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第2版)(高等院校土木工程专业规划教材)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第2版)(高等院校土木工程专业规划教材)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李斌,薛刚,牛建刚 著
图书标签:
  • 混凝土结构设计
  • 结构工程
  • 土木工程
  • 高等教育
  • 教材
  • 规划教材
  • 设计原理
  • 第二版
  • 建筑工程
  • 桥梁工程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2481409
版次:2
商品编码:12182305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7-09-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304
字数:487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是土木工程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必修),具有理论性与实践性并重的特点。其先修课程为土木工程材料、材料力学等;后续课程包括抗震结构设计、高层结构设计、组合结构设计原理、工程质量事故分析与处理等。本书根据国家*新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2015版)、《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15)、《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12)的相关内容编写而成,旨在让学生学习一般钢筋混凝土构件(拉、压、弯、剪、扭、预应力)的破坏类型、设计原理及相应的构造措施,能够运用基本概念分析构件受力特性,具备对基本构件进行设计的能力,为学习后续课程和毕业设计打下基础。本书可以作为高等院校土木工程专业的教材,也可供有关设计、施工和科研人员使用。

内容简介

  本书为高等院校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科基础课教材,介绍混凝土结构构件的受力性能,房屋建筑工程、公路及桥涵工程

  混凝土结构设计方法。本书主要依据我国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2015年版)编写而成,主要内容包括: 绪论,材料的基本性能,以概率理论为基础的极限状态设计方法,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受压构件、受拉构件、受扭构件性能分析、设计计算和构造措施,钢筋混凝土构件裂缝及变形验算,预应力混凝土轴心受拉构件、受弯构件的力学性能及设计方法。

  本书对混凝土结构构件的性能及分析有充分的论述,概念清楚; 有明确的计算方法和详细的设计步骤,以及相当数量的计算例题,有利于理解结构构件的受力性能和具体的设计计算方法。每章有内容提要、思考题或习题等内容; 文字通俗易懂,论述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便于自学理解,巩固深入。书中还编排了近年注册结构工程师专业考试真题的相关内容,便于读者学习。

  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土木工程专业的教材,也可供有关的设计、施工和科研人员使用。


作者简介

  李斌,男,博士,教授,工程力学学会包头市理事,中国冶金建设委员会委员,土木工程学会会员, 内蒙古自治区建筑节能协会副理事长,结构委员会主任。内蒙古科技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教授、硕士生导师。

  研究方向包括:钢与混凝土组合结构、在役结构可靠性及剩余寿命研究。

  作为学科领导人和带头人,近年来主持完成或参与国家*、省部级、地市级等纵向课题20多项,企业委托的横向课题40多项,获科技进步奖3项,创新奖1项,教学成果奖2项,发表论文40余篇,其中被EI收入论文20多篇。2001年获宝钢教育基金理事会优秀教师奖,2010年被评为内蒙古自治区 “321”人才二层次人才。


