替代13G101-11
本图集是对13G101-11《G101系列图集施工常见问题答疑图解》的修编。本次修编针对16G101系列图集,根据G101系列图集在使用过程中提出的反馈意见,对于施工中出现的常见问题,结合近年来工程实践经验,对图集原有内容进行了系统的梳理、修订,同时对设计也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要求,更加适应实际工程的需要。
本图集适用于抗震设防烈度为6至9度地区的现浇混凝土民用建筑和工业建筑的设计与施工(不包括人防工程设计),包括现浇混凝土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现浇混凝土楼面与屋面板,以及独立基础、条形基础、筏形基础、桩基础。
图集中包括一般构造、柱和节点构造、剪力墙构造、梁构造、板构造、基础构造的答疑。采用图文并茂、一问一答方式,针对施工中出现的容易混淆、容易忽视、容易出错的问题给出符合规范做法的解答。
主编单位
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目录 1
总说明 4
G101系列图集常见问题索引表 5
1 一般构造
钢筋锚固与锚固长度 1-1
锚固长度修正,光圆钢筋弯钩 1-4
纵向受拉钢筋弯钩锚固与机械锚固 1-5
锚固形式,搭接长度 1-6
纵向受拉钢筋绑扎搭接长度 1-7
钢筋连接的基本要求、绑扎搭接 1-9
机械连接 1-10
焊接 1-11
搭接长度范围内箍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 1-12
混凝土保护层厚度 1-13
混凝土结构的环境类别 1-15
结构混凝土耐久性的基本要求 1-16
抗震设计受力钢筋要求,受力钢筋代换要求 1-17
焊接封闭箍筋,箍筋、拉筋弯钩 1-18
并筋 1-19
2 柱和节点构造
框架梁柱节点混凝土浇筑及核算 2-1
框架柱节点核心区水平箍筋 2-3
嵌固部位和箍筋加密区 2-4
框架柱纵向受力钢筋连接接头位置 2-6
刚性地面柱箍筋加密要求 2-7
框架结构顶层端节点配筋构造 2-8
短柱、芯柱 2-11
转换梁、转换柱 2-12
柱纵向钢筋在顶层中节点的锚固 2-15
框架柱上、下层钢筋数量或直径不同时处理措施 2-16
跃层柱箍筋加密区长度范围、柱纵向钢筋间距要求 2-17
框架柱节点核心区水平箍筋 2-18
3 剪力墙构造
底部加强部位 3-1
约束边缘构件 3-2
水平分布钢筋计入约束边缘构件体积配箍率的构造做法 3-3
构造边缘构件采用剪力墙水平分布钢筋替代封闭箍筋构造 3-6
扶壁柱、十字和非正交暗柱构造 3-9
剪力墙连梁、暗梁及边框梁与墙体钢筋位置关系 3-10
剪力墙连梁LLk箍筋加密区构造 3-11
剪力墙连梁LLk纵向钢筋构造 3-12
双洞口连梁LLk纵向钢筋构造 3-13
4 梁构造
梁纵向钢筋的最小净距 4-1
梁上部非通长钢筋伸出长度 4-2
楼层框架梁纵向受力钢筋在端节点的锚固构造 4-3
框架梁上部通长钢筋、架立钢筋 4-4
框架梁下部纵向受力钢筋 4-6
楼面梁与剪力墙平面外相交节点构造 4-7
框架梁有一端支座为非框架柱时的配筋构造 4-8
框架扁梁 4-10
非框架梁端支座上部钢筋构造 4-14
非框架梁端支座下部钢筋构造 4-15
受扭非框架梁构造要求 4-16
梁侧面纵向构造钢筋配置要求 4-17
附加箍筋和吊筋构造 4-18
悬臂梁配筋构造 4-19
折梁配筋构造 4-22
5 板构造
单向板、双向板的概念 5-1
楼面板、屋面板中的各种钢筋 5-2
双向板配筋构造 5-3
单向板配筋构造 5-6
板端支座钢筋构造 5-7
转换层楼板边支座钢筋构造 5-8
悬臂板配筋构造 5-9
6 基础构造
框架柱纵向钢筋在基础中构造 6-1
混凝土墙竖向钢筋在基础中构造 6-4
墙身竖向钢筋在基础中构造 6-5
