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法识图与钢筋计算(第三版)

平法识图与钢筋计算(第三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陈达飞 著
图书标签:
  • 建筑工程
  • 结构设计
  • 钢筋混凝土
  • 平法图解
  • 结构计算
  • 建筑规范
  • 工程制图
  • 施工图
  • 混凝土结构
  • 建筑材料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12208982
版次:3
商品编码:12186579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7-10-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507
字数:816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平法识图与钢筋计算(第三版)》作为平法技术普及推广的实用性图书,是作者多年从事平法技术讲座的经验总结,更是与工程技术人员互相沟通和交流所提炼的新的体会,《平法识图与钢筋计算(第三版)》结合平法施工图介绍与16G101-1、16G101-2、16G101—3等新平法图集、国家规范有关的平法施工图的识读知识,并且结合平法技术介绍一些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基本知识,以帮助读者正确掌握钢筋在混凝土结构中的位置和作用,从而掌握根据平法施工图进行钢筋翻样和钢筋计算的基本方法,有计算实例和图例。《平法识图与钢筋计算(第三版)》共分8章,分别是:绪论、平法梁识图、平法柱识图、平法钢筋计算的一般流程、平法板识图与钢筋计算、平法楼梯识图与钢筋计算、平法剪力墙识图与钢筋计算、平法筏形基础识图与钢筋计算。书中附录部分详细介绍了新平法图集与上一版平法图集的区别,方便读者学习掌握。《平法识图与钢筋计算(第三版)》内容丰富,通俗浅显,准确到位,易学习,易掌握,易实施,能极大地提高读者对平法技术的理解和运用水平。
  《平法识图与钢筋计算(第三版)》作为介绍平法技术和钢筋计算的基础性、普及性图书,可供设计人员、施工技术人员、工程监理人员、工程造价人员、钢筋工以及其他对平法技术有兴趣的人士学习参考,也可以作为上述专业人员的培训教材,同时《平法识图与钢筋计算(第三版)》也可作为大中专学校相关专业的教材使用。

内页插图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平法的基本概念
1.2 钢筋计算的主要内容
1.3 在钢筋计算之前需要明确的几个概念和方法

第2章 平法梁识图
2.1 平面注写方式
2.2 梁的集中标注
2.3 梁的原位标注
2.4 框架梁节点构造
2.5 “顶梁边柱”的节点构造
2.6 框架梁箍筋的构造
2.7 非框架梁的构造
2.8 关于“大箍套小箍”问题
2.9 悬挑梁的构造
2.10 井字梁的构造
2.11 框支梁和转换柱的构造
2.12 关于梁的几个相关问题
2.13 楼层框架宽扁梁

第3章 平法柱识图
3.1 列表注写方式
3.2 柱表
3.3 KZ纵向钢筋连接构造
3.4 KZ边柱和角柱柱顶纵向钢筋构造
3.5 KZ中柱柱顶纵向钢筋构造
3.6 KZ柱变截面位置纵向钢筋构造
3.7 剪力墙上柱QZ纵向钢筋构造
3.8 梁上柱LZ纵向钢筋构造
3.9 KZ、QZ、LZ箍筋加密区范围
3.10 芯柱XZ配筋构造
3.11 框架柱的复合箍筋
3.12 框架柱的基础插筋
3.13 框架柱的纵向钢筋计算

第4章 平法钢筋计算的一般流程
4.1 钢筋计算前的准备工作
4.2 平法钢筋计算的计划和部署
4.3 各类构件的钢筋计算
4.4 《工程钢筋表》的内容
4.5 工程钢筋汇总
4.6 《钢筋下料表》的内容
4.7 平法梁图上作业法
4.8 钢筋计算中常用的基本数据
4.9 关于地震和建筑抗震的基本知识

第5章 平法板识图与钢筋计算
5.1 板的分类和钢筋配置的关系
5.2 平法标准图集的板钢筋标注
5.3 楼板的钢筋构造
5.4 板下部纵筋的计算方法
5.5 扣筋的计算方法
5.6 悬挑板的注写方式
5.7 无梁楼盖的平法标注

第6章 平法楼梯识图与钢筋计算
6.1 16G101-2图集的适用范围
6.2 板式楼梯钢筋计算

第7章 平法剪力墙识图与钢筋计算
7.1 剪力墙的一些基本概念
7.2 列表注写方式
7.3 各类墙柱的截面形状与几何尺寸
7.4 暗柱和端柱的钢筋构造
7.5 剪力墙身的基本构造
7.6 剪力墙暗梁AL钢筋构造
7.7 剪力墙边框梁BKL配筋构造
7.8 剪力墙LL配筋构造
7.9 剪力墙洞口补强构造
7.10 剪力墙图上作业法

