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漫诗词请》宋词系列选择了几位有特点、具人格魅力、作品流传久、历代读者感兴趣的词人。其中,苏轼、辛弃疾是豪放派的代表,李煜、李清照、柳永是婉约派的代表。本丛书以通俗语言诠释经典词作,以经典词作彰显古人智慧,以古人智慧诠释今人人生,进而体悟经典的普适智慧。
辛弃疾,是开一代词风的伟大词人,也是一位能征善战的民族英雄。他的作品中,时代感和使命感更强,他始终把洗雪国耻、收复失地作为自己的毕生追求。抗金复国是其作品的主旋律,其中也不免带有对现实的悲叹与愤懑。在苏轼之后,他的文学地位很高,后人将其二人以“苏辛”并称。《辛弃疾—刀锋上的渴望 》以时间为线索,在其气吞山河的作品中追寻其人生轨迹,表现词人的铁血豪情及英雄失路之感。情感浓烈是辛弃疾的性格特征,本书也以此为基调,表现其慷慨悲歌、激情飞扬,除此之外,辛弃疾词作题材较宽,包括朋友之情、恋人之爱、田园风光、民俗人情甚至读书感受等等,开创了很多先河,这也使得本书有了更多视角,避免读者出现阅读疲劳。
李清照 本书根据李清照的人生经历和词风,大概划分为三个部分:少女时期的她词风自然清丽;婚姻中的她饱尝相思之苦,词风优美缠绵;晚年时颠沛流离,字里行间充满情殇、国恨。唐宋时期,词作者多为男性,作品展现艳情幽怀、仕途沉浮,李清照作为一名开明女子,其作品中的女性本位便别有一番玩味的空间,同样经历着情感变迁、国家兴亡的她,视角是独特的,才情是不可越的,既有“人比黄花瘦”的柔情似水,又有“天接云涛连晓雾”的豪情万丈。李清照一生的爱与哀愁都浓缩在她的词作之中,耐人细细品味。
李煜 本书按照其词作的风格划分章节。前期多写一些反映宫廷生活和男女情爱的题材,后期则多是由亡国所带来的关于社会人生的深层思考。李煜是南唐第三任皇帝,史称李后主,在中国词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被后人称为“千古词帝”。虽为一国之君,但李煜性格优柔寡断,喜风月而无心于权力的争斗,他甚至恨自己为何出身于帝王之家,经历常人无法感知的兴衰荣辱。李煜是个才子,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在诗文领域颇有造诣,尤以词的成就*高。本书按照其作品的风格划分章节,比如降宋之前,李煜多写一些反映宫廷生活和男女情爱的题材,降宋后,则满怀亡国的悲痛,《虞美人》《浪淘沙》《乌夜啼》等名作都是在这一时期创作的。作为一个词人,身份的特殊使得他具有更多的传奇色彩,也使得这本词传拥有了更多的表现层次。本书立足于李煜的作品,以史实和适当的细节联想表现其丰富多彩的一生。本书分为三个部分,60小节,每一节围绕一首词作,来表现他的爱情、人生感触或是仕海沉浮。
苏轼 本书将苏轼的生平与词作完美地结合起来,让读者读到美感,也读到人生。在才俊辈出的宋代,苏轼可说是一朵奇葩,他在诗、文、词、书、画等许多方面均取得了登峰造极的成就,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文学和艺术天才。针对宋词创作而言,他被认为是“豪放派”的代表人物,作品旷达、大气,有“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豪迈,但他却同样可以写出清丽柔软的婉约文字,道出“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的相思别离。他的一生逸事很多,无论是家庭还是仕途,都带有传奇色彩,成为今人写不尽、道不完的素材。柳永,北宋词人,婉约派四大旗帜之一,在四旗中号“情长”,因其笔法细腻,在当时有“豪苏腻柳”之说法。
柳永 在慢词的创作上有开山之功,从根本上改变了唐五代以来词坛上小令一统天下的格局,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由于柳永善于以词作表现各种心境,笔法直接、描写大胆,其词中的世俗女子常常是大胆而主动地追求爱情,无所顾忌地坦陈对爱情的渴望,这也使得他在当时的主流舆论中是有争议的,也使得他的词传更有发挥的空间和余地,本书以柳永的词作类别划分结构,表现其仕途坎坷、生活潦倒和儿女情长,还原其不平凡的悲壮人生。
