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国医大师治疗急危重症学术经验选》共分为上下两篇:上篇为证候篇,主要论述国医大师对发热、咳嗽、呕吐、急性黄疸、胸痛、昏迷、头痛、晕厥、抽搐等十二个急性证候的治疗经验;下篇为疾病篇,主要阐述国医大师对多脏器功能不全综合征、脓毒症、肺炎、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冠心病(不稳定心绞痛)、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病毒性心肌炎、脑梗死、癫痫、上消化道出血、胆囊炎、胆石病、胰腺炎、肾炎、泌尿系统感染、肾衰、登革热、甲流、小儿哮喘、小儿肺炎等现代医学各系统常见急重病的治疗经验。
作者简介
方邦江,医学博士(博士后),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急救科主任、急救医学教研室主任、急救医学研究室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博士后导师。先后从师国医大师朱良春、晁恩祥教授等名医大家,从事疑难危急重症临床与研究工作30余年,国家卫计委重点临床专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和重点专科学科带头人,担任国家中药管理局重点专科急诊协作组组长,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医学继续教育基地主任、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急症专业委员会会长职务。
内页插图
目录
上篇 证候篇
第一章 发热
一、概述
二、朱良春治疗发热的学术经验
三、邓铁涛治疗发热的学术经验
四、郭子光治疗发热的学术经验
五、李士懋治疗发热的学术经验
六、徐经世治疗发热的学术经验
七、裘沛然治疗发热的学术经验
八、李济仁治疗发热的学术经验
九、张琪治疗发热的学术经验
十、方和谦治疗发热的学术经验
第二章 咳嗽
一、概述
二、晁恩祥治疗咳嗽的学术经验
三、周仲瑛治疗咳嗽的学术经验
四、王绵之治疗咳嗽的学术经验
五、方和谦治疗咳嗽的学术经验
六、李辅仁治疗咳嗽的学术经验
七、洪广祥治疗咳嗽的学术思想
八、李今庸治疗咳嗽的学术思想
九、路志正从肝论治咳嗽学术思想
十、裘沛然治疗咳嗽的学术思想
十一、张镜人治疗咳嗽的学术思想
第三章 略血
一、概述
二、朱良春治疗咯血的学术经验
三、张学文治疗咯血的学术经验
四、王绵之治疗咯血的学术经验
五、洪广祥治疗支气管扩张咯血的学术经验
六、何任治疗咯血的学术经验
七、颜德馨治疗咯血的学术经验
第四章 急性黄疸
一、概述
二、李振华治疗急性黄疸的学术经验
三、任继学治疗急性黄疸的学术经验
四、刘尚义治疗急性黄疸的学术经验
第五章 呕吐
一、概述
二、何任治疗呕吐的学术经验
三、张镜人治疗呕吐的学术经验
第六章 腹泻
一、概述
二、何任治疗腹泻的学术经验
三、李玉奇治疗腹泻的学术经验
四、邓铁涛治疗腹泻的学术经验
第七章 急性腹痛
一、概述
二、吴咸中治疗急性腹痛的学术经验
三、颜正华治疗急性腹痛的学术经验
第八章 胸痛
一、概述
二、陈可冀治疗胸痛的学术经验
三、邓铁涛治疗胸痛的学术经验
四、路志正治疗胸痛的学术经验
第九章 昏迷
一、概述
二、周仲瑛治疗中风昏迷的学术经验
三、邓铁涛教授治疗昏迷的学术经验
四、石学敏治疗昏迷的学术经验
第十章 头痛
一、概述
二、张学文治疗头痛的学术经验
三、朱良春治疗头痛的学术经验
四、路志正治疗头痛的学术经验
五、颜德馨治疗头痛的学术经验
六、周仲瑛治疗头痛的学术经验
七、郭子光治疗头痛的学术经验
第十一章 晕厥
一、概述
二、郭子光治疗厥证的学术经验
三、颜德馨治疗厥证的学术经验
四、张学文治疗厥证的学术经验
