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中的日記(尼泊爾)

畫中的日記(尼泊爾)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羅一丁 編
圖書標籤:
  • 尼泊爾
  • 旅行文學
  • 文化
  • 日記
  • 遊記
  • 人文
  • 繪畫
  • 藝術
  • 異域風情
  • 個人經曆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店鋪: 博庫網旗艦店
齣版社: 三聯書店
ISBN:9787807681663
商品編碼:12152882287
開本:16
齣版時間:2017-04-01

具體描述

基本信息

  • 商品名稱:畫中的日記(尼泊爾)
  • 作者:羅一丁
  • 定價:58
  • 齣版社:三聯書店
  • ISBN號:9787807681663

其他參考信息(以實物為準)

  • 齣版時間:2017-04-01
  • 印刷時間:2017-04-01
  • 版次:1
  • 印次:1
  • 開本:16開
  • 包裝:平裝
  • 頁數:297
  • 字數:177韆字

編輯推薦語

尼泊爾,究竟是怎樣的神奇國度,隻要一到瞭那裏,久處喧囂俗世的人心,卻能無時不刻受到觸動? 犀牛,大象,佛國,滑翔傘……這是一趟去往自由心境的自由行走之旅:親曆解讀尼泊爾;100餘幅作者手繪插圖,傳遞尼泊爾天空下的悠然自在。 羅一丁繪著的《畫中的日記(尼泊爾)》還是一本實用旅行指南,作者詳細記錄瞭隨時可變的旅行路綫以及親測靠譜的客棧推薦。 有些人,也許僅僅一麵之緣,有些地方,隻有在去過之後,纔*懷戀。不如就隨著這本書,再細細迴味一番吧。在奇特旺,尼泊爾是天剛泛起魚肚白,薄薄的青霧浮起在河床上,籠罩著輕紗的夢散去後,裏麵走齣的一對象母子。走進藍毗尼,尼泊爾是無憂樹下佛陀的誕生地。來到博卡拉,尼泊爾是雪山環抱中的高原湖,是無憂無懼的禦風滑翔。在巴剋塔普爾,尼泊爾是眾神的山榖。在納加闊特,尼泊爾是凡塵世相。迴到加德滿都,尼泊爾又是什麼?

內容提要

“尼泊爾這個喜馬拉雅的雲中古國是個永遠解不 開的謎,越多瞭解,越少確認。不過這塊山地上壯美 的自然和乾淨的心靈是不需確認的,它們是傳導快樂 的源泉。在尼泊爾的每**,快樂都會上升。” 由奇特旺,到藍毗尼,然後北上博卡拉,之後返 迴加德滿都,羅一丁繪著的《畫中的日記(尼泊爾)》 極具個人特色的繪畫和步履見聞,描繪瞭觀光客以外 、慢遊之下的尼泊爾,講述瞭這個離我們既近又遠、 深刻觸動心靈的自然態國度的故事。
    

目錄

A 奇特旺
1.飛嚮喜馬拉雅南麓
2.犀牛客棧和“那馬四代”
3.奇特旺的牙醫
4.**公園的曆史
5.關於那頭穿鎧甲的牛
6.**次入園
7.與幸福擦肩而過的二進宮
8.拉普蒂河的黃昏
9.蝸牛的世界
10.三顧茅廬不負眾望
B 藍毗尼
1.迪維雅(Divya)小姐妹
2.三輪車和菩提樹下的帥哥
3.佛陀誕生地的考古
4.聖園
5.菩提樹下的冥想
6.釋迦牟尼的傳說
7.落寞的邊陲小鎮
C 博卡拉
1.荷蘭女孩和可愛的助駕
2.雪山懷抱中的高原湖
3.**臨湖的酒店
4.綉花T恤
5.安納布爾納環綫
6.騎巡博卡拉:皇傢恩費爾德、皮劃艇和嬉皮
7.薩蘭科特咖啡
8.日照金山
9.無證飛行
10.“著我扁舟一葉”
11.美麗的陷阱——魚尾峰客棧
12.老闆“小諸葛”
13.風景主食
D 巴剋塔普爾
1.司機大師
2.眾神的山榖
3.三大超人
4.種姓製度
5.月上巴德崗
6.巴剋塔普爾的早餐和曆史
7.陶馬迪廣場
8.杜巴廣場
9.紐瓦麗建築和裝飾風格
10.印度教建築風格
11.塔丘帕舊城廣場
12.中世紀生活場景
E 納加闊特
1.生活中的種姓製度
2.雲上的客棧
3.日齣東山
F 加德滿都
1.泰末區的妙境
2.夢花園
3.杜巴廣場
4.女神的護佑
5.帕坦的文殊菩薩
6.戒指開司米
7.國刀
8.成都飯店
後記


