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这是一本力图将福柯的生命政治学原貌完全展示出来的著作,是力图让不研究福柯但对福柯感兴趣的读者真正读懂福柯的著作。其中有很多吸引我们的话题,统治、规训、惩罚、肉体、人口、种族、性、治理术、牧领治理术、国家治理术、自由治理术、生存美学、快感享用等。在琳琅满目的众多词汇背后,福柯图绘了一幅从“统治权力”到“规训权力”再到“生命权力”的权力技术发展史,建构了一种不算博大精深、但却被当代众多思想家不断演绎的“生命政治学”。这种生命政治学对启蒙运动以来的现代性权力逻辑进行了深入反思,揭示了在人道、自由、法治等名义下现代之人的现实困境,虽然寻求通过“自我的技术”摆脱权力支配的设想无法提供令人信服的方案,但却不妨碍它散发着令人着迷的哲学魅力。
作者简介
陈培永,1981年生,山东单县人,哲学博士、博士后,中共广东省委党校哲学教研部副主任,教授,硕士生导师,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大课题首席专家,广东省培养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青年文化英才”、广东省委党校“青年岭南学者”,广州市重大行政决策论证专家。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省部级课题3项,共同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1项,在《哲学研究》《哲学动态》《马克思主义与现实》《学术月刊》《现代哲学》等省级以上刊物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出版专著《大众的语法——国外自治主义马克思主义的政治主体建构学研究》《党性是什么》2本,出版《资本的秘密》《共产主义的原貌》《改革的逻辑》等“经典悦读系列丛书”10本,并有合著、参编著作7本。
目录
引 言 权力的图谱/001
第一章 微观的视域/011
一 宏观权力论/012
二 微观分析法/017
三 权力的装置/022
第二章 统治的本性/029
一 合法的统治/030
二 惩罚的方式/033
三 死亡的沿袭/038
第三章 身体的规训/043
一 政治的肉体/044
二 规训的手段/049
三 监狱型社会/056
第四章 人口的安全/061
一 自然的人口/062
二 健康的政治/067
三 安全的技术/072
第五章 种族的战争/078
一 永恒战争/079
二 种族主义/083
三 保卫社会/087
第六章 性的操控/092
一 批判性压抑/093
二 建构性经验/097
三 激发性话语/102
四 探究性真相/106
第七章 治理术的诞生/111
一 从统治到治理/112
二 治理术如何诞生/114
三 治理的合理性/117
四 治理术的历史实践/119
第八章 羊群的牧领/122
一 牧领权力的原初观念/123
二 基督教的牧领制度/127
三 牧领权力的现代转变/131
四 牧领权力的问题审视/135
第九章 国家的理由/138
一 国家理由的特质/139
二 国家理由的治理技术/143
三 国家治理的内外限制/147
第十章 自由的伎俩/151
一 自由主义的治理技艺/152
二 新自由主义的治理技艺/158
三 经济人、市民社会与法治国家/163
四 自由理由治理术的后果/168
第十一章 自我的技术/172
一 反支配技术/173
二 关心你自己/177
三 生存的美学/182
四 快感的享用/186
结 语 权力的放逐/192
参考文献/197
后 记/202
前言/序言
后记
这是一本力图将福柯的生命权力、生命政治原貌完全展示出来的著作,是一本力图让不研究福柯但对福柯感兴趣的读者真正读懂福柯的著作。
我为什么要研究福柯?是因为,我经常在学术的海洋中“不务正业”地自由游弋,不停地被一个又一个思想家的思想所震惊,碰到了福柯,我又震惊了一把?如果是这样,就是对伟大思想家不负责任,也是对自己的学术道路不负责任。
我研究福柯,是因为我对权力感兴趣。我一直认为,对作为政治哲学核心概念的权力,理应有系统的知识储备。福柯对权力的深入挖掘,对权力历史演变的宏观分析,对权力技术的微观解剖,吸引了我,让我觉得他就是我站在巨人肩膀上言说所需要的“巨人”之一。
