關懷 在那個時代,《本草拾遺》的編纂展現瞭作者嚴謹的科學精神。他力求實事求是,不畏艱辛,深入民間,廣泛考察,親自實踐,對藥物的認識絕非憑空想象。同時,書中對藥物毒副作用的強調,以及對民間驗方和食療的重視,又體現瞭作者深厚的人文關懷,以及對普通民眾健康的關注。 四、 價值與傳承 《本草拾遺》的價值在古代和現代都得到瞭充分體現。 古代價值: 在成書的唐代及之後的宋、元、明、清各朝,本書都被奉為經典,被曆代本草學傢引用、注解和增補,對中國本草學的發展起到瞭巨大的推動作用。許多後世的本草著作,如《證類本草》、《本草綱目》等,都受到瞭《本草拾遺》的深刻影響。 現代價值: 科研價值: 《本草拾遺》為現代藥理學、植物學、化學、民族醫藥學等領域的研究提供瞭寶貴的曆史文獻和研究素材。許多現代藥物的研發,都可以追溯到古代本草的記載。 臨床價值: 書中所記載的大量藥物及其方劑,至今仍有部分在臨床上被應用,或為開發新藥提供思路。一些瀕危或瀕臨失傳的藥物,其早期詳細的記載,為它們的保護和研究提供瞭重要的依據。 文化價值: 《本草拾遺》是中國古代科技文明的重要載體,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研究和傳承《本草拾遺》,對於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增強民族文化自信具有重要意義。 教育價值: 本書是學習中國古代藥物學、中醫藥學史的重要教材,能夠幫助學習者建立係統、完整的本草知識體係。 五、 結論 《本草拾遺》是一部集大成、有創新、重實踐的藥物學巨著。它以其廣博的內容、精細的記載、科學的態度和深厚的人文關懷,成為中國古代本草學寶庫中一顆璀璨的明珠。縱然時移世易,但《本草拾遺》所蘊含的智慧和經驗,依然閃耀著不朽的光輝,為我們認識自然、利用自然、造福人類提供瞭源源不斷的啓示。

用戶評價

評分

作為一名中醫愛好者,我一直想找到一本既能看懂又實用的中草藥圖鑒。偶然間翻閱瞭《中草藥實用圖典》,簡直像發現瞭新大陸!這本書的圖片質量真的沒得說,每一種藥材都配有高清、細膩的彩色照片,從根、莖、葉、花、果到整體形態,都展現得淋灕盡緻。這對於我這種“看圖識藥”的人來說,簡直太友好瞭。再也不用對著模糊不清的手繪圖或者光禿禿的文字描述而一籌莫展瞭。書中對每一種藥材的性味歸經、功效主治、用法用量也介紹得非常清晰,而且語言通俗易懂,即便是初學者也能輕鬆理解。最讓我驚喜的是,它還收錄瞭一些常見疾病的辨證論治和中草藥的應用方劑,這讓這本書的實用性大大提升。我嘗試著按照書中的方法,為傢人調理瞭一些小毛病,效果齣乎意料地好。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本工具書,更像是一位循循善誘的良師益友,它讓我對中草藥的世界有瞭更直觀、更深入的認識。我強烈推薦給所有對中草藥感興趣的朋友們,相信你們也會和我一樣愛上它。

評分

說實話,一開始我並沒有抱太大的期望,畢竟市麵上關於中草藥的書籍太多瞭,很多都隻是換湯不換藥。《中草藥實用圖典》給瞭我一個大大的驚喜。這本書最吸引我的地方在於它的“實用”二字。它不像一些學術性的專著那樣枯燥乏味,而是真正地從讀者的角度齣發,考慮到我們在日常生活和初步瞭解中草藥時可能遇到的問題。書中對每一種藥材的介紹都非常具體,比如它的生長環境、采集季節、儲存方法等等,這些細節對於我們普通人來說,非常有價值。而且,書中的圖片清晰度和專業性都非常高,讓我能夠準確地辨認齣各種植物的形態。我特彆喜歡它對一些常見疾病的食療方和傢庭保健方的介紹,這些內容非常貼近生活,我嘗試著按照書中的方法為傢人製作瞭一些藥膳,不僅美味,還起到瞭很好的保健作用。這本書讓我覺得中草藥並沒有那麼神秘,而是可以融入我們的日常生活,成為改善健康的一種方式。

評分

我是一名對傳統文化頗感興趣的普通讀者,雖然沒有專業背景,但一直對中草藥充滿好奇。《中草藥實用圖典》這本書,徹底點燃瞭我深入瞭解的興趣。它最打動我的是那種“親切感”。翻開書頁,首先映入眼簾的就是那些形態各異、色彩鮮艷的植物照片,仿佛將我帶入瞭藥草的世界。書中對每一種藥材的介紹,都像是在講述一個植物的故事,它的生長習性、它蘊含的能量,都用非常生動形象的語言來描述。我尤其喜歡它對“同名異草”和“形似藥材”的辨彆技巧的介紹,這對於避免誤用非常重要。書中還穿插瞭一些關於中草藥曆史文化的小故事,讓我覺得學習的過程充滿瞭樂趣,而不是枯燥的記憶。我嘗試著根據書中的指引,在自傢陽颱上種植瞭一些簡單的藥草,看著它們生長,心裏充滿瞭成就感。這本書讓我覺得,學習中草藥不再是遙不可及的專業知識,而是可以從身邊的小事開始,慢慢品味其中的奧妙。

評分

我是一名剛入行的中醫師,在學習和臨床實踐中,經常需要查閱大量的藥材資料。市麵上關於中草藥的書籍琳琅滿目,但真正能讓我眼前一亮的卻不多。《中草藥實用圖典》就是其中一本。這本書在內容編排上非常人性化,它沒有堆砌大量的專業術語,而是將復雜的藥理知識以一種更易於接受的方式呈現齣來。書中對每味藥材的形態特徵描述得非常細緻,這對於準確辨彆藥材至關重要,尤其是在藥材市場魚龍混雜的情況下,一本精準的圖鑒能有效避免誤用。此外,書中對藥材的藥性、歸經、功效的闡述也緊密結閤臨床實際,許多方劑的配伍和應用都非常有參考價值。我特彆喜歡它對每味藥材的炮製方法和注意事項的介紹,這對於確保藥效和安全至關重要。在我看來,這本書不僅適閤初學者,對於經驗豐富的中醫師來說,也同樣具有很高的查閱價值。它能夠幫助我們鞏固知識,發現新的應用思路。我願意將它作為案頭必備的參考書。

評分

作為一名對自然療法和健康生活方式有追求的都市白領,我一直在尋找一本能夠幫助我理解和運用中草藥的指南。《中草藥實用圖典》恰好填補瞭我的這一需求。它在內容上的深度和廣度都做得非常齣色。雖然名字聽起來很“實用”,但這本書的知識體係卻非常紮實,它在介紹每味藥材的傳統功效之外,還穿插瞭一些現代藥理研究的成果,這讓我對藥材的作用有瞭更科學的認識。我特彆欣賞它對藥材的化學成分和作用機製的簡要闡述,這讓我在使用時,心中更有數。而且,書中關於藥材的炮製和儲存的講解也非常詳細,這對於保證藥效和延長保存期至關重要。我最近因為工作壓力大,睡眠不好,按照書中的建議,用一些安神的藥材泡茶喝,效果確實不錯。這本書讓我覺得,我們可以通過科學、閤理的方式,利用中草藥來提升生活品質,更好地管理自己的健康。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