边缘构件(阴影区)纵向钢筋在基础中构造 6-6
柱、墙竖向钢筋锚固区横向构造钢筋 6-7
柱纵筋锚固区横向构造钢筋 6-8
混凝土墙竖向钢筋锚固区横向构造钢筋 6-9
独立深基础短柱 6-10
条形基础分布钢筋 6-11
基础梁JL、基础次粱JCL、梁板式筏形基础平板LPB纵向钢筋连接区域 6-12
基础梁JL、基础次梁JCL端部配筋构造 6-13
筏形基础底板墙体洞口下过梁配筋构造 6-16
梁板式筏形基础钢筋排布方案 6-17
筏形基础板边缘侧面封边钢筋 6-22
筏形基础基坑配筋构造 6-23
独立基础及桩基承台钢筋构造 6-24
三桩承台受力钢筋构造 6-25
墙下承台梁 6-26
桩顶纵筋在承台内的锚固构造 6-27
7 附录
G10l系列图集的使用范围、平法结构施工图设计的表达方法 7-1
平法结构施工图设计的构件编号 7-2
这本图集解答手册的实用性,可以说是超出了我的预期。在我看来,很多技术类的书籍虽然内容专业,但往往显得过于理论化,与实际工作中的需求总是有一定的距离。然而,这本书却很好地打破了这种隔阂。它选取了17G101-11 G101系列图集中最具代表性、也最容易引起读者困惑的问题,并且用一种非常直观、易懂的方式进行了解释。我特别喜欢它在分析一些设计细节时所采用的逻辑推理过程,它不会让你生硬地记住某个结论,而是会引导你一步步地去理解这个结论是如何得出的。这对于培养独立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非常有帮助。书中关于材料选用、构件连接、荷载计算等方面的解答,都紧密结合了实际工程中的常见情况,让我能够更有效地将图集中的知识应用到我的工作中。我曾经因为对某个特殊构造的处理不够熟悉,而导致了施工上的延误,后来通过这本书,我才恍然大悟,原来还有更优化的处理方式。这本书不仅是图集的使用指南,更是我解决设计难题的“秘密武器”。
评分不得不说,这本书在解读17G101-11 G101系列图集方面,做得非常出色。我一直认为,好的技术书籍,应该能够将复杂的内容变得简单,将抽象的概念变得具体。这本书正是如此。它没有给我留下任何“未解之谜”,而是将那些原本令人困惑的细节,梳理得清晰明了。我尤其欣赏它在分析一些关键技术点时,所采用的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讲解方式。它不仅仅是简单的罗列信息,而是会引导你去思考,去理解每一个细节背后的原因。这让我对图集的掌握,不再是停留在表面,而是能够深入到其核心。我曾经因为对某个设计规范的理解不够准确,而导致了项目中的一些技术问题,如果当时有这本书,我可以避免那样的困扰。这本书不仅是我学习图集的得力助手,更是我解决工程难题的“智慧锦囊”。
评分我发现,很多技术类的书籍,虽然内容专业,但往往缺乏一些贴近实际操作的指导。而这本书,恰恰弥补了这一缺憾。对于17G101-11 G101系列图集,我之前在实际工作中,常常会遇到一些“卡壳”的地方,但又找不到合适的途径去解决。这本书的出现,就像给我指明了一个方向。它不仅仅是简单的理论知识的罗列,更是通过对实际问题的深入剖析,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图集。我尤其欣赏它在解答一些疑难杂症时,所采用的“抽丝剥茧”的方式。它会一步步地引导你,去发现问题的根源,然后找到最有效的解决方案。这让我对图集的掌握,不再是生搬硬套,而是能够灵活运用。我曾经因为对某个细节的处理不够到位,而导致了项目中的一些技术隐患,如果当时有这本书,我就可以避免那样的风险。这本书是我在建筑设计道路上,又一位重要的“引路人”。
