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1.用通俗筆法真實記錄楚國八百年的風雨曆程2.介紹楚國的地域文化,有一定的市場需求。
內容簡介
《鳳舞九天:楚國風雲八百年》在尊重楚國曆史基礎上,進行瞭適當的藝術加工,以“通俗講史”模式,內容上貫穿楚國從立國一直到被秦所滅的八百年曆史。
本書是其中的春鞦捲部分,從楚人族源寫起,直至春鞦末年楚國國勢強盛,文化繁榮的鼎盛時期,全書通過故事塑造人物,通過人物串聯曆史,介紹瞭中華民族從分封製度走嚮大一統王朝時的政治、軍事、經濟、文化變遷,幫助讀者在認識曆史人物故事的同時,對中華文明發展中的一段重要時期有更深層次的瞭解。語言生動,可讀性強。
作者簡介
楊益,男,70後,重慶人。工科教育背景,自幼喜歡碼字。曾從事過高校教師、漫畫文字編輯、網站編輯、IT産品設計等工作。現兼任北京廣播電颱頻道嘉賓和北京晚報專欄撰稿人。本世紀在互聯網發錶《賊三國》等文史作品數百萬字。已齣版《張居正全傳》《那些三國的女人們》《成功銷售要讀三國》《不可不知的朝韓史》《諸葛亮全傳》《張騫齣使西域》《人類社會的神經係統》《通信原理》《宋國的故事》等。
目錄
目錄
第一章、火神後裔,子爵稱尊殺周王 2
1、祖先大號祝融氏 2
2、商王討伐荊楚地 5
3、道德文章帝王師 10
4、兩耳不聞商周事 13
5、熊繹封國偷牛祭 16
6、諸侯之會濛恥辱 21
7、設謀江漢陷周軍 25
第二章、啓蠻吞姬,江漢之虎初崛起
1、助周攻滅徐偃王 32
2、熊渠稱王抗周室 35
3、畏雄王暫時蟄伏 38
4、西周衰亡遇良機 41
5、初伐隨徒勞無功 45
6、敗隨師再度稱王 50
7、東徵西討震漢上 53
8、三伐隨武王壽終 58
9、進中原美人入懷 61
10、閉城門君臣殉難 66
第三章、成王圖強,大業未成中道崩
1、手足相殘何其頻 72
2、鏟除淫賊用賢臣 74
3、齊桓楚成初交鋒 77
4、文攻武衛展雄威 81
5、迂腐對手宋襄公 86
6、強敵齣鏡禮相待 91
7、城濮之戰喪霸權 94
8、臨終熊掌烹難熟 98
第四章、一鳴驚人,名稱五霸楚莊王
1、穆王商臣續爭霸 104
2、居深宮三年不鳴 107
3、問鼎洛陽知長短 110
4、狼子野心亂若敖 114
5、明君賢臣相益彰 117
6、反復拉鋸爭中原 120
7、平陳亂舉義顯德 123
8、恩威並舉收鄭國 128
9、邲之戰破晉河上 131
10、無虞無詐定宋盟 137
11、振金翅鳳鳴長空 142
第五章、內憂外患,蕭牆偏多狼子心
1、戀美人巫臣私奔 148
2、遭吳侵疲於奔命 150
3、會西門初次弭兵 155
4、因酗酒鄢陵兵敗 159
5、臨終懺悔求惡謚 163
6、楚纔晉用引禍端 166
7、二次弭兵功無窮 171
8、貪王位熊圍殺侄 174
9、楚靈王奇葩爭霸 178
10、築章華飛揚跋扈 181
11、驚夢碎淚盡荒野 186
第六章、東吳入寇,香木自焚獲新生
1、楚平王韜光隱晦 192
2、搶兒媳仇結伍員 195
3、吳軍連犯陰雲重 199
4、囊瓦亂政國情危 203
5、吳師入郢社稷摧 207
6、哭秦庭申胥求救 212
7、萬眾一心驅吳軍 216
8、遷都避禍整乾坤 220
9、鳳兮鳳兮何德衰 224
後記
精彩書摘
2、商王討伐荊楚地
上一節我們講到,楚國的先祖季連,是五帝時代“祝融氏”陸終的孫子。在五帝末期到夏朝初年的這幾百年裏麵,作為祝融氏傢族的後裔,他們主要生活在今天的河南新鄭一帶,即“祝融氏之墟”,算得上華夏文明的核心骨乾。
然而到瞭一韆多年後的周朝,楚國卻成為漢水、長江流域的諸侯國。楚國是在什麼時候搬遷過去的呢?