第8章 平法筏形基础识图与钢筋计算
8.1 筏形基础的分类及其特点

附录A 11G101改变了些什么
附录B 16G101比11G101改变了些什么
参考文献
后记

前言/序言

  为什么要出版《平法识图与钢筋计算(第三版)》呢?是因为2016年的新平法图集出版了。而平法图集的改版,是因为有关的2010规范做了局部修订。于是,与时俱进,这本《平法识图与钢筋计算》又要出修订版了。
  16G101平法标准图集依据的规范《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版在2015年做了局部修订,主要背景是根据“四节一环保”要求,提倡应用高强、高性能钢筋;《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0—2011版在2016年做了局部修订;还有《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15的修订版。
  有人认为这些修订主要对设计有影响,对钢筋算量业务没有影响。实际上,根据本人的切身体会,对于搞施工的技术人员来说,懂得一些设计的知识,掌握一些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基本知识,还是大有好处的。况且,面向设计人员也是本书的宗旨之一,所以知识点也就尽可能介绍得全面一些。
  关于有关规范主要做出了哪些局部修订?16G101图集对比11G101图集有哪些更新?我们把这些内容编入附录B,放在本书的最后。
  在本书的“附录A”中,保留了本书第二版“附录A”中一些有用的内容。这些内容并没有过时,毕竟2010版的“混规”和“抗规”只作出了局部修订,而“高规”则一点也没改;再看看16G101图集,也不过是对11G101图集作了局部的修改。
  关于本书的内容结构,以及老读者、新读者如何阅读本书,请读者看一下“第二版前言”便可知晓。
  今年是2016年,1996年平法标准图集诞生,到现在已经经过了整整二十年了。二十年也就是一代人的时间。老一代人的经验正在日臻成熟,新一代人正在不断成长。祝愿平法标准图集和我国建筑事业一道不断成长。
  由于新规范和新图集刚出版不久,所以本人对新规范和新图集的学习和掌握还不够深入,书中错漏在所难免,希望广大读者批评指正。读者可以将意见和建议发往CDFRJ的邮箱;如果想随时了解本书的最新勘误,请访问CDFRJ的博客。
  十多年来,本书一直在广大读者和出版社有关同志的关爱和大力支持下成长,在此表示衷心感谢!在本书的初版和每个修订版成书过程中,秦并珍先生一直对本书的校审付出了辛勤劳动,特表深切的谢意。
  陈达飞
  2016年12月于北京
《建筑工程识图与构造基础》 内容简介 本书是面向建筑工程类专业的入门级教材,旨在为学生打下扎实的识图与构造理论基础。全书紧密围绕建筑工程的实际应用,系统阐述了建筑工程图样的构成要素、识读方法以及建筑构造的基本原理和常用做法。内容涵盖了从基础知识的普及到具体工程构件的构造分析,力求做到理论联系实际,通俗易懂,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坚实基础。 第一篇 建筑识图基础 本篇着重于建筑工程图的识读,这是理解和执行建筑施工任务的关键技能。 第一章 建筑工程图概述 1.1 建筑工程图的定义与作用: 详细介绍建筑工程图作为工程信息的载体,在设计、施工、管理全过程中的重要作用。通过图纸,设计意图得以传达,施工依据得以确定,工程质量得以检验。 1.2 建筑工程图的分类: 按表达内容分类: 介绍总图、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详图等不同类型图纸的功能与特点。例如,平面图展示水平方向的空间布局,立面图展现建筑的外观,剖面图揭示内部结构。 按表现阶段分类: 简述方案图、施工图、竣工图等在工程不同阶段的作用。 1.3 建筑工程图的图例符号和文字标注: 图例符号: 详细讲解建筑材料、构件、设备等的常用图例符号,如不同材质的墙体填充线、门窗的表示符号、楼梯的表示方法等,并说明图例符号的统一性和规范性。 文字标注: 阐述图纸上的文字标注(尺寸标注、高程标注、材料说明、技术要求等)在图纸理解中的重要性,以及标注的规则和方法。 1.4 识读建筑工程图的基本方法: “三看”法: 强调先看图名、图号,再看图例、注释,最后整体阅读。 “六步”法: 介绍从整体到局部,从平面到立面,从外部到内部,由粗到细,由浅入深,对照理解的系统识读流程。 轴网、参照线的重要性: 讲解轴网和参照线在图纸中的定位作用,以及如何利用它们来定位构件和确定尺寸。 