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中的日记(尼泊尔)

画中的日记(尼泊尔)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罗一丁 编
图书标签:
  • 尼泊尔
  • 旅行文学
  • 文化
  • 日记
  • 游记
  • 人文
  • 绘画
  • 艺术
  • 异域风情
  • 个人经历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博库网旗舰店
出版社: 三联书店
ISBN:9787807681663
商品编码:12152882287
开本:16
出版时间:2017-04-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 商品名称:画中的日记(尼泊尔)
  • 作者:罗一丁
  • 定价:58
  • 出版社:三联书店
  • ISBN号:9787807681663

其他参考信息(以实物为准)

  • 出版时间:2017-04-01
  • 印刷时间:2017-04-01
  • 版次:1
  • 印次:1
  • 开本:16开
  • 包装:平装
  • 页数:297
  • 字数:177千字

编辑推荐语

尼泊尔,究竟是怎样的神奇国度,只要一到了那里,久处喧嚣俗世的人心,却能无时不刻受到触动? 犀牛,大象,佛国,滑翔伞……这是一趟去往自由心境的自由行走之旅:亲历解读尼泊尔;100余幅作者手绘插图,传递尼泊尔天空下的悠然自在。 罗一丁绘著的《画中的日记(尼泊尔)》还是一本实用旅行指南,作者详细记录了随时可变的旅行路线以及亲测靠谱的客栈推荐。 有些人,也许仅仅一面之缘,有些地方,只有在去过之后,才*怀恋。不如就随着这本书,再细细回味一番吧。在奇特旺,尼泊尔是天刚泛起鱼肚白,薄薄的青雾浮起在河床上,笼罩着轻纱的梦散去后,里面走出的一对象母子。走进蓝毗尼,尼泊尔是无忧树下佛陀的诞生地。来到博卡拉,尼泊尔是雪山环抱中的高原湖,是无忧无惧的御风滑翔。在巴克塔普尔,尼泊尔是众神的山谷。在纳加阔特,尼泊尔是凡尘世相。回到加德满都,尼泊尔又是什么?

内容提要

“尼泊尔这个喜马拉雅的云中古国是个永远解不 开的谜,越多了解,越少确认。不过这块山地上壮美 的自然和干净的心灵是不需确认的,它们是传导快乐 的源泉。在尼泊尔的每**,快乐都会上升。” 由奇特旺,到蓝毗尼,然后北上博卡拉,之后返 回加德满都,罗一丁绘著的《画中的日记(尼泊尔)》 极具个人特色的绘画和步履见闻,描绘了观光客以外 、慢游之下的尼泊尔,讲述了这个离我们既近又远、 深刻触动心灵的自然态国度的故事。
    

目录

A 奇特旺
1.飞向喜马拉雅南麓
2.犀牛客栈和“那马四代”
3.奇特旺的牙医
4.**公园的历史
5.关于那头穿铠甲的牛
6.**次入园
7.与幸福擦肩而过的二进宫
8.拉普蒂河的黄昏
9.蜗牛的世界
10.三顾茅庐不负众望
B 蓝毗尼
1.迪维雅(Divya)小姐妹
2.三轮车和菩提树下的帅哥
3.佛陀诞生地的考古
4.圣园
5.菩提树下的冥想
6.释迦牟尼的传说
7.落寞的边陲小镇
C 博卡拉
1.荷兰女孩和可爱的助驾
2.雪山怀抱中的高原湖
3.**临湖的酒店
4.绣花T恤
5.安纳布尔纳环线
6.骑巡博卡拉:皇家恩费尔德、皮划艇和嬉皮
7.萨兰科特咖啡
8.日照金山
9.无证飞行
10.“著我扁舟一叶”
11.美丽的陷阱——鱼尾峰客栈
12.老板“小诸葛”
13.风景主食
D 巴克塔普尔
1.司机大师
2.众神的山谷
3.三大超人
4.种姓制度
5.月上巴德岗
6.巴克塔普尔的早餐和历史
7.陶马迪广场
8.杜巴广场
9.纽瓦丽建筑和装饰风格
10.印度教建筑风格
11.塔丘帕旧城广场
12.中世纪生活场景
E 纳加阔特
1.生活中的种姓制度
2.云上的客栈
3.日出东山
F 加德满都
1.泰末区的妙境
2.梦花园
3.杜巴广场
4.女神的护佑
5.帕坦的文殊菩萨
6.戒指开司米
7.国刀
8.成都饭店
后记