畫中的日記(尼泊爾):凝固的時間,流動的靈魂 這是一本關於凝固的時間與流動靈魂的書。它不是一本簡單的旅行指南,也不是枯燥的學術研究,更非描繪壯麗風光的攝影集。它是一本日記,以畫筆為筆,以色彩為墨,以尼泊爾這片古老而神秘的土地為畫布,記錄下一位旅人心靈深處那些細微卻又深刻的觸動。 翻開它,你將走進的不是一條條地圖上的路綫,而是穿越時空的心靈軌跡。作者並非以冷峻的觀察者姿態審視這片土地,而是將自己全然浸入,用畫筆捕捉那些轉瞬即逝的情緒,用色彩編織那些難以言說的感受。每一幅畫,都承載著一段被時間篩濾過的記憶,每一次筆觸,都飽含著一個被空間喚醒的靈魂。 尼泊爾,這個被稱為“眾神之國”的國度,以其巍峨的喜馬拉雅山脈、古老而莊嚴的寺廟、淳樸而虔誠的人民,以及獨特的文化風情,吸引著無數來自世界各地的朝聖者與探險傢。然而,當我們用畫筆去描繪時,我們看到的,聽到的,感受到的,是否僅僅是錶麵的壯麗與喧囂?《畫中的日記(尼泊爾)》所要呈現的,恰恰是那些藏匿在風景之下,人物麵孔之上,儀式喧騰之中,更為細膩、更為內在的精神印記。 書中的每一頁,都是一個窗口,通嚮作者在尼泊爾的點點滴滴。也許是清晨,當第一縷陽光穿透薄霧,灑在加德滿都古老建築的屋頂,那種寜靜與祥和,被作者用溫暖的色調勾勒齣來。那不是簡單的光影描繪,而是對一種被時間遺忘的慢節奏的贊美,對一種與自然和諧共處的姿態的體悟。畫中的建築,或許有些斑駁的痕跡,但正是這些歲月的沉澱,賦予瞭它們一種超越物質的美感,一種曆史的厚重感。作者捕捉到的,便是這種“無聲的語言”,一種通過觀看便能觸及靈魂的力量。 或許是在帕坦杜爾巴廣場,看著穿著傳統服飾的婦女,她們臉上刻畫的不是滄桑,而是一種曆經風雨後的平靜與堅韌。她們手中的籃子,盛滿的是生活的瑣碎,但她們的眼神,卻流露齣對生命內在力量的堅持。作者的筆觸,或許會放大她們指尖的紋路,捕捉她們嘴角不易察覺的笑意,將這些平凡的瞬間,升華為一種對女性力量的贊歌。這是一種“觀人如觀畫”的視角,通過對細節的放大,揭示齣人物內心世界的豐盈與復雜。 又或許是在博卡拉,費瓦湖畔的寜靜。遠處的雪山,近處的湖水,以及湖麵上悠閑劃過的船隻,構成一幅恬靜的畫麵。但作者描繪的,絕不僅僅是風景的復製。她可能捕捉的是湖麵上微風拂過的漣漪,是陽光灑在水麵上跳躍的光斑,是空氣中彌漫的淡淡的花香。這些細微之處,構成瞭整個畫麵的靈魂,也喚起瞭讀者內心深處對寜靜、對自然的渴望。這是一種“意境的營造”,通過對感官細節的捕捉,將觀者帶入一種特定的情緒氛圍。 書中的“日記”屬性,意味著它是一種私人化的記錄,一種不加修飾的真實。沒有刻意的雕琢,沒有矯揉造作的渲染。作者用畫筆,記錄下那些觸動她心靈的瞬間,無論是喜悅、驚嘆,還是偶爾的睏惑與迷茫。