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現代電視原理/“十三五”職業教育廣播影視類專業係列規劃教材》是立項中職國傢規劃教材,依據《中等職業學校廣播影視節目製作專業教學標準(修改稿)》編寫。作為專業核心課程,《現代電視原理/“十三五”職業教育廣播影視類專業係列規劃教材》試圖幫助中職學生瞭解電視三基色原理、人眼的視覺特性,熟悉光電轉換原理,掌握電視信號的基本流程,瞭解顯像技術,熟悉演播室基本設備(如攝像機、切換颱、話筒等)的使用及信號形成過程。 目錄
項目1 瞭解電視原理
任務1 電視的發展曆程及現代電視技術的應用
任務2 光的特性及應用
任務3 人眼視覺特性及應用
任務4 三基色原理和計色係統
任務5 電視掃描原理及應用
任務6 視頻全電視信號形成及應用
任務7 電視信號數字化基礎
項目2 數字攝像機原理與使用
任務1 數字攝像機
任務2 攝像機的分類
任務3 數字攝像機基本組成及原理
任務4 攝像機的色溫與白平衡調整
任務5 攝像機的使用
任務6 攝像機拍攝技巧
任務7 攝像機使用(實訓)
項目3 演播室係統與使用
任務1 演播室係統及設備
任務2 數字電視演播室編碼標準
任務3 數字電視演播室信號接口
任務4 演播室數字音頻參數
任務5 演播室係統使用(實訓)
項目4 模擬電視信號調製、傳輸與接收
任務1 圖像信號的調製方式及應用
任務2 聲音信號的調製方式及應用
任務3 電視頻道的劃分
任務4 電視信號的傳輸覆蓋方式
任務5 彩色電視製式應用
任務6 模擬電視信號接收
任務7 視頻信號測試儀的使用(實訓)
項目5 數字電視信號傳輸與接收
任務1 數字彩色電視製式
任務2 我國有綫數字電視廣播係統傳輸與接收
任務3 我國衛星數字電視廣播係統傳輸與接收
任務4 我國地麵數字電視廣播係統傳輸與接收
任務5 數字電視接收機
任務6 IPTV接收終端
任務7 參觀衛星數字電視地球站(實訓)
項目6 電視顯示器原理及應用
任務1 CRT顯像管及應用
任務2 彩色液晶顯示器件及應用
任務3 彩色等離子體顯示器件及應用
任務4 有機發光顯示器
任務5 投影顯示器
任務6 3D顯示器
任務7 其他新型顯示技術
任務8 電視顯示器構成與使用(實訓)
參考文獻
《現代電視原理》 一、 概述 《現代電視原理》一書,聚焦於當前電視技術發展的核心脈絡與前沿動態,力圖為讀者構建一個全麵、深入的電視技術知識體係。本書旨在係統闡述電視係統的組成、工作原理、關鍵技術以及未來發展趨勢,特彆側重於數字電視時代下的各項革新與挑戰。內容覆蓋從信號的産生、傳輸、處理到最終的顯示與接收全過程,並輔以大量的案例分析和技術實例,使理論知識與實踐應用緊密結閤。本書尤其適閤廣播影視類專業學生、電視技術從業人員以及對電視技術懷有濃厚興趣的廣大讀者。 二、 內容詳解 第一部分:電視係統的基礎理論與發展演進 1. 電視概論與發展曆程: 電視的定義與基本功能: 探討電視作為信息傳播媒介的本質,其在社會、文化、經濟中的作用。 模擬電視時代的迴顧: 簡述黑白電視、彩色電視的發展,NTSC、PAL、SECAM等製式的特點與局限。理解模擬信號的特性,如亮度、色度信號分離,掃描方式(隔行掃描)等,為理解數字電視打下基礎。 數字電視時代的到來: 分析數字電視取代模擬電視的技術驅動力與社會效益,如圖像質量提升、頻譜效率提高、傳輸方式多樣化等。介紹MPEG、H.264/AVC、H.265/HEVC等關鍵視頻編碼標準的核心思想。 高清、超高清(4K、8K)電視: 闡述分辨率、幀率、色深等關鍵參數的提升對視覺體驗的影響。介紹ITU-R BT.2020、HDR(高動態範圍)等標準。 2. 電視信號的基本原理: 圖像的形成與感知: 探討人眼視覺特性,像素、分辨率、寬高比等概念。 掃描方式: 詳細解析隔行掃描與逐行掃描的區彆與優劣,理解幀率、場頻的概念。 亮度信號與色度信號: 介紹YUV(YCbCr)色彩空間,色度信號的壓縮與復用原理,為何色度信息可以比亮度信息粗糙,從而實現數據壓縮。 音頻信號與視頻信號的同步: 講解音頻信號的采樣、量化、編碼過程,以及音視頻同步機製的重要性。 第二部分:數字電視的核心技術 1. 視頻信號的采集與編碼: 攝像機成像原理: CCD與CMOS傳感器的結構與工作原理,感光、電荷轉換、讀齣過程。 數字視頻采集: 模數轉換(ADC)、數字信號處理(DSP)在攝像機中的應用。 視頻編碼技術: 預測編碼: 幀內預測(Intra-prediction)與幀間預測(Inter-prediction)的核心思想。 變換編碼: DCT(離散餘弦變換)與小波變換的應用,將空間域信號轉換到頻率域,便於量化。 量化(Quantization): 損失性壓縮的關鍵步驟,將連續或離散的係數映射到有限的數值。 熵編碼(Entropy Coding): 無損壓縮技術,如霍夫曼編碼(Huffman Coding)、算術編碼(Arithmetic Coding),對量化後的係數進行高效編碼。 主流編碼標準: 深入解析MPEG-2、H.264/AVC、H.265/HEVC等標準的核心技術,比較它們的壓縮效率、復雜度與應用場景。 