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特色
内容简介
教师资格考试是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重要举措,是依据《教育部关于开展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教师函〔2011〕6号)和《教育部办公厅关于2012年扩大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改革和定期注册制度试点工作的通知》(教师厅〔2012〕1号)文件开展实施的考试项目。
通过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改革试点,建立国家教师资格考试标准,改进考试内容,强化职业道德、心理素养、教育教学能力和教师专业发展潜质,改革考试形式,加强考试管理,完善考试评价,引导教师教育改革,严把教师职业入口关,结合新任教师公开招聘制度改革,逐步形成“国标、省考、县聘、校用”教师准入和管理制度。
笔试主要考核申请人从事教师职业所应具备的教育理念、职业道德和教育法律法规知识;科学文化素养和阅读理解、语言表达、逻辑推理和信息处理等基本能力;教育教学、学生指导和班级管理的基本知识;拟任教学科(专业)领域的基本知识,教学设计、实施、评价的知识和方法,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的能力。
面试通过结构化面试、情景模拟等方式进行。主要考核申请人的职业认知、心理素质、仪表仪态、言语表达、思维品质等教师基本素养和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等教学基本技能。
本套教材每章含:考纲导读
知识框架
考点精讲
真题再现
知识拓展
目录
综合素质
【目录】
第一章教师的职业理念
考纲导读(1)
知识框架(2)
考点精讲(2)
第一节素质教育观(2)
一、素质教育概述/2
二、素质教育的提出与社会发展紧密相关/4
三、小学素质教育的内容/6
四、实施素质教育的意义和措施/13
第二节新课程背景下的学生观(15)
一、理解“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15
二、“以人为本”的含义/17
三、“以人为本”的学生观/18
四、“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实现途径/20
五、教育公正与小学生的共同发展/22
六、因材施教,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23
第三节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观(25)
一、教师职业概述/25
二、教师职业的特点/25
三、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27
四、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29
五、新课程中的教师观/30
通关演练(32)
参考答案与解析(33)
第二章教育法律法规
考纲导读(34)
知识框架(34)
考点精讲(35)
第一节教育法律法规概述(35)
一、教育法规的内涵和类型/35
二、教育法律规范的类别/39
三、教育法律关系/40
四、教育法律责任/42
五、教育法律救济/44
六、教育行政复议/45
第二节我国主要的教育法律法规(46)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46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60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67
四、《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73
五、《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79
六、《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85
第三节《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节选)
(88)
序言/89
总体战略/89
义务教育阶段的发展任务/91
体制改革/93
保障措施/96
第四节教师的权利与义务(99)
一、教师的权利/99
二、教师的义务/102
三、教师违法(侵权)行为预防/104
第五节小学生的权利保护(105)
一、学生的权利/105
二、对小学生的家庭保护/107
三、对小学生的学校保护/108
四、对小学生的社会保护/109
五、对小学生的司法保护/110
六、对特殊学生群体的保护/111
通关演练(112)
参考答案与解析(113)
第三章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考纲导读(114)
知识框架(114)
考点精讲(115)
第一节教师职业道德概述(115)
一、教师职业道德的概念、内涵及特点/115
二、教师职业道德的作用(功能)/120
三、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和评价标准/121
四、教师职业道德修养/123
第二节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概述(127)
