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词十七讲》是当代著名学者叶嘉莹著作中影响大、广受读者欢迎的经典之作。本书原为1987年叶嘉莹先生应辅仁大学校友会、中华诗词学会、国家教育委员会老干部协会及国际文化交流中心联合举办的“唐宋词系列讲座”之邀请,先后在北京、沈阳、大连三地连续所作的一系列讲演的整理稿。全书以唐五代两宋的重要词人温庭筠、韦庄、冯延巳、李璟、李煜、晏殊、欧阳修、柳永、苏轼、秦观、周邦彦、辛弃疾、姜夔、吴文英、王沂孙十五家为代表,以点带面,讲述了唐宋词的演进和发展过程。叶嘉莹结合十五位词家生活的历史背景、生平经历、性格学养、艺术才能,提炼出他们显著的风格特色及其所传达的感情品质,既能从历史的高度勾勒出他们的贡献和在词史上的地位,又能从赏析的角度体悟不同词家相似词作的深微的差别,极见功力。
叶嘉莹先生自认为这本书有五大特点:一是在介绍每一位词家时,都特别注意他的风格特色与他所传达的感情品质的差别;二是叙述词家特色之时,兼顾他们在纵向与横向之间的影响和关系;三是介绍了不同的解词方式适合不同词家的原则和方法;四是以世界文化历史大坐标为背景,反思我们古典文学的意义与价值;五是唤醒诗词中的生命,传达作品的感发力量。
《唐宋词十七讲》首次出版后,被学界誉为“一部唐宋词简史”,更被大众读者当作“唐宋词入门”的经典书籍。
“唐宋词十七讲”这本书,就像是在一个精心布置的展厅里,一次次地驻足欣赏十七幅风格各异的画作。每一幅画,都代表着一位独特的灵魂,一位才华横溢的词人。作者的视角非常独特,他没有从主流的、大家耳熟能详的词人开始,而是别出心裁地选择了一些相对“小众”或者说视角独特的词人,比如,他讲到张先时,并没有过多强调他“老夫聊发少年狂”的晚年豪情,而是着重挖掘了他词中那种细腻的、对女性情感的洞察,让我看到了一个完全不一样的张先。还有对周邦彦的讲解,作者并不是简单地分析他的格律之工,而是将他的词与当时的音乐、宫廷生活联系起来,让我理解了为何他的词会有那种“雕琢之美”,但同时又带有一种深深的孤独感。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有特色,时而像是一位老友在闲聊,分享一些有趣的典故;时而又像是一位严谨的学者,在进行细致的考证。最让我惊叹的是,作者能够将复杂的历史背景、人物关系,以及词的创作理念,用如此清晰易懂的方式呈现出来,让读者在轻松愉悦的阅读中,不知不觉地吸收了很多知识。我尤其喜欢作者在分析词的意境时,那种旁征博引的能力,他能够将不同的诗句、典故巧妙地串联起来,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让读者感受到词的深邃与广阔。
评分读完这本书,感觉像是脑海中打开了一扇全新的窗户,窥见了唐宋词背后那丰富而驳杂的文化图景。作者并没有按照时间顺序,或者文学流派来划分,而是选择了十七个极具代表性的切入点,每一个都像一颗璀璨的珍珠,串联起了一整个时代的风雅。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对温庭筠的描述,作者没有简单地把他定位为一个“花间词派”的代表,而是深入挖掘了他词中那种极致的绮丽与隐秘的哀愁,读来让人心生怜惜。还有对陈亮的评价,完全颠覆了我之前对他“政治失意,词风粗犷”的刻板印象,让我看到了他内心深处那种“大丈夫”的豪情壮志,即使在困顿中也从未熄灭。书中的语言风格非常多变,时而严谨考究,引经据典,分析词句的妙处,时而又充满了文学的想象力,将词人的情感世界描绘得栩栩如生。我特别喜欢作者在分析每一位词人时,都会穿插一些当时的社会风俗、文人交往的轶事,这让整个阅读过程变得格外生动有趣,不再是枯燥的文学理论。感觉像是和作者一起,在一个茶馆里,听他讲那些文人墨客的故事,品味他们笔下的悲欢离合。而且,书中对词的解读,并非是简单的意象分析,而是更注重词的“气韵”和“神韵”,那种难以言说的内在生命力,被作者用文字捕捉并传达出来。
