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思芬说金瓶梅:世道与人心

叶思芬说金瓶梅:世道与人心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叶思芬 著
图书标签:
  • 金瓶梅
  • 文学批评
  • 世情小说
  • 明代文学
  • 人物分析
  • 社会文化
  • 道德伦理
  • 人性探讨
  • 叶思芬
  • 古典文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信出版集团
ISBN:9787508680637
版次:1
商品编码:12207131
品牌:中信出版
包装:平装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7-11-01
用纸:胶版纸
套装数量:3
字数:600000

具体描述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揭开《金瓶梅》的神秘面纱,走入西门庆与潘金莲的日常生活;结合原版插图,带你细致解读被无数人误解的世界名著,道出千百年来未曾变化的世道人心。
-----
1 数百年来,《金瓶梅》一直被视为“淫书”“禁书”。在这里,作者从普通人的角度出发,解读这部大家都知道却又甚少了解的文学名著,还原它“世情书”的本来面目。
2 这部描写数百年前明朝生活的书,其实与我们当代生活有着极大的相似性,包括商业城市的繁华生活、人们对名利的追逐、欲望的膨胀、复杂的人际关系,更重要的,是数百年来从未改变的世道人心。解读《金瓶梅》,仿佛是在照镜子,穿越历史时空看到我们的另一个版本。
3 《金瓶梅》写的是日常生活,写的是柴米夫妻的衣食住行、爱恨情愁、贪嗔痴慢、生离死别。却在日常中,写出了人的可笑、人的可怕,还有人的可悯,写出了结实而丑陋的人性。
4 《金瓶梅》还是明朝的百科全书,对经济生活的描绘尤其详尽,可以让我们了解明朝生活方方面面。买房要多少钱,买衣服要多少钱,吃一顿饭、逛妓院要给多少小费,都可以从中找到答案。
5 带读者按专题细读小说,解析故事情节、时代背景、人物关系、写作手法、文章结构,独立成书,无需对照原著。
6 书中插入明代版插图及《清明上河图》,让读者获得更加直观的感受。
7 本书作者对《金瓶梅》的解读精确到位,如“金瓶物语”专题,从书中的小事物、小细节出发,金簪、鲥鱼,既是精美的衣饰、可口的食物,又是了解人物、背景乃至整个文化的切入点。
8 文字为讲稿风格,略显口语化,流畅自然,可读性强。
9 专色印刷包装盒,每辑封面搭配不同配色,装帧典雅大方。


内容简介

《金瓶梅》对世情的揭露,对人性的描绘,比它的情色描写更具冲击力与持久性。
在解读者叶思芬的眼中,这不是一部人们惯常认为的“淫书”“禁书”,而是一部从普通人的视角出发,描写日常生活的书,写的是柴米夫妻的衣食住行、爱恨情愁、贪嗔痴慢、生离死别。
在这里,你可以看到明朝中后期运河沿岸一个有钱人家的日常生活;看到潘金莲如何挣扎谋求一个更好地未来;看到西门庆在官场、商场乃至欢场的应对进退;看到那个时代的官员、商人、妓女与尼姑的生活点滴,以及这样的日常中,人的可笑、人的可怕,还有人的可悯;看到数千年来从未改变过的世道与人心。


作者简介

叶思芬,台湾大学中国艺术史硕士,现任教于台湾科技大学,讲授《红楼梦》、艺术赏析、饮食文学等课程。著有《千载余情》《台湾美术全集14——陈植棋》。近十年于敏隆讲堂先后开讲《成住坏空看<红楼梦>》、张爱玲、历代短篇小说、故宫书画精华及《世道人心话金瓶》等课程。


内页插图

精彩书评

张爱玲:(《金瓶梅》与《红楼梦》)这两部书在我是一切的泉源。
郑振铎:表现真实的中国社会的形形色色者,舍《金瓶梅》恐怕找不到更重要的一部小说了。
鲁迅:作者之于世情,盖诚极洞达,凡所形容,或条畅,或曲折,或刻露而尽相,或幽伏而含讥,或一时并写两面,使之相形,变幻之情,随在显见,同时说部,无以上之。
宇文所安:在十六世纪的世界文学里,没有哪一部小说像《金瓶梅》。它的质量可以与塞万提斯的 《堂·吉诃德》或者紫式部的《源氏物语》相比,但那些小说没有一部像《金瓶梅》这样具有现代意义上的人情味。


