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道地药材图典

中国传统道地药材图典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曹晖,王孝涛 编
图书标签:
  • 中药
  • 道地药材
  • 传统中药
  • 药材图鉴
  • 中药材
  • 中医药
  • 本草
  • 药材识别
  • 中药饮片
  • 药材知识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ISBN:9787513242530
版次:1
商品编码:12144595
包装:精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7-06-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330
字数:317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古代医药文献都会记载“药出州土”“采造时月”“药藏”,认为“出产择地土”“采收按时月”“藏留防耗坏”等,说明古代中医就采用限制中药材的生长区域、生长期(年)限,控制采药季节、干燥条件、藏储期限等保证中药材的质量。其中以“药出州土”为代表的“道地药材”自古以来即是医家对特定产区名优药材的一种代称,成为判定中药临床疗效的主要因素之一。可以说“道地药材”是指经长期医疗实践证明质量优、I临床疗效高、地域性强的一类药材。其具特定种质、特定产区、特定生产技术(采制加工方法),与现代药材管理中的原产地域保护产品或地理标志产品概念相似。作为古老而通俗、内涵丰富而科学的特殊概念,“道地药材”一词集地理、质量、经济、文化概念于一身。其形成与发展,关键在于优良品种遗传基因这一内在因素,既与当地土壤、气候、水质、生态环境等地理因子和生态因子密切相关,也与当地栽培(养殖)加工技术、应用历史、流通经营、传统习俗等社会经济和人文环境因素关系密切。
  中药生产及其自然资源与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甚至生态环境、地质背景和区域划分等规律的认识与利用密切相关,有较长的渐进历程。对于我国动植物分布、生态环境及地域划分规律的认识,早在两千年前的古籍里就有记述。《尚书·禹贡》将我国领土分为“九州”(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并按“州”分别记述其土壤、物候、农产、交通、田赋等,这是我国也是世界*古老的“自然区划”。《周礼·地官》所载“以土会之法,辨五地之物生”,是*早有关区域适应性的论述,说明应据土壤之别合理选择适宜的作物种植。《淮南子·主术》载“草木未落,斤斧不得人山林”,*早提出保护森林生态环境的有效措施。《神农本草经》指出“土地所出,真伪新陈,并各有法”,更明确强调中药材应区分产地,讲求道地的重要性。其后,梁代陶弘景《本草注集注》亦指出:“诸药所生,皆有境界。”唐代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强调“药必依土地,所以治十得九”。唐代《新修本草》言:“窃以动植形生,因方舛性,春秋变节,感气殊功。离其本土,则质同而效异。”这些记述说明,我们祖先很早以前就意识到按照生态规律发展中药生产的重要性,临床用药必须选择道地药材,如“川广云贵,南北浙怀,秦陕甘青”以及祁州(河北安国)“十三邦”和樟树(江西)等药市所产(集散)药材,如今仍为中药贸易的“脊梁”,在中药市场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中国道地药材的研究是20世纪80年代才开始的,相关全国性图谱类著作有胡世林主编的《中国道地药材》(1989年)和《中国道地药材原色图说》(1997年)、黎跃成主编的《道地药与地方标准药原色图谱》(2002年)、王强和徐国均主编的《道地药材图典》(2003年)、彭成主编的《中华道地药材》(2011年),地方性图谱类著作有万德光主编的《四川道地中药材志》(2005年)、邓家刚和韦松基主编的《广西道地药材》(2007年)、陈蔚文和徐鸿华主编的《岭南道地药材研究》(2007年)、孙启时主编的《辽宁道地药材》(2009年)等,主要涉及名称、来源、产区、形态、药材性状等现代内容,配以基原植物的彩色照片。而王家葵主编的《中药材品种沿革及道地性》(2007年)、徐春波主编的《本草古籍常用道地药材考》(2007年)等著作主要是关于传统道地药材沿革研究,而缺乏图像资料。由于古代印刷术的限制及中药采制技术“口传心授”传承模式影响,迄今有关传统道地药材图谱的挖掘研究工作严重滞后,专门的古代道地药材图谱尚属空白。

