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草药实用图典

中草药实用图典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蒋洪,宋纬文 著
图书标签:
  • 中草药
  • 药用植物
  • 中医药
  • 图典
  • 本草
  • 药材
  • 传统医学
  • 植物图鉴
  • 药理学
  • 养生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
ISBN:9787533551407
版次:1
商品编码:12131974
包装:精装
开本:16
出版时间:2017-01-01
用纸:铜版纸
页数:704
字数:440000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本书几大特色:1.本书收录624种常用的中草药,装帧精美,富有收藏价值。2.每味中草药配有野外实地拍摄的清晰、精美照片1~2幅,更便于读者辨认中草药。3.书中所载的简方应用简便、实用性强,方便读者自我治疗。

内容简介

本书共介绍野外常见中草药624种,全书以科别归类,按植物等级,从低等到高等的顺序编排,介绍每一种中草药的拉丁名、别名、药用部位、植物特征与采制、性味功用、实用简方等内容,并配有野外实地拍摄的精美照片1~2幅。文前增设“中草药功效速查”,读者可根据中草药的功效查找相关内容;文后还附有植物拉丁学名索引和中草药正名、别名笔画索引,可快速查找链接到所需内容。值得一提的是书中的实用简方,其具有应用简便、实用性强的特点,有些方子还可作为药膳食用,但建议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用药。个别有毒中草药,由于读者缺乏对其毒性的认识,严禁内服,外用也需在专业医生指导下使用,以免造成意外。

作者简介

宋纬文,
原三明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主任中药师,已出版《三明畲药》《山菜良药》《三明草药》《龙湫本草·第五辑》《龙湫本草·第六辑》。

内页插图

目录

麦角菌科
1 蝉花 / 001
木耳科
2 木耳 / 002
银耳科
3 银耳 / 003
多孔菌科
4 灵芝 / 004
石松科
5 垂穗石松 / 005
6 藤石松 / 006
石杉科
7 蛇足石杉 / 007
卷柏科
8 卷柏 / 008
9 深绿卷柏 / 009
10 兖州卷柏 / 010
木贼科
11 笔管草 / 011
瓶尔小草科
12 瓶尔小草 / 012
阴地蕨科
13 阴地蕨 / 013
观音座莲科
14 福建观音座莲 / 014
紫萁科
15 紫萁 / 015
海金沙科
16 海金沙 / 016
里白科
17 芒萁 / 017
蚌壳蕨科
18 金毛狗 / 018
鳞始蕨科
19 乌蕨 / 019
骨碎补科
20 圆盖阴石蕨 / 020
肾蕨科
21 肾蕨 / 021
凤尾蕨科
22 井栏边草 / 022
中国蕨科
23 野雉尾金粉蕨 / 023
铁线蕨科
24 铁线蕨 / 024
……
附录一 植物拉丁名索引 / 633
附录二 中草药正名、别名笔画索引 / 651


