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目繁华京师梨园故居谈(套装上下册)

满目繁华京师梨园故居谈(套装上下册)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刘嵩崑 著
图书标签:
  • 京剧
  • 梨园
  • 故居
  • 北京文化
  • 历史
  • 文化遗产
  • 戏曲
  • 老北京
  • 民俗
  • 建筑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北京燕山出版社
ISBN:9787540243982
版次:1
商品编码:12146031
包装:精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7-04-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534
套装数量:2
字数:640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满目繁华京师梨园故居谈(套装上下册)》以生、旦、净、丑、乐诸行当为纬,以生年时间先后为经,列举百位在京师梨园界有分量的京剧名伶,对其生平、家世、故居概况分别加以介绍。每位人物为一个独立篇目,从生平切入,娓娓道来,最终侧重于对其故居的变更、建置、居住此地时的重要事件等的描述。每篇文章中配有图片若干张,主要为人物便照、个别剧照以及故居照片。另外,在以一百家名伶故居为主体的介绍之外,《满目繁华京师梨园故居谈(套装上下册)》中还以行当为类别,附录了名伶后生故居照片近百幅。附录“500余条街巷之名伶故居”为《满目繁华京师梨园故居谈(套装上下册)》的另一重要特色和价值所在。该部分以北京东、西城为整体框架,分别列举位于两区内的名伶故居街巷地址、居住于此的名伶、所属行当等,条分缕析,丰富详实,具有重要的检索和研究价值。此外,在“500余条街巷之名伶故居”后,收录了作者早年间与各名伶的往来书信手迹数十封,见证了作者在梨园界的交游经历,同时这些也是宝贵的历史资料。

作者简介

刘嵩崑,自幼酷爱京剧与文史,业余从事写作二十余年,曾用松昆、高山、木公等笔名。北京市京剧昆曲振兴协会会员、北京市昆曲研习社社员、北京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崇文区作家协会会员、宣武区作家协会会员。已出版《梨园轶闻》《梨园史缀》等专著。

