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基督教君主的教育

论基督教君主的教育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荷兰] 伊拉斯谟 著,李康 译
图书标签:
  • 基督教
  • 君主
  • 教育
  • 历史
  • 政治
  • 宗教
  • 中世纪
  • 文艺复兴
  • 政治哲学
  • 古典主义
  • 欧洲历史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ISBN:9787100129282
版次:1
商品编码:12196317
品牌:商务印书馆(The Commercial Press)
包装:平装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7-08-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18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本书的表述形式是一系列的劝戒和箴言(以简洁易记的语句概括教诲的关键要领),对象是开明的统治者。其中的“基督教教义”其实只是它对于领袖和法治所赋予的高度的道德地位。
  在本书中,伊拉斯谟提出了针锋相对的观点。马基雅维利力图教导攫取权力的统治者,如何才能zui好地维持这份权力。而伊拉斯谟却直言不讳地赞同欧洲的世袭王室,明确指出,打乱现行秩序会引发分岐,不利于社会整合,代价过于高昂,因此难以考虑。统治者的臣民只有遭受赤裸裸的暴政,才有正当理由发起政治挑战。基于这种对于现状的认可与支持,伊拉斯谟在本书中为自己设下的问题是:如何确保那些世袭王位的统治者受到正确的教育,以便公正而仁慈地进行治理,使君主之治理永远也不传统沦为压迫。

作者简介

  伊拉斯谟(约1466—1536),荷兰哲学家,16世纪初欧洲人文主义运动主要代表人物。1524年写了《论自由意志》并同马丁·路德通信,批评路德。他知识渊博,忠于教育事业,讽刺了经院式教育,反对死记硬背,主张学习自然科学。其一生始终追求个人自由和人格尊严。

目录

代序
论基督教君主的教育
献辞
第一章 基督教君主之诞生与教养
第二章 君主须远佞臣
第三章 和平之艺术
第四章 岁入与税负
第五章 君主之宽宏仁慈
第六章 法律之执行或修缮
第七章 官吏与其职责
第八章 条约
第九章 君主之联姻
第十章 和平时期君主之要务
第十一章 论开战
附录
附一 颂奥地利大公腓力(选段)
附二 颂奥地利大公腓力
伊拉斯谟生平著述编年
泽名对照表
泽者说明

