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急重症诊治(中文翻译版)

心血管急重症诊治(中文翻译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Mark,Griffiths 等 编,钱海燕 等 译
图书标签:
  • 心血管急重症
  • ICU
  • 急诊
  • 心血管内科
  • 重症医学
  • 临床医学
  • 医学教材
  • 诊疗指南
  • 心脏病
  • 血管病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ISBN:9787030521354
版次:1
商品编码:12169526
包装:精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7-03-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34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心血管ICU、CCU临床医生
《心血管急重症诊治(中文翻译版)》内容实用,临床指导性强,可供在心血管急重症领域的医护人员参考使用。

内容简介

本书集中讲述心血管急危重症的管理,涵盖了心血管领域主要疾病的特点、病理生理和诊疗,既有基础研究进展,也有临床实践总结。本书前6章概括性讲述主要心血管急危重症的情况,包括休克(1章)、复苏(2章)、血流动力学(5章)和心血管药理(6章),第7-24章分门别类的讲述了各种心血管急危重症的诊断、病理生理和治疗,心律失常(7章)、心衰(8章)、及行冠脉综合症(13章)、心脏移植(15章)、先心病(16和17章)、瓣膜病(18-19章)、感染性心内膜炎(20章)、右心系统疾病(21章)、高血压急症(24章)等,最后4章讲述心血管相关系统的问题,包括怀孕(25章)、血管炎(26章)、内分泌问题(27章)等。

目录

1休克
1.1引言
1.2低心排血量
1.3高心排血量
1.4器官衰竭的病因
1.5总结
2重症监护室内复苏
2.1引言
2.2识别心搏骤停的高危患者
2.3院内复苏
2.4心搏骤停节律管理
2.5药物
2.6围心搏骤停期心律失常
2.7其他干预
2.8复苏后医疗及护理
2.9伦理问题
2.10总结
3重症监护中的心血管监测
3.1引言
3.2单变量的静态血流动力学监测
3.3血流动力学侧貌分析:静态变量的组合
3.4功能性血流动力学监测:对治疗的反应
3.5总结
4心血管危重疾病的辅助检查
4.1引言
4.2心电图
4.3危重病人的器械植入
4.4血流动力学的辅助检查
4.5超声
4.6X线照相术
4.7有创性心脏导管介入术
4.8心脏磁共振扫描及核医学
4.9生物化学检查
4.10总结
5心脏外科术后血液系统的管理
5.1引言
5.2出血的管理
5.3ICU的血栓预防
5.4人工心脏瓣膜患者的抗凝治疗
5.5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综合征(HIT)
5.6床旁检测
5.7外科的省血策略
5.8总结
6心血管支持:药理学
6.1引言
6.2心血管生理学
6.3治疗药物干预
6.4处理血流动力学障碍的合理方案
7心律失常
7.1引言
7.2心律失常的发生率
7.3心律失常和死亡率
7.4可纠正的致心律失常危险因素
7.5心律失常的管理
7.6总结
8心力衰竭的机械治疗
8.1引言
8.2机械辅助的物理特质
8.3辅助装置的类型
8.4适应证
8.5短期和长期机械治疗
8.6植入方法
8.7撤机
8.8总结
9高危手术患者的管理
9.1引言
9.2高危手术患者的鉴别
9.3干预策略
9.4总结
10成人先天性心脏病:重症监护的治疗原则
10.1引言
10.2重症ACHD患者的治疗原则
10.3重症ACHD患者的麻醉
10.4收治ICU的适应证
10.5术后收治
10.6总结
11心血管重症的常见并发症
11.1引言
11.2全身性疾病
11.3心血管功能障碍
11.4肾功能不全
11.5呼吸功能障碍
11.6胃肠道功能不全
11.7神经功能障碍
11.8胸骨伤口并发症
11.9总结
12严重败血症的血流动力学管理
12.1引言
12.2严重败血症和感染性休克的血流动力学改变
12.3严重败血症的血流动力学管理
12.4治疗终点
12.5总结
13急性冠脉综合征与急性心肌梗死
13.1引言
13.2病理生理学
13.3定义
13.4诊断
13.5危险分层
13.6标准治疗
13.7总结
14心源性休克
14.1病因及流行病学
14.2病理生理机制
14.3临床表现及诊断
14.4心源性休克的治疗
14.5特殊情况
15心脏移植受体的围术期监护
15.1引言
15.2一般原则
15.3血流动力学管理
15.4心脏移植后免疫抑制
15.5抗感染治疗
15.6总结
16成人先天性心脏病综合征
16.1引言
16.2术前风险评估
16.3简单性先天性心脏病
16.4中等复杂的先天性心脏病
16.5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病
16.6总结
17成人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心律失常的处理
17.1引言
17.2心动过速
17.3急性处理
17.4心动过缓
17.5急性期后的处理
17.6总结
18二尖瓣疾病
18.1引言
18.2严重的二尖瓣反流
18.3二尖瓣狭窄
18.4二尖瓣置换术后
18.5二尖瓣术后的管理
18.6总结
19主动脉瓣疾病
19.1引言
19.2主动脉瓣狭窄
19.3主动脉瓣反流
19.4主动脉瓣置换
19.5AVR术后患者的早期管理
19.6总结
20感染性心内膜炎
20.1引言
20.2定义和发病率
20.3发病机制
20.4易感患者
20.5预防
20.6诊断
20.7致病微生物
20.8并发症
20.9治疗
20.10结局和预后
20.11总结
21肺动脉高压和右心衰竭
21.1引言
21.2定义
21.3肺动脉高压的分类
21.4病理生理学
21.5诊断
21.6治疗
21.7总结
22主动脉夹层
22.1引言
22.2病因、病理和病理生理
22.3分类
22.4临床表现
22.5治疗
22.6预后
22.7其他急性主动脉综合征
22.8总结
23心脏创伤的急诊处理
23.1引言
23.2钝性心脏损伤
23.3大血管损伤
23.4穿透性心脏及大血管损伤
23.5总结
24高血压危象
24.1引言
24.2高血压危象
24.3高血压合并心血管疾病
24.4治疗
24.5总结
25妊娠
25.1引言
25.2总体原则
25.3妊娠期特殊的心血管异常
25.4病危患者的分娩
25.5总结
26血管炎
26.1引言
26.2心脏系统损害
26.3总体特征
26.4特殊血管炎
26.5治疗
26.6总结
27内分泌疾病与心血管重症监护
27.1引言
27.2肾上腺皮质功能衰竭和不全
27.3甲状腺功能异常
27.4总结
28血流动力学的监测和治疗:个人史1961~1994
彩图

