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训语》包括《负暄闲语》《家庭直讲》和《家庭谈话》三部家训。这三部家训,有的已注明成书年代为晚清,有的虽无明显标志,但通过文内涉及的某些内容,亦可以看出大体
为晚清时代的著作。其中,《负暄闲语》是李鸿章幕僚周馥的家训著作
这三部家训所涉及的问题,大至国家大事,小到家庭琐事,方方面面,无所不及。。同时,较早地提出了要根据国情、合理地学习外国的看法。
夏家善,男,山东省滕州市人。南开大学中文系毕业。南开大学研究员。长期研治中国文学,熟悉古代文化典籍,特别属意于古代家训的搜集、整理与研究。主要著作有:《南开话剧运动史料》《世界寓言精品大观》《旧苑撷英》《留学生的足迹》等,并在《南开学报》《天津师
大学报》《曹禺研究集刊》《天津教育》《文谈》等多种报刊、集刊上发表论文多篇。
序
我国古代文化典籍沽如烟海,品类繁多。其中,各种形式的“家训”“家诫”“家规”“家礼”,在普及传统文化、规范人们的生活和行为方式,整齐家风以至维持整个社会的谐调稳定方面,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这一部分文化遗产很值得重视。
“三代而下,教详于家。”清代学者钱大昕这句话,概括地说明了我国古代具有重视家教的传统。“家训”“家诫”一类著作,起源于东汉而盛行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它是当时世族社会教育制度的产物。人们十分熟悉的诸葛亮的《诫子书》,即产生于汉魏之际;而最早系统编撰成书的家训著作,当推南北朝时期颜之推的《颜氏家训》。作者撰写该书的直接目的在于“整齐门内,提撕子孙”,而其更深远的意义则是为了“轨物范世”“遗泽后昆”。这类著作以家族和家庭中长辈对晚辈耳提面命的谆谆教谕的形式,将传统伦理道德观念和儒家文化精神通俗地灌输传授给子孙后代,使其“同言而信,信其所亲;同命而行,行其所服”,即利用血亲伦常关系和长辈对晚辈的绝对影响力约束力,达到“助人君,明教化”的目的。各种家训中有关立志、勉学、修身养性、待人接物的训诫,无非是要求“养亲事君忠孝为本”“言则忠信行则笃敬”“慎言检迹立身扬名”,以维持世族的社会地位。这种家教的传统之所以在我国古代社会一直延续下来,并且影响到近现代,是有其深刻的社会根源的。正如梁启超所说:“吾中国社会之组织,以家族为单位,不以个人为单位,所谓家齐而后国治是也。周代宗法之制,在今日形式虽废,其精神犹存也。”家族宗法制度的客观存在和历久不衰,就为家教传统的延续和“家训”一类著作的蓄衍提供了深厚的社会土壤。被视为“古今家训之祖”的《颜氏家训》一书问世后,曾辗转流布,反复梓刻,虽历千余年而不佚,存其影响示范之下,各种形式的家训、家教、家规、家约、治家格言之类著作层出不穷,无代无之。如若将这类著作加以汇集,恐怕有数百千家之多,显然这是一笔不容忽视的历史文化遗产。
从文化的视角来审察,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文化,其内容丰富而芜杂,但总的来说,占据主导地位的还是儒家文化。受这种文化氛围的熏陶,历代家训也深深地打上了儒家思想的印记,透过其或典雅精微或通俗易懂的言辞,其着力宣传之要旨大抵不外乎“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大学之道”,“立人”“达人”“爱人”“谅人”的“忠恕之道”,以及“父慈子孝兄友弟恭朋友有信”的“絜矩之道”。也就是说,儒家所倡导的文化价值观念、理想人格模式和伦理道德规范,作为历代家训的主要精神支柱,是“儒者宣而明之”欲使其“家至而户说”的基本内容。当然,受释道思想文化的影响,古代家训中也夹杂着若干儒家文化以外的其他思想成分或因素,如道家之“无为”,佛家之心性修养等等,这也完全是事实。家训作为在历史上产生和发展的文化现象,它也不可能不带有其所经历的各个时代的烙印,但从实质和总体上来看,它还是以儒家的忠孝仁义为本,吸纳融汇某些佛道思想,不过是作为达到忠孝仁义的手段而已。
显然,就思想内容而言,历代家训并非如前人所夸誉的那样,是“篇篇药石,言言龟鉴”,但它也绝不是一堆粪土,不是一堆完全有害无益的封建糟粕。对于家训这种既包含着糟粕,又包含着许多人生智慧和真、善、美的启示的历史文化遗产,我们应该像对待古今中外的各种文化一样,采取马克思主义的具体分析和批判继承的态度。任何一种文化体系作为完整的结构,都可以分解为不同的层面,每一层面又可以分解为若干要素;换言之,文化要素构成文化层面,文化层面构成文化系统。对它们是可以加以分析分解的,也可以根据新时代的需要进行重组或新的综合。我们对待历代家训也要采取分析的态度,区别良莠,批判剔除其封建性的糟粕,改造继承吸收其富有生命力的或在今天仍有启迪借鉴意义的文化内容,使其成为社会主义新文化的重要构成要素。
