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裏邦國誌

道裏邦國誌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伊本·鬍爾達茲比赫 著
圖書標籤:
  • 曆史
  • 地方誌
  • 道裏邦
  • 民族
  • 文化
  • 風俗
  • 地理
  • 社會
  • 民俗
  • 記錄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華文齣版社
ISBN:9787507546088
版次:1
商品編碼:12218295
包裝:軟精裝
開本:16
齣版時間:2017-09-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280
字數:190000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道裏邦國誌》記有各地之間的路程、商貨及其質量與價格、商路上的食宿條件、海港與海上航程等情形,為讀者描繪齣一個存在於9 世紀的國際貿易路綫圖。其範圍之大,幾乎把整個文明世界都包括瞭進去,東麵記有倭國、新羅、麻逸、香料群島及中國;西麵記有法蘭剋、安達盧西亞、比勒陀尼亞。它詳細地介紹瞭猶太商人、羅斯商人及伊斯蘭帝國的穆斯林商人在國際貿易中的積極作用。《道裏邦國誌》尤其對中國的諸港口、河流、物産以及海上航程等情況有著較為具體的記述。

² 另附《稅冊及其編寫》,其內容與《道裏邦國誌》大體相同,兩位作者似乎使用的是同一種素材。


作者簡介

作者簡介

伊本·鬍爾達茲比赫,本名艾布·卡西姆。生於公元820 年, 卒於912年。曾擔任過阿拔斯王朝傑貝勒省的郵政、情報長官,是哈裏發穆爾颱米德(870-893 年在位)的摯友,得其尊寵。他博學多纔,著述宏富,《百科索引》列有其撰寫的九部書的書名。麥斯歐迪在其《黃金草原》一書中,稱頌《道裏邦國誌》為“一部珍貴的書,它是取之不盡的寶藏,始終都可以從中得到教益和知識”。

譯者簡介

² 宋峴,研究員,1946 年生於吉林省,畢業於解放軍外國語學院阿拉伯語專業。1978年進入中國社會科學院,相繼在世界宗教研究所編譯室、曆史研究所中外關係史研究室、世界曆史研究所古代中世紀研究室工作。主要著作有《中國與阿拉伯文化交流史話》《迴迴藥方考釋》《古代波斯醫學與中國》等。


目錄

引?言 / 001

塞瓦杜 / 005

塞瓦杜(省)的估定收稅額 / 008

塞瓦杜省的收稅總額 / 012

古代地球上的諸國君主及其王國 / 014

東方的情形 / 018

到東方去的海上航程 / 053

西方的情形 / 063

傑爾畢的情形 / 105

颱義曼的情形 / 113

帝國的郵傳驛站 / 139

拉贊尼亞猶太商人的商道 / 140

羅斯商人的經商道路 / 141

商人們的陸路行程 / 142

四大文明地區 / 143

大地上的奇跡 / 144

奇異的建築 / 146

附:《稅冊》及其編寫 / 167

第一章?關於通往東、西各方的郵政、

郵傳驛站、道路的記載 / 169

第二章?(第六篇)關於地球上文明

地區的分布 / 205

第三章?關於文明大地所臨諸海之位置 / 206

第四章?關於山脈 / 208

第五章?關於諸河、諸泉水及諸大乾河 / 209



精彩書摘

引?言

信士的長官的臣僕—艾布·卡西姆·歐拜杜拉·本·阿蔔杜拉·伊本·鬍爾達茲比赫撰寫此書。書中,他描繪瞭地球的形象、特徵,講述瞭地球上存在的各族人民及其國傢、道路等情形。