《本草拾遗》 一、 概述 《本草拾遗》是一部卷帙浩繁、内容丰富的药物学著作,集前代本草之大成,融汇了实践经验与理论认识。全书共三十卷,约五十万字,收录药物一千零八十二种,其中新增药物三百七十四种。其编纂体例严谨,记载详实,不仅对单味药物的性味、归经、功效、主治、用法用量、炮制方法等进行了详细阐述,还增加了许多前代本草所未曾涉及的民间验方、食疗方以及一些珍稀药材的采集与鉴别方法。本书的价值不仅在于其药物知识的全面性,更在于其深刻体现了中国古代医学家在认识和运用药物方面的智慧与创新,为后世本草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 编纂背景与历史地位 《本草拾遗》成书于唐代,正值中国医药学蓬勃发展时期。唐朝国力强盛,对外交流频繁,为医药学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在此之前,虽然已有《神农本草经》、《名医别录》等重要本草著作,但仍存在某些药物收录不全、记载粗略、理论认识不足等问题。陈藏器,作为本书的编纂者,怀揣着“拾遗补阙”的宏愿,历时多年,广泛搜集,潜心研究,终于完成了这部巨著。 《本草拾遗》的问世,不仅弥补了前代本草的不足,更在以下几个方面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药物数量的显著增加: 书中新增大量药物,很多是当时民间广泛应用而未被官方本草收录的。这极大地拓展了药物的种类,为临床用药提供了更多选择。 药物记载的深化与细化: 对于每一种药物,作者都力求详尽,不仅包括传统的性味归经,更增加了关于采集时间、产地、形态特征、炮制方法、禁忌症、毒副作用等更具实践指导意义的内容。 理论认识的提升: 作者在阐述药物功效时,往往结合当时最新的医学理论,对其药理作用进行更为深入的解释。同时,书中还包含了一些关于药物配伍、剂型选择的讨论,体现了药物学的系统化发展。 实践经验的宝库: 《本草拾遗》中收录了大量的民间验方和食疗方,这些都是长期以来人民群众在与疾病斗争中积累的宝贵经验,为后世的临床实践提供了丰富的参考。 对外交流的体现: 书中还收录了一些源于域外,经过长期实践检验的药物,反映了唐代中外医药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因此,《本草拾遗》在古代本草学发展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被誉为“唐本”的代表作,其学术价值和历史地位不容忽视。 三、 内容特点与价值 《本草拾遗》的内容博大精深,其特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深入剖析: (一) 药物收录的广博性与创新性 本书最突出的特点之一是其对药物收录的广博性。在继承《神农本草经》和《名医别录》的基础上,陈藏器新增了大量药物,这在数量上是前所未有的。这些新增药物,很多是当时流传于民间的草药、矿物、动物、甚至是经过加工的食物,它们在实际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治疗作用。例如,本书收录了许多今天我们熟知的常用药材,如“益母草”(对妇科疾病有显著疗效)、“穿山甲”(活血散瘀、通经下乳)、“穿心莲”(清热解毒,凉血消肿)等,这些药物的早期记载,为后人对其深入研究和临床应用奠定了基础。 此外,本书对一些原有药物的记载也进行了补充和修正,纠正了前代本草中的一些错误或遗漏,使得药物的认识更加准确和全面。 (二) 药物记载的精细性与实用性 《本草拾遗》在药物的记载方面,力求详实与精细,充分体现了其强大的实用性。对于每一种药物,作者通常从以下几个维度进行阐述: 1. 名称与别名: 详细列出药物的正式名称,并尽可能收录其在不同地区、不同时期使用的别名,便于识别。 2. 产地与采集: 明确药物的原产地,并对最佳的采集时间、部位、以及一些特殊的采集方法进行说明。例如,对于某些植物药,会区分其在不同季节采集的药效差异;对于矿物药,会指明其产于何地,矿脉的特点等。 3. 形态特征: 对药物的形态进行细致的描绘,包括颜色、气味、质地、大小、形状等,这对于野外采集和初步鉴别具有至关重要的指导意义。 4. 性味与归经: 继承并发展了本草学中关于药物性味、归经的理论,明确指出药物的寒、热、温、凉四气,以及甘、酸、苦、辛、咸五味,并论述其归入的脏腑经络。