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秒探索 哲学:每天30秒探索发人深思的50个哲学思想

30秒探索 哲学:每天30秒探索发人深思的50个哲学思想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英] 巴里·勒韦尔(Barry Loewer) 著,崔向前 等 译
图书标签:
  • 哲学
  • 思维
  • 思想
  • 知识
  • 文化
  • 阅读
  • 科普
  • 自我提升
  • 每日精读
  • 启发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11552192
版次:1
商品编码:12136960
品牌:机工出版
包装:平装
丛书名: 30秒探索
开本:20开
出版时间:2017-02-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148

具体描述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对哲学感兴趣的大众读者
  翻译成20种文字畅销全球;一种全新的阅读形式,每天30秒,探索各学科精华,适合全家人的科普书。50个主题,一幅图、两页纸、三四百字,帮你探索哲学的世界,学习哲学的知识思想,了解哲学专家的思维,培养对社会科学的兴趣。

内容简介

  本书用别具匠心的方式帮助读者掌握50个重要的哲学理论。本书说服了当今的思想家们把“意义之意义”的思考暂搁一旁,用一幅图、两页纸、三四百字来诠释一个复杂的哲学观点。读者不仅可以获得哲学家的指点,还会发现诸如康德的定言令式程序等复杂问题在本书中变得浅显易懂,绝不会在合上书后躺在房间里冰敷自己烧坏的脑子。

作者简介

  巴里·勒韦尔,是纽泽西罗格斯大学的哲学系主任。他的研究兴趣包括现代科学的形而上学基础、物理哲学和精神哲学。他与乔治·雷合著了《意义之于意识》,与卡尔·吉勒特合著了《物理主义的讨论》,并且在量子力学、哲学、法律与概率的形而上学和精神哲学领域发表了许多论文。

目录

译者序

前言
1 语言与逻辑
2 术语
4 亚里士多德的三段论
6 罗素悖论与弗雷格的逻
  辑主义
9 人物传略:亚里士多德
10 罗素的描述语理论
12 弗雷格之谜
14 哥德尔定理
16 埃庇米尼得斯的谎言
  悖论
18 欧布里德的谷堆
21 科学与认识论
22 术语
24 我思故我在
26 盖蒂尔反例
29 人物传略:卡尔·波
  普尔
30 桶中脑
32 休谟的归纳问题
34 古德曼的蓝绿色
36 波普尔的猜想与反驳
38 库恩的科学革命
41 意识与形而上学
42 术语
44  笛卡尔的心身问题
46 布伦塔诺的意向性
48 福多的思维语言
50 帕菲特的“人”
53 人物传略:勒内·笛
  卡尔
54 查尔默斯的僵尸
56 芝诺悖论
58 康德的左手
60 提修斯之船
62 拉普拉斯的恶魔、决
  定论与自由意志
64 莱尔机器里的鬼魂
67 道德与政治哲学
68 术语
70 亚里士多德的道德
72 自然状态与社会契约
74 康德的绝对律令
77 人物传略:伊曼纽
  尔·康德
78 密尔的功利主义
80 马克思的历史唯物
  主义
82 电车问题
85 宗教
86 术语
88 阿奎纳的五种方法
90 安塞姆的存在论
93 人物传略:托马斯·
  阿奎纳
94 伊壁鸠鲁的难题
96 佩利的手表
98 帕斯卡尔的赌注
100 休谟不相信奇迹
103 伟大时刻
104 术语
106 苏格拉底法
108 柏拉图的“洞喻”
110 亚里士多德的四因说
112 卢克莱修的原子论
115 人物传略:路德维
  希·维特根斯坦
116 贝克莱的唯心主义
118 康德的先验综合命题
120 黑格尔的辩证法
122 詹姆士的实用主义
124 摩尔的常识
126 维特根斯坦的语言图
  像论
129 欧陆哲学
130 术语
132 尼采的超人
135 人物传略:弗里德里
  希·尼采
136 德里达的解构主义
138 海德格尔的“无”
140 萨特的自欺
142 作者简介
144 参考资源
146 词汇表
148 致谢