作者简介

  曹晖,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王孝涛)学术经验继承人。香港中文大学博士,日本国立富山医科药科大学博士后研究员,暨南大学药学院教授,国家中药现代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兼任国家药典委员会委员、中国中药协会中药材种植养殖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中国商品学会中药商品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四川江油市政府(附子研究所)特邀顾问、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政府中藏药业开发科技顾问、山西浑源县政府和五寨县政府中医药科技顾问。
  
  王孝涛,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员、首席研究员、荣誉首席研究员等。兼任国家秘密技术审查专家组专家、中国社会经济调查中心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中药协会中药饮片专业委员会名誉主任,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先进个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内页插图

目录

草部
黄精
菖蒲
菊花
人参
天门冬
甘草
地黄
苍术
白术
菟丝子
牛膝
防葵
柴胡
麦门冬
独活
羌活
升麻
车前子
木香
山药
薏苡仁
泽泻
远志
草龙胆
细辛
石斛
巴戟天
赤箭
菴子
芎劳
蘼芜
黄连
黄芪
肉苁蓉
防风
蒲黄
香蒲
续断
漏芦
丹参
五味子
蛇床子
地肤子
茵陈蒿
沙参
云实
王不留行
藁耳实
葛根(葛粉)
栝楼根(栝楼实)
苦参
当归
麻黄
木通
白芍药
赤芍药
蠡实
瞿麦
玄参
秦艽
百合
知母
贝母
白芷
黄芩
狗脊
石龙芮
茅根
紫草
前胡
败酱
白鲜
紫参
藁本
石韦
草薜
白薇
菝葜
大青
艾叶
鼠黏子
地榆
大蓟
小蓟
泽兰
防己
天麻
高良姜
百部根
茴香子
……