评分作为一名多年从事建筑设计工作的工程师,我深知图集的重要性,也深知理解图集背后逻辑的难度。17G101-11 G101系列图集,虽然应用广泛,但其中的一些细节和规定,对于很多从业者来说,仍然是一个不小的挑战。这本书的出现,可以说是我遇到的最实用、最接地气的一本图集解读。它没有回避那些最棘手的问题,而是直面它们,并给出了清晰、准确的解答。我尤其欣赏它在分析一些关键技术点时,所展现出的深度和广度。它不仅仅是简单的照搬条文,而是会结合实际工程经验,去剖析这些条文背后的意义和应用。这让我能够更透彻地理解图集的精髓,而不是仅仅停留在死记硬背的层面。我曾经因为对某个复杂节点的理解不深,而导致了设计方案的修改,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这本书,恰恰能在我遇到类似问题时,提供最有价值的指导。对于所有希望在建筑设计领域有所作为的朋友们,这本书绝对是你们不可或缺的伙伴。
评分这本书绝对是为那些希望深入理解17G101-11 G101系列图集的人量身定做的,尤其是对于那些和我一样,在实际操作中经常遇到各种“拦路虎”的工程师们。我从事这个行业已经好几年了,但每次接触到新的图集或者遇到特殊的设计情况,总会有一些概念上的模糊或者操作上的困惑。这本书的出现,极大地弥补了这方面的空白。它不是那种枯燥乏味的理论堆砌,而是以一种非常务实的态度,直击实际工作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我特别欣赏它在解释一些复杂节点时所采用的思路,它不会简单地给出答案,而是会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然后提供多种可能的解决方案,并说明各自的优缺点。这让我不仅学会了“是什么”,更理解了“为什么”。书中对各种图集规范的解读,也让我对国家相关的技术标准有了更深刻的认识,避免了工作中可能出现的违规操作。我曾有一次因为对某个图集细节的理解偏差,导致了设计方案的返工,如果当时有这本书,这个问题本可以避免。所以,对于所有渴望提升自身专业技能,希望在设计工作中更加得心应手的朋友们,我强烈建议你们入手这本书。它绝对是你们案头必备的工具书。
评分一本令人惊叹的技术指南,让我对17G101-11 G101系列图集有了全新的认识。作为一名建筑行业的初学者,我常常在阅读图纸时感到力不从心,各种符号、线条、标注常常让我摸不着头脑。这本书的出现,就像在茫茫大海中为我指明了方向的灯塔。它没有一开始就用晦涩难懂的专业术语轰炸我,而是从最基础的概念讲起,一步步引导我理解图集的构成和核心内容。我尤其喜欢书中那些精心设计的图解,每一个细节都标注得清晰明了,让我能够迅速将抽象的概念与实际的图纸元素对应起来。举个例子,书中关于梁、柱、板的配筋表示方法,通过生动的图示,我终于能够理解那些密密麻麻的钢筋符号究竟代表着什么,它们在结构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而且,书中的问题解答环节更是点睛之笔,那些在实际工作中经常遇到的疑难杂症,在这里都得到了详细而富有条理的解释。我曾经在理解某个节点的构造细节时犯过错,浪费了很多时间,而这本书恰恰针对这类问题提供了清晰的解决方案,让我少走了很多弯路。我强烈推荐这本书给所有在建筑领域工作的人,无论你是经验丰富的老手,还是和我一样的行业新人,我相信都能从中获益匪浅。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技术手册,更像是你的私人导师,随时随地为你答疑解惑。
评分我一直觉得,好的技术书籍不应该仅仅停留在知识的传授层面,更应该能够激发读者的思考,引导他们去探索更深层次的理解。而这本书,恰恰做到了这一点。对于17G101-11 G101系列图集,我之前一直感觉有些“望而却步”,很多内容都停留在表面,难以深入。这本书的出现,就像为我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它没有给我留下任何“未解决”的疑问,而是将那些原本模糊不清的概念,梳理得井井有条。我特别喜欢它在解析一些复杂的技术要求时,所呈现出的严谨和周全。它会考虑到各种可能出现的情况,并给出相应的解决方案。这让我对图集的理解更加全面和深入,也让我对自己在实际工作中的判断力更加有信心。我曾经在某个项目中,因为对某个细节的理解出现偏差,而导致了不必要的返工,如果当时有这本书,我可以避免那样的错误。这本书不仅是我在学习图集过程中的得力助手,更是我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智慧宝库”。