这构成了药物发挥作用的理论基础。 5. 功效与主治: 这是药物记载的核心部分。本书详细列举了每一种药物的主要功效,如解毒、祛风、止痛、消肿、活血、健脾、补肾等,并结合具体的病症,说明其主治范围。许多功效的描述,至今仍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 6. 用法用量与炮制: 明确了药物的常用服用方法(如汤剂、散剂、丸剂、外用等),以及适宜的剂量。关于炮制,则详细介绍了药物经过初加工(如洗、切、晒、焙、蒸、煮等)或精加工(如炒、煅、制、淬等)后的变化,以及炮制的目的和对药效的影响。炮制理论在《本草拾遗》中得到了进一步的充实和发展。 7. 禁忌与毒副作用: 尤其值得称道的是,本书对药物的禁忌症和潜在的毒副作用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一些有毒性的药物,会明确指出其毒性程度,并提出解救方法,这体现了编纂者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对患者安全的重视。 8. 方剂与食疗: 在介绍单味药物的同时,本书还收录了大量以该药物为主的验方,这些方剂往往是针对特定病症的,具有较高的临床实用价值。此外,书中还包含了不少将药物应用于日常饮食,达到食疗保健目的的内容,体现了“食药同源”的思想。 (三) 理论与实践的融合 《本草拾遗》不仅仅是一本药物的图谱或列表,更是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典范。作者在阐述药物功效时,常常会联系当时的医学理论,例如阴阳五行、脏腑学说、气血津液等,对药物的作用机制进行解释。同时,本书所收录的的海量临床经验和民间验方,又反过来验证和丰富了药物的理论认识。这种理论指导实践、实践印证理论的良性互动,使得本书具有了深厚的学术底蕴和强大的生命力。 (四) 科学精神与人文关怀 在那个时代,《本草拾遗》的编纂展现了作者严谨的科学精神。他力求实事求是,不畏艰辛,深入民间,广泛考察,亲自实践,对药物的认识绝非凭空想象。同时,书中对药物毒副作用的强调,以及对民间验方和食疗的重视,又体现了作者深厚的人文关怀,以及对普通民众健康的关注。 四、 价值与传承 《本草拾遗》的价值在古代和现代都得到了充分体现。 古代价值: 在成书的唐代及之后的宋、元、明、清各朝,本书都被奉为经典,被历代本草学家引用、注解和增补,对中国本草学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许多后世的本草著作,如《证类本草》、《本草纲目》等,都受到了《本草拾遗》的深刻影响。 现代价值: 科研价值: 《本草拾遗》为现代药理学、植物学、化学、民族医药学等领域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历史文献和研究素材。许多现代药物的研发,都可以追溯到古代本草的记载。 临床价值: 书中所记载的大量药物及其方剂,至今仍有部分在临床上被应用,或为开发新药提供思路。一些濒危或濒临失传的药物,其早期详细的记载,为它们的保护和研究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文化价值: 《本草拾遗》是中国古代科技文明的重要载体,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和传承《本草拾遗》,对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具有重要意义。 教育价值: 本书是学习中国古代药物学、中医药学史的重要教材,能够帮助学习者建立系统、完整的本草知识体系。 五、 结论 《本草拾遗》是一部集大成、有创新、重实践的药物学巨著。它以其广博的内容、精细的记载、科学的态度和深厚的人文关怀,成为中国古代本草学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纵然时移世易,但《本草拾遗》所蕴含的智慧和经验,依然闪耀着不朽的光辉,为我们认识自然、利用自然、造福人类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启示。