内页插图

目录

总 序 001



自 序 013



编写体例 001



一 生 001



余三胜 003



程长庚 007



张二奎 012



俞菊笙



俞振庭



杨隆寿 020



谭鑫培 024



茹莱卿 031



陆华云 035



尚和玉 037



叶春善 041



小兰英 045



杨小楼 048



时慧宝 056



王又宸 059



迟月亭 062



金仲仁 065



恩晓峰 070



周瑞安 072



张德俊 076



郭仲衡 080



高庆奎 083



余叔岩 087



言菊朋 094



雷喜福 099



刘砚芳 102



张春彦 106



贯大元 109



李洪春 113



马连良 119



白云生 124



孙毓堃 127



李宝櫆 131



杨宝森 133



奚啸伯 137



李万春 140



王少楼 145



李盛藻 147



王琴生 149



徐东明 152



叶盛兰 155



梁益鸣 160



高盛麟 163

前言/序言

  早年戏曲艺人的社会地位极为卑微,被称之为“戏子”,视为“下九流”。皇亲国戚、达官贵族居住的内城,是严禁他们进住的。只有劳动人民居住的外城,才允许有戏班和戏院。正阳门外一带商号集中,一切服务设施应运而生,戏园子也就必然在这里相继建成,如查家(广和)楼、月明楼、太平园、四宜园、天乐(华乐)园、庆乐园、庆和园、三庆园、广德楼、中和园、广兴园、裕兴园、同乐轩等。当年众多徽、汉、京、昆、梆的演员与班社,就选中了这戏园、茶楼集中的就近街巷定居下来。尤其是南城的前门、崇外、大栅栏、椿树、天坛、天桥等地区,逐渐形成了班社与演员的聚居地,有的自立堂号课徒传艺。各个行当的演员,乃至场面、箱倌等舞台工作人员,由于其技艺精湛,均出现过选人昇平署进宫承差的名家。虽然民国后,艺人们有的迁往内城的东、西两区,但多数没有离开南城这一区域,甚至有的又从内城迁回南城。戏班早年有句谚语:“人不辞路,虎不辞山,唱戏的离不开韩家潭。”加之梨园界相互结亲,甚至近亲联姻构成家族,200多年来,南城居住着数以百计的梨园世家,有的已经延续到第六代或第七代,乃至第八代、第九代。随着城市的改建,其中一部分人告别了所居住的老宅,也有的至今仍在南城居住。
  现将生、旦、净、丑、乐诸行当名家,以生年为序列举百位,对其生平与故居概况分别加以介绍。并将东城、西城依次分区片,简述其中500余条街巷之名伶居住情况及部分故居照片附录于后,以飨读者。此外,亦附有笔者与梨园界人士交游往来书信数十封。
京师梨园往事 京师,这座古老而辉煌的都城,自古以来便是繁华荟萃之地。而在这座城市的喧嚣之中,隐藏着一方承载着无数悲欢离合的舞台——梨园。 本书将带您走进京师梨园的深处,拂去历史的尘埃,探寻那些曾经在此绽放过的璀璨星辰,聆听那些已然远去的悠扬唱腔,感受那一段段扣人心弦的梨园往事。 一、梨园初探:京城里的戏梦人生 京城,作为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自然也孕育了最繁盛的戏曲艺术。本书将从京师梨园的起源讲起,追溯其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脉络。我们将深入了解不同剧种的兴衰,从京剧的形成与鼎盛,到京味十足的地方戏曲,再到那些被遗忘在时光角落的古老剧目。 您将看到,那些曾经红极一时的戏班如何在这座城市里扎根生长,那些技艺精湛的梨园名角如何在舞台上叱咤风云,他们的生平故事,他们的艺术追求,他们的悲欢离合,都将在本书中徐徐展开。我们不仅会关注台前的光鲜亮丽,更会深入台后,揭示梨园弟子严苛的学艺过程,戏班内部的管理制度,以及戏曲艺人在社会中的生存状态。 二、名角风采:星光璀璨的梨园群像 京师梨园,人才辈出。本书将为您精心描绘一批批叱咤风云的梨园名角。他们或许曾以一袭华丽的戏服,一腔婉转的唱腔,征服了无数观众;他们或许曾以精湛的演技,将经典角色演绎得活灵活现,成为一代人的集体记忆。 从风华绝代的青衣,到威风凛凛的武生,从滑稽可爱的丑角,到阴柔细腻的小生,我们将为您逐一呈现。他们的成名之路,他们的艺术风格,他们的师承渊源,都将被细致地考证和描绘。您将了解到,他们是如何在时代的洪流中,用自己的艺术才华,书写传奇。我们也会关注那些在幕后默默付出的戏曲大师,以及他们对后辈的传承与启迪。 三、剧目拾遗:时代的缩影与情感的共鸣 一部剧目,就是一个故事,一段历史,一种情感。本书将精选京师梨园的经典剧目,对其进行深入的解读与赏析。我们不仅会从艺术的角度分析其唱念做打的精妙之处,更会挖掘其背后蕴含的时代背景、社会风貌以及深刻的人文情感。 您将看到,历史剧如何折射出王朝的兴衰更迭,情感剧如何触动人们内心最柔软的角落,以及那些带有浓厚京城特色的幽默喜剧,又如何展现出市民阶层的喜怒哀乐。我们还将关注一些濒临失传的古老剧目,试图通过研究与复原,让它们重现光彩。 四、梨园悲歌:繁华背后的辛酸与坚守 繁华背后,总有不为人知的辛酸。京师梨园的艺人们,也曾经历过时代的变迁,命运的跌宕。本书不会回避这些光鲜外表下隐藏的艰辛。 您将了解到,在动荡的年代,梨园艺人如何面临生存的危机;在等级森严的社会,他们如何争取应有的尊重;在个人命运与时代洪流的碰撞中,他们又做出了怎样的抉择。同时,我们也将强调他们身上那种对艺术的执着追求,对梨园事业的热爱与坚守。正是这份热爱,支撑着他们在风雨飘摇中,继续传承和发展这门古老的艺术。 五、京师记忆:梨园的传承与未来 京师梨园,是这座城市独特的文化符号。如今,虽然时代变迁,戏曲面临着新的挑战,但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依然吸引着无数人。本书的最后一部分,将聚焦于京师梨园的传承与发展。 我们将探讨新一代梨园艺人的成长,传统戏曲在当代社会的创新与转型,以及我们如何更好地保护和传承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从老一辈艺术家的口述历史,到当代学者对戏曲艺术的研究,再到年轻观众对传统戏曲的重新发现,我们希望勾勒出京师梨园在新时代的生命力。 《京师梨园往事》,不仅仅是一部关于戏曲的书,更是一部关于人、关于时代、关于文化的史书。它将带领您走进那段繁华而又充满故事的京城梨园,去感受那份独属于戏曲的魅力,去体会那些在舞台上与生活中,闪耀过的生命光芒。

