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了不起的盖茨比》是一部反映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美国梦”破灭的经典文学著作。
作者弗朗西斯·斯科特·菲茨杰拉德是二十世纪美国著名小说家,是“爵士
时代”的发言人和“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作家之一。
《了不起的盖茨比》是菲茨杰拉德的代表作,其在二十世纪末高居百年百佳英语小说的
第二位。
主要成就
影响历史的百部经典之一
美国历史上里程碑式的32本书之一
1953年获普利策奖
1954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1986年法国《读书》杂志推荐的理想藏书
48小时内卖出530万本销量领先
著名评论
由于他精湛的小说艺术——这在其近著《老人与海》中有充分表现——同时还由于他对当代文体的影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评语
《老人与海》是一部异常有力、无比简洁的作品,具有一种无可抗拒的美。——瑞典文学院院士霍尔斯陶穆
《老人与海》讲了一个老渔夫的故事,但是在这个故事里却揭示了人类共同的命运。我佩服老人的勇气,佩服他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也佩服海明威。——当代著名作家王小波
一部发人深省的心灵之旅。海伦·凯勒身残志坚的故事告诫人们应该珍惜所拥有的一切、热爱生活,以乐观、不屈不挠的精神面对任何挫折。
原汁原味的故事呈现,通俗易懂的语言文字
“名家推荐世界名著”系列丛书
教育部推荐读物
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共青团中央指定中国青少年图书
《一九八四》,《美丽新世界》和《我们》并成为反乌托邦三部曲。
已经被翻译成62种语言,全球销量超过3000万册
被美国时代杂志评为1923年至今很好的100本英文小说之一
一代人的冷峻良知,时代的预言
内容简介
《1984》是一部政治寓言小说。作品刻画了未来社会即1984年,普通人在一个集权国家统治下的生存状态,以警醒世人提防这种预想中的黑暗成为现实。
大洋国是个极权主义国家,特高领袖老大哥的权力至高无上,他制定了许多令人难以理解的法律:禁止书写任何东西、禁止集会、禁止思想自由,禁止男女之间的性爱等。并且到处张贴老大哥的画像,设置秘密监视器,一旦发现有人违背法律,轻者接受洗脑,重者处以极刑。大洋国的人民已经习惯了这种生活,很少有人越轨。但是主人公温斯顿不堪忍受这种精神上的压迫,他不但书写日记,还和反性爱团的朱莉娅发生身体关系。思想警察严密监视着他的活动,后来温斯顿成为思想犯,并且受到处罚。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这本书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主要写了海伦成为盲聋哑人后,变得情绪暴躁,常常发脾气。直到莎莉文老师的到来,才燃起了对生活的希望。在老师的耐心指导下,她学会了阅读、识字,经过不断努力,成功进入了哈佛大学并毕业走进社会。第二部分是海伦的散文代表作《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海伦假想如果自己可以拥有三天的光明,将会去做什么:端详老师及亲朋好友的面孔;感受周围生活和自然界的风貌;体味平常人的一天。海伦以一个身残志坚的柔弱女子的视角,告诫身体健全的人们应该好好珍惜生命,热爱生活,时刻都要保持一种积极向上的心态。
