匆忙的人们或许不会留意京城的变化,但一位古稀老人,三十余年来用画笔记录、再现了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的老北京,这些画作就在眼前,却又离我们那么遥远,似曾相识却又渐行渐远,不禁让人感叹时光易逝,青春易老,当年那种悠然的生活节奏也只能在书中细细回味了。
百年古都,风华正茂,而半个多世纪前,亦是风姿绰约。那时城门大多还在,高楼大厦还未拔地而起,大街小巷,朴素而宁静,悠然的生活节奏让人沉浸其中。
本书精选一百余幅水彩画,展现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老北京之韵味,聊聊城门楼子,赞赞中轴线,侃侃街头巷尾,谈谈生活离不了的各种车辆,念念曾经的校园,赏赏郊外的大好河山。在现代快节奏的生活中,这些画作就像冬日午后的阳光照得人懒洋洋,让人忍不住放下手边的工作,释放身心,享受片刻的慢时光。
一指流沙,半世浮沉,岁月如歌,古都北京就像一曲华丽的咏叹调,绵远流长。
赵锡山,1942年生于北京前门,英语教师。虽自幼喜欢绘画,但未能如愿考上美术专业,然而对绘画的热情不减,三十年前有感于北京的变化之快,便凭借惊人的记忆力,不查资料不靠网络,用画笔记录老北京的点点滴滴,真实再现了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的老北京风土人情。其画作多次参加展览,深受观众的喜爱。
第一章 那年城门开————001
第二章 古都中轴线————051
第三章 巷陌悠悠————075
第四章 下一站,老北京————145
第五章 画说校园————177
第六章 京城之外————191
我于1942年出生于北京,住在前门附近的平房院里,直到现在。虽然从童年时代开始我就十分喜欢画画,但这本书是我七十余年人生中第一次把画作结集出版。
之所以喜爱画画,可能与我的性格有关系,比如养鱼,我愿见其生,不忍见其死;比如唱歌或吹口琴,自己虽乐却难免有时打扰了旁人。所以我选择了美术。没事儿的时候随便找张纸拿支笔就可以画起来,画成了又可以自我欣赏。这对我来说是件挺好的事儿。从我上小学三年级起,一直是各位美术老师的得意门生,当个班里的美术课代表也很自然。渐渐我就萌生了报考中央美术学院成为美术家的愿望。然而事与愿违。
我于1962年高中毕业,正值国家经济困难时期,美术学院当年停招,可我却在傻等,直到普通高考报名日前夕,才临阵转舵,报考了北京师范大学外语系英语专业并被录取,之后的三十年,我所从事的是英语教学工作,虽有成绩,而且感觉不错,但终归与美术专业失之交臂了。
尽管如此,在这么长的时间里我并没有放弃美术,空闲时间画几笔,也觉得很有意思。虽然只是业余爱好,但我画画的态度是认真的,不管什么内容,大画小画,我都力争画面是真实的,接近彩色照片的视觉效果。说到画风,我想我的画是中国工笔画与西方油画相结合的风格,把水彩颜料当作油画颜料来作画,既有清晰完整的轮廓,又有明暗的光线效果。
除了画画,我还爱好旅游,全国各地去过很多地方,也去过几个国家。虽然当地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使我难以忘怀,但最使我心动的仍然是美丽的北京。北京是我国历史悠久的古都,有历代尤其是明
清的古老建筑,是一片蕴藏着极丰富历史文化的无与伦比的圣地。然而随着城市的现代化发展,一些古老的景观在逐渐消失,退出人们的视野。老人忘了,年轻人更是全然不知。我心中渐渐有一些不安。
1987年我因脚伤休了五天病假,在这段时间里我画了一幅展现北京五十年代初正阳门及周边的鸟瞰图。本来只是自娱自乐,抒发自己的怀念之情,没想到此画竟受到多人的称赞,引发了他们对老北京的共鸣。这让我有了继续画老北京的动力,让更多人知道、了解老北京。或许只有这样,我心中的不安才会减少。
北京的许多老建筑老景观是在上世纪五十年代至六十年代初因交通改造而灭失的,那时我才十余岁,对那些景观并没有特意观察,更想不到会被拆除。当时要画,只能靠回忆和记忆了。好在我年轻时有很好的记忆力,我相信自己的记忆力,有自信心,眼见为实,画出来的东西不会太离谱。虽然现在网络如此发达,但作为一个七十多岁的老人,实在是有诸多不便,基本上,不靠资料,不找照片,“笔下一座城”就这样画了出来,这一画就是三十年。