這些情緒,如同尼泊爾多變的天氣,時而晴朗,時而陰沉,卻都構成瞭旅途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例如,在描繪某個熱鬧的市場時,作者可能不會試圖去描繪每一個叫賣的小販,每一個琳琅滿目的商品。她或許會選擇聚焦於一位老者專注的神情,一位孩童純真的笑容,或者是一串串色彩鮮艷的香料堆砌而成的視覺衝擊。她用色彩的碰撞,用綫條的律動,來傳達市場的活力與溫度,但更深層的,是她在那份喧囂中捕捉到的,關於生活、關於傳承的某種不變的本質。 在描寫寺廟的場景時,作者也並非隻關注建築的宏偉。她可能會花費大量筆墨去描繪那些僧侶們虔誠的麵容,他們手中搖動的轉經筒,他們低聲吟誦的經文。那是一種超越物質的虔誠,一種與精神世界的深度連接。作者用柔和的筆觸,或用深邃的色彩,去描繪那種寜靜而又充滿力量的氛圍,讓讀者感受到信仰的力量,以及生命在信仰中的升華。 這本書,也同樣關注瞭尼泊爾人民的生活細節。那些在街邊辛勤勞作的工匠,那些在田間辛勤耕耘的農夫,那些背負著沉重貨物行走在崎嶇山路的挑夫。他們或許沒有光鮮亮麗的外錶,但他們身上散發齣的,是對生活的堅韌,對勞動的尊重,以及一種樸素而又深刻的生命智慧。作者通過畫筆,賦予瞭這些平凡的勞動者一種不平凡的光輝,讓他們在畫中“活”過來,嚮觀者講述著關於生存,關於尊嚴的故事。 “畫中的日記”,意味著每一幅畫都承載著一段“日記”式的文字,或者說是,文字本身也如同繪畫一般,充滿畫麵感和情感色彩。作者不會用平鋪直敘的語言來敘述,而是會用更具詩意、更具想象力的錶達,去補充畫麵的視覺語言,去闡釋畫中隱藏的情感。這些文字,或許是對某個場景的瞬間迴響,是對某個人物的內心猜測,是對某個文化的深層感悟。它們與畫作相互呼應,相互補充,共同構建齣一個立體的、有溫度的尼泊爾。 總而言之,《畫中的日記(尼泊爾)》是一次關於“看見”的探索。它鼓勵我們放下固有的框架,用一種更純粹、更感性的視角去觀察世界。它告訴我們,風景並非隻有遠山近水,生活並非隻有轟轟烈烈。那些細微之處,那些被遺忘的角落,那些沉默的麵孔,往往蘊藏著最深刻的真理,最動人的情感。 這本書,適閤每一個渴望在繁忙的生活中尋找片刻寜靜的讀者,適閤每一個對異域文化充滿好奇的旅行者,更適閤每一個希望通過藝術的語言,去觸碰和理解不同生命的人。它不是一次簡單的知識灌輸,而是一次心靈的洗禮,一次靈魂的共鳴。當你閤上這本書時,你或許會發現,你對尼泊爾的認識,早已超越瞭書本的字句,而是深深地烙印在瞭你的心靈深處,如同那些凝固在畫紙上的時光,永不褪色,卻又永遠鮮活。這,便是《畫中的日記(尼泊爾)》所能帶給你的,獨特的,也是最珍貴的體驗。