精彩书摘

胸腔积液,特别是左侧的,是心外科术后常见并发症,大约40%的患者心脏平片检查可以发现。按照胸膜腔积液的性质分类,包括浆液性液体、血液、乳糜或脓性液体。放射性显像与患者的体位有关,还包括肋膈角变钝、掩盖膈顶、患侧胸部致密阴影,支气管透明征消失。当胸膜液的积聚速度快于胸膜淋巴管的回收速度就会产生胸腔积液,淋巴管系统可能会在心外科手术后因手术导致断裂和肺不张而遭到损坏。淋巴引流从壁层胸膜到胸壁淋巴结,从脏层胸膜到纵隔淋巴结。胸腔积液根据胸腔积液和血浆蛋白含量、乳酸脱氢酶的比例进一步分为漏出液和渗出液。按照Light's标准胸腔积液/血清蛋白< 0.5和胸腔积液/血清LDH<0.6时为漏出液。漏出液通常是双向流动的,当毛细血管渗透压大于血浆胶体渗透压,例如胸膜腔压力增高时壁层胸膜静脉回流至肺静脉,因此可以反映左房的压力。与此不同的是,渗出液通常是单向流动的,发生于血管通透性增高时,与局部的炎性反应有关。实际上,心包炎症被认为是心外科术后左侧胸腔积液的原因,其发生率与手术时采集乳内动脉无关。