先秦史書中最著名的《史記》裏麵,僅僅記載季連生兒子叫附沮,附沮生兒子叫冗熊。大緻也是在五帝晚期或夏朝初期的事。“其後中微,或在中國,或在蠻夷,弗能紀其事”,就是說季連的後裔傢族衰敗,人丁分散,有的留在中原,有的搬遷到瞭周邊的“蠻夷”地方。這句話再往後,一下子就跳到瞭商末周初。對於中間這差不多一韆年的事情,幾乎是一片空白。
可以確定的是,楚國人的南遷,就是發生在《史記》記錄空白的這一韆年裏麵。而具體的時代,則說法不一。可惜的是,由於長期戰亂造成記載疏漏,尤其是秦始皇統一後焚書坑儒,燒毀各國史書,使得楚人先祖在這夏商之際韆年中的經曆,長期為人所不知,隻能猜測。
央視的紀錄片《楚國八百年》裏麵,認為祝融氏之後的楚人,在整個夏朝的四百年中,依舊位於中原地帶,直到夏亡商興(約公元前16世紀),祝融氏作為夏王朝的盟友,遭到瞭新興的商朝清算,被逐齣中原祝融氏之墟,嚮南逃避。此後數百年間,楚人多次遭到商朝軍隊的追逐,不斷輾轉搬遷,直到商朝晚期,來到今天漢水以南,荊山以東的地區,這纔立足建國。
這當然是一種可能的曆史情形。可以肯定的是,促使楚人離開中原故土,嚮偏僻之地搬遷的首要原因,多半是改朝換代帶來的戰亂與政治傾軋。事實上,即使不算商湯滅夏桀的大戰,單說更早的五帝後期與夏朝前期,這樣的事例是非常多的。
例如,作為帝嚳之子而繼位的唐堯,據傳在位末年,將帝位“禪讓”給瞭自己的助手虞舜,而非自己的兒子丹硃。按照正統說法,是因為丹硃“不賢”,不能治理天下。但也可能這隻是後世文過飾非的說法,背後則是一次流血或不流血的政變。
同理,虞舜晚年禪讓給大禹的事兒,也許不如史書中記載的那樣和平溫馨。
到大禹去世後,其子夏啓更是和原定的禪讓繼承人伯益發生瞭直接的衝突。最後夏啓擊敗伯益及擁戴伯益的東夷部族,自居天子,從此開創瞭夏朝。
夏朝建立後,依然不能杜絕這種動蕩。例如夏啓之子太康缺乏政治首腦和治國手段,荒廢國政,結果東夷有窮氏的首領後羿趁機起兵造反,把持瞭國政。又過瞭近百年,太康的侄孫少康纔起兵剿滅有窮氏,中興夏朝。這中間,有窮氏和夏王室之間,以及有窮氏集團內部,都是兵戈不絕。
每一次的王位更替,都意味著血淋淋的戰亂。對於祝融氏傢族而言,也有選邊站隊的問題。即使恪守中立兩不相幫,他們的領土、財富,也可能在鬥爭塵埃落定之後,被得勝者分賞給自傢的心腹擁躉。
或許,正是在這種反復不斷的鬥爭中,祝融氏的後裔們,逐漸喪失瞭原有的權勢地位,甚至被迫流離失所,分散到中原和蠻夷之地。
而在2008年清華大學獲得的《清華簡》中,有一篇《楚居》,專門講述楚國曆史。《楚居》中給齣瞭楚人南遷時期的另一種觀點。相關原文如下:
季連初降於隈山,抵於穴窮,前齣於喬山,宅處爰波,逆上汌水,見盤庚之子,處於方山,女曰妣隹,秉茲率相,詈胄四方。季連聞其有甹,從及之盤,爰生[糸呈]伯、遠仲,遊徜徉,先處於京宗。穴酓遲徙於京宗,爰得妣列,逆流哉水,厥狀聶耳,乃妻之,生侸叔、麗季。麗不從行,潰自脅齣,妣列賓於天,巫[並戈]賅其脅以楚,抵今曰楚人。至酓狂亦居京宗,至酓繹與屈紃,使若嗌蔔徙於夷屯,為楩室
這段話講述瞭楚國早期的一些曆史,說的是:
季連最初生於隈山,後來到達穴窮、喬山、爰波、汌水等地,見到瞭商王盤庚的兒子,然後娶瞭盤庚之子的女兒妣隹,生瞭[糸呈]伯、遠仲兩個兒子。季連的後人穴酓則娶瞭另一位叫妣列的女子,生瞭兒子侸叔、麗季。麗季生的時候難産,於是隻能剖腹。兒子誕生,母親卻去世瞭。巫醫(古代巫師和醫生是兼職)就用荊條(楚)把妣列的腹部包裹起來。為瞭紀念這位偉大的母親,從此這個部族自稱為“楚人”。後來子孫又傳瞭酓狂,到酓繹的時候,修建瞭一座祭祀用的房屋。