其实,早在我刚刚读硕士、刚刚走上学术这条路的时候,我就已经开始读福柯的书了,当时懵懵懂懂,总觉得这个思想家很独特。在11万余字的硕士学位论文《现代性桎梏的消解———后现代主义政治哲学研究》中(可惜一直没有出版),我有很大一部分是在写福柯。只可惜,从政治学(政治哲学方向)走向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让我对福柯的关注暂时中断了。
机缘巧合的是,当我的博士学位论文聚焦“自治主义马克思主义”的时候,我发现其中的代表人物奈格里(AntonioNegri)、保罗·维尔诺(PaoloVirno)、拉扎拉托(MaurizioLazzarato)等人竟然都与福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他们都不约而同地以不同的方式演绎着福柯的生命政治思想,这让我觉得我的学术研究是绕不开福柯的,我也应该“回到福柯”。于是,在博士论文以《大众的语法———国外自治主义马克思主义的政治主体建构学》修订出版后,我又开始翻开福柯的书。
但很多时候,不是你想干什么就能干什么,青年学者的学术道路更是如此。回到福柯又一次搁浅了。因为博士毕业后的我,从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先回到了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文本的大众化、通俗化解读。用时髦的话来说,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我要利用写通俗理论读物的机会把经典读得更透一点,让自己更有底气。这项努力形成的最终成果就是“经典悦读系列丛书”,这套书我一写就写了10本,解读了《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资本论》(第一卷)等著作。在其中的间隙,我认真读着福柯,不断加深对福柯思想的理解,最难得的是有机会比较分析了马克思与福柯的研究路数。
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一个伟大的思想家,要给自己找到对手,找好对手,解决这个对手,他就会被冠之于“伟大”之名。马克思找到了,他找到了资本,福柯也找到了,他找到了权力。从马克思再到福柯,正是从研究“资本”到研究“权力”。而权力和资本正是我们这个时代最有力量的“物化关系”。
马克思力图解决的难题是人所创造的资本为何会操控人,福柯思考的则是人们所建构的权力为何会将人打造为被支配的主体?我们所生活的社会,依然面临着这样的困境,资本和权力是我们所创制的东西,为什么我们却不能自由地让它们服务于人,而总是很无奈地被它们所操控,这应该是我对福柯感兴趣的最深层动因。
要说明的是,研究一个思想家,不代表要成为研究这个思想家的专家,把自己印上他的标签,多了一个研究福柯的人。我研究福柯,没有想过成为他的专家,我也没有必要也没有能力去争取做国内福柯的研究专家。我只是想用福柯的权力理论给我的学术思想打上一块地基。仅此而已。我相信自己做到了,这就足够了。学无止境,我很乐意接受福柯研究专家的批评指正。
感谢我的博士后合作导师刘森林教授,在我从南京一路南下到广州之后,他让我的学术研究有了新的“站台”,跟他的每一次接触都让我受益匪浅。我依然要感谢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的各位老师给我的学术熏陶和治学压力,他们不断推出的丰硕成果激励着我对学术的追求,我也时刻告诉自己,不能辜负他们的期望。
感谢中山大学哲学系的徐长福教授、马天俊教授、旷三平教授、吴重庆教授等老师,他们在报告开题时给我提出了宝贵意见,感谢中山大学钟明华教授、华南师范大学尹树广教授、广州大学张其学教授,他们在我出站时给了我亲切指导,并提出了修改意见。
感谢我在站期间有幸结识的青年教师和博士,龙柏林、龙霞、林育川、林钊、王文扬、陈长安、邓先珍、田明、杨丽婷、高海青、冯波、连杰等,他们让我的知识得以进一步丰富,给我的在站生活增添了许多乐趣。
感谢我的工作单位———中共广东省委党校以及广东行政学院的领导和同事,感谢哲学教研部的同事,他们给我提供了很多的机会,让我很快融入并取得了以前从来不敢想象的成绩。
感谢我的父亲和母亲,我的妻子赵金英,我的儿子陈以诺,他们是我最稳固的后方,让我做任何一件事情都无后顾之忧。他们是我的骄傲,我也希望我永远是他们的骄傲!
