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優美隨筆”係列叢書收錄瞭中國曆史上著名學者、作傢的散文隨筆代錶作品,包括《浮生六記》《閑情偶寄》《容齋隨筆》《世說新語》《陶庵夢憶》《東坡誌林》《小窗幽記》《幽夢影》《閱微草堂筆記》等。本套叢書以經典版本為核校底本進行注譯及評析,盡量做到全麵、準確、通俗易懂,同時本書搭配精美插圖,采用雙色印刷、精裝裝訂,是不可多得的珍藏佳品。
《小窗幽記》又名《醉古堂劍掃》,是一本集閤儒釋道智慧精粹的小品文集。全書共有十二集,主要闡述瞭為人處世、修身養性的方法,文字清雅,格局高遠,處處可見作者砥礪操守中的看破生死、名利的超然智慧,為明代清言的代錶作之一。
1.《小窗幽記》是一部促人警世,言短旨遠的人生哲言小集。集中的內容涉及瞭修身、養性、經商、從政、處世等,作者以哲人式的冷峻,對當時糜爛庸俗的世風做齣瞭辛辣且不失客觀的抨擊,流露齣高遠超脫的“難得糊塗”的自由人生境界。 2.《小窗幽記》以觀世間榮辱、品人生苦樂為主綫,以文辭優美、意蘊高雅為特點,是一本修身處世的格言書。書中的格言有的立言精深,使人百思方悟;有的含蓄蘊藉,令人迴味悠長。讀來有神思優遊、流連忘返之感,曆來被視為修身養性、自我提升的佳作。
捲一?醒?/?001
捲二?情?/?041
捲三?峭?/?073
捲四?靈?/?115
捲五?素?/?155
捲六?景?/?193
捲七?韻?/?229
捲八?奇?/?257
捲九?綺?/?289
捲十?豪?/?317
捲十一?法?/?363
捲十二?倩?/?413
一
多躁者,必無沉潛之識;多畏者,必無卓越之見;多欲者,必無慷慨之節;多言者,必無篤實之心;多勇者,必無文學之雅。
譯?文
性情過於浮躁的人,一定沒有深刻的智慧;過於膽小的人,一定沒有卓越的見識;有過多欲望的人,一定沒有慷慨激昂的氣節。言語過多的人,一定沒有踏實肯乾的誠心。過於勇猛的人,一定沒有文學的風雅。
評?析
性情過於浮躁的人,很難潛心學問,所以缺乏處世的智慧。而膽小怕事的人,往往沒有主見,所以不會有卓越的見識。貪欲太重的人,大難臨頭之時,留戀太多,難以捨棄,又怎麼可能慷慨地捨生取義呢?喜歡高談闊論的人,也一定沒有多少時間認真做事。過於勇猛的人,做事隻憑力量,自然無法細細體會文學中的風雅。綜閤而言,多躁、多畏、多欲、多言、多勇都不好,因此為瞭讓自己變得更好,我們要不斷磨練自己性格上的“多餘”,這是一生的修行。
二
筆之用以月計,墨之用以歲計,硯之用以世計。筆最銳,墨次之,硯鈍者也。豈非鈍者壽而銳者夭耶?筆最動,墨次之,硯靜者也。豈非靜者壽而動者夭乎?於是得養生焉。以鈍為體,以靜為用,唯其然是以能永年。
譯?文
一支毛筆的使用壽命是用月來計算的,一塊墨錠的使用壽命是用年來計算的,一塊硯颱的使用壽命則用人的一輩子來計算。毛筆是最銳利的,墨汁其次,硯颱是最鈍的。這難道不是鈍器比較長壽而利器短命嗎?毛筆動得最多,墨汁其次,硯颱安靜不動。這難道不是安靜的人長壽而多動的人短命嗎?從這些就能知道養生之道瞭。以遲鈍為本體,用安靜的方法,唯有這樣做纔能長壽。
評?析
老子的《道德經》中有這樣一篇文章講的是“以柔剋剛”的典故,牙齒是人身上最堅硬的東西,但是等到老年,牙齒全都會掉光。而最柔弱的舌頭卻依然完好無損。其實為人處世也應該如此,過剛易摺,真正有智慧的人應該柔和低調行事,這是大智若愚的境界。
三
好辯以招尤,不若訒嘿以怡性;廣交以延譽,不若索居以自全;厚費以多營,不若省事以守儉;逞能以受垢,不若韜精以示拙。費韆金而結納賢豪,孰若傾半瓢之粟以濟飢餓?構韆楹而招徠賓客,孰若葺數椽之茅以庇孤寒?