木部
果部
米谷部
菜部
附录
附一 古代道地药材产区区划对照
附二 近现代道地药材产区
主要参考文献

前言/序言

  古代医药文献都会记载“药出州土”“采造时月”“药藏”,认为“出产择地土”“采收按时月”“藏留防耗坏”等,说明古代中医就采用限制中药材的生长区域、生长期(年)限,控制采药季节、干燥条件、藏储期限等保证中药材的质量。其中以“药出州土”为代表的“道地药材”自古以来即是医家对特定产区名优药材的一种代称,成为判定中药临床疗效的主要因素之一。可以说“道地药材”是指经长期医疗实践证明质量优、I临床疗效高、地域性强的一类药材。其具特定种质、特定产区、特定生产技术(采制加工方法),与现代药材管理中的原产地域保护产品或地理标志产品概念相似。作为古老而通俗、内涵丰富而科学的特殊概念,“道地药材”一词集地理、质量、经济、文化概念于一身。其形成与发展,关键在于优良品种遗传基因这一内在因素,既与当地土壤、气候、水质、生态环境等地理因子和生态因子密切相关,也与当地栽培(养殖)加工技术、应用历史、流通经营、传统习俗等社会经济和人文环境因素关系密切。
  中药生产及其自然资源与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甚至生态环境、地质背景和区域划分等规律的认识与利用密切相关,有较长的渐进历程。对于我国动植物分布、生态环境及地域划分规律的认识,早在两千年前的古籍里就有记述。《尚书·禹贡》将我国领土分为“九州”(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并按“州”分别记述其土壤、物候、农产、交通、田赋等,这是我国也是世界最古老的“自然区划”。《周礼·地官》所载“以土会之法,辨五地之物生”,是最早有关区域适应性的论述,说明应据土壤之别合理选择适宜的作物种植。《淮南子·主术》载“草木未落,斤斧不得人山林”,最早提出保护森林生态环境的有效措施。《神农本草经》指出“土地所出,真伪新陈,并各有法”,更明确强调中药材应区分产地,讲求道地的重要性。其后,梁代陶弘景《本草注集注》亦指出:“诸药所生,皆有境界。”唐代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强调“药必依土地,所以治十得九”。唐代《新修本草》言:“窃以动植形生,因方舛性,春秋变节,感气殊功。离其本土,则质同而效异。”这些记述说明,我们祖先很早以前就意识到按照生态规律发展中药生产的重要性,临床用药必须选择道地药材,如“川广云贵,南北浙怀,秦陕甘青”以及祁州(河北安国)“十三邦”和樟树(江西)等药市所产(集散)药材,如今仍为中药贸易的“脊梁”,在中药市场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中国道地药材的研究是20世纪80年代才开始的,相关全国性图谱类著作有胡世林主编的《中国道地药材》(1989年)和《中国道地药材原色图说》(1997年)、黎跃成主编的《道地药与地方标准药原色图谱》(2002年)、王强和徐国均主编的《道地药材图典》(2003年)、彭成主编的《中华道地药材》(2011年),地方性图谱类著作有万德光主编的《四川道地中药材志》(2005年)、邓家刚和韦松基主编的《广西道地药材》(2007年)、陈蔚文和徐鸿华主编的《岭南道地药材研究》(2007年)、孙启时主编的《辽宁道地药材》(2009年)等,主要涉及名称、来源、产区、形态、药材性状等现代内容,配以基原植物的彩色照片。而王家葵主编的《中药材品种沿革及道地性》(2007年)、徐春波主编的《本草古籍常用道地药材考》(2007年)等著作主要是关于传统道地药材沿革研究,而缺乏图像资料。由于古代印刷术的限制及中药采制技术“口传心授”传承模式影响,迄今有关传统道地药材图谱的挖掘研究工作严重滞后,专门的古代道地药材图谱尚属空白。