艾布·卡西姆說,大地像球一樣是圓的。地球如蛋黃處在禽蛋的中心一樣,位於天體的中心。大氣從各方麵吸引著地球,使地球固著於天體內。大氣也吸引著地球上的生物,但是,地球的吸引力更大些,它像磁石一樣吸引著沉重的物體。橫貫地球東、西的赤道將地球分成南、北兩個半球。像黃道帶是天球上最長的圓形綫一樣,赤道乃是地球上最長的一條圓形綫。赤道是地球的長,地球的寬(綫)始於南極,終至北極。南極上空有老人星座,北極上空有熊星座。赤道是地球的周長,將等分成360經度,每度等於25法爾薩赫(Farsakh)。每法爾薩赫等於12,000腕尺(Dhirā‘)。每腕尺等於24烏斯巴(Usba‘)。每烏斯巴等於六顆依次排列在一起的大麥粒(哈伯,?abbāt al-Sha‘īri)那麼長。赤道全長為9,000法爾薩赫,赤道與地球南、北兩極的每一極之間,被等分成90個星盤度,緯綫是橫嚮的圓。在赤道北24度以外的大地上纔有人煙。其他地方均為汪洋所沒,我們生活在大陸的靠北的四分之一的土地上。大陸靠南的四分之一土地,由於天氣酷熱而人跡罕至。在我們下麵的南半球,是人們無法居住的。這北四分之一同南四分之一加在一起,又分成七個地帶。托勒密在其著作中曾記載瞭其時代各個地帶的城市,共有4200座。

……



《山海異錄》 《山海異錄》是一部融匯瞭古老傳說、地理奇聞與民間敘事的巨著。它並非一次性成書,而是曆經數代抄錄、增補,最終匯聚成冊的奇書。其內容包羅萬象,從山川河流的脈絡起源,到異獸靈物的形貌習性;從神秘國度的地理風貌,到古老氏族的風俗祭祀,無不細緻描摹。 本書的開篇,作者(或編纂者)以恢弘的筆觸勾勒齣天地初開的混沌景象,隨後便筆鋒一轉,將目光投嚮大地之上的種種奇絕。首先登場的,是關於“神山”的記述。這些神山非尋常山巒可比,它們聳立於雲端之上,常年被縹緲的雲霧繚繞,山巔之上,或許藏匿著不為人知的仙境,又或是棲息著超脫凡俗的神祇。作者對於這些神山的描繪,不僅關注其巍峨的高度、陡峭的坡度,更側重於其獨特的地質構造,例如哪些山脈由五彩斑斕的玉石構成,哪些山峰散發齣奇異的光芒,又或是哪些山榖中隱藏著能醫治百病的靈草。每一座神山的記述,都伴隨著與之相關的神話傳說,講述著上古先民對自然力量的敬畏與想象。 緊隨神山之後,是關於“異水”的篇章。這裏的異水,並非我們熟悉的江河湖海。它們或是奔騰咆哮、蘊藏巨獸的洪流,或是清澈見底、能映照人心的泉眼,又或是蒸騰著迷霧、使人迷失方嚮的沼澤。作者對這些異水的描寫,細緻入微,不僅描述瞭水的顔色、溫度、流速,更深入探討瞭水體中蘊含的能量與影響。例如,某條河流的水,據說能讓飲用者獲得無窮的力量;另一條河流的水,則可能帶來疾病與衰敗。這些記述,往往與當地的居民生活、物産資源緊密相連,展現瞭古人對水資源復雜而多樣的認知。 《山海異錄》中令人最為著迷的部分,無疑是關於“異獸”的描繪。這些異獸形態各異,或凶猛駭人,或溫順可愛,或身披堅甲,或羽翼豐滿。它們並非現實世界中的動物,而是融閤瞭多種生物特徵,擁有超乎尋常的能力。作者對於異獸的描寫,堪稱一本活的圖鑒。每一條異獸的記載,都包含瞭其齣沒的地點、捕食的習慣、發齣的聲音,以及最重要的——它們的形狀與特徵。例如,書中會詳細描述一種擁有獅子身體、人頭、牛尾的怪獸,它如何在特定地域繁衍,以何種方式攻擊獵物,以及其皮毛或骨骼可能具有的特殊功效。這些異獸的記述,既滿足瞭人們對未知世界的好奇心,也反映瞭古人對自然界中潛在威脅的觀察與警惕。 除瞭山川與異獸,《山海異錄》還為我們展現瞭一幅幅關於“奇國”的圖景。這些奇國並非存在於已知的地理疆域,而是隱藏在世界的邊緣,或是平行於現實存在的另一維度。每個奇國都有其獨特的自然環境、社會結構與風俗習慣。有的國傢的人民,壽命悠長,生活安逸;有的國傢則飽受戰亂,民不聊生;有的國傢,甚至沒有固定居所,而是逐水草而居。作者對這些奇國的描繪,充滿瞭神秘色彩,有時是通過遠行的旅人帶迴的傳聞,有時則是通過夢境或幻象的啓示。這些記述,不僅豐富瞭古代的地理認知,更承載著古人對理想社會與生存狀態的嚮往與思考。 書中還穿插著許多關於“方術”與“祭祀”的記載。方術,泛指古代各種神秘的技藝,如占蔔、煉丹、符咒、驅邪等。作者對這些方術的描繪,細緻地記錄瞭其操作步驟、所需材料以及可能産生的效果。例如,某種丹藥的配方,據說能使人延年益壽;某種符咒,能保護人免受惡靈的侵擾。這些記載,反映瞭古人對超自然力量的探索與利用,也為我們理解古代的科技與哲學發展提供瞭一個獨特的視角。祭祀,則是古人與神靈溝通的重要方式。書中詳細記錄瞭各種祭祀的儀式、供品以及祈禱的內容,展現瞭不同氏族或國傢對神靈的敬畏與崇拜。 《山海異錄》的價值,不僅在於其豐富的內容,更在於其獨特的敘事方式。作者(或編纂者)並未采取單一的視角,而是融閤瞭多種信息來源,包括口頭傳說、地方誌、個人見聞、甚至是夢境的記錄。這使得本書的內容呈現齣一種碎片化、但又充滿魅力的風格。每一段記述,都像一顆顆散落的珍珠,需要讀者自行串聯,纔能感受到其背後所蘊含的宏大世界觀。 本書的語言風格古樸典雅,充滿瞭古漢語的韻味。作者善於運用形象的比喻和生動的描繪,將那些難以想象的景象栩栩如生地呈現在讀者眼前。例如,對於某種體型巨大的異獸,作者會將其比作一座移動的山巒;對於某種閃爍著奇異光芒的植物,則會形容其如同天上的星辰墜落凡間。這種藝術化的錶達,使得《山海異錄》在信息傳遞的同時,也具備瞭極高的文學價值。 總而言之,《山海異錄》是一部充滿智慧與想象力的奇書。它不僅是一部關於古代地理、神話、異獸的百科全書,更是一部承載著古人對世界認知、對未知探索、對生命思考的文化瑰寶。閱讀此書,如同踏上一場穿越時空的奇幻旅程,領略那些曾經存在,或僅僅存在於想象中的絕美與奇詭,感受那份來自遙遠洪荒的神秘與震撼。它將帶領讀者走進一個超越現實的領域,去探索那些被遺忘的角落,去聆聽那些古老的傳說,去感受那份永恒的關於奇跡與神聖的召喚。

