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里邦国志

道里邦国志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伊本·胡尔达兹比赫 著
图书标签:
  • 历史
  • 地方志
  • 道里邦
  • 民族
  • 文化
  • 风俗
  • 地理
  • 社会
  • 民俗
  • 记录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华文出版社
ISBN:9787507546088
版次:1
商品编码:12218295
包装:软精装
开本:16
出版时间:2017-09-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80
字数:190000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道里邦国志》记有各地之间的路程、商货及其质量与价格、商路上的食宿条件、海港与海上航程等情形,为读者描绘出一个存在于9 世纪的国际贸易路线图。其范围之大,几乎把整个文明世界都包括了进去,东面记有倭国、新罗、麻逸、香料群岛及中国;西面记有法兰克、安达卢西亚、比勒陀尼亚。它详细地介绍了犹太商人、罗斯商人及伊斯兰帝国的穆斯林商人在国际贸易中的积极作用。《道里邦国志》尤其对中国的诸港口、河流、物产以及海上航程等情况有着较为具体的记述。

² 另附《税册及其编写》,其内容与《道里邦国志》大体相同,两位作者似乎使用的是同一种素材。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伊本·胡尔达兹比赫,本名艾布·卡西姆。生于公元820 年, 卒于912年。曾担任过阿拔斯王朝杰贝勒省的邮政、情报长官,是哈里发穆尔台米德(870-893 年在位)的挚友,得其尊宠。他博学多才,著述宏富,《百科索引》列有其撰写的九部书的书名。麦斯欧迪在其《黄金草原》一书中,称颂《道里邦国志》为“一部珍贵的书,它是取之不尽的宝藏,始终都可以从中得到教益和知识”。

译者简介

² 宋岘,研究员,1946 年生于吉林省,毕业于解放军外国语学院阿拉伯语专业。1978年进入中国社会科学院,相继在世界宗教研究所编译室、历史研究所中外关系史研究室、世界历史研究所古代中世纪研究室工作。主要著作有《中国与阿拉伯文化交流史话》《回回药方考释》《古代波斯医学与中国》等。


目录

引?言 / 001

塞瓦杜 / 005

塞瓦杜(省)的估定收税额 / 008

塞瓦杜省的收税总额 / 012

古代地球上的诸国君主及其王国 / 014

东方的情形 / 018

到东方去的海上航程 / 053

西方的情形 / 063

杰尔毕的情形 / 105

台义曼的情形 / 113

帝国的邮传驿站 / 139

拉赞尼亚犹太商人的商道 / 140

罗斯商人的经商道路 / 141

商人们的陆路行程 / 142

四大文明地区 / 143

大地上的奇迹 / 144

奇异的建筑 / 146

附:《税册》及其编写 / 167

第一章?关于通往东、西各方的邮政、

邮传驿站、道路的记载 / 169

第二章?(第六篇)关于地球上文明

地区的分布 / 205

第三章?关于文明大地所临诸海之位置 / 206

第四章?关于山脉 / 208

第五章?关于诸河、诸泉水及诸大干河 / 209



精彩书摘

引?言

信士的长官的臣仆—艾布·卡西姆·欧拜杜拉·本·阿卜杜拉·伊本·胡尔达兹比赫撰写此书。书中,他描绘了地球的形象、特征,讲述了地球上存在的各族人民及其国家、道路等情形。