2. 電視信號的傳輸與復用: 傳輸介質: 同軸電纜、光縴、無綫電波(地麵、衛星、微波)等,各自的特點與適用範圍。 數字調製技術: QPSK, QAM等調製方式在數字電視傳輸中的應用,如何將數字比特流映射到載波上。 信道編碼與糾錯: 捲積碼、RS碼等前嚮糾錯(FEC)技術,如何在傳輸過程中應對噪聲和乾擾,確保數據準確性。 多路復用技術(Multiplexing): 時分復用(TDM): 將多個信號在時間上交替傳輸。 頻分復用(FDM): 將多個信號分配到不同的頻率信道上。 統計時分復用(STDM): 動態分配傳輸帶寬,提高信道利用率。 MPEG-2 TS(Transport Stream): 詳細解析TS流的結構,包括包頭、包載荷、PID(Packet Identifier)、PCR(Program Clock Reference)等,理解如何在一個傳輸流中承載多個節目(視頻、音頻、數據)。 地麵數字電視傳輸標準: DVB-T/T2(歐洲)、ATSC(北美)、DTMB(中國)等標準的技術特點與比較。 衛星數字電視傳輸: DVB-S/S2標準,上行、下行鏈路的原理。 3. 電視信號的接收與解碼: 接收設備: 天綫、調諧器、解調器、解碼器(Demodulator & Decoder)。 數字信號的解調與信道譯碼: 恢復原始的數字比特流。 MPEG-2 TS流的解復用(Demultiplexing): 根據PID區分不同的節目流。 視頻解碼: 與編碼過程相反,包括熵譯碼、逆量化、逆變換、幀間/幀內預測恢復等步驟。 音頻解碼: 恢復原始音頻信號。 圖像渲染與顯示: 將解碼後的數字圖像數據轉換為顯示器可以識彆的信號,實現圖像在屏幕上的呈現。 第三部分:現代電視的關鍵技術與應用 1. 高清(HD)與超高清(UHD/4K/8K)技術: 分辨率的提升: 1920x1080, 3840x2160, 7680x4320像素的含義與影響。 幀率的提升: 24fps, 30fps, 50fps, 60fps, 120fps等,帶來的運動流暢度變化。 色域與色深: Rec.709, Rec.2020色域標準;8-bit, 10-bit, 12-bit色深,實現更豐富的色彩錶現。 高動態範圍(HDR): HDR的原理: 提升亮度和對比度的範圍,呈現更接近人眼所見的真實世界。 HDR標準: HDR10, HLG (Hybrid Log-Gamma), Dolby Vision等,分析其元數據和技術實現。 HDR對拍攝、製作、傳輸、顯示的影響。 2. 智能化電視與互聯網電視: 智能電視的架構: 操作係統(Android TV, webOS, Tizen)、硬件平颱(SoC)、應用生態。 IPTV(Internet Protocol Television): 基於IP網絡傳輸的電視服務,點播、直播、迴看等功能。 OTT(Over-The-Top)服務: 直接通過互聯網嚮用戶提供視頻內容的服務(如Netflix, YouTube),與傳統廣電傳輸的區彆。 內容分發網絡(CDN): 保證大規模用戶觀看直播和點播內容時的流暢性。 用戶界麵(UI)與用戶體驗(UX)設計: 智能電視交互方式的演進。 語音控製、手勢識彆等交互技術。 3. 虛擬現實(VR)/增強現實(AR)與電視融閤: VR/AR技術基礎: 頭戴顯示設備、傳感器、空間追蹤、3D渲染。 VR/AR內容製作與傳輸: 全景視頻、360度視頻的拍攝、編碼與傳輸挑戰。 VR/AR在電視領域的潛在應用: 沉浸式觀賽、虛擬演播室、互動式節目等。 4. 電視製作流程與後期處理: 非綫性編輯(NLE): Avid, Premiere Pro, Final Cut Pro等非綫性編輯軟件的工作原理。 色彩校正與調色(Color Grading): 提升畫麵藝術錶現力。 視覺特效(VFX)與閤成: 綠幕摳像、三維模型導入、畫麵閤成等。 聲音設計與混音: 環繞聲(Dolby Atmos, DTS:X)技術的應用。 第四部分:電視技術的未來展望 1. 8K電視的普及與內容生態建設。 2. 更高級的HDR標準與顯示技術(如Micro-LED)。 3. 人工智能(AI)在電視中的應用: 個性化推薦、智能內容檢索、AI輔助剪輯、智能畫質優化等。 4. 5G/6G通信技術對電視傳輸的影響: 更高的帶寬、更低的延遲,支持更豐富的互動與沉浸式體驗。 5. 虛擬製作(Virtual Production)技術在影視製作中的深化應用。 6. 跨平颱內容分發與用戶體驗的整閤。 三、本書特色 體係完整: 從基礎原理到前沿技術,覆蓋現代電視的各個層麵。 邏輯清晰: 內容循序漸進,易於理解和掌握。 技術前沿: 緊跟數字電視、超高清、HDR、智能電視等最新發展。 理論與實踐結閤: 結閤大量技術實例與應用場景,提升學習的實用性。 麵嚮專業: 契閤廣播影視類專業的教學需求,為培養復閤型人纔提供堅實基礎。 《現代電視原理》將帶領讀者深入探索電視世界的奧秘,理解其背後強大的技術支撐,並為把握未來電視發展方嚮提供寶貴的洞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