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科股权控制权之争及股东与董事会、管理层和事业合伙人的激战,一波三折,争论的核心最终归结到公司治理结构和资本市场规范的制度建设问题。本书详细讲述了万科之争的始末,对国企改革和上市公司治理发表独到见解和建议,并将中国内地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公司治理情况做了对比分析,提出了改进中国上市公司治理与证券市场规范的制度设计建议。万科之争为人们上了真实生动、惊心动魄的一课。作为万科之争的当事人和焦点人物之一,作者亲历其中又不失研究者身份的理性意见,许多已经转化为政策,成为难得的理论同时推动实践的重要力量。这也是本书的特殊价值所在。
华生,知名经济学家,长期从事中国发展与改革的体制机制设计研究,是影响我国经济改革进程的三项重要变革,即价格双轨制过度机制、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及股权分置改革的主要提出和推动者,近年来着力于农民工市民化的机制设计与应用。现任东南大学、武汉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曾获孙冶方经济科学奖、中国经济理论创新奖、首批“突出贡献的专家”等。著有《中国股市的经济学思考》《中国改革:做对的和没做的》《中国股市:假问题和真问题》《城市化转型与土地陷阱》《新土改:土地制度改革焦点难点辨析》等。
万科之争的意义与遗憾(代序)
作为独立董事在万科董事会投票立场的说明
为公众股东争取发言和表决权利的投票
没有人能够一手遮天
大股东就是上市公司的主人吗?
万科的独董丧失了独立性 还是首次体现了独立性
万科之争的公司治理和国企改革意义
怎样建设一个强大的资本市场
“宝万之争”考验市场主体与市场生态
万科之争大事记
附 录
万科之争的意义与遗憾(代序)
万科股权与控制权之争升级以后,不少人问我同一个问题:你作为一个别人眼中事业有成、家庭幸福的知名经济学家,为什么要蹚这一摊浑水,卷入这样一场混战,引起诸多争论和谩骂不说,还冒着声誉被诋毁、人身受威胁的风险。如若没有很大利益在其中,这样做是为什么?值得吗?
是啊,事过之后,出差归国的家人就问过我当时是为何拍案而起,我也曾问过自己。说为国为民,万科之争的起因并不大,也拔不到那个高度。说为利益,我当万科的独董5年多了,既从来没有拿一分薪酬,也与之毫无利益瓜葛。同时有明确规定独董任期不能超过两届,我那时也就只差大半年届满回家,确实并无所求。说为名声,万科之战最激烈的时日,我惨战于一线、伤痕累累,被人一时戏为网红,当形势渐渐明朗,我的许多意见也逐渐变为现实时,我却自然转向需要坐冷板凳的理论性研究,淡出公众视野。到底是什么让我这个平时还算沉稳也早不年轻的人,在万科风雨飘摇之际“路见不平一声吼”呢?
确实,想来想去,起因还就是一个“不平”。而且这个不平最初仅仅是因华润而起。
其实,万科股权控制权之争发生开始的近一年中,我除了对万科的公司治理模式表示肯定、对高杠杆资金收购表示疑问、对王石的某些言行提出批评之外,并没有发表什么有倾向性的意见。直到2016年6月17日的万科董事会上,华润方面在3月的股东大会上引入深圳地铁的重大资产重组已投下赞成票后,突然坚决反对深圳地铁进入的重组预案,让我大为惊讶,也很不理解。其会后高调声明质疑董事会决议的合法性,更是有违央企行事的常规。华润作为万科的原第一大股东,在遇到他人频频举牌、意欲强行夺取万科的控制权时,正常的反应是全力阻击。以华润作为主力央企的实力和影响,这本来并非难事。但华润其间除了只做了一次象征性的增持外,一直没有任何实际动作,反而在态度含糊和长期拖延后,要万科管理层接受宝能已成为第一大股东的现实。其实华润如果真欢迎宝能入主,只要能说清其对公司发展确有好处的道理,也不是不可以,同样可能获得董事会多数包括独立董事的支持。但华润对宝能不断举牌态度暧昧,而一旦听说别人要进入,就又坚称自己仍要当第一大股东。特别是对万科管理层引入深圳地方国资即深圳地铁集团的努力,令人费解地百般阻扰,甚至不惜以董事会的分裂和万科及华润自身的形象受损将分歧公之于众。这种不与敌意举牌者争夺、非与深圳地铁争第一大股东的事,确实让人费解。身为经济学研究者,又恰在此时为万科独立董事,这时自然不能当个花瓶,而要仗义执言,责疑大股东行为的不合逻辑与缺乏正当合理性。
当然,接下来发生的事情,更让人匪夷所思。早已落为差距很大的二股东华润为了阻扰深圳地铁进入,不仅在6月17日董事会前专门做许多独立董事的工作,给独立董事的投票施加了巨大的压力,而且在深圳地铁重组预案通过后,还花钱委托邀请法律界大佬为其否定重组的种种做法正名背书,以致不明就里的法律界名流事后被人责疑遭遇尴尬。6月23日深夜,宝能发出声明,声称万科已是内部人控制的企业,宝能将在万科股东大会上否决重组预案。华润微信公众号随即回应,采用了与宝能方面几乎相同的用语。6月24日,宝能正式提议召开临时股东大会,要求罢免万科全体董事包括华润派出董事和职工代表以外的全部监事。华润却对别人要罢免自己派出的全部董事沉默以对。6月27日,在万科2015年股东大会上,华润、宝能又共同否决了2015年度董事会报告和监事会报告。以致外界纷纷议论华润宝能已经联手,还传出了让华润方面的人担任万科董事长的名单。
……