目录

自序:行到水穷处 I
第一辑
第一章/ 天下第一奇书
一部世情书 2
嬉笑怒骂看人生 5
无关乎道德、宗教 7
开中国文学自然写实的先河 9
《金瓶梅》的“奇”在于“不奇” 12
《金瓶梅》的作者、创作年代和版本 17
词话本与崇祯本的区别 26
第二章/《金瓶梅》的人物、时间和背景
你我所熟悉的人生 44
整理《金瓶梅》的文人之谜 46
《金瓶梅》的人物和创作时间 48
一个令人窒息而又风气大开的时代 52
市民写实,士人写心 58
享受主义大行其道 59
《金瓶梅》大事年表 63
第三章/ 奸夫淫妇谋害亲夫
武松:狭隘的英雄主义 75
潘金莲:这个世界不曾给她一点光 80
西门庆、潘金莲“一见钟情” 87
王婆的欲擒故纵 92
西门庆实施“挨光计” 101
被毒死的“亲夫” 104
崇祯本绣像说奸夫淫妇 106
第四章/ 西门庆借色聚财孟玉楼
“高人”孟玉楼 118
孟玉楼和潘金莲的对比 120
城市商人阶级妇人的自主性 123
女强人薛嫂 127
西门庆、孟玉楼相亲 133
孟玉楼风光出嫁 139
潘金莲的双重焦虑 144
潘金莲孤军深嫁西门府 150
第五章/ 李瓶儿一波三折的情戏
三个女人的算计与考量 157
西门庆和李瓶儿快乐的调情 159
李瓶儿五求西门庆 165
误嫁蒋竹山 169
潘金莲的考量:拥有知情权 173
吴月娘的考量:帮丈夫聚财 174
西门庆终娶李瓶儿 176
妻妾众人各怀心事 180
金瓶物语之金簪 185
金瓶物语之墙 187
第六章/《清明上河图》再现晚明风物
第七章/ 春梅初露头角
性聪慧、善应对的春梅 242
潘金莲与春梅的“革命”情感 245
春梅的自我意识凸显 255
第八章/ 两个金莲生死斗
自然主义的标本 260
复杂多样的宋惠莲 265
不要忘了自己是谁 267
宋惠莲先犯众怒,再惹潘金莲 270
无声胜有声的金莲初斗 275
性明敏、善机变的宋惠莲 279
潘金莲的反击:借刀杀人 283
偷情不是“罪”,害人伤天理 293
金瓶物语之秋千、烧猪头 297
第九章/ 金、瓶、梅同唱一台戏
潘金莲焦虑加倍 304
金瓶物语之鞋:女人如鞋 310
金瓶物语之床:女人的私密空间 320
宿命式的预言 321
不要小看小人物——秋菊 330
一部炎凉书 332
第十章/ 帮闲与妓女
帮闲与妓女:最实际的人性 340
不可或缺的角色:应伯爵 342
西门庆十兄弟 345
机要秘书应伯爵 352
《扬州瘦马》:贩卖女子的产业链 357
言情小说和春宫画的盛行 364
妓女扮演公关角色 366
妓女解决了中国古代的爱情荒 368
妓女引领时尚潮流 369
妓院的富贵风流 373
高消费的烟花之地 379
绣像里的妓院 383
妓女的生存之道 389
妓院的底层——私娼 394
妓女与帮闲的共生共存 398
————
第二辑
第一章/ 道是平常也动人
第二章/ 韩道国夫妇登场
第三章/ 西门府的元宵节
第四章/ 借色求财的韩、王夫妇
第五章/ 一步步走向没有光的所在
第六章/ 西门庆在商场与官场
第七章/ 吴月娘的心事
第八章/ 僧尼道之名利场
第九章/ 从因到果的转折
第十章/ 官哥儿之死
第十一章/ 无缘大慈,同体大悲
第十二章/ 李瓶儿之死谁关心?
第十三章/ 李瓶儿的热闹丧礼
————
第三辑
第一章/《金瓶梅》的寻常与不寻常
第二章/ 妓女、帮闲、尼姑、清客
第三章/ 西门庆的最后一场荒唐戏
第四章/ 晚明官场现形记
第五章/ 潘金莲再斗吴月娘
第六章/ 西门庆最后的满心欢喜
第七章/ 西门庆的贪欲与死亡
第八章/ 西门府的众叛亲离
第九章/ 潘金莲的末路
第十章/ 春梅:《金瓶梅》的一抹亮色
第十一章/ 两个女人迥然不同的命运
第十二章/ 沉重苍劲的结局