不得不说,苏轼的词篇幅之大,气魄之宏,在这套书中得到了很好的展现。我之前总觉得苏轼是一个豪放派的代表,但在读了他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时,那种“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开阔胸襟,以及“欲与天公试比高”的凌云壮志,真的让人心潮澎湃。但书中也收录了他许多写景状物的词,比如《饮湖上初晴后雨》,寥寥几笔便勾勒出西湖晴雨两般的美景,充满了生活情趣。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对苏轼人生际遇的阐述,他虽然屡遭贬谪,却始终保持着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这种精神力量也深深地渗透在他的词作中。读他的词,仿佛能感受到他面对困境时的从容与洒脱,那种“一蓑烟雨任平生”的境界,是很多人一生都无法企及的。这本书让我看到了苏轼作为一位文学巨匠的全面性,他既有“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壮阔,也有“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的洞察。
评分辛弃疾的词,给人的感觉是磅礴大气,充满阳刚之气。他“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的词句,读来就让人热血沸腾,仿佛能看到一位将军在战场上奋勇杀敌的场景。书中对他一生报国无门的经历,以及这种经历如何让他笔下的词充满了“壮怀激烈”的矛盾情感,有着详细的介绍。我特别欣赏他词中那种强烈的爱国情怀和杀敌报国的渴望,即使身处乱世,也从未放弃对国家民族的担当。他的词,不像李煜那样沉溺于哀伤,而是充满了抗争的力量和不屈的意志。读他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那种“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的感慨,以及“壮士扼虎,誓灭胡奴”的决心,都让人肃然起敬。这本书让我看到了宋词中另一种风格的存在,它不只是风花雪月,更能承载家国情怀和民族大义。
评分李煜的词,可以说是这套书中最为令人心碎的部分。他的词,很多都带着亡国之君的悲怆和悔恨,那种“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无尽哀愁,读来真是字字泣血。书中对他从帝王到阶下囚的身份转变,以及这种转变如何深刻影响了他的词风,有着细致的描绘。我特别喜欢他写宫廷生活和爱情的词,比如《虞美人》,虽然是写自己的悲惨境遇,但其中对往日美好时光的追忆,那种“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的物是人非之感,以及“春花秋月何时了”的时光流逝,都触动了内心最柔软的地方。这本书让我深刻体会到,李煜的词不仅仅是悲伤的宣泄,更是一种对逝去美好的留恋,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慨叹。他的词,就像是一曲挽歌,诉说着一个王朝的覆亡,一个君王的无奈,也让我们看到了文学在极端困境中依然能绽放出的独特魅力。
评分柳永的词,则以其婉约细腻,描绘市井生活而著称。书中对他“凡有井水处,皆能歌柳词”的广泛流传,以及他词作中对都市风情、男女情感的描绘,有着细致的解读。我一直觉得柳永的词,有一种独特的都市气息,他善于捕捉生活中的点滴细节,将之融入词中,读来既生动又亲切。例如他写京城繁华景象的词,那种“烟柳繁华,车水马龙”的描写,仿佛将人带入了那个繁华的宋代都市。而他写男女之情,也丝毫不矫揉造作,而是充满了真挚的情感,比如“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那种生离死别的伤感,让人感同身受。这本书让我领略到,宋词的魅力远不止于文人墨客的案头之作,它也能走进市井,触动普通人的情感,成为大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柳永的词,就像一幅幅生动的市井画卷,也让我看到了宋词的另一面。
评分收到这套《宋词 李清照+苏轼+李煜+辛弃疾+柳永(漫漫诗词情 套装共5册)》已经一段时间了,虽然之前也接触过不少宋词,但真正系统地去品读,还是从这套书开始的。我尤其喜欢其中关于李清照的部分,感觉像是走进了一位才女细腻敏感的内心世界。她的词,无论是描绘风花雪月,还是抒发家国愁绪,都带着一种天然的灵气和深沉的情感。读她的《声声慢》,那种“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开篇,仿佛一下子就将人拉入了那种迷茫、失落的心境。而且,书中对李清照词作的赏析也十分到位,不仅仅是字面的解读,更深入地挖掘了她生活背景、情感经历对创作的影响,让我更能体会到她词中的“怨”与“愁”是如何从生活而来,又如何升华为艺术的。那些关于她晚年漂泊无依的描述,读来令人唏嘘,也更能理解她词中那份难以言说的凄凉。这本书就像一面镜子,映照出一位女性在时代洪流中的坚韧与脆弱,也让我对宋词的理解又增添了一层深度,不再仅仅是文字的堆砌,而是鲜活的情感和深刻的生命体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