用戶評價

評分

啊,這本《道裏邦國誌》真是讓我眼前一亮,說實話,剛拿到的時候,我沒抱太大期望,畢竟“邦國誌”這三個字很容易讓人聯想到那種枯燥乏味的官方史書,一堆流水賬,讀起來比念經還費勁。但翻開第一頁,我就知道自己錯瞭。作者的文筆有一種奇特的魔力,能把那些遙遠的曆史細節描繪得栩栩如生,仿佛我就是那個時代的親曆者。我尤其喜歡書中關於某個時期社會經濟結構的分析,不是那種乾巴巴的理論堆砌,而是通過一個普通商人的視角,細緻地展現瞭商品流通的復雜性和當時的商業網絡是如何形成的。他甚至還描繪瞭酒館裏人們的談笑風生,那些細微之處,比如人們對物價漲跌的議論,對朝堂政策的竊竊私語,都讓我感受到瞭那個時代的脈搏。而且,書中對於不同邦國之間的文化交流也著墨不少,我之前一直以為古代的邦國之間就是打打殺殺,但這本書讓我看到瞭另一種圖景:文化的碰撞、技藝的傳承,甚至還有一些風俗習慣是如何跨越疆界,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彼此。這種細膩的刻畫,讓我對那個曆史時期的理解不再是冰冷的數據和事件,而是充滿瞭人情味和生活氣息。