第二章 平面图的识读 2.1 平面图的投影原理与基本要素: 阐述平面图是如何通过水平剖切面投影形成的,重点讲解剖切位置、剖切符号以及平面图上常见的符号和线条(墙体线、门窗洞口线、楼梯符号、家具设备符号等)。 2.2 墙体的识读: 详细介绍不同类型的墙体(承重墙、隔墙、剪力墙等)在平面图中的表示方法,墙体材料的识别,以及墙体的厚度、位置和相互关系。 2.3 门窗洞口的识读: 讲解门、窗在平面图中的符号表示、开启方向、尺寸标注,以及洞口的位置和类型。 2.4 楼梯和坡道的识读: 介绍不同类型楼梯(直跑楼梯、转角楼梯等)和坡道的平面表示符号、方向、宽度、踏步数等信息。 2.5 房间和空间单元的识读: 如何根据墙体、门窗等信息识别房间的功能,理解各房间之间的连接关系,以及房间的尺寸和面积。 2.6 细部构造的识读(如:踢脚线、地台): 介绍一些常见的地面细部构造在平面图中的表示。 第三章 剖面图与立面图的识读 3.1 剖面图的投影原理与基本要素: 阐述剖面图是如何通过垂直或倾斜的剖切面投影形成的,重点讲解剖切符号、剖切位置以及剖面图上反映的建筑内部结构、材料和构造层次。 3.2 常见剖面图的识读: 总剖面图: 了解建筑整体的垂直空间关系和构造层次。 房间剖面图: 深入了解房间的墙体、楼板、天花、地面等构造。 构件剖面图(如:墙体、楼板、楼梯剖面): 掌握特定构件的内部构造和材料组成。 3.3 立面图的投影原理与基本要素: 介绍立面图是如何反映建筑外表面的形状、尺寸、色彩、材料和装饰的,重点讲解观察方向、投影原理以及立面图上常见的符号(窗户、门、阳台、雨篷、装饰线条等)。 3.4 常见立面图的识读: 外立面图: 识别建筑的造型、各层高度、门窗位置和样式。 内立面图: 了解室内墙面的装饰、门窗、构件等。 3.5 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的相互关系: 强调三者之间的相互印证、补充关系,通过对照阅读,形成完整的空间感知。 第四章 详图的识读 4.1 详图的定义与作用: 解释详图是在平面、立面、剖面图上比例较小,难以表达清楚的细部构造,通过放大比例绘制,提供详细的构造做法和尺寸。 4.2 常见详图的识读(如:门窗详图、楼梯详图、节点详图): 详细讲解这些详图如何表达构件的组成、连接方式、材料、尺寸等关键信息,以及如何将其与主体图纸对照理解。 4.3 节点详图的识读: 重点分析不同部位(如:墙体与楼板连接、屋面与墙体连接、阳台与主体结构连接等)的构造节点,理解其受力、构造要求和施工要点。 第二篇 建筑构造基础 本篇将建筑识图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工程构造相结合,介绍建筑物的基本组成部分及其构造方法。 第五章 建筑物的组成 5.1 建筑物的宏观组成: 介绍建筑物的上部结构、围护结构和基础三大部分。 5.2 建筑物的微观组成: 讲解组成建筑物的基本单元,如墙体、柱、梁、板、楼梯、屋顶、门窗等。 第六章 墙体构造 6.1 墙体的作用与分类: 承重墙、隔墙、保温墙、装饰墙等。 6.2 砖墙构造: 砌体材料: 砖的种类、尺寸、性能。 砂浆: 砂浆的组成、强度等级。 砌筑形式: 顺砌、丁砌、梅花砌等,以及它们的特点与适用性。 墙体连接与构造: 构造柱、构造梁、拉结筋、过梁、洞口处理等。 外墙保温构造: 外保温、内保温、夹心保温。 6.3 砌块墙构造: 蒸压轻质加气混凝土砌块、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等。 6.4 钢筋混凝土墙构造: 剪力墙、构造柱等。 6.5 复合墙体构造: 如填充墙与框架柱的连接构造。 第七章 柱、梁、板构造 7.1 柱的构造: 材料: 砖柱、钢筋混凝土柱。 构造特点: 截面形式、配筋要求、柱帽、柱基连接。 7.2 梁的构造: 材料: 钢筋混凝土梁、钢梁。 分类: 主梁、次梁、过梁。 构造特点: 截面形式、配筋(受力钢筋、架力钢筋、箍筋)、支座构造、梁板连接。 7.3 板的构造: 分类: 楼板、屋面板。 材料: 钢筋混凝土板(整体浇筑、预制)、木楼板。 构造特点: 截面形式、配筋、板肋、板端构造、板缝处理。 第八章 楼梯与坡道构造 8.1 楼梯的功能与组成: 踏步、平台、栏杆、扶手、楼梯井。 8.2 楼梯的分类: 直跑楼梯、转角楼梯、旋转楼梯等。 8.3 楼梯的构造: 构件材料: 混凝土、砖、钢、木。 结构形式: 梁板式楼梯、斜梁式楼梯、平台式楼梯。 尺寸计算与控制: 踏面、踢面、踏步高度、宽度、坡度。 栏杆与扶手构造: 材料、固定方式。 8.4 坡道构造: 轮椅坡道、车辆坡道等。 