第十二章 抽搐
一、概述
二、张学文治疗抽搐的学术经验
三、张镜人治疗抽搐的学术经验
四、王绵之治疗抽搐的学术经验
下篇 疾病篇
第十三章 多脏器功能不全综合征
一、概述
二、路志正治疗MODS的学术经验
三、邓铁涛治疗MODS的学术经验
四、何任治疗MODS的学术经验
第十四章 脓毒症
一、概述
二、朱良春治疗脓毒症的学术经验
三、周仲瑛治疗脓毒症的学术经验
第十五章 急性支气管炎
一、概述
二、朱良春治疗急性支气管炎的学术经验
三、洪广祥治疗急性支气管炎的学术经验
第十六章 肺炎
一、概述
二、颜德馨治疗肺炎的学术经验
三、朱良春治疗肺炎的学术经验
四、任继学治疗肺炎的学术经验
第十七章 支气管哮喘
一、概述
二、王琦治疗哮喘的学术经验
三、周仲瑛治疗哮喘的学术经验
四、贺普仁治疗哮喘的学术经验
五、程莘农治疗哮喘的学术经验
第十八章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
一、概述
二、洪广祥治疗慢阻肺急性加重期的学术经验
三、晁恩祥治疗肺心病急性期的学术经验
四、晁恩祥治疗肺衰(Ⅱ型慢性呼吸功能衰竭)的学术经验
第十九章 冠心病/不稳定心绞痛
一、概述
二、陈可冀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心绞痛的学术经验
三、郭子光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心绞痛的学术经验
四、路志正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心绞痛的学术经验
五、张学文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心绞痛的学术经验
第二十章 心律失常
一、概述
二、邓铁涛治疗心律失常的学术经验
三、李振华治疗心律失常的学术经验
四、颜正华治疗心律失常的学术经验
五、任继学治疗心律失常的学术经验
六、郭子光治疗心律失常的学术经验
七、朱良春治疗心律失常的学术经验
八、颜德馨治疗心律失常的学术经验
第二十一章 心力衰竭
一、概述
二、邓铁涛治疗心力衰竭的学术经验
三、陈可冀治疗心力衰竭的学术经验
四、郭子光治疗心力衰竭的学术经验
五、阮士怡治疗心力衰竭的学术经验
六、颜德馨治疗心力衰竭的学术经验
七、张琪治疗心力衰竭的学术经验
八、周仲瑛治疗心力衰竭的学术经验
第二十二章 病毒性心肌炎
一、概述
二、张学文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学术经验
三、张琪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学术经验
四、裘沛然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学术经验
五、邓铁涛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学术经验
第二十三章 脑梗死
一、概述
二、任继学治疗脑梗死的学术经验
三、颜德馨治疗脑梗死的学术经验
四、张学文治疗脑梗死的学术经验
五、石学敏治疗脑梗死的学术经验
第二十四章 脑出血
一、概述
二、任继学治疗脑出血的学术经验
三、石学敏治疗脑出血的学术经验
四、朱良春治疗脑出血的学术经验
第二十五章 癫痫
一、概述
二、周仲瑛治疗癫痫的学术经验
三、张镜人治疗癫痫的学术经验
四、张琪治疗癫痫的学术经验
五、何任治疗癫痫的学术经验
第二十六章 上消化道出血
一、概述
二、何任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学术经验
三、邓铁涛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学术经验
第二十七章 急性胆囊炎、胆石病
一、概述
