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第6版)/清华经济学系列英文版教材

宏观经济学(第6版)/清华经济学系列英文版教材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美] 奥利维尔·布兰查德(Olivier Blanchard) 著
图书标签:
  • 宏观经济学
  • 经济学
  • 清华大学出版社
  • 英文教材
  • 第6版
  • 经济学原理
  • 宏观经济分析
  • 国际经济学
  • 教材
  • 高等教育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2474173
版次:6
商品编码:12230366
包装:平装
丛书名: 清华经济学系列英文版教材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7-07-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553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作者奥利维尔·布兰查德是美国著名经济学家,对宏观经济的重大问题均有研究,著述颇丰,享誉学界, 并在诸多政府机构和国际组织任职。作者对本书提出了两大目标:一是密切关注当今世界的宏观经济事件,举凡天下大事,作者无不囊括书中,其目的除了增加学习的趣味性,更彰显宏观理论的现实力量;二是提供宏观经济学的整合观点,以“三大市场均衡模型”贯穿全书,依所讨论问题不同而生出变化,对感觉理论错综复杂、如堕雾中的初学者,这种强调理论一致性的简约风格不啻一剂清新良药。此外,作者分“核心部分”和“扩展部分”来组织材料,循序渐进,使读者受益匪浅。

目录

导论1
第1章世界之旅 3
第2章本书之旅19
短期41
第3章物品市场43
第4章金融市场63
第5章物品市场和金融市场: IS-LM模型85
中期109
第6章劳动力市场111
第7章所有市场: AS-AD模型133
第8章菲利普斯曲线、自然失业率和通货膨胀161
第9章危机183
长期205
第10章增长的事实207
第11章储蓄、资本积累和产出225
第12章技术进步和增长249
第13章技术进步: 短期、中期和长期267
扩展部分
预期289
第14章预期: 基本工具291
第15章金融市场和预期313
第16章预期、消费和投资337
第17章预期、产出和政策357
开放经济377
第18章物品市场和金融市场的开放379
第19章开放经济中的物品市场399
第20章产出、利率和汇率423
第21章汇率制度445
经济政策471
第22章政策制定者应该受到制约吗473
第23章财政政策总览493
第24章货币政策总览517
第25章后记: 宏观经济学的故事539

精彩书摘

  《宏观经济学(第6版)/清华经济学系列英文版教材》:
  There are also large differences across countries.Collective bargaining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Japan and in most European countries.Negotiations may take place at the firm leveL at the industry level, or at the nationallevel.Sometimes con— tract agreements apply only to firms that have signed the agreement.Sometimes they are automatically extended to all firms and all workers in the sector or the economy.
  Given these differences across workers and across countries, can we hope to forP mulate anything like a general theory of wage determination? Yes.Although institu— tional differences influence wage determination, there are common forces at work in all countries.Two sets offacts stand out:
  Workers are typically paid a wage that exceeds their reaervatlon wage, the wage that would make them indifferent between working or being unemployed.ln other words, most workers are paid a high enough wage that they prefer being employed to being unemployed.
  ……