第九章 屋顶构造 9.1 屋顶的作用与分类: 排水、保温、隔热、防雨。平屋顶、坡屋顶。 9.2 平屋顶构造: 结构层、找坡层、保温层、防水层、保护层(如:隔热层、面层)。 9.3 坡屋顶构造: 结构层(木桁架、钢桁架、钢筋混凝土梁板)、屋面板(瓦、卷材、金属板)、防水层、保温层、通风层。 9.4 檐口、天沟、落水管构造: 排水体系的组成和构造。 第十章 门窗构造 10.1 门窗的作用与分类: 采光、通风、通行、保温、隔声、安全。 10.2 门构造: 门框: 材料(木、钢、铝合金)、安装方式。 门扇: 材料(实木、复合、钢质、玻璃)、结构(平开、推拉、折叠)。 门锁、门轴等五金件。 10.3 窗构造: 窗框: 材料(木、钢、铝合金、塑钢)、结构(固定窗、平开窗、推拉窗)。 窗扇: 材料(玻璃、复合板)、结构。 窗台、窗楣、窗套构造。 10.4 门窗洞口构造: 洞口尺寸、过梁、侧边处理。 第十一章 楼地面构造 11.1 楼地面组成: 结构层、找平层、保温隔声层(如有)、防水层(如有)、面层。 11.2 常用面层材料: 水泥砂浆地面: 构造、特点。 瓷砖地面: 铺贴方法、勾缝。 石材地面: 铺贴方法。 木地板: 实木地板、复合地板、安装方式。 橡胶、PVC 地面。 11.3 地下室、厨卫等特殊房间的地面构造: 防水、排水措施。 第十二章 基础构造 12.1 基础的作用与类型: 承担上部荷载,将荷载传递给地基。浅基础(条形基础、独立基础、联合基础)、深基础。 12.2 浅基础构造: 材料: 钢筋混凝土。 构造特点: 基础底板、基础梁、墙体连接。 12.3 桩基础构造(概述): 简单介绍桩的类型和作用。 12.4 基础防水与防潮构造: 卷材防水、涂料防水、排水层。 附录 常用建筑材料性能简介 建筑工程常用术语解释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力求图文并茂,采用大量的工程实例图、示意图和照片,便于读者理解。每一章节都配有相关的识图练习和构造分析内容,鼓励读者动手实践,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能力。本书适合建筑工程类、工程管理类、装饰装修类等相关专业学生使用,也可作为建筑行业从业人员的参考读物。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简直是建筑行业新手入门的福音!我之前完全没有接触过钢筋图纸,感觉它们就像天书一样,枯燥又复杂。偶然的机会听同事推荐了这本《平法识图与钢筋计算(第三版)》,抱着试试看的心态买回来,没想到真的让我眼前一亮。 首先,它的排版设计就非常友好。不同于我之前看过的一些技术书籍,这本书的章节划分非常清晰,每一章都像是在循序渐进地引导读者。从最基础的钢筋符号、代号开始讲解,然后逐步深入到各种构件的钢筋构造、配筋规则,再到最后的钢筋工程量的计算。每一步都给得非常详细,而且理论联系实际,不是那种干巴巴的公式堆砌。 我特别喜欢它在讲解识图部分时,用了大量的图例和实例。很多时候,一张清晰的图纸加上文字的解释,就能立刻茅塞顿开。它不像有些书那样,只给出一两个概念性的例子,而是会针对不同的构件类型,比如梁、板、柱、墙等等,分别进行详细的图纸解析。你会看到真实的施工图纸被“拆解”开来,每一个箭头、每一个标注都背后的含义被解释得明明白白。我尤其对书中关于钢筋的锚固、搭接长度的讲解印象深刻,这部分看似简单,但却是影响结构安全的关键,书中给出的计算方法和规范要求都非常到位。 更让我惊喜的是,这本书在钢筋计算方面也做得非常系统。它不仅仅是告诉你怎么套公式,而是从钢筋的实际形态出发,讲解如何将复杂的钢筋几何形状转化为可计算的数据。从“一算”到“二算”,再到最后的“三算”,每一步的逻辑都清晰可见。它还会介绍一些常用的计算技巧和软件应用,虽然我还没有深入去使用那些软件,但了解了原理,对以后的实际工作会很有帮助。 坦白说,我之前对钢筋计算这个概念是非常模糊的,总觉得是一个很枯燥、很机械的任务。但是通过这本书,我发现它其实是一门需要细心、逻辑和对结构深刻理解的学问。书中的一些小提示,比如如何快速估算钢筋重量,或者如何避免计算中的常见错误,都非常实用。而且,它鼓励读者要“眼中有图,心中有数”,这种学习方法让我觉得更有成就感。 总而言之,如果你和我一样,是对钢筋识图和计算感到头疼的新手,那么这本书绝对是你的“救星”。它让你从“看不懂”到“看得懂”,从“不会算”到“会计算”,并且在这个过程中,你会逐渐对建筑结构产生更深的认识。我已经迫不及待地想把书中的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了!