心血管急重症诊治(中文翻译版) 内容简介 本书是全球范围内心血管急重症领域权威指南的中文翻译版,旨在为广大临床医生提供全面、系统、前沿的心血管急危重症诊治知识与实践建议。本书内容涵盖了心血管急重症的各个方面,从发病机制、危险因素、临床表现,到诊断评估、鉴别诊断,再到详细的治疗策略和预后管理,无不详尽阐述。 核心内容概述: 本书将心血管急重症按照不同的疾病类型和临床场景进行了科学分类,方便读者检索和学习。 一、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的诊治: 心肌梗死(MI):详细阐述了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和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的最新诊断标准(包括心肌损伤标志物、心电图、影像学检查等),以及急诊介入治疗(PCI)、溶栓治疗、抗栓治疗、抗血小板治疗、抗凝治疗等关键环节的最新进展和循证医学证据。重点强调了早期诊断、早期再灌注和个体化治疗的重要性。 不稳定型心绞痛(UA):深入分析了UA的危险分层,以及与STEMI和NSTEMI的鉴别诊断。书中详细介绍了UA的药物治疗方案,包括硝酸酯类、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抗血小板药物和抗凝药物的联合应用,以及对高危患者进行早期无创或有创血流动力学评估的指导。 二、急性心力衰竭(AHF)的诊治: AH F 的 定义和分型:清晰界定了AHF的诊断标准,并根据血流动力学状态(充血、低灌注)和临床表现(呼吸困难、水肿)进行了详细分型,指导临床医生快速准确地评估患者情况。 AH F 的 治疗策略:详细介绍了AHF的药物治疗,包括利尿剂、血管扩张剂、正性肌力药物、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II受体阻滞剂、β受体阻滞剂等。书中特别强调了针对不同类型AHF的个体化治疗原则,以及呼吸支持(如无创通气、有创通气)和机械循环辅助(如IABP、ECMO)在危重患者中的应用。 三、急性心律失常的诊治: 室上性心动过速、室性心动过速、房颤、房扑:系统介绍了各种常见急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机制、心电图特点、临床表现和紧急处理措施。书中详细阐述了药物复律、电复律、起搏治疗等方法的适应证、禁忌证及操作要点。 缓慢性心律失常:对急性起病的心脏骤停中发生的缓慢性心律失常,以及药物或电解质紊乱导致的缓慢性心律失常,提供了明确的起搏指征和起搏器植入的决策流程。 四、急性主动脉综合征(AAS)的诊治: 主动脉夹层(AD):详细介绍了AD的诊断技术(如CTA、MRA),并根据Stanford分型和Debakey分型,分别阐述了A型和B型AD的内科保守治疗(降压、镇痛)和外科手术(包括杂交手术、腔内修复)的最新进展和适应证。 主动脉缩窄、腹主动脉瘤破裂:对这些少见但凶险的急重症,也提供了相应的诊断和处理原则。 五、高血压危象(HC)的诊治: 高血压危象的定义和分型:区分了高血压急症(hypertensive emergencies)和高血压优选(hypertensive urgencies),并详细列举了靶器官损害的临床表现。 降压目标和治疗原则:强调了在不同靶器官损害情况下,安全、有效、快速降低血压的治疗策略,介绍了多种降压药物(如静脉注射硝普钠、拉贝洛尔、硝酸甘油)的剂量和滴速,以及监测手段。 六、心源性休克的诊治: 心源性休克的定义、病因和诊断:深入分析了心源性休克的血流动力学特点,以及常见病因(如大面积心肌梗死、恶性心律失常、急性瓣膜病变等)。 液体复苏、血管活性药物和正性肌力药物的应用:详细阐述了心源性休克早期液体管理、谨慎使用血管收缩剂和正性肌力药物的策略,以及机械循环辅助(IABP、ECMO)在挽救生命中的关键作用。 七、心脏骤停(CA)与复苏: 基础生命支持(BLS)和高级生命支持(ACLS):全面介绍了国际公认的最新版心肺复苏指南,包括胸外按压、人工通气、除颤、药物治疗(肾上腺素、胺碘酮、利多卡因)、气道管理等。 复苏后处理:详细阐述了复苏成功后对患者的神经系统保护、循环支持、呼吸支持、并发症处理等关键环节,强调了体温管理的重要性。 八、其他重要心血管急重症: 急性肺栓塞(PE):包括大量PE、低风险PE的诊断和治疗。 急性心包填塞(PC):诊断和紧急心包穿刺引流。 急性心肌炎/心肌病的危象:药物和生命支持。 本书的特色: 循证医学为基础:书中所有诊治建议均基于最新的临床研究和权威指南,具有高度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内容全面详尽:几乎涵盖了心血管急重症的所有常见和少见疾病,为临床医生提供了“一站式”的学习平台。 临床实践导向:强调了实际操作中的细节和注意事项,例如对不同药物的选择、剂量的调整、监测指标的选择以及并发症的处理等。 图文并茂:书中辅以大量的图表、流程图和典型心电图、影像学图片,有助于读者直观理解和掌握复杂内容。 前沿性:收录了近年来在心血管急重症领域取得的最新突破和创新技术,反映了该领域的最新发展趋势。 适用读者: 本书适合于心血管内科医生、急诊科医生、重症监护科医生、麻醉科医生,以及对心血管急重症诊治感兴趣的住院医师、医学生等。通过阅读本书,读者能够系统提升心血管急重症的诊断和治疗能力,从而更好地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简直是心血管急重症领域的“宝典”!我是一名多年的临床医生,在日常工作中,经常会遇到各种棘手的病例,而这本书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老教授,总能在关键时刻给予我启发。我特别欣赏它在鉴别诊断部分的处理方式。书中针对相似临床表现的不同疾病,列出了详尽的鉴别要点,并且用对比的方式呈现,这对于减少误诊漏诊非常有帮助。比如,面对胸痛患者,如何快速区分心肌梗死、主动脉夹层、肺栓塞,甚至非心源性胸痛,书中都提供了非常实用和精炼的鉴别思路。此外,书中对危急重症的治疗流程和个体化方案的探讨,也让我受益匪浅。它不仅仅是罗列治疗指南,而是结合了大量临床实践经验,分析了不同治疗手段的优劣势,以及如何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优化调整。这种“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写作方式,让这本书的实用性大大增强。