前言/序言

  前言  巴里·勒韦尔哲学通过问答来探究万物之本。例如,探究科学之本的问题有:“科学的目的何在?”“什么是科学方法?为什么科学方法卓有成效?”“什么是科学定律?”“什么是时间?”等。科学家们常常忙于手头的研究而无心停下脚步思考“科学之本”的问题。他们通常有意无意地将一些观点全盘接受,而把思考事物本源与系统构建科学之本的问题留给了科学哲学家们。  哲学也研究道德、艺术、宗教、数学、心理学、语言与思想之本。每有一件事物抑或每有一段人类事业,就有一门寻其根本的哲学。最常见的哲学分支有:本体论(何物存在)、认识论(关于何物存在、我们如何知又知多少)、伦理学(我们应如何对待存在之物)。  从伟大的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到当今的哲学家(如今大多数哲学家通常都是大学教授),他们思考“万物之本”的问题已经思考了至少2500年了。如今,历经数代哲学家,哲学已演变为了一种对话。例如,“什么是知识?”的问题由希腊哲学家提出并作答,而中世纪的哲学家们探讨了古希腊哲学家们的答案并给出了自己的回答,17~18世纪的哲学家笛卡尔、莱布尼茨和休谟又讨论了中世纪哲学家的答案并进行了改善。而现在,着手该问题的当代哲学家不光要顾及历史观点,还要关注同代人的说法。许多难题、立场和悖论在这场仍在进行的对话中产生,您在本书中将会有所了解。如何用30秒(多一点)的时间成为一名哲学家?如果你怀疑在30秒内是否能造就出一名哲学家,那么你已经在成为哲学家的道路上迈出了第一步。怀疑与提问是哲学的核心,若你抱以坦诚之心质疑自己(或他人)所信之物,便能更好地理解什么是你之所信、你之所想,进一步了解自己。虽然,你并不能在阅读这篇文章后就摇身一变成为哲学家(当然,你可能已经是了),但我可以提出一些问题,助你一臂之力。  多数人理所当然地认为人必须守信,可当真如此吗?假如伯特答应归还希拉里的枪,但当伯特得知希拉里想用这把枪打死维拉德时,他还应当谨守诺言吗?如果你的回答是:“不,这种情况下不应该”,那么下一步,你的哲学任务便是得出何时守信的一般原则;也许你认为正确的答案是:“我们应该在不给他人造成伤害的情况下遵守诺言。”(但实际上这也不算正确,因为对配偶忠贞不渝的承诺会伤害你的情人)接下来,请你自问:“人为什么必须遵守道德规范?”有人认为这是上帝的命令,但是,就算你相信上帝存在,这种答案也并不正确。用苏格拉底的话来说,守信不是因为上帝的要求才成为了对的事,而是因为守信本身就是对的事。但为什么守信是对的呢?如果你看一看过去2500年间哲学家们形形色色的观点,你便会发现他们也没有统一的答案。  有人认为,思考这些问题无非是浪费时间,因为我们永远无法得出统一的答案。但仍有少数人为这“问、答、想”的过程喜不自禁。就算很多问题我们无法解答,我们也能通过这个过程更深入地了解自己。  想一想如果你已经在思考这本书为什么会存在,那么你的哲学生涯便已开启了。序史蒂芬·洛哲学解决的是人们所谓的“大哉问”,例如对道德的审视(“道德标准是由什么决定?”);再如人类认识世界的能力(“你是否能判断你所生活的世界是真实存在而非计算机造出的虚拟现实?”);又如人类存在的本质(“你是否等同于你的大脑?人类有灵魂吗?”);以及现实的本质(“万物究竟为何存在?”)。宗教涉及许多类似的问题。但是,二者着眼的问题虽有重合,解决途径却大相径庭。宗教以信仰与启示为基石,而哲学更重视逻辑。据传苏格拉底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浑浑人生,不足度也。”我认为这种说法有些言过其实。