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犍陀罗造像是西方雕刻艺术与佛教文化交融而产生的艺术瑰宝,它用流畅的线条描划出佛陀悲智行愿的形体显示,并且通过叙事手法刻绘出释迦本师应化娑婆的行迹。
犍陀罗是佛教造像之初始,它改变了早期佛教图纹信仰的元素。在中国佛教早期造像艺术中,我们可以很清晰的看到犍陀罗风格对其的影响。
《犍陀罗造像艺术之美》历经三个月拍摄,在拍摄这些照片的时候、使用了美国大都会、巴黎卢浮宫、大英博物馆的拍摄标准。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我们都精益求精,力保它尽善尽美,拍摄中我们使用了世界TOP级光质的Broncolor闪光灯,防?闪光灯UV光线破坏造像,因为Broncolor是具备UV阻断功能的闪光灯,成像后光线质感均能呈现一流水准。
在释文和英文翻译过程中,考验的不单是我们对造像本身的认知,更是对专业知识和专业术语的过堂。
本书的排版设计反复推敲,取舍之间成就了现前版本。无数的夜晚都是重复的自我对话,在匮乏中不断发现一点进步的价值,仿佛整个宇宙就你自己一个人,于是让这本书也有了温度。每张照片、每段文字背后都是我们对细节、对艺术的不懈追求,希望最终能呈现给大家一本高水准的好书!
内页插图
前言/序言
缘起
两千五百多年前,佛教创立,法传东西。在今巴基斯坦西北部与阿富汗东北边境一代的古犍陀地区,即曾为佛法兴盛之所。印度孔雀王朝护法名王阿育王(Asoka)主政此地,大崇佛教。其后,巴克特里亚希腊人、大月氏人、斯基泰人、帕提亚人先后占领犍陀罗,使其地之文化大显融汇之相:远囊希腊,近括中亚,糅合印度,自成一格。期间,正法久住,梵音高唱,虽政权更迭,佛教信仰依然蔚为大观。此有《那先比丘经》为证。
释尊入大涅槃后五百年,佛法渐次由小乘而转大乘,中国的古“丝绸之路”也逐渐开通。张骞西游大月氏,始知印度之名,“始闻浮屠之教”,而正是由大月氏人所建的贵霜帝国(公元127-230年),在东汉年间踞犍陀罗为首都。贵霜王朝国力昌盛,大兴佛法,推崇大乘,融东西方文明于古犍陀罗一地,在此形成了独特、成熟的佛教文化风范。
古犍陀罗佛教造像艺术,即为典范。自佛像艺术之起源,古犍陀罗佛教雕塑据古希腊,古罗马之写实典雅,熔古印度之慈悲神圣,大气而兼优美,崇高不失精致。论其身相,则肃穆与灵动并存;考其精神,则亲近与高远俱足;究其意旨,则实为佛法不执分别、无弗远近、无有高下,乃至不垢不净、不一不异,圆融自在之当然、具象显现。观者一睹,或可凝神静赏造像之身姿,或可敛心叩寻佛性之禅悦,或震撼于造像之变化,或感慨于身相之虚妄。凡此种种,因人而异,不一而足,却悉皆犍陀罗造像艺术之美,悉皆艺术与信仰之审美经验——前人刀凿石刻,佛法一脉至今,历史余韵不绝,观者欢喜赞叹。
正是在古犍陀罗佛教艺术的兴盛期,“丝绸之路”空前通达,佛法亦依此而东传至中土。无论陆上走来的鸠摩罗什,还是海上行来的高僧真谛,都是晋僧人法显自陆行丝绸之路西去,沿海上丝绸之路东归,堪称踏遍“一带一路”之第一人。丝绸之路的千年演化与古犍陀罗地区的兴衰起落,巨变沧桑,有着千丝万缕却又湮没无闻的关联——古犍陀罗佛教造像艺术自此路而来,与华夏文明结合,诞生出中国特有之佛教艺术;但古犍陀罗本地却历经更变,佛教造像由煌煌乎如日中天而成日薄西山,最终消散在历史的尘埃之中。殆至玄奘西游,著《大唐西域记》,言健驮逻国,即“多敬异道,少信正法,自古已来印度之境[……]僧伽蓝千余所,摧残荒废芜漫萧条,诸窣堵波颇多颓圯,天祠百数异道杂居”,不得不令人兴怀。然而,事实上,这一趋向同样见于丝绸之路:喀什三仙洞、吐鲁番雅尔湖、伯孜克里克千佛洞,乃至晚清发现的敦煌莫高窟,无不是都是当年佛教兴盛的见证,其石窟造像艺术,更是古犍陀罗佛教造像沿丝绸之路而来的点化之痕。
自佛法观之,此千年艺术珍宝,溯丝路东来西往之源,见证了佛法在丝绸之路上的成、住、坏、空,而于盛世毕显,实乃生灭门中得见真如门。尤其于此全球化时代,在共建“一带一路”的历史战略中,古犍陀罗造像艺术仿若游丝金线,暗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编织之中。
以古犍陀罗为起点的造像艺术不但在艺术史、宗教史,乃至文化史上,都有极高的价值,更重要的是,它作为东西方文明交融贯通,全世界艺术与信仰多元并处,人类命运休戚相连,生产生活生态和谐共生的物质符号。
古犍陀罗艺术及其佛教信仰精神的东传历程与中国化经验,可堪反思、重构与重视者极多。本书编撰,正望方家于此寓意,故赘言如上,盼观者留心,同求和平永久,人类文明共进,世界文化齐昌。
犍陀罗造像艺术之美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犍陀罗造像艺术之美 下载 epub mobi pdf txt 电子书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