精彩书摘

《金瓶梅》是一部什么书?
长期以来,《金瓶梅》被认为是“淫秽”读物,是一本禁书。我相信大家对这本书从来都是挺好奇的。讲《金瓶梅》,这真的算是一种挑战。老实讲,现在如果我们想在大学里开一门关于《金瓶梅》的通识课,估计是不太可能的,因为它的争议性太大,就连很多大学的中文系也不见得会将《金瓶梅》列入学生的选读书。对于这样一部几百年来都被认为是“淫秽”的禁书,我们现在能够公然在一起读它,实在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
可能有很多朋友拥有这套《金瓶梅》,那么,大家看完了没?看到哪里了?有没有看懂?或者早就“阵亡”在某一回?没有关系,因为它本来就是一部不太容易读的书,相信我们一起读它之后,会改变自己对它的看法。
首先介绍一下《金瓶梅》这部书。《金瓶梅》到底是一部什么样的书呢?
大家可能对《红楼梦》都比较熟悉,事实上它和《金瓶梅》这两部书经常被相提并论。我个人认为,《红楼梦》就像台湾阳明山的前山公园,花团锦簇、游人如织,尤其是在花季;而《金瓶梅》就像阳明山的后山公园,没有被多少人重视,但是相对来说,它没有那么多的人工雕琢痕迹,颇负野趣,景致天然,其实不乏妙景。关于“前山公园”,我相信很多人已经走过了,那么大家何妨壮一壮胆,去看看“后山”的样子呢?
在我看来,《金瓶梅》是一部世情书,也是一部奇书。所以,我们不要再说《金瓶梅》是一部淫书,也不是所谓的禁书。说它是一部世情书,意思是说,书里讲的就是你我的日常生活。《金瓶梅》在中国文学史乃至世界文学史上都具有重要的地位,但是在世界文学史上,我们常常会忽略这部书的价值。它极有可能是世界文学史上第一部以一个家庭的日常生活为题材的长篇小说,西方还要等几百年才有这样一种形式的小说出现。它写的完全是家常琐事,是一般读者,甚至一般作家都不会看在眼里的内容,它居然将吃喝拉撒睡这样的日常生活,写成了百万言的世界名著。
各位想象一下,无论古今中外,世界文学史上的作品大多是写翻天覆地的大场面,比如天灾人祸、战争之类,而很少看到写最普通的人生。因此,这一部以西门庆的一生为主的世情书,也就成了世界文学史上罕见的人生。有学者认为,《金瓶梅》所涵盖的一个个“画面”,其广度只有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可以媲美。当然,他所指的不是战争场面,而是人性的诡谲。也可以说,《金瓶梅》写的就是“人”,写人的可笑、人的可怕,还有人的可悯。人的可笑在于,一天到晚就在做那一件事情;人的可怕则是,为了一点钱,就可以把人整死;人的可悲可悯,则是世事无常。我们可以这样说:你要是效仿他,你就是畜生;如果你觉得他可怜,你就是菩萨的心。
作者写的是琐碎的人生、平凡的人生,读者大概都会觉得很奇怪,这么平常的生活,怎么读起来会有一种对文字的隔阂感呢?这个不奇怪,只有你渐渐熟悉了之后,才会觉得书里虽然写的就是吃饭、喝酒、饮茶,很琐碎,读起来却不沉闷。这一点和《红楼梦》一样。《红楼梦》在写什么?也是吃饭睡觉,可是写的人不厌其烦,看的人津津有味。事实上,很多称赞《红楼梦》的话,可以移到《金瓶梅》上来。我这一两年都在读《金瓶梅》,不得不承认一句话:如果没有《金瓶梅》的传世,可能《红楼梦》要晚一些才出现,或者不会写得那么好。可以这么说,《红楼梦》是站在《金瓶梅》的“肩膀”上写出来的。