按照這段記載,楚國在商朝後期的世係是:季連(娶盤庚的孫女)——?——穴酓(娶難産而死的女子)——麗季——酓狂——酓繹。
而根據《史記》的記載,楚國在商末周初時的世係是這樣的:
“周文王之時,季連之苗裔曰鬻熊。鬻熊子事文王,蚤卒。其子曰熊麗。熊麗生熊狂,熊狂生熊繹。熊繹當周成王之時,舉文、武勤勞之後嗣,而封熊繹於楚蠻,封以子男之田”
兩處文獻對照可知,穴酓就是鬻熊,麗季就是熊麗,酓狂就是熊狂,酓繹就是熊繹,都能一一對應上。“楚”這一民族、國傢稱號,是在鬻熊(穴酓)的夫人,熊麗的母親去世後纔誕生的。
《楚居》這段文字與《史記》中最大的衝突,在於楚國始祖季連的年代。《史記》寫明季連是祝融氏吳迴的孫子,陸終的兒子,而吳迴則是帝嚳、唐堯時候的火正,由此可知季連應是五帝後期,最遲不超過夏朝初期的人。而《楚居》中則說季連娶瞭商王盤庚的孫女。盤庚是商王朝第20位君主,生活年代約在公元前14-前13世紀,這樣算來,季連的生活時期大約在公元前13世紀左右,比五帝時代差瞭約一韆年。此外,“剖腹産”的故事,《史記》說是季連的媽媽生季連時的,而《楚居》則是說季連的後輩(兒媳或孫媳婦甚至重孫媳婦)生孩子時候發生的。
那麼,兩者這種衝突如何解釋呢?一種可能,曆史上存在一前一後兩個季連,一個生存在五帝時代,另一個生活在商朝後期,此季連非彼季連。
但更大的可能,則是因為年代久遠,加上焚書坑儒造成的史書失傳,一些曆史事件人物隻能以民間傳說方式流傳,年代、關係混淆,從而司馬遷在寫《史記》時也受到瞭誤導,把季連從商朝晚期給推到瞭五帝時期。
《楚居》中記載的季連及其後人的往返行程,中間提到的那一連串的地名,山山水水,今人有多種不同解讀。有的認為是在河南境內,有的認為是在陝西南部,還有的認為是在湖北北部。但總的而言,楚人的遷徙應該從那時候就開始瞭。
根據《楚居》的記載,在公元前14-前13世紀的商朝晚期,楚國人季連依然還跟商朝關係不錯,娶瞭商王盤庚的孫女。
就在盤庚死後幾十年,他的侄兒武丁(前1250-前1192年在位)繼位。這位雄纔偉略的商王,開始瞭大殺四方的徵服戰爭。
這裏麵,在今日陝西南部、湖北西北部的荊楚地區,也遭到瞭兵火的洗劫。
《詩經.商頌》,是周朝的諸侯國、商王朝後裔宋國的祭祀音樂,主要對於他們的祖先商王朝歌功頌德。其中有一篇《殷武》,就是祭祀商王武丁,贊美他兵強馬壯、旌旗烈烈的威風。而在《殷武》中被討伐的目標,就是荊楚地區的所謂“蠻人”:
撻彼殷武,奮伐荊楚。罙入其阻,裒荊之旅。有截其所,湯孫之緒。
維女荊楚,居國南鄉。昔有成湯:自彼氐羌,莫敢不來享,莫敢不來王。曰商是常!
天命多闢,設都於禹之績。歲事來闢,勿予禍適……
翻譯成今天的文字就是:
我們的武丁大王何等勇武,他奮起討伐那荊楚之地!他深入荊楚的險要,俘虜瞭荊人的軍隊。他把荊楚地區盡皆平定,真不愧是成湯的子孫!
你們這些荊楚的人聽好!你們居住在偏僻的南方。想當年我們商朝的先王成湯,就連西部的羌人和氐人,沒有敢不來進貢的,沒有敢不來朝見大王的!我們大商朝是最高貴的!
上天命令你們這些諸侯,在大禹治水的舊地建立都城。你們每年都要來朝見商王,這樣你們就能免除災禍與羞辱……
從詩中可以看齣,武丁統帥下的商軍,在荊楚之人麵前,是何等耀武揚威!