用戶評價

評分

這本書的書名很吸引我,“畫中的日記”本身就充滿瞭詩意和畫麵感,再加上“尼泊爾”,這不免讓我對書中可能描繪的異域風情産生瞭無限的遐想。我一直對尼泊爾這個國傢充滿好奇,那裏的雪山、古老的寺廟、以及獨特的文化,都像磁石一樣吸引著我。我常常會在網上搜集關於尼泊爾的圖片和視頻,想象著自己漫步在加德滿都的街頭,感受那份古老而寜靜的氛圍。因此,當我在書店看到這本書時,我幾乎毫不猶豫地將它收入囊中。我期待著這本書能帶領我走進一個鮮活的尼泊爾,不僅僅是風景的描繪,更希望能看到作者通過“日記”的形式,記錄下他在那片土地上真實的情感、經曆和觀察。我希望能夠透過那些“畫”,感受到作者的心跳,理解他眼中的尼泊爾,那種超越語言和文字的細膩情感,或許更能觸動人心。這本書的書名,就像一扇門,為我打開瞭一個充滿神秘和魅力的世界,我迫不及待地想踏入其中,去探索屬於“畫中的日記”和“尼泊爾”的獨特故事。

評分

這本書的書名“畫中的日記(尼泊爾)”勾起瞭我內心深處對於旅行文學的某種期待。我常常覺得,一本好的旅行書,不應該僅僅是景點介紹和行程攻略,它更應該是一種情感的傳遞,一種文化的觸碰,一種對人生意義的探索。而“畫中的日記”這個組閤,恰恰暗示瞭一種深度和溫度。我猜想,作者可能是一位善於觀察生活細節的人,他用畫筆捕捉那些轉瞬即逝的美好,用文字記錄下那些觸動心靈的瞬間。尼泊爾,這個充滿宗教氛圍和自然奇觀的國傢,無疑為這種記錄提供瞭絕佳的背景。我期待的是,這本書能夠帶領我“看見”尼泊爾,不僅僅是視覺上的看見,更是心靈上的共鳴。也許作者會描繪齣某個清晨,當陽光灑滿古老的寺廟,僧侶們低聲吟唱時的寜靜;也許會記錄下,在某個簡陋的小餐館裏,與當地人交流時那份淳樸的熱情;亦或是,在攀登雪山時,那種渺小卻又無比堅韌的自我挑戰。這本書的書名,給我一種感覺,它是一份被精心珍藏的寶藏,等待著被發現和分享。

評分

當我看到《畫中的日記(尼泊爾)》這個書名時,我的思緒立刻就飛到瞭那個遙遠的國度。我一直對尼泊爾有著濃厚的興趣,總覺得那裏隱藏著許多不為人知的神秘和故事。而“畫中的日記”這個描述,更是給瞭我一種非常強烈的畫麵感。我忍不住去想象,作者是如何將他在尼泊爾的所見所聞所感,通過繪畫和文字結閤的方式呈現齣來的。這是一種怎樣的“畫”?是寫實的風光速寫,還是帶有個人情感的意象描繪?這又是怎樣的“日記”?是流水賬式的記錄,還是充滿哲思的內心獨白?我希望這本書能給我帶來一種身臨其境的體驗,仿佛我就是那個在尼泊爾遊曆的人,用自己的眼睛去觀察,用心去感受。我期待書中能夠有對尼泊爾獨特文化的深刻描繪,對當地人民生活狀態的真實寫照,以及作者在那個異域環境中的心路曆程。這本書的書名,就像一個謎語,讓我充滿瞭探索的欲望,想要揭開它背後隱藏的精彩故事。

評分

拿到這本書的那一刻,我腦海裏就勾勒齣瞭無數的可能性。我設想著,這本書或許是一係列精美的手繪插畫,每一幅都配有作者簡短而真摯的文字記錄,仿佛翻閱一本私人相冊,卻充滿瞭藝術氣息。那些畫,可能是色彩斑斕的街景,是虔誠祈禱的人們,是雄偉的山巒,甚至是路邊的一朵小花,都可能承載著作者在那一刻的心情和感悟。或者,這又是一本更具敘事性的作品,作者將自己的旅程化為一篇篇日記,而“畫”可能指的是他觀察到的、感受到的、甚至是通過文字描繪齣的畫麵,那些畫麵在他的筆下栩栩如生,讓我們身臨其境。尼泊爾,這個充滿神秘色彩的國度,本身就有著豐富的視覺元素,從古老的建築到壯麗的喜馬拉雅山脈,再到當地人民的生活百態,都為“畫”提供瞭無限的素材。我好奇作者是如何將這些元素融入他的“日記”之中,是寫實的描繪,還是抽象的意境?是記錄下客觀的景象,還是錶達內心的情感?這本書的書名,給瞭我巨大的想象空間,我期待它能帶來一場視覺和心靈的雙重盛宴。

評分

我選擇這本書,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它的名字傳遞齣一種獨特的敘事方式。不是那種宏大的曆史敘事,也不是那種純粹的遊記,而是“畫中的日記”,這讓我覺得它會是一種非常個人化、充滿情感的記錄。我一直對那些能夠用藝術化的方式來錶達經曆的作品情有獨鍾,比如那些帶有插畫的散文集,或者以漫畫形式講述的故事。這本《畫中的日記(尼泊爾)》讓我聯想到,作者可能是一位很有藝術天賦的人,他不僅僅是用眼睛去觀察尼泊爾,更是用心去感受,並將這些感受通過繪畫和文字的形式記錄下來。我期待的不是冰冷的文字堆砌,而是充滿溫度和生命力的錶達。尼泊爾,這個被稱為“眾神之國”的地方,其文化和風景本身就充滿瞭藝術的張力,我很好奇作者是如何捕捉到這些瞬間的,是否能讓我們透過他的“畫”和“日記”,感受到那種與眾不同的 spiritual 氛圍,那種寜靜、神秘又充滿生命力的氣息。這本書的名字,仿佛邀請我去參與一場私人化的探索,去發現一個隱藏在畫作和文字背後的,作者獨有的尼泊爾。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