前言/序言

自序:行到水穷处
许久以前,就已经有个构想:如果哪天要孤身前往一座无人荒岛,我要带上《红楼梦》,还有《庄子》。现在,我决定要再加上《金瓶梅》。荒岛上的悠悠岁月可以跟庄子一起看海,可以陪着宝、黛数星星。然后再偶尔看着西门庆那一家人充满活力的吵架、吃东西,应该也是消暑解闷有意思的事。
每一个开始,都是从过去起点的。
年少轻狂,看《金瓶梅》很大原因是好奇。不甚了了之余,只是为潘金莲一生的遭遇愤愤不平。及至翻阅前面弄珠客序“读《金瓶梅》而生怜悯心者,菩萨也……”才稍为释然,并为自己的那点“悲悯”小小得意。
岁月迢迢,浸淫《红楼梦》、张爱玲十数载,一直惦记着张爱玲那句:“这两部书(《红楼梦》《金瓶梅》)在我是一切的泉源。” (《红楼梦魇》序)也是因缘际会,重新拿起《金瓶梅》。这一开卷,豁然开朗,但觉烟云满纸,风光无尽。原来,在看似黑暗、丑陋的情节后面,有如此活泼、强悍的生命力。西门庆的官场、商场、欢场净是现实人生。众妻妾的琐碎纷扰里,则有再真实不过的人情与心情。
《金瓶梅》作者借古讽今,虽是以北宋徽宗为时间坐标,其实抒写的是他所处的当下。因此,书中提及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面貌,成为研究明朝中晚期的第一手资料。而15 世纪末、16 世纪初京杭大运河沿岸热闹喧哗的城市风光、频繁细致的应酬事务,遂恰如彩色的长卷风俗画,绵延开展。
生命如飞鸿来去,唯有艺术留下脚印。
如果说,宗教、哲学给答案,艺术的终极关怀则是安慰。
《红楼梦》,白茫茫雪地中,光着头、赤着脚,身披一件大红猩猩毡的宝玉,向父亲贾政倒身下拜。这一刻,天地静谧和美。
《金瓶梅》,永福寺中白杨树下,潘金莲一堆黄土,数柳青蒿。当此际,唯有深深叹息。
戏台上,狂风暴雷,梁山伯墓裂,英台跃入。窒息的黑暗后,音乐响起,在重新亮起的舞台上,有两只美丽的蝴蝶,冉冉双飞。就在这一刹那,人世间无限的憾恨,终于升华成超现实的美感。也因为这一幕,千百年来,台下千万观众,擦干眼泪,又有了勇气,可以回去面对各自粗糙的人生了。
艺术从不会过时。我们在阅读别人的同时,也还是在阅读自己。