二、何任治疗急性胆囊炎、胆结石的学术经验
三、徐经世治疗胆石症的学术经验
四、李济仁治疗胆石症的学术经验
五、周仲瑛治疗胆囊炎、胆石症的学术经验
六、颜德馨治疗胆囊炎、胆石症的学术经验
七、张镜人治疗胆囊炎、胆石症的学术经验
第二十八章 急性胰腺炎
一、概述
二、王绵之治疗急性胰腺炎的学术经验
三、吴咸中治疗急性胰腺炎的学术经验
第二十九章 急性肾炎
一、概述
二、颜正华治疗急性肾炎的学术经验
三、周仲瑛治疗急性肾炎的学术经验
第三十章 急性泌尿系感染
一、概述
二、李济仁治疗急性泌尿系感染的学术经验
三、颜正华治疗急性泌尿系感染的学术经验
四、张琪治疗急性泌尿系感染的学术经验
第三十一章 肾结石/肾绞痛
一、概述
二、张琪治疗肾结石/肾绞痛的学术经验
三、颜德馨治疗肾结石/肾绞痛的学术经验
四、朱良春治疗肾结石/肾绞痛的学术经验
五、周仲瑛治疗肾结石/肾绞痛的学术经验
六、郭子光治疗肾结石/肾绞痛的学术经验
第三十二章 急性肾衰竭
一、概述
二、张琪治疗急性肾衰竭的学术经验
三、郭子光治疗急性肾衰竭的学术经验
四、张大宁治疗急性肾衰竭的学术经验
五、朱良春治疗急性肾衰竭的学术经验
第三十三章 非典型肺炎
一、概述
二、邓铁涛治疗非典型肺炎的学术经验
三、朱良春治疗非典型肺炎的学术经验
四、晁恩祥治疗非典型肺炎的学术经验
五、任继学治疗非典型肺炎的学术经验
六、周仲瑛治疗非典型肺炎的学术经验
七、颜德馨治疗非典型肺炎的学术经验
第三十四章 登革热
一、概述
二、邓铁涛治疗登革热的学术经验
三、周仲瑛治疗登革热的学术经验
四、朱良春治疗登革热的学术经验
附:全国继承老中医药专家刘仕昌治疗登革热的学术经验
第三十五章 甲型H1N1流感
一、概述
二、郭子光治疗甲流的学术经验
三、段富津治疗甲流的学术经验
四、裘沛然治疗甲流的学术经验
五、李辅仁治疗甲流的学术经验
六、颜德馨治疗甲流的学术经验
七、任继学治疗甲流的学术经验
八、张学文治疗甲流的学术经验
九、朱良春治疗甲流的学术经验
第三十六章 小儿哮喘
一、概述
二、颜正华治疗小儿哮喘的学术经验
三、王绵之治疗小儿哮喘的学术经验
四、王琦治疗小儿哮喘的学术经验
五、贺普仁治疗小儿哮喘的学术经验
第三十七章 小儿肺炎
一、概述
二、朱良春治疗小儿肺炎的学术经验
三、刘志明治疗小儿肺炎的学术经验
四、郭子光治疗小儿肺炎的学术经验
前言/序言
中医学是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生产与生活实践中认识生命、维护健康、战胜疾病的宝贵经验总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结晶。中医药用于治疗急危重症历史悠久,中医药在救治急危重症、保障中华民族的生命健康中起着不可磨灭的贡献,中医急症是中医学精华之所聚。
古代许多著名的医家,如扁鹊、华佗、张仲景、孙思邈和叶天士等都是急救大家,并且在急危重症方面都有所建树。如扁鹊治虢太子尸厥;华佗创制麻沸散、剖腹涤肠;《内经》暴、卒、厥、死诸症;《伤寒杂病论》中风、惊悸、吐衄、下血、胸痹、心痛、蛔厥;晋代葛洪《肘后备急方》口对口吹气法;唐代孙思邈的葱管导尿法。历代医家在医疗实践中总结了一系列行之有效治疗急危重症的方剂:承气类方、大柴胡汤、安宫牛黄丸、生脉饮等;至今仍广泛应用于急、危症临床。在西方医学尚未输入中国之前,中医在治疗急症、重症上有着一套完整的治疗措施,曾经在世界医学发展中处于领先地位。
当代的国医大师无一不是将古人的经验与自己的临床实践相结合的典范,相继积累了许多宝贵的学术经验与临床效方,其临证经验具有鲜明的中医特色,尤其是在长期临床实践中不断应用总结提炼出的有效经验方药,是中医药继承与发展的基石。为了让这些宝贵的经验得以传承与发扬,我们遴选出现代诸多国医大师治疗急危重症的学术思想与经验方药,以馈广大读者学习与继承。
