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病中成药新用法(第3版)

常见病中成药新用法(第3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兰水中,王士才,廖仰平 编
图书标签:
  • 中成药
  • 常见病
  • 临床应用
  • 新用法
  • 家庭用药
  • 中医
  • 健康
  • 养生
  • 疾病预防
  • 药物疗法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ISBN:9787534984204
版次:3
商品编码:12181016
包装:平装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7-01-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414
字数:339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常见病中成药新用法(第3版)》编者在第2版基础上,参考大量新近医学文献,结合自己丰富的临床实践和教学经验,详细阐述了99种常见疾病的中成药治疗方法,按内科各系统疾病和妇产科、儿科、外科、皮肤科、五官科分章编排。对每种疾病,概述其症状特征、诊断依据和常规治疗;重点详述中成药精选和新用法,包括用药剂量、给药途径、疗效统计和注意事项等。
  《常见病中成药新用法(第3版)》内容丰富,资料翔实,对普及推广简便易行、经济实惠的中成药疗法,具有很好的指导性和实用性,适合临床医师、基层医务人员和医学院师生阅读参考,亦可供常见病患者求医问药时参阅。

目录

第1章 心血管系统常见病
一、高血压痛
二、体质性低血压症
三、脑动脉硬化
四、冠心痛
五、心律失常
六、慢性心力衰竭
七、病毒性心肌炎

第2章 呼吸系统常见病
一、感冒
二、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三、急性支气管炎
四、慢性支气管炎
五、肺炎
六、支气管哮喘

第3章 消化系统常见病
一、急性胃炎
二、慢性胃炎
三、消化性溃疡
四、功能性消化不良
五、胃下垂
六、溃疡性结肠炎
七、细菌性痢疾
八、病毒性肝炎
九、慢性肝炎
十、肝硬化
十一、习惯性便秘

第4章 内分泌系统常见病
一、糖尿病
二、高脂血症
三、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第5章 泌尿系统常见病
一、尿路感染
二、急性肾炎(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
三、慢性肾炎
四、肾病综合征
五、慢性肾衰竭

第6章 神经与精神系统常见病
一、偏头痛
二、三叉神经痛
三、面神经炎
四、神经衰弱
五、老年性痴呆
六、脑出血
七、脑栓塞
八、脑血栓形成

第7章 血液与造血系统常见病
一、缺铁性贫血
二、再生障碍性贫血
三、血细胞减少症
四、过敏性紫癜
五、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第8章 妇产科常见病
一、痛经
二、闭经
……

