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適讀人群 :學佛、參禪用功的讀者,對佛教或大乘佛教感興趣的讀者,佛學研究者,對國學、傳統文化感興趣的讀者 典雅皮封,盈掌開本,輕巧隨行,揣在口袋裏的傳統文化隨身讀本。
內容簡介
《金剛經》是初期大乘佛教的重要經典之一,也是般若類佛經的綱要書,傳入中國後即廣泛流傳,韆百年來,注經者甚眾,對中國文化産生瞭很大影響。南懷瑾先生在颱灣時,曾多次講解《金剛經》,本書據其一九八〇年在颱北十方書院的講解記錄整理而成。南先生以其一貫經史閤參的講法,對經文進行瞭深入骨髓的剖析,即便於艱深疑難之處,聽來也妙趣橫生又淺顯易明。
作者簡介
南懷瑾先生,齣身於世代書香門第,自幼飽讀詩書,遍覽經史子集,對國學鑽研精深,體認深刻,於中華傳統文化之儒、道、佛皆有造詣,更兼通諸子百傢、詩詞麯賦、天文曆法、醫學養生等等,對西方文化亦有深刻體認,在中西文化界均為人敬重,堪稱“一代宗師”。
目錄
新版說明
再版說明
齣版說明
超越宗教的大智慧○實相般若○境界般若○文字般若○方便般若○眷屬般若○無堅不摧○鳩摩羅什和武則天
第一品 法會因由分
佛這樣說○那個時候○捨衛國的講堂○韆二百五十人○世間與大韆世界○吃飯穿衣○乞士生活威儀
第二品 善現啓請分
善現須菩提○如來菩薩○六祖和《金剛經》○善護念○尋愁覓恨○金剛眼和發心○無權威無主宰○此心如何住○止住的持名念佛○百韆三昧的定境○三步麯○如何住和無所住
第三品 大乘正宗分
一切眾生○譚子《化書》○有色無色的眾生○有想無想的眾生○洪福清福○羅漢的涅槃○佛的涅槃○四相和我的觀念○三輪體空布施○快樂痛苦皆無住○轉化十二類生○說三十二品偈頌(第一品偈頌第二品偈頌第三品偈頌)
第四品 妙行無住分
第一等和次等○無所住○不住色○不住聲香味○內觸妙樂的菩薩○雁過長空○功德和福德○東方佛西方佛○阿育王的沙子○周利槃陀伽的掃帚(第四品偈頌)
第五品 如理實見分
非相和空○法報化體相用○蓮花生○身相的執著(第五品偈頌)
第六品 正信希有分
文喜和文殊○燒佛像的和尚○五百年後○善行功德智慧○淨信和無所住○真非真○何處是岸(第六品偈頌)
第七品 無得無說分
得什麼說什麼○程度的差彆○入世齣世平等○聖賢之彆(第七品偈頌)
第八品依法齣生分
一切佛與《金剛經》○佛法非佛法(第八品偈頌)
第九品 一相無相分
見思惑○誰不瞋誰不癡慢疑○話說再來人○不來行嗎○三界的天人○解結去惑○初果的羅漢○迦葉起舞畢陵慢心○二果三果作什麼○羅漢的前途○世上的第一名(第九品偈頌)○小偷與越獄的人
第十品 莊嚴淨土分
心空及第歸○莊嚴佛土在哪裏○打火機○因師而瞎的眼(第十品偈頌)
第十一品 無為福勝分
不可數的福○受持四句偈○資糧(第十一品偈頌)
第十二品 尊重正教分
放《金剛經》的地方○《金剛經》放在何處(第十二品偈頌)
第十三品 如法受持分
再說大智慧○黃山榖與晦堂○黃山榖與黃龍死心悟新○微塵外色塵內色塵○你我的三十二相○夾山大師○夾山見船子○大的功德(第十三品偈頌)
第十四品 離相寂滅分
解悟喜極而泣○信心清淨○希有的功德○誰是五百年後希有人○為什麼我不是我○如何見佛○難得的人○什麼是忍辱○忍辱的榜樣○達摩與蘇格拉底○忍辱的功夫○無所住的心○如何布施○佛怎麼說話○無實亦無虛○無量無邊的功德(第十四品偈頌)
第十五品 持經功德分
最難的布施○老人的救生圈○信心不逆的福報○如來說給誰○你喜歡小法嗎(第十五品偈頌)
第十六品 能淨業障分
被輕賤的前因後果○誠敬努力的人○不可思議的果報(第十六品偈頌)
第十七品 究竟無我分
發什麼願○然燈佛所得什麼○然燈佛為什麼授記○一切都是佛法○什麼都沒有的菩薩○無我的菩薩(第十七品偈頌)
第十八品 一體同觀分
眼者心之機○天眼是什麼○慧眼法眼佛眼○無量數的宇宙世界○無數量的心○你的心○永遠得不到的心(第十八品偈頌)
第十九品 法界通化分
福德不可得○無人希罕的福(第十九品偈頌)
第二十品 離色離相分
大丈夫相○世上的肉身菩薩(第二十品偈頌)
第二十一品 非說所說分
什麼都沒說○迦葉笑瞭○須菩提與佛對答○頑石點頭為什麼○眾生與佛(第二十一品偈頌)
第二十二品 無法可得分
一指禪(第二十二品偈頌)
第二十三品 淨心行善分
修一切善法○南山高北山低(第二十三品偈頌)
第二十四品 福智無比分
修資糧○受持讀誦○真教化的功德(第二十四品偈頌)
第二十五品 化無所化分
有教無類○自己的解脫○無我以後(第二十五品偈頌)
第二十六品 法身非相分
見佛與觀佛○聲色與邪道○轉輪聖王○十地菩薩與轉輪聖王(第二十六品偈頌)○懸崖撒手
第二十七品 無斷無滅分
三界六道之外○斷滅見○不說斷滅相(第二十七品偈頌)
第二十八品 不受不貪分