目录

目录

第1章绪论

1.1混凝土结构的基本概念

1.2混凝土结构的应用与发展概况

1.2.1混凝土结构的发展概况

1.2.2混凝土结构的工程应用

1.2.3我国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发展概况

1.3混凝土结构发展展望

1.3.1材料方面

1.3.2结构方面

1.3.3施工技术

1.3.4试验技术

1.4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及特点

1.4.1主要内容

1.4.2课程特点及学习方法

第2章钢筋和混凝土的基本性能

2.1钢筋的基本性能

2.1.1钢筋的品种和级别

2.1.2钢筋的力学性能

2.1.3钢筋应力�灿Ρ涔叵档氖�学模型

2.1.4钢筋的松弛和疲劳

2.1.5混凝土结构对钢筋性能的要求

2.1.6钢筋的选用

2.2混凝土的基本性能

2.2.1单轴应力状态下混凝土的强度

2.2.2复合应力状态下混凝土的强度

2.2.3混凝土短期加载下的变形性能

2.2.4混凝土的徐变

2.2.5混凝土的疲劳性能

2.2.6混凝土的收缩、膨胀和温度变形

2.3钢筋与混凝土的粘结

2.3.1基本概念

2.3.2粘结力的组成及其影响因素

2.3.3保证可靠粘结的构造措施

2.4钢筋混凝土的一般构造规定

2.4.1混凝土保护层

2.4.2钢筋的锚固长度

2.4.3机械锚固

2.4.4钢筋的连接

2.4.5并筋

2.5公路桥涵工程混凝土结构材料

2.5.1混凝土与钢筋

2.5.2公路桥涵工程混凝土结构的一般构造

思考题

第3章混凝土结构设计的基本原则

3.1结构极限状态设计方法

3.1.1结构的功能要求

3.1.2结构功能的极限状态

3.1.3结构上的作用及结构抗力

3.2荷载和材料强度的取值

3.2.1荷载标准值的确定

3.2.2材料强度标准值的确定

3.2.3材料强度设计值

3.3结构可靠度、可靠指标和目标可靠指标

3.4极限状态实用设计表达式

3.4.1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设计表达式

3.4.2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设计表达式

3.5既有结构和防连续倒塌的设计原则

3.5.1既有结构设计原则

3.5.2防连续倒塌设计原则

3.6公路桥涵工程混凝土结构设计的基本原则

3.6.1主要区别及造成两者区别的主要原因

3.6.2极限状态设计表达式

思考题

第4章受弯构件的正截面受弯承载力

4.1概述

4.2受弯构件正截面的受力性能

4.2.1梁的一般构造

4.2.2板的一般构造

4.2.3适筋梁正截面受弯的三个受力阶段

4.2.4受弯构件沿正截面的破坏形态

4.3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方法

4.3.1基本假定

4.3.2等效矩形应力图形

4.3.3适筋破坏和超筋破坏的界限条件

4.3.4适筋破坏与少筋破坏的界限条件

4.4单筋矩形截面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

4.4.1基本计算公式及适用条件

4.4.2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的两类问题

4.4.3计算系数及其使用

4.5双筋矩形截面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

4.5.1概述

4.5.2受压钢筋的应力

4.5.3计算公式和适用条件

4.5.4基本公式的应用

4.6T形截面受弯构件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

4.6.1概述

4.6.2计算公式及适用条件

4.7公路桥涵工程受弯构件的正截面设计

4.7.1基本假定

4.7.2相对界限受压区高度

4.7.3双筋矩形截面的正截面抗弯承载力计算

4.7.4T形与I形截面的正截面抗弯承载力计算

思考题

习题

第5章受弯构件斜截面承载力计算

5.1概述

5.2受弯构件斜截面受力特点与破坏机理

5.2.1斜截面开裂前后受力分析

5.2.2无腹筋梁斜截面的受力特点和破坏形态

5.2.3有腹筋梁斜截面的受力特点和破坏形态

5.3受弯构件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

5.3.1影响梁斜截面受剪承载力的主要因素

5.3.2受弯构件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公式

5.4受弯构件斜截面受剪承载力的设计计算

5.4.1截面设计

5.4.2截面复核

5.5保证斜截面受弯承载力的构造措施

5.5.1材料抵抗弯矩图

5.5.2纵筋的弯起

5.5.3纵筋的截断

5.5.4纵筋的锚固

5.5.5箍筋的构造要求

5.6公路桥涵工程受弯构件的斜截面设计

5.6.1斜截面抗剪承载力的计算位置

5.6.2斜截面抗剪承载力的计算公式及其适用条件

5.6.3斜截面抗剪承载力的配筋设计方法

5.6.4斜截面抗弯承载力

思考题

习题

第6章受压构件截面承载力计算

6.1概述

6.2受压构件的一般构造要求

6.2.1材料强度等级

6.2.2截面形式和尺寸

6.2.3纵向钢筋

6.2.4箍筋

6.3轴心受压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

6.3.1轴心受压普通箍筋柱的正截面承载力计算

6.3.2轴心受压螺旋箍筋柱的正截面承载力计算

6.4偏心受压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原理

6.4.1偏心受压短柱的破坏形态

6.4.2偏心受压长柱的破坏形态

6.4.3偏心受压长柱考虑二阶效应的设计弯矩计算

6.4.4偏心受压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的基本假定

6.4.5附加偏心距

6.4.6小偏心受压构件中远离纵向偏心力一侧的钢筋应力

6.5矩形截面不对称配筋偏心受压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