艾布·卡西姆说,大地像球一样是圆的。地球如蛋黄处在禽蛋的中心一样,位于天体的中心。大气从各方面吸引着地球,使地球固着于天体内。大气也吸引着地球上的生物,但是,地球的吸引力更大些,它像磁石一样吸引着沉重的物体。横贯地球东、西的赤道将地球分成南、北两个半球。像黄道带是天球上最长的圆形线一样,赤道乃是地球上最长的一条圆形线。赤道是地球的长,地球的宽(线)始于南极,终至北极。南极上空有老人星座,北极上空有熊星座。赤道是地球的周长,将等分成360经度,每度等于25法尔萨赫(Farsakh)。每法尔萨赫等于12,000腕尺(Dhirā‘)。每腕尺等于24乌斯巴(Usba‘)。每乌斯巴等于六颗依次排列在一起的大麦粒(哈伯,?abbāt al-Sha‘īri)那么长。赤道全长为9,000法尔萨赫,赤道与地球南、北两极的每一极之间,被等分成90个星盘度,纬线是横向的圆。在赤道北24度以外的大地上才有人烟。其他地方均为汪洋所没,我们生活在大陆的靠北的四分之一的土地上。大陆靠南的四分之一土地,由于天气酷热而人迹罕至。在我们下面的南半球,是人们无法居住的。这北四分之一同南四分之一加在一起,又分成七个地带。托勒密在其著作中曾记载了其时代各个地带的城市,共有4200座。

……



《山海异录》 《山海异录》是一部融汇了古老传说、地理奇闻与民间叙事的巨著。它并非一次性成书,而是历经数代抄录、增补,最终汇聚成册的奇书。其内容包罗万象,从山川河流的脉络起源,到异兽灵物的形貌习性;从神秘国度的地理风貌,到古老氏族的风俗祭祀,无不细致描摹。 本书的开篇,作者(或编纂者)以恢弘的笔触勾勒出天地初开的混沌景象,随后便笔锋一转,将目光投向大地之上的种种奇绝。首先登场的,是关于“神山”的记述。这些神山非寻常山峦可比,它们耸立于云端之上,常年被缥缈的云雾缭绕,山巅之上,或许藏匿着不为人知的仙境,又或是栖息着超脱凡俗的神祇。作者对于这些神山的描绘,不仅关注其巍峨的高度、陡峭的坡度,更侧重于其独特的地质构造,例如哪些山脉由五彩斑斓的玉石构成,哪些山峰散发出奇异的光芒,又或是哪些山谷中隐藏着能医治百病的灵草。每一座神山的记述,都伴随着与之相关的神话传说,讲述着上古先民对自然力量的敬畏与想象。 紧随神山之后,是关于“异水”的篇章。这里的异水,并非我们熟悉的江河湖海。它们或是奔腾咆哮、蕴藏巨兽的洪流,或是清澈见底、能映照人心的泉眼,又或是蒸腾着迷雾、使人迷失方向的沼泽。作者对这些异水的描写,细致入微,不仅描述了水的颜色、温度、流速,更深入探讨了水体中蕴含的能量与影响。例如,某条河流的水,据说能让饮用者获得无穷的力量;另一条河流的水,则可能带来疾病与衰败。这些记述,往往与当地的居民生活、物产资源紧密相连,展现了古人对水资源复杂而多样的认知。 《山海异录》中令人最为着迷的部分,无疑是关于“异兽”的描绘。这些异兽形态各异,或凶猛骇人,或温顺可爱,或身披坚甲,或羽翼丰满。它们并非现实世界中的动物,而是融合了多种生物特征,拥有超乎寻常的能力。作者对于异兽的描写,堪称一本活的图鉴。