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心理学循证实践丛书·心理健康领域的循证实践:九大基本问题》是一本循证心理治疗相关问题的学术对话。
《心理学循证实践丛书·心理健康领域的循证实践:九大基本问题》中邀请了42位当代西方*为有名的心理治疗研究者、治疗师及相关管理者,以29篇立场论文的形式,围绕哪些有资格成为有效实践的证据、哪些研究可以判断有效实践、手册化能否改善治疗结局、研究中病人及临床实验能否代表现实的临床实践、心理治疗中哪些因素应该得到验证、哪些因素会影响证据的呈现与发表、实证支持治疗是否比非实证支持的治疗更为有效、循证实践与常规治疗能否很好地满足现实的多样性以及有效的实验室验证治疗是否容易推广到临床实践九大基本问题,分正、反两个方面呈现了各自的观点,并进行了深度对话。虽观点相异,却充分体现了心理治疗实践的多样性以及学术争论对学术研究的价值。
作者简介
约翰·C.诺克罗斯,美国斯克顿大学心理学教授与杰出学者,曾任国际临床心理学协会、心理治疗整合探索协会以及APA心理治疗分会与临床心理学分会主席,APA代表大会成员及心理学健康服务提供者国家注册中心主任,曾获APA教育与培训特殊贡献奖、卡耐基基金会认证的宾夕法尼亚年度教授等奖励,并当选为美国实践研究院成员。
拉瑞·E.博伊特勒,帕洛阿尔托大学临床心理学教授,曾任Journal of Clinical Psychology、Journal of Consulting and Clinical Psychology主编,曾任APA临床心理学分会、心理治疗分会及两届国际临床心理学协会主席,曾获国际临床心理学协会杰出职业生涯奖等奖励。
罗纳德·F.利万特,美国阿克伦大学教授。Psychology of Men & Masculinity杂志主编,APA第51分会“男人与男性气质心理学研究协会”创始人,曾任APA及APA第43分会、第51分会等多个学术组织主席,曾获APA应用研究特殊贡献奖等多项奖励。
译者简介:
杨文登,湖南双峰人,广州大学副教授,博士,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访问学者。主要从事临床心理学、理论心理学研究,在Theory & Psychology、《心理学报》等期刊发表论文50余篇,出版专著及译著6部,合著或担任副主编的作品3部。主持国家社科基金教育学青年项目等课题7项,获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1项。
赵英武,湖南邵东人,广州大学教育学院讲师,主要研究领域为临床心理学,从事大学生心理咨询工作多年。
邓巍,湖南石门县人,现供职于湖南省监狱管理局,主要从事循证矫正、罪犯心理咨询研究,曾获司法部部级优秀个案管理奖、全国狱政理论研讨三等奖。
目录
关于编者
作者
序言
第一章 谁有资格成为有效实践的证据?
一、临床技能
二、科学研究
三、病人价值观与偏好
四、对话:争议与共识
第二章 哪些研究可以判断有效实践?
一、个案研究
二、单一被试设计研究
三、质化研究
四、过程改变研究
五、实效研究
六、随机对照实验
七、对话:争议与共识
第三章 手册化能改善治疗结局吗?
一、心理治疗手册可以改善结局
二、治疗手册没有改善结局
三、对话:争议与共识
第四章 研究中病人及临床实验能代表现实的临床实践吗?
一、临床实验中的病人及治疗不能充分代表现实的临床实践
二、研究中的病人与临床实验经常能够代表现实的临床实践
三、对话:争议与共识
第五章 哪些因素应该得到验证?
一、治疗方法
二、心理治疗者
三、治疗关系
四、主动的病人
五、改变的原则
六、对话:争议与共识
第六章 哪些因素影响了证据的呈现与发表?
一、理论忠诚度
二、研究出版资金来源的影响
三、EST和心理治疗整合并不匹配
四、对话:争议与共识
第七章 针对特定障碍,实证支持治疗比非实证支持治疗更有效吗?
一、没有证据表明实证支持治疗比其他治疗更有效
二、实证支持治疗产生的结局优于非实证支持治疗
三、对话:争议与共识
第八章 循证实践与常规治疗能很好地满足现实的多样性吗?