这本书的名字,《万科模式:控制权之争与公司治理》,直接击中了我对中国企业发展中的一些重要问题的关注点。万科,作为中国房地产行业的标杆企业,它的每一次动态都牵动着行业的神经。而“控制权之争”,更是商业世界中最具看点和争议的话题之一。这本书的题目暗示着,它不仅仅是关于万科的一个事件记录,而是对一种“模式”的探索。我迫切想知道,作者是如何定义和解读“万科模式”的?在控制权争夺的背景下,这种模式是如何被检验,或者说,是否在这种模式的支撑下,万科得以度过危机?“公司治理”又是这本书的核心切入点,这让我对书中对股权结构、董事会运作、外部监管、股东权益保护等方面的深入分析充满了期待。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个宏观的视角,让我们看到在中国的特定商业环境中,公司治理的实践会遇到哪些挑战,以及如何通过有效的治理来应对外部冲击,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这本书的题目本身就充满了智慧和深度,我非常期待它能带来启示。
评分这本书的名字《万科模式:控制权之争与公司治理》一下子就吸引了我。万科,这个在中国房地产行业叱咤风云的名字,本身就自带话题。而“控制权之争”这几个字,更是勾起了我强烈的好奇心。我一直觉得,一个企业的成功,除了战略和执行,背后往往还有许多不为人知的博弈和权衡。万科作为行业巨头,其内部的权力结构和治理模式,必然经历过不少风浪。这本书的题目暗示着,它可能不仅仅是讲述一个简单的商业故事,而是要深入剖析这场“控制权之争”是如何演变的,在这场争夺背后,万科的公司治理机制又发挥了怎样的作用,甚至是发生了怎样的改变。我猜想,作者一定对万科的股权结构、董事会运作、管理层决策流程等方面有着深入的研究,并且能够抽丝剥茧地将复杂的问题呈现出来。光是想象一下,就能感受到这本书内容的厚重感和深度。不知道这本书会如何解读宝能系等外部力量的介入,以及万科管理层是如何应对的,是坚守原则,还是策略性地调整?这些都让我非常期待。
评分《万科模式:控制权之争与公司治理》这个书名,给我的第一感觉就是学术性很强,而且非常接地气。它直接点出了核心的两个关键词:“控制权之争”和“公司治理”。这不仅仅是关于万科这家企业的故事,更像是对一种商业现象和管理模式的深度探讨。我脑海中浮现的画面是,作者就像一个侦探,仔细地研究着万科的每一个决策,分析着每一次股权变动的背后逻辑,并且试图找出在这些看似混乱的事件中,隐藏着的、支撑万科持续发展的“模式”。“公司治理”这个词,在我看来,是现代企业管理的核心。它关乎决策的科学性、权力的制衡、利益的协调,以及最终的企业价值实现。万科的控制权之争,无疑是对其公司治理体系的一次巨大考验。这本书会不会揭示出万科在面对危机时,其治理体系是显得坚不可摧,还是暴露出了一些隐患?或者,它是否会提出一种新的、适用于中国本土企业的公司治理范本?我特别想知道,作者是如何将枯燥的公司治理理论,与充满戏剧性的控制权斗争结合起来,让读者在读故事的同时,也能学到管理学的精髓。
评分听到《万科模式:控制权之争与公司治理》这个书名,我立刻联想到了一部紧张刺激的电影。万科,一个我熟知的名字,在它光鲜亮丽的背后,竟然还隐藏着如此波澜壮阔的“控制权之争”。这让我不禁好奇,究竟是谁在争夺,争夺的是什么?是股份?是决策权?还是对企业未来走向的绝对话语权?而“公司治理”这个词,则让我觉得这本书不会停留在八卦层面,而是会深入到企业运营的内核。我设想,作者会像一位资深的商业分析师,用严谨的逻辑和详实的数据,为我们拆解这场争斗的全过程。从股权的细微变化,到董事会的每一次投票,再到管理层的一举一动,都可能被作者纳入分析的范畴。我尤其好奇,在这样的高压之下,万科的“模式”究竟体现在哪里?是其坚实的职业经理人体系?是其清晰的股权结构?还是其独特的企业文化?我期待这本书能够给我一个令人信服的答案,让我们看到,如何在激烈的商业竞争和权力博弈中,保持一家公司的健康运转和长远发展。
评分《万科模式:控制权之争与公司治理》这个名字,乍一听就很有分量。它点出了万科,一个在国内拥有极高知名度的企业,再配上“控制权之争”和“公司治理”这两个在商业界极其重要的议题,让我立刻有了深入了解的冲动。我猜想,这本书的作者一定是对万科这家企业有着非常深入和细致的研究,并且对公司治理理论有着深刻的理解。它可能不仅仅是简单地叙述万科在某一个时期所经历的股权变动和权力斗争,而是会更深层次地去挖掘这些事件背后的原因、机制和影响。我特别期待的是,书中是否会涉及到万科管理层在面对外部挑战时所采取的策略,以及这些策略如何影响了公司的长期发展。同时,对于“公司治理”的阐述,我希望能够看到作者是如何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用万科的案例来生动地解释一些复杂的公司治理原则,比如股权制衡、董事会独立性、信息披露等。如果这本书能够为读者提供一种理解企业如何应对危机,以及如何在复杂环境下保持稳健运营的视角,那就非常有价值了。
评分好饱啊还啊就爱嗷嗷嗷嗷嗷嗷嗷嗷嗷哦啊
评分书不错,还没来得及看。
评分期待已久的书,终于下单成功!
评分正版正版,绝对的
评分很不错啊
评分等考完试,今年把这些精神食粮全部消灭掉
评分很不错,难得引人入胜的一本书,推荐!
评分非常实惠的东西,物流给力。
评分准备开始看,质量不错。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