行到水穷处
不见穷,不见水——
却有一片幽香
冷冷在目,在耳,在衣
        ——周梦蝶
感谢天地。


《金瓶梅》:一场映照世道人心的镜子 《金瓶梅》这部问世近四百年的中国古典小说,以其惊世骇俗的题材、淋漓尽致的描写,以及对明代社会生活百科全书式的展现,长久以来引发着无数争议与解读。它究竟是一部“淫书”,还是一面折射出人性的幽暗与时代的变迁的镜子?《叶思芬说金瓶梅:世道与人心》一书,正是深入这场旷日持久的讨论,试图拂去历史的尘埃,拨开时代的迷雾,以更为审慎、深刻的视角,重新审视这部被誉为“奇书”的巨著。 本书作者叶思芬,并非仅仅将《金瓶梅》视为一个衣冠禽兽的西门庆、一个风姿绰约的潘金莲、一个命运多舛的李瓶儿,或是一个悲情结局的庞春梅的故事。她将目光投向更广阔的社会肌理,更深邃的人性维度。通过对《金瓶梅》中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令人触目惊心的权力运作、以及那些在道德与情欲之间挣扎的个体命运的细致梳理,叶思芬勾勒出一幅波澜壮阔的时代画卷,展现了明代中期那个既辉煌又腐朽的社会图景。 世道:看得见的繁华与看不见的溃烂 《叶思芬说金瓶梅:世道与人心》认为,《金瓶梅》最令人震撼之处,在于它毫不遮掩地揭示了当时社会的种种病灶。西门庆的发迹,绝非偶然。他精通官场之道,善于钻营巴结,更懂得如何利用手中的权力、财富和人脉,编织出一张巨大的利益网。从最初的一个小地痞,到后来的巨商、官员,他的每一步晋升都伴随着官商勾结、贿赂受贿、欺压良善。这不仅仅是他个人的野心,更是那个时代“潜规则”盛行的缩影。 书中对西门庆家族的日常生活描绘,更是展现了一种表面的奢靡与内在的空虚。巨大的宅院,琳琅满目的古玩字画,精美的饮食衣着,无不彰显着财富的堆积。然而,在这层金玉其外的光鲜之下,却是无休止的争宠、倾轧、算计。妻妾之间的勾心斗角,仆役之间的欺瞒背叛,构成了一个危机四伏的“小社会”。这种富而不德、盛极必衰的态势,预示着整个社会的潜在危机。 叶思芬在书中着重分析了当时社会经济的转型。商品经济的发展,一方面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繁荣,催生了像西门庆这样的新兴商人阶层,他们依靠敏锐的市场嗅觉和灵活的经营手段积累财富。然而,这种经济的繁荣,却并未带来社会结构的公正与合理的分配。新的财富与旧的权力相互纠缠,腐败滋生,贫富差距拉大。书中对官府的无能、司法的黑暗、以及各种社会陋习的刻画,都指向了一个正在走向溃烂的肌体。 例如,西门庆能够轻易地买通官员,逃避法律的制裁,甚至可以利用权势强取豪夺。那些在道德和法律边缘游走的人,反而能够获得巨大的利益。这种“黑白颠倒”的社会现实,在《金瓶梅》中被描绘得淋漓尽致。叶思芬认为,这种世道的败坏,不仅仅是少数人的道德沦丧,更是整个社会价值体系的扭曲和崩塌。 人心:欲望的深渊与情感的挣扎 如果说“世道”是《金瓶梅》的外在肌理,那么“人心”则是其内在的灵魂。叶思芬在书中对书中人物的心理剖析,更是入木三分。她认为,《金瓶梅》之所以能引起如此大的反响,正是因为它触及了人最原始、最赤裸的欲望——情欲、物欲、权欲。 西门庆的欲望,是其一切行为的驱动力。他对美色的贪恋,对财富的攫取,对权力的渴望,构成了他扭曲的人格。他可以为了满足一时的情欲,不惜毁掉一个家庭;他可以为了积累财富,不择手段,甚至涉及走私贩盐等非法活动。然而,在他的内心深处,也并非全然没有挣扎。他对妻儿的情感,对曾经爱过的人的记忆,在某些时刻也会闪现,但最终,欲望的洪流会将其吞没。 潘金莲,这个书中最为复杂、也最具有争议性的女性形象,更是人性的“矛盾体”。她出身贫寒,经历了命运的摧残,内心的不甘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她身上爆发出的狠毒、残忍、狡诈交织在一起。她渴望被爱,渴望被尊重,然而她所能采取的方式,往往是畸形的、毁灭性的。她对武松的情感,是夹杂着爱慕、占有欲和怨恨的复杂情感,最终将她推向了更深的深渊。叶思芬认为,潘金莲的悲剧,不仅仅是她个人的道德缺陷,更是那个时代女性命运的缩影,她们在男权社会中,往往只能依附于男性,一旦失去依靠,便可能陷入绝境。 书中其他女性人物,如李瓶儿的温柔贤惠,吴月娘的体面周全,孙雪娥的刻薄尖酸,都展现了不同性格、不同命运的女性在同一屋檐下的生存状态。她们的命运,在很大程度上被西门庆的权力所掌控,她们的喜怒哀乐,都与西门庆的宠爱与冷落息息相关。叶思芬在分析这些女性时,着重探讨了她们在男权社会中的压抑、挣扎与反抗,以及她们所表现出的各种生存策略。 除了情欲,书中对人际关系中的虚伪、冷漠、以及功利主义的刻画,更是对“人心”的深刻洞察。西门庆的朋友、生意伙伴,大多是抱着各自的目的与他交往。一旦西门庆失势,这些曾经围在他身边的人,便会立刻作鸟兽散。这种“墙倒众人推”的景象,揭示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脆弱与功利。 《金瓶梅》的价值:一部超越时代的镜鉴 叶思芬在《叶思芬说金瓶梅:世道与人心》一书中,并非简单地复述故事,而是通过对文本的精读与细读,挖掘出《金瓶梅》超越时代的现实意义。她认为,这部小说之所以能够流传至今,并且依然能够引起我们的思考,正是因为它深刻地揭示了人性的普遍性弱点和一些社会结构性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在不同时代都有可能重演。 书中对权力的滥用、金钱的腐蚀、以及人性的阴暗面的描绘,在当今社会依然具有警示意义。我们依然会看到因为权力而产生的腐败,因为贪婪而引发的悲剧,以及因为虚伪而导致的人情冷暖。因此,重读《金瓶梅》,不仅仅是对历史的追溯,更是对现实的审视。 叶思芬强调,《金瓶梅》并非一部简单的“淫书”,其“淫”并非仅仅指生理上的情欲描写,更多的是指精神上的堕落与道德上的沦丧。那些沉溺于享乐、追逐虚荣、丧失良知的人物,都在某种程度上“淫”于物欲与情欲之中,最终走向毁灭。 本书在解读《金瓶梅》时,也注意到了小说叙事方式的独特性。它打破了传统小说的英雄叙事,将目光聚焦于市井小民的日常生活,细致入微地展现了那个时代社会的方方面面。这种“白描”式的叙事,使得小说具有极强的真实感,仿佛让读者身临其境,亲眼目睹那个时代的繁华与败落,以及人心的起伏与沉沦。 《叶思芬说金瓶梅:世道与人心》一书,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个更全面、更深入的《金瓶梅》阅读指南。它希望能够帮助读者超越那些片面的、污名化的解读,去发现《金瓶梅》真正的艺术价值与思想深度。通过对“世道”与“人心”这两个宏大主题的深入探讨,本书带领我们一同走进《金瓶梅》的世界,在那里,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一个古老的故事,更是一面映照着我们自身,映照着我们所处时代的深刻镜子。这本书,是一次关于历史、人性与社会的深度对话,它邀请每一位读者,一同去探索,去思考,去体悟。

