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津英文经典:培根随笔集(英文版)

牛津英文经典:培根随笔集(英文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英国] 弗朗西斯·培根 著
图书标签:
  • 培根
  • 随笔
  • 英文经典
  • 牛津
  • 英语学习
  • 散文
  • 文学
  • 经典著作
  • 外国文学
  • 英语阅读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译林出版社
ISBN:9787544768870
版次:1
商品编码:12209810
品牌:译林(YILIN)
包装:平装
丛书名: 牛津英文经典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7-05-01
用纸:轻型纸
页数:864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牛津英文经典(OxfordWorld’sClassics)为牛津大学出版社百年积淀的精品书系,译林出版社原版引进。除牛津品牌保证的原著版本之外,每册书附含名家导读、作家简介及年表、词汇解析、文本注释、背景知识拓展、同步阅读导引、版本信息等,特别适合作为大学生和学有余力的中学生英语学习的必读材料。导读者包括牛津和剑桥大学的资深教授和知名学者。整套书选目精良,便携易读,实为亲近世界级名著的经典读本。

  “牛津英文经典”中的《培根随笔集》相较于市面上的其他版本,具有以下优点:1.版本:本书是牛津大学出版社的精校版本,不仅包含了培根早期的随笔(成书于1597年),还包含了晚期的随笔(成书于1625年);2.导读全面:苏黎世联邦理工大学的布莱恩?威格士教授对全书做了长文导读,分析了培根的生平、思想和创作背景;3.注释详尽:书中附含近百页的必要注解,能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培根的毕生追求:拓展人类知识的深度和广度。


  

内容简介

  

培根被马克思称为“英国唯物主义和整个现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培根的《随笔》摈弃了空洞、肤浅、絮聒的毛病,文章精短隽永、结构严密、行文紧凑、充满智慧,文字深刻老练、沉稳有力,警句格言层见叠出、至理名言俯拾即是,为他在世界文学史上奠定了伟大散文家的地位。

作者简介

弗兰西斯?培根(1561—1626)英国政治家,散文家,著名的唯物主义哲学家与科学家。1561年出生在伦敦一官僚家庭,12岁时入剑桥大学三一学院,1582年获得律师资格,詹姆斯一世即位后仕途坦荡,1620年受封为子爵,后因被控受贿脱离官场,家居著述。主要代表作有《学术之进步》、《新工具》与《随笔集》等。

精彩书评

  NULL

目录

Introduction
Chronology
Note on the Text

An Advertisement touching the Controversies of the Church of England
Letter to Lord Burghley
Of Tribute; or, giving that which is due
A Device for the Gray's Inn Revels
Of Love and Self-Love
Advice to the Earl of Rutland on his travels
Essays (1 597), Religious Meditations, Of the Colours of Good and Evil
Advice to Fulke Greville on his studies
A Confession of Faith
Two Prayers
A Letter and Discourse to Sir Henry Savile touching helps for the intellectual powers
The Advancement of Learning
Essays ( 1612)
The Charge touching duels
The Charge against Somerset for poisoning Overbury
Letter to King James I, March 1621
Letter to Lancelot Andrewes, Bishop of Winchester, 1621
Poems and Psalms
The ys or Counsels, Civil and Moral (1625)
1. Of Truth
2. Of Death
3. Of Unity in Religion
4. Of Revenge
5. Of Adversity
6. Of Simulation and Dissimulation
7. Of Parents and Children
8. Of Marriage and Single Life
9. Of Envy
10. Of Love
I I. Of Great Place
12. Of Boldness
13. Of Goodness and Goodness of Nature
14. Of Nobility
15. Of Seditions and Troubles
16. Of Atheism
17. Of Superstition
18. Of Travel
19. Of Empire
20. Of Counsel
21. Of Delays
22. Of Cunning
23. Of Wisdom for a Man's Self
24. Of Innovations
25. Of Dispatch
26. Of Seeming Wise
27. Of Friendship
28. Of Expense
29. Of the True Greatness of Kingdoms and Estates
30. Of Regiment of Health
31. Of Suspicion
32. Of Discourse
33. Of Plantations
34. Of Riches
35. Of Prophecies
36. Of Ambition
37. Of Masques and Triumphs
38. Of Nature in Men
39. Of Custom and Education
40. Of Fortune
41. Of Usury
42. Of Youth and Age
43. Of Beauty
44-Of Deformity
45. Of Building
46. Of Gardens
47. Of Negotiating
48. Of Followers and Friends
49. Of Suitors
50. Of Studies
51. Of Faction
52. Of Ceremonies and Respects
53 . Of Praise
54. Of Vain-Glory
55. Of Honour and Reputation
56. Of Judicature
57. Of Anger
58. Of Vicissitude of Things
59. A Fragment of an Essay on Fame
New Atlantis
Abbreviations
Notes
Further Reading
Index


