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語言學科中,語法學研究有著悠久的曆史。西方最早的有關語法的論述是公元前4世紀古希臘哲學傢柏拉圖、亞裏士多德用拉丁語寫的邏輯語法,或稱實證語法。到瞭公元前2世紀,就有瞭希臘語法學傢Dionysius的《希臘語法》一書,首次提齣瞭西方語法8個詞類之說,是西方語法的開端。古希臘語法和拉丁語法,目的在解釋遠古時期的著名詩篇,類似中國的訓詁學,也用作啓濛讀本。在源流上,英語語法上承希臘語法和拉丁語法。17世紀之前,很少有人對英語語法進行專門研究。進入17世紀,纔有少數學者開始研究語法問題,其中Ben Jonson的The English Grammar(1640年)算是比較重要的著作。對英語語法真正作大規模的研究始自18世紀中葉以後,當時影響最大的著作有R. Lowth的A Short Introduction to English Grammar(1762年)和Murray的Grammar(1795年)。到瞭19世紀,齣現瞭A. Bain的Higher English Grammar(1863年)和G. Brown的Grammar of Grammars(1851年)。從17世紀到19世紀下半葉,是傳統英語語法的黃金時代,屬於規範性語法(prescriptive grammar)的統治時期。依據拉丁語法的條例,歸納齣英語語法條例或正確的用法,製訂齣語法規則,是這一時期語法學傢的主要任務。到瞭19世紀末葉,規範性語法受到瞭新齣現的描寫性語法(descriptive grammar)的挑戰。描寫性語法學者認為,語言是變化的,是豐富多彩的,語法也應該是活的,應該描述或解釋語言的實際運用情況,而不應套用拉丁語法,先入為主定下種種框框。這一派學者都盡力擺脫傳統語法的影響,創造瞭不少新的術語,提齣瞭不少極有創見的觀點,因而享有很高的聲譽。描寫性語法的代錶性著作有: H. Sweet的A New English Grammar, Logical and Historical(Accidence, 1892年;Syntax, 1898年);K. Kruisinga的Handbook of Present Day English(1931年);H. Poutsma的A Grammar of Late Modern English(1914—1919年);O. Jespersen的A Modern English Grammar on Historical Principle(1909—1949年),The Philosophy of Grammar(1924年),The Essentials of English Grammar(1933年),Analytical Syntax(1937年);J. R. Aiken的A New Plan of English Grammar(1933年)等。20世紀中期,齣現瞭美國結構主義語法,主要奠基人是L. Bloomfield和E. Sapir,影響較大的著作有Z. S. Harris的Methods in Structural Linguistics(1951年)和C. C. Fries的The Structure of English(1952年)等。這一學派的語法學傢將以前的語法稱為傳統語法,認為傳統英語語法隻是一套定義和條文,規定人們“應該怎樣說”,這是不可取的,語法必須準確地描寫語言,描述人們實際上“怎樣說”。美國結構語言學派涉及語法的論點一般可分為四個方麵: 語音學(phonetics)、音位學(phonemics)、形態學(morphology)、結構學(syntax),創造的新術語有: 形式詞、功能詞、開放性詞類、封閉性詞類等。自20世紀50年代後期,在美國齣現瞭轉換—生成語法,創造人是N. Chomsky,主要著作有Syntactic Structures(1957年),Aspects of the Theory of Syntax(1965年)等。轉換—生成語法研究“語言能力”,認為可用一些規則推導句子的産生,這些規則可以數學公式化,掌握瞭這些就能生成一切閤乎語法的句子;認為每個句子都有深層結構與錶層結構。樹形圖是轉換—生成語法的標識。20世紀50年代以來,産生較大影響的語法學派有: K. L. Pike的“法位學語法”,C. Fillmore的“格語法”,M. A. K. Halliday的“功能語法”等。進入20世紀後,新的語言流派如結構主義和功能學派等,矛頭直指傳統語法,攻勢之猛烈前所未有。語法學界深刻認識到,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需要一種完全不同的語法進行語言教學和交際,因此,對傳統語法進行徹底改造勢在必行。於是,學術性傳統語法就應運而生瞭。學術性傳統語法脫胎於傳統語法,但有著全新的發展和更大的實用性。學術性傳統語法觀察以英語為本族語的人是如何錶達思想、進行交際的,然後總結齣規則,闡明英語的各種語言現象。這一流派的語法具有很強的“兼容性”,樂意吸收和利用任何學派提供的見解來豐富、完善自己,納百傢之長,因而有著鮮明的實用性,極大地推動瞭英語語言教學和英語的普及,發揮瞭任何其他語法體係無可企及的作用。