一、《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008年修订)/127
二、《中小学班主任工作条例》/130
第三节教师职业行为规范(134)
一、教师职业行为规范的概念和基本要求/134
二、教师职业行为规范的主要内容/135
三、教师在教育活动中要处理好的关系/136
通关演练(141)
参考答案与解析(142)
第四章教师文化素养
考纲导读(144)
知识框架(144)
考点精讲(145)
第一节中外科技发展史(145)
一、中国科技发展成就/145
二、外国科技发展成就/149
三、科学常识/153
四、科普常识/154
第二节文化常识(163)
一、中国历史/163
二、世界历史/172
三、古代人文知识/178
四、山水地理/185
五、我国的行政区划和民族/187
第三节文学常识(187)
一、中国文学主要作家及作品介绍/187
二、外国文学常识/199
三、儿童文学作品赏析/201
四、儿童科普读物赏析/209
第四节艺术鉴赏(212)
一、艺术鉴赏概述/212
二、主要艺术鉴赏的分类/213
三、艺术鉴赏的审美心理/217
四、艺术鉴赏力的培养与提高/217
五、中外艺术成就/217
通关演练(225)
参考答案与解析(227)
第五章基本能力
考纲导读(229)
知识框架(230)
考点精讲(230)
第一节阅读理解能力(230)
一、现代文阅读理解/230
二、文言文阅读/234
第二节逻辑思维能力(245)
一、概念与命题的定义/245
二、推理概述/249
三、论证概述/260
四、小学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应遵守的逻辑思维规律/262
第三节信息处理能力(264)
一、小学教师的信息素养/264
二、工具书的检索与利用/264
三、网络信息资源的检索、管理和利用/271
四、信息处理程序/275
五、运用教育测量知识进行数据分析与处理/279
六、小学教师的课件设计与制作/282
第四节写作能力(287)
一、写作的含义/287
二、写作的考试形式/287
三、根据文章中心组织材料/289
四、布局谋篇,安排文章的结构/291
五、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增强语言表达效果/301
六、写作题备考综述/302
通关演练(304)
参考答案与解析(308)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
【目录】
第一章教育基础
考纲导读(1)
知识框架(1)
考点精讲(2)
第一节教育学基础知识(2)
一、教育的产生与发展/2
二、教育与社会的发展/13
三、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17
四、教育心理学概述/25
第二节心理学基础知识(28)
一、心理学概述/28
二、感觉和知觉/29
三、注意/34
四、记忆/36
五、思维与问题解决/44
六、想象/50
七、情绪与情感/52
八、意志/55
九、需要、动机与兴趣/58
十、能力/61
十一、人格、气质和性格/63
第三节小学教育(69)
一、我国小学教育的历史与现状/69
二、小学教育的基本特点/71
三、小学教育的启蒙作用/72
四、小学教育的组织与运行/72
第四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现状和发展趋势(76)
一、课程概述/76
二、课程开发/79
三、新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85
四、新课程改革的理念/87
五、我国课程改革的实施现状/89
六、新课程改革的趋势/90
第五节小学教育科学研究(91)
一、教育科学研究概述/91
二、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原则/92
三、教育研究的基本过程/93
四、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96
第六节小学教师及其专业发展(100)
一、教师/100
二、教师专业发展/107
通关演练(109)
参考答案与解析(111)
第二章学生指导
考纲导读(113)
知识框架(113)
考点精讲(114)
第一节小学生身心发展与教育(114)
一、身心发展概述/114
二、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主要因素/117
三、学生的认识发展/118
四、小学生身心发展的主要特征/122
第二节小学生学习心理与指导(126)
一、学习的基本规律与个体差异/126
二、学习的基本理论/131
三、学习策略的培养/142
第三节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习惯(147)
一、学习兴趣的培养/147
二、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149
第四节小学生品德发展指导(150)
一、品德的实质与结构/150
二、品德发展的阶段理论/151
三、小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的基本规律与特点/154
四、良好品德的培养/155
五、思想品德教育/156
第五节小学生健康指导(159)
一、小学生的卫生保健/159
二、小学生常见疾病的预防和治疗/160
三、小学生意外伤害事故的预防与处理/162
四、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165
第六节小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171)