《老人与海》故事的背景发生在在二十世纪中叶的古巴。主人公是一位名叫圣地亚哥的老渔夫,配角是一个叫马诺林的小男孩。风烛残年的老渔夫一连八十四天都没有钓到一条鱼,但他仍不肯认输,而是充满着奋斗的精神,终于在第八十五天钓到一条身长十八尺,体重一千五百磅的大马林鱼。大鱼拖着船往海里走,老人依然死拉着不放,即使没有水,没有食物,没有武器,没有助手,左手抽筋,他也丝毫不灰心。经过两天两夜之后,他终于杀死大鱼,把它拴在船边。但许多鲨鱼立刻前来抢夺他的战利品。他一一地杀死它们,到最后只剩下一支折断的舵柄作为武器。结果,大鱼仍难逃被吃光的命运,最终,老人筋疲力尽地拖回一副鱼骨头。他回到家躺在床上,在梦中忆起那往日的美好岁月。《了不起的盖茨比》以尼克的口吻讲述了邻居盖茨比为了与曾经的恋人重温旧梦,不惜付出一切代价,但最终在充满金钱和地位的残酷现实中,不仅没有赢得爱情,还葬送了自己年轻的生命。
盖茨比始终生活在幻想中,他天真的认为,有了钱就能赎回曾经丢失的爱情,却没有认清他曾经的美丽爱人有着一系列世故复杂的一面:不真诚、欺骗、执着于对金钱和地位的追求……。她的自私,最终要了盖茨比的命。更可悲的是,盖茨比的死并没有给曾经光顾过他的盛大宴会、接受过他盛情款待的人们带来一丝哀意。盖茨比葬礼上的人气寥寥和其曾经宴会上的人声鼎沸形成了鲜明对比。盖茨比的悲剧揭露了“爵士时代”社会丑陋的一面:金钱衬托起的虚伪爱情,物欲下的虚假友谊……自私与冷漠构成了梦灭之源。
作者简介
Francis Scott Fitzgerald(弗朗西斯·斯科特·菲茨杰拉德),1896年生于明尼苏达州圣保罗市。美国小说家。他的小说反映了20年代“美国梦”的破灭。其主要作品有《人间天堂》,《了不起的盖茨比》,《夜色温柔》,《末代大亨的情缘》等。《了不起的盖茨比》奠定了他在现代美国文学史上的地位,使他成为20年代“爵士时代”的发言人和“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作家之一。
Ernest Hemingway(欧内斯特·海明威), l899~1961,美国著名小说家和记者。代表作有《老人与海》、《太阳照样升起》、《永别了,武器》、《丧钟为谁而鸣》等,凭借《老人与海》获得1953年普利策奖及1954年诺贝尔文学奖。海明威被誉为美利坚民族的精神丰碑,并且是“新闻体”小说的创始人,对美国文学及20世纪文学的发展有极深远的影响。
海伦·凯勒(1880-1968),美国20世纪著名的女作家、教育家、慈善家。她自幼因病两耳失聪、双目失明,但她用顽强的毅力成为世界上一完成大学教育的盲聋哑人。她一生写了十几部作品。终身致力于为残疾人造福,并建立慈善机构,被美国《时代周刊》评选为20世纪美国十大英雄偶像之一。1964年获总统自由勋章。
George Orwell(乔治·奥威尔),1903-1950,英国著名小说家、记者和社会评论家。他一生短暂,但其以敏锐的洞察力和犀利的文笔审视和记录着他所生活的那个时代,做出了许多超越时代的预言,被称为“一代人的冷峻良知”。其代表作有《1984》和《动物庄园》。
目录
《了不起的盖茨比》
Chapter 1
Chapter 2
Chapter 3
Chapter 4
Chapter 5
Chapter 6
Chapter 7
Chapter 8
Chapter 9
《老人与海》
......
