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从整体结构上分为5大部分:游戏概论、游戏发展史、游戏分类、游戏公司架构和游戏的研发制作流程。游戏发展史包括电脑游戏、电子游戏、网络游戏、手机游戏等各种平台下虚拟游戏的诞生、演变和发展过程。游戏的分类分别从不同的游戏平台、画面类型和内容作为标准,来讲解各种分类下的具体概念和所涵盖的游戏内容。书中介绍了当今一线游戏公司的运作和具体的开发过程,分别从宏观视角来介绍游戏公司的部门、职能划分、游戏制作的基本流程、公司的运营模式,以及游戏产品的营销与推广等。另外,从微观角度详细讲解游戏策划、美术和引擎等具体方面。除此以外,书中还介绍了当今世界游戏产业及全球游戏市场的发展现状、中国游戏制作业的发展情况和未来的就业前景等。本书内容全面、结构清晰、通俗易懂,既可作为游戏爱好者想要系统了解和入门游戏业的基础教材,也可作为游戏设计院校的专业教材。
Autodesk AAI认证讲师、3DSMAX产品专家、ADOBE ACCD中国认证设计师。曾任北京林果日盛科技有限公司游戏场景美术设计师,参与《风火之旅Online》和《QQ西游》的研发。台湾大宇软星科技(北京)有限公司高级游戏美术设计师,参与大型MMORPG《三国战魂》的全程研发制作,后参与《仙剑奇侠传五》的场景设计制作。现任山东宇扬动漫文化有限公司产品总监,执导的多部动漫作品在省级和国家多个奖项评选中获奖。
第1章 游戏概论 1
1.1 什么是游戏? 1
1.2 游戏的起源与发展 4
1.3 电子游戏的定义 7
1.4 虚拟现实的意义 10
第2章 世界电子游戏发展史 15
2.1 电子游戏的诞生 15
2.2 像素游戏时代 17
2.3 3D游戏时代 25
2.4 电子游戏机市场的“战国时代” 31
2.4.1 游戏机的诞生 31
2.4.2 任天堂的崛起 35
2.4.3 游戏机市场“群雄割据” 40
2.5 家用游戏机的“三国时代” 52
2.6 网络游戏时代 59
2.6.1 联机对战网游时代 59
2.6.2 MMO网游启蒙时代 62
2.6.3 旧MMO网游时代 64
2.6.4 新MMO网游时代 68
2.7 新时代移动游戏的发展 77
2.8 雅达利的启示 83
2.9 世嘉帝国的兴衰 90
2.10 便携式掌机发展史 96
2.11 手中的革命――游戏机手柄的发展历程 106
2.12 中国网络游戏从诞生到发展(编年史) 112
第3章 游戏的分类与研究 118
3.1 游戏的分类体系 118
3.2 按硬件平台分类 120
3.2.1 电脑游戏 120
3.2.2 街机游戏 121
3.2.3 家用机游戏 122
3.2.4 掌机游戏 123
3.2.5 手机游戏 124
3.3 按画面类型分类 126
3.3.1 像素游戏 126
3.3.2 2D游戏 129
3.3.3 3D游戏 130
3.4 按游戏玩法与内容分类 132
3.4.1 角色扮演类游戏 132
3.4.2 动作类游戏 135
3.4.3 冒险类游戏 137
3.4.4 策略类游戏 140
3.4.5 射击类游戏 142
3.4.6 体育类游戏 145
3.4.7 竞速类游戏 146
3.4.8 模拟类游戏 147
3.4.9 益智类游戏 148
3.4.10 音乐类游戏 149
3.4.11 卡牌类游戏 151
3.4.12 网络游戏 153
3.4.13 体感游戏 154
3.5 桌面上的史诗――《龙与地下城》的起源与发展 155
3.6 中国RPG游戏发展史 161
3.7 日本RPG游戏的起步与发展 172
3.8 游戏存储介质的发展与变革 180
3.9 游戏中的自由国度――漫谈沙盒游戏 188
3.10 游戏奥林匹克精神――电子竞技 196
第4章 游戏研发公司的体系架构 206
4.1 游戏公司架构 206
4.1.1 管理部门 207
4.1.2 研发部门 207
4.1.3 市场推广部门 207
4.2 游戏公司的运营模式 208
4.2.1 研发型公司 208
4.2.2 外包服务型公司 209
4.2.3 技术服务型公司 210
4.2.4 代理运营公司 211
4.3 欧美与日韩游戏产业的发展 212
4.3.1 美国游戏产业 212
4.3.2 日本游戏产业 216
4.3.3 韩国游戏产业 219
4.4 中国游戏业发展现状 223
4.4.1 中国游戏制作业的发展 223
4.4.2 中国游戏市场现状 237
第5章 游戏产品的研发制作流程 241
5.1 立项与策划阶段 242
5.2 前期制作阶段 243
5.3 游戏研发阶段 244
5.4 游戏测试阶段 246
5.5 游戏产品的营销与推广 247
5.6 游戏测试员 249
第6章 游戏策划 256
6.1 游戏策划的定义 256
6.2 游戏策划的职能与作用 258
6.3 游戏策划设计要素 261
6.3.1 世界观构架 261
6.3.2 游戏剧情 263
6.3.3 游戏系统 265
6.3.4 游戏关卡 267
