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太炎
提起章太炎先生,我总是先想到他的怪,而不是先想到他的学问。多种怪之中,最突出的是“自知”与“他知”的迥然不同。这种情况也是古已有之,比如明朝的徐文长,提起青藤山人的画,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爱,可是他自己评论,却是字(书法)第一,诗第二,画第三。这就难
免使人生疑。章太炎先生就更甚,说自己最高的是医道,这不只使人生疑,简直使人发笑了。
发笑也许应该算失礼,因为太炎先生生于清同治八年(1869),按行辈是我的“老”老师的老师。老师前面加“老”,需要略加说明:简单说是还有年轻一代,譬如马幼渔、钱玄同、吴检斋等先生都是太炎先生的学生,我上学听讲的时候他们都已五十开外,而也在讲课的俞平伯、魏建功、朱光潜等先生则不过三十多岁。“老”老师之师,我不能及门是自然的,不必说有什么遗憾。不过对于他的为人,我还是有所知的,这都是由文字中来。这文字,有不少是他自己写的,就是收在《章氏丛书》中的那些;也有不少是别人写的,其赫赫者如鲁迅先生所记,琐细者如新闻记者所写。总的印象是:学问方面,深,奇;为人方面,正,强(读绛)。学问精深,为人有正气,这是大醇。治学好奇,少数地方有意钻牛角尖,如著文好用奇僻字,回避甲骨文之类;脾气强,有时近于迂,搞政治有时就难免轻信,这是小疵。
一眚难掩大德,舍末逐本,对于太炎先生,我当然是很钦佩的。上天不负苦心人,是一九三二年吧,他来北京,曾在北京大学研究所国学门讲《广论语骈枝》(清刘台拱曾著《论语骈枝》),不记得为什么,我没有去听。据说那是过于专门的,有如阳春白雪,和者自然不能多。幸而终于要唱一次下里巴人,公开讲演。地点是北河沿北京大学第三院风雨操场,就是“五四”时期囚禁学生的那个地方。我去听,因为是讲世事,谈己见,可以容几百人的会场,坐满了,不能捷足先登的只好站在窗外。老人满头白发,穿绸长衫,由弟子马幼渔、钱玄同、吴检斋等五六个人围绕着登上讲台。太炎先生个子不高,双目有神,向下望一望就讲起来。满口浙江余杭的家乡话。估计大多数人听不懂,由刘半农任翻译;常引经据典,由钱玄同用粉笔写在背后的黑板上。说话不改老脾气,诙谐而兼怒骂。现在只记得最后一句是:“也应该注意防范,不要赶走了秦桧,迎来石敬瑭啊!”其时是“九一八”以后不久,大局步步退让的时候。话虽然以诙谐出之,意思却是沉痛的,所以听者都带着愤慨的心情目送老人走出去。
此后没有几年,太炎先生逝世了(一九三六)。他没有看见“七七”事变,更没有看见强敌的失败,应该说是怀着愤激和忧虑离开人间了。转眼将近半个世纪过去,有一天我去魏建功先生书房,看见书桌对面挂一张字条,笔画苍劲,笔笔入纸,功力之深近于宋朝李西台(建中),只是倔强而不流利。看下款,章炳麟,原来是太炎先生所写,真可谓字如其人了。不久,不幸魏先生也因小病想根除,手术后恶化,突然作古,我再看太炎先生手迹的机缘也不再有了。
翻开《张中行散文精品集:故园人影(精装典藏版)》的扉页,一股淡淡的墨香扑鼻而来,伴随着的是一种沉静而厚重的仪式感。这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件承载着过往时光的艺术品。张中行先生的名字,在我心中早已与“风骨”、“学识”、“温情”等词语紧密相连。他的文字,不像时下一些华丽的辞藻堆砌,而是如涓涓细流,润物无声,却能在不经意间触动人心最深处的情感。我尤其好奇,在“故园人影”这个主题下,他将如何描绘那些回荡在记忆深处的故人?是纯粹的怀念,还是带着一丝疏离的审视?抑或是两者兼有?我猜测,书中一定充满了对人生百态的洞察,对世事人情的理解,那些曾经鲜活的人物,通过他的笔触,或许会被赋予更深的生命力,不仅仅是简单的叙述,更是对人生片段的提炼与升华。精装典藏版,意味着它不止是一次阅读的体验,更可能是一份可以长久珍藏的纪念,是对作者的敬意,也是对那段故园时光的致敬。我期待着,在这本书中,能够寻找到一种穿越时空的对话,与张先生一同,在文字的海洋里,捕捉那些稍纵即逝却又弥足珍贵的人影。