《一九八四》
......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世界经典文学名著系列(精选篇章) 洞悉人性的幽微,探寻生存的真谛 本套装精选了多部跨越时代、影响深远的文学巨著的精华部分,旨在为读者呈现文学殿堂中那些关于爱、勇气、自由与社会批判的永恒主题。我们精选的内容侧重于原著中最具力量、最能引发读者深思的章节,确保每一页都充满了思想的火花和艺术的魅力。 --- 第一部分:追寻失落的幻梦——《光影交错的浮华世界》 主题聚焦:美国梦的破碎与理想的幻灭 本部分精选了对二十世纪初期美国社会浮华景象进行深刻剖析的篇章。故事围绕着一位神秘而富有的主角展开,他用尽一切手段营造了一个奢靡至极的派对世界,只为重拾一段逝去的爱情和被时间无情冲刷的金色回忆。 核心内容提炼: 1. 西卵岛的喧嚣与寂静: 详细描绘了新兴富豪聚集地的物质繁荣与精神荒芜。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那些被金钱腐蚀的灵魂,如何在无休止的享乐中,寻求一种虚假的归属感。我们聚焦于那些在巨大豪宅中,眼神却无比空洞的“局外人”的群像描写。 2. 黛西的迷人与懦弱: 深入剖析了那位象征着“旧世界”财富与魅力的女性角色。她的声音被誉为“充满了金钱的味道”,然而,她的内心却在爱情的承诺与现实的安逸之间摇摆不定。精选段落着重表现了她在关键时刻无法做出抉择的挣扎,以及她对“纯粹爱情”的背叛,揭示了上流社会道德的脆弱性。 3. 盖茨比的孤独舞会: 对那些盛大派对场景的细节进行了集中呈现——从穿梭不息的侍者,到无休止的音乐,再到那些从未被主人记住名字的宾客。然而,在所有狂欢的背后,是盖茨比独自站在草坪上,凝视着对岸那盏微弱的绿灯,那盏灯所代表的,是他对“永恒”的执念与无法企及的未来。 4. 黄昏的审判与真相的揭露: 精选了冲突达到顶点的那场在华尔道夫酒店套房中的对峙。在这里,谎言被撕开,人物的真实面貌暴露无遗。这些文字尖锐地指出了“美国梦”在物质主义侵蚀下,如何沦为一场精致的、注定破灭的泡沫。 阅读价值: 这部分内容引导读者思考“拥有”与“成为”的区别,探讨了时间的不可逆性,以及当理想被物质过度包装时,所带来的毁灭性后果。 --- 第二部分:与命运搏击的尊严——《风暴中的坚韧意志》 主题聚焦:人类精神在极端逆境中的不屈与荣耀 本部分聚焦于一个老人在广袤无垠的大海上,与自然力量进行殊死搏斗的故事。这不仅仅是一场捕猎的记录,更是一部关于人类意志力、尊严与失败定义的哲学沉思录。 核心内容提炼: 1. 孤独的远航与“老家伙”的宣言: 开篇着重描绘了主人公的形象——一位连续八十四天未曾捕获任何渔获的老渔夫,但他拒绝被命运定义。我们精选了他与小男孩之间的对话片段,其中蕴含着对经验、友谊和对海洋的敬畏之情,奠定了故事中坚韧不拔的基调。 2. 线轮上的拉锯战: 详细呈现了与那条巨大马林鱼在三天两夜内的较量。每一次线轮的转动,每一次手臂肌肉的抽搐,都精确地记录了人与自然力量的平等抗衡。文字精准地捕捉了疼痛如何转化为一种近乎宗教般的专注,将渔夫的精神提升到了一个全新的维度。 3. 搏斗中的哲学: 选取了老人在搏斗间隙对自我、对鱼的思考。他将这条鱼视为自己的兄弟,承认对方的伟大与力量,这超越了简单的捕猎关系,体现了对所有生命形式的深刻尊重。他坚信“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这成为全篇的核心宣言。 4. 鲨鱼的侵袭与最终的残骸: 描绘了胜利者必然要面对的残酷现实——海洋的法则不允许纯粹的胜利存在。当鲨鱼群蜂拥而至,蚕食掉马林鱼的血肉时,展现了生命力的脆弱与最终的物质消亡。然而,即便是拖回岸边的巨大骨架,也证明了搏斗的价值和精神上的完整性。 