前言/序言

世纪之交,中国与世界的发展呈现最显著的两大趋势——以网络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以及经济全球化的激烈挑战。无论是无远弗届的互联网,还是日益密切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国际合作,都标示着21世纪的中国是一个更加开放的中国,也面临着一个更加开放的世界。
教育,特别是管理教育总是扮演着学习与合作的先行者的角色。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之后,为了探寻中国国情与国际上一切优秀的管理教育思想、方法和手段的完美结合,为了更好地培养高层次的“面向国际市场竞争、具备国际经营头脑”的管理者,我国的教育机构与美国、欧洲、澳洲以及亚洲一些国家和地区的大量的著名管理学院和顶尖跨国企业建立了长期密切的合作关系。以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为例,2000年,学院顾问委员会成立,并于10月举行了第一次会议,2001年4月又举行了第二次会议。这个顾问委员会包括了世界上最大的一些跨国公司和中国几家顶尖企业的最高领导人,其阵容之大、层次之高,超过了世界上任何一所商学院。在这样高层次、多样化、重实效的管理教育国际合作中,教师和学生与国外的交流机会大幅度增加,越来越深刻地融入全球性的教育、文化和思想观念的时代变革中,我们的管理教育工作者和经济管理学习者,更加真切地体验到这个世界正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也更主动地探寻和把握着世界经济发展和跨国企业运作的脉搏。
我国管理教育的发展,闭关锁国、闭门造车是绝对不行的,必须同国际接轨,按照国际一流的水准来要求自己。正如朱镕基同志在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成立十周年时所发的贺信中指出的那样: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需要一大批掌握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熟悉其运行规则,而又了解中国企业实情的经济管理人才。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就要敢于借鉴、引进世界上一切优秀的经济管理学院的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结合中国的国情,办成世界第一流的经管学院。”作为达到世界一流的一个重要基础,朱镕基同志多次建议清华的MBA教育要加强英语教学。我体会,这不仅因为英语是当今世界交往中重要的语言工具,是连接中国与世界的重要桥梁和媒介,而且更是中国经济管理人才参与国际竞争,加强国际合作,实现中国企业的国际战略的基石。推动和实行英文教学并不是目的,真正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这些未来的企业家——能够具备同国际竞争对手、合作伙伴沟通和对抗的能力。按照这一要求,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正在不断推动英语教学的步伐,使得英语不仅是一门需要学习的核心课程,而且渗透到各门专业课程的学习当中。
课堂讲授之外,课前课后的大量英文原版著作、案例的阅读对于提高学生的英文水平也是非常关键的。这不仅是积累相当的专业词汇的重要手段,而且是对学习者思维方式的有效训练。
我们知道,就阅读而言,学习和借鉴国外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掌握经济理论动态,或是阅读翻译作品,或是阅读原著。前者属于间接阅读,后者属于直接阅读。直接阅读取决于读者的外文阅读能力,有较高外语水平的读者当然喜欢直接阅读原著,这样不仅可以避免因译者的疏忽或水平所限而造成的纰漏,同时也可以尽享原作者思想的真实表达。而对于那些有一定外语基础,但又不能完全独立阅读国外原著的读者来说,外文的阅读能力是需要加强培养和训练的,尤其是专业外语的阅读能力更是如此。如果一个人永远不接触专业外版图书,他在获得国外学术信息方面就永远会比别人差半年甚至一年的时间,他就会在无形中减弱自己的竞争能力。因此,我们认为,有一定外语基础的读者,都应该尝试一下阅读外文原版,只要努力并坚持,就一定能过了这道关,到那时就能体验到直接阅读的妙处了。
Ⅳ在掌握大量术语的同时,我们更看重读者在阅读英文原版著作时对于西方管理者或研究者的思维方式的学习和体会。我认为,原汁原味的世界级大师富有特色的表达方式背后,反映了思维习惯,反映了思想精髓,反映了文化特征,也反映了战略偏好。知己知彼,对于跨文化的管理思想、方法的学习,一定要熟悉这些思想、方法所孕育、成长的文化土壤,这样,有朝一日才能真正“具备国际战略头脑”。
以往,普通读者购买和阅读英文原版还有一个书价的障碍。一本外版书少则几十美元,多则上百美元,一般读者只能望书兴叹。随着全球经济合作步伐的加快,目前在出版行业有了一种新的合作出版的方式,即外文影印版,其价格几乎与国内同类图书持平。这样一来,读者可以不必再为书价发愁。清华大学出版社这些年在这方面一直以独特的优势领先于同行。早在1997年,清华大学出版社敢为人先,在国内最早推出一批优秀商学英文版教材,规模宏大,在企业界和管理教育界引起不小的轰动,更使国内莘莘学子受益良多。
为了配合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推动英文授课的急需,也为了向全国更多的MBA试点院校和更多的经济管理学院的教师和学生提供学习上的支持,清华大学出版社再次隆重推出与世界著名出版集团合作的英文原版影印商学教科书,也使广大工商界人士、经济管理类学生享用到最新最好质优价廉的国际教材。
祝愿我国的管理教育事业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和关心下不断发展、日进日新;祝愿我国的经济建设在不断涌现的大批高层次的面向国际市场竞争、具备国际经营头脑的管理者的勉力经营下早日中兴。