6.3.5 游戏平衡性 270
6.4 游戏项目策划流程 271
6.5 游戏策划文档 273
6.6 什么是游戏制作人 276
6.7 游戏项目策划案例 281
6.8 游戏心理学在游戏设计中的应用 309
第7章 游戏美术 315
7.1 游戏美术的定义 315
7.2 游戏美术的发展 317
7.3 游戏美术的职能划分 320
7.3.1 游戏美术原画师 320
7.3.2 二维美术设计师 321
7.3.3 三维美术设计师 324
7.3.4 游戏特效美术师 325
7.3.5 地图编辑美术师 326
7.4 游戏美术设计制作流程 327
7.5 游戏美术常用软件 329
7.6 懂技术的美术师――游戏技术美术简介 331
7.7 色彩理论在游戏设计中的应用 333
第8章 游戏编程 337
8.1 游戏编程基础 337
8.1.1 游戏程序的定义 337
8.1.2 游戏程序员的职业素质 337
8.1.3 常用的游戏编程语言 339
8.2 游戏程序员的职能分工 341
8.3 游戏引擎的定义及发展 343
8.3.1 游戏引擎的定义 343
8.3.2 引擎的诞生(1991―1993年) 345
8.3.3 引擎的发展(1994―1997年) 346
8.3.4 引擎的革命(1998―2000年) 348
8.3.5 国内游戏引擎发展简述 351
8.4 世界主流游戏引擎介绍 355
8.4.1 Unreal虚幻引擎 355
8.4.2 CryEngine引擎 356
8.4.3 Frostbite霜寒引擎 358
8.4.4 Gamebryo引擎 359
8.4.5 BigWorld引擎 360
8.4.6 id Tech引擎 361
8.4.7 Source起源引擎 362
8.4.8 Unity引擎 363
8.5 游戏引擎编辑器功能介绍 364
8.6 浅谈“人机交互”的前世今生 369
8.7 AI“人工智能”的起源与发展 373
第9章 游戏制作行业学习与就业 380
9.1 游戏制作的学习 380
9.2 游戏设计师的职业发展 383
9.3 游戏设计师就业前景 385
9.4 独立游戏的制作 386
附录1 游戏发展史大事年表 398
附录2 世界知名游戏公司介绍 404
附录3 世界知名游戏设计师介绍 428
后记 443
虚拟游戏是新时代科技的产物,如今被誉为21世纪的“第九艺术”。 每一种艺术,都有区别于其他艺术的内涵和特点,虚拟游戏最核心的艺术特点就是交互,也可以说虚拟游戏是一种交互艺术。
游戏者与游戏内容、游戏进程、游戏中的其他角色组成一个整体,其参与感要远远超出以往任何一门艺术,因为它使玩家跳出了第三方旁观者的身份限制,从而能够真正融入作品中。可以说,设计游戏,一切都是围绕游戏者及其所扮演的角色进行的。而其他艺术的服务对象,则大都是观众或听众,而不是艺术活动本身的参与者。在游戏作品中,随着玩者所做的选择不同,便能导致角色不同的命运,从而赋予了玩者极大的再创造余地,这种参与感是以往任何一种艺术形态都望尘莫及的。
从最早的横空出世,到“雅达利事件”的溃败,再到今天,虚拟游戏在几十年的发展历程中经历了不少曲折。但作为新时代前言科技与艺术的先锋代表,虚拟游戏已经将计算机技术、互动媒体技术等进行了完美的应用,成为了当今娱乐产业的主要支柱,同时,也为人类打造出一个日趋完美和强大的虚拟精神家园。
随着科技和技术的进步,游戏的研发制作也从早期的单枪匹马发展为如今的团队合作,如今的游戏公司更像一个大型的生产流水线,每一个员工都是在其中担负重要作用的零部件,这使得游戏产品的整体制作流程和项目管理更加复杂。所以,对于想要进入游戏制作公司的新人来说,必须首先要学习和了解这条“流水线”,弄清楚其中的每一个细节,这样才有助于选择适合自己的岗位,让之后的职业化道路更加顺利,这也是本书创作的初衷。书中不仅介绍了关于游戏分类、游戏公司架构、游戏研发流程,以及游戏策划、美术和程序等专业内容,同时每章节之后的番外篇还讲了大量关于各类游戏的发展史内容,适合于各类游戏爱好者阅读。
编者个人水平有限,书中疏漏之处难免,请广大读者提出宝贵意见。
这本书的内容质量确实让我感到意外,比我预期的要深刻得多。我一直认为游戏开发入门的书籍,往往会止步于一些表面的介绍,而这本书却深入剖析了许多关键技术和设计理念。它不仅仅是简单地罗列了各种工具和语言,而是详细解释了这些工具和语言背后的原理,以及它们在游戏开发中的实际应用场景。比如,在讲解游戏引擎的部分,书中不仅介绍了如何使用,还深入分析了不同引擎的优劣势,以及在什么类型的项目中使用哪种引擎更合适。更让我赞赏的是,书中还涉及到了游戏优化的重要性,以及一些基础的性能调优技巧,这对于游戏开发的长期发展来说至关重要,而这通常是入门书籍容易忽略的部分。此外,书中对游戏物理引擎、AI算法的介绍,虽然没有达到非常深入的程度,但已经足够让一个初学者建立起一个完整的概念框架,并知道下一步应该往哪个方向深入学习。这种“授人以渔”的教学方式,让我觉得这本书的价值远远超过了它的价格。它真正做到了“必修课”的含义,为我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让我有信心去迎接更复杂的挑战。