譯?文
因喜歡爭辯而招來他人的指責,不如謹言慎行來怡養性情;廣交朋友來傳揚聲譽,不如離群獨居以保全自身;花費很多錢財和精力四處經營,不如省心省力自守節儉;因為逞能而遭到他人詬病,不如掩飾纔華顯示自己的笨拙。花費韆金去結交賢人豪傑,怎能比得上給飢餓的人半瓢米飯呢?建造韆間房屋招攬賓客,怎能比得上修葺茅草小屋來庇護孤獨貧寒之人呢?
評?析
言多必失,費盡心思求得名譽,必定會遭人非議。過慧易摺,逞能的人,總有一天會碰到挫摺。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錦上添花之事雖好,雪中送炭更能見真情。
四
情語雲:當為情死,不當為情怨。關乎情者,原可死而不可怨者也。雖然既雲情矣,此身已為情有,又何忍死耶?然不死終不透徹耳。君平之柳,崔護之花,漢宮之流葉,蜀女之飄梧,令後世有情之人谘嗟想慕,托之語言,寄之歌詠。而奴無昆侖,客無黃衫,知己無押衙,同誌無虞侯,則雖盟在海棠,終是陌路蕭郎耳。集情第二。
譯?文
有人說:應該為感情而死,而不應該因為感情而生齣怨恨。感情本身,原本就是你情我願,可以為對方而死,但不應該産生怨恨之心。談論感情的話雖然是這樣說的,但此身已經被情占有,又怎麼能忍心去死呢?然而,不死終究不能體會情愛的深刻。韓君平與愛妾柳氏的故事,崔護的人麵桃花的故事,紅葉題詩的故事,以及西蜀夫妻因飄落的梧桐葉而團圓的故事,都讓後世的有情人感嘆羨慕,並用文字記載或歌詠流傳下來。然而,我既沒有為我飛簷走壁的昆侖奴,也沒有身著黃衫的壯士,又沒有像押衙一樣的俠士朋友,更沒有像虞侯一般的同道中人,那麼,即使是海棠花下的海誓山盟,最終也難逃分離的命運。因此,編纂瞭第二捲“情”。
評?析
人人都希望有情人終成眷屬,遠離離恨天。然而,姻緣之事難以預測,世上最多的還是最終分道揚鑣的情人,所以人們更加稱頌傳揚這種真情。要麼勘破,要麼繼續在情海中沉淪,畢竟感情的事情,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五
今天下皆婦人矣。封疆縮其地,而中庭之歌舞猶喧;戰血枯其人,而滿座貂蟬之自若。我輩書生,既無誅亂討賊之柄,而一片報國之忱,惟於寸楮尺字間見之。使天下之須眉而婦人者,亦聳然有起色。集峭第三。
譯?文
如今天下的男子就像婦人一樣,有幾個可以稱之為大丈夫呢?眼看著國土漸漸淪喪,而廟堂中仍是一片歌舞升平,戰士的鮮血因為流盡而乾枯瞭,而滿朝的官員卻好像沒事一樣。我們這些讀書人,既沒有誅平亂事討伐賊人的權勢,隻有一片報效國傢的赤忱之心,隻能在文字上錶現齣來,使天下那些枉為男子漢的人,也能因觸動而振作起來。因此,編纂瞭第三捲“峭”。
評?析
古人雲“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男子漢,大丈夫,天下興亡,匹夫有責。而朝廷中的那些文武大臣卻整天沉迷於歌舞升平,不知死期將至,這又怎能配得上“男人”二字,可以說是連婦人都不如啊!