评分

这本书,对我来说,简直就是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作为一名刚踏入建筑设计领域的新人,之前我对钢筋图纸的理解,停留在“一堆黑线”的层面,完全抓不住重点。每次拿到图纸,脑子里都会冒出无数个问号,到底哪根钢筋是主要的,哪根是辅助的?它们的长度是怎么确定的?更别提什么计算工程量了,那简直是天方夜谭。 《平法识图与钢筋计算(第三版)》这本书,恰恰填补了我知识上的巨大空白。它从最基础的“平法”概念入手,非常有条理地介绍了各种钢筋符号、代号以及它们在图纸上的含义。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只有先理解了这些“语言”,才能去“阅读”图纸。书中对这些基础知识的讲解,深入浅出,配以大量的图示,让我能够非常直观地理解。 我尤其喜欢它在讲解构件钢筋时,对不同类型构件的区分。比如,讲解梁钢筋时,它会详细介绍主梁钢筋、架立筋、箍筋等,并且会分析它们在图纸上的表达方式。然后讲到板钢筋,又会侧重讲解分布筋、受力筋以及它们的布置规律。这种“分类讲解”的方式,让我能够清晰地掌握不同构件的钢筋构造特点,避免混淆。书中大量的图例,是它最大的亮点之一。很多我之前觉得难以理解的钢筋构造,通过图示和文字的结合,一下子就变得清晰明了。 更让我惊喜的是,这本书在钢筋计算的部分,也做得非常到位。它并没有直接丢给我一堆公式,而是先从钢筋的实际形态出发,讲解如何将这些抽象的形状转化为可以计算的长度和数量。它循序渐进地介绍了钢筋计算的步骤,从识别钢筋的形状、尺寸,到计算钢筋的净长度、弯钩长度、搭接长度,再到最终的汇总计算。这种严谨的推导过程,让我不仅知道“怎么算”,更知道“为什么这么算”,对计算结果也更加有信心。 书中还包含了很多关于规范的解读,以及一些实用的技巧和注意事项。比如,在讲解钢筋的搭接和锚固时,它会明确指出规范的要求,并且提醒我们一些施工中容易被忽略的细节。这些内容对于我们实际应用来说,是非常宝贵的。 这本书让我感觉,钢筋识图和计算不再是高不可攀的专业技能,而是可以通过系统学习来掌握的。它不仅提升了我的专业能力,更重要的是,它让我对未来的工作充满了信心。我不再害怕面对复杂的图纸,而是能够自信地去解读它们,并且能够准确地完成钢筋工程量的计算。

评分

这本书,简直就是为我这种“半路出家”学习钢筋识图和计算的人量身定做的!我之前在其他领域工作,因为兴趣或者工作需要,才开始接触建筑行业。结果一上手,就被那些复杂的钢筋图纸给难住了。感觉自己就像是面对一堆乱码,完全不知道从何说起。 《平法识图与钢筋计算(第三版)》这本书,真的是太及时了!它的讲解方式非常循序渐进,不会上来就给你灌输一大堆高深的理论。它先从最基本的钢筋符号、代号讲起,每一个都配有非常直观的图示,让你能够轻松理解。然后,它会逐渐深入到不同构件的钢筋构造,比如梁、板、柱、墙等,并且会针对每一种构件,给出详细的图纸解析。 我特别喜欢书中在讲解识图时,用到的“拆解”方法。它不是简单地给你一张图纸,而是会把图纸中的每一个要素都单独拿出来进行讲解,比如钢筋的直径、间距、保护层厚度、锚固长度、搭接长度等等,并且会说明这些参数在图纸上的具体表达方式。这种方式,让我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图纸的每一个细节,而不是仅仅停留在表面。 在钢筋计算方面,这本书更是让我觉得豁然开朗。它把原本在我看来极其复杂的计算过程,分解成了几个清晰的步骤。从识别钢筋的形状和尺寸,到计算钢筋的净长度、弯钩长度、搭接长度,再到最终的汇总计算,每一个环节都讲解得非常清楚。它还提供了一些实用的计算技巧,比如如何快速估算钢筋重量,以及如何避免在计算中出现错误,这些都极大地提高了我的工作效率。 更重要的是,这本书强调了规范的重要性。在讲解每一个知识点时,它都会引用相关的国家规范,让我能够了解到这些知识的理论依据,并且在实际工作中能够遵循规范。 总而言之,这本书让我对钢筋识图和计算有了更全面、更深入的认识。它不仅解决了我在工作中的实际问题,更重要的是,它提升了我的专业技能,让我能够更自信地去面对未来的工作挑战。