6.5.1区分大、小偏心受压破坏形态的界限

6.5.2矩形截面大偏心受压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

6.5.3矩形截面小偏心受压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

6.5.4截面设计

6.5.5截面承载力复核

6.6矩形截面对称配筋偏心受压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

6.6.1基本公式及适用条件

6.6.2截面设计

6.6.3截面复核

6.7I形截面对称配筋偏心受压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

6.7.1基本公式及适用条件

6.7.2截面设计

6.8偏心受压构件N�睲相关曲线

6.9双向偏心受压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

6.10偏心受压构件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

6.11公路桥涵工程受压构件的设计

6.11.1轴心受压构件

6.11.2矩形截面偏心受压构件

6.11.3T形和I形截面偏心受压构件

思考题

习题

第7章受拉构件的正截面承载力计算

7.1轴心受拉构件的截面承载力计算

7.2矩形截面偏心受拉构件正截面受拉承载力计算

7.2.1偏心受拉构件正截面的破坏形态

7.2.2矩形截面大偏心受拉构件正截面的承载力计算

7.2.3矩形截面小偏心受拉构件正截面的承载力计算

7.3偏心受拉构件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

7.4公路桥涵工程受拉构件的设计

7.4.1轴心受拉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

7.4.2偏心受拉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

思考题

习题

第8章受扭构件的扭曲截面承载力

8.1概述

8.2受扭构件的破坏特征

8.3截面开裂扭矩

8.4纯扭构件变角度空间桁架模型计算理论

8.5受扭构件配筋计算方法

8.5.1纯扭构件的配筋计算方法

8.5.2弯剪扭构件的配筋计算方法

8.6压、弯、剪、扭矩共同作用下钢筋混凝土矩形截面框架柱剪扭承载力计算

8.7构造要求

8.8公路桥涵工程受扭构件的设计

8.8.1矩形和箱形截面纯扭构件承载力计算

8.8.2矩形和箱形截面剪扭构件承载力计算

8.8.3T形、I形和带翼缘箱形截面剪扭构件承载力计算

8.8.4矩形、T形、I形和箱形截面弯剪扭构件承载力计算

8.8.5受扭构件承载力计算公式的适用条件与钢筋的构造规定

思考题

习题

第9章钢筋混凝土构件的变形、裂缝及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

9.1概述

9.2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的挠度验算

9.2.1截面弯曲刚度

9.2.2纵向受拉钢筋应变不均匀系数

9.2.3截面弯曲刚度的计算公式

9.2.4影响截面受弯刚度的主要因素

9.2.5最小刚度原则与挠度验算

9.3钢筋混凝土构件裂缝宽度验算

9.3.1裂缝的出现、分布与开展

9.3.2平均裂缝间距

9.3.3平均裂缝宽度

9.3.4最大裂缝宽度及其验算

9.4钢筋混凝土构件的截面延性

9.4.1延性的概念

9.4.2受弯构件的截面曲率延性系数

9.4.3偏心受压构件截面曲率延性的分析

9.5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

9.5.1耐久性的概念与结构耐久性劣化现象

9.5.2耐久性设计

9.6公路桥涵工程混凝土构件的裂缝宽度、变形验算

9.6.1公路桥涵工程裂缝宽度验算

9.6.2公路桥涵工程受弯构件变形验算

思考题

习题

第10章预应力混凝土构件

10.1概述

10.1.1预应力混凝土的概念

10.1.2预应力结构在国内外的发展简史

10.1.3预应力混凝土的分类

10.1.4张拉预应力钢筋的方法

10.1.5锚具与孔道成型材料

10.1.6预应力混凝土材料

10.2张拉控制应力与预应力损失

10.2.1张拉控制应力σcon

10.2.2预应力损失的分类

10.2.3预应力损失值的组合

10.3预应力钢筋的传递长度和构件端部锚固区局部受压承载力计算

10.3.1预应力钢筋的传递长度ltr

10.3.2后张法构件端部锚固区的局部承压承载力计算

10.4预应力混凝土轴心受拉构件的计算

10.4.1轴心受拉构件各阶段的应力分析

10.4.2预应力混凝土轴心受拉构件的计算和验算

10.5预应力混凝土受弯构件的计算

10.5.1各阶段应力分析

10.5.2受弯构件正截面破坏形态及基本假定

10.5.3预应力混凝土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

10.5.4预应力混凝土受弯构件斜截面承载力计算

10.5.5受弯构件使用阶段正截面抗裂度验算

10.5.6受弯构件使用阶段斜截面抗裂度验算

10.5.7受弯构件使用阶段变形验算

10.5.8受弯构件施工阶段的验算

10.6预应力混凝土构件的构造要求

10.7公路桥涵工程中预应力混凝土构件的设计

10.7.1张拉控制应力和预应力损失

10.7.2预应力混凝土受弯构件的承载力计算

10.7.3预应力混凝土受弯构件应力计算和应力控制

10.7.4预应力混凝土受弯构件抗裂验算

10.7.5预应力混凝土受弯构件挠度验算

10.7.6预应力混凝土受弯构件端部锚固区计算

思考题

习题

附录A材料力学指标

附录B钢筋的计算截面面积及公称质量

附录C基本规定

附录D术语

参考文献


精彩书摘

  第3章混凝土结构设计的基本原则

  本章介绍混凝土结构设计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主要包括作用在结构上的荷载大小如何确定; 所用结构材料强度如何取值; 结构应具有的功能; 结构安全可靠的标准; 概率极限状态实用设计表达式等。