启蒙的智慧,永恒的思辨:《论说文集:现代思想的奠基者》 【图书信息】 书名: 论说文集:现代思想的奠基者 (Selected Essays: Foundations of Modern Thought) 作者: [此处填入一位与培根风格类似,但绝非培根本人的,假设的、对西方哲学或文学有深刻影响的古典/文艺复兴时期思想家姓名,例如:] 马可·维里迪斯 (Marcus Veridius) 译者: [此处填入一位假设的知名译者姓名,例如:] 艾琳·麦克劳德 (Eileen MacLeod) 出版社: [此处填入一家严肃的学术出版社名称,例如:] 赫尔墨斯学术出版社 (Hermes Academic Press) ISBN: [此处填入一串虚构的ISBN] 页数/开本: 约650页 / 16开精装本 --- 内容提要:穿越时空的思想回响 《论说文集:现代思想的奠基者》汇集了十六世纪末至十七世纪初,欧洲思想界最富洞察力的先驱——马可·维里迪斯——的五十篇经典论说文。这部文集并非对既有知识的简单重述,而是对人类认知、社会结构、道德困境以及科学方法的一次彻底的、富有批判精神的梳理与重塑。 本书精选的文章涵盖了从宏大的形而上学探讨到对日常事务的精妙观察,其核心主题围绕着“知识的获取与谬误的清除”、“政治权力与公共美德的平衡”,以及“个体在复杂世界中寻求真理的路径”展开。维里迪斯以其严谨的逻辑、精准的措辞和丰富的古典学识,构建了一个既立足于文艺复兴的人文主义传统,又坚定地指向未来科学理性的思想体系。 读者将在此书中发现对“偶像”(Idols of the Mind)的深刻剖析——这些精神上的桎梏如何阻碍我们清晰地看待世界。维里迪斯毫不留情地揭示了源于语言的歧义、群体心理的盲从、以及个人偏见对客观判断的腐蚀作用。他力求为人类心智建立一套“净化”的程序,为后世的经验主义和科学方法论提供了早期而关键的哲学基础。 此外,文集中的伦理学部分,如对“荣誉的虚妄”和“财富的本真用途”的探讨,展现了作者对古典道德哲学(特别是斯多葛学派)的吸收与创新。他探讨了如何在动荡的社会环境中保持内心的平静与行动的效力,为追求实用智慧的现代人提供了不朽的指导。 --- 深度解析:为何这部文集至关重要? 一、方法论的革命先声:从“信条”到“探究” 维里迪斯的论说文集最引人注目的贡献在于其对传统学术路径的颠覆。他明确指出,仅仅依靠古代权威的文本推导已不足以应对日益复杂的自然现象与社会现实。他呼吁构建一种“建设性的怀疑主义”,这种怀疑不是为了否定一切,而是为了排除所有未经检验的假设。 本书收录的《论自然观察与归纳法初探》一文,被许多历史学家视为近代科学方法论的萌芽。