用户评价

评分

这套书,我读起来是欲罢不能。它不仅仅是一部关于京师梨园的书,更像是一部浓缩了老北京时代风貌的史书。作者的文字功底非常深厚,他能够将那些历史的陈迹,那些曾经辉煌的戏园,那些风华绝代的梨园名角,以一种极其生动、引人入胜的方式呈现在读者面前。我最喜欢的是书中对那些故居的描绘,它们不仅仅是一个个建筑,更是承载了无数故事、无数情感的空间。作者在追溯这些故居的历史时,如同考古学家般细致,从历史文献到民间传说,无一不搜集,然后用他饱含感情的笔触,将这些碎片化的信息串联起来,形成一幅幅鲜活的历史画面。我读到关于某个戏园的兴衰史时,常常会为之唏嘘,那些曾经的繁华,如今的沉寂,都让人感慨万千。书中对梨园名角的刻画,也极具深度,不仅仅是舞台上的光彩,更是他们台下的生活,他们的喜怒哀乐,他们的艺术追求,都展现得淋漓尽致。我被某个角儿对艺术的执着所打动,他一生都在为京剧的传承和发展而努力,这种精神令人肃然起敬。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细腻,而且充满了浓浓的京味儿,读起来就仿佛置身于老北京的街头巷尾,感受着那个时代的独特魅力。

评分

读完《满目繁华京师梨园故居谈》这套书,我感觉自己仿佛亲身经历了一场穿越时空的旅行,回到了那个曾经充满艺术气息的京师。作者的笔触非常细腻,他用饱含深情和考究的文字,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幅关于京师梨园的壮丽画卷。我特别喜欢书中对那些梨园故居的描写,它们不仅仅是冰冷的建筑,更像是活着的历史,承载了无数代梨园人的梦想和奋斗。作者在追溯这些故居的历史时,运用了大量的史料和传说,将那些曾经的辉煌,曾经的轶事,都描绘得栩栩如生。我读到关于某个戏园的繁盛景象时,仿佛能听到那震耳欲聋的锣鼓声,看到那人头攒动的观众。书中对梨园名角的刻画,也极为精彩,他们不仅仅是舞台上的艺术家,更是那个时代的文化符号。作者深入挖掘了他们的艺术生涯,他们的个人经历,将他们的形象塑造得丰满而立体。我被书中某个角儿在困境中的坚韧所打动,他用自己的生命诠释了对艺术的忠诚。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优美,而且充满了浓厚的文化气息,读起来就像是在欣赏一幅精美的国画,每一个细节都值得细细品味。它让我对京师这片土地,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深的认识和理解。

评分

这套书,我真心推荐给所有对中国传统文化感兴趣的朋友。它不仅仅是一本关于京师梨园的书,更是一本关于历史、关于艺术、关于人生百态的书。作者的笔触非常细腻,他用饱含深情的文字,为我们重现了那个曾经辉煌的京师梨园。我特别喜欢书中对那些梨园故居的描写,它们不仅仅是建筑,更是承载了无数故事、无数情感的空间。作者在追溯这些故居的历史时,如同考古学家般严谨,又如文学家般生动,将那些历史的碎片,编织成一幅幅鲜活的画面。我读到关于某个戏园的兴衰史时,常常会为之感慨,那些曾经的繁华,如今的沉寂,都让人思考历史的无常。书中对梨园名角的刻画,也极为精彩,他们不仅仅是舞台上的表演者,更是那个时代的文化符号。作者深入挖掘了他们的艺术生涯,他们的个人经历,将他们的形象塑造得丰满而立体。我被书中某个角儿对艺术的执着所打动,他用自己的生命诠释了对京剧的热爱。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优美,而且充满了浓厚的文化气息,读起来就仿佛是在欣赏一幅精美的画卷,每一个笔触都充满了力量。它让我对京师这片土地,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深的敬意和热爱。