阅读价值: 本篇章是对“失败”的重新定义。它教导读者,真正的尊严不在于结果的占有,而在于为自己所珍视的目标,倾尽所有去抗争的勇气。 --- 第三部分:超越局限的生命之光——《盲者的独特视界》 主题聚焦:身体的桎梏与灵魂的解放 本部分节选了聚焦于一位身处黑暗,却以非凡意志和智慧照亮世界的女性的感人故事。这些选段强调了感官的替代性体验,以及教育在重塑个体生命意义上的巨大作用。 核心内容提炼: 1. 初识黑暗与感官的重塑: 描绘了主人公幼年失明后的巨大冲击,以及她如何在新环境中,通过触觉、听觉和嗅觉,重新构建对世界的认知地图。精选段落侧重于她对“颜色”和“形状”的独特理解,以及导师如何引导她进入文字的世界。 2. 文字的力量与心灵的觉醒: 集中展现了她学习拼读摩尔斯电码,并最终掌握语言的激动人心的过程。这是她从被动的接受者,转变为主动探索者、表达者的关键时刻。这些文字生动地诠释了知识如何打破物理上的藩篱,使精神得以翱翔。 3. 对世界的独特观察: 选取了她离开熟悉的象牙塔,进入真实世界后的所见所闻。通过她的视角,读者被引导去关注那些常人忽略的细节——空气中的微小变化,他人的情绪波动,以及隐藏在表象下的社会不公。她的“看见”是深刻的、富有洞察力的。 4. 坚定的信念与榜样的力量: 呈现了她如何用自己的经历激励无数人,证明了残障并非是命运的终点,而可能是一种独特的起点。这些篇章充满了积极的力量,赞颂了人类心智的韧性与对美好事物的永恒追求。 阅读价值: 本部分是对“限制”的有力反驳。它鼓励读者审视自己的“限制”——无论是外在的还是内在的,并相信通过学习、同情心和不懈的努力,每个人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光芒。 --- 第四部分:极权下的思想控制——《高墙之内的真实与谎言》 主题聚焦:个体自由意志在绝对权力面前的挣扎与异化 本部分深入剖析了一个建立在持续监控、历史篡改和思想改造之上的极权社会。选取的片段以一种令人不安的亲密感,揭示了制度如何渗透到最私密的个人情感和记忆之中。 核心内容提炼: 1. 老大哥的无处不在与双重思想: 详细描绘了“电幕”的压迫性存在,以及“思想警察”对日常言行的无形审查。核心选段阐释了“双重思想”的机制——同时持有两种相互矛盾的信念,并相信两者皆真,这是维持社会稳定的关键工具。 2. 记忆的重写与历史的消失: 聚焦于主人公在“真理部”的工作——对旧报纸和历史文献进行无休止的修改,以确保“过去”总是符合“现在”的政治需要。这些片段令人毛骨悚然地展示了当历史不再可靠时,个体如何失去参照系。 3. 禁忌之爱与情感的叛变: 选取了主人公与心爱之人之间秘密会面的场景。在这样一个不允许真实情感存在的社会,每一次眼神的交流、每一次微小的亲密接触,都构成了一次对体制的巨大反抗。然而,这份“爱”也成了最容易被利用的弱点。 4. 101号房间的彻底驯服: 最终的选段,残酷地揭示了极权体制的终极目的——并非是杀死异见者,而是彻底“治愈”他们,使其真心实意地爱上“老大哥”。对内心深处的恐惧和背叛的描写,直击人类精神防线的脆弱之处,引发对自由意志的深刻拷问。 阅读价值: 本部分是对现代社会中信息传播、隐私权和思想独立性的警示录。它促使读者反思:我们所相信的“真实”,在多大程度上是自身选择,又有多少是外部强加的? --- 总结: 本“世界经典文学名著系列(精选篇章)”通过对人类经验中极端状态的描摹——从追逐虚幻的美国梦,到对抗自然的洪荒之力,再到在黑暗中寻找光明,以及在极权下捍卫思想——为读者提供了一份深度且多维度的阅读体验。这些文字汇聚了文学史上最杰出的思想家和艺术家对人类处境的深刻洞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