评分

作为一名基层医院的心内科医生,我经常面对资源相对有限的挑战,而这本书恰恰提供了一些在特殊情况下应对心血管急症的实用策略。例如,书中关于如何在高压环境下快速稳定患者的建议,以及在缺乏某些高端设备时,如何通过精细的体格检查和常规检查来辅助诊断,都给了我很大的启发。我印象深刻的是关于心源性休克的部分,书中详细介绍了不同等级的治疗方案,从基础的药物调整到机械循环辅助的应用,并着重强调了在不同医疗条件下,如何选择最适合的治疗方式。它并没有一味追求高大上的技术,而是更注重实操性和可及性,这对于我们这种基层医疗机构的同行来说,无疑是雪中送炭。这本书的内容,让我感觉不是在读一本冰冷的医学教材,而是在和一位经验丰富的导师交流,学习他多年积累的宝贵经验。

评分

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严谨,同时又不失学术深度,尤其在讨论那些前沿的治疗理念和最新的研究进展时,作者引用了大量的文献和数据支撑,显得非常有说服力。我对于书中关于心律失常危象的处理部分,印象尤其深刻。书中详细分析了不同类型心律失常的发生机制、临床表现以及药物治疗的禁忌症和注意事项,并且特别强调了在急诊情况下,如何快速有效地终止致命性心律失常。此外,书中对如何进行个体化抗凝治疗的探讨,也让我耳目一新。它不仅仅是给出了抗凝药物的选择,更是深入分析了影响抗凝效果的各种因素,以及如何根据患者的出血风险和血栓风险,制定最优的抗凝方案。这本书的专业性和前沿性,使得它成为一本能够持续学习和提升的工具书,对于追求学术精进的临床医生来说,绝对是不可多得的佳作。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就非常吸引人,纸质厚实,印刷清晰,色彩搭配也很专业,一看就觉得是本值得珍藏的医学著作。我尤其喜欢它开篇的那部分,虽然我并非心血管急重症的专业人士,但书中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辅以大量图表和病例分析,将一些复杂的心脏急症原理讲解得条理清晰,让我这个旁观者都能大致理解。比如,关于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机制和早期识别,书中就描绘得非常生动,从细胞层面的变化到临床表现的演变,层层递进,非常有说服力。而且,它并没有回避那些疑难杂症,反而花了很大篇幅去探讨那些罕见但又极其凶险的心血管急症,比如主动脉夹层破裂、肺栓塞等,并且深入剖析了这些疾病的诊断难点和治疗策略,这对于提升临床医生的危机意识和应对能力,无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这本书不仅仅是知识的堆砌,更像是一场严谨的学术对话,引导读者去思考,去探索。

评分

这本书的章节编排非常有逻辑性,从基础理论到临床实践,层层深入,环环相扣。我特别喜欢书中对各种急症的“诊断流程图”和“治疗决策树”的设计,这些图表化繁为简,将复杂的流程清晰地呈现出来,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我反复研读了关于休克和急性呼吸衰竭章节的内容,书中对不同类型休克的病理生理机制、早期识别要点以及液体复苏、血管活性药物的应用时机和剂量,都进行了非常细致的阐述。而且,书中还特别强调了多学科协作的重要性,在处理复杂病例时,如何与其他科室(如呼吸科、肾内科、重症监护科等)有效沟通和协作,共同为患者制定最佳治疗方案,这一点在当前的临床实践中尤为重要。这本书不仅适合心血管科的医生,也对其他相关科室的医护人员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应对心血管急症。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