评分这本书,与其说是讲授唐宋词,不如说是带我们去“体验”唐宋词。作者选取了十七个极具代表性的“点”,但这十七个点,却像是放射出去的光线,照亮了整个唐宋词的星空。我最喜欢的一讲是关于陆游的,作者并没有仅仅停留在他“位卑未敢忘忧国”的豪迈,而是深入剖析了他词中那种“小儿女”的温情,以及他晚年对家国命运的忧虑,那种家国情怀与个人情感的交织,被作者描绘得淋漓尽致。还有对周紫芝的解读,让我看到了一个在南宋时期,那种“温厚”的士大夫风范,他的词没有惊天动地的情感,却有一种温润如玉的质感,读来让人心生宁静。这本书的结构设计非常人性化,每一讲都独立成篇,但又前后呼应,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作者的叙述方式非常灵活,时而像是在讲故事,将词人的生平事迹娓娓道来;时而又像是在进行一场思想的辩论,对词人的创作意图进行深入的探讨。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在解读词句时,非常注重情感的传达,他不仅仅是在分析文字,而是在试图还原词人当时的心境。读这本书,我仿佛能够听到词人内心的声音,感受到他们笔下的喜怒哀乐。而且,书中还穿插了一些关于词的演变、与其他文学形式的比较,这让我对唐宋词的理解更加全面和立体。
评分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感受是,它不仅仅是一本关于唐宋词的书,更像是一本关于“人”的书。作者选取了十七位极具代表性的词人,但他的重点并非在于他们的词本身有多么精妙绝伦,而是通过他们的词,去透视他们的人生,他们的情感,他们的时代。比如,在讲到晏殊时,作者并没有过多渲染他的“富贵闲愁”,而是着重描写了他作为一位宰相,在朝堂之上的权谋与风雅,以及在词中流露出的那种超然物外的平和。让我看到了一个官员的另一面。再比如,对秦观的解读,从他“郴江幸自绕郴山”的诗句,引申出他一生坎坷的仕途,以及词中所寄托的深沉思念,那种“词为心声”的阐释,让我动容。书的结构非常巧妙,每一讲都围绕着一个核心人物展开,但又通过这个人物,巧妙地引出了其他的词人,或者相关的历史事件,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唐宋词人的关系网。我仿佛看到了一个时代的群像,每个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书写着自己的命运,也书写着那个时代的风华。作者的笔调非常沉静,但字里行间又充满了对人生的深刻洞察。他没有去评判谁对谁错,而是以一种宽容的态度,去理解每一个词人的选择与无奈。读完这本书,感觉对唐宋词的理解,不再停留在表面的技巧,而是进入了更深层次的精神世界。
评分“唐宋词十七讲”这本书,我最近才读完,感觉像是经历了一场穿越时空的诗意之旅。这本书没有直接讲授词的格律、技巧,而是通过对十七位(或十七类)极具代表性的唐宋词人的深入解读,带领我们走进他们的创作世界。每一讲都像是一次深入的对话,从李白豪放洒脱的浪漫,到杜甫沉郁顿挫的悲悯,再到李清照婉约细腻的愁绪,每一个名字都不仅仅是作者,更是一种情感的载体,一种精神的象征。作者的笔触细腻而富有洞察力,他没有枯燥地罗列生平事迹,而是巧妙地将词人的生平、时代背景、个人情感与他们的代表作融为一体。读的时候,我仿佛能看到李煜在亡国后的宫廷旧梦里,感受到柳永在市井烟火中的无限风情,也体会到苏轼在贬谪生涯中的旷达与超然。作者的点评并非高高在上,而是像一位知心的朋友,娓娓道来,让我们这些普通读者也能轻松地理解词背后的深意。他善于捕捉词中的细节,比如某一个字的锤炼,某一处意象的运用,如何就能瞬间点亮整首词的情感。而且,书中引用的例词也挑选得非常精准,读起来朗朗上口,回味无穷。我尤其喜欢他讲到辛弃疾的部分,那种家国情怀与壮志难酬的矛盾,跃然纸上,令人感慨万千。这本书最打动我的地方,在于它让我重新认识了唐宋词,不再是课本上的一个个名词,而是鲜活的生命,有血有肉,有悲有喜。
评分书不错,准备读一读,闲来杀时间。
评分很棒的,值得收藏。
评分纸箱保护运输,书品相完好,价格优惠
评分送货师傅服务好!快
评分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
评分光盘没在书里。
评分精装版,不过定价有点高。
评分给姑娘买的,她还送她同学一本。叶老的书,那是一定要买的。陶冶性情,感受文字魅力
评分好书啊,就是略贵!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