评分在我看来,一本优秀的技术书籍,不应该仅仅是知识的搬运工,更应该能够引导读者进行深入的思考,并最终解决实际问题。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到位。对于17G101-11 G101系列图集,我之前一直感觉有些“高深莫测”,很多内容都难以理解。这本书的出现,就像一盏明灯,照亮了我前进的道路。它没有给我留下任何“遗留问题”,而是将那些原本模糊不清的概念,梳理得井井有条。我特别欣赏它在讲解一些关键技术要求时,所呈现出的严谨和周全。它会考虑到各种可能出现的情况,并给出相应的解决方案。这让我对图集的理解更加全面和深入,也让我对自己在实际工作中的判断力更加有信心。我曾经在某个项目中,因为对某个细节的理解出现偏差,而导致了不必要的返工,如果当时有这本书,我可以避免那样的错误。这本书不仅是我在学习图集过程中的得力助手,更是我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智慧宝库”。
评分这本书在解读17G101-11 G101系列图集方面,绝对是下足了功夫。我一直在寻找一本能够帮助我深入理解图集背后逻辑的书,而这本书,就是我一直在寻找的那一本。它没有给我留下任何“未解决”的疑问,而是将那些原本模糊不清的概念,梳理得清晰明了。我特别欣赏它在分析一些关键技术点时,所呈现出的严谨和周全。它会考虑到各种可能出现的情形,并给出相应的解决方案。这让我对图集的理解更加全面和深入,也让我对自己在实际工作中的判断力更加有信心。我曾经在某个项目中,因为对某个细节的理解出现偏差,而导致了不必要的返工,如果当时有这本书,我可以避免那样的错误。这本书不仅是我在学习图集过程中的得力助手,更是我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智慧宝库”。
评分一本真正的好书,应该能够让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不断地产生“原来如此”的顿悟。这本书,就是这样一本令人惊喜的书。作为一名在建筑行业摸爬滚打多年的从业者,我对17G101-11 G101系列图集并不陌生,但每一次翻阅,总会有一些新的困惑产生。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精准地捕捉到了那些最容易引起读者疑虑的点,并且给出了非常详尽、富有启发性的解答。我特别喜欢它在分析一些复杂的构造节点时,所采用的“庖丁解牛”般的精细化讲解。它会把一个看似庞大的问题,分解成若干个易于理解的小部分,然后逐一攻破。这让我不仅学会了“是什么”,更理解了“为什么”。我曾经因为对某个图集规定的理解不够透彻,而导致了设计方案的调整,如果当时有这本书,我就可以更高效地完成工作。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技术手册,更是我职业生涯中一位不可多得的良师益友。
评分质量很好,非常需要的图集。
评分不错,挺好的!
评分还行
评分买了一大堆,方便又实惠,服务也很好
评分没有值得学习类容滥!乱!乱七八糟
评分正版的
评分正品!!!还可以换了积分!!!!
评分家人自己收的货,工作上用的。
评分图集刚收到,应该是正版图书,里面的解读比较详细。京东快递速度很快!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