教授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宏观经济学:理解国家经济运行的基石 宏观经济学,作为经济学的一个核心分支,致力于研究经济体的整体运作。它关注的是国家层面的经济现象,例如国民收入、通货膨胀、失业率、经济增长以及国际贸易等。通过分析这些宏观经济指标,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一个国家的经济健康状况、发展趋势以及政府政策可能带来的影响。 一、 宏观经济学的核心概念与研究范畴 宏观经济学主要研究以下几个核心领域: 国民收入核算: 这是宏观经济学的起点。它涉及国内生产总值(GDP)、国民生产总值(GNP)等指标的计算和分析。GDP衡量的是一个国家在特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最终商品和服务的市场总价值,是衡量经济规模和产出的关键指标。宏观经济学家会分析GDP的构成(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净出口),以及GDP增长率,来评估经济的扩张或收缩。 失业与就业: 失业率是衡量劳动力市场状况的重要指标。宏观经济学研究不同类型的失业(摩擦性失业、结构性失业、周期性失业),以及导致失业的原因和影响。同时,它也关注就业的创造和劳动力市场的效率。 通货膨胀与物价水平: 通货膨胀是指物价总水平在一定时期内持续普遍地上涨。宏观经济学分析通货膨胀的原因(需求拉动、成本推动、货币供应增长等),以及其对经济的负面影响,如购买力下降、储蓄价值缩水、经济不稳定等。它还会研究衡量物价水平的指数,如消费者物价指数(CPI)和生产者物价指数(PPI)。 经济增长: 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长期内商品和服务产出的持续增加。宏观经济学研究驱动经济增长的因素,如技术进步、资本积累、人力资本、制度因素等。理解经济增长的规律对于制定促进长期繁荣的政策至关重要。 经济周期(景气循环): 经济周期是指经济活动在扩张和收缩之间周期性波动的现象。大多数经济体都经历着经济的繁荣、衰退、萧条和复苏的循环。宏观经济学分析经济周期产生的原因,以及如何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平抑经济波动,实现更稳定的经济增长。 总需求与总供给: 这是理解宏观经济运行框架的核心。总需求(AD)代表经济体在不同价格水平下对商品和服务的总需求量,它受到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和净出口等因素的影响。总供给(AS)代表经济体在不同价格水平下愿意生产和销售的商品和服务的总量,它受到生产要素、技术水平和成本等因素的影响。总需求和总供给的相互作用决定了经济的总体价格水平和产出水平。 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 这是政府调控宏观经济的主要工具。 货币政策由中央银行执行,通过调整利率、公开市场操作、存款准备金率等手段来影响货币供应量和信贷条件,从而影响总需求,控制通货膨胀,稳定经济增长。 财政政策由政府执行,通过调整政府支出和税收来影响总需求。例如,增加政府支出或减少税收可以刺激经济,而减少政府支出或增加税收则可以抑制经济过热。 国际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也关注国家之间的经济联系,包括国际贸易、国际收支、汇率、国际资本流动等。全球化时代,国家经济的相互依存性日益增强,理解国际经济关系对于制定有效的国家经济政策至关重要。 二、 宏观经济学的理论流派 宏观经济学发展至今,形成了多种不同的理论流派,它们在对经济运行机制的理解、对政策有效性的判断上存在差异: 古典经济学: 强调市场机制的自我调节能力,认为政府干预会干扰市场运行。 凯恩斯主义经济学: 认为在短期内,市场可能无法自动达到充分就业,政府需要通过积极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干预,以刺激总需求,摆脱经济衰退。 货币主义: 强调货币供应量对通货膨胀和经济活动的重要影响,认为稳定的货币政策是经济稳定的关键。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 结合了理性预期和微观经济学基础,认为经济主体会根据所有可用信息做出最优决策,政府政策如果可预测,将难以有效影响实际经济变量。 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 承认理性预期,但认为市场存在粘性价格和工资,这使得政府的相机抉择政策在短期内仍能有效。 三、 学习宏观经济学的意义 学习宏观经济学,无论是对于学生、政策制定者还是普通公民,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理解社会经济现象: 能够帮助我们理解新闻中关于GDP增长、通货膨胀率、失业率等经济指标的含义,以及它们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评价经济政策: 能够让我们更理性地分析政府发布的各项经济政策,理解其目标、潜在效果和可能存在的风险。 做出理性决策: 无论是个人理财、企业投资还是职业规划,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都会产生影响,学习宏观经济学有助于做出更明智的决策。 成为负责任的公民: 在民主社会中,公民对经济政策的理解是参与公共讨论和做出明智投票的基础。 总而言之,宏观经济学是一门动态且至关重要的学科,它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理解和分析国家经济运行的强大工具。通过掌握其核心概念和理论,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我们所处的经济世界,并为实现更稳定、繁荣的经济做出贡献。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当它第一次静静地躺在我的书架上时,就散发着一种沉甸甸的知识气息,让我既感到敬畏又充满期待。选择《宏观经济学》(第6版)这个版本,很大程度上是被“清华经济学系列英文版教材”这个标签所吸引。我知道,清华大学作为国内顶尖的学府,其引进的英文教材,通常都经过了精挑细选,代表了国际经济学教育的前沿水平。购买这本书,与其说是在学习知识,不如说是在接受一次严谨的学术洗礼。翻开第一页,扑面而来的并非是枯燥的定义和公式,而是对整个经济体运行规律的宏大叙事。作者们以一种引人入胜的方式,将抽象的宏观经济概念,如GDP、通货膨胀、失业率、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等,娓娓道来,仿佛在讲述一个波澜壮阔的经济史诗。书中不仅仅停留在理论的阐述,更重要的是,它通过大量的现实案例和数据分析,将这些理论与我们所生活的世界紧密联系起来。