《中国传统道地药材图典》简介 溯源与传承:守护古老智慧的宝库 《中国传统道地药材图典》并非一部简单的药材汇编,它是一次对中华民族数千年医药文化精髓的深情回溯,是一份对那些凝聚着土地灵气、先人智慧的珍贵财富的庄严承诺。本书以严谨的态度,系统地梳理了中国传统医药体系中至关重要的“道地药材”概念,并将其核心价值通过详实的内容呈现给读者。 道地药材,简而言之,是指那些在地质、气候、人文等特定条件下,经过长期优选和实践检验,所产出的药效最为显著、品质最为优异的药材。它们是大自然赋予人类的慷慨馈赠,更是历代医家、药农在与疾病斗争中,不断探索、积累、传承下来的宝贵经验的结晶。本书旨在揭示这些药材之所以“道地”的深层原因,深入探究其独特的产地优势,以及这种优势如何转化为卓越的疗效。 精选与考证:严苛标准下的遴选 本书的编撰过程,是一次对传统医药知识的深度挖掘与严谨考证。我们并非泛泛而谈,而是遵循严格的遴选标准,从浩如烟海的药材中,精挑细选出最具代表性、最为广泛应用的道地药材。这些药材的选取,参考了历代本草典籍的记载、现代药理研究的成果,以及广大医药从业者的临床经验。每一个入选的品种,都经历了反复的核实与比对,确保其在地理分布、生长环境、采收时节、炮制工艺等方面的独特性和代表性。 我们深知,药材的品质与其生长环境息息相关。因此,本书在介绍每一种道地药材时,都会着重阐述其原产地的自然禀赋,包括土壤的成分、水源的特点、气候的温差、海拔的高度等。这些看似细微的环境因素,却往往是造就道地药材独特品质的关键所在。同时,我们也深入考察了当地的传统耕作、采收和初加工方法,探讨这些人文因素如何与自然条件相辅相成,共同塑造了药材的精良品质。 图文并茂:直观生动的呈现 为了让读者能够更直观、更深入地理解道地药材的特征,《中国传统道地药材图典》采用了图文并茂的编排方式。每一味道地药材,都配有高清、写实的精美图片,涵盖了其野生或栽培形态、不同生长阶段的特征、以及药材的商品形态。这些图片不仅具有极高的鉴赏价值,更能够帮助读者在实践中准确识别药材,避免混淆。 在文字描述方面,本书力求精准、详实,且易于理解。我们会清晰地介绍每味药材的形态特征、生长习性、产地分布,以及其在传统中医药理论中的应用。更重要的是,我们会详细阐述其道地形成的依据,包括产地优势、历史传承、独特炮制方法等。此外,书中还会适当地引用古籍中的经典论述,或提供相关的现代药理研究进展,力求内容的科学性与传承性的有机结合。 内涵与价值:超越物质的生命智慧 《中国传统道地药材图典》所呈现的,不仅仅是植物、矿物或动物的实体,更是蕴含其中的生命智慧和文化积淀。道地药材的形成,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的生动体现。它们是大自然在特定区域孕育出的精华,经过人类的悉心发掘和智慧利用,最终成为守护生命健康的宝贵资源。 本书的存在,也是对濒危或易受损药材的保护意识的唤醒。在现代社会,道地药材的生态环境正面临诸多挑战。通过详细介绍道地药材的产地优势和传统种植、采收方式,我们希望能够引起公众对道地药材生态保护的关注,鼓励可持续的利用方式,让这份宝贵的遗产能够世代相传。 读者对象:医药爱好者、从业者及文化探索者的必备指南 本书的目标读者群体广泛。对于中医药专业的学生和研究人员而言,《中国传统道地药材图典》是学习和研究道地药材的权威参考资料,能够帮助他们建立起系统、深入的认识。对于广大中医师、药师、药商等从业者来说,本书是提升专业技能、辨识药材真伪、优化用药方案的得力助手。 同时,对于对中华传统医药文化感兴趣的普通读者,《中国传统道地药材图典》也是一本绝佳的读物。它能够带领读者走进一个充满魅力的医药世界,了解那些代代相传的智慧,感受人与自然的深层联系。通过阅读本书,您将不仅仅是认识一种药材,更是走近一种文化,理解一种哲学。 结语:一部关于生命、地域与智慧的史诗 《中国传统道地药材图典》是一部关于生命、地域与智慧的史诗。它以科学的态度、严谨的精神、精美的图文,为读者呈现了一个丰富多彩的道地药材世界。我们希望通过这本书,能够让更多人了解道地药材的珍贵,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医药文化的精髓,让这份古老的智慧在现代社会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为人类的健康福祉贡献力量。这是一份承诺,更是一种期盼,期盼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能够得到更好的保护和更广泛的传承,让“道地”之光,照亮更多生命前行的道路。