这本书里的画作都是从我近三十年的画作中选出来的,由于年代远近不同,有必要对它们做几点简要的说明:
首先,这些画展现的是老北京的历史风貌,且多为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至六十年代的情景,是我所经历的,多为亲眼所见,根据记忆再现的美术作品。有的是新作,有的是很多年前完成的,由于纸张选择比较随意,保存也不太用心,导致一些画脏污、破损,观感略差,还请读者谅解。
其次,老北京内城九门外城七门全部画出,但并不是按照一个城楼一幅画的套路,某个城楼可能有多幅展现,从不同视角展现这些建筑之美。
第三,书中展现老北京风情风貌的大街小巷风光占了不小的比重,我觉得除了标志性建筑,了解一座城,风土人情必不可少,大街小巷,寻常百姓,更能体现当时的文化和时代特点。标志性建筑的变化可能不易察觉,但这些大街小巷则是翻天覆地地改变。心生感慨,大多源于此。
第四,书中专门画了一些当时的交通工具,大多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有各类公交车、汽车、火车和人力车等。这些工具会引起人们对流逝时光的眷恋和回忆,它们在当时曾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看着这些交通工具,年轻的读者可以了解一下那段历史,年长的读者可以回味一下那个让人怀念的时代。
第五,书中还有一些和我生活息息相关的画作,我的校园和单位,这算一点点私心,毕竟它们在我的人生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我对它们怀有深深的敬意和怀念。希望我的老同学和老同事看到这些画,也可以产生一些共鸣。
第六,书中还选了一些京郊风景画作,有老景,也有新景,让读者更好地了解北京之大,北京之美。
书中所画的景观,我大多亲眼见过,而且大多是原来有现在已经灭失的景象,还有就是主体建筑仍在但周边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的景观。现在还有且和以前相比变化不大的景观就没有再画,我觉得去实地看看才是更好的选择。书中也有极少画作是我没有亲眼见过的,但如果不画出来则会感觉少了些什么,比如内城的西南角楼,因此这些画作我均有文字说明。
这些画作展示的多为我年轻时的记忆,那时的我不可能跑遍全城,许多著名景点、大街我没能画出来,这离名副其实的“笔下一座城”相距甚远。我的画属于美术作品,不可当作历史资料,我更希望读者能通过这些画对老北京的风貌有更多的了解和回忆,更加热爱美丽的北京。
我欣慰的是,我已将老北京的主要景观记忆在心中并以画作的形式再现出来,同时有机会与大家分享。我遗憾的是,有些老北京的主要建筑我还没有见到就灭失了,这多少有些伤感。然而很多事情就是这样,很难十全十美,正因为如此,我们才应该更加珍惜。
在本书的编制过程中,北京林业大学刘小瑾等同学帮助整理了部分文字稿,特此致谢!
作为一个年逾古稀的老人,我想书中难免会有一些错误出现,还请广大读者不吝批评指正,如果这本书能得到读者的喜欢,对我来说将是莫大的鼓舞。
赵锡山
2016年9月
在翻阅《昨日重现:水彩笔下的老北京》的过程中,我仿佛置身于一个温馨的回忆录之中。作者用其细腻的水彩笔触,为我展现了一个充满温情和人情味的老北京。我看到了那些熟悉的场景,那些承载着我童年记忆的胡同,那些曾经嬉戏玩耍的院落。画中的每一处细节都充满了生活的味道,无论是晾晒的衣物,还是门口的盆栽,都仿佛昨日重现,历历在目。我尤其喜欢画中对人物的刻画,他们脸上的笑容,他们的眼神,都充满了故事感。我仿佛能听到他们的谈笑声,感受到他们的生活气息。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画册,更是一部关于情感、关于记忆、关于这座城市的灵魂的写实散文。它触动了我内心深处对故乡最柔软的情愫,让我在这个喧嚣的时代,找到了一片宁静的港湾。
