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本書是文字學傢鬍樸安先生在持誌大學、國民大學、上海大學、群治大學曆次講授文字學知識的講義結集。
★本書簡明扼要,淺顯易懂,不失為文字學初學者入門的一部基礎參考書。
★鬍樸安先生本人在序言裏坦承:“我這本《文字學》,並無新奇可喜的議論,但自信可為研究文字者入門的書。”
內容簡介
《文字學常識》是文字學傢鬍樸安先生在持誌大學、國民大學、上海大學、群治大學曆次講授文字學知識的講義結集,分上、中、下三篇。上篇從文字的起源講到文字的變遷、廢棄和增加,對甲骨文、古文、篆文、隸書等都有相當切實的說明。中篇說明六書的次第及功用,並分彆用實例闡明各自的內容。下篇是研究文字學的書目,指齣各書優缺點,以備參考。
作者簡介
鬍樸安(1878-1947),近現代著名文字訓詁學傢、南社詩人。本名有忭,學名韞玉,字仲明、仲民、頌明,號樸安、半邊翁,以號行世。安徽涇縣榔橋鎮溪頭村人。曾先後任教於上海大學、持誌大學、國民大學和群治大學等。著有《文字學ABC》《中國文字學史(上、下)》《中國訓詁學史》等。
精彩書評
鬍樸安有國學大師之號,著作很多……若天假之年,多活一二十歲,更不知還有幾許貢獻呢。
——鄭逸梅
鬍樸安為民國初年重要學者……可見鬍氏在中國文字學史和訓詁學史研究上的開創之功及影響之深遠。
——瀋心慧
目錄
上編 文字源流
文字通論 002
字音的原起 008
字義的原起 012
字形的原起 017
甲文 022
古文 026
篆文 032
隸書 036
文字廢棄 039
文字增加 044
中編 六書條例
六書通論 050
象形釋例 056
指事釋例 061
會意釋例 066
形聲釋例 070
轉注釋例 076
假藉釋例 082
下編 研究書目
《說文》 090
形體辨正 109
古籀與小篆 112
金文 114
《說文》中古籀 116
甲骨文字 118
隸書 121
精彩書摘
書中精彩語段:
○言語的聲韻,除自然的外,便是模仿物的聲音,替物起名字。安吉張行孚說:“古人造字之始,既以字形象物之形;即以字音象物之聲。
○文字是隨著智識而産生;亦隨著智識而進步。
文字是替代言語的符號,因文字的創造,是由言語而來;但是未創造文字以前,替代言語的符號,已有畫卦和結繩兩種。許叔重敘《說文解字》說:“古者庖犧氏之王天下也,仰則觀象於天,俯則觀法於地;視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於是始作《易》八卦,以垂憲象。及神農氏結繩為治,而統其事,庶業其繁,飾僞萌生;黃帝之史官倉頡,見鳥獸蹄迒之跡,知分理之可相彆異也;初造書契,百工以乂,萬品以察。”
可見未創造文字以前,已有畫卦、結繩的符號瞭。據許叔重的這一段話看來,大概庖犧時是畫卦;神農時是結繩;黃帝時初造文字。這種考證,根據《易經·係辭》的,是比較可信。但是黃帝的史官倉頡,雖能創造文字;而同時造文字的人,必不止倉頡一個。衛恒《四體書勢》說:“昔在黃帝,創製造物;有沮誦、倉頡者,始作書契。”可見黃帝時作書契者,已經有沮誦、倉頡兩個人瞭。其實文字在未整理以前,是極混雜的;創製的,決不是一兩個所謂聖人。由簡而繁,由分歧而統一,實是自然的趨勢,不過溯原其始,大概在於黃帝時代罷瞭。
二文字稱謂
怎麼叫做“文”?《說文》:“‘文’錯畫也,象交文。”《考工記》:“青與赤謂之‘文’。”《易經·係辭》:“物相雜故曰‘文’。”都是交錯的意義。因物不交逪,必不能成文,文之形為,即是交錯的形象。“文”的定義,便是許叔重所講的“依類象形謂之‘文’”。也即鄭漁仲所講的“獨體為‘文’”。怎麼叫做“字”?《說文》:“‘字’乳也,從子在宀下。”“字”本乳字的解說,引申為撫字的解說,也引申為文字的解說。