用户评价

评分

一直以来,我都很想深入了解中医药,但市面上很多书籍要么过于学术化,要么过于浅显,很难找到一本既有深度又不失趣味的。这本《中国传统道地药材图典》真的让我眼前一亮。书的编辑团队非常专业,内容组织条理清晰,语言风格也很亲切,不像很多学术著作那样枯燥乏味。我最喜欢的是它图文并茂的呈现方式,每一味药材都配有精美的插图,让我能够轻松地辨认和记忆。而且,书中对每味药材的介绍都非常详尽,不仅包含了药材的基本信息,还涉及了它的历史渊源、产地分布、炮制方法以及临床应用等多个方面。我尤其被书中关于一些珍稀药材的介绍所吸引,它们的故事和药用价值都充满了神秘色彩。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对中医药的认识有了质的飞跃,不再是停留在一些模糊的概念上,而是有了一些具体而生动的理解。这本书无疑是我深入了解中国传统医药学的一本极佳的入门读物,也是一本值得珍藏的工具书。

评分

说实话,我最初是被它“图典”的称号吸引的。我一直是个视觉型学习者,文字再多,不如一图来得实在。拿到这本书后,我被它的插画震惊了。每一味药材的绘制都精细入微,从根茎叶到花果实,每一个细节都捕捉得恰到好处,比很多网络上的模糊图片要清晰得多,也准确得多。而且,这些插图不仅仅是写实,还带有一种艺术的美感,色彩搭配自然和谐,让人看了赏心悦目。我试着对照着书中的图,在网上搜索一些药材的真实照片,发现书中的插图还原度非常高,甚至在某些细微之处,书中的插图更能突出药材的关键特征。这说明编者在插图的绘制上花费了极大的心血,是真正用心在做学问。除了插图,文字部分的介绍也相当到位。虽然篇幅不至于冗长,但信息量却很足,重点突出,易于理解。对于我这种对中医药没有深入研究的普通读者来说,这本书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入门途径,让我能够以一种轻松愉快的方式,开始了解那些神奇的草本植物。

评分

作为一名资深的“药罐子”家庭成员,我家里常年备着不少中药材,但说实话,很多时候我都是凭着经验或者药店的推荐来购买,对它们究竟长什么样子,哪里出产的,心里没个底。这次买了这本《中国传统道地药材图典》,感觉像是终于找到了“组织”。书的排版设计很舒服,每一页都留有足够的空间,不会让人觉得压抑。更重要的是,它非常实用。我翻到家里现有的几种药材,发现都能在书里找到,而且介绍得非常详细,不仅有外观特征,还讲了它们的功效和一些相关的药用知识。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道地药材”的概念介绍,它让我明白了为什么同一味药材,产地不同,质量和疗效也会有很大差别。这对我以后去药店买药,是个非常重要的参考。我甚至开始计划,下次去外地旅游,可以留意一下当地有没有特色的道地药材,带着这本书去“寻宝”,想想都很有趣。这本书对我来说,不仅仅是一本工具书,更像是一份关于健康生活的指南。

评分

这本书刚拿到手,就爱不释手了。封面设计古朴典雅,透着一股深沉的文化底蕴,让人一眼就喜欢上。我一直对中医药的博大精深充满好奇,但苦于专业知识不足,总觉得隔着一层纱。这次偶然间看到了这本《中国传统道地药材图典》,仿佛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神秘中医世界的大门。书的纸张厚实,印刷清晰,每一幅插图都栩栩如生,仿佛真的能感受到药材的生命力。那些平日里只在古籍中听闻的药材,在这里被具象化,它们的形态、颜色、生长环境都得到了细致的描绘,让我对这些“国之瑰宝”有了更直观的认识。读着书中的文字,像是穿越了时空,感受着古人对自然万物的敬畏和智慧。不仅仅是药材本身,书中还穿插了一些关于药材的传说、典故,以及它们在不同时期的应用故事,这些都让原本枯燥的知识变得生动有趣,充满了人文气息。我觉得这本书不仅适合中医爱好者,也适合对中国传统文化感兴趣的读者,它是一本集科学性、艺术性和文化性于一体的优秀读物。

评分

我是一名传统文化爱好者,对中国古代的医学和哲学都颇有研究。一直以来,我都觉得道家思想中的“天人合一”以及对自然的尊重,在中医药学中有着深刻的体现。这本书恰好弥补了我在这方面的一些知识空白。它不仅仅是罗列药材,更重要的是,它将药材的生长环境、采集时节,甚至是它们所蕴含的自然力量,都进行了深入的阐述。我尤其欣赏书中关于“道地”概念的解读,它不仅仅是地理上的限制,更包含了气候、土壤、水质等一系列与自然精气神息息相关的因素。这与我一直以来对中国传统医学“取之于自然,用之于自然”的理解不谋而合。通过阅读这本书,我仿佛能够感受到药材背后所蕴含的宇宙能量,以及古人如何顺应自然规律来运用这些宝贵的资源。它让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药食同源”的哲学意义,以及为何有些古老的方法至今仍然被推崇。这本书为我提供了一个更广阔的视角来审视传统中医药,让我对其中的智慧更加肃然起敬。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