陈培永
2016年7月于广州黄华园
《生命政治的图谱:权力、生命与现代性》 导言:权力的新形态与现代主体 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权力总是以各种面貌渗透于社会结构的肌理之中。从传统的君主制下对臣民肉体的直接支配,到现代社会中无处不在的规训与治理,我们对权力的理解也随之不断演进。米歇尔·福柯,这位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思想家之一,以其独特的分析视角,深刻揭示了现代权力运作的新机制——生命政治(biopolitics)。“生命政治”并非简单地指代国家对公民生命的干预,而是一种更为精细、更为宏观的权力技术,它将“生命”本身——作为一种生物性的、可被计算和管理的现象——纳入权力的视野,并以此为基础,塑造和维系现代社会秩序。 本书《生命政治的图谱:权力、生命与现代性》旨在深入剖析福柯关于生命政治的核心思想,并通过对其关键概念的梳理与阐释,勾勒出生命政治在现代社会运作的复杂图景。我们并非直接呈现福柯某一部著作的详细梗概,而是借由其一系列思想碎片与研究脉络,构建一个关于生命政治的整体性理解。本书将聚焦于生命政治如何从传统的“主权权力”向“生命权力”的历史性转变,探讨生命权力如何通过对人口的统计、健康、繁殖、寿命等生物学指标进行管理,从而实现对生命的全面渗透与调控。同时,本书也将考察生命政治如何与现代知识体系、科学技术、医学实践、教育制度乃至伦理规范相互交织,共同塑造了现代个体的身体与主体性。 第一章:从主权到生命:权力的历史性转折 本书的起点,是对权力形态演变的追溯。在古代社会,权力主要体现为“主权权力”,其核心在于“生杀予夺”的绝对权利。君主或统治者拥有将臣民置于死地或使其生存的权力,但这种权力更多的是一种防御性的、针对个体死亡的压制。主权权力是一种“使死亡或使其生存”的权力,它以法律和暴力为主要手段,在领土范围内行使强制。 然而,随着历史的进程,尤其是在17世纪之后,一种新的权力机制开始悄然兴起,并逐渐占据主导地位,这就是福柯所称的“生命权力”。生命权力并非取代主权权力,而是与之并存、相互补充,并最终成为现代社会更具渗透性和生产性的权力形式。生命权力关注的不再是个体的死亡,而是“使生存或使其死亡”,它以管理、优化、增殖生命为目标,通过对生命过程本身的介入,实现对社会人口的有效控制和管理。这种权力不再是单纯的压制,而是通过知识、规训和制度,对生命进行积极的塑造和引导。 本章将详细阐述这一历史性转折的动因和特征。我们将探讨为何“生命”本身会成为权力的焦点?这与近代科学的发展,特别是统计学、人口学、生物学等学科的兴起密不可分。人口不再仅仅是君主的臣民,而是被视为一个可以被量化、分析和管理的“生命总体”。政治的关切也从维护领土完整和王室血脉,转移到提升人口数量、增强国民体质、延长平均寿命等方面。这种关注的转移,标志着权力运作方式的根本性变革。 第二章:规训的微观技术:塑造身体与规范行为 生命权力在微观层面的运作,主要体现在“规训”技术之中。规训并非一种宏大的政治蓝图,而是一系列精细的、遍布于日常生活中的权力技术,它们作用于个体的身体,塑造其行为,并最终将其内化为符合社会规范的“顺从的身体”。福柯在《规训与惩罚》等著作中,对监狱、学校、工厂、医院等机构中的规训实践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本书将重点阐释规训的几个核心要素。首先是“分时”。通过将时间分割成单位,对活动进行精确的安排和分配,使个体的行为被纳入到有序的序列之中。其次是“分空间”。通过划定界限、设置隔离,将个体置于可被观察、可被管理的区域内。例如,教室里的座位安排,工厂车间的生产线,都体现了对空间的规训。第三是“分活动”。对个体的工作、学习、休息等活动进行规定和监督,使其行为符合预设的标准。第四是“联结”。将个体置于一系列相互关联的评价体系之中,通过奖惩、考试、评级等方式,不断对其行为进行审视和调整。 规训的最终目的,是建立一种“看得见且被看得见的”权力关系。个体被置于一种时刻被观察、被评价的状态,这种外部的压力逐渐内化为个体的自我约束。身体不再是单纯的生物存在,而是被训练、被塑造、被驯服的“技术对象”。规训权力通过“技术”和“知识”相结合的方式,有效地将个体从野蛮状态引导至文明状态,从不羁的欲望引导至可控的规范。 第三章:人口的管理:宏观生命政治的运作 如果说规训侧重于微观层面对个体的塑造,那么生命政治的宏观层面则体现在对“人口”的整体性管理。人口作为一个生物学和社会学的概念,成为现代国家治理的核心对象。