用户评价

评分

“叶思芬说金瓶梅:世道与人心”这个书名,像是一把钥匙,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金瓶梅》深层含义的大门。我一直觉得,《金瓶梅》不只是一部小说,它更是一面映照时代与人性的镜子。但镜子里的影像常常模糊不清,需要有人来清晰地解读。叶思芬老师的名字,预示着这次解读将充满智慧与洞察。我最期待的是,她如何将“世道”这个宏大的时代背景,与“人心”这个更为细腻和普世的主题巧妙地结合起来。是借由繁华的景象勾勒出社会的腐朽,还是通过人物的命运揭示人性的善恶?是剖析那个时代的权力结构、经济运行对个体命运的影响,还是深入挖掘人物内心深处的欲望、恐惧与挣扎?我深信,叶思芬老师一定能以其独到的视角,让我们重新认识《金瓶梅》,不仅看到那个时代的中国,更看到跨越时空的普遍人性。这本书对我来说,是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让我能更深刻地理解历史,也更深刻地理解我们自己。

评分

“叶思芬说金瓶梅:世道与人心”这个书名一出来,我就被深深吸引了。近年来,关于《金瓶梅》的研究和解读层出不穷,但很多要么过于学术化,让人望而却步,要么流于猎奇,失了原著的深度。叶思芬老师的名字,在我这里一直和严谨、深刻、人文关怀联系在一起。所以,当我知道她要解读《金瓶梅》时,就满怀期待,并且深信她一定能从一个全新的、更贴近当下的角度,来剖析这部伟大的小说。我尤其好奇她如何将“世道与人心”这两个宏大的主题,通过《金瓶梅》这个具体的语境进行阐释。是展现那个时代的社会百态,还是挖掘人性的复杂幽深?亦或是二者兼而有之,将时代背景下的个体命运与普遍的人性弱点相结合?这本书的出现,仿佛是我在众多解读中寻找到了一盏明灯,预示着一次深刻的心灵对话和智识的洗礼。我迫不及待地想看到,叶思芬老师是如何用她的笔触,为我们打开《金瓶梅》的另一扇门,让我们重新审视那些在历史长河中从未改变的世事变迁与人心百态。