一、学习方法指导的概念和意义/171
二、学法指导的原则/171
三、小学生学法指导主要内容和方法/172
通关演练(176)
参考答案与解析(177)
第三章班级管理
考纲导读(180)
知识框架(180)
考点精讲(181)
第一节班集体建设与班级管理(181)
一、班集体/181
二、班级管理概述/184
三、班级管理的一般原理/185
四、班级管理的基本方法/187
五、当前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188
第二节小学班主任工作(188)
一、班主任的定义/188
二、班主任工作的意义/189
三、班主任工作的任务/189
四、班主任的工作内容/190
五、班主任工作的职责/193
第三节班级活动的管理(193)
一、班级活动概述/193
二、组织小学班级活动的基本途径与方法/194
三、班级活动的策划/194
四、班级活动的组织/195
第四节小学班队活动(195)
一、班队活动的含义/195
二、班队活动的原则/196
三、班队活动的基本类型/196
第五节小学课外活动(197)
一、课外活动的含义/197
二、课外活动的特点/198
三、课外活动的内容/199
四、课外活动的组织形式/200
五、开展好课外活动的基本要求/200
六、课外活动的组织与管理/201
第六节教育资源的整合(201)
一、教育合力的概念/201
二、家庭教育/202
三、社会教育与社区教育/202
四、教育合力的形成途径/203
通关演练(204)
参考答案与解析(204)
第四章学科知识
考纲导读(206)
知识框架(206)
考点精讲(207)
第一节小学语文课程(207)
一、小学语文课程的发展历史/207
二、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的主要内容/208
三、小学语文学科课程标准的特点/210
四、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核心知识点及其关联/213
第二节小学数学课程(216)
一、我国小学数学课程演变的历史沿革/216
二、小学数学学科课程标准的主要内容/221
三、小学数学学科课程标准的特点/225
四、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核心知识点及其关联/226
第三节小学英语课程(227)
一、小学英语课程标准的主要内容/227
二、小学英语学科的基本理论/229
三、小学英语学科的基本知识/230
通关演练(232)
参考答案与解析(232)
第五章教学设计
考纲导读(234)
知识框架(234)
考点精讲(235)
第一节小学教学设计(235)
一、教学设计的含义/235
二、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235
三、教学设计的原则/236
四、教学设计的基本步骤/237
第二节小学教案设计(241)
一、教案的基本内容/241
二、教案的具体内容/242
三、教案设计的类型及编写的要点/244
四、教案设计的原则/247
第三节信息技术与小学教学的整合(248)
一、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概述/248
二、信息技术与小学学科教学整合的基本模式/249
第四节小学综合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252)
一、综合课程/252
二、综合实践活动/259
通关演练(263)
参考答案与解析(264)
第六章教学实施
考纲导读(266)
知识框架(266)
考点精讲(267)
第一节教学概述(267)
一、教学的概念/267
二、教学的特点/267
三、教学的意义及功能/268
四、教学的基本任务/268
五、现代教学的基本特征/269
六、当代教学的新观念(当代教学观的变革趋势)/269
第二节小学课堂教学情境创设(270)
一、教学情境概述/270
二、课堂教学中的教学情境创设/270
第三节教学的组织形式(273)
一、教学组织形式的概念/273
二、现代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班级授课制/273
三、现代教学的辅助形式——个别教学与现场教学/274
四、现代教学的特殊组织形式——复式教学/275
五、其他教学组织形式/275
第四节教学方法(276)
一、教学方法的概念/276
二、常用的教学方法/276
三、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280
第五节教学原则(281)
一、教学原则的概念/281
二、我国目前中小学主要的教学原则/281
第六节小学课堂教学(284)
一、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284
二、教学实施的策略/287
三、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291
四、教师的课堂管理/292
第七节小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295)
一、学习动机概述/295
二、学习动机的理论/299
三、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302
第八节课堂教学总结(304)
一、课堂教学总结的含义和意义/304
二、课堂教学总结基本方法/305
三、课堂总结应注意的问题/307
通关演练(308)
参考答案与解析(309)
第七章教学评价
考纲导读(311)
知识框架(311)
考点精讲(312)