第9章 儿科常见病
第10章 外科常见病
第11章 皮肤科常见病
第12章 五官科常见病

参考文献

精彩书摘

  《常见病中成药新用法(第3版)》:
  中成药新用
  1.盐酸小檗碱(黄连素)盐酸小檗碱为自黄连、黄柏或三颗针中提取的一种有效成分,也可人工合成。常用于治疗菌痢、急性肠胃炎、慢性胆囊炎及眼结膜炎、化脓性中耳炎等疾病,均有显著疗效,深受人们青睐。近几年来,通过医药学家的深入研究,又开拓了一些新的用途,如抗心力衰竭,当心肌收缩力减弱,心脏不能将静脉回流的血液全部送人动脉时,就会造成血液淤滞,心排血量降低,难以满足组织代谢的需要。可在餐前服用盐酸小檗碱来治疗,每次0.4~0.6g,每天3次。一般1~5天见效,总有效率为71%。急症、重症病人仍需送医院诊治。
  2.复方丹参滴丸将2000年3月-2002年2月肺源性心脏病心力衰竭住院患者按随机抽样法分为两组,治疗组64例,对照组59例。全部病例均采用1997年全国第二次肺源性心脏病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患者均有慢性咳嗽史6~30年,中度以上发绀、呼吸困难,肺部均有干、湿哕音,41例有明显的哮鸣音,所有病例均有心脏扩大,P2亢进,心率超过100/分,颈静脉怒张,肝大,肝颈静脉回流征阳性,双下肢水肿等右心衰竭及肺动脉高压的表现,心电图示有肺型P波及右心室肥大。治疗组常规治疗,持续低流量吸02,在头孢噻肟钠、氨茶碱、毛花苷C(西地兰)、呋塞米(速尿)、异山梨酯(消心痛)联合抗炎、平喘、强心、利尿、抗血管收缩的基础上加用复方丹参滴丸,每次10粒,每日3次,疗程2周。对照组只予常规治疗,疗程2周。复方丹参滴丸对肺源性心脏病心力衰竭治疗前后临床有效率比较,治疗组64例,显效31例(48.44%),有效28例(43.75%),无效5例(7.81%),总有效59例(92.19%);对照组59例,显效15例(25.42%),有效21例(35.59%),无效23例(38.98%),总有效36例(61.02%)。治疗组未出现不良反应。现代研究证明,复方丹参滴丸中的成分丹参素能降低血小板聚集,降低血脂和血黏稠度,防止血栓形成;具有钙通道阻滞作用而使血管扩张,还具有使心肌细胞膜稳定,清除氧自由基和能量调节、抑制成纤维细胞增殖和分泌基质等作用;降低肺动脉压。运用复方丹参滴丸与常规治疗对比,差异呈显著性(P<0.05),且在用药过程中无不良反应发生,是治疗肺源性心脏病心力衰竭的有效药物,值得在临床工作中推广运用。
  3.步长稳心颗粒西安市第六医院内科罗仙亮等观察步长稳心颗粒治疗2003年1月-2007年12月住院的82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室性期前收缩患者,82例患者分为步长稳心颗粒治疗组(A组)46例,胺碘酮治疗组(B组)36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均未加用其他抗心律失常药。A组给予步长稳心颗粒9.0g,每日3次,效果不佳时给予18g,每日3次;B组给予胺碘酮0.2g,每日3次,1周后改为0.2g,每日2次,服用1周后再改为0.2g,每日1次,1周服用5~7天。所选患者于服药后第4周、第8周行肝肾功能、甲状腺功能、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并通过临床症状及体征评价心功能状况。结果:治疗4周后,A组临床心力衰竭症状缓解率78.3%.期前收缩控制率74.5%,未出现临床不良反应;B组临床症状缓解率75%,期前收缩控制率86.1%。治疗8周时,A组临床症状缓解率84.7%,期前收缩控制率78.2%,未出现临床不良反应;B组临床症状缓解率86.1%,期前收缩治疗有效率83.4%,肝功能异常发生率11.1%,甲状腺功能异常发生率22.2%,心室率缓慢发生率16.7%。结论:步长稳心颗粒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室性期前收缩安全有效,特别适合于合并缓慢心室率者。已有报道显示我国传统的中药制剂步长稳心颗粒具有较好的抗心律失常作用。
  ……

