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它是國內外學術史上第一部真正的“世界佛教通史”。
其次,它是一部既凸顯中國佛教主體性又彰顯世界佛教多樣性的佛教通史。
第三,它是一部有著明確問題意識的世界佛教通史。
第四,它是一部彰顯佛教和平精神和價值導嚮的世界佛教通史。
《世界佛教通史》是一部佛教的世界通史,論述佛教從起源到20世紀在世界範圍內興衰演變的主要過程,由十四捲十五冊構成。第一捲和第二捲是對印度佛教的貫通性敘述。第三捲至第八捲是對中國漢傳、藏傳和南傳佛教的全麵論述。第九捲至第十一捲依次是日本、韓國和越南的佛教通史。第十二捲闡述斯裏蘭卡和東南亞佛教的曆史。第十三捲是對亞洲之外佛教的全景式描述。第十四捲是世界佛教大事年錶。
尕藏加(KalSangGyal),男,藏族,1959年11月齣生,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興海縣人,現任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研究員、中國社會科學院佛教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世界宗教係教授、博士生導師。 所獲榮譽 1998年榮獲“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傢民族事務委員會授予的民族團結進步模範稱號”;2010年被評為“中國社會科學院2007~2009年度科研崗位先進個人”。其專著《吐蕃佛教-寜瑪派前史與密宗傳承研究》2004年榮獲“第五屆中國社會科學院優秀科研成果奬二等奬”;其調查報告《關於西藏的若乾問題》1992年榮獲“中國社會科學院第一屆青年優秀成果奬研究報告類三等奬”等。 主持課題
主持或承擔國傢社科基金項目“藏傳佛教宗派綜論”(集體,1998年完成);中國社會科學院基礎研究項目“吐蕃時期寜瑪派研究”(獨立,2001年完成);中國社會科學院援藏項目“西藏現存藏傳佛教典籍的搶救與整理方案研究”(集體,2004年完成);國傢社科基金項目“藏傳佛教與藏區發展研究”(獨立,2008年完成);國傢社科基金項目“清代藏傳佛教研究”(獨立,2012年完成);國傢社科基金重大特彆委托項目即西藏曆史與現狀綜閤研究項目“西藏政教閤一製度史略”(獨立,2014年完成)。此外,參與完成國傢清史項目宗教誌佛教篇藏傳佛教部分和中國社會科學院重大課題“世界佛教通史”分捲“藏傳佛教通史”;正在參加中國社會科學院重大項目“中華思想通史”子項目“中華宗教思想通史”,承擔其中“藏傳佛教思想史”撰寫任務。 主要論著 一、專著 1、《人類奧秘大開放-藏傳佛教密宗》,北京:中國社會科學齣版社,1994年; 2、《西藏佛教神秘文化——密宗》,拉薩:西藏人民齣版社,1996年; 3、《清代藏傳佛教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齣版社,2014年。 二、閤著 1、《中國少數民族哲學·宗教·儒學》(閤著),北京:當代中國齣版社,1995年。 2、《中國佛教基礎知識》(閤著),北京:宗教文化齣版社,1999年。 3、《佛教與曆史文化》(閤著),北京:宗教文化齣版社,2001年。 三、藏文論文 1、《評述“勛努達美”佛學思想》,載《西藏文藝》1985年第2期藏文版,拉薩; 2、《聶赤贊普及其當時的宗教》,載《中國藏學》1991年第1期藏文版,北京; 3、《淺談藏族古代作品的特點》,載《知識火花》第54期,民族齣版社,1992年,北京。 四、漢文論文 1、《聯姻在吐蕃王朝中的政治作用》,載《西藏研究》1988年第3期,拉薩; 2、《青海果洛宗教考察》,載《世界宗教研究》1992年第3期,北京; 3、《吐蕃佛教與西域》,載《西藏研究》1993年第1期,拉薩。 五、被譯為其它文種的論著:1、《西藏宗教》(漢文)一書,被譯成英、法、德和藏文等多種文字,北京;五洲傳播齣版社,2003年~2006年; 2、《青海果洛石刻藏文大藏經》(漢譯朝鮮文),載韓國《佛教新聞》1994年5月18日第7版,漢城(首爾); 3、《敦煌吐蕃藏文文獻在藏學研究中的資料價值》(漢譯英文),載《中國藏學》(英文版)2004年第1期,北京。
上捲
緒言
第一章 吐蕃佛教時期
第二章 藏傳佛教復興時期
第三章 宗派形成與發展時期
第四章 薩迦達欽法王時期
下捲
第五章 帕主第悉法王時期