若是某人乐善好施、愿成近亲远邻之美,我们恐怕不能因他从未思考过哲学问题就说他的存在毫无意义吧。但话虽如此,对哲学略知一二绝对大有裨益。哲学可以培养的能力——例如发现逻辑谬误或精准表述观点的能力——都是雇主欣赏的通用才能。适当的哲学训练还能为我们披上“铁布衫”,从此不为碎聒所扰,不受江湖郎中所惑。但学习哲学的好处绝非仅限于此。每个人都有哲学信仰,不管我们是否意识到了这点。认为上帝存在也好,不存在也罢;认为是非判断是主观意识也好,不完全是主观意识也罢——这都是哲学信仰。然而许多人终其一生却从未意识到哲学信仰的存在,更别说提出质疑了。你可能会问:“哲学思考有什么意义呢?既然有哲思之人与无哲思之人的信仰、生活并无大异,又何必要自讨麻烦呢?”我想原因可能在于,未受审视的人生并不是自由选择的结果,而只是无心种下的野草罢了。如果这样讲还是不能说服你——那好吧,还有一点,无论哲学是否对你有益,至少它趣味盎然。本书里的观点,有的妙趣横生,有的出人意料,有的甚至还会徒乱人意——皆待君品读。
《30秒探索 哲学:每天30秒探索发人深思的50个哲学思想》是一本旨在点亮你日常思维火花的入门读物。它以一种易于消化、引人入胜的方式,为你揭示了人类思想史上那些经久不衰的伟大观念。本书并非晦涩难懂的学术论著,而是为你量身定制的哲学速览,让你在忙碌的生活间隙,也能轻松邂逅那些足以改变你看待世界视角的核心洞见。 想象一下,每天清晨,当咖啡的香气弥漫,或是夜晚,在睡前片刻的宁静里,你只需花上短短三十秒,就能拥抱一个颠覆性的哲学概念。这本书正是为此而生。它将那些深邃、宏伟的哲学思想,提炼成精炼、隽永的“思想胶囊”,让你在极短的时间内,就能领略其精髓。这本书的目的不是让你成为哲学家,而是让你拥有哲学的视角,去审视生活,去理解周遭,去与自己的内心进行更深层次的对话。 本书收录的并非随机摘取的哲学片段,而是经过精心筛选的、最具代表性和启发性的50个哲学思想。它们涵盖了从古至今,从东方到西方的诸多哲学流派和思想大师。这些思想之所以能够流传千古,正是因为它们触及了人类生存的根本问题,关于真理、关于道德、关于自由、关于意义,关于我们是谁,以及我们如何生活。 我们从古希腊的源头开始,探索柏拉图的“理念论”,理解我们所感知的世界并非终极现实,背后存在着一个更完美、更真实的“理念世界”。你将了解到苏格拉底那句名言:“认识你自己”,不仅仅是一种自我反思,更是通往智慧的起点。我们还会走进亚里士多德的逻辑世界,理解他如何构建了一套严密的思维框架,影响了西方数个世纪的理性思考。 接着,我们将目光投向东方智慧的宝库。在中国的传统哲学中,你将遇到孔子的“仁”,理解其在人际关系和道德修养中的核心地位。老子的“道”,将引导你思考宇宙的规律和顺应自然的智慧。你还将窥见禅宗的“空性”思想,它挑战我们对实有的执着,引导我们寻求内心的平静与超脱。 随着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本书将带领你穿越中世纪的哲学思辨,感受阿奎那如何试图调和信仰与理性。然后,我们将迎来近代哲学的曙光,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一句简单的陈述,却开启了认识论的革命,将主观意识置于认识的中心。斯宾诺莎的泛神论,则会让你重新审视神与自然的关系,体验一种更广阔、更和谐的存在观。 启蒙运动的哲学巨匠们,如洛克、卢梭、康德,他们的思想犹如璀璨的星辰,照亮了人类自由、平等和权利的道路。洛克的“天赋人权”将告诉你,某些权利是与生俱来的,不容剥夺。卢梭的“社会契约论”将引发你对政治权力的合法性以及公民责任的思考。