六
無事而憂,對景不樂,即自傢亦不知是何緣故,這便是一座活地獄,更說什麼銅床鐵柱,劍樹刀山也。
譯?文
沒什麼事卻很煩惱,麵對美景卻不快樂,就連自己都不明白這是為什麼,那麼這便是活在地獄中瞭,更不必說地獄中還有銅床鐵柱和劍樹刀山瞭。
評?析
人生在世,總會有煩惱,若無緣由,卻憂心忡忡,心靈受盡煎熬,這樣的生活確實如同身在地獄。人們要學會自己排解憂愁,該放下的莫執著,得不到的也不強求,一切順其自然迴歸心靈的平靜。人生苦短,何不盡情歡顔?
七
獨坐禪房,瀟然無事,烹茶一壺,燒香一柱,看達摩麵壁圖。垂廉少頃,不覺心靜神清,氣柔息定濛濛如混沌境界,意者揖達摩與之乘槎而見麻姑也。
譯?文
獨坐禪房中,清靜無事時,煮上一壺茶,燒上一柱香,觀賞達摩麵壁圖。把眼睛閉上一會兒,在不知不覺中,心變得很平靜,神智也很清楚,氣息也開始變得柔和而穩定,仿佛迴到瞭最初的混沌境界,就好像拜見達摩祖師,並與他一起乘著木筏渡水而見到瞭麻姑一般。
評?析
現代社會喧囂浮躁,人們需要多學習古人這種靜心坐禪,不僅能修養身心,還能對自己的人生有所領悟。
八
伶人代古人語,代古人笑,代古人憤,今文人為文似之。伶人登颱肖古人,下颱還伶人,今文人為文又似之。假令古人見今文人,當何如憤,何如笑,何如語!
譯?文
演戲的人扮成古代的人,替古人說話,替古人笑,替古人生氣,現在的讀書人寫文章也是如此。演戲的人在戲颱上演古人,下颱後恢復伶人的身份,現在的讀書人寫文章也與這點相似。假如能讓古人見到現在的讀書人,真不知他們將會如何生氣,如何嘲笑,如何評價!
評?析
每個人都是人生舞颱上的演員,無時無刻不在演繹著自己的人生。我們是否像伶人一樣,為彆人哭,為彆人笑,為彆人生氣?捫心自問,你真的在做自己嗎?
九
客過草堂,問:“何感慨而甘棲遁?”,餘倦於對,但拈古句答曰:“得閑多事外,知足少年中。”問:“是何功課?”曰:“種花春掃雪,看籙夜焚香。”問:“是何利養?”曰:“硯田無惡歲,酒國有長春。”問:“是何還往?”曰:“有客來相訪,通名是伏羲。”
譯?文
有客路過我居住的草堂,問:“是什麼樣的感慨讓你甘願隱居起來?”我懶得迴答,就順手用古詩迴答說:“想得到一些空閑,需要多在事外的狀態,懂得知足的人纔能活得年輕。”又問:“那你是怎麼做到的呢?”我迴答說:“春天種花掃雪,閱讀道教典籍,夜晚焚香入夢。”又問:“有什麼方法利於養生?”我迴答說:“靠筆墨維持生計,常喝酒以解憂愁。”又問:“有什麼樣的交往?”我迴答說:“有客人來訪時,通報的的名字是伏羲上人這樣的隱士。”
評?析
陶淵明北窗納涼,自稱是伏羲上人,作者也藉此比喻跟他一樣真正超脫世俗的隱者。
十
門內有徑,徑欲麯;徑轉有屏,屏欲小;屏進有階,階欲平;階畔有花,花欲鮮;花外有牆,牆欲低;牆內有鬆,鬆欲古;鬆底有石,石欲怪;石麵有亭,亭欲樸;亭後有竹,竹欲疏;竹盡有室,室欲幽;室旁有路,路欲分;路閤有橋,橋欲危;橋邊有樹,樹欲高;樹陰有草,草欲青;草上有渠,渠欲細;渠引有泉,泉欲瀑;泉去有山,山欲深;山下有屋,屋欲方;屋角有圃,圃欲寬;圃中有鶴,鶴欲舞;鶴報有客,客不俗;客至有酒,酒欲不卻;酒行有醉,醉欲不歸。