第一节教学评价概述(312)
一、教学评价的含义/312
二、教学评价的功能/312
三、教学评价的基本类型/313
四、教学评价的原则/314
五、教学评价的内容/315
六、教学评价的主要方法/316
第二节教学反思(317)
一、教学反思概述/317
二、教学反思的内容和类型/318
三、教学反思过程/319
四、教学反思的主要方法/320
五、教学反思与教师专业发展/321
通关演练(321)
参考答案与解析(323)
前言/序言
“教师资格证考试2017小学教材 综合素质+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套装共2册)”图书简介 一、 课程背景与考试分析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对教师队伍的专业化和高素质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资格证书作为从业教师的“通行证”,其考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2017年的教师资格考试,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了考试大纲和命题方向,更加注重考查考生作为一名合格教师所应具备的综合素质、教育理念、教学技能以及对教育教学规律的深刻理解。 本书正是紧扣2017年教师资格考试小学阶段“综合素质”和“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两大科目的核心内容,旨在为广大考生提供一套科学、系统、高效的学习指南。考试的综合素质部分,着重考查考生的人文素养、教育理念、职业道德、法律法规以及心理素质等,强调教师的全面发展和育人情怀。而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部分,则深入探讨了课程改革、教学设计、课堂管理、学生评价、教育心理学以及学科教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旨在培养考生扎实的专业知识和精湛的教学技艺。 二、 本书特色与内容详解 本书采用“套装共2册”的形式,旨在为考生提供更为集中的复习资料,每册内容独立成册,又互为补充,力求覆盖考试的每一个知识点和能力要求。 第一册:综合素质 本册内容紧密围绕小学教师综合素质的考查要求展开,力求帮助考生构建扎实的教育理论基础和高尚的职业道德情操。 第一章:教师职业道德与法律法规 内容聚焦: 详细阐述《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内涵,分析其在日常教学实践中的具体体现。深入解读《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义务教育法》等与教师职业息息相关的法律法规,强调教师的法律意识和权利义务。 学习重点: 理解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要义,掌握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应遵循的法律底线和职业操守。通过案例分析,提升考生在面对教育伦理困境时的判断和处理能力。 考核预测: 考试中常考查职业道德的原则、教师在学生成长中的责任、以及违反职业道德行为的处理。法律法规部分则可能涉及教师的权利、义务以及教育相关法律的适用。 第二章:教育理念与发展趋势 内容聚焦: 梳理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历史脉络,重点解读新时期教育发展的核心理念,如素质教育、立德树人、全面发展、个性化培养等。深入剖析当前教育领域的热点问题,如课程改革、教育公平、信息化教育、家校合作等。 学习重点: 深刻理解教育的本质属性和发展规律,把握时代发展的教育方向。掌握与小学教育相关的最新教育政策和理论,为教育实践提供理论指导。 考核预测: 考试常考查对素质教育的理解、对新课程理念的认识、以及对教育发展趋势的判断。考生需要能够结合自身理解,阐述对未来教育发展的看法。 第三章: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与教育心理学 内容聚焦: 详细介绍小学阶段儿童的生理、心理、认知、情感、社会性发展特点。系统讲解普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教育心理学中的关键理论,如认知发展理论(皮亚杰、维果茨基)、学习理论(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建构主义)、动机理论、人格发展理论等。 学习重点: 了解儿童身心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和个体差异,能够运用教育心理学理论解释和预测学生的行为表现。掌握教育心理学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应用方法,例如如何激发学习动机,如何应对学生问题行为等。 考核预测: 考试中常考查不同发展阶段儿童的特点、各种学习理论的比较与应用、以及在特定情境下如何运用心理学知识解决教育问题。 第四章:班级管理与沟通技巧 内容聚焦: 探讨班级管理的基本原则和策略,包括班级文化建设、规章制度的建立、班级活动的组织等。重点介绍如何与学生、家长、同事进行有效沟通,以及处理人际关系的方法。 学习重点: 掌握建立积极、和谐班级氛围的技巧,能够有效地组织和引导班级活动。提升沟通协调能力,建立良好的教育合作关系。 考核预测: 考试常考查班级管理中的难题处理、与家长沟通的策略、以及在团队协作中扮演的角色。 