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参数
书名:新闻传媒写作精要与范例实用大全
作者:胡小英著
ISBN :9787515818115
出版社: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7-01-01
印刷时间: 2017-01-01
字数:字
页数: 336页
开本:16开
包装:平装
重量:g
定价:49.8元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本指导如何新闻写作的书籍,从基本的新闻概念开始,叙述上深入浅出,不仅阐述了新闻写作的知识,还就如何写好消息、通讯、新闻专访、新闻特写、事件新闻、非事件新闻、现场短新闻、会议新闻、经济新闻、法制新闻、社会新闻、科技新闻、文化娱乐新闻、体育新闻、深度报道、新闻评论、调查报告、广播新闻、电视新闻以及网络新闻等都作了周密的讲解与演示。
本书不仅知识体系完整、内容丰富全面,而且在写作特点上,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并确保语言质朴而生动,便于读者快速、深入地理解,可作为新闻学研究者、新闻采编人员、新闻传播类的教师与学生,以及新闻爱好者的参考用书。
目录
第1章新闻与新闻写作概述
第1节新闻概述/ 002
第二节新闻写作基本原理/ 006
第三节新闻写作专题知识/ 016
第二章消息写作
第1节消息概述/ 034
第二节消息的结构/ 037
第三节消息的标题/ 042
第四节消息的导语/ 051
第五节消息的主体/ 063
第六节消息的背景/ 069
第七节消息的结尾/ 073
第八节消息类型的写作/ 076
第三章通讯写作
第1节通讯写作概述/ 102
第二节通讯主题/ 107
第三节通讯的选材/ 110
第四节通讯结构/ 115
第五节通讯类型的写作/ 121
第四章新闻专访、新闻特写的写作与范例
第1节新闻专访的写作/ 146
第二节新闻特写的写作/ 150
第三节新闻专访、新闻特写的写作范例/ 153
第五章事件新闻、非事件新闻的写作与范例
第1节事件新闻的写作/ 176
第二节非事件新闻的写作/ 178
第三节事件新闻、非事件新闻的写作范例/ 181
第六章现场短新闻、会议新闻的写作与范例
第1节现场短新闻的写作/ 184
第二节会议新闻的写作/ 188
第三节现场短新闻、会议新闻的写作范例/ 191
第七章经济新闻、法制新闻的写作与范例
第1节经济新闻的写作/ 198
第二节法制新闻的写作/ 204
第三节经济新闻、法制新闻的写作范例/ 208
第八章社会新闻、科技新闻的写作与范例
第1节社会新闻的写作/ 216
第二节科技新闻的写作/ 222
第三节社会新闻、科技新闻的写作范例/ 227
第九章文化娱乐新闻、体育新闻的写作与范例
第1节文化娱乐新闻的写作/ 238
第二节体育新闻的写作/ 241
第三节文化娱乐新闻、体育新闻的写作范例/ 246
第十章深度报道、新闻评论、调查报告的写作与范例
第1节深度报道的写作/ 256
第二节新闻评论的写作/ 263
第三节调查报告的写作/ 271
第四节深度报道、新闻评论、调查报告的写作范例/ 278
第十一章广播、电视、网络新闻的写作与范例
第1节广播新闻的写作/ 298
第二节电视新闻的写作/ 301
第三节网络新闻的写作/ 305
第四节广播、电视、网络新闻的写作范例/ 311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这本封面设计得很有年代感,感觉像是那种沉甸甸的、能让人静下心来啃完的工具书。我特意找来翻了翻,发现它对于那些渴望在新闻采编领域打下坚实基础的读者来说,绝对是份量十足的宝典。它不仅仅停留在“是什么”的层面,更着重于“怎么做”的实操层面。那些关于新闻要素的拆解、角度的选取、甚至是导语的魔术般的变化,书中都有详尽的图解和大量的案例对比。我特别欣赏它在传统新闻规范与新媒体语境下的融合探讨,不像有些老教材那样墨守成规,而是试图在坚守新闻伦理的底线上,探索更具传播力的表达方式。对于我这种刚接触这个行业的新人来说,它提供了一套非常系统的、从宏观到微观的写作框架,让我感觉不再像无头苍蝇,而是有章可循地去构建一篇合格的新闻稿件。那种对待每一个标点符号都要追溯其背后的逻辑的严谨态度,确实是能在潜移默化中提升作者专业素养的。
评分这本书的排版和装帧风格透露着一种沉稳的学术气息,拿在手里分量十足,让人对其内容的深度抱有很高的期待。它在探讨新闻采写技艺的同时,也花了相当篇幅去梳理了新闻传播学的基本理论框架,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我个人比较欣赏它对“新闻的社会责任”这一主题的探讨,它提醒我们,技术和技巧的提升最终都要服务于更高远的职业使命。书中收录的那些经典范例,无论是国内外的,都做了非常细致的“手术式”解剖,告诉你为什么这个措辞比那个好,为什么这个结构比那个更有效率。这种解构能力,是提升个人写作功底最快的方式。它教会我的不仅仅是如何写得更好,更是如何更深刻地理解新闻在社会信息流动中的独特角色和影响。
评分我是在朋友的强烈推荐下购入的,说实话,一开始还有点担心内容会过于陈旧,毕竟媒体行业变化太快了。但惊喜的是,这本书的视野相当开阔,它没有局限于传统的报纸体,而是将目光投向了跨平台、多模态的写作要求。它详细分析了不同媒介对信息呈现方式的特殊要求,比如视觉化叙事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在短篇幅内实现信息密度最大化。最让我觉得受用的是,它讨论了如何避免新闻写作中的“套路化”和“审美疲劳”,鼓励我们在遵循新闻原则的基础上,注入独特的个人观察和人文关怀。这本书就像一位耐心的私人教练,不断地鞭策你走出舒适区,去挑战那些更复杂、更有深度的报道任务,其知识的广度和深度,远超出了我最初的预期。
评分不得不说,这本工具书的“实用性”标签名副其实。我过去总觉得写作这东西很玄乎,全靠灵感和悟性,但阅读此书后,观念被颠覆了。它像一位经验老到的师傅,手把手地教你如何驯服那些难以驾驭的素材。从拟定一个吸引眼球但不失准确性的标题,到组织段落间的逻辑衔接,再到处理复杂数据和引语的技巧,书中的范例都是经过精心挑选和剖析的。我尝试按照书里某个“要素重组法”的建议,去改写一篇我正在做的报道,效果立竿见影,原本平淡无奇的稿件一下子变得清晰有力多了。它不是那种读完就束之高阁的理论著作,而是那种需要时刻放在手边,随时翻阅、对照、实践的“作战手册”。对于在快节奏媒体环境中追求效率与质量的专业人士而言,这种高密度的实战指导简直是雪中送炭。
评分拿到这书的时候,我的第一感觉是内容异常扎实,完全不像市面上那些浮于表面的“写作秘籍”。它深入挖掘了新闻背后的思维逻辑,比如如何通过信息筛选来构建受众预期,如何运用叙事技巧来增强报道的现场感和冲击力。书中对于不同类型新闻——深度报道、调查性报道、突发新闻——的结构分析,简直像精密的工程图纸一样,让人清楚地看到一篇优秀作品是如何从零散信息中被“搭建”起来的。我尤其对其中关于“事实核查与客观性维护”的章节印象深刻,它没有空泛地强调“客观”,而是给出了具体的自检清单和流程,这在当前信息真假难辨的环境下,显得尤为珍贵。这本书的价值不在于教你华丽的辞藻,而在于教你如何像一个合格的信使那样,准确、有力、负责任地传递信息,这才是新闻写作的核心灵魂所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