既然古代家训是封建时代的产物,大多出自历代帝王、名臣仕宦、封建士大夫之手,而为封建统治阶级所倡导,它就不可能不带有封建地主阶级意识形态的特征,不可能不大量宣扬封建道德观念。例如,历代家训中反复强调必须遵从封建的纲常名教,倡导愚忠愚孝的封建伦理道德;反复鼓吹“学而优则仕”“唯上智与下愚不移”和“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封建士大夫观念;反复提倡安常处顺、知足常乐、明哲保身的处世之道和保守思想,等等。毫无疑问,这些都属于封建思想的糟粕,是应该批判和舍弃的。这方面的思想流毒在今天仍不能忽视。
另一方面,历代家训中还包含着相当多的思想精华和在今天仍有积极意义的内容,在教育后代如何处世做人的论训中,提供了前人丰富的人生经验和智慧,自觉或不自觉地宣传和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这些富有生命力的内容,都可供我们发现剔抉、含英咀华和借鉴吸收。从大的方面来说至少可以举出以下几点:
其一,鼓励立志。如诸葛亮《诫外甥书》说:“夫志当存高远,……若志不强毅,意不慷慨,徒碌碌滞于俗,默默束于情,永窜伏于凡庸,不免于下流矣!”《温氏母训》说:“岂有子孙专靠父祖过活之理!……若肯立志,大小自成结果。”
其二,奖掖进学。如诸葛亮《诫子书》说:“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颜氏家训》说:“幼儿学者,如日出之光;老而学者,如秉烛夜行。”
其三,劝勉勤俭。《朱柏庐治家格言》说:“黎明即起,洒扫庭除。”“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明吴麟徵《家诫要言》说:“治家,舍节俭别无可经营。”“茹荼历辛,自是儒生本色。”
其四,提倡清廉。《景氏家训》载胡康公诲诸子曰:“予居官四十余年,无他长,但‘清白’二字,平生守之不失。尔曹今日虽未有官守,务全名节,金帛易动人,远而勿亲。”高攀龙《家训》说:“世间惟财色二者,最迷惑人,最败坏人。”
其五,导人行善。《朱柏庐治家格言》说:“勿贪意外之财,勿饮过量之酒。”“与肩挑贸易,毋占便官;见贫苦亲邻,须加温恤。”《家诫要言》说:“待人要宽和,世事要练习。”“恶不在大,心术一坏,即入祸门。”《弟子规》说:“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能亲仁,无限好,德日进,过日少。”
此外,历代家训还在强调知行合一,学以致用,应世涉务,分阴惜时,遵守礼仪,尊敬师长,孝顺父母,慎择朋友,睦邻友好,克己让人等许多方面,都有一些精彩的议论和非凡的识见,有的至今仍能给人以真的启迪、善的奉劝和美的鉴赏,展示出永久的价值和魅力。这些积极的内容自然是我们今天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所必须继承和发扬的。经过批判的分析和创造性的转化,完全可以用来作为对青少年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有益资粮和历史教材,倡导良好的家风亦有利于促进整个社会的安定团结和协调发展。
《中国历代家训丛书》的主编夏家善同志,是我刚调到南开大学工作时就已相识的老朋友。他长期研治中国文学,详熟古代文化典籍,特别瞩意于历代家训的搜集整理,用力甚勤,颇有心得。这套丛书就是他从我国历代家训中精选汇辑出来的,共计12册,虽分类汇编而又构成一完
这本书的出现,对我来说真是一场及时的“心灵鸡汤”。我最近总是在想,如何才能让我在忙碌的工作之余,还能给孩子提供一个稳定、充满爱的成长环境。有时会觉得力不从心,不知道自己的教育方式是否正确,是否会让孩子产生不必要的压力。翻开《家庭训语》,虽然还没深入阅读,但书中的一些关键词,比如“家风”、“规矩”、“榜样”,立刻触动了我内心深处。我一直相信,一个家庭的底色,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孩子的未来走向。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系统性的指导,帮助我理清思路,明确家庭教育的核心目标,并且能够落到实处。我渴望找到一些能够帮助我与孩子建立更深层次情感连接的方法,让他们感受到无条件的爱,同时也能理解并遵守家庭的规则。我尤其关注的是,书中会不会讲述一些真实的家庭故事,通过他人的经验来启发我,让我看到教育的复杂性与多样性,同时也找到应对挑战的勇气和智慧。我期待这本书能成为我在育儿道路上的一位良师益友,给予我源源不断的动力和启发,让我能够更好地成为一个值得孩子信赖和学习的父母。