每一条异兽的记载,都包含了其出没的地点、捕食的习惯、发出的声音,以及最重要的——它们的形状与特征。例如,书中会详细描述一种拥有狮子身体、人头、牛尾的怪兽,它如何在特定地域繁衍,以何种方式攻击猎物,以及其皮毛或骨骼可能具有的特殊功效。这些异兽的记述,既满足了人们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心,也反映了古人对自然界中潜在威胁的观察与警惕。 除了山川与异兽,《山海异录》还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幅关于“奇国”的图景。这些奇国并非存在于已知的地理疆域,而是隐藏在世界的边缘,或是平行于现实存在的另一维度。每个奇国都有其独特的自然环境、社会结构与风俗习惯。有的国家的人民,寿命悠长,生活安逸;有的国家则饱受战乱,民不聊生;有的国家,甚至没有固定居所,而是逐水草而居。作者对这些奇国的描绘,充满了神秘色彩,有时是通过远行的旅人带回的传闻,有时则是通过梦境或幻象的启示。这些记述,不仅丰富了古代的地理认知,更承载着古人对理想社会与生存状态的向往与思考。 书中还穿插着许多关于“方术”与“祭祀”的记载。方术,泛指古代各种神秘的技艺,如占卜、炼丹、符咒、驱邪等。作者对这些方术的描绘,细致地记录了其操作步骤、所需材料以及可能产生的效果。例如,某种丹药的配方,据说能使人延年益寿;某种符咒,能保护人免受恶灵的侵扰。这些记载,反映了古人对超自然力量的探索与利用,也为我们理解古代的科技与哲学发展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祭祀,则是古人与神灵沟通的重要方式。书中详细记录了各种祭祀的仪式、供品以及祈祷的内容,展现了不同氏族或国家对神灵的敬畏与崇拜。 《山海异录》的价值,不仅在于其丰富的内容,更在于其独特的叙事方式。作者(或编纂者)并未采取单一的视角,而是融合了多种信息来源,包括口头传说、地方志、个人见闻、甚至是梦境的记录。这使得本书的内容呈现出一种碎片化、但又充满魅力的风格。每一段记述,都像一颗颗散落的珍珠,需要读者自行串联,才能感受到其背后所蕴含的宏大世界观。 本书的语言风格古朴典雅,充满了古汉语的韵味。作者善于运用形象的比喻和生动的描绘,将那些难以想象的景象栩栩如生地呈现在读者眼前。例如,对于某种体型巨大的异兽,作者会将其比作一座移动的山峦;对于某种闪烁着奇异光芒的植物,则会形容其如同天上的星辰坠落凡间。这种艺术化的表达,使得《山海异录》在信息传递的同时,也具备了极高的文学价值。 总而言之,《山海异录》是一部充满智慧与想象力的奇书。它不仅是一部关于古代地理、神话、异兽的百科全书,更是一部承载着古人对世界认知、对未知探索、对生命思考的文化瑰宝。阅读此书,如同踏上一场穿越时空的奇幻旅程,领略那些曾经存在,或仅仅存在于想象中的绝美与奇诡,感受那份来自遥远洪荒的神秘与震撼。它将带领读者走进一个超越现实的领域,去探索那些被遗忘的角落,去聆听那些古老的传说,去感受那份永恒的关于奇迹与神圣的召唤。

