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角菌科
1 蝉花 / 001
木耳科
2 木耳 / 002
银耳科
3 银耳 / 003
多孔菌科
4 灵芝 / 004
石松科
5 垂穗石松 / 005
6 藤石松 / 006
石杉科
7 蛇足石杉 / 007
卷柏科
8 卷柏 / 008
9 深绿卷柏 / 009
10 兖州卷柏 / 010
木贼科
11 笔管草 / 011
瓶尔小草科
12 瓶尔小草 / 012
阴地蕨科
13 阴地蕨 / 013
观音座莲科
14 福建观音座莲 / 014
紫萁科
15 紫萁 / 015
海金沙科
16 海金沙 / 016
里白科
17 芒萁 / 017
蚌壳蕨科
18 金毛狗 / 018
鳞始蕨科
19 乌蕨 / 019
骨碎补科
20 圆盖阴石蕨 / 020
肾蕨科
21 肾蕨 / 021
凤尾蕨科
22 井栏边草 / 022
中国蕨科
23 野雉尾金粉蕨 / 023
铁线蕨科
24 铁线蕨 / 024
……
附录一 植物拉丁名索引 / 633
附录二 中草药正名、别名笔画索引 / 651
作为一名中医爱好者,我一直想找到一本既能看懂又实用的中草药图鉴。偶然间翻阅了《中草药实用图典》,简直像发现了新大陆!这本书的图片质量真的没得说,每一种药材都配有高清、细腻的彩色照片,从根、茎、叶、花、果到整体形态,都展现得淋漓尽致。这对于我这种“看图识药”的人来说,简直太友好了。再也不用对着模糊不清的手绘图或者光秃秃的文字描述而一筹莫展了。书中对每一种药材的性味归经、功效主治、用法用量也介绍得非常清晰,而且语言通俗易懂,即便是初学者也能轻松理解。最让我惊喜的是,它还收录了一些常见疾病的辨证论治和中草药的应用方剂,这让这本书的实用性大大提升。我尝试着按照书中的方法,为家人调理了一些小毛病,效果出乎意料地好。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工具书,更像是一位循循善诱的良师益友,它让我对中草药的世界有了更直观、更深入的认识。我强烈推荐给所有对中草药感兴趣的朋友们,相信你们也会和我一样爱上它。
评分说实话,一开始我并没有抱太大的期望,毕竟市面上关于中草药的书籍太多了,很多都只是换汤不换药。《中草药实用图典》给了我一个大大的惊喜。这本书最吸引我的地方在于它的“实用”二字。它不像一些学术性的专著那样枯燥乏味,而是真正地从读者的角度出发,考虑到我们在日常生活和初步了解中草药时可能遇到的问题。书中对每一种药材的介绍都非常具体,比如它的生长环境、采集季节、储存方法等等,这些细节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非常有价值。而且,书中的图片清晰度和专业性都非常高,让我能够准确地辨认出各种植物的形态。我特别喜欢它对一些常见疾病的食疗方和家庭保健方的介绍,这些内容非常贴近生活,我尝试着按照书中的方法为家人制作了一些药膳,不仅美味,还起到了很好的保健作用。这本书让我觉得中草药并没有那么神秘,而是可以融入我们的日常生活,成为改善健康的一种方式。
评分作为一名对自然疗法和健康生活方式有追求的都市白领,我一直在寻找一本能够帮助我理解和运用中草药的指南。《中草药实用图典》恰好填补了我的这一需求。它在内容上的深度和广度都做得非常出色。虽然名字听起来很“实用”,但这本书的知识体系却非常扎实,它在介绍每味药材的传统功效之外,还穿插了一些现代药理研究的成果,这让我对药材的作用有了更科学的认识。我特别欣赏它对药材的化学成分和作用机制的简要阐述,这让我在使用时,心中更有数。而且,书中关于药材的炮制和储存的讲解也非常详细,这对于保证药效和延长保存期至关重要。我最近因为工作压力大,睡眠不好,按照书中的建议,用一些安神的药材泡茶喝,效果确实不错。这本书让我觉得,我们可以通过科学、合理的方式,利用中草药来提升生活品质,更好地管理自己的健康。
评分我是一名对传统文化颇感兴趣的普通读者,虽然没有专业背景,但一直对中草药充满好奇。《中草药实用图典》这本书,彻底点燃了我深入了解的兴趣。它最打动我的是那种“亲切感”。翻开书页,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那些形态各异、色彩鲜艳的植物照片,仿佛将我带入了药草的世界。书中对每一种药材的介绍,都像是在讲述一个植物的故事,它的生长习性、它蕴含的能量,都用非常生动形象的语言来描述。我尤其喜欢它对“同名异草”和“形似药材”的辨别技巧的介绍,这对于避免误用非常重要。书中还穿插了一些关于中草药历史文化的小故事,让我觉得学习的过程充满了乐趣,而不是枯燥的记忆。我尝试着根据书中的指引,在自家阳台上种植了一些简单的药草,看着它们生长,心里充满了成就感。这本书让我觉得,学习中草药不再是遥不可及的专业知识,而是可以从身边的小事开始,慢慢品味其中的奥妙。
评分我是一名刚入行的中医师,在学习和临床实践中,经常需要查阅大量的药材资料。市面上关于中草药的书籍琳琅满目,但真正能让我眼前一亮的却不多。《中草药实用图典》就是其中一本。这本书在内容编排上非常人性化,它没有堆砌大量的专业术语,而是将复杂的药理知识以一种更易于接受的方式呈现出来。书中对每味药材的形态特征描述得非常细致,这对于准确辨别药材至关重要,尤其是在药材市场鱼龙混杂的情况下,一本精准的图鉴能有效避免误用。此外,书中对药材的药性、归经、功效的阐述也紧密结合临床实际,许多方剂的配伍和应用都非常有参考价值。我特别喜欢它对每味药材的炮制方法和注意事项的介绍,这对于确保药效和安全至关重要。在我看来,这本书不仅适合初学者,对于经验丰富的中医师来说,也同样具有很高的查阅价值。它能够帮助我们巩固知识,发现新的应用思路。我愿意将它作为案头必备的参考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