精彩书摘

  《论基督教君主的教育》:
  就像君主一样,法律始终必须做到宁贷勿罚,原因或是由于它具有某种本质上的温和;或是由于它反映了上帝的行事方式,不轻易陷于愤怒与复仇的情绪之中;又或是由于被错放的人可以通过惩罚来挽回,但受到不公惩罚的人就只能陷于无助了。即便他依然幸存,谁又能估价另一个人的苦难?
  我们从书本上得知,在过去有这样一种人,是暴君而非君主一基督教君主的行为必然与之截然不同 他们在衡量一项罪行的严重程度时,根据的是对其自身利益所造成的伤害。因此,在他们看来,剥夺一个穷人的财产,致使他及其妻儿卖身为奴或乞讨为生,只是一桩小偷小摸的轻罪;而骗取国王的私钱或某个贪官哪怕几个铜子儿,也属于最严重的盗窃,应该遭到最严厉的惩罚。如果有人对邪恶不堪的君主咕哝了几句,又或者在议论某个祸害百姓的官吏时稍有逾轨之处,他们也会大声要求处以忤君之罪。但是,纵然是一般不算在良君之列的异教阜帝哈德良,也从不曾允许判处忤君之罪;纵然是冷酷无情的尼禄也不看重这种指控。还有一位对这种指控全然忽视的人据说尝言:“在一个自由的国家里,也应当有言论的自由。”
  因此,良君对于损害其个人利益的那些罪行,应当无比乐意地予以宽恕,并为此提供最大的方便。谁还能比君主本人更轻易地忽略这类事情呢?复仇越是轻易草率,就越是显得心怀歹毒,有失体面。因为复仇是精神懦弱、心智委琐的标志,和君主最不相称,君主必须具备高尚、宽宏的精神。
  ……
《论基督教君主的教育》:一部关于王权、信仰与治世的深刻论述 《论基督教君主的教育》并非一本仅仅罗列治国方略的书籍,它是一部集神学、哲学、政治学与伦理学之大成的著作,旨在探讨如何在基督教的信仰框架下,培养出一位真正合格的君主。本书的价值在于其深刻的洞察力,它不仅着眼于君主的外在行为,更深入地挖掘君主内在的精神世界,并将此二者紧密地联系起来,强调了信仰对王权合法性、统治的公正性以及国家长远福祉的决定性影响。 全书的论述围绕着一个核心命题展开:基督教的教义与原则,如何塑造一位君主的品格,并最终引导其走向合乎上帝旨意、造福民众的统治。作者认为,君主的地位并非仅仅是世俗权力的象征,更是上帝在人间的代理者,肩负着神圣的使命。因此,他的教育必须以虔诚的信仰为基石,以基督教的核心价值观为指引。 第一部分:信仰的基石——何为基督教君主? 本书开篇即对“基督教君主”这一概念进行了界定。作者指出,一位真正的基督教君主,其统治的合法性不仅仅来自于血缘或武力,更来自于他对上帝的忠诚和对教会的尊重。他必须理解并内化基督教的核心教义,例如上帝的至高无上、罪的普遍性、救赎的必要性以及爱的诫命。这种理解并非流于形式,而是深入骨髓,影响其决策的每一个层面。 作者详细阐述了君主在信仰上的责任。他不仅要自己虔诚,更要成为其臣民信仰的守护者和引导者。这意味着君主必须理解圣经的教诲,学习教父们的智慧,并能够将这些神圣的真理转化为实际的治国方针。本书强调,一个缺乏信仰支撑的君主,其统治将如同无根之木,难以长久,更不可能带来真正的繁荣与平安。 第二部分:品格的塑造——美德与虔诚的炼金术 《论基督教君主的教育》深入剖析了塑造君主品格的关键要素。作者认为,虔诚的信仰是所有美德的源泉。君主必须培养谦卑、正直、仁慈、节制、勇气和智慧等一系列基督教美德。 谦卑:君主必须认识到自己的渺小与有限,不因权力而骄傲自大。他应该明白,所有的权力都来自于上帝,并对上帝负责。这种谦卑使他能够倾听臣民的声音,承认自己的错误,并愿意寻求上帝的指引。 正直:君主必须以公平公正的态度对待所有臣民,不受私情私利的影响。他要坚守真理,反对虚伪和欺骗,将正义视为统治的首要原则。 仁慈:君主应该效法上帝的仁慈,以爱心对待臣民,尤其关怀那些贫弱和受苦的人。他要避免滥用权力,不施加不必要的严酷惩罚,而是以宽恕和怜悯作为其统治的基调。 节制:君主必须能够控制自己的欲望,抵制诱惑,不沉迷于声色犬马。他要以身作则,树立道德的典范,引导整个社会走向高尚。 勇气:面对挑战和危险时,君主需要展现出非凡的勇气,不仅仅是战场上的勇武,更是坚持真理、维护正义的道德勇气。 智慧:智慧的君主能够明辨是非,做出明智的判断。这种智慧不仅来自于世俗的学习,更来自于对神圣真理的深刻理解和对人性的洞察。 本书通过大量的历史典故和圣经故事,生动地展现了这些美德对于一位君主的重要性,以及它们如何能够转化为有效的统治艺术。 第三部分:治世的艺术——信仰如何指导政治实践 《论基督教君主的教育》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探讨了信仰如何在具体的政治实践中发挥指导作用。作者认为,君主的每一个决策,无论是内政还是外交,都应该以基督教的原则为出发点。 法律与公正:君主制定的法律必须符合上帝的律法,并且能够真正地维护社会公正。法律不应成为压迫的工具,而是保护弱者、惩治恶行的手段。君主本人更是法律的遵守者,以身作则,树立法律的权威。 经济与社会福祉:君主有责任关注其臣民的物质福祉,但这种关注必须建立在道德的基础上。他应该鼓励勤劳,反对贪婪,并确保财富的分配尽可能公平。作者还强调了照顾穷人、孤儿和寡妇的重要性,将其视为君主神圣职责的一部分。 宗教与教会关系:本书对君主与教会的关系进行了深刻的探讨。君主既是教会的保护者,也应服从教会在精神层面的教导。他要维护教会的纯洁,支持其属灵使命,并防止世俗权力对教会的腐蚀。 战争与和平:在对待战争的问题上,君主必须审慎。除非是为了正义或自卫,否则不应轻易发动战争。即使在战争中,也要遵守一定的道德准则,避免不必要的杀戮和破坏。作者强调和平的可贵,并将促进和平视为君主的重要职责。 教育与公共道德:君主有责任推广基督教的教育,并致力于提升其臣民的公共道德水平。他要鼓励人们学习圣贤的教导,培养良好的品德,从而建立一个更加美好、有序的社会。 第四部分:君主的长远考量——永恒的国度与历史的评价 《论基督教君主的教育》超越了短期政治利益的考量,将君主的统治置于永恒的国度面前。作者提醒君主,世俗的权力终将消逝,唯有与上帝的旨意相符的统治才能获得永恒的奖赏。因此,君主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自己对上帝的责任,并以一种能够经受上帝审判的态度来行使权力。 本书还探讨了历史对君主的评价。一个真正虔诚而贤明的君主,即使在他有生之年可能遭遇不公或误解,但历史终将见证他的功绩,并为他留下不朽的美名。相反,一个沉溺于世俗权力而忘却信仰的君主,即使在生前风光无限,也终将被历史遗忘,甚至遭受唾弃。 结论:一部超越时代的经典 《论基督教君主的教育》并非一本过时的政治学说,其对信仰、品格与统治关系的深刻洞察,使其至今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它提醒着所有掌握权力的人,无论是君主还是其他形式的领导者,真正的力量并非来自于征服和压迫,而是来自于内心的虔诚、道德的修养和对臣民的爱。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提供了一种衡量和指导权力的方式,引导我们思考如何将信仰的力量注入到政治的实践中,从而建立一个更加公正、仁慈和持久的社会。它鼓励我们认识到,一位真正的“基督教君主”,不仅是一位政治家,更是一位属灵的牧者,他的首要任务是引领其人民走向真理与永恒。