而康德的“绝对命令”,则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判断道德行为的普遍准则。 19世纪,哲学的发展迎来了更激烈的变革。黑格尔的辩证法,以一种动态的方式理解历史和思想的演进。尼采的“权力意志”和“超人”概念,则对传统的道德和价值体系发起了强有力的挑战,促使我们思考生命的意义和个体的主体性。马克思的唯物史观,则深刻地揭示了社会经济结构对人类历史和思想的影响。 进入20世纪,哲学领域呈现出更加多元和活跃的态势。存在主义的代表人物,如萨特和加缪,他们将人类的存在困境置于核心,探讨自由、责任、荒谬和生命的意义。现象学则引导我们回到“事物本身”,深入体验和理解我们的意识经验。分析哲学则以其严谨的逻辑分析,关注语言的意义和知识的确定性。 本书中的50个哲学思想,并非孤立存在,它们相互关联,相互启发。通过它们,你将能够理解“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辩论,体验“经验主义”与“理性主义”的碰撞,审视“目的论”与“机械论”的不同解释。你将思考“自由意志”与“决定论”的持久冲突,理解“普遍主义”与“相对主义”在道德和文化上的争议。 每一页都将为你打开一扇通往深刻思考的大门。你可能会在思考“休谟的怀疑论”时,对我们所依赖的因果关系产生新的审视;你也会在接触“功利主义”时,开始权衡行为的后果与最大幸福。你将有机会了解“存在即本质”的深层含义,以及“符号学”如何帮助我们理解意义的生成。 本书的编排方式,力求简洁明了。每个哲学思想都以一个清晰的标题呈现,随后是一个精炼的概述,点明其核心论点。为了帮助你更好地理解,还会辅以简短的例子或引申,让你能够将其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最后,常常会提供一个引导性的问题,鼓励你进行进一步的思考,将哲学从书本带入你的生活。 《30秒探索 哲学:每天30秒探索发人深思的50个哲学思想》是一次智慧的邀约。它邀请你走出日常的惯性思维,用哲学的眼睛去发现隐藏在事物之下的深刻规律,去理解人类经验的丰富性,去探寻生命存在的终极意义。这本书就像一盏盏明灯,为你照亮前行的道路,让你在人生的旅途中,拥有更清晰的方向和更深刻的洞察。它将帮助你塑造一个更加批判性、更加深刻、更加富有同理心的自我,让你在任何情境下,都能以一种更加智慧和从容的态度去面对。这是一份送给自己的礼物,一份能够不断滋养你的精神世界的礼物。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简直是为我这种对哲学又好奇又有点“懒”的人量身定做的!我一直觉得哲学这玩意儿高深莫测,动辄就是几大卷的著作,看着就头大。但这本书,就像它的名字一样,提供了一种极其友好、完全没有压力的入门方式。我最欣赏的一点是它的“时间友好性”。在忙碌的生活中,能找到一个碎片时间,比如等红灯的间隙,或者午休时喝咖啡的几分钟,就能深入思考一个重量级哲学家的核心观点,这体验太棒了。它没有长篇大论的铺垫和复杂的术语解释,而是直击要害,把那些看似抽象的概念,用非常生活化、现代化的例子给捋顺了。这让我第一次感觉,原来柏拉图也好,康德也好,他们的思考离我们的日常烦恼并不遥远。它像是一位耐心的向导,在你脑海中轻轻点亮了一盏灯,让你对世界和自我产生新的好奇心和审视角度。那种“原来如此”的顿悟感,即便只是30秒的阅读,也足以支撑我接下来的半天思绪。我甚至开始在和朋友聊天时,不经意间用上一些更精确的词汇来描述我的感受,这小小的改变,让我觉得自己的精神世界一下子丰富了不少。对于那些想尝试接触哲学,但又害怕被专业术语劝退的人来说,这本书绝对是打开大门的最佳钥匙。