评分

这本书的价值,不仅仅体现在它对宏观经济理论的阐释上,更在于它所蕴含的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在阅读过程中,我常常被作者提出的问题所启发,例如“为什么有的国家经济发展迅速,而有的国家却长期停滞不前?”“面对通货膨胀,中央银行应该如何选择?”这些问题引导我不再被动接受书本上的知识,而是主动去思考、去探究。书中对不同经济学派的观点进行比较和分析,也鼓励我形成自己的独立判断。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国际经济学的一些章节,它讨论了汇率制度、国际贸易摩擦以及全球化带来的机遇与挑战。这些内容让我对当前复杂的国际经济格局有了更深的认识,也让我意识到,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具备辨别信息真伪、独立思考的能力是多么重要。

评分

这本书的结构设计可谓是匠心独运,环环相扣,既有宏观的视野,又不失细节的严谨。作者们并没有上来就抛出一堆复杂的模型,而是循序渐进地引导读者进入宏观经济学的殿堂。从国民收入核算这样基础的概念入手,逐步深入到经济增长的决定因素、短期经济波动的原因、以及政府如何通过宏观经济政策来调控经济。每一章节的内容都仿佛是为下一章节打下坚实的基础,使得整个知识体系显得非常牢固和完整。而且,书中对每一个理论的解释都力求清晰透彻,辅以图表和数学推导,既满足了想要深入理解的读者的需求,也照顾到了那些更侧重于概念理解的读者。我尤其欣赏书中对于政策讨论的平衡性,它会介绍不同的政策工具,也会分析这些政策可能带来的正面和负面效应,以及不同学派对此的不同看法,这是一种非常科学和负责任的教学态度。

评分

这本书带来的,不仅仅是知识的增加,更是一种思维方式的转变。在学习宏观经济学之前,我对经济的理解可能比较零散和片面。但通过这本书,我开始能够将经济现象联系起来,理解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例如,我明白了为什么央行的利率政策会影响到企业的投资决策,进而影响到就业和通货膨胀。我也学会了如何从宏观的角度去分析一个国家的经济政策,理解其目标、工具以及可能带来的后果。书中对一些经济学模型的讲解,如总需求-总供给模型,让我能够更直观地理解经济运行的原理。这种系统性的学习,让我对经济世界有了更清晰的认知,也让我对未来的经济发展趋势有了更深入的思考。

评分

这本书带给我的,不仅仅是对宏观经济概念的理解,更是一种看待世界经济现象的全新视角。在阅读过程中,我常常会联想到最近几年国内外发生的各种经济事件,比如某国央行的加息决策,某地区出现的财政赤字危机,或者全球供应链中断带来的通胀压力。以前,这些新闻对我来说可能只是一些零散的信息,难以形成系统的认识。但自从读了这本书,我发现自己开始能够将这些事件放到宏观经济的框架下去分析,理解其背后的逻辑和可能的影响。书中对于不同经济学流派的介绍,也让我认识到,经济学并非是铁板一块,而是存在着不同的思想碰撞和理论演进。例如,凯恩斯主义和货币主义在应对经济衰退时提出的不同政策建议,以及它们各自的优劣之处,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种多角度的审视,让我不再轻易地接受单一的观点,而是学会了批判性地思考。