用户评价

评分

我必须得说,《道里邦国志》在叙事结构上简直是个鬼才!它没有采取那种按时间线或者地域划分的传统方式,而是像一个经验丰富的说书人,把不同的故事线巧妙地编织在一起,时而聚焦于一个被遗忘的小人物的传奇经历,时而又跳跃到某个重大历史事件的关键节点,而且每次切换都衔接得天衣无缝,一点都不突兀。这种非线性叙事反而让我更加投入,就像在解一个巨大的谜题,不断地被新的信息所吸引,急切地想知道前因后果。更绝的是,作者在描绘人物的时候,绝不脸谱化,每个角色都带着鲜明的个性和复杂的动机,即使是作为反派出现的人物,也能让你看到他身上的闪光点,或者理解他为何会走向那个极端。我特别喜欢书中对一位曾经辉煌后来没落的家族的描写,那种盛衰的对比,人物命运的跌宕起伏,读得我唏嘘不已。书中还穿插了一些民间传说和轶事,这些碎片化的信息,虽然看起来与主线关联不大,但却极大地丰富了那个时代的文化底蕴,让我觉得这个邦国不只是存在于史书的记载中,而是真正有血有肉,有自己的故事和情感。

评分

讲真,《道里邦国志》的魅力还在于它那些令人拍案叫绝的细节!我之前看很多历史书,总觉得缺了点什么,就是那种“人味儿”。这本书不一样,它就像一部由无数个生动故事串联起来的史诗。作者在描绘某个历史人物的时候,不是简单地介绍他的功绩,而是会深入到他的生活细节,比如他喜欢吃什么,他的口头禅是什么,他与家人朋友之间的互动是怎么样的。这些微小的细节,瞬间就把一个抽象的历史人物变得鲜活起来,让我觉得他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人,有血有肉,有喜怒哀乐。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某个时期节日庆典的描写,那些热闹的场面,人们的欢声笑语,还有那些传承下来的仪式,都让我仿佛置身其中,感受到了那个时代的淳朴和热情。而且,作者在分析某个历史事件的时候,也常常会引用一些当时的书信、日记或者诗歌,这些一手资料的运用,让整个叙述更加真实可信,也更有感染力。读这本书,就像在翻阅一个巨大的宝藏,总能发现令人惊喜的东西。

评分

《道里邦国志》最让我着迷的地方,在于它提供了一种非常独特且富有启发性的视角来看待历史。与其说是历史书,不如说它更像是一部关于“存在”的哲学探讨。作者没有试图去给历史下定论,而是通过呈现大量的史料和细节,引导读者自己去思考和判断。我特别喜欢书中对不同权力结构的分析,不是那种僵化的政治学理论,而是通过一些生动的历史事件,比如权力斗争、改革尝试,来展现不同时期统治者和被统治者之间的动态关系。而且,书中对宗教信仰和民间习俗的描写也格外细腻,它让我看到了在物质条件相对匮乏的古代,人们是如何通过信仰来获得精神慰藉,如何通过习俗来维系社会秩序的。这种对精神世界的探索,让我觉得这本书不仅仅是一部历史著作,更是一次深入人心的文化之旅,它让我反思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以及不同文明在相似的困境中展现出的不同选择。

评分

这本书真的让我对“历史”这两个字有了全新的认识。我一直觉得历史书要么太宏大叙事,要么太琐碎细节,很难找到一个平衡点,但《道里邦国志》做到了。它并没有回避那些宏大的政治格局和军事冲突,但它更关注这些事件背后普通人的生活状态,以及那些看似不起眼的社会变革是如何逐渐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的。我最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对某个时期教育体系演变的描写,作者通过一个学童的视角,生动地展现了教育的普及程度、学习的内容以及社会对知识的态度。这种从微观入手,却能折射出宏观趋势的写法,让我觉得非常佩服。而且,书中对当时科技发展的描述也相当精彩,不是简单地罗列发明,而是深入探讨了技术是如何影响生产力,如何改变人们的日常生活,甚至是如何影响到军事策略的。它让我意识到,一个邦国的兴衰,不仅仅是君主的决策,更是由无数个微小的因素,无数个普通人的努力和选择共同作用的结果。

评分

啊,这本《道里邦国志》真是让我眼前一亮,说实话,刚拿到的时候,我没抱太大期望,毕竟“邦国志”这三个字很容易让人联想到那种枯燥乏味的官方史书,一堆流水账,读起来比念经还费劲。但翻开第一页,我就知道自己错了。作者的文笔有一种奇特的魔力,能把那些遥远的历史细节描绘得栩栩如生,仿佛我就是那个时代的亲历者。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某个时期社会经济结构的分析,不是那种干巴巴的理论堆砌,而是通过一个普通商人的视角,细致地展现了商品流通的复杂性和当时的商业网络是如何形成的。他甚至还描绘了酒馆里人们的谈笑风生,那些细微之处,比如人们对物价涨跌的议论,对朝堂政策的窃窃私语,都让我感受到了那个时代的脉搏。而且,书中对于不同邦国之间的文化交流也着墨不少,我之前一直以为古代的邦国之间就是打打杀杀,但这本书让我看到了另一种图景:文化的碰撞、技艺的传承,甚至还有一些风俗习惯是如何跨越疆界,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彼此。这种细腻的刻画,让我对那个历史时期的理解不再是冰冷的数据和事件,而是充满了人情味和生活气息。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