评分

我一直觉得,真正的专业书籍,不应该只是枯燥的理论堆砌,更应该能够有效地连接理论与实践,让读者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清晰地看到知识是如何在实际工程中应用的。《平法识图与钢筋计算(第三版)》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出色,我从中受益匪浅。 在识图方面,它并没有直接给你一大堆复杂的图纸让你去“啃”,而是采用了一种非常温和的方式。从最基本的符号、图例讲解起,就像教小孩子认字一样,先认识“A”,再认识“B”,然后才能组成单词。它把平法标注的每一个组成部分都进行了详尽的拆解,比如配筋率、钢筋直径、间距、保护层厚度等等,这些都是理解图纸的关键要素。通过大量的图示,你可以直观地看到这些标注在实际的钢筋图纸上是如何体现的。 我尤其印象深刻的是,书中针对不同类型的构件,比如楼板、梁、柱、墙、基础等,都提供了专门的图纸解读章节。每个章节都会选取典型的图纸,然后一步一步地分析其配筋方式、钢筋的布置规律,以及在施工图上是如何表达的。举个例子,在讲解梁钢筋时,它会区分主筋、架立筋、箍筋,并且详细解释它们的作用和数量的确定。对于一些特殊的构造,比如梁的锚固、搭接,以及受力钢筋的弯钩形式,书中都有非常直观的图示和文字说明,让你一目了然。 而在钢筋计算部分,这本书更是将复杂变得简单。它不仅仅是提供公式,而是让你理解这些公式的来源和意义。从钢筋的几何形状入手,教你如何将这些形状转化为可以计算的长度和数量。它清晰地划分了计算的步骤,让你知道在计算钢筋工程量时,应该从哪里开始,又应该注意些什么。书中对于钢筋的“一算”(指单个构件的钢筋计算)和“二算”(指整体工程的钢筋汇总计算)的讲解非常系统,让我不再对浩如烟海的钢筋数据感到无从下手。 更重要的是,这本书强调了“规范”的重要性。在讲解每一个计算方法和识图要点时,它都会引用相关的国家规范,让你知道这些知识的依据是什么,也为你在实际工作中遵循规范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它还提供了一些实用的计算技巧,能够帮助我们提高计算的效率和准确性。 我个人觉得,这本书最大的价值在于,它不仅仅是在传授知识,更是在培养一种解决问题的能力。它让你从被动接受信息,转变为主动理解和运用。通过这本书的学习,我对钢筋识图和计算不再感到畏惧,反而充满了信心,觉得这是一项充满挑战但也很有趣的工作。

评分

作为一名刚毕业不久的建筑学学生,虽然在学校里接触过一些图纸,但真正理解钢筋的构造和计算,还是觉得有些吃力。《平法识图与钢筋计算(第三版)》这本书,为我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学习平台。 这本书的优点在于它的内容编排非常科学,从易到难,层层递进。它首先从最基本的识图入手,讲解了平法制图的规则,包括各种钢筋符号、代号以及它们在图纸上的含义。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它就像是建筑行业的“语言”,掌握了这些基本要素,才能读懂图纸。书中大量的图例和实例,让抽象的符号变得生动形象,也帮助我加深了对这些知识的理解。 我尤其喜欢书中对不同构件钢筋构造的详细讲解。它区分了梁、板、柱、墙、基础等不同构件,并分别讲解了它们的钢筋布置特点和识图要点。通过阅读这些章节,我能够清晰地看到不同构件的钢筋是如何根据其受力功能来设计的,以及在图纸上是如何表达的。书中提供的实际工程图纸解析,更是让我仿佛置身于实际工程中,能够更直观地学习识图技巧。 在钢筋计算方面,这本书的讲解更是让我觉得受益匪浅。它并没有直接给出一堆公式,而是从钢筋的实际形态出发,一步一步地讲解如何将图纸上的信息转化为具体的工程量。它清晰地划分了计算的步骤,让我能够理解每一步计算的逻辑。它还提供了一些实用的计算技巧,比如如何快速估算钢筋重量,以及在计算中如何避免常见的错误,这些都对我的学习和未来的工作非常有帮助。 这本书的讲解风格非常严谨,同时也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它不仅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我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对钢筋识图和计算有了更系统、更深入的认识,也对自己的专业能力有了更大的信心。

评分

我一直认为,一本好的技术书籍,应该能够让一个初学者快速入门,并且能够为专业人士提供深入的参考。《平法识图与钢筋计算(第三版)》这本书,在这两方面都做得非常出色,我非常满意。 它最大的优点在于其易读性和实用性。书中的内容编排非常合理,从最基础的钢筋符号、代号讲起,然后逐步深入到各种构件的钢筋构造和配筋规则。每一章节都配有大量的图例和实例,使得抽象的概念变得直观易懂。我尤其喜欢它在讲解识图时,对每一个平法标注的细致解读,让我能够彻底理解图纸上每一个数字和符号的含义。 在钢筋计算方面,这本书更是让我觉得如鱼得水。它将复杂的计算过程分解成清晰的步骤,并且从钢筋的实际形态出发,讲解如何将图纸上的信息转化为具体的工程量。它不仅教你“怎么算”,更重要的是让你理解“为什么这么算”,这对于建立扎实的计算基础至关重要。书中提供的实用计算技巧和注意事项,对于提高计算的效率和准确性非常有帮助。 这本书还非常注重规范的引导。在讲解每一个知识点时,它都会引用相关的国家规范,让我能够了解到知识的来源,也为我在实际工作中遵循规范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总而言之,这本书不仅为我扫清了在钢筋识图和计算方面的盲点,更重要的是,它让我对这方面的知识有了更全面、更深入的理解。我感觉自己不再是那个对钢筋图纸一筹莫展的“小白”,而是能够自信地去解读图纸,并且准确地完成钢筋工程量的计算。