用户评价

评分

作为一名中医爱好者,我一直想找到一本既能看懂又实用的中草药图鉴。偶然间翻阅了《中草药实用图典》,简直像发现了新大陆!这本书的图片质量真的没得说,每一种药材都配有高清、细腻的彩色照片,从根、茎、叶、花、果到整体形态,都展现得淋漓尽致。这对于我这种“看图识药”的人来说,简直太友好了。再也不用对着模糊不清的手绘图或者光秃秃的文字描述而一筹莫展了。书中对每一种药材的性味归经、功效主治、用法用量也介绍得非常清晰,而且语言通俗易懂,即便是初学者也能轻松理解。最让我惊喜的是,它还收录了一些常见疾病的辨证论治和中草药的应用方剂,这让这本书的实用性大大提升。我尝试着按照书中的方法,为家人调理了一些小毛病,效果出乎意料地好。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工具书,更像是一位循循善诱的良师益友,它让我对中草药的世界有了更直观、更深入的认识。我强烈推荐给所有对中草药感兴趣的朋友们,相信你们也会和我一样爱上它。

评分

说实话,一开始我并没有抱太大的期望,毕竟市面上关于中草药的书籍太多了,很多都只是换汤不换药。《中草药实用图典》给了我一个大大的惊喜。这本书最吸引我的地方在于它的“实用”二字。它不像一些学术性的专著那样枯燥乏味,而是真正地从读者的角度出发,考虑到我们在日常生活和初步了解中草药时可能遇到的问题。书中对每一种药材的介绍都非常具体,比如它的生长环境、采集季节、储存方法等等,这些细节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非常有价值。而且,书中的图片清晰度和专业性都非常高,让我能够准确地辨认出各种植物的形态。我特别喜欢它对一些常见疾病的食疗方和家庭保健方的介绍,这些内容非常贴近生活,我尝试着按照书中的方法为家人制作了一些药膳,不仅美味,还起到了很好的保健作用。这本书让我觉得中草药并没有那么神秘,而是可以融入我们的日常生活,成为改善健康的一种方式。

评分

作为一名对自然疗法和健康生活方式有追求的都市白领,我一直在寻找一本能够帮助我理解和运用中草药的指南。《中草药实用图典》恰好填补了我的这一需求。它在内容上的深度和广度都做得非常出色。虽然名字听起来很“实用”,但这本书的知识体系却非常扎实,它在介绍每味药材的传统功效之外,还穿插了一些现代药理研究的成果,这让我对药材的作用有了更科学的认识。我特别欣赏它对药材的化学成分和作用机制的简要阐述,这让我在使用时,心中更有数。而且,书中关于药材的炮制和储存的讲解也非常详细,这对于保证药效和延长保存期至关重要。我最近因为工作压力大,睡眠不好,按照书中的建议,用一些安神的药材泡茶喝,效果确实不错。这本书让我觉得,我们可以通过科学、合理的方式,利用中草药来提升生活品质,更好地管理自己的健康。

评分

我是一名对传统文化颇感兴趣的普通读者,虽然没有专业背景,但一直对中草药充满好奇。《中草药实用图典》这本书,彻底点燃了我深入了解的兴趣。它最打动我的是那种“亲切感”。翻开书页,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那些形态各异、色彩鲜艳的植物照片,仿佛将我带入了药草的世界。书中对每一种药材的介绍,都像是在讲述一个植物的故事,它的生长习性、它蕴含的能量,都用非常生动形象的语言来描述。我尤其喜欢它对“同名异草”和“形似药材”的辨别技巧的介绍,这对于避免误用非常重要。书中还穿插了一些关于中草药历史文化的小故事,让我觉得学习的过程充满了乐趣,而不是枯燥的记忆。我尝试着根据书中的指引,在自家阳台上种植了一些简单的药草,看着它们生长,心里充满了成就感。这本书让我觉得,学习中草药不再是遥不可及的专业知识,而是可以从身边的小事开始,慢慢品味其中的奥妙。

评分

我是一名刚入行的中医师,在学习和临床实践中,经常需要查阅大量的药材资料。市面上关于中草药的书籍琳琅满目,但真正能让我眼前一亮的却不多。《中草药实用图典》就是其中一本。这本书在内容编排上非常人性化,它没有堆砌大量的专业术语,而是将复杂的药理知识以一种更易于接受的方式呈现出来。书中对每味药材的形态特征描述得非常细致,这对于准确辨别药材至关重要,尤其是在药材市场鱼龙混杂的情况下,一本精准的图鉴能有效避免误用。此外,书中对药材的药性、归经、功效的阐述也紧密结合临床实际,许多方剂的配伍和应用都非常有参考价值。我特别喜欢它对每味药材的炮制方法和注意事项的介绍,这对于确保药效和安全至关重要。在我看来,这本书不仅适合初学者,对于经验丰富的中医师来说,也同样具有很高的查阅价值。它能够帮助我们巩固知识,发现新的应用思路。我愿意将它作为案头必备的参考书。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