评分

这本书的编排结构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优秀!如果说内容是灵魂,那么呈现方式就是骨架,而这本书的骨架搭得非常稳健且富有节奏感。它避免了将所有相似的主题堆砌在一起的传统做法,而是采用了那种看似随机,实则经过精心设计的跳跃性排列。你可能上一秒还在思考古希腊的逻辑悖论,下一秒就被拽回到了当代社会关于“真实性”的讨论。这种不连续性反而激发出一种奇妙的阅读体验——它迫使你的大脑不断地进行主题切换和概念重组,模拟了现实生活中思维的发散与聚合。这就像是一场高质量的思维体操训练,锻炼了我们大脑的灵活性。而且,每一页的视觉设计也十分干净利落,没有多余的干扰元素,确保读者的注意力能够完全集中在核心思想上。这使得“30秒”的概念不仅仅是一个营销口号,而是真正被贯彻到了阅读流程的每一个环节中,高效且不失趣味性。

评分

说实话,我一开始对这种“速成”或“精简版”的读物是持怀疑态度的,总觉得很多精彩的层次感会被牺牲掉。然而,这本书的出色之处恰恰在于它在极度浓缩中保留了哲学的“火花”。它不是简单地罗列观点,更像是在每一次30秒的阅读中,为你设置了一个思考的“陷阱”——一个让你不得不停下来,对着正在做的事情或刚发生的事情进行二次审视的契机。比如,当它触及到“自由意志”或“道德困境”时,那种被直接点名的感觉非常强烈。我记得有一次,我在纠结于一个职场上的两难选择,随手翻到了关于“功利主义”的那一页,虽然只有短短几行字,但立刻让我从情绪化的挣扎中抽离出来,用一种更客观、更结构化的方式去权衡利弊。这本书的好处在于,它不是要你成为哲学家,而是要让你成为一个更清醒的、更有洞察力的“生活家”。它提供的知识点就像是高浓度的营养素,虽然量小,但吸收效率极高,能迅速在你原有的认知结构上打下坚实的基础,为未来深入钻研打下兴趣的基石。

评分

我很少会对一本“工具书”产生如此强烈的“陪伴感”。这本书的便携性和易读性,让它成为了我书包里的常驻成员。我特别喜欢那种偶尔在公共场合拿出来翻阅时的感觉——它不是一本需要全神贯注、大声朗读的专业读物,而是一个可以随时“潜入”的思维避难所。它有一种独特的魔力,能够让你在喧嚣的环境中,瞬间给自己建造一个高度聚焦的内心空间。我发现,当我因为某些外部事件感到焦虑或迷茫时,随手打开它,阅读其中关于“存在”或“虚无”的某一小段,那感觉就像是给心灵做了一次快速的“重启”和“校准”。它用最经济的篇幅,提供了最深远的慰藉和启发。它不是那种读完就束之高阁的书,而是那种你会在不同人生阶段,根据不同的困惑,反复拾起,每次都能获得新感悟的,具有持久生命力的思想载体。

评分

我发现这本书对我个人最大的影响,在于它极大地拓宽了我对“提问”的理解。我们日常生活中提出的问题往往是功利性的,比如“怎么办?”“怎么做?”。但哲学的问题往往是基础性的,比如“什么是善?”“我们如何知道?”。这本书像是一面魔镜,让我开始审视我那些习以为常的预设。它并非直接给出答案,而是提供了一套更精妙的“提问工具箱”。例如,当我们在谈论“正义”时,我们通常指的是法律的公正,但书中可能会引导你去思考“谁来定义正义的框架?”这种底层逻辑的追问。这种思维方式的转变,让我看待新闻报道、人际冲突,乃至自己做决定的过程,都多了一层冷静的解构能力。它教会我,一个好问题比一个快速的答案更有价值,尤其是在面对复杂的世界时。这种能力上的提升,远超出了我预期的“哲学入门”范畴。

评分

东西不错,还可以,值得购买。

评分

不错的作品 值得好好品读

评分

心理学太深奥,了解点常识也是好的

评分

书不错,活动也给力,实惠!

评分

好书,学习到了,值得信赖

评分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好

评分

读好书,长姿势,每天30秒,探索各类学科的50的理论

评分

非常喜欢这个书非常好看

评分

这个套装值得囤货,值得收藏挺好的,等有时间再看看吧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