评分我怀着满心的好奇翻开了《昨日重现:水彩笔下的老北京》,然后,我便被深深地吸引住了。作者用水彩独特的轻盈与透明,将我带入了一个充满温情的老北京。我看到了那些古老的四合院,它们静静地矗立在那里,仿佛在诉说着几代人的故事。我看到了那些充满烟火气的街头巷尾,那些淳朴善良的人们,他们脸上的笑容,他们的眼神,都充满了生活的气息。每一幅画都像一扇窗,透过它,我得以窥见那个久远而亲切的北京。它不仅仅是对风景的描绘,更是对生活的热爱,对过去的深深眷恋。这本书让我重新审视了“家”的概念,它不仅仅是一栋房子,更是承载着无数回忆和情感的港湾。它让我更加理解了北京这座城市,也让我更加珍视那些正在逐渐消失的传统文化。
评分初识《昨日重现:水彩笔下的老北京》,我便被那沉静而温暖的水彩色调深深吸引。仿佛一页页翻开的,不仅仅是泛黄的老照片,更是一段段被光阴封存的故事。作者运用水彩特有的轻盈与透明,将古老北京那些斑驳的砖墙、雕花的窗棂、蜿蜒的胡同、以及石板路上留下的深深浅浅的脚印,都描绘得栩栩如生。我似乎能闻到空气中弥漫的豆汁香,听到远处传来的京腔京韵,感受到冬日里阳光透过老式窗户洒在地上的暖意。那些曾经熟悉的市井生活,那些承载着时代记忆的老物件,在画家的笔下得到了温柔的重现。我仿佛看到了穿着长衫的先生,摇着蒲扇的老奶奶,孩子们在胡同里嬉戏打闹的场景。每一幅画都像一扇窗,透过它,我得以窥见那个久远而亲切的北京。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画册,更是一部关于情感、关于记忆、关于城市灵魂的写实散文。它触动了我内心深处对故乡最柔软的情愫,让我在这个喧嚣的时代,找到了一片宁静的港湾,沉浸在对过往的美好追忆中。我常常会在一个午后,泡上一壶茶,静静地翻阅这本书,让思绪随着水彩的晕染,穿越时空,回到那个遥远而又熟悉的年代。
评分我必须说,《昨日重现:水彩笔下的老北京》是一本真正触动我心弦的书。它不是那种一眼就能看完的快餐式读物,而是需要你慢慢品味,细细体会的艺术品。每一幅画作都凝聚了作者的心血和对老北京深深的眷恋。我看到了那些曾经的繁华与落寞,那些欢笑与泪水,都在画家的笔下得到了定格。我尤其喜欢作者对老建筑的描绘,那些历经风雨的砖瓦,那些雕刻着精美图案的木门,都仿佛在低语着它们的故事。而那些穿梭在胡同里的身影,无论是挑着担子的老人,还是背着书包的孩子,都让我感受到了那个时代特有的纯真与朴实。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次视觉的盛宴,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它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与这座城市的联系,也让我更加珍惜那些正在消失的文化遗产。
评分《昨日重现:水彩笔下的老北京》就像是一本打开的时光胶囊,里面盛满了作者对老北京的深切情感。我惊叹于作者对水彩表现力的极致运用,那些细腻的色彩过渡,那些若隐若现的光影,都为画面增添了无穷的韵味。我仿佛能听到风吹过胡同的声音,闻到阳光下泥土的芬芳。画中的人物,即使只是模糊的剪影,也充满了故事性,他们的眼神,他们的姿态,都透露出那个时代特有的生活气息。我看到了曾经热闹非凡的市集,看到了那些辛勤劳作的身影,也看到了孩子们天真烂漫的笑容。这本书让我看到了一个鲜活的、有温度的老北京,一个充满人情味、充满故事的城市。它让我更加珍视那些正在渐渐远去的岁月,也让我对这座城市的历史文化有了更深的认同感。
评分我被《昨日重现:水彩笔下的老北京》深深地打动了。这不是一本简单的画册,而是作者对一座城市、一个时代、一群人的深情告白。水彩的柔和色彩,恰如其分地表达了对逝去时光的温柔怀念。我仿佛能穿越画面的藩篱,走进那些古老的院落,感受那份宁静与祥和。作者对细节的捕捉堪称一绝,无论是屋檐下滴落的水珠,还是门前斑驳的青苔,都栩栩如生,充满了生命力。我看到了孩子们在胡同里奔跑的身影,老人们在树荫下闲聊的场景,这些熟悉的画面,勾起了我内心深处最柔软的回忆。它让我明白了,真正的北京,不仅仅是那些宏伟的建筑,更是那些隐藏在街头巷尾的,充满人情味的生活场景。这本书让我重新认识了这座城市,也让我对那些正在消失的传统文化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敬意。