評分

我必須得說,《道裏邦國誌》在敘事結構上簡直是個鬼纔!它沒有采取那種按時間綫或者地域劃分的傳統方式,而是像一個經驗豐富的說書人,把不同的故事綫巧妙地編織在一起,時而聚焦於一個被遺忘的小人物的傳奇經曆,時而又跳躍到某個重大曆史事件的關鍵節點,而且每次切換都銜接得天衣無縫,一點都不突兀。這種非綫性敘事反而讓我更加投入,就像在解一個巨大的謎題,不斷地被新的信息所吸引,急切地想知道前因後果。更絕的是,作者在描繪人物的時候,絕不臉譜化,每個角色都帶著鮮明的個性和復雜的動機,即使是作為反派齣現的人物,也能讓你看到他身上的閃光點,或者理解他為何會走嚮那個極端。我特彆喜歡書中對一位曾經輝煌後來沒落的傢族的描寫,那種盛衰的對比,人物命運的跌宕起伏,讀得我唏噓不已。書中還穿插瞭一些民間傳說和軼事,這些碎片化的信息,雖然看起來與主綫關聯不大,但卻極大地豐富瞭那個時代的文化底蘊,讓我覺得這個邦國不隻是存在於史書的記載中,而是真正有血有肉,有自己的故事和情感。

評分

這本書真的讓我對“曆史”這兩個字有瞭全新的認識。我一直覺得曆史書要麼太宏大敘事,要麼太瑣碎細節,很難找到一個平衡點,但《道裏邦國誌》做到瞭。它並沒有迴避那些宏大的政治格局和軍事衝突,但它更關注這些事件背後普通人的生活狀態,以及那些看似不起眼的社會變革是如何逐漸改變人們的生活方式的。我最印象深刻的是書中對某個時期教育體係演變的描寫,作者通過一個學童的視角,生動地展現瞭教育的普及程度、學習的內容以及社會對知識的態度。這種從微觀入手,卻能摺射齣宏觀趨勢的寫法,讓我覺得非常佩服。而且,書中對當時科技發展的描述也相當精彩,不是簡單地羅列發明,而是深入探討瞭技術是如何影響生産力,如何改變人們的日常生活,甚至是如何影響到軍事策略的。它讓我意識到,一個邦國的興衰,不僅僅是君主的決策,更是由無數個微小的因素,無數個普通人的努力和選擇共同作用的結果。

評分

講真,《道裏邦國誌》的魅力還在於它那些令人拍案叫絕的細節!我之前看很多曆史書,總覺得缺瞭點什麼,就是那種“人味兒”。這本書不一樣,它就像一部由無數個生動故事串聯起來的史詩。作者在描繪某個曆史人物的時候,不是簡單地介紹他的功績,而是會深入到他的生活細節,比如他喜歡吃什麼,他的口頭禪是什麼,他與傢人朋友之間的互動是怎麼樣的。這些微小的細節,瞬間就把一個抽象的曆史人物變得鮮活起來,讓我覺得他就是一個活生生的人,有血有肉,有喜怒哀樂。我特彆喜歡書中關於某個時期節日慶典的描寫,那些熱鬧的場麵,人們的歡聲笑語,還有那些傳承下來的儀式,都讓我仿佛置身其中,感受到瞭那個時代的淳樸和熱情。而且,作者在分析某個曆史事件的時候,也常常會引用一些當時的書信、日記或者詩歌,這些一手資料的運用,讓整個敘述更加真實可信,也更有感染力。讀這本書,就像在翻閱一個巨大的寶藏,總能發現令人驚喜的東西。

評分

《道裏邦國誌》最讓我著迷的地方,在於它提供瞭一種非常獨特且富有啓發性的視角來看待曆史。與其說是曆史書,不如說它更像是一部關於“存在”的哲學探討。作者沒有試圖去給曆史下定論,而是通過呈現大量的史料和細節,引導讀者自己去思考和判斷。我特彆喜歡書中對不同權力結構的分析,不是那種僵化的政治學理論,而是通過一些生動的曆史事件,比如權力鬥爭、改革嘗試,來展現不同時期統治者和被統治者之間的動態關係。而且,書中對宗教信仰和民間習俗的描寫也格外細膩,它讓我看到瞭在物質條件相對匱乏的古代,人們是如何通過信仰來獲得精神慰藉,如何通過習俗來維係社會秩序的。這種對精神世界的探索,讓我覺得這本書不僅僅是一部曆史著作,更是一次深入人心的文化之旅,它讓我反思瞭人類社會發展的根本動力,以及不同文明在相似的睏境中展現齣的不同選擇。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