评分

这套书真的是满足了我对老北京、对京剧、对那种老派文化的所有想象。作者的笔墨,简直就像是把那些已经消逝的时光给重新唤醒了一样。我以前对京剧了解不多,觉得它可能有点高高在上,离我的生活很远。但读了这本书之后,我才发现,原来京剧和我们的生活是如此的贴近,它承载了那么多普通人的情感,那么多时代的变迁。书里提到的那些梨园故居,听名字就觉得很有故事,作者细致地描绘了它们曾经的辉煌,以及如今的变迁。我读到关于某个戏园的描写时,脑海里会立刻浮现出那热闹非凡的场景,锣鼓喧天,戏迷云集。作者对于那些戏曲名家的介绍,也并非简单的生平事迹罗列,而是深入挖掘了他们的艺术生涯,他们的创作理念,甚至是一些不为人知的趣闻轶事。我被书中描述的某个老艺人的坚守所感动,他一生都在追求艺术的极致,那种精神真的很令人敬佩。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细腻,而且充满了一种古朴的韵味,读起来就像是在听一位老者娓娓道来,那些历史的陈迹,那些人生的感悟,都自然的流淌出来。它让我对京师这片土地,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和理解。

评分

《满目繁华京师梨园故居谈》这套书,给我带来的不仅仅是知识的获取,更是一种精神的洗礼。作者用他饱含深情的笔触,为我们勾勒出了一个旧日京师梨园的恢宏画卷,其中蕴含的文化底蕴和历史厚度,足以让人沉醉其中。我特别喜欢书中对那些曾经叱咤风云的梨园名角的描绘,他们不仅仅是舞台上的艺术符号,更是时代的见证者,是历史洪流中的个体。作者对他们的刻画,既有艺术上的高度评价,也不乏对他们人性深处的挖掘,那些成功背后的艰辛,那些辉煌之后的落寞,都展现得淋漓尽致。我读到关于某个角儿在逆境中的不屈,在顺境中的谦逊,都让我看到了一个真实而有血有肉的人物。书中对于梨园的变迁,对于京剧的传承,都有着深刻的洞察。它不仅仅是对过去的追溯,更是对当下的一种反思。我尤其欣赏作者在描述中融入的那些京味儿十足的细节,那些老北京的俚语,那些市井的烟火气,都让整本书充满了生活气息,也让那些历史场景更加鲜活。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民族的文化根脉,看到了那些为了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而默默奉献的人们。它让我对京师这片土地,对中国传统艺术,有了更深的敬意和热爱。

评分

《满目繁华京师梨园故居谈》这套书,带给我的阅读体验是前所未有的。作者的笔墨,不仅是历史的梳理,更是情感的倾注。他用一种近乎虔诚的态度,去描绘那些曾经辉煌的京师梨园,那些承载着无数故事的故居。我喜欢作者在描述中融入的那些细节,那些关于戏服的颜色,关于舞台的布置,关于观众的喝彩,都让我仿佛身临其境。书中对梨园名角的刻画,也极其精彩,不仅仅是他们的艺术成就,更包括他们的人生起伏,他们的性格特点,都描绘得栩栩如生。我读到关于某个角儿在面对困境时的坚韧,在面对名利时的淡泊,都让我看到了人性的光辉。这本书不仅仅是对过去的怀念,更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传承和致敬。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了对京师这片土地,对中国传统艺术的深深眷恋。它让我看到了,一个民族的文化根脉,是如何在这片土地上生长、繁荣,又如何在时代的变迁中,继续传承下去。这本书的价值,不仅仅在于它提供的知识,更在于它唤醒了我们内心的文化认同,让我们更加珍视和热爱自己的传统文化。

评分

这套书,我可以说是在细细品味中完成的,每一次翻开,都能从中发现新的惊喜。作者用他那饱含深情的笔触,为我们描绘了一个充满诗意和烟火气的旧日京师梨园。我尤其被书中对那些梨园故居的描绘所吸引,它们不仅仅是建筑,更是历史的载体,是故事的发生地。作者在追溯这些故居的历史时,就像是在进行一场心灵的考古,挖掘出那些被时间掩埋的往事,那些曾经在此发生的人物和事件。我读到关于某个戏园的辉煌时期,那种盛况,仿佛能听到悠扬的戏曲声,看到观众热烈的掌声。书中对梨园名角的刻画,也极具艺术性,他们不仅仅是舞台上的表演者,更是那个时代的文化代表。作者深入挖掘了他们的艺术生涯,他们的个人经历,将他们的形象塑造得活灵活现。我被书中某个角儿对艺术的纯粹追求所打动,他一生都在为京剧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优美,而且充满了浓厚的文化气息,读起来就仿佛是在品尝一杯陈年的美酒,越品越有味道。它让我对京师这片土地,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悟。