  3.1结构极限状态设计方法

  3.1.1结构的功能要求

  1. 结构的安全等级

  建筑物的重要程度是根据其用途决定的。例如,设计一个大型体育馆和设计一个普通仓库是有差异的,因为大型体育馆一旦发生破坏,造成的生命财产损失要比普通仓库大得多,所以对它们安全度的要求应该不同,进行建筑结构设计时应按不同的安全等级进行设计。建筑结构设计时,应根据结构破坏可能产生的后果,如危及人的生命、造成经济损失、产生社会影响等的严重性,采用不同的安全等级。建筑结构安全等级的划分应符合表3��1的要求。对人员比较集中、使用频繁的影剧院、体育馆等,安全等级宜按一级设计。对特殊的建筑物,其设计安全等级可视具体情况确定。还有,建筑物中梁、柱等各类构件的安全等级一般应与整个建筑物的安全等级相同,对部分特殊构件可根据其重要程度作适当调整。

  表3��1建筑结构的安全等级

  安 全 等 级

  破坏后果

  建筑物类型

  一级

  很严重

  重要的建筑物

  二级

  严重

  一般的建筑物

  三级

  不严重

  次要的建筑物

  注: (1) 对特殊的建筑物,其安全等级应根据具体情况另行确定;

  (2) 地基基础设计安全等级及按抗震要求设计时建筑结构的安全等级,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规范的规定。

  2. 结构的设计使用年限与设计基准期

  计算结构可靠度所依据的年限称为结构的设计使用年限。结构的设计使用年限,是指设计规定的结构或结构构件不需进行大修即可按其预定目的使用的时期。设计使用年限按《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 50068—2001)确定,就总体而言,桥梁应比房屋的设计使用年限长,大坝的设计使用年限更长。结构的设计使用年限应按表3��2采用。

  表3��2设计使用年限分类

  类别设计使用年限/年示例

  15临时性结构

  225易于替换的结构构件

  350普通房屋和构筑物

  4100纪念性建筑和特别重要的建筑物

  设计基准期是为确定可变作用代表值与时间有关的材料性能而选用的时间参数。

  设计使用年限与设计基准期既有联系又有不同。设计基准期可根据结构设计使用年限的要求适当选定。结构的设计使用年限虽与其使用寿命有联系,但不等同。超过设计使用年限的结构并不是不能使用,而是指它的可靠度降低了。

  3. 建筑结构的功能

  根据《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 50068—2001),结构在规定的设计使用年限内应满足下列功能要求:

  (1) 在正常施工和正常使用时,能承受可能出现的各种作用;

  (2) 在正常使用时具有良好的工作性能;

  (3) 在正常维护下有足够的耐久性能;

  (4) 在设计规定的偶然事件发生时及发生后,仍能保持必需的整体稳定性。

  上述(1)、(4)两项属于结构的安全性,结构应能承受正常施工和正常使用时可能出现的各种荷载和变形,在偶然事件(如地震、爆炸等)发生时和发生后保持必需的整体稳定性,不致发生倒塌。纽约世界贸易中心双子大厦遭恐怖分子劫持飞机撞击,产生爆炸、燃烧而最终导致整体倒塌,是一个非常典型的偶然事例。第(2)项关系到结构的适用性,如不产生影响使用的过大变形或振幅,不发生足以让使用者不安的过宽裂缝等。第(3)项为结构的耐久性,如结构在正常维护条件下在设计规定的年限内混凝土不发生严重风化、腐蚀、脱落,钢筋不发生锈蚀等。安全性、适用性和耐久性总称为结构的可靠性。

  3.1.2结构功能的极限状态

  整个结构或结构的一部分超过某一特定状态就不能满足设计指定的某一功能要求,这个特定状态称为该功能的极限状态,如构件即将开裂、倾覆、滑移、压屈、失稳等。也就是说,能完成预定的各项功能时,结构处于有效状态,反之,则处于失效状态。有效状态和失效状态的分界,称为极限状态,是结构开始失效的标志。极限状态可分为两类。