评分

“叶思芬说金瓶梅:世道与人心”这个书名,一下子就抓住了我作为读者最核心的好奇点。我一直觉得,《金瓶梅》之所以伟大,不在于它的“色情”或者“道德批判”,而在于它对那个时代社会肌理和人性弱点的精准描绘。然而,要真正读透,尤其是理解其背后的“世道”和“人心”,绝非易事。叶思芬老师的介入,让我看到了这次解读的不同寻常。我期待她能带我们跳出“淫书”的窠臼,去深入挖掘小说中关于社会权力运作、阶层固化、财富分配以及各种人际关系如何被时代洪流裹挟的深刻描绘。更重要的是,“人心”部分,我希望她能细腻地分析书中人物的动机,他们的爱恨情仇,他们的欲望挣扎,以及在特定社会环境下,人性是如何扭曲、异化,或者在绝境中闪烁出微光。这本书对我而言,更像是一次关于社会学和心理学的导览,通过《金瓶梅》这部经典,去洞察历史的演变和人性的永恒。

评分

从一个普通读者的角度来说,“叶思芬说金瓶梅:世道与人心”这个书名,给人的第一感觉是既有学术的厚度,又不失大众的可读性。我一直觉得《金瓶梅》是一部非常“糙”但又极其真实的小说,它赤裸裸地展现了人性的各个层面,以及当时社会方方面面的运作。但要真正读懂它,光靠自己摸索是远远不够的。你需要有人能帮你理清线索,点拨迷津。叶思芬老师的名字,在我看来,就代表了这样一种能力——她能将复杂的事物剥茧抽丝,用清晰易懂的方式呈现出来,同时又不失思想的深度。我特别期待她在书中能够不仅仅停留在故事的叙述,而是能真正触及到“世道”和“人心”这两个关键词。比如说,她是如何看待当时社会的等级制度、经济状况对人物命运的影响?又或者,她如何解读书中人物的欲望、挣扎、善恶,以及这些人性特质在任何时代都不会过时的普遍意义?这本书对我来说,就像是一场邀请,邀请我跟随一位智者,共同去探索《金瓶梅》这部巨著背后更深层次的含义,去理解那个时代,也去反思我们自己的时代。

评分

“叶思芬说金瓶梅:世道与人心”这个书名,就像是给我一个久远而神秘的宝盒,而叶思芬老师则是那位拥有独特钥匙的向导。我一直对《金瓶梅》的复杂性感到既着迷又困惑。它就像一面哈哈镜,映照出那个时代的腐朽与繁华,更映照出人性的光明与黑暗。但要透过这面镜子看到真实,需要极高的洞察力和解读能力。叶思芬老师的名字,对我而言,就是这份能力的保证。我非常好奇她是如何处理“世道”与“人心”这两个既独立又相互关联的概念的。她是会从宏观的社会结构、经济形态入手,来分析人物的生存状态和行为逻辑?还是会从微观的个体心理、情感欲望出发,去揭示人性的普遍规律,再将其置于时代背景下进行考察?我猜想,她一定能找到一个绝佳的平衡点,既能让我们看到那个时代的真实图景,也能让我们在书中的人物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感受到某种跨越时空的共鸣。这本书的出现,对我来说,是期待已久的一次文学盛宴,我希望能从中获得关于那个时代、关于人性,以及关于我们自身的新认识。

评分

众人物的闲讲漫谈。107段,做的也不是红楼梦的茄鲞,就上叶老师自己最喜欢说的金瓶梅里的&ldquo;炖烂下饭&rdquo;,谁来了看没看过书的都端出来就可以热气腾腾的现吃。

评分

台湾语言腔调很浓,读此书闻到一股菜场大妈的味道

评分

书不错,值得读一读

评分

快递员速度太慢了

评分

这套金瓶梅解读丛书很生动,很细致!

评分

叶思芬说金瓶梅:世道与人心,好书推荐。

评分

看评价买的,还没有看

评分

很好的产品!发货速度很快,送货速度也很快,包装很好没有破损,强烈推荐大家购买

评分

喜欢的书,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