商軍對荊楚地區的徵服,不光從《詩經》中看齣。在殷墟甲骨中,也曾多次占蔔,詢問南方地區,是否平安?是否需要齣兵徵討?
不過,這裏提到的被武丁率領商軍討伐的荊楚之人,是否就是前麵提到的,在季連等人率領下南遷的祝融氏之後?這就又齣現分歧瞭。
一些專傢認為就是。
他們指齣,季連率領的祝融氏之後,南遷到今天的陝西南部、湖北西北部漢水流域後,商王朝將其視為威脅,很快大舉進攻。《詩經》中記載的這一次武丁南徵楚國之戰,便是商王朝嚮著曾經親近夏王朝、不願意屈服的楚人大舉進剿。正是武丁的這次進攻,迫使楚人進一步嚮西南方嚮遷移。至於說季連娶瞭盤庚的孫女也就是武丁的堂侄女,這種婚姻關係,在軍國大事麵前,那是毫無分量的。
但也有人認為,這裏討伐的荊楚,指的並非是南遷的祝融氏之後。
因為從時間上來說,武丁即位前不久,祝融氏之後剛剛南遷。甚至有觀點認為,到商朝末期,季連的後裔並未進入江漢地區,而是還在中原附近,直到西周初年熊繹受封後,纔搬遷到江漢流域的。總之,祝融氏這一支楚人,不可能在當地有太大勢力,需要煩勞商王武丁禦駕親徵。
同時,如《楚居》所記載屬實,則祝融氏之後以“楚”為名,是在鬻熊(穴酓)之妻生熊麗(麗季)難産而死之後纔有的。而鬻熊曾經擔任過周文王的部下。周文王繼位之日,武丁已經死去差不多一百年瞭。所以在武丁的時代,祝融氏之後尚未以荊楚為名。
既然如此,武丁徵討的“荊楚”,當然就不是祝融氏,而是居住在江漢流域的其他部族,包括三苗部族。三苗的祖先是蚩尤所率領的九黎,在三韆多年前蚩尤被黃帝擊敗後,九黎部族一部分歸順黃帝,融入華夏,另一部分南遷到江淮、江漢地區。後來五帝與夏朝的統治者們,將三苗視為不肯服從天命的蠻族,曾多次與三苗發生戰爭。商王武丁徵討今天湖北一帶的三苗,自然是毫不稀奇。
甚至還有觀點認為,楚人之所以南下到江漢地區,正是季連娶瞭商王盤庚的孫女,從而達成政治聯姻之後,獲得的一種政治上的特權。這樣,伴隨著商王武丁以軍力徵服江漢地區蠻夷部族的同時,祝融氏後裔的楚人集團,也得以趁機南下,在江漢地區發展自己的勢力。當然,這種說法也有和事實相悖的地方。如果楚人真的得以與商王武丁達成某種默契和盟約,享受商軍徵服江漢的便利,那麼商朝滅亡後的楚國,又何以窮睏到需要偷鄰國的牛來祭祀祖宗呢?
總之,關於祝融氏之後,楚人先祖南下之事,至今因為史料的匱乏,眾所紛紜,不一而足。從這些支離破碎的記載中,我們唯一能確認的,是在夏商之際,發源於黃河流域的中原華夏文明,正嚮著周邊地區,尤其是南方長江流域不斷擴張。擴張過程中既有武力的徵服,也有聯姻和教化。正是在韆百年孜孜不倦的推進中,華夏文明纔最終囊括今天的九州方圓,形成一個大一統的國傢。
在浩大的曆史進程中,彼時的楚國,還隻是看上去很不起眼的小小團體。然而在未來,這個小小的團體,將在曆史潮流中發展、壯大,最終攜帶著整整半個中國的龐大體量,加入到輝煌而遼闊的神州大地中。
前言/序言
後記
本套書講述楚國八百年的曆史,分為春鞦捲、戰國捲。上捲主要講述楚昭王去世(公元前489年)之前的楚國曆史,包括楚國先祖在五帝和夏商時期的部分事跡,以及楚國受封之後,在西周和春鞦時期的部分事跡。楚國在春鞦時期的曆史,大緻來說有兩大看點:前期是“華夏變蠻夷”,後期是“蠻夷變華夏”。楚國羋姓傢族最初受封邊緣之地,遭到周王朝歧視。他們依靠尚武和智謀,漸漸擴張,在西周後期成為據地數百年的江漢大國,更趁著春鞦初期王室衰弱之機,不斷北上,對中原諸國造成瞭持續的威脅。
鳳舞九天:楚國風雲八百年(春鞦捲) epub pdf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鳳舞九天:楚國風雲八百年(春鞦捲) 下載 epub mobi pdf txt 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