  1. 承载能力极限状态

  结构或结构构件达到最大承载能力或不适于继续承载的变形及裂缝宽度,称为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例如,当结构或构件由于材料强度不够而破坏,或因疲劳而破坏,或因漂浮而破坏,或产生过度的变形而不能继续承载,结构或结构构件丧失稳定(如压屈),或结构在偶然作用下连续倒塌或大范围破坏等; 结构转变为机动体系时,结构或构件就超过了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超过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后,结构或构件就不能满足安全性的要求。

  2. 正常使用极限状态

  结构或结构构件达到正常使用的某项限值或产生影响耐久性能的局部损坏,这种状态称为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例如,当结构或结构构件出现影响正常使用或外观的变形、过宽裂缝、局部损坏和振动时,可认为结构或构件超过了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超过了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结构或构件就不能保证适用性和耐久性的功能要求。

  结构或构件按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进行计算后,还应该按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进行验算。

  为了提高使用质量,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中对跨度较大的楼板及业主有要求时,增加了舒适度要求,需控制楼盖竖向自振频率达到舒适度设计要求。

  结构的极限状态可以用极限状态函数来表达。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函数可表示为

  Z=R-S(3��1)

……

前言/序言

  前言

  2014年8月以来,国家相继修订了一些规范,包括《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2015年版)、《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D60—2015)、《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D62—2012)等。为此,需要对第1版进行修订,主要包括了以下内容:

  (1)根据新近颁布的两个路桥方面的设计规范,在第2~10章,每章增加一节,讲述路桥混凝土的设计内容。

  (2)根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2015年版)局部修订有关“取消HRBF335,限制使用HRB335和HPB300钢筋”的规定,对本书的相关内容进行了修订。

  (3)根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2015年版)局部修订有关“HRB500钢筋抗压强度设计值由原来的410MPa调整为435MPa”的规定,对本书的相关内容进行了修订。

  (4)根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2015年版)局部修订有关“对轴心受压构件,当钢筋的抗压强度设计值大于400MPa时应取400MPa”,以及“预应力螺纹钢筋的抗压强度设计值由原来的410MPa调整为400MPa”的规定,对本书相关内容进行了修订。

  本书第2版由第1版的各位作者分别修订原编写内容,新增的路桥混凝土的设计内容由薛刚执笔。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参考了国内外大量参考文献,引用了一些学者的研究成果,在此表示感谢。本教材的出版得到内蒙古科技大学的专项资助。

  鉴于作者水平有限,本书第2版难免有错误及不妥之处,欢迎读者批评指正。

  作者2017年4月

  第1版前言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是土木工程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适用于土木工程领域内所有混凝土结构的设计,如房屋建筑工程、交通土建工程、矿井建设、水利工程、港口工程等。其内容是土木工程专业本科学生应当具备的基础知识,为学生学习专业课和毕业后在本专业的其他领域继续深造提供坚实的基础。

  混凝土结构由一些基本构件组成,如受弯构件、受压构件、受拉构件、受扭构件、预应力混凝土构件等。本书主要讲述混凝土结构构件的受力性能和设计计算方法,包括钢筋和混凝土材料的基本性能,以概率理论为基础的极限状态设计方法,以及钢筋混凝土结构基本构件的性能分析、设计计算和构造措施等。鉴于目前我国土木工程各领域的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尚未统一,本书主要介绍房屋建筑工程的有关规范内容。读者在掌握了基本构件的受力性能和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的设计原理之后,通过自学不难掌握其他工程的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如下:首先使学生从原理和问题的本质上去认识混凝土结构的受力和变形性能,正确理解钢筋混凝土的基本性能,然后引导学生掌握现行设计实践所用的主要方法,特别是现行设计规范所推荐的方法。

  本书按混凝土结构构件的受力性能和特点划分章节,各章相对独立,以便根据不同的教学要求对内容进行取舍。在叙述方法上,注意到学生从数学、力学等基础课到学习学科基础课的认识规律,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力求对基本概念论述清楚,使读者能较容易地掌握结构构件的力学性能及理论分析方法;有明确的计算方法和实用设计步骤,力求做到能具体应用。书中有相当数量的计算例题,有利于理解和掌握设计原理。为了便于自学,每章结尾设置了思考题或习题。

  为让读者了解全国注册结构工程师的考试题型和解题思路,本书在主要章节增设全国注册结构工程师考题。该专题中都是近年注册结构师的考试真题及详解,题目和解题过程均按照《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编写,书中提到的《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均指最新版规范。

