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儒傢哲學研究叢書:中國古建築和諧理念研究》以中國豐富的古建築文化遺存為主綫,以蘊含在其中的古老而樸素的哲理為齣發點,旨在揭示中國古建築以其獨特的建築語言給人的諸多啓迪。現代建築發展的價值目標在於建立一種生態式的建築,強調與周邊環境相融閤,以達到和諧一緻、動靜互補,從而實現“詩意的棲居”;作者同時強調一種情感建築、審美建築、和諧建築,以推動現代生活與傳統文化的有機融閤。在生態危機日趨嚴峻的今天,中國古建築必將以其鮮明的民族特色和深厚的文化內涵為世界文明的發展貢獻智慧。
作者簡介
李玲,現為山東社會科學院副研究員,美國聖路易斯華盛頓大學與山東大學聯閤培養博士。研究方嚮為建築美學,曾受邀赴加州剋萊濛過程研究中心做博士後,翻譯、研究西方生態建築及生態城市模式理論,嘗試提齣對中國古建築保護與傳承的有效途徑及對中國城鎮化建設的啓發。
李俊,現為山東省建築科學研究院高級工程師,研究方嚮為建築材料與技術,重點以建築語言與技術及材料的有機結閤為齣發點,探討建築藝術實現的理論及現實機製。
冀科峰,現任濟南中建建築設計院總工程師,國傢一級注冊結構師,山東土木建築學會建築結構專業委員會和結構與抗震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研究方嚮為城市規劃與建築設計,主要從事復雜結構設計與研究。
目錄
緒論
一 研究背景
二 研究概況
三 研究方法和基本思路
四 研究目的和意義
第一章 中國古建築和諧理念形成的文化軌跡
第一節 曆史脈絡
第二節 地理環境
第三節 經濟基礎
第四節 社會結構
第二章 樸素自然的建築實用意識——人與自然的和諧關係
第一節 建築選址:相地堪輿
第二節 建築布局:契閤自然
第三節 建築數字:蘊藉自然
第四節 建築質地:取法自然
第五節 建築色彩:融人自然
第三章 尊卑有序的建築倫理觀念——人與人的和諧關係
第一節 都城、宮殿:王權至上的政治倫理
第二節 民居:血親傢族宗法倫理
第三節 禮製建築:民族宗教倫理
第四章 融匯升華的建築理想理念——人自身的和諧關係
第一節 佛寺的體現
第二節 佛塔的體現
第三節 石窟的體現
第五章 中西方古代建築和諧理念比較
第一節 “天人閤一”與“神人閤一”
第二節 “人人以和”與“物物以和”
第三節 “身心以和”與“神心以和”
第六章 構建現代建築和諧發展觀的基本框架
第一節 綠色建築與經濟發展
第二節 傳統建築與現代化
第三節 民族建築與全球化
結語
參考文獻
後記
精彩書摘
《儒傢哲學研究叢書:中國古建築和諧理念研究》: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包括道教官觀在內的宗教建築文化,曾經燦爛於曆史。土生土長的道教,堪稱中國國教。對於中國古代思想之影響,源遠流長。但是從印度傳人中土的佛教,後來者居上,在一段時期內,和我國文化發生密切關係,以至於後來很長一段時間內,中華大地上,道、佛、儒三教並行,其中儒教還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宗教。宗教影響傳統文化,傳統文化影響建築,再加上曆代有時候尊佛依道,有時候反之。盡管這樣,三大教以其強大的思想影響力,風行至今,也就留下瞭帶有明顯的宗教特色、時代特色的宗教建築。
宗教建築是有靈魂的,其崇高和完美往往使人感覺到一種強大的精神力量,這種力量就是宗教空間的感召力。宗教建築經過數韆年的發展演變,其分布也遍布世界,與各個國傢的民族建築相融閤,逐步形成富有特色、相對固定的形製。
人自身的和諧,即人的身心平衡、靈與肉的平衡、理想與現實的平衡。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和諧理念在不同的宗教、流派中有不同的側重點。道教隱居高山大川,潛心修煉,遠離世俗,取山水之靈氣,汲日月之精華,修人身心之寜靜,在人與自然的相處中,求得清靜無為,側重於人與自然關係的和諧。儒傢主張積極人世,講究修身、齊傢、治國、平天下,為瞭實現這一理想,儒傢建立瞭一整套治理國傢的倫理、道德、禮樂等典章製度,他們熱心於把自己的治國理念以及和諧理想,運用於實踐,孔子日:“當今之世,如欲平治天下,捨我其誰乎?”可見,他們治理國傢、和諧民眾的參與感是何等強烈。作為中國本土文化,他們錶現形式不同,意識指嚮不同,但求安寜、求和諧的根本理念是相通的。歸納起來,大緻可以這樣認為,道教文化側重於從人與自然的和諧關係中,融入自己的觀念和理想,儒傢則從人和人的和諧關係中凸顯自己的觀念和理想,兩者更多地把他們的理念有形地錶現齣來,而這種錶現,自然就體現在建築文化中、建築物化中,而外在的和諧,更依賴於內在的和諧,那麼佛教文化的傳人,特彆是佛教文化和儒傢文化、道傢文化從相悖到融閤的過程中,産生瞭更為深刻的內在的和諧,那就是人自身的和諧。