评分这本书的标题深深地吸引了我,"游戏开发之旅:初入游戏职场的必修课",光是这个名字就勾勒出了一条清晰的学习路径,仿佛一本通往游戏行业大门的攻略。我一直对游戏开发充满好奇,但又不知从何下手,市面上充斥着各种技术书籍,很多都过于晦涩难懂,或者过于偏重某个细分领域,让人望而却步。我非常期待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个系统性的入门框架,从零开始,循序渐进地讲解游戏开发的核心概念和流程。我希望它能涵盖从最基础的编程语言选择,到引擎的使用,再到游戏设计的原理,甚至是团队协作和项目管理的常识。特别是“职场”二字,让我看到了这本书的实用价值,它不仅仅是技术层面的学习,更包含了对新人进入行业所必须了解的规则和挑战的指导。我希望书中能有真实的游戏项目案例分析,让我能够理解理论知识是如何在实际开发中应用的,并且能够了解不同游戏类型的开发侧重点。如果能有关于如何构建作品集、面试技巧等方面的内容,那就更是锦上添花了,这对于我这样想要跨入游戏行业的新人来说,无疑是雪中送炭。这本书听起来就像是为我量身定做的,能够帮我理清思路,少走弯路,朝着我的游戏开发梦想迈进。
评分我最近在研究游戏开发,这本书无疑是我目前为止读过的最实用的教材之一。它的讲解方式非常接地气,没有那些让人望而生畏的专业术语堆砌。作者似乎非常了解初学者的痛点,用非常直观的例子和类比来解释复杂的概念,让原本枯燥的技术知识变得生动有趣。我特别喜欢书中提供的那些小练习和代码片段,它们能够让我立刻动手实践,将学到的知识转化为实际操作。当我跟着书中的步骤完成第一个简单的互动小游戏时,那种成就感是无与伦比的。而且,这本书不仅仅是教你“怎么做”,更会告诉你“为什么这么做”。它会解释每一步背后的逻辑和设计思路,让我理解背后的原因,从而能够举一反三,灵活运用。这本书给我的感觉是,它不仅仅是一本“说明书”,更像是一个经验丰富的导师,在课堂上耐心解答我的每一个疑问,并且不断地给我启发和鼓励。它让我看到了游戏开发的趣味性,也让我对自己的学习能力有了更强的信心。
评分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提供了一个非常全面的“游戏开发生态系统”视角。它不仅仅关注编程和技术层面,更将目光投向了整个游戏制作的流程和商业化运作。我尤其看重书中对于游戏设计原则的探讨,它不仅仅是教你如何实现功能,更是引导你思考如何创造出有趣、引人入胜的游戏体验。书中对用户体验(UX)和用户界面(UI)设计的讲解,让我意识到了细节的重要性,以及它们如何直接影响玩家的感受。此外,书中对游戏测试和质量保证(QA)流程的介绍,也让我认识到,一款优秀的游戏绝非一日之功,而是需要经过反复打磨和优化的。最让我惊喜的是,这本书还触及了游戏发行和市场推广的一些基本概念,让我能够对游戏如何走向玩家有一个整体的了解。这种宏观的视野,对于一个想要全面了解游戏行业的初学者来说,是极其宝贵的。它帮助我跳出了“代码匠”的思维定势,让我看到了游戏开发更广阔的可能性,也让我对未来职业发展有了更清晰的定位和更深入的思考。
评分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我首先被它的封面设计所吸引,简洁而富有科技感,正是我对游戏开发行业的印象。翻开目录,我对里面的内容充满了惊喜。它并没有直接跳进晦涩的代码讲解,而是从游戏产业的宏观概览入手,让我对这个行业有了初步的认识。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很多时候,我们被技术细节所迷惑,却忽略了整个生态系统的运作方式。书中关于游戏开发流程的分解,从概念设计到最后的发行,都描绘得非常清晰,让我能够理解每个环节的重要性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我尤其欣赏书中对不同开发角色的介绍,比如策划、程序、美术、测试等,让我了解到游戏开发是一个需要多部门协作的庞大工程,也让我对自己的兴趣和优势有了更明确的定位。此外,书中穿插的一些开发者访谈和行业洞察,更是让我在学习技术知识的同时,也能感受到行业发展的脉搏和前沿趋势。这种寓教于乐、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编排方式,让我觉得学习过程不再枯燥乏味,而是充满探索的乐趣。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技术指南,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引路人,在我迷茫的时刻,为我指明方向,让我对自己的职业发展有了更清晰的规划。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