  本书主编为李斌、薛刚、牛建刚,副主编为郝润霞、高春彦、李云云。具体编写分工如下:第1章由李斌执笔,第2、3、9章由郝润霞执笔,第4、5章由李云云执笔,第6、7章由高春彦执笔,9.5.2节、第10章由牛建刚执笔;第8章、各章的注册结构工程师考题及教材附录由薛刚执笔;全书由李斌、薛刚、牛建刚修改定稿。本教材的出版得到内蒙古科技大学的专项资助。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参考了国内外大量参考文献,引用了一些学者的资料,均在本书末的参考文献中予以列出。

  希望本书能为读者的学习和工作提供帮助。鉴于作者水平有限,书中难免有错误及不妥之处,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作者2014年5月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第2版)》图书简介 前言 本书是为高等院校土木工程专业学生量身打造的规划教材,旨在系统、深入地阐述混凝土结构设计的核心原理与方法。作为一本经过实践检验并不断优化的第二版教材,它不仅继承了第一版的精华,更结合了近年来混凝土结构设计领域的最新发展、规范更新以及工程实践的宝贵经验,力求为未来的土木工程师提供坚实的基础和前瞻性的视野。 本书的编写始终秉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宗旨,注重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设计能力以及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我们深知,混凝土结构作为土木工程领域最广泛应用的结构形式之一,其设计理念和技术手段的掌握,是每一位土木工程师必备的核心素养。因此,本书在内容的编排上,力求逻辑严谨,层次分明,从最基本的概念出发,逐步深入到复杂的工程设计问题。 第一章 绪论:混凝土结构的地位与发展 本章将为读者构建一个宏观的认知框架,介绍混凝土结构在现代建筑和基础设施建设中的重要地位。我们将追溯混凝土结构的历史演变,探讨其作为一种经济、耐久、适应性强的结构材料如何成为土木工程领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同时,本章还将简要介绍混凝土结构设计的发展趋势,包括新材料、新技术以及可持续发展理念的融入,为后续章节的学习奠定思想基础。 第二章 混凝土材料的力学性能与设计依据 混凝土结构设计的根基在于对混凝土材料及其增强材料(钢筋)力学性能的深刻理解。本章将详细阐述混凝土的强度、变形、耐久性等关键力学特性,以及影响这些特性的主要因素。我们将重点介绍国家相关设计规范对混凝土材料性能的要求和取值原则,引导学生学会如何根据工程需求选择合适的混凝土材料。同样,对于钢筋的力学性能,包括屈服强度、抗拉强度、延性等,也将进行详尽的分析,并说明其在设计中的意义。 第三章 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基本原理 受弯构件是混凝土结构中最常见、最基本的受力形式之一。本章将深入剖析钢筋混凝土梁在弯曲荷载作用下的受力机理。我们将首先介绍基于概率理论和材料强度理论的极限状态设计方法,包括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在此基础上,我们将详细推导并讲解单筋矩形截面梁的正截面受弯承载能力计算公式,以及在不同荷载组合下的设计考量。此外,本章还将涉及钢筋混凝土梁的最小配筋率、最大配筋率等构造要求,以及影响构件性能的其他重要因素。 第四章 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设计实例 理论联系实际是掌握设计原理的关键。本章将通过一系列典型的工程案例,展示如何运用第三章所学的理论知识对钢筋混凝土梁进行实际设计。我们将逐步引导读者完成从荷载计算、内力分析到截面选择、配筋设计的全过程。案例设计将涵盖不同跨度、不同荷载条件下的梁,并详细介绍配筋的构造要求,如锚固、搭接等,确保设计的经济性和可靠性。通过对这些实例的深入学习,学生将能够初步掌握钢筋混凝土梁的设计方法。 第五章 钢筋混凝土受剪构件基本原理 除了弯曲,剪切力也是混凝土结构中常见的内力。本章将聚焦于钢筋混凝土构件的抗剪设计。我们将分析混凝土梁在剪切力作用下的破坏机理,包括斜截面的受剪破坏。基于极限状态设计方法,本章将推导并讲解钢筋混凝土梁的斜截面受剪承载能力计算公式,并重点介绍箍筋的作用及其设计方法。同时,本章还将阐述箍筋的布置形式、间距要求以及相关构造措施,以提高构件的抗剪性能。 第六章 钢筋混凝土受剪构件设计实例 与受弯构件类似,本章将通过实际工程案例,教授学生如何对钢筋混凝土梁进行抗剪设计。我们将从已完成荷载和弯矩设计的梁出发,进行抗剪验算,并根据计算结果确定所需的箍筋配置。案例将涉及不同工程背景的梁,包括简支梁、连续梁等,并强调箍筋的构造要求,如加密区设置等,以应对复杂的剪切力分布。 第七章 钢筋混凝土受压构件基本原理 柱作为主要的竖向承重构件,承受着来自上部结构的巨大压力。本章将深入探讨钢筋混凝土柱的受力特性及其设计原理。我们将分析轴心受压、偏心受压等不同受力情况下的应力分布和破坏模式。基于极限状态设计方法,本章将推导并讲解钢筋混凝土柱的轴心受压和适度偏心受压构件的承载能力计算方法。