画中的日记(尼泊尔):凝固的时间,流动的灵魂 这是一本关于凝固的时间与流动灵魂的书。它不是一本简单的旅行指南,也不是枯燥的学术研究,更非描绘壮丽风光的摄影集。它是一本日记,以画笔为笔,以色彩为墨,以尼泊尔这片古老而神秘的土地为画布,记录下一位旅人心灵深处那些细微却又深刻的触动。 翻开它,你将走进的不是一条条地图上的路线,而是穿越时空的心灵轨迹。作者并非以冷峻的观察者姿态审视这片土地,而是将自己全然浸入,用画笔捕捉那些转瞬即逝的情绪,用色彩编织那些难以言说的感受。每一幅画,都承载着一段被时间筛滤过的记忆,每一次笔触,都饱含着一个被空间唤醒的灵魂。 尼泊尔,这个被称为“众神之国”的国度,以其巍峨的喜马拉雅山脉、古老而庄严的寺庙、淳朴而虔诚的人民,以及独特的文化风情,吸引着无数来自世界各地的朝圣者与探险家。然而,当我们用画笔去描绘时,我们看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是否仅仅是表面的壮丽与喧嚣?《画中的日记(尼泊尔)》所要呈现的,恰恰是那些藏匿在风景之下,人物面孔之上,仪式喧腾之中,更为细腻、更为内在的精神印记。 书中的每一页,都是一个窗口,通向作者在尼泊尔的点点滴滴。也许是清晨,当第一缕阳光穿透薄雾,洒在加德满都古老建筑的屋顶,那种宁静与祥和,被作者用温暖的色调勾勒出来。那不是简单的光影描绘,而是对一种被时间遗忘的慢节奏的赞美,对一种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姿态的体悟。画中的建筑,或许有些斑驳的痕迹,但正是这些岁月的沉淀,赋予了它们一种超越物质的美感,一种历史的厚重感。作者捕捉到的,便是这种“无声的语言”,一种通过观看便能触及灵魂的力量。 或许是在帕坦杜尔巴广场,看着穿着传统服饰的妇女,她们脸上刻画的不是沧桑,而是一种历经风雨后的平静与坚韧。她们手中的篮子,盛满的是生活的琐碎,但她们的眼神,却流露出对生命内在力量的坚持。作者的笔触,或许会放大她们指尖的纹路,捕捉她们嘴角不易察觉的笑意,将这些平凡的瞬间,升华为一种对女性力量的赞歌。这是一种“观人如观画”的视角,通过对细节的放大,揭示出人物内心世界的丰盈与复杂。 又或许是在博卡拉,费瓦湖畔的宁静。远处的雪山,近处的湖水,以及湖面上悠闲划过的船只,构成一幅恬静的画面。但作者描绘的,绝不仅仅是风景的复制。她可能捕捉的是湖面上微风拂过的涟漪,是阳光洒在水面上跳跃的光斑,是空气中弥漫的淡淡的花香。这些细微之处,构成了整个画面的灵魂,也唤起了读者内心深处对宁静、对自然的渴望。这是一种“意境的营造”,通过对感官细节的捕捉,将观者带入一种特定的情绪氛围。 书中的“日记”属性,意味着它是一种私人化的记录,一种不加修饰的真实。没有刻意的雕琢,没有矫揉造作的渲染。作者用画笔,记录下那些触动她心灵的瞬间,无论是喜悦、惊叹,还是偶尔的困惑与迷茫。这些情绪,如同尼泊尔多变的天气,时而晴朗,时而阴沉,却都构成了旅途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例如,在描绘某个热闹的市场时,作者可能不会试图去描绘每一个叫卖的小贩,每一个琳琅满目的商品。她或许会选择聚焦于一位老者专注的神情,一位孩童纯真的笑容,或者是一串串色彩鲜艳的香料堆砌而成的视觉冲击。