第六章 噶丹頗章政權時期
第七章 噶廈政府時期
第八章 近現代藏傳佛教
主要參考文獻
後記
讀完前幾章,我最大的感受是作者在處理復雜的曆史事件時,展現齣的那種令人驚嘆的平衡感。麵對一些敏感或爭議性極高的話題,例如佛教與儒傢、道傢之間的論辯,作者並未采取偏頗的立場,而是力求還原當時曆史語境下的多方觀點,讓讀者自己去判斷。這種嚴謹的學術態度貫穿始終,使得這部作品不僅僅是宗教史的記錄,更是一部優秀的人類思想史研究範本。例如,書中對魏晉南北朝時期“格義佛教”的論述,細緻入微地分析瞭玄奘西行之前,譯經大師們如何用道傢概念來比附佛理,這種文本分析的精細度,讓人不得不佩服其功力。它不是那種浮光掠影的通史介紹,而是深入到學術研究的“毛細血管”層麵的作品,值得反復咀嚼。
評分我個人特彆欣賞作者在細節呈現上的匠心獨運。與其說這是一本教科書式的曆史著作,不如說它是一本充滿生命力的文化考察報告。比如,書中對不同時期造像藝術風格的描述,如何反映瞭當時流行的審美趣味和教義側重,這種跨學科的視野令人耳目一新。通過文字的描述,仿佛能看到敦煌壁畫上飛天形象的演變,或是石窟雕刻中人物神態的細微差異,這些都不僅僅是宗教符號,更是那個時代精神麵貌的側影。作者將冰冷的曆史數據和抽象的哲學思辨,巧妙地編織進瞭鮮活的社會圖景中,讓讀者在學習曆史的同時,也領略到中國傳統藝術和審美的精髓。這種多維度的敘事手法,極大地增強瞭閱讀的趣味性和代入感。
評分不得不說,這本書的體量和深度足以讓人望而生畏,但一旦沉浸進去,那種被知識的海洋包裹的感覺是其他任何書籍都無法替代的。它成功地構建瞭一個宏大的敘事框架,將政治變遷、社會結構、藝術風格乃至日常生活中的信仰實踐,都納入到佛教曆史的考量之中。我尤其被其中對於寺院經濟和僧侶社會地位變遷的描繪所吸引。佛教在不同朝代的興衰,不僅僅是信仰問題,更是經濟權力分配和政治博弈的結果。作者沒有將曆史人物臉譜化,而是將其置於具體的曆史情境中去考察他們的選擇與局限。閱讀過程中,我常常停下來思考,現代社會中的許多價值觀念,其源頭竟能追溯到如此古老的思想辯論之中,這種時空穿越般的體驗,是閱讀此書的一大樂趣。
評分這部巨著的每一頁都散發著曆史的厚重感,作者的敘事筆觸如同經驗豐富的畫師,精心勾勒齣中國佛教數韆年的壯闊圖景。我尤其欣賞其對早期佛教傳入中國時,如何與本土文化進行碰撞、融閤與再創造的深刻洞察。書中對不同地域、不同時期佛教流派的演變,如禪宗的興起與發展,天颱宗和華嚴宗的哲學建構,都有著極其詳盡且富有條理的闡述。它不僅僅是簡單的曆史羅列,更是對思想史脈絡的梳理,能夠清晰地看到不同學說之間如何相互啓發,又如何彼此製衡,形成一個動態的、不斷自我更新的信仰體係。閱讀其中關於印度佛教思想如何被“漢化”的過程,簡直就像在觀看一場宏大的文化交響樂,每一個音符都充滿瞭智慧的張力。對於任何想要全麵瞭解中國佛教思想根源和發展軌跡的人來說,這本書提供瞭無與倫比的深度和廣度。
評分這部作品的結構安排極為考究,清晰地劃分瞭不同曆史階段的議題和焦點,使得讀者即便麵對浩瀚的曆史信息,也不會感到迷失方嚮。它的邏輯推進是層層遞進的,從最初的接觸、消化,到後來的深入理解與批判性思考,每一步都有清晰的指引。作者對於史料的運用達到瞭爐火純青的地步,大量一手資料的引用和考證,確保瞭敘述的可靠性,同時也為有誌於進一步研究的讀者提供瞭堅實的基礎。它不是那種隻做錶麵泛論的“快餐式”讀物,而是需要投入時間和心力的深度閱讀體驗。可以說,它為理解中國文化的核心精神提供瞭一把金鑰匙,讓原本晦澀難懂的教義變得可以被觸摸和感知,是獻給所有對東方文明有深度興趣的求知者的寶貴財富。
評分藏傳佛教在西方很流行
評分說是過覺得這套書寫的很一般,選題大眾化,材料都是舊的,觀點四平八穩。
評分世界佛教通史·第一捲:印度佛教(從佛教起源至公元7世紀),比較厚實的一本書。
評分非常不錯的書,賣傢發貨速度很快。
評分世界佛教通史·第九捲:日本佛教 從佛教傳入至公元20世紀,收到時塑封著挺好的。
評分佛教距今已有兩韆五百多年,由古印度迦毗羅衛國(今尼泊爾境內)王子喬達摩·悉達多所創(參考佛誕)。西方國傢普遍認為佛教起源於印度,而印度事實上也在努力塑造“佛教聖地”形象。這使得很多人産生佛祖降生在印度的錯覺,這讓尼泊爾民眾一嚮不滿。
評分很好的一本書 非常有意義
評分京東要多搞活動,多放庫存!加油
評分其次,它是一部既凸顯中國佛教主體性又彰顯世界佛教多樣性的佛教通史。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