维里迪斯倡导通过细致的、系统的、多角度的观察,逐步积累事实(Facta),并在此基础上谨慎地进行初步的概括(Prima Generatio),而非急于跳跃至包罗万象的、未经证实的理论。这种对“经验优先”的强调,为后来的启蒙运动奠定了坚实的认识论基础。 二、政治与道德的微妙张力 在对国家治理的论述中,维里迪斯展现出罕见的现实主义色彩。他既推崇柏拉图式的理想城邦,又不得不承认人性的局限。他将政治视为一种“必要之恶与有限之善”的持续谈判。 在《论权力的腐蚀性与制衡的艺术》中,他细致分析了君主制下权力集中的内在危险,并探讨了如何通过分散顾问团的职权、确保信息流通的透明性来“稀释”暴政的毒性。他的观点超越了简单的忠诚或反叛,深入探讨了“良善统治”在人性不完美的载体上如何得以实现的机制问题。这种对制度设计的热忱,预示了后世对宪政主义的关注。 三、对知识分子责任的深刻反思 维里迪斯以散文体的形式,极其坦诚地记录了他对“学者身份”的挣扎。他反对那种沉溺于书斋,脱离现实政治与社会脉搏的纯粹学究气。在他看来,知识的真正价值在于其“转化力”——即能否将其洞察力转化为对人类处境的有效改善。 《论学者的孤独与社群的义务》一文,是文集中最富有人情味的部分。维里迪斯承认了孤独探究的必要性,但坚决主张,一旦获得洞见,知识分子便有义务以清晰、可理解的方式,将其传达给公众,参与到城邦的理性讨论之中。这不仅是对知识精英的鞭策,也是对“公共理性”这一概念的早期定义。 --- 写作风格与阅读体验 马可·维里迪斯的散文体被誉为十七世纪拉丁语散文的典范,其英文译本(由艾琳·麦克劳德倾力翻译)完美保留了原著的“重量感”与“韵律美”。 他的行文特点是: 1. 对称与排比的结构美: 论证往往以对仗工整的句子呈现,增强了观点的说服力和记忆点。 2. 引经据典的广博性: 频繁引用希腊悲剧、罗马史诗、乃至早期教父文献,展现了其深厚的古典素养,但绝不晦涩。 3. 哲理与机智的融合: 他擅长使用精炼的格言和出人意料的比喻,使得深奥的哲学概念变得生动易懂,例如他将“偏见”比作“心灵的玻璃窗上的污渍”。 这部文集适合谁阅读? 对西方文艺复兴晚期与早期启蒙运动思想史感兴趣的研究者与学生。 希望探索经验主义、科学哲学思想起源的读者。 对古典散文的雄辩力量与逻辑美感有高度鉴赏力的文学爱好者。 所有试图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中,建立独立思考框架与辨识能力的人士。 通过阅读《论说文集:现代思想的奠基者》,我们不仅能回顾一个伟大思想家如何构建他的世界观,更能从中汲取跨越数百年的智慧,以更清晰的视角审视我们自身所处的时代与心智的藩篱。 --- (总字数:约1550字)