前言/序言

  《常见病中成药新用法》出版后,受到了广大读者的欢迎。为了更加方便读者了解和掌握中成药新用,为了与时俱进,突出本书新颖和实用的特色,我们对本书再次进行修订。第3版在保持原有体例基础上,有增有减,主要为一删三增,共改动91处。
  删除了长期应用或大量应用有中毒风险的中成药26处,如乙肝宁颗粒、六神丸治疗乙肝,六神丸治疗扁桃体炎、梅花点舌丹、大黄廑虫丸治疗肝硬化,玉泉丸、小檗碱、安官牛丸治疗糖尿病,消栓再造丸治疗高脂血症,白降丹治疗官颈糜烂,雷公藤多苷片治疗子宫出血,小儿七珍丹、小儿回春丹、小儿至宝丹、紫金锭治疗脑炎,大黄廑虫丸治疗类风湿炎,大黄廑虫丸治疗胆绞痛,大黄廑虫丸治疗前列增生,梅花点舌丹内服治带状疱疹,喉症丸治疗扁桃体炎等。
  新增了病种百日咳、疖肿及中成药13处。
  增加了全国医院全国药店销售明星的中成药16处,如用于支气管炎、扁桃体炎、细菌性痢疾等的喜炎平,血栓通用于脑梗死、冠心病,丹红用于缺血性脑病、脑血栓,丹参多酚酸盐用于冠心病,康艾注射液用于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醒脑静注射液用于脑栓塞、脑出血急性期,疏血通注射液用于急性期脑梗死等。
  增加了近3年的中成药新用的经验实例36处,例如增加用金匮肾气丸治疗高血压患者,麝香保心丸应用有于高血压,紫雪散治流行感冒发热,金匮肾气丸治疗老年性慢性支气管炎,金匮肾气丸治疗胃及十二指肠溃疡,金匮肾气丸治疗便秘,金水宝对高脂血症引起的头晕、目眩、身重乏力等有良好的症状改善作用。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小儿急性肾炎,地奥心血康治疗肾病综合征,地奥心血康治疗后头痛单位指数明显降低,血管神经性头痛、偏头痛患者用乌梅丸治疗,麝香保心丸可以恢复神经功能,有效地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得宁、丹参酮胶囊治疗过敏性紫癜。淫羊藿颗粒对白细胞减少有治疗作用,桂枝茯苓胶囊治疗更年期综合征,利用刺五加扶正固本、补肾安神的效能治疗更年期综合征。采用穿王消炎片治疗手足口病,能迅速减轻症状,缩短病程。穿琥宁注射液在缩短手足口病治愈天数、减少患儿痛苦方面较西药抗生素疗效显著。用痰热清注射液治疗类风湿关节炎,速效救心丸治疗胆绞痛,用新清宁片治疗胆道疾病,刺五加片改善血液循环状况及促进新陈代谢之作用,血得宁、丹参酮胶囊治疗过敏性紫癜,五加生化胶囊尤其适合虚寒夹瘀型功能性子官出血的治疗,治疗女性面部出现的黄褐斑作用显著。季德胜蛇药治丘疹性荨麻疹,金鸡胶囊治疗阴囊湿疹,湿润烧伤膏治疗难治性脐窝湿疹等。
  此次修订,使全书更具有实用性、科学性。由于中成药新用不断涌现,对于书中错漏和不当之处,恳请专家和读者匡正。我们希望本书能成为大家预防疾病的助手,养生保健的参谋。
《汉方精微:古代医家辨证论治经典案例解析》 一、 内容梗概: 《汉方精微》是一部深度挖掘中国传统医学宝库,特别是汉唐时期经典医家辨证论治智慧的学术专著。本书并非单纯的医案汇编,而是以现代临床思维为导向,对古代名医如张仲景、孙思邈、巢元方等人的经典医案进行系统梳理、深入剖析,并结合现代医学理念进行创新解读。全书以辨证论治为核心脉络,从病因病机、症状体征、诊断方法、治法方药、处方用药的精妙之处,乃至临证中的体悟与创新等多个维度,层层剥茧,揭示古代医家“审证求因,论证立法,立法施治”的严谨过程。 本书的独特之处在于,它不仅仅呈现医案本身,更侧重于对医案背后所蕴含的思维模式、理论体系以及临床经验的提炼与升华。通过对一个个鲜活的临床案例的解读,读者能够深刻理解中医辨证论治的精髓,掌握不同疾病在不同时期、不同个体上的细微差异,以及如何根据这些差异灵活运用经方、验方,达到“因人、因时、因地制宜”的治疗最高境界。 二、 重点内容阐述: 1. 溯源经典,精析辨证: 本书开篇追溯中医辨证论治思想的源头,重点解读《伤寒论》、《金匮要略》等经典著作中关于辨证的原则与方法。精选了历代名医治疗内科、妇科、儿科、外科等各科常见及疑难杂症的经典医案,如张仲景治疗“伤寒”、“杂病”的代表性案例,孙思邈治疗“风疾”、“消渴”的独到之处,巢元方在《诸病源候论》中对病因病机的精辟论述等。