她用色彩的碰撞,用线条的律动,来传达市场的活力与温度,但更深层的,是她在那份喧嚣中捕捉到的,关于生活、关于传承的某种不变的本质。 在描写寺庙的场景时,作者也并非只关注建筑的宏伟。她可能会花费大量笔墨去描绘那些僧侣们虔诚的面容,他们手中摇动的转经筒,他们低声吟诵的经文。那是一种超越物质的虔诚,一种与精神世界的深度连接。作者用柔和的笔触,或用深邃的色彩,去描绘那种宁静而又充满力量的氛围,让读者感受到信仰的力量,以及生命在信仰中的升华。 这本书,也同样关注了尼泊尔人民的生活细节。那些在街边辛勤劳作的工匠,那些在田间辛勤耕耘的农夫,那些背负着沉重货物行走在崎岖山路的挑夫。他们或许没有光鲜亮丽的外表,但他们身上散发出的,是对生活的坚韧,对劳动的尊重,以及一种朴素而又深刻的生命智慧。作者通过画笔,赋予了这些平凡的劳动者一种不平凡的光辉,让他们在画中“活”过来,向观者讲述着关于生存,关于尊严的故事。 “画中的日记”,意味着每一幅画都承载着一段“日记”式的文字,或者说是,文字本身也如同绘画一般,充满画面感和情感色彩。作者不会用平铺直叙的语言来叙述,而是会用更具诗意、更具想象力的表达,去补充画面的视觉语言,去阐释画中隐藏的情感。这些文字,或许是对某个场景的瞬间回响,是对某个人物的内心猜测,是对某个文化的深层感悟。它们与画作相互呼应,相互补充,共同构建出一个立体的、有温度的尼泊尔。 总而言之,《画中的日记(尼泊尔)》是一次关于“看见”的探索。它鼓励我们放下固有的框架,用一种更纯粹、更感性的视角去观察世界。它告诉我们,风景并非只有远山近水,生活并非只有轰轰烈烈。那些细微之处,那些被遗忘的角落,那些沉默的面孔,往往蕴藏着最深刻的真理,最动人的情感。 这本书,适合每一个渴望在繁忙的生活中寻找片刻宁静的读者,适合每一个对异域文化充满好奇的旅行者,更适合每一个希望通过艺术的语言,去触碰和理解不同生命的人。它不是一次简单的知识灌输,而是一次心灵的洗礼,一次灵魂的共鸣。当你合上这本书时,你或许会发现,你对尼泊尔的认识,早已超越了书本的字句,而是深深地烙印在了你的心灵深处,如同那些凝固在画纸上的时光,永不褪色,却又永远鲜活。这,便是《画中的日记(尼泊尔)》所能带给你的,独特的,也是最珍贵的体验。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书名很吸引我,“画中的日记”本身就充满了诗意和画面感,再加上“尼泊尔”,这不免让我对书中可能描绘的异域风情产生了无限的遐想。我一直对尼泊尔这个国家充满好奇,那里的雪山、古老的寺庙、以及独特的文化,都像磁石一样吸引着我。我常常会在网上搜集关于尼泊尔的图片和视频,想象着自己漫步在加德满都的街头,感受那份古老而宁静的氛围。因此,当我在书店看到这本书时,我几乎毫不犹豫地将它收入囊中。我期待着这本书能带领我走进一个鲜活的尼泊尔,不仅仅是风景的描绘,更希望能看到作者通过“日记”的形式,记录下他在那片土地上真实的情感、经历和观察。我希望能够透过那些“画”,感受到作者的心跳,理解他眼中的尼泊尔,那种超越语言和文字的细腻情感,或许更能触动人心。这本书的书名,就像一扇门,为我打开了一个充满神秘和魅力的世界,我迫不及待地想踏入其中,去探索属于“画中的日记”和“尼泊尔”的独特故事。