同时,也将介绍约束柱的设计要点,以及纵向钢筋和箍筋的构造要求。 第八章 钢筋混凝土受压构件设计实例 本章将通过典型的柱设计案例,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设计能力。我们将从确定柱的荷载、截面尺寸出发,进行轴心受压和偏心受压构件的设计。案例将涵盖不同类型和用途的柱,并重点讲解纵向钢筋的配筋原则、箍筋的构造要求(包括直径、间距、排布等),以确保柱的安全性和经济性。 第九章 钢筋混凝土受拉构件基本原理 虽然受拉构件在混凝土结构中不如受压或受弯构件常见,但在某些特定部位,如大跨度结构、悬臂构件等,受拉构件的设计同样至关重要。本章将介绍钢筋混凝土受拉构件的力学性能和设计原理,包括受拉构件的强度计算和配筋要求。 第十章 钢筋混凝土受扭构件基本原理 在复杂的工程结构中,构件可能同时承受弯矩、剪力和扭矩。本章将侧重于钢筋混凝土受扭构件的设计。我们将分析构件在扭转荷载作用下的应力状态和破坏机理,并介绍相应的计算方法和设计原则,包括纵向钢筋和环向钢筋的配置要求。 第十一章 钢筋混凝土基础设计原理 基础是建筑物的根基,其设计关系到整个结构的稳定和安全。本章将介绍钢筋混凝土基础的设计原理,包括浅基础(如独立基础、条形基础、筏板基础)和桩基础(简要介绍)的设计要点。我们将重点分析基础承受的荷载,以及地基的反力作用,并结合相关规范,讲解基础底板的配筋设计。 第十二章 钢筋混凝土楼板设计原理 楼板是建筑物的水平承重构件,其设计对建筑物的整体性能至关重要。本章将介绍不同类型钢筋混凝土楼板的设计原理,包括单向板、双向板以及无梁楼板等。我们将重点讲解楼板在均布荷载作用下的弯矩和剪力计算,以及相应的配筋方法。 第十三章 钢筋混凝土墙体设计原理 在现代建筑中,剪力墙等钢筋混凝土墙体扮演着重要的抗侧力构件角色。本章将介绍钢筋混凝土墙体(特别是剪力墙)的设计原理,包括其在水平荷载(风荷载、地震荷载)作用下的受力特性,以及墙体配筋的设计要求。 第十四章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原理 框架结构是由梁和柱通过节点连接而成的空间骨架结构,是高层和多层建筑中常用的结构形式。本章将介绍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设计原理,包括其整体分析方法,节点域的设计,以及梁、柱、墙的协同工作。 第十五章 混凝土结构设计中的耐久性与抗震设计 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是保证其长期使用性能的关键。本章将深入探讨影响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的因素,包括环境侵蚀、冻融循环等,并介绍提高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的设计和施工措施。同时,本章还将引入抗震设计的概念,介绍混凝土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基本响应,以及抗震设计的原则和要求,为后续更深入的抗震设计课程打下基础。 第十六章 混凝土结构施工图设计要点 掌握了设计原理之后,将设计转化为可执行的施工图是工程实践的最后一步。本章将指导学生如何绘制规范、清晰、准确的混凝土结构施工图。我们将介绍施工图的组成部分,图纸表达的要点,以及如何在图纸中清晰地表达配筋、构造要求等关键信息。 结论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第2版)》一书的编写,凝聚了我们对混凝土结构工程的深刻理解和对教学事业的热忱。我们希望通过本书,能够点燃学生对土木工程的热情,帮助他们建立起扎实的理论基础,掌握实用的设计技能,为将来投身于祖国的建设事业打下坚实的基础。本书的每一章节都力求内容翔实、表述清晰、图文并茂,以期最大程度地满足高等院校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的学习需求。我们相信,在每一位读者的手中,本书将成为他们成长为优秀土木工程师的得力助手。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编排真是太出色了!我之前尝试过一些其他关于混凝土结构设计的书籍,但总觉得内容有些零散,难以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然而,《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第2版)(高等院校土木工程专业规划教材)》给我带来了全新的体验。它的章节划分非常清晰,每一章都聚焦于一个明确的主题,并且前后章节之间过渡自然,衔接紧密。作者在内容的组织上,充分考虑到了读者的认知规律,从最基础的材料性能,到荷载的分析,再到各种构件(如梁、柱、板、墙)的设计,最后是整体结构的稳定性与抗震性,每一个环节都层层递进,逻辑严密。我特别喜欢书中对于公式推导过程的详细说明,这让我能够深入理解公式的来源和意义,而不是死记硬背。而且,书中还提供了大量的习题,覆盖了各个知识点,这为我巩固学习内容提供了极大的帮助。做完习题后,我常常能发现自己理解上的不足,然后及时回顾书中的相关内容,这种学习方式让我收获颇丰。