每一个案例都进行了详尽的辨证分析,力求还原古代医家完整的思维过程。 辨证的维度: 重点考察医家如何从病人的脉象、舌象、面色、体温、疼痛性质、排泄物性状、精神状态等多个方面进行全面审视,辨别病邪的性质(寒热虚实)、病位的深浅(表里)、病程的阶段(新久、进退)、兼夹证的复杂性等。 证候的归纳: 深入剖析医家如何将纷繁复杂的症状归纳为相对稳定的“证候”,理解“证”是疾病在一定阶段和一定条件下的病理概括,是指导治疗的根本依据。本书特别强调对“标本缓急”、“虚实辨别”、“寒热真假”等关键辨证环节的精细分析。 2. 论治之妙,方药精当: 在辨证的基础上,本书详细阐述古代医家如何根据所辨识的证候,确立法度、制定治则,并最终选择恰当的方剂。 治法的选择: 详细解读“汗、吐、下、和、温、清、补、消”等八大法则在具体案例中的灵活运用。例如,针对表寒证,医家如何选用发汗解表;针对内热壅盛,如何选择清热泻火;针对脏腑亏虚,如何实施培土生金或滋水涵木等。 方剂的解析: 对每一个案例所使用的经典方剂,如麻黄汤、桂枝汤、白虎汤、承气汤、四君子汤、逍遥散等,进行深入的药理解析。重点剖析方剂的君、臣、佐、使组成,药物之间的配伍意义,以及方剂的整体配伍功效与临床应用。 用药的精细: 强调古代医家在具体用药时,并非照搬方剂,而是根据病人的具体体质、年龄、性别、地域、季节以及病情的变化,对原方进行加减化裁。例如,如何根据病人的胃肠功能调整攻下方的剂量;如何根据病人的体质偏寒或偏热,调整清热药的寒凉程度。本书将重点关注这些“毫厘之差”所体现出的高超用药艺术。 3. 临证体悟,融汇创新: 本书并非停留在对古代医案的复述,而是通过对医案的深度解读,引发现代读者的思考。 思维模式的启发: 引导读者模仿古代医家的思维模式,学会从宏观上把握疾病的整体性,从微观上洞察病变的细微之处,将辨证论治的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结合现代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的知识,对古代医家的一些理论和方药进行再解读,探索中医理论的科学内涵,以及其在现代医学体系中的价值。 经验的传承与发展: 鼓励读者在学习经典的同时,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不断总结经验,发展和创新辨证论治的方法,使中医这一宝贵的医学遗产在现代社会焕发新的生命力。 三、 适读人群: 中医药院校学生: 是学习中医辨证论治理论和临床实践的绝佳辅助教材,能够帮助学生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临床中医师: 无论是初涉医道的新晋医生,还是经验丰富的资深医师,本书都能提供宝贵的参考和启发,帮助提升辨证论治的精准度和疗效。 对中医养生感兴趣的读者: 能够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中医的治病理念,掌握一些基本的辨证方法,从而更好地进行日常养生保健。 传统文化爱好者: 能够从中领略中医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瑰宝的独特魅力与深邃智慧。 四、 价值与意义: 《汉方精微》的出版,旨在重拾并弘扬中医辨证论治的精髓,为中医临床实践提供坚实的理论支撑和鲜活的实践指导。在当前中医药发展的新时代背景下,本书的价值尤为突出: 理论的深化: 帮助读者深入理解中医基本理论,特别是辨证论治的逻辑性和系统性。 临床的提升: 通过大量经典案例的解析,提升临床医师的辨证能力、处方能力和遣药能力。 经典的传承: 守护和传承中医经典的智慧,使其在新时代焕发新的光彩。 创新的启迪: 启发读者在继承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推动中医药事业的现代化发展。 本书内容严谨,逻辑清晰,语言生动,案例典型,是广大中医爱好者和从业者不可多得的案头必备。它将带领读者穿越时空,与古代名医对话,感悟中医辨证论治的博大精深。