编写本书的主要目的之一是“传承”,也就是当我们医生读者在碰到急重病症时能够快速查阅、参考国医大师的临证经验,从而有力地提高处方水平和疗效。基于此目的,本书采取了“以急症、急病为纲,以国医大师诊疗经验为目”的编写体例。全书共分为上下两篇:上篇为证候篇,主要论述国医大师对发热、咳嗽、呕吐、急性黄疸、胸痛、昏迷、头痛、晕厥、抽搐等十二个急性证候的治疗经验;下篇为疾病篇,主要阐述国医大师对多脏器功能不全综合征、脓毒症、肺炎、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冠心病(不稳定心绞痛)、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病毒性心肌炎、脑梗死、癫痫、上消化道出血、胆囊炎、胆石病、胰腺炎、肾炎、泌尿系统感染、肾衰、登革热、甲流、小儿哮喘、小儿肺炎等现代医学各系统常见急重病的治疗经验。这样安排能够方便我们的医生读者不管从自己患者的主要症状出发还是从现代医学的诊断出发都能快速参考国医大师们对应的诊疗经验,从而快速提高疗效;编写本书的主要目的之二是“提高”,也就是给我们的读者提供在学习国医大师诊疗经验、提高疗效的基础上能够旁证博采、深入钻研的机会,从而使他们更加坚定地走继承、发扬中医药的道路。基于此目的,本书并非国医大师治疗经验简单的汇编,在编写中针对现代疾病谱的变化和临床实际,更加方便读者,我们进行了相应内容整合和革新:①中、西医对每种疾病的认识、治疗现状的概述与分析,这样利于读者横向、快速把握某一疾病诊治现状;②每个病症门下国医大师们各自的学术思想、治疗特色的归纳与分型;③在国医大师经验原按语(由国医大师本人或其学术继承人)外,又加入了编者的按语。本书各章节的编者都是活跃在急救临床一线的学术骨干,基本是全国各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或各地三甲医院急诊科/ICU的学科带头人或负责人。在各自临证基础上,他们表述自己学习、理解国医大师诊疗经验的心得、体会。通过他们的精心解读力图使读者能够融会贯通、临床诊疗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岐黄济世:国医大师急危重症辨治之道》 本书并非专注于某一本具体的书籍内容,而是旨在探讨和呈现我国国医大师们在治疗急危重症方面的宝贵学术经验、诊疗思路以及临床实践。它是一部汇集了当代中医智慧精粹的著作,致力于揭示国医大师们如何运用博大精深的中医理论,结合丰富的临床经验,在面对凶险异常、瞬息万变的急危重症时,能够拨乱反正,扭转乾坤,挽救生命,改善预后。 一、 凝聚国医大师的智慧结晶 本书所收录的学术经验,均来自历代以及当代享有盛誉的国医大师。这些大师们不仅在中医领域拥有深厚的理论造诣,更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积累了治疗疑难杂症、危急重症的独特方法和绝技。他们对中医经典的深刻理解,对疾病本质的精准把握,对辨证论治的炉火纯青,都将在本书中得到淋漓尽致的展现。本书的编写,并非简单地罗列医案,而是深入挖掘每一位大师在治疗急危重症时的核心思想、关键治法、用药原则、临证要诀,力求将他们独特的学术体系和临床智慧,以系统、清晰、易于理解的方式呈现给读者。 二、 深刻剖析急危重症的辨治关键 急危重症,顾名思义,是指病情发展迅速、病情危重、生命垂危的病证。在中医的理论体系中,急危重症往往表现为正气虚衰、邪气亢盛,阴阳失调,气血紊乱,脏腑功能严重衰竭。其特点是病程短,变化快,病情险恶,治疗难度大。本书将围绕急危重症的几个关键环节,进行深入剖析: 病因病机辨识: 大师们如何通过对病因的细致分析(如外感时邪、内伤积损、情志失调等),结合邪正斗争的动态过程,准确把握急危重症发生发展的根本病机,是施治的前提。例如,对于突发的邪气侵袭,如何辨别是风、寒、暑、湿、燥、火哪种邪气为主?对于内伤积损,如何判断是气滞、血瘀、痰凝、水停还是毒邪内蕴? 病位传变规律: 急危重症常涉及多个脏腑,病位也常随病情发展而发生转移。