譯?文
門內有條小路,小路要麯麯摺析;小路轉彎的地方有座屏風,屏風要小巧;屏風過瞭有一處颱階,颱階要平整;颱階旁邊有一叢花,花朵要鮮艷;花叢外麵有一堵牆,牆要低矮;牆裏麵有一棵鬆樹,鬆樹要古老:鬆樹下有一塊石頭,石頭要奇特;石頭對麵有一座亭子,亭子要古樸;亭子後麵有一片竹林,竹子要稀疏;竹林盡頭有一間小屋,房屋要幽靜;房屋旁邊有一條路,路要分叉;叉路閤到一起的地方有一座橋,橋看起來很高;橋邊上有一棵大樹,樹要長得高;樹陰下有一塊草坪,草色要青;青草上麵有一條水渠,水渠要細;水渠引來一道泉水,泉水要從高處形成瀑布;泉水齣去有一座山,山要幽深;山下麵有一間屋子,屋子要方正;屋角有一塊園圃,園圃要大;園圃中有一隻仙鶴,仙鶴要跳舞;仙鶴鳴叫報告有客人來,客人不是俗人;客人來瞭有酒,飲酒不要推辭;飲酒有瞭醉意,醉瞭便不要迴去。
評?析
文中描述的是藝術園林景緻的構思圖,圖中景物應有盡有,讓人目不暇接。這園中還有熱情好客的主人,真想走進這座園林去觀賞一番,真想與這主人不醉不歸。
.......
初讀《小窗幽記》,最直接的感受就是一種淡淡的疏離感,仿佛置身於一個與世隔絕的小天地。書中的語言,帶著一種古樸的韻味,不時流露齣一種淡淡的憂鬱,但這種憂鬱並非令人沮喪,而是像鞦日午後的一縷陽光,溫暖而又帶著一絲清冷。我注意到書中常常描繪一些極小的生活細節,比如一片落葉,一盞孤燈,一縷微風,然後從中提煉齣一些人生感悟。這種“以小見大”的手法,讓我在閱讀時,也開始更加關注生活中的點滴,去發現那些被我們忽略的美好。這本書並非那種能夠激起你澎湃鬥誌的勵誌讀物,更像是一種精神上的梳理和安撫。它不提供現成的答案,而是提供一種思考的方式,讓你自己在字裏行間找到屬於自己的答案。讀完之後,會有一種莫名的平靜感,仿佛心靈被洗滌過一般,對周遭的世界也多瞭一份理解和包容。
評分每次拿起《小窗幽記》,都像是一次與古人的對話,但又並非是那種生硬的教導。書中的文字,充滿瞭智慧的火花,但又包裹在一種溫和的敘述之中,讓你在不知不覺中,被它的思想所吸引。我發現,書中很多觀點,雖然寫於久遠的年代,但卻對現代人的生活有著極強的啓示意義。比如,那些關於“知足常樂”的論述,在物欲橫流的今天,顯得尤為珍貴。它並非鼓吹保守和不思進取,而是提醒我們,真正的幸福,往往源於內心的滿足,而非外在的占有。我特彆喜歡書中對於“獨處”的描寫,那種在孤獨中尋找樂趣,在寂靜中體悟人生的態度,讓我對“獨處”這兩個字有瞭全新的認識。它不是一種寂寞,而是一種豐盈。這本書,像是我的精神食糧,每一次閱讀,都能從中汲取新的養分,讓我對生活有更深刻的理解和更積極的態度。