国家不再仅仅关注税收和兵役,更关注人口的健康、生育、死亡率、疾病传播等一系列与生命相关的议题。 本章将聚焦于生命政治如何通过对人口的统计学分析和管理来实现其目标。统计学作为一门新兴的科学,为理解和控制人口提供了有用的工具。通过人口普查、疾病统计、生育率调查等,国家能够掌握人口的数量、结构、分布及其变动趋势。这些数据并非仅仅是冷冰冰的数字,而是成为制定公共卫生政策、经济发展战略、社会福利制度的重要依据。 福柯的分析特别强调了“生命统计学”和“社会学”在生命政治中的作用。通过对人口现象的量化和分析,国家得以识别出“正常”与“异常”、“健康”与“疾病”、“普遍”与“特殊”。这种区分与划分,本身就构成了权力运作的一部分。例如,对传染病的隔离和控制,对生育率的鼓励或限制,对残疾人的筛查和干预,都体现了生命政治通过管理人口的“风险”和“机遇”来维护社会整体的健康与稳定。 第四章:医学、精神病学与生命政治的交织 医学和精神病学是生命政治最直接、最显性的实践领域。在现代社会,医学不再仅仅是治疗疾病的技艺,它成为一种强大的权力知识,介入并塑造着我们对身体、健康、疾病乃至“正常”与“异常”的理解。 本书将深入探讨医学如何成为生命政治的载体。通过对疾病的分类、诊断和治疗,医学确立了健康的标准,并对偏离标准的个体进行矫正。精神病学尤其体现了生命政治对“非常态”生命形态的规训。它将大量的行为、情感甚至思想,从道德或宗教的范畴,转移到医学的领域,并通过精神分析、药物治疗、心理辅导等方式,将个体“正常化”。 福柯对精神病院、对“疯狂”的定义和管理的研究,揭示了精神病学如何通过建构“精神病人”这一概念,并将他们从社会中隔离和规训,从而维护社会秩序的“理性”。同样,对性的规训,对疾病的统计和控制,对优生学的鼓吹,都展现了医学在生命政治中的关键作用。它不仅关乎个体的身体健康,更关乎整个民族的“生命力”和“繁衍能力”。 第五章:生命政治与现代主体性 生命政治的最终目标,是将个体塑造成符合现代社会要求的“主体”。这种主体并非天生的,而是通过一系列权力技术的规训与塑造而形成的。从儿童的教育到成人的职业生涯,从家庭生活到公共参与,生命政治渗透在现代生活的各个角落。 本章将探讨生命政治如何构建现代个体的身体和心理。通过对身体的健康化、美学化,我们被鼓励去追求健康的体魄、匀称的身材,这背后是医学和健身产业对“理想身体”的定义和推广。通过对情感和欲望的引导,我们被教导如何去爱、如何去消费、如何去思考,这背后是社会文化和大众媒体对“正常情感”和“适宜欲望”的构建。 福柯认为,现代主体性是一种“被治理”的主体性。我们被教导自我管理,自我规训,将社会的规范内化为自身的行为准则。我们通过各种方式来“认识自己”,例如心理咨询、性格测试,这些看似解放自我的方式,实际上也是生命政治知识运作的体现,它们引导我们去发现和调整那些“不符合要求”的自我。 结论:生命政治的当下景观与反思 生命政治并非一个仅存于过去的理论概念,它至今仍在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从基因编辑、生殖技术到数字医疗、大数据监控,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为生命政治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介入和管理生命的可能性。 本书的最后,将尝试对生命政治的当下景观进行一些简要的梳理。我们将看到,生命政治在公共卫生危机中的凸显,例如疫情的防控措施,就涉及对个体行动自由的限制,以及对人口健康风险的评估和管理。同时,生命政治也渗透在个体追求健康、长寿、幸福的生活方式之中。 然而,生命政治并非只有压制和控制的一面。它也可能带来对生命健康的保障,对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以及对弱势群体的关怀。关键在于,我们如何认识和审视生命政治的运作,如何在享受其可能带来的益处的同时,警惕其潜在的风险和异化。 《生命政治的图谱:权力、生命与现代性》并非试图提供一个终极的答案,而是希望通过对福柯思想的深入解读,启发读者以一种批判性的视角,去观察和理解我们所处的现代社会。理解生命政治,就是理解我们自身如何被塑造,理解现代权力如何运作,理解生命本身如何在权力的目光下展开其意义。这本书是一次邀请,邀请读者一同绘制属于我们自己的生命政治图谱,并在其中找到反思与行动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