學術性傳統語法不少都是經典性的大作,如: George O. Curme的A Grammar of English Language(1931—1935年),Randolph Quirk等著的A Grammar of Contemporary English(1972年),Geoffrey Leech等著的A Communicative Grammar of English (1985年)等。本書屬於學術性傳統語法。對於現當代英語中新齣現的語言現象,對於新的用法和錶達法,我們進行瞭數十年的長期跟蹤與研究,總結齣規律性的東西,力求反映現當代英語在實際運用中的發展與變化,全麵錶述現當代英語的結構、用法和特色。本書有如下幾大特色: 一、 從20世紀80年代以來齣版的大量原版英語小說、散文、教材和報紙雜誌中,選取新鮮活潑的例詞、例句,語言規範、現代,完全是當今人們進行交流、寫作的地道語言,同時例詞、例句的內容也切閤現代生活的方方麵麵。例如: ① Chinese online auction company 中國網上拍賣公司② We must depend upon ourselves to make our own way as best as we can. 我們一定要依靠自己竭盡全力走自己的路。③ Money is a wonderful thing, but it is possible to pay too high a price for it. 錢固然是好東西,但是為瞭錢而付齣的代價往往太高瞭。④ This country, my country, is a place of dreamers who have the faith and the will to make dreams come true. 這個國傢,我的祖國,是一片讓那些有信心和意誌讓夢想成真的人夢寐以求的國土。 二、 通過分析時新英語小說、散文中的語句,發掘齣隨著時代發展而産生的新的用法和新的錶達方式,充分反映齣現代英語的變化與特色,使讀者學到活的語法和用法。為編寫本書,我們特地建立瞭語料庫,從大量的現當代英語書籍、雜誌、報紙、影視中收集瞭近10萬個原始例詞、例句、例段,進行瞭精心的遴選、改寫和翻譯,從而保證瞭書中內容的原創性、新穎性和豐富性。例如: ① That�餾 very Hong Kong, where you have East and West co�瞖xisting. 那是很有香港特色的,在香港東西方文化是共存的。② The Internet company is staffed by mostly 20�瞫omething, men and women. 這傢因特網公司的職員大多是20歲左右的青年男女。 三、 條規是蒼白的,精彩而富有變化的例句纔是生機勃勃的,纔是沁人心脾的。書中有著極為豐富的例句,生動、精美、富有哲理,能啓發你的心智,開拓你的視野,使你沉浸在語言森林的美妙氛圍中,如置身於芝蘭之幽榖,感受到審美的愉悅,不知不覺中陶冶瞭情操,學會瞭用法,掌握瞭特點,增強瞭語感,提高瞭英語口頭和書麵錶達能力。例如: ① No one can give you what you do for yourself. 自己動手,比誰都強。② Swallows may have gone, but there is a time of return. 燕子去瞭,還有再來的時候。③ It�餾 late fall and the hills are alive with color. 晚鞦時節,山巒披上瞭五彩繽紛的盛裝。④ They taught me to be strong and follow my heart. 他們教我學會堅強,學會聽從自己的心聲。⑤ The silver moon was high overhead, and there was a gentle breeze playing down the valley. 皓月當空,微風輕輕拂過山榖。 四、 書中特彆注重對語法疑難點和用法疑難點的探討,對一些“鮮為人知”的語言現象和獨特用法作瞭歸納、闡釋,對眾多容易引起誤解、誤用的結構、語句進行瞭點撥。例如: ① He always cooks his elbow in the Spring Festival. 他在春節期間總是飲酒過量。② He sounded every inch the headmaster he was. 他儼然一副十足的校長派頭。③ We have just moved in, so we�餽e in a bit of a shambles. 我們剛搬進來,所以有點亂。在此,我們要衷心感謝我國英語界多位著名學者,多年來,他們給予瞭教誨和幫助;還要感謝許許多多熱誠的讀者,他們對本書的編寫提齣瞭很多寶貴的意見和建議。參加本書部分編寫工作的還有:徐文哲、郝世博、徐文東、徐博涵、徐廣偉、徐廣於、李棟、徐珍、楊永、徐影、徐博文、李萍、徐文艷、李芳、徐文凱、張學英等。為著心底的一份顧念, 一片情愫,二十餘年,孜孜探求,十易其稿,始告成書。唯願她,化作一縷馨香,一星螢火,永駐求索者的心田,並照亮他們前行的路。 徐廣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