一、循证实践忽略了少数民族群体
二、循证实践与常规治疗都忽略了性别
三、忽略了女同性恋、男同性恋、双性恋及跨性别病人
四、循证心理治疗忽略了残疾群体
五、对话:争议与共识
第九章 有效的实验室验证治疗是否容易推广到临床实践?
一、有效的实验室验证治疗通常能推广到临床实践
二、实验室验证治疗推广到社区未必能取得更好的结局
三、对话:争议与共识
结语
重要术语解释
译后记
精彩书摘
《心理学循证实践丛书·心理健康领域的循证实践:九大基本问题》:
2.科学、心理治疗与医理医疗
我们也来回顾心理学发展的那段平行的历史。临床心理学之所以拥有自身的专业地位,包括它从精神病学分离开来、受到第三方付款机构的信任,都是假设,它进行的诊断、治疗与预防过程,全建立在一系列实质性的科学证据的基础之上。但是,在19世纪末心理治疗诞生后很长一段时间,这一假设并没有得到检验。艾森克(Eysenck,1952)在研究了一些文献后,对心理治疗总有积极效应、总能优于自行缓解这一命题提出了质疑。这对心理治疗必定是个巨大的打击!当然,接下来的事件也不是一个好消息,心理治疗开始面临第一代精神药物的竞争,这些药物包括锂的发现(1949年引入)、吩噻嗪类、丙咪嗪、眠尔通及其他苯二氮平类药物等。在此后一段长时间的尴尬日子里,对艾森克的主要回击是,宣称心理治疗确实有效,但艾森克的研究过程本身有问题,他分析的研究良莠不齐,一些消极效应平衡掉了另一些积极效应,创造了一种没有改善的假象(Bergin,1966)。后来,心理治疗又用了25年的时间来发展新的元分析技术(元分析不仅能对数据趋势进行量化描述,还能使研究者将弱的效应聚合成强的效应)。通过元分析,研究者证明,在平均水平上,心理治疗确实比什么都不做具有更大的积极效应(Lispey and Wilson,1993;Smith and Glass,1977;Smithetal.,1980)。
艾森克的曝光及伯金(Bergin,1966)的反驳的一个积极影响是,研究不仅要证明心理治疗确实有效,还要能甄别增进心理治疗积极结局、减少消极结局的条件及技术(Bergin and Strupp,1970;Fiskeeta1.,1970;Garfield and Bergin,1971;Strupp and Bergin,1969)。在精神药物兴起的同时,心理治疗内部也变得更加复杂,新出现的行为疗法(Wolpe,1958)和认知疗法(Beck,1970),与更传统的精神分析及病人中心疗法之间开始了竞争。第一代行为与认知治疗者严格地采取临床心理学的科学修辞,开始系统地证明他们所从事工作的有效性(Yates,1970)。到了史密斯和格拉斯(Smith and Glass,1977)开始从事元分析的时代,人们发现认知一行为治疗在某种程度上比传统的领悟疗法(insight-oriented approach)更为有效。尽管有一些观察者从史密斯与格拉斯的研究中得出“每个人都赢了,大家都有奖”的结论(Luborskyeta1.,1975),其实这并不是真实的情况。即使在史密斯与格拉斯的研究中,认知与行为治疗的效果量,也要大于精神分析与人本疗法的效果量(Smith and Glass,1977;Smitheta1.,1980)。在接下来的年代里,认知一行为疗法逐渐变成心理治疗护理的标准。
史密斯和格拉斯的分析(Smith and Glass,1977;Smitheta1.,1980)表明,心理治疗要获得足够的成功,就不能将目光局限于认知一行为治疗,很可能还需要允许精神分析师、罗杰斯主义者及行为治疗者等,同样享受良好的职业生涯。但是,随着健康维持组织及其他形式的管理医疗的兴起,职业的图景又不得不再次发生改变。不管治疗的效果如何,只要病人及其代理者相信自己正在获益,或者相信未来最终会获得某些好处,他们就会为自己想要的治疗而从口袋里掏钱。当第三方开始承担治疗费用(病人与治疗者为第一、第二方),对职业进行问责的强烈需求就随之而来,与其他医疗工业一样,心理健康护理对问责的需求同样巨大(Kihlstrom and Kihlstrom,1998)。结果是,管理医疗的需求,结合科学的修辞,在与认知、行为治疗及精神药物治疗竞争的过程中,催生了实证支持治疗(ESTs)标准(Chambless and Ollendick,2001;Task Force,1995),随后,又演变为更广泛的术语,形成了临床心理学中循证实践的概念。