评分

这本书简直就是一本京师梨园的“活日记”,我读的时候常常会忘记自己是在看书,而是觉得自己仿佛置身于那些喧闹又充满艺术气息的场合。作者的文字功底可见一斑,他能够将那些相对遥远的历史细节,以一种非常生动、接地气的方式呈现出来。我尤其被书里对于那些梨园名角的刻画所打动,不仅仅是他们的艺术造诣,更包括他们背后的人生故事,那些喜怒哀乐,那些为了艺术付出的努力和牺牲,都让我看到了鲜活的个体。我常常会停下来,想象那些在舞台上光芒四射的艺人,在台下又经历了怎样的生活,他们的情感世界又是如何丰富。书中对于不同时期梨园的发展变迁也有着深刻的剖析,从兴盛到式微,再到某些方面的传承,都展现出了历史的厚重感。我喜欢作者在叙述中融入的那些小故事,那些民间传说,那些坊间的轶事,它们让原本可能枯燥的历史变得妙趣横生,也让那些冰冷的人物变得有血有肉。读完这本书,我对京师梨园的了解不再是碎片化的,而是有了一个系统、全面的认知。它让我看到了一个时代的缩影,一个文化符号的演变,也让我对传统艺术有了更深的敬意。这本书的阅读体验是沉浸式的,它不仅仅是知识的灌输,更是一种情感的连接,一种文化的体验。

评分

我真的很少会写书评,但《满目繁华京师梨园故居谈》这套书,实在是有太多的地方让我想要与人分享。它不仅仅是一本关于戏曲的书,更是一本关于北京城、关于历史、关于人情世故的书。作者在描绘梨园盛况的同时,巧妙地将京师的地理风貌、市井生活、社会变迁融入其中,读起来仿佛在品味一壶陈年的老酒,越品越有味道。我特别欣赏作者在追溯那些梨园故居时的那种细致和考究,仿佛每一次探访,都是一次与历史的对话。他不仅仅满足于罗列史料,更注重挖掘那些被时间掩埋的细节,那些曾经在此发生的故事,那些在此留下足迹的人物。我常常会被书中的一些片段所触动,比如某个角儿在困顿时的坚持,比如某个戏园在变迁中的挣扎,这些都展现了人生的无常和命运的跌宕。这本书的写作风格非常独特,它既有史学研究的严谨,又不失文学作品的感染力。在阅读的过程中,我常常会感到一种强烈的画面感,那些曾经的繁华景象,那些鲜活的人物,都仿佛跃然纸上。它让我对京师这片土地有了更深的理解,也让我对那些曾经为中国传统文化做出贡献的人们,有了更深的敬意。这本书的厚重感和文化底蕴,绝对值得反复品读。

评分

这套书真的让我爱不释手,虽然我并不是什么梨园戏曲的专家,但书中描绘的京师梨园的繁华景象,那种旧日时光的韵味,简直像一幅幅鲜活的画卷在我眼前徐徐展开。作者的笔触细腻而深情,仿佛带着我穿越了时空,置身于那个充满戏曲魅力的时代。无论是对于那些曾经辉煌一时的戏园子,还是那些风华绝代的梨园名角,书里都给予了详尽的描绘。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某个特定戏园的描写,它不仅仅是一个表演的场所,更是承载了无数故事、情感和历史的载体。那些木质的梁柱,古老的戏服,甚至是空气中弥漫的淡淡香料味,都仿佛能通过文字传递过来。读着读着,我常常会想象,在那个年代,有多少人挤在戏园里,为了听一出好戏而欢呼雀跃,有多少人因为角色的命运而悲喜交加。作者对于细节的把握令人惊叹,他不仅仅是在讲述历史,更是在唤醒一种集体记忆,一种对于传统文化的深深眷恋。即使是对戏曲了解不深的我,也能被这种浓厚的文化氛围所吸引,感受到中国传统艺术的独特魅力。这本书的价值,远不止于知识的传递,更在于它能激发起读者内心的共鸣,让我们重新审视和珍视那些曾经辉煌的文化遗产。上下两册内容翔实,前后呼应,构建了一个完整的京师梨园的图景,让人读来意犹未尽,回味无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