第二册: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 本册内容侧重于考查考生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所需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旨在培养具备独立承担小学教育教学任务的能力。 第一章:小学课程与教学论 内容聚焦: 详细阐述小学课程的构成、设计原则和发展趋势。深入解读《义务教育小学课程标准》,分析各学科课程标准的核心要义和基本要求。系统讲解教学设计的基本环节,包括教学目标的确立、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的设计、教学过程的组织以及教学评价的实施。 学习重点: 理解课程的育人价值,能够根据课程标准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掌握不同教学模式的特点和适用性,例如讲授法、讨论法、探究式学习、项目式学习等。 考核预测: 考试常考查对课程标准的理解、教学设计的基本步骤、以及在具体情境下选择和应用教学方法的合理性。 第二章:小学各学科教学基础 内容聚焦: 本章将对小学语文、数学、英语、科学、品德与生活(社会)等主要学科的教学特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进行梳理和讲解。以语文为例,将涉及识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等能力的培养,以及古诗文、阅读理解、写作训练等教学要点。数学部分将侧重于数感、量感、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推理能力和应用意识的培养。 学习重点: 掌握小学各主要学科的学科特点和教学难点,能够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有效地进行学科教学。熟悉各学科的课程标准和教材体系。 考核预测: 考试常考查特定学科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的处理、教学方法的设计以及对常见教学问题的分析和解决。 第三章:课堂教学组织与管理 内容聚焦: 重点讲解课堂气氛的营造、学生注意力的集中、课堂提问的技巧、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以及课堂纪律的维持。分析不同教学情境下的课堂管理策略,例如如何处理突发情况,如何关注学习困难的学生。 学习重点: 掌握有效的课堂组织和管理策略,能够创造积极、有序、高效的课堂学习环境。提升课堂驾驭能力,确保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 考核预测: 考试常考查在特定教学情境下的课堂管理方案、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以及如何处理课堂中的突发事件。 第四章:教育评价与反思 内容聚焦: 讲解教育评价的类型、功能和原则,包括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诊断性评价等。重点介绍多元化的评价方式,例如观察、访谈、作品分析、表现性评价等。强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反思能力,包括教学反思的目的、内容和方法。 学习重点: 能够设计和实施科学的教育评价,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发展状况。培养教学反思的习惯,不断改进和优化教学实践。 考核预测: 考试常考查教育评价的目的和作用、不同评价方式的适用性、以及如何根据评价结果进行教学调整。 三、 学习方法与备考建议 1. 系统梳理,夯实基础: 考生应将本书作为学习的主线,对照考试大纲,逐章逐节进行学习。在理解基本概念和理论的基础上,注重知识之间的联系,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2. 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应用: 考试不仅考查理论知识,更注重实际应用。在学习过程中,考生应积极思考,将书本知识与教育实践相结合,通过模拟情境,检验自己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强化练习,查漏补缺: 本书虽然内容详实,但考生仍需通过大量练习来巩固所学。建议考生在学习完一个章节后,及时完成配套练习,并认真分析错题,找出薄弱环节,进行针对性复习。 4. 关注时事,把握热点: 教师资格考试的命题往往与当前的教育改革和发展紧密相关。考生应关注教育部门发布的最新政策,了解教育热点问题,从而更好地理解和解答相关试题。 5. 模拟考试,提升应试能力: 在考前,建议考生进行几次完整的模拟考试,熟悉考试流程和时间分配,提高答题速度和准确率,调整考试心态。 结语 “教师资格证考试2017小学教材 综合素质+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套装共2册)”是集权威性、系统性、实用性于一体的备考用书。本书的编写团队由资深教育专家和一线优秀教师组成,他们凭借丰富的教学经验和对考试趋势的深刻洞察,为考生量身打造了这份 comprehensive(全面的)的学习指南。希望本书能成为您通往教师之路的坚实阶梯,助您在2017年的教师资格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