……
前言/序言
心理健康中很少有主题像循证实践(evidence-based practices,EBPs)这样重要、及时而富有煽动性。但遗憾的是,这一多层次的复杂主题已被还原为一场过于简单的、两极化的争论。它们带来的更多是火药味,而非火药产生的光明。本书主要针对心理健康方面的实践者、教育者与毕业生,讨论了九个有关循证实践的基本问题。每章都关注循证实践过程中的一个特殊问题,包括几篇关于这一问题的立场论文。这些不同立场论文的作者,既有相同点也有相互竞争之处,围绕同一主题展开对话。
在这一简单的序言中,我将从描述《心理健康领域的循证实践:九大基本问题》这本书的目标与结构开始,然后评价心理健康领域中循证实践的起源与争论。在这一基础上,我们最后连贯起来,讨论九个重要的基本问题。
1.本书的目标与结构
我们一直希望本书能阐明这一极富争议的主题的一些中心问题,为这些两极化的问题提供平衡的立场,并澄清不必要的混淆与敌意。从这一层面来说,我们的目标是在讨论心理健康领域循证实践的过程中,既要强调共性,又要保留争议。
本书的结构直接为它的目标服务。每一章都包含几篇关于某一问题的立场论文,论文的作者们就这一问题进行简洁的对话。我们邀请了杰出的实践者与研究者来撰写这些立场论文。论文被设计为聚焦性的、说服性的,以便于解释某一特定的视角。我们要求作者将临床经验、研究发现、理论争议及逻辑分析结合起来,共同促进他们的立场。作者可以自由选择合著的作者,但要求他们在选择的时候尽量保持多样性。我们根据性别、种族与性取向,以及在整个实践一研究维度上不同的理论取向与表现,多样化地选择作者。尽管许多作者可能忍不住想要评论循证实践争论其他方面的问题,但我们要求,他们必须局限于该章所指定的讨论主题。
然后,各章的作者接受其他立场论文作者的最终草稿,并要对它们进行一千个单词以内的简短评论,以讨论他们相互同意的观点以及存有不同意见的地方。我们期待坦率、有力但礼貌的交流,描述相互有交集的领域与剩下的竞争领域。我们特别建议作者,“基调应该是同事间的礼貌对话。请不要夸大或误解其他作者的立场;我们可以有大量实质性差异,而不必倚仗那些令人生厌的修辞手法。另外,当然也请大家保持克制,避免进行人身攻击。”
2.实证支持治疗与循证实践的发展简史
就像临床心理学常说的那样,循证实践有着长期的过去,但只有短期的历史(Boring,1950)。循证实践的长期过去可以追溯到数百年前的努力,他们试图将临床实践建立在可靠的、代表性的研究或证据的基础之上。随着威廉·冯特(Wilhelm Wundt)早期的实验室实验,将心理学从哲学中分离出来后,心理学就一直以自身植根于科学、具有严格的实证性而感到自豪。同样地,从埃米尔·克雷佩林(Emil Kraepelin)的诊断模式,到本杰明·拉什(Benjamin Rush)初步的实证努力,精神病学也试图远离未经检测的实践,将自己定位为一门心灵的科学。从一开始,心理健康专家就宣称,他们忠实地依赖于科学研究的方法及其取得的结论。
心理学循证实践丛书·心理健康领域的循证实践:九大基本问题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心理学循证实践丛书·心理健康领域的循证实践:九大基本问题 下载 epub mobi pdf txt 电子书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