评分

我之所以会如此钟情于这本书,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成功地消除了我对宏观经济学“高深莫测”的恐惧感。在我看来,宏观经济学常常被一些非专业人士视为一门与普通人生活息息相关但又难以理解的学问。然而,这本书以其清晰的逻辑、生动的语言和贴近现实的案例,彻底颠覆了我的这种认知。书中对一些经典的宏观经济理论,如IS-LM模型、AD-AS模型等,都进行了详尽的讲解,并且将这些模型与实际的经济现象相结合。例如,在讨论财政政策如何影响总需求时,作者会引用过去某个国家为了刺激经济而实施的减税或增加政府支出的政策,并分析其效果。这种“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法,极大地增强了我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让我觉得学习宏观经济学不再是一件枯燥的任务,而是一个探索经济运行奥秘的有趣过程。

评分

对我而言,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教材,更像是一位循循善诱的老师,一位广博的智者。我常常在学习之余,翻阅书中的一些章节,重温那些经典的理论和深刻的见解。例如,关于经济周期的形成原因,书中列举了内生和外生因素的多种解释,这让我对经济波动的复杂性有了更全面的认识。我也受益于书中关于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讨论,理解了它们在稳定经济、促进增长中的作用,以及它们可能面临的局限性。阅读这本书,让我逐渐养成了用宏观经济学的视角去观察和分析社会现象的习惯。当我看到新闻报道某个国家宣布大幅增加政府投资时,我不再仅仅关注其短期影响,而是会思考它对总需求、通货膨胀以及国债水平可能产生的长期影响。

评分

这本书的英文表达方式,虽然一开始可能需要一些时间去适应,但其精准和严谨是毋庸置疑的。作为一本英文原版教材,它保留了国际经济学界最前沿的术语和概念,避免了翻译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歧义和信息损失。作者们在遣词造句上都力求准确,使得每一个理论的表述都严谨无误。我尤其欣赏书中对于一些抽象概念的形象化处理,例如通过生动的比喻来解释复杂的经济模型,使得这些模型更容易被理解。同时,书中提供的丰富的参考文献和进一步阅读的建议,也为我深入学习和研究宏观经济学提供了宝贵的资源。这本书不仅仅是在教授知识,更是在潜移默化地提升我的英文阅读能力和学术研究能力。

评分

这本书还有一个非常显著的特点,就是它鼓励读者进行独立的思考和判断。作者们并没有强迫读者去接受某一种特定的经济学观点,而是通过介绍不同的理论和模型,引导读者去比较、分析和权衡。在讨论货币政策时,书中会详细介绍中央银行可能采取的紧缩和扩张性政策,并分析它们对经济可能产生的不同影响,以及学者们对此的不同看法。这种开放性的讨论方式,让我觉得这本书不仅仅是在传授知识,更是在培养一种批判性的思维能力。我开始学会去质疑,去探究,而不是盲目地接受。这种能力的培养,对我来说,比单纯地记住几个经济学定义和公式要重要得多。这本书让我认识到,学习经济学,最终是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个世界,并作出更明智的决策。

评分

这本书最令我印象深刻的一点,在于它对经济学史的梳理。作者们并没有仅仅关注当下的经济理论,而是回顾了宏观经济学发展过程中那些关键性的思想变革和理论争鸣。从亚当·斯密的“看不见的手”,到凯恩斯的“有效需求”理论,再到弗里德曼的货币主义,书中清晰地勾勒出了宏观经济学思想演进的脉络。这种历史的视角,让我认识到,任何一种经济理论都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根植于特定的历史背景和社会现实。理解这些历史的演进,有助于我更好地把握当前经济学理论的内涵和局限性。而且,书中对一些经典经济学文献的引用和解读,也让我对这些伟大的经济学家有了更深的敬意,并激发了我对经济学原著的阅读兴趣。

评分

给学生买的,快递也很给力

评分

相当不错

评分

给学生买的,快递也很给力

评分

加油,我是最胖的!!!

评分

相当不错

评分

加油,我是最胖的!!!

评分

加油,我是最胖的!!!

评分

给学生买的,快递也很给力

评分

相当不错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