用户评价

评分

我必须承认,初读这本书时,我曾被其中宏大的叙事所震慑,以为这是一部晦涩难懂的理论巨著。然而,随着阅读的深入,我发现作者的行文风格竟是如此的贴近人心。他用极其平实的语言,阐述着那些关乎治国安邦的复杂学问。尤其是当他谈及“君主如何面对自身的局限性”时,那种坦诚与自省,极大地拉近了书中的人物与现代读者的距离。这本书的真正魅力,或许就在于它成功地将“神圣的职责”与“凡人的情感”融为一体,让我们看到,即便是高高在上的统治者,其成长之路也充满了迷茫与试错。这使我对教育的本质——即如何帮助个体找到并履行其在世界上的独特位置——有了更深刻的体悟。

评分

从纯粹的学术角度审视,这本书的文献引用和史料考据工作做得极其扎实,展现了作者深厚的学养和严谨的研究态度。它并非简单地复述已知史实,而是通过交叉比对不同来源的记载,试图还原出那些被时间磨损的关键细节。我特别留意了作者在处理那些争议性人物和事件时的处理方式,他没有急于下结论,而是巧妙地搭建了一个让读者自行判断的平台,这体现了一种高度的智识上的谦逊。这种对史料负责任的态度,使得全书的说服力大大增强,让我对其中阐述的教育理念的有效性深信不疑。对于任何一个对历史和政治学感兴趣的研究者来说,这无疑是一份不可多得的参考宝典,其价值远超一般的通俗读物。

评分

这本书的结构布局,颇有一种古典园林的精妙感,层层递进,引人入胜。它没有采用传统的线性叙事,而是通过一系列并置和对比的案例,构建了一个多维度的考察框架。比如,对同一时期东西方两位君主的教育方式的对比分析,那种跨文化的视角,为我们理解教育的普适性与特殊性提供了极佳的参照。更令人拍案叫绝的是,作者在叙述中偶尔穿插的个人反思,那几段犹如清泉注入湖泊,瞬间打破了学术的刻板,带来了人性的温度。这使得整本书读起来既有思想的深度,又不失阅读的愉悦感,像是在与一位睿智的长者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深度对话,总能从中汲取到新的启发点。

评分

这部作品的文字功底堪称一绝,它摒弃了枯燥的政论腔调,转而采用了一种近乎史诗般的抒情笔调,读起来酣畅淋漓。作者对于人物心理的刻画细致入微,无论是初登大宝时的踌躇满志,还是晚年面对政敌时的隐忍与算计,都跃然纸上,栩栩如生。特别是书中对特定历史事件的侧面描写,那种通过微小的细节折射出宏大历史背景的技巧,让人叹为观止。我感觉自己仿佛置身于那个充满了阴谋与荣耀的宫廷之中,亲耳聆听那些关于国家治理的密语。这种沉浸式的阅读体验,使得书中的理论不再是空洞的说教,而是扎根于鲜活生命体验之上的真知灼见,极大地拓宽了我对“政治哲学”这一领域的理解边界。

评分

这本书的叙事结构简直是一场迷宫般的探险,作者将历史的尘埃与哲学的思辨编织得天衣无缝。每一次翻页,都像是在穿越不同的时代,感受着那些君主们在权力与道德的十字路口上的挣扎与抉择。我尤其欣赏它对“教育”这一主题的深度挖掘,它不仅仅关注知识的灌输,更深入到灵魂的塑造,探讨了如何将一个继承者塑造成一个既能维护国家稳定,又能在精神上引领人民的领袖。书中那些关于仁慈与严厉的辩证关系,被描绘得淋漓尽致,让我不禁反思,在现代社会,我们所推崇的“领导力”教育,是否在某种程度上失去了这份历史的厚重感。那种将个人命运与整个民族的福祉紧密联系起来的责任感,在今天的快节奏生活中,显得尤为珍贵和引人深思。

评分

评分

评分

不错

评分

评分

不错

评分

不错

评分

评分

不错

评分

不错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