評分這本《小窗幽記》我剛翻瞭翻,感覺像是被拉進瞭某個清雅的江南園林,撲麵而來的不是喧囂的市井,而是一種細水長流的恬淡。書中的許多片段,讀來都讓人不自覺地放慢瞭呼吸。那些關於花開花落、雲捲雲舒的描摹,與其說是景物,不如說是一種心境的投射。仿佛作者是一位極其敏銳的觀察者,將生活中那些被匆忙掠過的細微之處一一拾起,然後用一種溫潤的筆觸,將它們打磨得熠熠生輝。我尤其喜歡那些關於“閑”的論述,在這個快節奏的時代,能找到關於“偷得浮生半日閑”的共鳴,實屬難得。它並非鼓吹無所事事,而是提醒我們在忙碌之餘,要留存一份寜靜,去感受內心的聲音,去品味那些不需外在評價的、屬於自己的小確幸。讀罷,總有一種想要立刻去尋一處僻靜之地,點一盞燈,靜坐片刻的衝動。它不是那種能讓你瞬間醍醐灌頂的“雞湯”,而更像是山澗清泉,滋養心田,久久迴味。
評分我必須說,這《小窗幽記》給我的感覺,有點像在翻閱一本塵封已久的老相冊。每一頁都承載著一種古老而又恒久的情緒,並非是那種轟轟烈烈的愛恨情仇,而是更多地聚焦於日常瑣碎中的智慧與哲思。書中的文字,不似現代文的直白,也不似古白話的俚俗,是一種介於兩者之間的,帶著文人氣息的雅緻。我常常在讀到某些句子時,會停下來,反復琢磨其中的深意。比如,那些關於“知足”與“放下”的論調,放在當下,依舊振聾發聵。它讓我開始反思,我們究竟在追逐些什麼?是否很多時候,我們隻是在被欲望裹挾,而忽略瞭身邊最本真的美好?書裏的很多觀點,都需要你沉下心來,細細體會,纔能品齣其中的韻味。它像是一個老友,在你耳邊低語,分享著他的人生感悟,不帶任何強迫,隻是靜靜地引導你去看待事物的新角度。對於那些厭倦瞭浮躁、追求內心平和的讀者,這本書無疑是一個絕佳的陪伴。
評分不得不說,《小窗幽記》這本書,在我手中翻閱時,帶來瞭一種非常獨特且沉靜的閱讀體驗。它不像許多暢銷書那樣,讓你讀得熱血沸騰,也不同於某些學術著作,需要耗費大量的腦力去理解。這本書的魅力在於它的“潤物細無聲”。它用一種極其剋製的語言,描繪瞭許多似乎微不足道的生活場景,但正是這些場景,卻蘊含著深刻的人生哲理。我發現自己常常會在讀到某一段時,不由自主地停下來,陷入沉思。比如,書裏關於“順其自然”的論述,不是一種消極的聽天由命,而是一種對事物發展規律的深刻理解和尊重。它教會我,在很多時候,過度的掙紮反而是一種阻礙,而學會放手,或許纔是更智慧的選擇。這本書給我最大的感受,就是一種“返璞歸真”的寜靜。在喧囂的世界裏,它像是一方清泉,讓我重新找迴內心的平和與安寜。
評分書還是不錯的,書頁質量好,紙張也不錯,最重要也是自己想看的,心情好一切都棒棒噠!
評分好書好文,好設計排版,好裝訂印製!!!
評分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
評分非常值得收藏的一套書,很全麵!包裝物流很穩妥!好評!
評分看瞭世說新語,就知道隻是節選,少瞭很多內容,不喜歡這樣的風格!
評分非常好,物流非常快,是正品
評分紙張和印刷需要改進!
評分容齋隨筆為南宋翰林學士洪邁所作,隨筆即隨心而發,任情而作。它包括瞭曆代曆史典故和人物等事情,內容豐富而精煉,不愧為名作,此書印刷精美,紙質很好,一版一印,有注解和譯文,方便悅讀,精裝本值得收藏。這次撿得個大漏,200減100購得,感謝京東。
評分京東購物,值得信賴。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