评分

这本书,与其说是教科书,不如说是我的“启蒙导师”。作为一名刚入行的建筑施工员,我之前对钢筋图纸的理解,真的可以用“云里雾里”来形容。每次看到那些密密麻麻的符号和数字,我就会感到一阵头晕,不知道从何下手。更不用说去做钢筋的测量和计算了,那简直是我的噩梦。 《平法识图与钢筋计算(第三版)》这本书,彻底改变了我的认知。它从最基础的钢筋符号讲起,每一个符号都配有清晰的图示,并且详细解释了它所代表的含义。这种“手把手”式的教学方式,让我这个完全的门外汉,也能快速地理解这些“天书”。 我特别喜欢书中对不同构件钢筋构造的讲解。比如,讲解梁钢筋时,它会清晰地划分出主筋、架立筋、箍筋,并且用图示的方式展现它们在图纸上的位置和形状。然后,再讲解板钢筋、柱钢筋、墙钢筋,每一种都有独特的讲解方式和图例。这让我能够清晰地看到,不同构件的钢筋是如何根据其受力特点来布置的。 更让我惊喜的是,书中对钢筋计算的讲解。它并没有直接给出复杂的公式,而是从钢筋的实际形态出发,一步一步地教你如何将图纸上的信息转化为具体的长度和数量。它把整个计算过程分解成了几个清晰的步骤,让你知道第一步做什么,第二步做什么,直到最后得出结果。这种逻辑清晰的讲解方式,让我不再对钢筋计算感到恐惧,反而觉得它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 书中的一些小技巧,比如如何快速估算钢筋的重量,以及在计算中如何避免常见错误,都非常实用。这让我感觉,这本书不仅仅是在传授知识,更是在教我如何去解决实际问题。 这本书的语言通俗易懂,排版也很舒服,让人读起来不觉得枯燥。我感觉,这本书真正地帮助我克服了对钢筋识图和计算的畏惧心理,让我能够自信地去面对工作中的相关任务。

评分

这本书,绝对是我近年来读过的最实在、最有用的技术类书籍之一。作为一名常年在一线从事钢筋加工和安装工作的技术人员,我深知图纸的准确解读和钢筋工程量的精确计算,对于整个工程的顺利进行有多么重要。 《平法识图与钢筋计算(第三版)》这本书,在内容上非常贴合实际工程的需求。它没有故弄玄虚,而是从最基础的钢筋符号、代号讲起,并且每一个都配有非常清晰的图示,让哪怕是刚刚接触钢筋行业的工人,也能快速地理解。它对平法标注的讲解,尤其细致,将钢筋的直径、间距、配筋率、弯钩形状、锚固和搭接长度等关键信息,都进行了逐一的解析,并且说明了它们在图纸上的具体表达方式。 我尤其欣赏书中对不同构件钢筋构造的讲解。它将梁、板、柱、墙、基础等不同类型的构件,分别进行阐述,并且提供了大量的实际工程图纸截取,并进行了详细的解析。这让我能够清晰地看到,不同构件的钢筋是如何根据其受力特点来布置的,以及在施工图上是如何表达的。这对于我们一线工人来说,能够更准确地理解图纸意图,从而提高加工和安装的准确性。 在钢筋计算方面,这本书更是让我觉得受益匪浅。它将原本在我看来非常复杂的计算过程,分解成了几个清晰易懂的步骤。它从钢筋的实际形态出发,一步一步地教我如何将图纸上的抽象信息转化为具体的长度和数量。它对钢筋“一算”、“二算”的推导过程,逻辑严谨,让我能够理解每一步计算的依据。而且,书中还提供了一些实用的计算技巧,比如如何快速估算钢筋的重量,以及如何避免在计算中出现重复或遗漏,这些都极大地提高了我们的工作效率。 总而言之,这本书真正地解决了我们在实际工作中的痛点。它不仅帮助我们更准确地理解图纸,更重要的是,它让我们能够更精确地进行钢筋工程量的计算,从而更好地控制工程成本,保证工程质量。