所以引申為文字的解說的緣故,便是閤二文三文以至多數文而成一字,由孳乳而浸多的意義。“字”的定義,即是許叔重所講的“形聲相益謂之‘字’”。也即是鄭仲漁所講的“閤體為‘字’”。“文”“字”的名稱,很不統一,古時文字統稱為“名”,如《儀禮》:“百‘名’以上書於策,不及百‘名’書於方。”或統稱為“文”,如《禮記·中庸》:“書同‘文’。”漢時稱“字”,或“文字”並稱,或亦單稱“文”,觀《說文解字》一書可知。自《字林》名書以後,“字”便成為專稱瞭。
三文字功用
文字是隨著智識而産生;亦隨著智識而進步。文字的功用,大概可分為三種:
(甲)記錄事物:古代的事物,能夠見於今;今日的事物,能夠垂於後;這便是曆史的萌芽。
(乙)抒寫情感:由喜怒哀樂的情感,發為笑號悲歡的聲音;本自然的聲音,成為有意識的聲音,叫做語言;本語言的聲音,成為有形跡的符號,叫做文字;有文字以記錄情感,然後人與人的感情始通,這便是文藝的萌芽。
(丙)記述思想:由過去的觀念,而産生未來的思想;由經驗産生歸納、演繹、類推的思想;將這種思想,用文字記述,便是一切學術的萌芽。這三點功用上看來,文字的發明,可以說是一切文化的原
始瞭。
四形音義的變遷
文字是閤形、音、義三個要素組成的。我們識字是從形辨音,從音析義;古人製字卻是從音定義,從義定形。現在分彆敘述它的變遷於下:
(甲)形:形的變遷,計有兩種:(一)普通的:例如從古文變為篆文;從篆文變為隸書;從隸書變為草書和真書;這是人人都知道的。(二)特彆的:又可分為兩類:
(子)古時沒有,後人逐漸增加的:此種增加的文字,學者都以為俗字;其實是文字發達自然的變遷。例如古時“夫”“容”二字,現在寫做“芙”“蓉”;古時“昆”“侖”二字,現在寫做“崑”“”。這“芙”“蓉”“崑”“”四字,實在不可叫做俗字;隻因古時字少,往往假藉用字,到後來當然加“艸”加“山”,以為分彆。此種增加,不僅後起的文字如是;頌鼎上的“祿”字,父辛爵上的“福”字,都是無示旁,作“錄”作“畐”,這便是前例。
(醜)古時所用,後人已廢棄的。例如用“深”字替代“”,“”字廢棄瞭,連“深”字的意義也廢棄瞭;用“率”字替代“?”,“?”字廢棄瞭,連“率”字的意義也廢棄瞭。這種因假藉而廢棄的文字,極多,此處不必多講。總括起來,這(一)(二)兩種關於文字形的變遷,大可以供我們研究。
(乙)音:音的變遷,大概可分五個時期:(一)三代;(二)漢、魏、六朝;(三)隋、唐、宋;(四)元、明、清;(五)現代。再概括去分,隋唐以前叫做古音;隋唐以後,叫做今音。換句話講:沒有韻書以前叫做古音;有瞭韻書以後,叫做今音。《切韻》一書,是隋朝陸法言編的,即今日《廣韻》藍本,所以古今音的分界,以隋唐為界。
普通人每言讀書用古音,說話用今音;其實適相反對。例如“庚”字我鄉讀書作“根”,說話作“岡”;“蚊”字讀書作“文”,說話作“門”。“岡”“門”是古音;“根”“文”是今音。這是因讀書照韻書;說話卻沿著古音,沒有變更。大概南方的言語,沒有變更的尚多。所以我們要研究文字的音,不僅根據曆代的韻書,研究現代的言語是最重要的。
(丙)義:義的變遷,也有兩種:(一)曆史的:例如六經字義、周秦諸子字義、漢人詁經字義、宋人詁經字義、元人詞麯小說字義。(二)本身的:便是中國文字假藉的作用。中國文字,很少一個字一個意義的。多的一個字,有十幾個意義;少的一個字,也有兩三個意義。有用本義的,有用藉義的,有用展轉相藉的,有用沿古誤用的。我們研究文字的義,關於本有其字而假藉的,當知本字與藉字的分彆;關於本無其字而假藉的,當知藉義為本義的引申;至於沿古誤用的,也應該尋齣緻誤的原因。這是
我們研究文字義的方法,最當注意的。
……
文字學常識 epub pdf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文字學常識 下載 epub mobi pdf txt 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