大师们如何通过对“六经辨证”、“脏腑辨证”、“卫气营血辨证”等多种辨证体系的灵活运用,准确判断病变脏腑、病位深浅、病势缓急,是制定治疗方案的基础。例如,对于发热高烧的病人,如何判断是表证、里证,是实证、虚证,是阳明证、少阳证?对于出现意识障碍的病人,如何判断是痰迷心窍、血瘀脑络还是热扰心神? 辨证论治的精髓: 中医治疗急危重症的核心在于“辨证论治”。本书将重点呈现国医大师们如何在辨证的基础上,确立治疗原则,如“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扶正祛邪”、“调和阴阳”等。他们如何根据病人的具体证候(如寒热虚实、表里缓急、阴阳盛衰),制定出最适合的治法,如清热解毒、回阳救逆、熄风止痉、祛湿化痰、活血通络等。 方药配伍的奥妙: 剂量、配伍、煎服法,都是方药治疗中的关键。大师们如何根据疾病的性质、证候的特点,灵活化裁经典方剂,或自拟新方,以达到“有是证,则用是方”的精准疗效,将是本书着重展现的内容。例如,在回阳救逆的方剂中,如何巧妙地运用附子、干姜、肉桂等温热药物,同时又能避免伤阴耗气?在清热解毒的方剂中,如何通过君臣佐使的配伍,达到清热而不伤正,解毒而不留邪? 急救与调治的结合: 急危重症的治疗,往往需要急救与调治并重。大师们如何运用中医的急救手段(如针刺急救、穴位注射、外用药物等)迅速稳定病情,同时又通过整体调理,促进身体康复,避免病情反复,将是本书的另一亮点。 三、 涵盖广泛的急危重症病种 本书的视角将涵盖多种常见但病情凶险的急危重症,例如: 外感热病类: 高热不退、神昏谵语、呼吸困难、循环衰竭等。 内科危重症: 突发心绞痛、心肌梗死、脑卒中、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重症肺炎、急性重症胰腺炎、肝性脑病、尿毒症、重症感染等。 外科危重症: 急腹症(如急性阑尾炎、肠梗阻、消化道穿孔、急性胆囊炎、急性胰腺炎等)、出血性疾病、休克等。 其他急危重症: 各种中毒、中毒性休克、过敏性休克、急性肾功能衰竭、重症肌无力危象、哮喘急性发作等。 对于每一种急危重症,本书将以国医大师的临床经验为蓝本,深入剖析其病因病机、辨证要点、治疗方药、临证体会,以及在急救与调治过程中的特殊考虑。 四、 理论与实践的深度融合 本书不仅仅是理论的堆砌,更是理论与实践的深度融合。它将通过大量的医案分析,生动地展现国医大师们如何将中医理论巧妙地应用于临床实践,如何在高难度、高风险的病例中,做出准确的判断,制定出有效的治疗方案,并取得令人瞩目的疗效。这些医案将包含详细的病史、舌脉象、辨证过程、治法治则、方药构成、用药剂量、煎服方法,以及疗效反馈,力求为读者提供真实、可信、可学的临床范例。 五、 传承中医精髓,服务临床实践 本书的编写宗旨,在于传承和弘扬我国优秀的中医药文化,特别是国医大师们在急危重症治疗领域的宝贵经验。通过深入学习本书内容,广大中医师、医学生,乃至对中医感兴趣的读者,能够: 提升中医辨识急危重症的能力: 掌握中医视角下对急危重症的认识,提高早期发现、早期诊断的水平。 掌握急危重症的中医治疗方法: 学习大师们独特的辨证论治思路和方药配伍技巧,为临床治疗提供有力武器。 拓宽临床视野,丰富诊疗手段: 借鉴大师们的经验,丰富自身的临床思维,在面对复杂疑难的急危重症时,能够有更多的思路和选择。 培养中医思维和临床智慧: 学习大师们严谨求实、勇于创新的治学精神,以及敬畏生命、济世救人的医者仁心。 《岐黄济世:国医大师急危重症辨治之道》,是一部集理论性、实践性、指导性于一体的学术专著,它将成为广大中医从业者和学习者在急危重症诊疗领域不可多得的良师益友。它不仅是对国医大师们学术成就的致敬,更是对中医生命力的生动诠释,是对中国传统医学在现代医学体系中不可替代作用的有力证明。这本书将带领读者走进中医治疗急危重症的殿堂,感受智慧的光芒,领略医术的魅力,并最终服务于广大患者的健康福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