评分初见《张中行散文精品集:故园人影(精装典藏版)》的书名,一股浓郁的怀旧气息便扑面而来。张中行先生的散文,在我看来,一直是一种“慢”的艺术。他从不急于表达,而是循循善诱,将读者带入他的情感世界。而“故园人影”这个意象,无疑是极具画面感的。我脑海中立刻浮现出,在老宅子的庭院里,在黄昏的阳光下,那些熟悉的面孔,那些温暖的笑语。我相信,张先生的文字,一定能将这些模糊的印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变得鲜活而立体。他会如何捕捉那些“人影”的特质?是他们说话的语调,是他们一个不经意的眼神,还是他们身上散发出的那种特有的生活气息?我期待着,通过阅读这本书,能够重新认识这些“故园人影”,并且从中获得对人生的一种全新理解。这种理解,可能不是宏大的道理,而是那种根植于生活,细微而深刻的体悟。精装典藏版的呈现方式,更是让我感受到一种被珍视的仪式感,仿佛捧着的是一段段沉甸甸的历史,一段段闪耀着人情味的光辉。
评分《张中行散文精品集:故园人影(精装典藏版)》的书名,仿佛是一扇通往过去的大门,轻轻推开,便能感受到扑面而来的,属于故园的温热气息。张中行先生的文字,总是带着一种不动声色的力量,不似年轻人的激昂,也不似某些文人的刻意雕琢,而是如同陈年老酒,越品越有味。我尤其期待,在“故园人影”这个主题下,他将如何描绘那些曾经温暖过他,也可能同样温暖过我们的长辈与亲人。那些在记忆深处,或许已经模糊的身影,通过他的笔,能否再次清晰地浮现?他会用怎样的细节,勾勒出他们的音容笑貌,他们的言谈举止,以及他们身上所散发出的,那种独属于那个年代的,淳朴而深厚的情感?我猜测,书中一定充满了对生活细致入微的观察,对人情冷暖的深刻洞察,以及对过往岁月的温情回望。精装典藏版的呈现,更像是对这些珍贵回忆的一种郑重收藏,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份可以代代相传的,关于家,关于爱,关于温情的珍贵遗产。
评分读到《张中行散文精品集:故园人影(精装典藏版)》这个书名,就让我的思绪瞬间飘回了那个被时光温柔拂过的岁月。张中行先生的文字,总是带着一种不动声色的力量,如同陈年的老酒,初入口时或许平淡无奇,但细细品味,那醇厚的韵味便会在舌尖、在心间缓缓蔓延开来。我一直觉得,好的散文,就像是在静静地倾听一位智者的絮语,它不张扬,不喧哗,却能在字里行间触碰到你内心最柔软的部分。想象一下,在一个微雨初歇的午后,手捧这本装帧精美的书,指尖摩挲着封面,仿佛能感受到那跨越时空的温度。书中的“故园”,不仅仅是一个地理上的概念,更是无数温暖回忆、亲切面容的集合。那些“人影”,或模糊,或清晰,都在文字的描摹下鲜活起来,勾勒出曾经鲜活的生命图景。我期待着,通过张先生的笔触,能够重新遇见那些或许已经模糊,但却在我生命中留下了深刻印记的故人,重温那些早已沉淀在心底的,关于家,关于亲情,关于故土的温情故事。这种期待,不仅仅是对文学作品的期待,更是对一段精神旅程的向往,期待在这本书中找到共鸣,找到慰藉,找到对过往岁月的温柔回溯。
评分我对《张中行散文精品集:故园人影(精装典藏版)》的关注,更多源于一种对纯粹文学的渴望。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很容易被碎片化的信息淹没,却鲜少有静下心来,去阅读一篇能够真正沉淀心灵的作品。张中行先生的散文,一直以其“大家风范”著称,他笔下的文字,既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又不失生活的气息。而“故园人影”这个副标题,则让我联想到那些我们每个人心中都珍藏的,关于童年、关于家乡、关于那些生命中重要的人的记忆。我期待着,这本书能带我走进一个充满温情与智慧的世界。他会如何描绘那些温暖过他,也可能温暖过我们的长辈?那些曾经一起嬉戏玩耍的伙伴,在时光的冲刷下,又会留下怎样的印记?我预感,这本书不会仅仅是简单的回忆录,而更可能是在对过往的审视中,提炼出普适的人生哲理,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人生,理解自己。精装典藏版的质感,更增添了一份对阅读这件事本身的尊重,仿佛在提醒我们,慢下来,去感受文字的力量,去品味生活的美好。
评分书不错,看了很有感觉,感谢京东提供这么好的平台,让我们有这个机会能读到这么好的书。
评分精选张中行先生记叙人物的优美篇章,内有藏书票一张 。
评分不错,很精美,舍不得拆呢
评分心中好书
评分精选张中行先生记叙人物的优美篇章,内有藏书票一张 。
评分非常棒的书籍,喜欢。
评分货已收到,不错
评分精选张中行先生记叙人物的优美篇章,内有藏书票一张 。
评分不错,很精美,舍不得拆呢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