评分

说实话,我一开始对混凝土结构设计这个主题有些抵触,觉得它枯燥乏味,而且离我的实际工作似乎很遥远。但当我接触到《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第2版)(高等院校土木工程专业规划教材)》后,我的看法发生了巨大的转变。这本书用一种非常新颖、富有启发性的方式来呈现知识。它不仅仅是简单的知识堆砌,而是充满了智慧的闪光点。作者在讲解过程中,常常会抛出一些引人深思的问题,引导读者主动去探索和发现。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为什么”的解释,而不是简单地告诉我们“是什么”。例如,在讲解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时,书中不仅给出了各种配合比的计算方法,还详细阐述了影响混凝土性能的各种因素,以及不同配合比下混凝土的优缺点,这让我对混凝土材料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这本书就像一位充满激情的老师,用他的专业知识和对工程的热爱,点燃了我对混凝土结构设计的兴趣。

评分

我必须说,这本书的价值远超我的预期。在我看来,一本好的教材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激发读者的学习兴趣,培养批判性思维。《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第2版)(高等院校土木工程专业规划教材)》恰恰做到了这一点。它并没有停留在理论的层面,而是花了大量的篇幅去探讨这些理论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书中通过对各种典型工程案例的分析,让我深刻理解了设计原理是如何转化为现实的建筑结构的。例如,在讲解抗震设计时,书中不仅详细介绍了相关的规范和计算方法,还通过案例展示了不同结构形式在地震作用下的表现,这让我对结构的安全性有了更直观的认识。此外,书中还穿插了一些历史发展和技术革新的介绍,这使得原本枯燥的理论知识变得生动有趣,也让我对混凝土结构设计这个领域有了更宏观的认识。我发现,这本书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导师,循循善诱地引导我深入思考,不仅仅是记住公式,更是理解背后的逻辑。

评分

这本书的设计和内容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作为一名在校学生,我们接触到的信息量巨大,如何高效地获取和吸收知识就显得尤为重要。《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第2版)(高等院校土木工程专业规划教材)》在这一点上做得非常出色。它的语言简洁明了,避免了使用过多的晦涩术语,这对于我们这些初学者来说尤为友好。书中的插图和图表绘制得非常精美,并且能够准确地传达信息,极大地提高了阅读的效率。我发现,当遇到一些抽象的概念时,书中的图示往往能帮助我迅速理解。此外,这本书的篇幅适中,既保证了内容的全面性,又不会让人望而却步。每一章的结尾都配有总结性的段落,帮助读者回顾和梳理本章的重点内容。这种人性化的设计,让我能够更好地把握学习的节奏,并且在短时间内掌握大量的知识。总而言之,这是一本集专业性、实用性和易读性于一体的优秀教材。

评分

这本书简直是为我量身定做的!作为一个刚刚踏入土木工程领域的新手,我对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这个概念感到既好奇又有些畏惧。市面上的教材琳琅满目,选择哪一本确实让人头疼。但是,当我看到《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第2版)(高等院校土木工程专业规划教材)》时,我的直觉告诉我,这就是我一直在寻找的那本书。它的封面设计专业而又不失亲和力,给人一种可靠的感觉。翻开扉页,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严谨的排版和清晰的字体,这立刻让我对内容的质量有了初步的信心。更让我欣喜的是,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易于理解,即使是复杂的概念,作者也能够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解释,并且辅以大量的图例和表格,这极大地降低了学习的难度。我尤其欣赏它对每一个章节的逻辑性安排,从基础知识的铺垫,到核心概念的深入剖析,再到实际应用的拓展,整个学习过程显得循序渐进,毫不费力。我相信,通过这本书的学习,我一定能够为我未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