评分

这本书的书名“画中的日记(尼泊尔)”勾起了我内心深处对于旅行文学的某种期待。我常常觉得,一本好的旅行书,不应该仅仅是景点介绍和行程攻略,它更应该是一种情感的传递,一种文化的触碰,一种对人生意义的探索。而“画中的日记”这个组合,恰恰暗示了一种深度和温度。我猜想,作者可能是一位善于观察生活细节的人,他用画笔捕捉那些转瞬即逝的美好,用文字记录下那些触动心灵的瞬间。尼泊尔,这个充满宗教氛围和自然奇观的国家,无疑为这种记录提供了绝佳的背景。我期待的是,这本书能够带领我“看见”尼泊尔,不仅仅是视觉上的看见,更是心灵上的共鸣。也许作者会描绘出某个清晨,当阳光洒满古老的寺庙,僧侣们低声吟唱时的宁静;也许会记录下,在某个简陋的小餐馆里,与当地人交流时那份淳朴的热情;亦或是,在攀登雪山时,那种渺小却又无比坚韧的自我挑战。这本书的书名,给我一种感觉,它是一份被精心珍藏的宝藏,等待着被发现和分享。

评分

拿到这本书的那一刻,我脑海里就勾勒出了无数的可能性。我设想着,这本书或许是一系列精美的手绘插画,每一幅都配有作者简短而真挚的文字记录,仿佛翻阅一本私人相册,却充满了艺术气息。那些画,可能是色彩斑斓的街景,是虔诚祈祷的人们,是雄伟的山峦,甚至是路边的一朵小花,都可能承载着作者在那一刻的心情和感悟。或者,这又是一本更具叙事性的作品,作者将自己的旅程化为一篇篇日记,而“画”可能指的是他观察到的、感受到的、甚至是通过文字描绘出的画面,那些画面在他的笔下栩栩如生,让我们身临其境。尼泊尔,这个充满神秘色彩的国度,本身就有着丰富的视觉元素,从古老的建筑到壮丽的喜马拉雅山脉,再到当地人民的生活百态,都为“画”提供了无限的素材。我好奇作者是如何将这些元素融入他的“日记”之中,是写实的描绘,还是抽象的意境?是记录下客观的景象,还是表达内心的情感?这本书的书名,给了我巨大的想象空间,我期待它能带来一场视觉和心灵的双重盛宴。

评分

我选择这本书,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的名字传递出一种独特的叙事方式。不是那种宏大的历史叙事,也不是那种纯粹的游记,而是“画中的日记”,这让我觉得它会是一种非常个人化、充满情感的记录。我一直对那些能够用艺术化的方式来表达经历的作品情有独钟,比如那些带有插画的散文集,或者以漫画形式讲述的故事。这本《画中的日记(尼泊尔)》让我联想到,作者可能是一位很有艺术天赋的人,他不仅仅是用眼睛去观察尼泊尔,更是用心去感受,并将这些感受通过绘画和文字的形式记录下来。我期待的不是冰冷的文字堆砌,而是充满温度和生命力的表达。尼泊尔,这个被称为“众神之国”的地方,其文化和风景本身就充满了艺术的张力,我很好奇作者是如何捕捉到这些瞬间的,是否能让我们透过他的“画”和“日记”,感受到那种与众不同的 spiritual 氛围,那种宁静、神秘又充满生命力的气息。这本书的名字,仿佛邀请我去参与一场私人化的探索,去发现一个隐藏在画作和文字背后的,作者独有的尼泊尔。

评分

当我看到《画中的日记(尼泊尔)》这个书名时,我的思绪立刻就飞到了那个遥远的国度。我一直对尼泊尔有着浓厚的兴趣,总觉得那里隐藏着许多不为人知的神秘和故事。而“画中的日记”这个描述,更是给了我一种非常强烈的画面感。我忍不住去想象,作者是如何将他在尼泊尔的所见所闻所感,通过绘画和文字结合的方式呈现出来的。这是一种怎样的“画”?是写实的风光速写,还是带有个人情感的意象描绘?这又是怎样的“日记”?是流水账式的记录,还是充满哲思的内心独白?我希望这本书能给我带来一种身临其境的体验,仿佛我就是那个在尼泊尔游历的人,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心去感受。我期待书中能够有对尼泊尔独特文化的深刻描绘,对当地人民生活状态的真实写照,以及作者在那个异域环境中的心路历程。这本书的书名,就像一个谜语,让我充满了探索的欲望,想要揭开它背后隐藏的精彩故事。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