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産生於公元前6-5世紀的古印度,創始人是釋迦牟尼。從時間上看,略早於孔子,大約在東漢時期傳人中國。佛教的基本理念認為:“人生是苦”,基本教義是宣傳五蘊、四諦、十二因緣等齣世哲學,和儒傢人世哲學恰成鮮明對照。佛教講究業惑緣起論,認為今生所受果報是由前世所造罪業,這種典型的因果報應觀,告訴人們苦樂都是自己前生造就的,佛教否定一個能主宰命運的神,所以人生在世,要積極懺悔、業障,以改造命運,超脫煩惱。佛教的宗旨在於,重視人自我精神的超越,講求生死輪迴,認為積極地修佛,則有益於脫離人生苦海,即修得正果而齣世。佛的境界更注重於禪定、靜心,終極思想是達到本質,修心性,達到無思、無想、無欲、無慮、無自我的佛境。不管是靜心、明悟還是四禪八定、住寂靜,都是為脫去自我,達到所謂佛性的本性境界,不受思慮欲望的乾擾,其本質就是達到自己內心的平靜和安寜。這是傳人中國前的原始佛教追求。
……
前言/序言
在當代世界經濟政治文化不斷嚮全球化與本土化雙嚮擴展的曆史背景下,加強儒傢哲學研究是發展中國哲學事業的迫切要求與重要途徑。儒傢哲學自從孔子創立以來經曆瞭兩韆多年的發生發展演變過程,其內容隨著不同曆史時期儒傢人物的不斷詮釋與重構,愈來愈豐富多樣、博大精深;其敘述方式與主題形態也不斷發生著改變。雖然儒傢哲學的係統化研究從20世紀初伊始已達一百多年的曆史,但是當今加強儒傢哲學研究仍然“任重而道遠”。
一儒傢哲學的基本內涵及主要特徵
在我看來,“中國哲學”大緻具有廣義、中義和狹義三種指嚮。狹義的“中國哲學”主要是指近代以前的中國古代哲學;中義的“中國哲學”是指由中國學人通過創造性思維所生發齣來的各種哲學思想,包括從古到今的各種哲學如先秦儒傢哲學、兩漢經學、魏晉玄學、宋明理學、現代新儒學,以及近代以來中國哲學傢自身所提齣來的各種哲學創新性理論(如新時期在中國本土上所發展起來的人學、社會哲學、價值哲學、經濟哲學、政治哲學等);而廣義的“中國哲學”除瞭包括中義的中國哲學所容納的各種哲學思想外,還包括作為研究形態的外國哲學(主要是西方哲學)和馬剋思主義哲學。同樣地,儒傢哲學也有廣義、中義和狹義之分。狹義的儒傢哲學單指中國古代不同曆史時期儒傢所創立的哲學思想,中義的儒傢哲學不僅包括古典儒傢哲學理論,還包括現代新儒傢所創造的各種哲學思想,廣義的儒傢哲學則在中義的儒傢哲學基礎上還容納瞭各種儒傢哲學研究成果。應當承認,古典儒傢哲學文本尚沒有發現有係統化的哲學理論建構,而現代新儒傢有許多站在理論理性層麵提齣瞭較為體係化的哲學思想。
從儒傢哲學的基本內容和邏輯結構來看,按以往哲學分類,它包括以天人閤一為特質的本體論、以知行閤一為特徵的認識論、以陰陽五行為基本內容的辯證法和以以民為本為主體內涵的社會曆史觀。筆者曾在《社會哲學》一書中提齣,如果按照哲學對象來構建哲學理論體係,那麼可以把它看作由一總(即研究整個世界一般本質和普遍規律的本體論哲學)、二分(即自然哲學和社會哲學)構成的知識體係。自然哲學包括物理哲學、化學哲學、宇宙哲學、自然辯證法等分支。而社會哲學也即廣義的社會哲學,它包括曆史哲學、人類哲學和中義的社會哲學,中義的社會哲學則由文化哲學(文藝哲學、宗教哲學、科技哲學、語言哲學……)、狹義社會哲學(經濟哲學、政治哲學、法律哲學、管理哲學……)所組成。廣義的社會哲學也可稱為普通社會哲學(或一般社會哲學),其他社會哲學則可稱為分支社會哲學。根據上述對一般哲學內容的規定,儒傢哲學大緻應包括儒傢自然哲學、曆史哲學、道德哲學、人類哲學、文化哲學、經濟哲學、政治哲學、法律哲學、管理哲學、宗教哲學、教育哲學等。
儒傢哲學研究叢書:中國古建築和諧理念研究 epub pdf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儒傢哲學研究叢書:中國古建築和諧理念研究 下載 epub mobi pdf txt 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