评分说实话,作为一个初为人母的家长,我常常感到焦虑和迷茫。看着孩子一天天长大,我总是在思考,我做得够不够好?我是否给了他们正确的引导?市面上关于育儿的书籍琳琅满目,但很多时候读完之后,反而更加不知所措。无意中看到了《家庭训语》这本书,被它的名字吸引了。它给我的感觉,不像是一些时下流行的育儿指南,而更像是一本沉淀着岁月智慧的书籍。我期待它能够提供一些关于家庭教育的“根”和“本”的思考,而不是仅仅停留在一些具体的“术”的层面。我尤其希望书中能够深入剖析家庭关系对于孩子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建立一个充满信任和尊重的家庭环境。我希望它能帮助我理解,为什么有些教育方法在过去行之有效,而现在又需要调整,它是否能提供一些跨越时空的普适性原则,让我们在遵循时代发展的同时,不失家庭教育的初心。我期待这本书能够给我带来一种“大道至简”的感觉,让我明白,教育孩子,归根结底,是对爱的理解和实践,是对生命负责任的态度。
评分我一直觉得,家庭是孩子人生的第一个学校,而父母则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这种责任感让我时常感到一种莫大的压力,既想给予孩子最好的,又怕自己的不足会影响到他们。最近我入手了《家庭训语》,名字就很有分量,让我对它充满了期待。我设想,这本书应该是一部关于如何构建健康、和谐家庭关系的指南,它可能会从多个维度去阐述家庭教育的意义和方法。我个人非常重视孩子的品德培养,希望他们能够成为一个正直、善良、有责任感的人。因此,我特别期待书中能够深入探讨如何塑造孩子的品格,如何引导他们辨别是非,如何在生活中培养他们的同理心和感恩之心。同时,我也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关于夫妻关系、亲子沟通的实用技巧,毕竟和谐的家庭氛围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我希望这本书不是一本说教式的读物,而是能够以一种温和、启发性的方式,引导我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并找到更适合自己家庭的教育之道。我期待它能成为我育儿旅程中的一个重要支撑,让我能够更加从容、自信地面对教育中的种种挑战。
评分最近一直思考着“家”这个概念的深层含义,以及它对于一个人的成长究竟意味着什么。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很容易被外界的潮流所裹挟,却常常忽略了内心最根源的归属感和安全感。因此,当我在书店看到《家庭训语》这本书时,我的目光就被它深深吸引。书名本身就传递出一种沉静而有力量的信息,仿佛在呼唤我们回归家庭,去审视和经营这份最珍贵的基石。我希望这本书能够不仅仅是关于如何“教导”孩子,更能触及到如何“养育”一个完整的人。我期待它能分享一些关于家庭文化、代际传承的智慧,让我们了解一个家庭的精神内核是如何形成并代代相传的。我也很好奇,这本书是否会探讨如何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找到与孩子共处的“慢时光”,如何通过有效的沟通,建立起深厚的亲子情感,让孩子感受到家是永远的港湾。我希望它能为我提供一些“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方法,让我们在日常的点滴中,潜移默化地传递爱与责任,培养出有温度、有担当的孩子。
评分我一直对家庭教育这个话题很感兴趣,总觉得在这个飞速发展的时代,如何引导孩子健康成长,建立良好的家庭关系,是一门深奥的学问。最近我入手了一本名为《家庭训语》的书,虽然我还没来得及仔细研读,但从它的封面设计和书名本身,就给我一种沉甸甸、充满智慧的感觉。书本的装帧很朴实,没有华丽的辞藻,却散发出一种历久弥新的力量,仿佛是先辈们留下的宝贵经验总结。我初步翻阅了一下目录,看到了一些关于孝道、仁爱、诚信、勤俭等传统美德的章节,这些都是我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思考如何与孩子沟通和传承的方面。我特别期待书中能够提供一些具体可行的实践方法,而不是空泛的理论。我希望它能帮助我更清晰地认识到,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哪些价值观是需要我们家长首先要去践行和示范的,以及如何在潜移默化中将这些“训语”融入到家庭的日常生活中,让它们不再是冰冷的文字,而是温暖而有生命力的家庭基因,一代代传承下去。我也有点好奇,这本书是否会提及一些现代社会背景下,家庭教育面临的新挑战,比如网络沉迷、青春期叛逆等问题,以及如何用传统智慧来应对这些新课题。
评分随着狗年春节对“家训”的重视,应景购买,用于学习。
评分这套书纸质都比较粗糙,好在排版还算疏朗,看起来眼睛不累
评分挺不错的商品,值得信赖
评分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评分随着狗年春节对“家训”的重视,应景购买,用于学习。
评分这套书纸质都比较粗糙,好在排版还算疏朗,看起来眼睛不累
评分这套书纸质都比较粗糙,好在排版还算疏朗,看起来眼睛不累
评分这套书纸质都比较粗糙,好在排版还算疏朗,看起来眼睛不累
评分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