用户评价

评分

评价四 这本书的内容,对于我这个在药店工作多年的从业者来说,简直是一份宝藏。我每天接触大量的顾客,他们常常会拿着一些传统的中成药,询问“这个到底怎么用才最好?”或者“有没有更好的用法?”《常见病中成药新用法(第3版)》这本书,恰恰解答了这些疑问,并且提供了非常前沿的视角。《第3版》的更新,体现了编者在医学研究上的不断探索和进步。书中不仅仅是简单地罗列药名和主治,更深入地探讨了药物的现代药理研究成果,以及在临床实践中发现的新的适应症和用法。这一点对于我们一线销售人员来说,非常关键,能够帮助我们更准确地为顾客提供用药指导,避免不必要的误区。例如,书中对于一些抗炎、抗病毒的中成药,是如何在特定条件下发挥更佳疗效的,以及如何与西药进行合理联合,都给出了非常详细的说明。这些内容,远远超出了普通患者对中成药的认知范畴,也弥补了许多专业书籍中关于“新用法”方面的不足。我个人认为,这本书不仅适合普通读者,对于医学从业者、尤其是中医药领域的研究者和临床医生,都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能够激发新的思考和研究方向。

评分

评价三 我一直觉得,中成药虽然方便,但很多人都只是停留在“老样子”的使用层面,效果打折扣也是常事。所以,当我看到《常见病中成药新用法(第3版)》这个书名时,眼睛一下子就亮了!这本书简直就像打开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它并没有让我去背诵那些晦涩难懂的中医理论,而是直接告诉我,你手上那些你以为“老掉牙”的中成药,其实还有很多“隐藏技能”没被开发出来。我特别喜欢书中那种“解密”的感觉,很多时候,我以为只有去医院找大夫才能解决的问题,这本书却能给出一些巧妙的、利用现有中成药就能达到的方法。例如,书里讲到如何根据舌苔、脉象等一些简单的体征,来选择更适合自己的中成药,甚至是如何通过调整用药的时间和剂量,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种“微调”的力量,往往被我们忽视。而且,书中对于一些生活中的常见不适,比如失眠、焦虑、疲劳等,给出的建议都非常具体,可操作性很强。不像有些书,讲得很高大上,但根本不知道怎么用。这本书是真的从读者的角度出发,把那些“看不见”的中医智慧,转化成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小妙招”。

评分

评价一 这本书简直是为我们这些常年被各种小毛病困扰的人量身定做的!翻开第一页,就被它务实的态度吸引了。没有那些虚头巴脑的理论,上来就直击痛点——那些我们生活中最常见的那些“小麻烦”。感冒了流鼻涕,咽炎痒痒的,胃口不好,睡不着觉……以前都是凭着经验或者邻里之间的“秘方”乱吃一通,有时候好点,有时候感觉更糟。这本书就像一个经验丰富的长辈,用非常接地气的语言,把那些藏在传统中药里的“宝藏”挖掘出来,而且重点是“新用法”!这才是最吸引我的地方。很多药我们都知道,但不知道原来还能这么用,而且效果还不错。特别是关于一些慢性疾病的辅助调理,讲得非常细致,比如针对一些中年女性的更年期症状,或者办公室一族常见的颈椎腰椎问题,给出的中成药选择和用法都非常实用,而且都有一定的科学依据支撑,不像有些“偏方”听起来就玄乎。我特别喜欢它里面的案例分析,把生活中的场景代入进去,读起来就像在听一位老中医和病人对话,很容易理解,也更容易记住。总而言之,这本书让我对中成药有了全新的认识,不再是“老古董”,而是变成了解决现代生活难题的“好帮手”。

评分

评价二 作为一个对传统医学略感兴趣的业余爱好者,我一直在寻找能够帮助我更好地理解和运用中医药的资料。这本书的出现,恰好填补了我在这方面的一些空白。《常见病中成药新用法(第3版)》这本书,从一个非常独特的视角切入,它没有停留在中成药的经典方剂介绍,而是深入挖掘了这些药物在现代疾病治疗中的“新应用”。这一点尤其宝贵,因为我们的生活方式和疾病谱都在不断变化,传统的治疗方法也需要与时俱进。书中对于一些我们耳熟能详的中成药,比如感冒清热颗粒、板蓝根,不仅介绍了其经典的应用,更重要的是,详细阐述了在特定症状下的优化剂量、联合用药的建议,以及针对不同人群(如儿童、老年人、孕妇)的特殊注意事项。这需要非常扎实的临床经验和学术功底才能做到。我尤其欣赏书中在介绍新用法时,会简要提及背后的机理,虽然不会过于深入,但足以让我们普通读者对为什么这样用有效有一个基本的了解。这种“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的讲解方式,让我觉得非常受用,也更有信心去实践。此外,书中对常见病的分类也很清晰,查找起来很方便,比如针对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循环系统等,都进行了细致的划分,方便读者根据自己的需求快速定位。

评分

评价五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虽然朴实,但内容却着实令人惊喜。作为一个希望在中医方面有所了解,但又害怕过于深奥理论的读者,这本书完全符合我的预期。它以一种非常亲切的方式,把我带入了中成药“新用法”的世界。我最喜欢的一点是,它没有把中成药神化,也没有简单地将其视为“安慰剂”,而是用一种科学、务实的态度,去挖掘和阐述那些被我们忽视的、更加精妙的用药方法。比如,书中对于如何根据季节变化、个体体质差异来调整中成药的使用,给出了很多非常有价值的建议。我一直以为感冒药就是感冒了吃,但这本书告诉我,原来不同的感冒类型,用同一种药,剂量和服用时机不同,效果会天差地别。还有对于一些慢性病的辅助治疗,书中提出的“多靶点”或者“个体化”用药策略,让我眼前一亮。这些“新用法”的背后,是编者对大量临床案例的总结和提炼,使得内容既有理论深度,又有实践指导意义。读这本书,就像是在和一位经验丰富的中医大夫聊天,他会根据你的具体情况,给你最贴心的建议,而且这些建议,你完全可以自己在家尝试,非常方便。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