评分

这本《平法识图与钢筋计算(第三版)》简直就是为我量身定做的!作为一名初入建筑行业的设计助理,我之前在看施工图的时候,总是感觉脑袋里一团浆糊,那些密密麻麻的钢筋图纸,在我眼里就像是一堆毫无逻辑的线条。很多时候,领导交代的任务,比如核对钢筋数量,或者根据设计图纸估算钢筋用量,我总是显得力不从心,甚至会因为看不懂图纸而产生一些低级错误,这让我非常沮丧。 这本书的到来,无疑是给我带来了希望。首先,它的内容编写非常贴合实际工程的需求。它没有把理论讲得过于高深莫测,而是从最基础、最常用的部分入手,一步一步地引导我掌握钢筋识图的要领。我喜欢它在讲解每一个钢筋符号、每一个平法标注时,都会配有非常清晰的图例,并且会对每一个要素的含义进行详细的解释。比如,书中对钢筋的直径、间距、配筋率、弯钩形状、锚固长度、搭接长度等这些关键信息的解读,都非常透彻。让我不再是死记硬背,而是真正理解它们在图纸上的意义。 我尤其欣赏它在识图部分的“分而治之”的方法。它不会把所有构件的钢筋图纸混在一起讲,而是会单独拿出一章来讲解梁、板、柱、墙、基础等不同构件的钢筋构造特点和识图要点。通过阅读这些章节,我能清晰地看到不同构件的钢筋是如何布置的,有哪些是主要受力钢筋,哪些是构造钢筋,以及它们的连接方式。书中还提供了大量的实际工程图纸截取,并对其进行了详细的解析,这让我感觉就像是在老师的指导下,一步一步地学习如何“读懂”一张真正的施工图。 当学习到钢筋计算的部分时,我更是觉得豁然开朗。之前我一直以为钢筋计算是一件非常复杂的事情,需要掌握很多公式和方法。但是这本书,把整个计算过程分解成了几个清晰的步骤。它从识别钢筋的形状和尺寸开始,教我如何将这些几何信息转化为具体的长度和数量。书中对钢筋的“一算”到“二算”的推导过程,逻辑非常严谨,让我能够理解每一步计算的依据。而且,它还给出了很多实用的计算技巧,比如如何快速估算钢筋的重量,如何避免在计算中出现重复或遗漏,这些都极大地提高了我的工作效率。 书中的内容讲解,总是带着一种“实操性”的感觉。它不仅仅是告诉你“怎么做”,更是告诉你“为什么这么做”,并且会提醒你在实际操作中可能遇到的问题。例如,在讲解钢筋的搭接和锚固时,它会结合规范要求,并提醒我们要注意施工中的一些细节,避免出现不必要的麻烦。 总的来说,这本书让我对钢筋识图和计算有了全新的认识。它不仅帮助我解决了很多工作上的难题,更重要的是,它让我对自己的专业能力有了极大的信心。我感觉自己不再是那个“看不懂图纸”的新手,而是可以自信地参与到工程的识图和计算工作中去了。

评分

作为一名在施工一线工作的技术员,我深知图纸的理解能力和钢筋计算的准确性,对于工程质量和成本控制有多么重要。《平法识图与钢筋计算(第三版)》这本书,在这方面给了我很大的帮助,让我对钢筋工程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在识图方面,这本书的讲解非常系统和详尽。它从最基础的钢筋符号、代号开始,逐步深入到各种构件的钢筋构造和配筋规则。我特别欣赏它对平法标注的详细解读,比如钢筋的直径、间距、排数、弯钩形式、锚固和搭接的长度等,每一个要素都进行了清晰的解释,并且配有大量的图例。这使得我能够更准确地理解图纸上的信息,避免因误读图纸而导致施工错误。 书中针对不同类型的构件,如梁、板、柱、墙、基础等,都进行了专门的讲解,并提供了丰富的图纸示例。我通过阅读这些章节,能够清晰地掌握不同构件的钢筋布置方式和构造要求。特别是对于一些复杂的钢筋构造,比如框架梁的加密区、柱的搭接等,书中都有详细的图示和文字说明,让我能够一目了然。 在钢筋计算方面,这本书更是将复杂的计算过程进行了清晰的梳理。它从钢筋的实际形态出发,讲解如何将图纸上的抽象信息转化为具体的工程量。它详细介绍了钢筋计算的步骤,从单个钢筋的计算到整体工程量的汇总,每一步都清晰明了。书中对钢筋的“一算”、“二算”的讲解非常有条理,让我能够理解计算的逻辑,并且能够快速地进行钢筋工程量的估算和核算。 我尤其喜欢书中提供的实用计算技巧和注意事项。比如,在计算钢筋时,如何根据规范要求确定钢筋的搭接长度和锚固长度,以及如何避免在计算中出现重复或遗漏。这些内容对于我们在实际工作中提高计算的效率和准确性非常有帮助。 这本书的讲解风格严谨而实用,语言通俗易懂,非常适合我们这些一线技术人员阅读。它不仅帮助我巩固了钢筋识图和计算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它提升了我的工作能力,让我在面对复杂工程时更加自信。

评分

很好很实用

评分

此书真的不错

评分

此书真的不错

评分

第三版了,每版都买,陈老师的书不错的

评分

很好很实用

评分

还好书没坏……

评分

还可以,看朋友的是第二版,买了第三版

评分

很好很实用

评分

刚开始看,有点看不懂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