评分《昨日重现:水彩笔下的老北京》是一本让我感到惊喜连连的书。我原本以为这仅仅是一本介绍北京风光的画册,但翻开后才发现,它远不止于此。作者的画笔如同带有魔力,将老北京的每一个角落都描绘得充满诗意和故事。我特别欣赏作者对光影的处理,那些洒落在胡同里的斑驳阳光,那些透过窗棂折射进来的温暖光线,都让画面充满了生命力。同时,我也被作者对细节的捕捉能力所折服,无论是墙壁上褪色的标语,还是门前那只慵懒的猫咪,都充满了生活的气息。这本书让我看到了一个不同于以往我对北京的认知。我曾以为北京只是一个现代化的国际大都市,但这本书让我看到了它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人文魅力。我看到了那些曾经的市井生活,那些淳朴善良的人们,那些充满人情味的胡同。它让我更加理解了“京味儿”的内涵,不仅仅是一种口音,更是一种生活方式,一种精神气质。
评分《昨日重现:水彩笔下的老北京》这本书,给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惊喜与感动。作者以其独特的视角和精湛的水彩技艺,为我们展现了一个充满诗意与温情的老北京。我被画面中那些细腻的光影变化所吸引,仿佛能感受到阳光透过古老窗棂洒在地上的暖意。那些斑驳的砖墙,那些雕花的门窗,那些蜿蜒的胡同,都被赋予了生命,诉说着属于它们的故事。画中的人物,无论是悠闲散步的老人,还是嬉戏打闹的孩子,都充满了生活气息,让我仿佛置身其中,与他们共同感受着那个时代的宁静与美好。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画册,更是一部关于情感、关于记忆、关于城市灵魂的写实散文。它触动了我内心深处对故乡最柔软的情愫,让我在这个喧嚣的时代,找到了一片宁静的港湾。
评分《昨日重现:水彩笔下的老北京》这本书,对我而言,更像是一次与过去的深度对话。作者以其炉火纯青的水彩技艺,将那些曾经鲜活的老北京景象,以一种温暖而怀旧的方式呈现在我们面前。我看到了那些斑驳的墙壁上留下的岁月痕迹,那些曲折回环的胡同里隐藏的故事,还有那些在寻常巷陌中忙碌的身影,都在画家的笔下得到了生动的再现。每一幅画都仿佛在低语,讲述着那个时代的风土人情,那些淳朴的笑脸,那些充满生活气息的场景,都让我深深动容。它不仅仅是对视觉的呈现,更是对情感的唤醒。我仿佛能闻到空气中弥漫的烤鸭香,听到远处传来京剧的唱段,感受到冬日里阳光透过老式窗户洒在地上的暖意。这本书让我重新思考了“故乡”的意义,它不仅仅是一个地理坐标,更是一种情感的寄托,一种文化的传承。
评分读《昨日重现:水彩笔下的老北京》,与其说是在阅读,不如说是在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作者以其精湛的水彩技艺,不仅仅是描绘了老北京的风景,更是捕捉了那个时代的生活气息和人文情怀。我看到了那些承载着历史印记的四合院,它们静静地矗立在那里,仿佛诉说着几代人的悲欢离合。那些曾经热闹非凡的街头巷尾,如今已被现代化的建筑取代,但在这本书中,它们被赋予了新的生命,再次焕发出勃勃生机。我尤其喜欢画中对人物的描绘,尽管人物可能只是背景中的点缀,但他们的一举一动,一个眼神,都充满了故事感。穿着老式服装的行者,在吆喝买卖的小贩,坐在门前乘凉的老人,每一个角色都仿佛活灵活现,让我忍不住去想象他们的生活,他们的喜怒哀乐。这本书让我重新审视了北京这座城市,不仅仅是那些宏伟的宫殿和高耸的摩天大楼,更是那些隐藏在街头巷尾的,充满烟火气的寻常百姓家。它唤醒了我内心深处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让我更加珍惜那些正在逐渐消失的古老记忆。
评分全手绘的旧京景色,值得收藏
评分书非常棒,物流也快,买书就上京东,又好又快!
评分非常好的书,是正版。很喜欢。
评分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
评分很好,送货也挺快,下次还会买
评分质量不错,物美价廉。值得推荐
评分非常好的书,快递送货也快
评分很好,送货也挺快,下次还会买
评分质量不错,物美价廉。值得推荐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