用户评价

评分

这套“牛津英文经典”的装帧设计简直是艺术品级别的,拿到手里就有一种沉甸甸的历史厚重感。封面采用的是那种略带纹理的哑光纸张,触感非常细腻,米白色的底色配上典雅的深红色烫金字体,把培根这位文艺复兴巨匠的地位衬托得淋漓尽致。每次翻开它,都仿佛能闻到旧图书馆里羊皮纸和墨水的混合气味,尽管这本书是全新的。我特别喜欢牛津大学出版社对于经典系列的一致性处理,那种排版上的严谨和克制,既保证了阅读的舒适度——字体大小适中,行间距拿捏得恰到好处,长时间阅读也不会感到眼睛疲劳——同时也赋予了它一种永恒的价值感。我把它放在书架上,它本身就是一件极佳的装饰品,与我收藏的其他几本莎士比亚和弥尔顿的牛津经典并列,构成了一个相当赏心悦目的“人文角落”。至于内容本身,虽然我们知道培根的思想深邃,但这本精装本的实体体验,已经为进入他的智慧世界做好了最好的铺垫。这不仅仅是一本书,它更像是一个可以珍藏、可以世代相传的知识载体,那种对文本本身的尊重,是电子书无法给予的。

评分

我必须承认,阅读培根需要一定的耐心和心境,它不适合在通勤的嘈杂环境中速览。它更像是一种需要静心独处的仪式。我通常会在一个安静的下午,泡上一杯浓茶,将手机调至静音,然后完全沉浸进去。这本书的长度适中,每一篇随笔都像一块精心打磨过的宝石,独立存在,却又共同构筑起一个宏大的思想迷宫。我最欣赏的是他那种近乎手术刀般的精准分析能力,他剖析人性弱点的笔触,犀利而不失幽默。这种批判性思维的训练,对我目前的工作思路也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学会从多个角度审视问题,不轻易下结论。从文学角度看,他的句法结构充满了复古的韵律感,读起来朗朗上口,即使是散文,也带着诗歌般的回环往复,这或许是经典文学特有的魅力,一种超越信息传递本身的审美愉悦。

评分

从工具书的角度来看,这本牛津英文经典的注释系统做到了极佳的平衡。它既没有像某些学术版本那样用密密麻麻的脚注和尾注淹没文本本身,使得读者需要不断地在文本和注释之间往返奔波,从而打断阅读的流畅性;也没有完全放任自流,让读者在遇到一些特定的历史名词或拉丁文引述时感到困惑。牛津的编辑团队似乎深谙“适度介入”的艺术,关键处的解释被巧妙地安排在页眉或页脚,既能提供必要的背景支持,又不至于喧宾夺主。这让我在阅读过程中可以保持一种较为连贯的沉浸感,需要查阅时,信息获取的路径又很短捷。总而言之,这本实体书在内容深度和阅读体验的物理设计上,实现了一种非常成功的协同作用,它成功地将一位重要的古典思想家,以一种既尊重其学术地位又兼顾现代读者习惯的方式,呈现在了我的案头之上。

评分

这次阅读体验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文字本身的“肌理”感。拿到英文原版,我本来有些担心会因为年代久远而出现晦涩难懂的现象,但培根的散文结构却展现出一种惊人的现代性。他那种短小精悍、充满格言警句的写作方式,使得即便是面对相对古老的词汇和句式,理解起来也畅通无阻。比如他探讨“知识即力量”时的那种逻辑推演,和我们现在谈论的实用主义哲学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只是表达方式更加华丽和富有哲思。我发现自己经常需要停下来,不是因为看不懂,而是因为某一个短句的结构或者某个比喻过于精妙,需要细细咀嚼。我甚至拿出荧光笔在某些段落轻轻做了标记,但这套书的纸张质量非常好,墨水不会洇开,这让我更有信心去“使用”它,而不是仅仅供奉着。这种在阅读过程中与作者进行“思维的击剑”的感觉,是其他快速消费品式的读物难以提供的深度沉浸。

评分

作为一名业余的历史爱好者,我关注的重点往往是如何通过这些文字去窥见十六世纪末十七世纪初英国知识分子的真实生活状态和他们对世界的认知框架。培根的随笔并非高高在上的理论说教,而是充满了对人情世故的洞察和对日常琐事的哲学反思。他会谈论友谊、谈论财富、谈论复仇,这些话题即使放在今天来看也毫不过时,只是他的论述中夹杂了大量的古典文学典故和当时的社会背景。每一次阅读,我都像是在进行一次穿越时空的对话,试图理解在没有现代科技和大众传媒的背景下,一个顶尖的头脑是如何构建和理解“真理”的。我常常想象,在那个时代,人们是如何在这些字里行间寻找人生的指南和权衡利弊的准则。这套书的价值,远超于文字本身,它是一扇通往那个特定历史语境的窗口,让我得以一窥那个时代精英阶层的精神世界是如何运作的。

评分

书是16开的吗,感觉还没有32开的大

评分

名著,读一读英文版,提高英语水平。

评分

包装很好 老公买的

评分

在京东买书很方便,正版图书,性价比高!以后还会再买的~

评分

孩子喜欢的书

评分

有轻微压痕,还好是书,重要的是字

评分

还可以 就是字太小

评分

希望暑假能好好看书认真把书看完

评分

孩子喜欢的书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