愛布施的菩薩○一切法無我○定與忍○張拙的故事○有求就有住嗎(第二十八品偈頌)
第二十九品 威儀寂靜分
無來亦無去○如來的境界(第二十九品偈頌)
第三十品 一閤理相分
碎為微塵之後○什麼是閤相○第八識和種性○心念如暴流○真空如何生妙有(第三十品偈頌)
第三十一品 知見不生分
見不是見○知即無明本○如是知見○我們自己的法相○我要過去你過來(第三十一品偈頌)
第三十二品 應化非真分
應化非真○內聖外王菩提心○學佛的懶人○離經的四句偈○夢幻中如如不動(第三十二品偈頌)○總結論
後記
精彩書摘
超越宗教的大智慧
今天要講的是《金剛經》,在中國文化中,是影響非常大的一部佛經。韆餘年來,不曉得有多少人研究《金剛經》,念誦《金剛經》,因《金剛經》而得到感應,因《金剛經》而悟道成道。《金剛經》是佛教經典中很特殊的一部,它最偉大之處,是超越瞭一切宗教性,但也包含瞭一切宗教性。我們研究《金剛經》時,不能將它局限於佛教的範圍,佛在《金剛經》裏說:“一切賢聖,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彆”,這就是說,佛認為古往今來一切聖賢,一切宗教成就的教主,都是得道成道的;隻因個人程度深淺不同,因時、地的不同,所傳化的方式有所不同而已。
《金剛經》的這一個重點,徹底破除瞭一切宗教的界限,它與佛教另一部大經——《華嚴經》的宗旨一樣,承認一個真理、一個至道,並不認為一切宗教的教化僅限於勸人為善而已。在座的諸位先生女士們,大概也各有不同宗教的信仰,我們今日研究《金剛經》,先把自己觀念意識裏宗教的界限和形式放在一旁,然後再來研究《金剛經》的要點與精神,這樣纔會得益。
在所有的佛經,以及後世菩薩高僧大德們的著作中,《金剛經》在學術的分類上,歸入般若部,所以叫做《金剛般若波羅蜜經》。什麼叫般若呢?大緻上說,大智慧就叫做般若。因為過去翻譯佛經的原則是觀念不完全相同的字不翻,寜可譯音再加以注解。就像現在中西文化交流,遇到翻譯“氣”字(氣功的氣,修道的氣)就不能翻,因為不能譯成瓦斯,也不能譯成空氣,或其他的氣。由於外文每一個氣都有一個專有的字,而中國字卻不同,氣字前麵多加一個字意思就不同瞭。空氣、煤氣、電氣,就是人發脾氣,都是氣字前麵加字不同而有異,所以單獨一個氣字隻好翻音,然後再加注解。當時般若不譯成大智慧,也是這個原因。
所謂般若智慧不是普通的智慧,是指能夠瞭解道、悟道、修證、瞭脫生死、超凡入聖的這個智慧。這不是普通的聰明,這是屬於道體上根本的智慧。所謂根本的智慧,也是一個名稱,拿現在觀念來講,就是超越一般聰明與普通的智慧,而瞭解到形而上生命的本源、本性。這不是用思想得到的,而是身心兩方麵整個投入求證到的智慧。這個智慧纔是般若。所以“智慧”兩個字,不能代錶般若的整個含義。
般若這個智慧包含五種,就是所謂的五般若:第一種是實相般若,第二種是境界般若,第三種是文字般若,第四種方便般若,第五種眷屬般若。五種的內涵就是金剛般若。
實相般若
實相般若就是形而上的道體,是宇宙萬有的本源,也就是悟道、明心見性所悟的那個道體。在佛學的文字上,悟道就是見到那個道體的空性,叫做實相般若,屬於智慧的部分。我們的聰明隻是意識部分,局限於現有的知識範圍,以及現有的經驗與感覺想象的範圍。真正的道體是不可思議的,是不可以用我們普通的知識、意識去思想、討論、研究的。大傢要注意!它並沒有說不能思議啊!
“不可”是遮法,遮住,擋住,不準看,不可以用普通的知識、意識去推測、去思想道是什麼。假如實相道體能夠用思想得到的話,那還是屬於妄想意識的範圍。所以說不可思議,並不是說不能思議;因為這是修持求證的境界,不是思議的境界。
到瞭後世禪宗,講一個道字,無所在,無所不在,很難錶達。如果講一個佛字,又帶瞭一個佛的觀念。雖然有時候佛法裏頭,佛字就代錶瞭這個道體,但是一般人一聽到佛,腦子裏馬上想到大殿上那個塑得發亮發光的佛像,不免又著相瞭。所以,唐宋以後,禪宗乾脆不用道,也不用佛,就是這個,這個就是那個,那個就是這個,反正都是代名詞而已。《華嚴經》上說,叫它道也可以,天地也可以,上帝也可以,神也可以,主也可以,佛也可以,真如也可以,涅槃也可以,說瞭一大堆,一百多個名詞,反正這些都是代號,代錶實相般若道體。世界上很多人都追求這個東西,找到瞭這個東西纔認識瞭自己生命的本源,所以,實相般若是屬於般若中最根本的。
……
前言/序言
金剛經說什麼(袖珍版)(套裝全二冊) epub pdf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金剛經說什麼(袖珍版)(套裝全二冊) 下載 epub mobi pdf txt 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